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痴叶天士:通络止痛要法

关键词:叶氏通络止痛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乃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即是叶天士八大通络止痛法。叶氏治络痛之法,是颇得仲景心传的。

通络止痛法,是对络病疼痛的治疗方法。《内经》云:“经主气,络主血。”《指南·胃脘痛》高案指出:脉虚涩,胃痛久,治在血分。故通络必当活血。但是,一方面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中有血,血中有气;另一方面,经中之气可以影响络中之血,络中之血亦可影响经中之气。故《指南·诸痛》陈案云: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指南·胃脘痛》秦案云: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塞耳。因此,通络活血还当兼顾气分。叶氏通络止痛,概括为下列八法。

一、辛香通络法

《指南·心痛》谭案云:病在络脉,例用辛香。叶氏对寒湿入络之疼痛,用辛香通络法,即以辛香药物散寒除湿,理气活血,通络止痛。诚如《指南·胃脘痛》姚案云:气辛则通。《指南·疝》林案云:非辛香无以入络,辛香流气,所称通则不痛耳。《指南·积聚》曹案对阴邪聚络者,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叶氏本法散寒用良姜,甚或官桂、附子;理气选用丁香、厚朴、橘核、川楝子、小茴香、青皮;活血用姜黄、桂枝、玄胡、桃仁、当归。如寒夹湿邪,选用苍术、草果、茯苓、白术、苡仁、萆薢;如寒湿夹秽浊物,均不离辛香之旨。

二、辛润通络法

《指南·胁痛》沈案指出:久病已入血络,兼之神怯瘦损,以其辛香刚燥,更耗营血,故决不可用。因此,叶氏对寒邪入络化火耗伤阴血,且络中气滞血瘀之络痛,用辛润通络法。《指南·腹痛》毕案云:此郁勃伤及肝脾之络,致血败瘀留,议以辛通润血。《指南·诸痛》汪案亦云:痛入血络,仓卒难于奏效,是缓调为宜,议通血络润补,勿投燥热劫液。此外,津血同源,对久痛津伤亦用本法。《指南·胁痛》程案云:此皆操持太甚,损及营络,久痛津液致伤也,宜辛甘润温之补。叶氏辛润法常选用桂枝木、桃仁、归须,伍以旋覆花、新绛、葱管等理气而不燥之品;或伍以穿山甲、生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或伍以姜黄,佐以柏仁润燥等。

三、逐瘀通络法

《指南·胃脘痛》秦案云: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用缓逐其瘀一法。因此,叶氏对气血痹塞脉络所致之疼痛,用逐瘀通络法。但是,《指南·诸痛》李案指出:对积伤入络,气血皆瘀之久病,其治当以缓攻,不致重损。此外,还应注意实中有虚。《指南·疝》郁案云:络虚气聚,乃络虚不足之中有余,形质瘦怯,不可纯攻。叶氏此法用药,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仁、玄胡、蒲黄、五灵脂、当归、姜黄、桂枝、蜀漆、降香等。由于络中血瘀致经气逆,故须配以理气药,叶氏常选用香附、白蒺藜、小茴香、木香、川楝子等。为了增强逐瘀之效,亦可酌伍蜣螂虫、蟅虫、穿山甲等药。

四、虫类搜剔通络法

《指南·痹》某案云: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又某案云:寒湿滞于经络,若非迅疾飞走,不能效。寒湿滞于络脉所致之疼痛,其证顽固,非一般散寒除湿通络药可以取效,故用虫类搜剔通络法。《指南·积聚》姚亦陶评论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是又先生化裁之妙。”其具体用法,《指南·积聚》王案:“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指南·头痛》史案云:“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血结。”但是,又强调久病延虚,攻邪须养正,故不可纯以虫蚁药。叶氏攻通用全蝎、地龙、穿山甲、蜣螂虫、蟅虫、蜂房等;养正则多用补血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等。

五、健中通络法

《指南·痹》王案:中焦为营气之本,营气失养,旋转自钝;大丸药饵,先由中宫以布诸经。故叶氏对中焦营血亏虚不布诸经,致络脉失养之络痛,其治健运中焦,使营气充沛,帅血通络以止痛。这就是健中通络法。《指南·肩臂背痛》邹案曰:对此阳明脉衰之痛,治当通补脉络。《指南·胃脘痛》戴案强调:通补为宜,守补则谬。如何通补?《指南·痹》吴案:对邪留正痹之筋纵痛甚,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指南·痹》俞案还对络虚留邪之痛提出了和正祛邪的治则。至于补,《指南·胁痛》汪案说:络虚则热,当甘缓理虚。叶氏健中常用人参、黄芪、白术,养血活血常用当归、白芍、桂枝、姜黄、炙甘草,以及防风,桑枝、羌活等药。

六、温肾宣肝通络法

经云:经主气,络主血。络得血之濡养而不痛,全赖肝气之疏泄条达。而肝气之宣泄,仰仗肾阳之温煦。如肾之阳气不振,肝失疏泄,络脉瘀滞不通而痛,叶氏治以温肾宣肝通络法。《指南·疝》陆案指出:疟不离乎肝胆,疝不离乎肝病。《指南·疝》朱案云:厥阴三疟以延,邪攻肝经络脉,少腹痛渐硬,虽少壮,不可专于泄气,温肾宣肝为急。叶氏本法,温肾用苁蓉、枸杞;宣肝用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穿山甲、全蝎、小茴香等。当然,温肾当避刚燥,宣肝力戒辛香耗气。

七、有情温通通络法

病久,情志内伤耗损气血,邪与气血结于络脉,设纯以草木辛通,则更耗其血。叶氏宗以情养情之旨,用有情温通通络法。《指南·疝》陆案云:夫疟邪既久,邪与气血两凝,结聚脉络,药难入络耳,议有情温通,以培生气。《指南·疝》周案亦指出:以内起情志,不专草木微功耳。叶氏以血肉有情之鹿茸充养元气,再以大茴香、穿山甲、当归、安息香、川乌、全蝎等活血化瘀通络治之。

八、针刺宣通通络法

针刺可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故叶氏亦用此法,与内服药联用,常收相得益彰之效。《指南·痹》吴案云:间用针刺以宣脉络。

版权声明

关键词:叶氏通络止痛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乃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即是叶天士八大通络止痛法。叶氏治络痛之法,是颇得仲景心传的。

通络止痛法,是对络病疼痛的治疗方法。《内经》云:“经主气,络主血。”《指南·胃脘痛》高案指出:脉虚涩,胃痛久,治在血分。故通络必当活血。但是,一方面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中有血,血中有气;另一方面,经中之气可以影响络中之血,络中之血亦可影响经中之气。故《指南·诸痛》陈案云: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指南·胃脘痛》秦案云: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塞耳。因此,通络活血还当兼顾气分。叶氏通络止痛,概括为下列八法。

一、辛香通络法

《指南·心痛》谭案云:病在络脉,例用辛香。叶氏对寒湿入络之疼痛,用辛香通络法,即以辛香药物散寒除湿,理气活血,通络止痛。诚如《指南·胃脘痛》姚案云:气辛则通。《指南·疝》林案云:非辛香无以入络,辛香流气,所称通则不痛耳。《指南·积聚》曹案对阴邪聚络者,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叶氏本法散寒用良姜,甚或官桂、附子;理气选用丁香、厚朴、橘核、川楝子、小茴香、青皮;活血用姜黄、桂枝、玄胡、桃仁、当归。如寒夹湿邪,选用苍术、草果、茯苓、白术、苡仁、萆薢;如寒湿夹秽浊物,均不离辛香之旨。

二、辛润通络法

《指南·胁痛》沈案指出:久病已入血络,兼之神怯瘦损,以其辛香刚燥,更耗营血,故决不可用。因此,叶氏对寒邪入络化火耗伤阴血,且络中气滞血瘀之络痛,用辛润通络法。《指南·腹痛》毕案云:此郁勃伤及肝脾之络,致血败瘀留,议以辛通润血。《指南·诸痛》汪案亦云:痛入血络,仓卒难于奏效,是缓调为宜,议通血络润补,勿投燥热劫液。此外,津血同源,对久痛津伤亦用本法。《指南·胁痛》程案云:此皆操持太甚,损及营络,久痛津液致伤也,宜辛甘润温之补。叶氏辛润法常选用桂枝木、桃仁、归须,伍以旋覆花、新绛、葱管等理气而不燥之品;或伍以穿山甲、生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或伍以姜黄,佐以柏仁润燥等。

三、逐瘀通络法

《指南·胃脘痛》秦案云: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用缓逐其瘀一法。因此,叶氏对气血痹塞脉络所致之疼痛,用逐瘀通络法。但是,《指南·诸痛》李案指出:对积伤入络,气血皆瘀之久病,其治当以缓攻,不致重损。此外,还应注意实中有虚。《指南·疝》郁案云:络虚气聚,乃络虚不足之中有余,形质瘦怯,不可纯攻。叶氏此法用药,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仁、玄胡、蒲黄、五灵脂、当归、姜黄、桂枝、蜀漆、降香等。由于络中血瘀致经气逆,故须配以理气药,叶氏常选用香附、白蒺藜、小茴香、木香、川楝子等。为了增强逐瘀之效,亦可酌伍蜣螂虫、蟅虫、穿山甲等药。

四、虫类搜剔通络法

《指南·痹》某案云: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又某案云:寒湿滞于经络,若非迅疾飞走,不能效。寒湿滞于络脉所致之疼痛,其证顽固,非一般散寒除湿通络药可以取效,故用虫类搜剔通络法。《指南·积聚》姚亦陶评论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是又先生化裁之妙。”其具体用法,《指南·积聚》王案:“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指南·头痛》史案云:“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血结。”但是,又强调久病延虚,攻邪须养正,故不可纯以虫蚁药。叶氏攻通用全蝎、地龙、穿山甲、蜣螂虫、蟅虫、蜂房等;养正则多用补血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等。

五、健中通络法

《指南·痹》王案:中焦为营气之本,营气失养,旋转自钝;大丸药饵,先由中宫以布诸经。故叶氏对中焦营血亏虚不布诸经,致络脉失养之络痛,其治健运中焦,使营气充沛,帅血通络以止痛。这就是健中通络法。《指南·肩臂背痛》邹案曰:对此阳明脉衰之痛,治当通补脉络。《指南·胃脘痛》戴案强调:通补为宜,守补则谬。如何通补?《指南·痹》吴案:对邪留正痹之筋纵痛甚,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指南·痹》俞案还对络虚留邪之痛提出了和正祛邪的治则。至于补,《指南·胁痛》汪案说:络虚则热,当甘缓理虚。叶氏健中常用人参、黄芪、白术,养血活血常用当归、白芍、桂枝、姜黄、炙甘草,以及防风,桑枝、羌活等药。

六、温肾宣肝通络法

经云:经主气,络主血。络得血之濡养而不痛,全赖肝气之疏泄条达。而肝气之宣泄,仰仗肾阳之温煦。如肾之阳气不振,肝失疏泄,络脉瘀滞不通而痛,叶氏治以温肾宣肝通络法。《指南·疝》陆案指出:疟不离乎肝胆,疝不离乎肝病。《指南·疝》朱案云:厥阴三疟以延,邪攻肝经络脉,少腹痛渐硬,虽少壮,不可专于泄气,温肾宣肝为急。叶氏本法,温肾用苁蓉、枸杞;宣肝用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穿山甲、全蝎、小茴香等。当然,温肾当避刚燥,宣肝力戒辛香耗气。

七、有情温通通络法

病久,情志内伤耗损气血,邪与气血结于络脉,设纯以草木辛通,则更耗其血。叶氏宗以情养情之旨,用有情温通通络法。《指南·疝》陆案云:夫疟邪既久,邪与气血两凝,结聚脉络,药难入络耳,议有情温通,以培生气。《指南·疝》周案亦指出:以内起情志,不专草木微功耳。叶氏以血肉有情之鹿茸充养元气,再以大茴香、穿山甲、当归、安息香、川乌、全蝎等活血化瘀通络治之。

八、针刺宣通通络法

针刺可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故叶氏亦用此法,与内服药联用,常收相得益彰之效。《指南·痹》吴案云:间用针刺以宣脉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
  •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 一.概念 骨关节炎是在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下,使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正常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骨痹定义 ...查看


  • 新书--张文选[叶天士用经方]写在篇首节选之一
  • 50多年来,中医高校关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着力于<伤寒论>六经理论以及条文方剂的解释与阐发,着力于研究这本书,而不是研究如何用经方,如何化裁经方以治当今的流行病与难治病,如何应 ...查看


  • 中药学性味归经
  • 辛温解表药 1麻黄 辛 微苦 温 归肺 膀胱经 2桂枝 辛 甘 温 心 肺 膀胱经 3紫苏 辛 温 肺 脾经 4生姜 辛 微温 肺 脾经 5荆芥 辛 微温 肺 肝经 6防风 辛 甘 微温 膀胱 肝 脾经 7羌活 辛 苦 温 膀胱 肝 脾经 ...查看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 一.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相如画荷 司马相如画荷花.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抚平头痒 桂枝-- ...查看


  • 冠心病常用中成药
  • 速效救心丸: 成分为川芎,冰片等: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主要成分:蟾酥.人参提取物.麝香.苏合香.牛黄.肉桂.冰片: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 ...查看


  • 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笔记
  •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束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体虚感冒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 ...查看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完整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 解表药 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相如画荷(司马相如画荷花) 浮萍---解表散寒,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浮萍偷养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查看


  • 中药祛风湿药
  •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前 言 概念: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适应病症:风湿痹痛,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者,肾虚腰痛,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肢体拘挛. 祛风寒湿药--独活 祛风湿.止痹痛:治风湿痹痛 ...查看


  • 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 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