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目录

1概述

概念: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模式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我的认识:一般而言,小国因为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使其产

品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东亚,东南亚国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多,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对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并不依赖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

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对2009年中国GDP的经济贡献从数据上看一目了然:官方公布,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在2009年创出新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 2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背景

3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

4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5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探讨

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目前的阶段:由于欧美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很大困难,贸易额也持续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经济已靠近终点或走到尽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也不切实际。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出口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出口总额连续地赶超世界传统诸强,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到第二位。有专家预计,中国2009年或2010年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出口冠军”。这证明,中国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最佳路线。在制造业一直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诸国,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凭借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的强大产能,中国制造业正在接欧美制造业的班。

其实,中国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如果我们一看到出口出现困难,就说走到了尽头,这只能说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中产生问题的一面。短期内,如果中国出口下降,可能对当前的经济增长难以构成重大挑战。如果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会拖累消费、投资等的增长,并会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出口贸易,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将是难以想象的

总体来说,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在中国仍将继续占有重要地位,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方意见 出口型经济不应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论据一 出口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尽管2009年12月出口贸易杀出回马枪,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负增长,实现增幅17.7%,但仍未能扭转全年为“负”的颓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这也让曾经身为中国经济最强大引擎的出口——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弱的一环。

论据二 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专家指出,全球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大幅反弹尚待时日,发达国家就业形势恶化,全球投资

额消费难有明显起色。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之下各国侧重考虑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国际合作意愿减弱,国际争端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20亿美元。外贸专家透露,贸易救济措施充当竞争工具的动向越来越明显,应对的难度以及调查当局裁决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大,2010年出口反补贴调查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热点和重点。

论据三 外贸投资风险加大

2009年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对危机后全球除中国之外的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重新做出评估和分析。报告表明, 37个国家的风险评级发生了变化,在被评估国总数中占比达19.4%,其中30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记者查阅《报告》后获悉,我国外贸主要出口地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信用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对于中信保2009年承保金额和已决赔款增长最快的欧盟地区,《报告》表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大部分国家经济在2009年为负增长,经济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乌克兰、希腊、瑞典、西班牙等国仍存在再度衰退的可能性。

论据四 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开拓

国家方针鼓励消费: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现实状况:中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的财富积累上,2003年中国

人均GDP达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中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同时目前中国居民家庭最终消费的服务如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也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论据五 专家意见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实际上我觉得应该纠正一点,我们中国并不是主要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在过去那么多年来,外贸出口,也就是外需对整个中国经济GDP的拉动,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方面只占22%,也就是说,大部分主要还是靠投资和国内的消费。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依靠或者是依赖外需的经济。由于这次的金融危机,去年整个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变成了负数,也就是说,这样的外需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所以我们加大了投资和国内消费的力度,补足了这一块,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一个很大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我们是一个依赖外需的经济,我们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要充分利用外需,推动自己的经济,别的国家,包括美国,他们会利用国际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所以我觉得在用词上,不能说中国是一个依赖,或者是依靠外需发展经济的国家,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这样的说法都是一些外国人,在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下,看到中国的外贸出口增加这么快,就认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准是依靠外国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然,外贸出口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还是很大的,过去那么多年基本上保持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贡献度,我想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要恢复到22%、25%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在今后如果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能达到15%,我就感到比较满意了。

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需求拉动GDP增长的历史轨迹表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总体上呈现出高波动风险态势下的出口促增长的特征,并在2005—2007年进入出口促增长的“黄金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依靠出口促增长的模式在未来中期(3~5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不可能重现2005—2007年那样的“黄金期”。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路径是要平衡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替代关系。在改革内需结构的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规避高新技术产品的低附加值化的现象以挖掘专业化的潜力,并通过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实现金融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发挥金融促贸易的功能,以形成扩展外需的新增长极。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目录

1概述

概念: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模式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我的认识:一般而言,小国因为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使其产

品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东亚,东南亚国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多,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对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并不依赖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

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对2009年中国GDP的经济贡献从数据上看一目了然:官方公布,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在2009年创出新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 2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背景

3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

4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5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探讨

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目前的阶段:由于欧美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很大困难,贸易额也持续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经济已靠近终点或走到尽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也不切实际。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出口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出口总额连续地赶超世界传统诸强,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到第二位。有专家预计,中国2009年或2010年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出口冠军”。这证明,中国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最佳路线。在制造业一直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诸国,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凭借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的强大产能,中国制造业正在接欧美制造业的班。

其实,中国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如果我们一看到出口出现困难,就说走到了尽头,这只能说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中产生问题的一面。短期内,如果中国出口下降,可能对当前的经济增长难以构成重大挑战。如果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会拖累消费、投资等的增长,并会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出口贸易,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将是难以想象的

总体来说,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在中国仍将继续占有重要地位,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方意见 出口型经济不应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论据一 出口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尽管2009年12月出口贸易杀出回马枪,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负增长,实现增幅17.7%,但仍未能扭转全年为“负”的颓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这也让曾经身为中国经济最强大引擎的出口——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弱的一环。

论据二 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专家指出,全球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大幅反弹尚待时日,发达国家就业形势恶化,全球投资

额消费难有明显起色。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之下各国侧重考虑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国际合作意愿减弱,国际争端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20亿美元。外贸专家透露,贸易救济措施充当竞争工具的动向越来越明显,应对的难度以及调查当局裁决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大,2010年出口反补贴调查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热点和重点。

论据三 外贸投资风险加大

2009年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对危机后全球除中国之外的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重新做出评估和分析。报告表明, 37个国家的风险评级发生了变化,在被评估国总数中占比达19.4%,其中30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记者查阅《报告》后获悉,我国外贸主要出口地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信用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对于中信保2009年承保金额和已决赔款增长最快的欧盟地区,《报告》表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大部分国家经济在2009年为负增长,经济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乌克兰、希腊、瑞典、西班牙等国仍存在再度衰退的可能性。

论据四 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开拓

国家方针鼓励消费: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现实状况:中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的财富积累上,2003年中国

人均GDP达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中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同时目前中国居民家庭最终消费的服务如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也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论据五 专家意见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实际上我觉得应该纠正一点,我们中国并不是主要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在过去那么多年来,外贸出口,也就是外需对整个中国经济GDP的拉动,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方面只占22%,也就是说,大部分主要还是靠投资和国内的消费。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依靠或者是依赖外需的经济。由于这次的金融危机,去年整个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变成了负数,也就是说,这样的外需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所以我们加大了投资和国内消费的力度,补足了这一块,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一个很大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我们是一个依赖外需的经济,我们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要充分利用外需,推动自己的经济,别的国家,包括美国,他们会利用国际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所以我觉得在用词上,不能说中国是一个依赖,或者是依靠外需发展经济的国家,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这样的说法都是一些外国人,在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下,看到中国的外贸出口增加这么快,就认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准是依靠外国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然,外贸出口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还是很大的,过去那么多年基本上保持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贡献度,我想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要恢复到22%、25%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在今后如果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能达到15%,我就感到比较满意了。

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需求拉动GDP增长的历史轨迹表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总体上呈现出高波动风险态势下的出口促增长的特征,并在2005—2007年进入出口促增长的“黄金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依靠出口促增长的模式在未来中期(3~5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不可能重现2005—2007年那样的“黄金期”。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路径是要平衡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替代关系。在改革内需结构的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规避高新技术产品的低附加值化的现象以挖掘专业化的潜力,并通过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实现金融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发挥金融促贸易的功能,以形成扩展外需的新增长极。


相关文章

  •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
  • 对外开放26年来,我国的 经济 实力取得了世界 历史 上不可比拟的增长成就,实现全面小康,建设 现代 化经济强国的伟大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中国 是一个刚刚开始起步 发展 的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还相当有限,与发达国家之间的 ...查看


  • 学术讲座心得报告--国家经济发展篇
  • "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 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讲座心得之一 "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的学术报告心得 5月30日上午,聆听了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关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几个 ...查看


  • 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思考
  • HUNAN UNIVERSITY 国际分工浪潮下大学生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 作者:肖敬川 班级:经济学(1)班 学号:[1**********]8 2013 年10月 20 日 摘要:国际分工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鲜明主题,自从中国加入WTO以 ...查看


  • 国家利益是最高准则
  • 中欧焦炭贸易摩擦结束了,但它告诉我们商务外交必须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商务外交的最高目标.同时,还必须有熟练的和灵活的商务外交技术和战术,这样才能更完美地实现国家利益. 商务外交包括妥协在内的各种策略都应该遵从国家利益这一最高准则:同时,各种策 ...查看


  •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管理经济走向分析研究
  • 摘 要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速度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管理经济走向不断创新调整,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国家宏观经济的表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 ...查看


  • 2014届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毕业论文选题
  • 2014届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 的影响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西部开发 3.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 5. 双赢----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 6. 欧洲经济联盟-亚太经合 ...查看


  •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_田菁慧
  •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0年3月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 田菁慧 李 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大连,116025)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逆差为主,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以及一系 ...查看


  • 论绿色经济与我国的出口贸易关系
  • 论绿色经济与我国的出口贸易关系 摘要: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深入,绿色浪潮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到了一个高度,承担着世界经济的重要构建者的角色.因此,我们需要看清楚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世界 ...查看


  • 财经财税毕业论文选题
  • 财税毕业论文选题-更多文档来源:(写作保过关--中国知识写作网) 关于物业税的改革探讨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财政思考 浅析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医疗改革 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与防范对策 有关在我国建立绿色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