第九章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

第九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

本章和下一章都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分配理论是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什么原则,用什么方法分配给社会各阶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层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作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报酬,即地租、利息、工资、正常利润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分配理论也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早期理论强调,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代表性理论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他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作了改进。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当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产生以后,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除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以外,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也是决定其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与其它商品一样,也由其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本章主要介绍关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需求方面的内容;下一章介绍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供给方面的内容。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是分配理论的一个主要部分,但并不构成分配理论的全部内容。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之外,分配理论还包括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收入之间差异的原因等等。关干这一点,第十章的最后一节和第十一章将作进一步的论述。

第一节 生产要素需求理论概述

在产品市场,需求来自居民户,供给出自厂商;而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居民户,这是生产要素需求与产品需求的重要区别。

一 生产要素的需求特征

1.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或引致的需求。

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产品。因此,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与此不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例如,购买一台机器并不能直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而是增加生产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被认为是“间接”需求.

更进一步来看,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 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例如,如果没有人去购买汽车,就不会有厂商对汽车工人的需求;没有对保健服务的需求,则不会产生对医生和护士的需求。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厂商之所以需要生产要素是为了用它生产出各种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分配理论研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仍然属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组成部分。

2.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生产要素往往是联合起来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生产要素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比例结构才

能变成生产力,转化出产品。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一个人赤手空拳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同样,光有机器本身也无法创造产品。只有人与机器(以及原材料等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生产的目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这种联合性特点带来一个重要后果,即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它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厂商要根据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组合。例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劳动的市场价格,即工资率,与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产量的关系;还取决于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劳动的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的使用价格,即利息率的变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既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又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严格来说,生产要素理论应当是关于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使用的理论。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合性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比一般产品价格的决定要复杂得多,仅靠局部均衡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涉及到一般均衡分析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本教材第十一章的内容。

二 研究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要素需求的派生性与联合性决定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比对产品的需求复杂得多,在

分析生产要素的市场结构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要区分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

上两章厂商理论讨论生产厂商在产品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生产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根据

什么原则确定最佳产量,以获得最大利润。本章则讨论生产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生产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根据什么原则购买多少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利润。

2. 要区分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厂商理论中,我们讨论了产品市场中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产品市场可以区分为完全竞

争的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生产要素市场也可以区分为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与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分配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厂商的含义不同于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产品市场上的完

全竞争厂商仅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而不涉及该厂商在要素市场上的地位。现在所讨论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该厂商在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者。关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是本章第二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不完全竞争厂商要区分买方垄断厂商,卖方垄断厂商和在两个市场都垄断的厂商。买方

垄断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而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卖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垄断,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垄断厂商还有可能在两个市场上都处于垄断地位,即在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垄断。不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是本章第三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3. 要区分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变动。

生产要素使用的联合性特征决定了生产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要看生产要素本身

的价格和它在生产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要看与之相关的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其中即包括替代性的生产要素,也包括互补性的生产要素。讨论厂商对两种和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比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要复杂的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教材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4. 要区分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化。原因在于,该厂商

在产品市场上的供给量只占整个市场供给数量的一小部分,该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这一特点在完全竞争厂商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如果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步,考虑到整个行业

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调整,则问题就会复杂起来。全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整个市场产品供给数量的改变,导致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这也是本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厂商

以前分析产品市场时,曾经给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下过一个定义。在那里,完

全竞争市场被描述为具有如下特点:大量的具有完全信息的买者和卖者买卖完全相同的产品。显然,这种完全竞争厂商实际上只是在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一旦从产品市场的分析扩展到产品市场加要素市场,则仅仅是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还不足以说明厂商的完全竞争性,还必须要求厂商在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可以描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

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等等。显然,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要素市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本章把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二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如上所述,这里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在要素市场和在产品市场都完全竞争的厂商。同时

假定,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追求最大利润。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不仅适用于产品产量的决定,也同样适用于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首先需要明确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含义。

1.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生产力概念中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产值。

边际生产力(或边际生产率)的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使用多种生产要素生产某一产品,那么在其它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随着这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其边际生产力最初上升,超过某一点后,每一单位追加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将会递减,这被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有两种表示方法: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可称为该

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即生产理论中的边际产量MP);如果以收益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可以称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由于厂商无论使用多少生产要素,生产出多少产品,都不会改

变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产品价格都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MP)与不变的产品价格(P)的乘积.即:

VMP = MP·P

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该生产要素的边

际物质产品是递减的,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VMP)

不同于在前两章厂商理论中所讨论的产品的边际收益(MR)。产品的边际收益(MR)是产量的函数,一般记为MR(Q),Q是产品产量。产品的边际收益(MR)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如果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L),边际产品价值函数可以记作VMP(L)。边际产品价值VMP随着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收益是产量的函数,产量又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因而,收益就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复合函数。基于以上关系,于是有:

VMP(L)=MP(L)·P

表9-1是一张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品价值表,表中给出了厂商使用不同的

生产要素的数量(L)与其各自的边际产量(MP)和边际产品价值(VMP)的数量关系。

表9-1 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品价值

图9-1 厂商的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图9-1是根据表9-1的数据而绘制的。图中,横轴表示劳动要素的数量L,纵轴表示边

际产量MP和边际产品价值VMP。由图可见,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均向右下方倾斜,但二者的位置不同。一般来说,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位置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要素的边际产量函数MP(L)和产品价格P。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或要素的边际产品函数上升,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相反。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与边际产量函数的相对位置关系则取决于产品价格是大于1,还是小于1,或等于1。如果产品价格大于1,(如上例中P=2),则对于给定的某个要素数量,边际产品价值大于边际产量,因而整个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高于边际产量曲线。如果产品价格小于1,则情况恰好相反,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位于边际产量曲线的下方。特别是,产品价格恰好等于1时,边际产品价值的数量与边际产量的数量相等,两条曲线完全重合。

2.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讨论收益概念时我们区分了产量的收益和要素的收益,同样道理,在讨论成本概念时

我们也要区分产量的成本和要素的成本。

在成本理论(第六章)中曾专门讨论过厂商的成本函数。不过在那里.成本函数是表示

厂商的成本与产量水平之间的各种关系.或者说,成本被看成为产量的函数:

C = C(Q)

但是,由于产量本身又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故成本也可以直接表示成为生

产要素的函数,这一函数即是在生产理论(第五章)中所提到过的成本方程。根据成本方程

便可以得到要素使用的成本概念。若设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W,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就可表示为:

C=W·L

即使用要素的成本等于要素价格和要素使用数量的乘积。其中,要素价格W是既定不变

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何一家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换句话说,要素价格与单个厂商的要素使用量没有关系。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恰好就等于要素价格。例如,设劳动价格为固定的每小时5元,则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小时劳动就需要增加5元的成本。于是它所使用的要素的“边际成本”为5元,就等于不变的生产要素价格。

在图9-2中,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劳动L)的使用数量,以纵轴表示成本,边际成本

曲线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其与横轴的截距就是单位劳动的价格,工资率(W0)。它表示,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单个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是一直不变的。

图9-2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

3.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它可

以简单地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根据上面的讨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 = W

或者:

MP·P = W

当上述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

素数量。

在图9-3中,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要素价格曲线W0相交于A点,

A点所表示的要素使用量L0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使用量多于或少于L0都不能实现最大利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原则,不妨先来考察VMP≠W0时的情况。在图9-3中,如果劳动使

用量少于L0,则VMP>W0,这时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会大于增加的成本(要素价格W0)。显然,厂商增加劳动使用量可以增加利润。随着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价格W。不变,而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从而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将递减,最终使VMP=W0,厂商增加劳动使用不再能增加利润,厂商实现了要素使用上的利润最大化;反之,如果劳动使用量多于L0,则VMP

厂商都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其劳动使用量都不是最优数量,厂商都将调整劳动使用量。只有当VMP= W0,即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要素价格时,厂商的劳动使用量才使利润达到了最大。

图9-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上述要素使用原则。假设π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

(L)使用量的函数,则由利润的定义(总收益减总成本)有:

π(L)= P•Q(L)- W•L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应该使:

dπ(L)/dL = P[dQ(L)/dL] – W = O

即 P[dQ(L)/dL] = W

其中dQ(L)/dL就是劳动的边际产量MP

可以推导出: P·MP = W

VMP = W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还可以通过上表9-2来加以说明。根据表

9-2,当要素价格W为10时,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6单位,因为只有在这时VMP=W。如果要素投入量小于6单位,则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如果要素投入量大于6单位,则厂商会有利润损失。如果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则厂商的要素投入量也应相应调整。例如,要素价格上涨到12,则最佳投入量应该减少到5单位。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产理论(第五章)中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水平的确定问题。那时,我们只讨论了合理投入区域问题,关于合理投入点的确定现在有了结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点,应该在区域Ⅱ的边际产量曲线与要素价格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可变要素投入水平。

三 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厂商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

所决定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反映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不考虑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该要素

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或者说,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这个关系可以用要素需求表来说明。

表9-2与表9-1相比,除了最右边一栏“要素价格W”以外,其它完全相同。在表9-2

中“要素价格W”是一组变动的量,我们要考察,在不同的“要素价格W”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数量L”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VMP等于要素价格W决定要素需求量(L)为1,以实现最大利润。要素价格20与要素需求量1的组合点一定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如果要素价格W降低到18,厂商还会根据VMP=W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2,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仍然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以此类推,随着要素价格W的不断变化,厂商总是要根据VMP=W来调整要素需求量,以获得最大利润。因此,要素价格W与要素需求量L的组合点会一直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结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参见图9-3中的VMP线)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为一条线,但这同一条

线在这两个场合的含义却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它包含的变量的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它的L表示要素使用量,而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这个L却是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其次,它反映的函数关系也不同。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场合,自变量为要素使用量L,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而在要素需求曲线场合,自变量却是要素价格w,要素需求量L是要素价格的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

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MP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如果局限于讨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如本章所假定的那样),则第一个假定自然满足。另一方面,如果局限于讨论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生产要素调整,而并不考虑其它厂商调整的情况,则第二个假定自然满足。但是,讨论一旦扩大到考虑使用多种生产要素或者多个厂商的调整行为,则上述假定就不再存在,从而不能再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代表要素需求曲线。换句话说,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由于本章假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下面只讨论多个厂商共同调整生产要素时对要素需

求所造成的影响。

四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而只有一个厂商根据要素市场价格

的变化调整要素需求量,则要素价格的变化就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从而不会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由于,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厂商会因此增加或减少要素的使用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也随之而变,但其他厂商并不因此而调整要素需求量,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产量,再加之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这一个厂商的产量变化不会改变整个市场的产品供求关系,所以该厂商产品产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产品的价格。

不过,如果其他厂商也调整,则情况会完全不同。要素价格的变化会导致所有厂商的一

致行动。单个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和产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所有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和产量的变化却会影响到产品价格。产品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又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发生改变,进而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

图9-4 多个厂商调整时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见图9-4,设给定的初始要素价格为w0。,相应的产品价格为P0,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

P0·MP,从而要素需求量为L0。于是点H为需求曲线上一点。如果这时没有其他厂商的调整,则P0·MP曲线就是要素需求曲线。假定要素价格降为w1,则要素需求量会增加到L2。但现在由于要素价格下降,其他厂商也会因此而增加要素使用量,增加产量。产品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于是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到P1·MP位置。这样,在要素价格为w1时,L的需求不再是L2,而是稍少一些的L1。于是又得到需求曲线上一点I。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需求曲线的其他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厂商在其他厂商也调整时的要素需求曲线dm。dm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这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因此称为行业调整曲线。一般说来,行业调整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缺乏弹性一些。

到目前为此,讨论的内容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紧接着的一

个工作就是把要素的需求理论从单个厂商推广到整个市场。如果已经求得了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每个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dm,则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所有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例如,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其中,每一个厂商的经过行业调整后

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n。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即:

n

D=∑dm

m=1

特别是,如果这些厂商的情况都一样的话,则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

n

D=∑dm=n·dm

m=1

其中,dm可以是任何一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图9-5中,图(a)是某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图(b)是n个单个厂商的要素需

求曲线水平相加的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被水平相加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考虑了全体厂商共同行动所引起的行业调整下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而

不是不考虑其他厂商调整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不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a) (b)

图9-5 由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到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本节讨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和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完全竞争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情况。为简明起见,本节主要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情况。不同于完全竞争,垄断厂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以及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并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其中关键的又在于前两种,第三种情况不过是前两种情况的简单综合。

一 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卖方垄断厂商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显然,上一节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在这里不再完全适用。

任何一个厂商,无论性质如何,使用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都是使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1. 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这一点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仍然成立。因为卖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仍然是完全竞争者,因此,对它而言,要素价格仍然是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要素价格W。

2. 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产品MRP

由于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不再是完全竞争者,而完全相反,是垄断者。它所面临的产品价格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量。因此,它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关于这一点,下面将加以说明。

与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其收益函数对要素的导教,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厂商的收益取决于产量,产量又取决于要素使用量。假定所讨论的卖方垄断厂商的收益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R=R(Q)和Q=Q(L),则收益可以看成是要素的复合函数:R=R[Q(L)]。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即有:

dR dR dQ

--- = ----·----

dL dQ dL

其中,dR/dQ是收益对产量得导数,即产品的边际收益MR,他表示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dQ/dL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即要素的边际产量MP,他表示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品。因此,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MR·MP。这个乘积通常被称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并用MRP来表示,即:

MRP=MR·MP

实际上,上式表达的不仅是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而且也是一般厂商,包括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厂商的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价格为常数P,产品边际收益MR等于产品价格P,从而MRP=MR·MP=P·MP=VMP,即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卖方垄断,产品价格P不再是常数,而是根据产量变化而反方向变动的变量,因此,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不再等于产品价格P,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也不再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而是等于更加一般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综上所述,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同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的边际收益是收益对产量的导数,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而要素的边际收益则是收益对要素的导数,反映

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要素的边际收益的一般形式是边际收益产品MR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它简化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表9-2给出了卖方垄断厂商在不断增加要素投入过程中,其总产量、边际产量、产品价格、总收益和边际收益产品的变化情况。

图9-6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图9-6是根据表9-2作出的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由图可见,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一样,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也向右下方倾斜。不过,在这两个场合,两条曲线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仅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MP下降而下降,即由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而下降。而在卖方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除了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下降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递减而下降。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要比边际产量价值曲线VMP更加陡峭一些。

3.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由于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可以表示为:

MRP = W

或者 MR·MP = W

如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大于要素价格W,则增加使用要素带来的收益就大于增加的成本,于是厂商便倾向于扩大要素使用量。随着要素使用量的扩大,一方面要素的边际产量MP下降,另一方面产品的边际收益MR也下降,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也将下降,最终下降到与要素价格W相等。反之,如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小于要素价格W,则减少使用要素所损失的收益就小于所节省的成本,于是厂商便倾向于减少要素使用量。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减少,一方面要素的边际产量MP将上升,另一方面产品的边际收益MR也上升,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将上升,最终上升到与要素价格W相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结论: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要素价格W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

二 卖方垄断条件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表示,厂商或市场在不同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对要素的需求数量,反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卖方垄断条件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

(一)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该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下表来说明。

表9-3是根据表W作为自变量,将要素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当要素价格为159元时,卖方垄断厂商根据要素价格W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使用4个单位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上;当要素价格为131元时,厂商依然根据W=MRP的原则使用5个单位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依然在MRP上。以此类推,厂商会在不同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分别根据W=MRP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都会落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上。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参见图9-6.

(二)卖方垄断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不同,在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上,生产产品的厂商只有一家,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产品数量也就是整个行业的产品数量。如上所述,卖方垄断厂商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MRP,也就是卖方垄断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三)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是竞争者。在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很多行业都会形成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那么,要素市场上的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又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假定要素市场上的所有要素需求者都是卖方垄断厂商。如上所述,由于卖方垄断,每一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就是该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市场上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每一个卖方垄断厂商(或者叫卖方垄断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我们已经知道,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全体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所有的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的水平相加。

其次,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要素需求者并不都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厂商,例如,有些厂商是垄断卖方,有些厂商是竞争性厂商,还有些厂商是寡头厂商或垄断竞争厂商,则问题又会稍微复杂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市场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是各自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的简单的水平相加。因为,竞争性厂商(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并不就是他们的在行业调整下的要素需求曲线。为了得到整个要素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首先要求得到每一个厂商在各自行业调整下的要素需求曲线,然后再把他们水平相加。或者换个说法,对每一个生产要素价格,要分别求出各行业的要素需求量,然

后再把他们水平相加。

三 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依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 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由于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其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和我们在前面讨 论的完全竞争厂商是完全一样的。因而,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也是一样的,即边际产品价值VMP。如前所述,边际产品价值等于不变的产品价格P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VMP=P·MP。

2. 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

在完全竞争和卖方垄断厂商那里,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者,他们对生产 要素需求量的调整都不会改变生产要素的市场供求关系,也不会改变要素的市场价格。这种情况在买方垄断厂商这里发生了变化。买方垄断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是独家买方,他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素市场的全部需求。于是,买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调整必然会影响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变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具体地说,买方垄断厂商增加要素需求量会提高要素价格,反之,则会降低要素价格。

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会随着垄断买方的增加而提高,他不再是一个常数。因而,垄断买方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也不再等于要素价格。设用ΔL表示使用的要素增量,ΔC表示因此而增加的成本,成本增量与要素增量之比ΔC/ΔL的极限,即成本对要素的导数dC/dL被称为边际要素成本,用符号MFC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定义:边际要素成本MFC是买方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即要素的边际成本。

ΔC dC

MFC = lim ——- = ——

ΔL→0 ΔL dL

我们可以用表9-4来说明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价格、要素总成本和边际要素成本之间的关系。在表9-4中,随着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要素价格在不断提高,而要素边际成本MFC则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图9-7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

图9-7中的W(L)线是买方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价格线,他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要素价格随着厂商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增。同时,W(L)线还可以表示为买方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它表示要素价格引起要素供给量同方向变动。

MFC线是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他在要素价格线的上方,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原因在于: 边际要素成本MFC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要素价格W,表示厂商为增加使用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新增加要素的价格,这是由于要素使用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第二部分是乘积项,它反映了由于增加使用要素而引起的要素价格的变化。例如,在上表中,当厂商的要素使用量L由3增加到4,第四个单位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MFC是8元,其中5元属于第一部分,是由于增加了1单位要素使用而增加的成本5元;另外3元属于乘积项,是由于要素使用量由3增加到4,要素价格由4元增加到5元,即每单位要素价格增加1元,前3个单位要素使成本增加了3元。

边际要素成本可以表示为: dC dC dQ

MFC = —— = ——·——

dL dQ dC

由于dC/dQ是产品的边际成本MC,dQ/dL是要素的边际产量MP,所以:

MFC=MC·MP

上式表示:买方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要素成本MFC,是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MC的积。

3. 买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使用原则

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MFC。所以,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就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

VMP=MFC

在图9-7中,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的交点E 点所表示的要素使用量L0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相应的要素价格水平由要素价格曲线W(L)给出,为W0。如果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小于L0,这时增加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小于增加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要素使用可以增加利润。反之,如果要素使用量大于L0,边际要素成本MFC大于边际产品价值VMP,减少要素使用量也可以增加利润。

4. 买方垄断厂商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

如前所述,当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可以是完全竞争,也可以是垄断等不完全 竞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要素价格确定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不同的要素价格与不同的要素需求量一一对应,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但是,这种情况在买方垄断厂商这里却不可能发生了。一般而言,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是由“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所决定的,而相应的要素价格却是由

要素价格曲线决定的。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曲线与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同一条曲线,且平行与横轴。两种不同含义的同一条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或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相交于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找到要素价格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一一对应的关系(参见图9-3)。但在垄断性的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是由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的交点决定的,相应的要素价格却是由要素价格曲线W(L)决定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与要素价格曲线W(L)现在不是同一条曲线(参见图9-7),因此,就不可能找到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图9-8中,W(L)和MFC是初始的要素价格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他们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0。现在假设要素价格曲线变动到了W1(L)的位置,相应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也就变动到了MFC1的位置,他与VMP决定了新的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1。从图上可以看到,现在对同一个要素价格W0有两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L0和L1,同一个要素价格没有一个确定的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因此,在买方垄断条件下,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

图9-8 买方垄断厂商在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要素需求量

四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有的厂商可能在两个市场都处于垄断地位,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买方。我们在分别了解了卖方垄断厂商和买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以后,再讨论在两个市场都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很容易了,这不过就是把前两种情况加以综合。这类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该厂商由于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因此,其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MRP;由于在要素市场上也是垄断者,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

MRP = MFC

练习与思考

一 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边际生产力 边际产品价值 行业调整曲线 边际收益产品 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

二 选择题

1.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的需求 B联合的需求 C引致需求 D 以上都对

2. 分配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

A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B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C在两个市场上都完全竞争 D以上都不对

3. 买方垄断厂商

A在产品市场上垄断,在要素市场上竞争

B在产品市场上垄断,在要素市场上也垄断

C在产品市场上竞争,在要素市场上垄断

D在产品市场上竞争,在要素市场上也竞争

4. 最简化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A W=VMP B W=MRP C VMP=MFC D MRP=MFC

5.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要素的边际产量MP递减 B要素的价格P递减

C MP和P都递减 C以上都不对

6.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

A VMP B MRP C MFC D 不存在

7. 不考虑其它厂商调整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比行业调整曲线

A更陡峭 B 更平坦 C 重合 D 都有可能

8.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A W=VMP B W=MRP C VMP=MFC D MRP=MFC

9.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

A VMP B MRP C MFC D 不存在

10.哪一种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价格线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线不是同一条线?

A完全竞争厂商 B卖方垄断厂商

C买方垄断厂商 D都有可能 .

三 综合计算题

1.

问:该厂商应该雇用多少小时劳动才能实现最大利润?

2.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其它生产条件不变,只有劳动雇用量可以调整,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32Q=-0.01L+L+36L,其中Q为日产量,L为每日雇用劳动小时数,产品价格为0.1元,小时工

资4.8元.

问:(1)厂商应每日雇用多少小时劳动能实现最大利润?

(2)如果每日厂商的其它生产投入为50元,每日的利润是多少?

四 论述题

1. 用图示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2. 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 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对要素调整的需求曲线和全行业对要素调整的需求曲线

的区别.

4. 说明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5. 什么情况下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为什么?

第九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

本章和下一章都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分配理论是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什么原则,用什么方法分配给社会各阶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层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作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报酬,即地租、利息、工资、正常利润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分配理论也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早期理论强调,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代表性理论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他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作了改进。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当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产生以后,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除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以外,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也是决定其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与其它商品一样,也由其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本章主要介绍关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需求方面的内容;下一章介绍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供给方面的内容。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是分配理论的一个主要部分,但并不构成分配理论的全部内容。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之外,分配理论还包括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收入之间差异的原因等等。关干这一点,第十章的最后一节和第十一章将作进一步的论述。

第一节 生产要素需求理论概述

在产品市场,需求来自居民户,供给出自厂商;而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居民户,这是生产要素需求与产品需求的重要区别。

一 生产要素的需求特征

1.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或引致的需求。

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产品。因此,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与此不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例如,购买一台机器并不能直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而是增加生产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被认为是“间接”需求.

更进一步来看,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 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例如,如果没有人去购买汽车,就不会有厂商对汽车工人的需求;没有对保健服务的需求,则不会产生对医生和护士的需求。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厂商之所以需要生产要素是为了用它生产出各种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分配理论研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仍然属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组成部分。

2.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生产要素往往是联合起来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生产要素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比例结构才

能变成生产力,转化出产品。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一个人赤手空拳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同样,光有机器本身也无法创造产品。只有人与机器(以及原材料等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生产的目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这种联合性特点带来一个重要后果,即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它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厂商要根据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组合。例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劳动的市场价格,即工资率,与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产量的关系;还取决于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劳动的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的使用价格,即利息率的变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既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又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严格来说,生产要素理论应当是关于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使用的理论。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合性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比一般产品价格的决定要复杂得多,仅靠局部均衡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涉及到一般均衡分析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本教材第十一章的内容。

二 研究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要素需求的派生性与联合性决定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比对产品的需求复杂得多,在

分析生产要素的市场结构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要区分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

上两章厂商理论讨论生产厂商在产品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生产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根据

什么原则确定最佳产量,以获得最大利润。本章则讨论生产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生产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根据什么原则购买多少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利润。

2. 要区分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厂商理论中,我们讨论了产品市场中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产品市场可以区分为完全竞

争的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生产要素市场也可以区分为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与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分配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厂商的含义不同于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产品市场上的完

全竞争厂商仅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而不涉及该厂商在要素市场上的地位。现在所讨论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该厂商在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者。关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是本章第二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不完全竞争厂商要区分买方垄断厂商,卖方垄断厂商和在两个市场都垄断的厂商。买方

垄断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而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卖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垄断,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垄断厂商还有可能在两个市场上都处于垄断地位,即在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垄断。不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是本章第三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3. 要区分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变动。

生产要素使用的联合性特征决定了生产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要看生产要素本身

的价格和它在生产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要看与之相关的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其中即包括替代性的生产要素,也包括互补性的生产要素。讨论厂商对两种和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比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要复杂的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教材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4. 要区分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化。原因在于,该厂商

在产品市场上的供给量只占整个市场供给数量的一小部分,该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这一特点在完全竞争厂商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如果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步,考虑到整个行业

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调整,则问题就会复杂起来。全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整个市场产品供给数量的改变,导致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这也是本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厂商

以前分析产品市场时,曾经给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下过一个定义。在那里,完

全竞争市场被描述为具有如下特点:大量的具有完全信息的买者和卖者买卖完全相同的产品。显然,这种完全竞争厂商实际上只是在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一旦从产品市场的分析扩展到产品市场加要素市场,则仅仅是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还不足以说明厂商的完全竞争性,还必须要求厂商在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可以描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

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等等。显然,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要素市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本章把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二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如上所述,这里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在要素市场和在产品市场都完全竞争的厂商。同时

假定,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追求最大利润。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不仅适用于产品产量的决定,也同样适用于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首先需要明确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含义。

1.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生产力概念中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产值。

边际生产力(或边际生产率)的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使用多种生产要素生产某一产品,那么在其它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随着这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其边际生产力最初上升,超过某一点后,每一单位追加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将会递减,这被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有两种表示方法: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可称为该

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即生产理论中的边际产量MP);如果以收益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可以称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由于厂商无论使用多少生产要素,生产出多少产品,都不会改

变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产品价格都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MP)与不变的产品价格(P)的乘积.即:

VMP = MP·P

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该生产要素的边

际物质产品是递减的,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VMP)

不同于在前两章厂商理论中所讨论的产品的边际收益(MR)。产品的边际收益(MR)是产量的函数,一般记为MR(Q),Q是产品产量。产品的边际收益(MR)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如果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L),边际产品价值函数可以记作VMP(L)。边际产品价值VMP随着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收益是产量的函数,产量又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因而,收益就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复合函数。基于以上关系,于是有:

VMP(L)=MP(L)·P

表9-1是一张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品价值表,表中给出了厂商使用不同的

生产要素的数量(L)与其各自的边际产量(MP)和边际产品价值(VMP)的数量关系。

表9-1 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品价值

图9-1 厂商的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图9-1是根据表9-1的数据而绘制的。图中,横轴表示劳动要素的数量L,纵轴表示边

际产量MP和边际产品价值VMP。由图可见,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均向右下方倾斜,但二者的位置不同。一般来说,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位置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要素的边际产量函数MP(L)和产品价格P。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或要素的边际产品函数上升,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相反。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与边际产量函数的相对位置关系则取决于产品价格是大于1,还是小于1,或等于1。如果产品价格大于1,(如上例中P=2),则对于给定的某个要素数量,边际产品价值大于边际产量,因而整个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高于边际产量曲线。如果产品价格小于1,则情况恰好相反,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位于边际产量曲线的下方。特别是,产品价格恰好等于1时,边际产品价值的数量与边际产量的数量相等,两条曲线完全重合。

2.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讨论收益概念时我们区分了产量的收益和要素的收益,同样道理,在讨论成本概念时

我们也要区分产量的成本和要素的成本。

在成本理论(第六章)中曾专门讨论过厂商的成本函数。不过在那里.成本函数是表示

厂商的成本与产量水平之间的各种关系.或者说,成本被看成为产量的函数:

C = C(Q)

但是,由于产量本身又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故成本也可以直接表示成为生

产要素的函数,这一函数即是在生产理论(第五章)中所提到过的成本方程。根据成本方程

便可以得到要素使用的成本概念。若设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W,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就可表示为:

C=W·L

即使用要素的成本等于要素价格和要素使用数量的乘积。其中,要素价格W是既定不变

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何一家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换句话说,要素价格与单个厂商的要素使用量没有关系。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恰好就等于要素价格。例如,设劳动价格为固定的每小时5元,则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小时劳动就需要增加5元的成本。于是它所使用的要素的“边际成本”为5元,就等于不变的生产要素价格。

在图9-2中,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劳动L)的使用数量,以纵轴表示成本,边际成本

曲线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其与横轴的截距就是单位劳动的价格,工资率(W0)。它表示,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单个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是一直不变的。

图9-2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

3.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它可

以简单地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根据上面的讨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 = W

或者:

MP·P = W

当上述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

素数量。

在图9-3中,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要素价格曲线W0相交于A点,

A点所表示的要素使用量L0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使用量多于或少于L0都不能实现最大利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原则,不妨先来考察VMP≠W0时的情况。在图9-3中,如果劳动使

用量少于L0,则VMP>W0,这时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会大于增加的成本(要素价格W0)。显然,厂商增加劳动使用量可以增加利润。随着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价格W。不变,而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从而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将递减,最终使VMP=W0,厂商增加劳动使用不再能增加利润,厂商实现了要素使用上的利润最大化;反之,如果劳动使用量多于L0,则VMP

厂商都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其劳动使用量都不是最优数量,厂商都将调整劳动使用量。只有当VMP= W0,即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要素价格时,厂商的劳动使用量才使利润达到了最大。

图9-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上述要素使用原则。假设π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

(L)使用量的函数,则由利润的定义(总收益减总成本)有:

π(L)= P•Q(L)- W•L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应该使:

dπ(L)/dL = P[dQ(L)/dL] – W = O

即 P[dQ(L)/dL] = W

其中dQ(L)/dL就是劳动的边际产量MP

可以推导出: P·MP = W

VMP = W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还可以通过上表9-2来加以说明。根据表

9-2,当要素价格W为10时,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6单位,因为只有在这时VMP=W。如果要素投入量小于6单位,则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如果要素投入量大于6单位,则厂商会有利润损失。如果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则厂商的要素投入量也应相应调整。例如,要素价格上涨到12,则最佳投入量应该减少到5单位。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产理论(第五章)中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水平的确定问题。那时,我们只讨论了合理投入区域问题,关于合理投入点的确定现在有了结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点,应该在区域Ⅱ的边际产量曲线与要素价格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可变要素投入水平。

三 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厂商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

所决定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反映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不考虑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该要素

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或者说,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这个关系可以用要素需求表来说明。

表9-2与表9-1相比,除了最右边一栏“要素价格W”以外,其它完全相同。在表9-2

中“要素价格W”是一组变动的量,我们要考察,在不同的“要素价格W”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数量L”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VMP等于要素价格W决定要素需求量(L)为1,以实现最大利润。要素价格20与要素需求量1的组合点一定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如果要素价格W降低到18,厂商还会根据VMP=W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2,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仍然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以此类推,随着要素价格W的不断变化,厂商总是要根据VMP=W来调整要素需求量,以获得最大利润。因此,要素价格W与要素需求量L的组合点会一直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结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参见图9-3中的VMP线)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为一条线,但这同一条

线在这两个场合的含义却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它包含的变量的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它的L表示要素使用量,而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这个L却是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其次,它反映的函数关系也不同。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场合,自变量为要素使用量L,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而在要素需求曲线场合,自变量却是要素价格w,要素需求量L是要素价格的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

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MP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如果局限于讨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如本章所假定的那样),则第一个假定自然满足。另一方面,如果局限于讨论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生产要素调整,而并不考虑其它厂商调整的情况,则第二个假定自然满足。但是,讨论一旦扩大到考虑使用多种生产要素或者多个厂商的调整行为,则上述假定就不再存在,从而不能再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代表要素需求曲线。换句话说,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由于本章假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下面只讨论多个厂商共同调整生产要素时对要素需

求所造成的影响。

四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而只有一个厂商根据要素市场价格

的变化调整要素需求量,则要素价格的变化就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从而不会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由于,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厂商会因此增加或减少要素的使用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也随之而变,但其他厂商并不因此而调整要素需求量,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产量,再加之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这一个厂商的产量变化不会改变整个市场的产品供求关系,所以该厂商产品产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产品的价格。

不过,如果其他厂商也调整,则情况会完全不同。要素价格的变化会导致所有厂商的一

致行动。单个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和产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所有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和产量的变化却会影响到产品价格。产品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又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发生改变,进而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

图9-4 多个厂商调整时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见图9-4,设给定的初始要素价格为w0。,相应的产品价格为P0,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

P0·MP,从而要素需求量为L0。于是点H为需求曲线上一点。如果这时没有其他厂商的调整,则P0·MP曲线就是要素需求曲线。假定要素价格降为w1,则要素需求量会增加到L2。但现在由于要素价格下降,其他厂商也会因此而增加要素使用量,增加产量。产品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于是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到P1·MP位置。这样,在要素价格为w1时,L的需求不再是L2,而是稍少一些的L1。于是又得到需求曲线上一点I。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需求曲线的其他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厂商在其他厂商也调整时的要素需求曲线dm。dm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这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因此称为行业调整曲线。一般说来,行业调整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缺乏弹性一些。

到目前为此,讨论的内容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紧接着的一

个工作就是把要素的需求理论从单个厂商推广到整个市场。如果已经求得了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每个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dm,则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所有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例如,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其中,每一个厂商的经过行业调整后

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n。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即:

n

D=∑dm

m=1

特别是,如果这些厂商的情况都一样的话,则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

n

D=∑dm=n·dm

m=1

其中,dm可以是任何一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图9-5中,图(a)是某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图(b)是n个单个厂商的要素需

求曲线水平相加的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被水平相加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考虑了全体厂商共同行动所引起的行业调整下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而

不是不考虑其他厂商调整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不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a) (b)

图9-5 由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到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本节讨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和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完全竞争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情况。为简明起见,本节主要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情况。不同于完全竞争,垄断厂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以及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并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其中关键的又在于前两种,第三种情况不过是前两种情况的简单综合。

一 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卖方垄断厂商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显然,上一节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在这里不再完全适用。

任何一个厂商,无论性质如何,使用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都是使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1. 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这一点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仍然成立。因为卖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仍然是完全竞争者,因此,对它而言,要素价格仍然是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要素价格W。

2. 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产品MRP

由于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不再是完全竞争者,而完全相反,是垄断者。它所面临的产品价格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量。因此,它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关于这一点,下面将加以说明。

与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其收益函数对要素的导教,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厂商的收益取决于产量,产量又取决于要素使用量。假定所讨论的卖方垄断厂商的收益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R=R(Q)和Q=Q(L),则收益可以看成是要素的复合函数:R=R[Q(L)]。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即有:

dR dR dQ

--- = ----·----

dL dQ dL

其中,dR/dQ是收益对产量得导数,即产品的边际收益MR,他表示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dQ/dL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即要素的边际产量MP,他表示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品。因此,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MR·MP。这个乘积通常被称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并用MRP来表示,即:

MRP=MR·MP

实际上,上式表达的不仅是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而且也是一般厂商,包括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厂商的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价格为常数P,产品边际收益MR等于产品价格P,从而MRP=MR·MP=P·MP=VMP,即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卖方垄断,产品价格P不再是常数,而是根据产量变化而反方向变动的变量,因此,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不再等于产品价格P,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也不再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而是等于更加一般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综上所述,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同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的边际收益是收益对产量的导数,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而要素的边际收益则是收益对要素的导数,反映

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要素的边际收益的一般形式是边际收益产品MR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它简化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表9-2给出了卖方垄断厂商在不断增加要素投入过程中,其总产量、边际产量、产品价格、总收益和边际收益产品的变化情况。

图9-6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图9-6是根据表9-2作出的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由图可见,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一样,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也向右下方倾斜。不过,在这两个场合,两条曲线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仅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MP下降而下降,即由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而下降。而在卖方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除了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下降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递减而下降。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要比边际产量价值曲线VMP更加陡峭一些。

3.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由于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可以表示为:

MRP = W

或者 MR·MP = W

如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大于要素价格W,则增加使用要素带来的收益就大于增加的成本,于是厂商便倾向于扩大要素使用量。随着要素使用量的扩大,一方面要素的边际产量MP下降,另一方面产品的边际收益MR也下降,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也将下降,最终下降到与要素价格W相等。反之,如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小于要素价格W,则减少使用要素所损失的收益就小于所节省的成本,于是厂商便倾向于减少要素使用量。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减少,一方面要素的边际产量MP将上升,另一方面产品的边际收益MR也上升,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将上升,最终上升到与要素价格W相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结论: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要素价格W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

二 卖方垄断条件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表示,厂商或市场在不同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对要素的需求数量,反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卖方垄断条件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

(一)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该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下表来说明。

表9-3是根据表W作为自变量,将要素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当要素价格为159元时,卖方垄断厂商根据要素价格W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使用4个单位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上;当要素价格为131元时,厂商依然根据W=MRP的原则使用5个单位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依然在MRP上。以此类推,厂商会在不同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分别根据W=MRP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的组合点都会落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上。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参见图9-6.

(二)卖方垄断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不同,在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上,生产产品的厂商只有一家,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产品数量也就是整个行业的产品数量。如上所述,卖方垄断厂商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MRP,也就是卖方垄断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三)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是竞争者。在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市场上,很多行业都会形成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那么,要素市场上的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又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假定要素市场上的所有要素需求者都是卖方垄断厂商。如上所述,由于卖方垄断,每一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就是该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市场上全体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每一个卖方垄断厂商(或者叫卖方垄断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我们已经知道,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全体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所有的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的水平相加。

其次,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要素需求者并不都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厂商,例如,有些厂商是垄断卖方,有些厂商是竞争性厂商,还有些厂商是寡头厂商或垄断竞争厂商,则问题又会稍微复杂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市场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是各自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的简单的水平相加。因为,竞争性厂商(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并不就是他们的在行业调整下的要素需求曲线。为了得到整个要素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首先要求得到每一个厂商在各自行业调整下的要素需求曲线,然后再把他们水平相加。或者换个说法,对每一个生产要素价格,要分别求出各行业的要素需求量,然

后再把他们水平相加。

三 要素市场上的垄断买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依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 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由于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其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和我们在前面讨 论的完全竞争厂商是完全一样的。因而,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也是一样的,即边际产品价值VMP。如前所述,边际产品价值等于不变的产品价格P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VMP=P·MP。

2. 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

在完全竞争和卖方垄断厂商那里,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者,他们对生产 要素需求量的调整都不会改变生产要素的市场供求关系,也不会改变要素的市场价格。这种情况在买方垄断厂商这里发生了变化。买方垄断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是独家买方,他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素市场的全部需求。于是,买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调整必然会影响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变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具体地说,买方垄断厂商增加要素需求量会提高要素价格,反之,则会降低要素价格。

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会随着垄断买方的增加而提高,他不再是一个常数。因而,垄断买方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也不再等于要素价格。设用ΔL表示使用的要素增量,ΔC表示因此而增加的成本,成本增量与要素增量之比ΔC/ΔL的极限,即成本对要素的导数dC/dL被称为边际要素成本,用符号MFC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定义:边际要素成本MFC是买方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即要素的边际成本。

ΔC dC

MFC = lim ——- = ——

ΔL→0 ΔL dL

我们可以用表9-4来说明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要素价格、要素总成本和边际要素成本之间的关系。在表9-4中,随着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要素价格在不断提高,而要素边际成本MFC则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图9-7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

图9-7中的W(L)线是买方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价格线,他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要素价格随着厂商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增。同时,W(L)线还可以表示为买方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它表示要素价格引起要素供给量同方向变动。

MFC线是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他在要素价格线的上方,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原因在于: 边际要素成本MFC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要素价格W,表示厂商为增加使用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新增加要素的价格,这是由于要素使用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第二部分是乘积项,它反映了由于增加使用要素而引起的要素价格的变化。例如,在上表中,当厂商的要素使用量L由3增加到4,第四个单位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MFC是8元,其中5元属于第一部分,是由于增加了1单位要素使用而增加的成本5元;另外3元属于乘积项,是由于要素使用量由3增加到4,要素价格由4元增加到5元,即每单位要素价格增加1元,前3个单位要素使成本增加了3元。

边际要素成本可以表示为: dC dC dQ

MFC = —— = ——·——

dL dQ dC

由于dC/dQ是产品的边际成本MC,dQ/dL是要素的边际产量MP,所以:

MFC=MC·MP

上式表示:买方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要素成本MFC,是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MC的积。

3. 买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使用原则

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MFC。所以,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就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

VMP=MFC

在图9-7中,买方垄断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的交点E 点所表示的要素使用量L0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相应的要素价格水平由要素价格曲线W(L)给出,为W0。如果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小于L0,这时增加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小于增加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要素使用可以增加利润。反之,如果要素使用量大于L0,边际要素成本MFC大于边际产品价值VMP,减少要素使用量也可以增加利润。

4. 买方垄断厂商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

如前所述,当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可以是完全竞争,也可以是垄断等不完全 竞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要素价格确定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不同的要素价格与不同的要素需求量一一对应,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但是,这种情况在买方垄断厂商这里却不可能发生了。一般而言,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是由“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所决定的,而相应的要素价格却是由

要素价格曲线决定的。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曲线与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同一条曲线,且平行与横轴。两种不同含义的同一条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或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相交于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找到要素价格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一一对应的关系(参见图9-3)。但在垄断性的要素市场上,买方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是由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的交点决定的,相应的要素价格却是由要素价格曲线W(L)决定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与要素价格曲线W(L)现在不是同一条曲线(参见图9-7),因此,就不可能找到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图9-8中,W(L)和MFC是初始的要素价格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他们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0。现在假设要素价格曲线变动到了W1(L)的位置,相应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也就变动到了MFC1的位置,他与VMP决定了新的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1。从图上可以看到,现在对同一个要素价格W0有两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L0和L1,同一个要素价格没有一个确定的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因此,在买方垄断条件下,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

图9-8 买方垄断厂商在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要素需求量

四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有的厂商可能在两个市场都处于垄断地位,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买方。我们在分别了解了卖方垄断厂商和买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以后,再讨论在两个市场都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很容易了,这不过就是把前两种情况加以综合。这类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该厂商由于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因此,其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MRP;由于在要素市场上也是垄断者,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

MRP = MFC

练习与思考

一 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边际生产力 边际产品价值 行业调整曲线 边际收益产品 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

二 选择题

1.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的需求 B联合的需求 C引致需求 D 以上都对

2. 分配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

A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B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C在两个市场上都完全竞争 D以上都不对

3. 买方垄断厂商

A在产品市场上垄断,在要素市场上竞争

B在产品市场上垄断,在要素市场上也垄断

C在产品市场上竞争,在要素市场上垄断

D在产品市场上竞争,在要素市场上也竞争

4. 最简化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A W=VMP B W=MRP C VMP=MFC D MRP=MFC

5.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要素的边际产量MP递减 B要素的价格P递减

C MP和P都递减 C以上都不对

6.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

A VMP B MRP C MFC D 不存在

7. 不考虑其它厂商调整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比行业调整曲线

A更陡峭 B 更平坦 C 重合 D 都有可能

8.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A W=VMP B W=MRP C VMP=MFC D MRP=MFC

9.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

A VMP B MRP C MFC D 不存在

10.哪一种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价格线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线不是同一条线?

A完全竞争厂商 B卖方垄断厂商

C买方垄断厂商 D都有可能 .

三 综合计算题

1.

问:该厂商应该雇用多少小时劳动才能实现最大利润?

2.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其它生产条件不变,只有劳动雇用量可以调整,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32Q=-0.01L+L+36L,其中Q为日产量,L为每日雇用劳动小时数,产品价格为0.1元,小时工

资4.8元.

问:(1)厂商应每日雇用多少小时劳动能实现最大利润?

(2)如果每日厂商的其它生产投入为50元,每日的利润是多少?

四 论述题

1. 用图示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2. 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 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对要素调整的需求曲线和全行业对要素调整的需求曲线

的区别.

4. 说明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5. 什么情况下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为什么?


相关文章

  • 经济学名人
  • 经济学名人 一.萨缪尔森 <经济分析基础>(1947年) ,<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论文集>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 ...查看


  • Chapter2自由贸易理论1
  • 第一章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与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1.出口,进口,过境 2.直接,间接,转口 3.有形,无形 4.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 5.一般贸易,加工 ...查看


  • 论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 论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亚当·斯密理论 考号: [1**********]0 姓名:戴银明 内容提要: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 ...查看


  • 微观经济学教案 1
  • 微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 规定学时:72学时,4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任课教师:微观经济学课程组 微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个量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 ...查看


  •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实证分析: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


  •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3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查看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九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九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 ...查看


  •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杨飞虎
  • 2007年第5期(总第196期)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NO.5,2007 (CumulativelyNO.196)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杨飞虎 [摘 要]文章简明地综述了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了该理论 ...查看


  •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