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

总19卷 教改专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12月  JournalofSouthwestInstituteforEthnicGroup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19VolDec.1998

  内容提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年期,。大学生一般属于青年中期,但一年级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年龄小的则属于青年初期末,而另一部分高年级大年龄的大学生则属于青年后期。因此,在讨论大学生人生观时,必须从人生观的萌芽、发展谈到稳定,以便掌握其全过程的规律变化。

人生观是个体意识倾向的核心,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较稳固的观点,即是指:“人活着究竟为的什么”、“人到底应该怎样渡过他的一生才值得”等等看法。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人生观问题,心理学也把它作为着重探讨的课题之一,但研究的角度和着重点与其他学科不同。心理学把人生观看作个体意识倾向的核心,在研究人生观形成的问题时,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与人生观有关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个体的意识领域,也就是个体发展到什么阶段才具备考虑人生问题的心理条件,从而能开始意识到人生问题;其后又如何发展;什么时候才成为稳定的意识倾向的核心。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生观的形成涉及哪些主要的心理成分,这些成分在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人生意义上来考虑,所以还不能算是人生观的萌芽。不过这些影响却可能对他们以后形成的人生观留下一些痕迹,所以人生观的形成不能忽视早期的影响。那么,个体要发展到什么阶段,才会对人生意义加以考虑?从心理发展方面看:第一,思维过程发展的水平,要达到能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即个体对人生问题的看法,涉及对社会生活意义的认识问题,而且是已概括化的为自己所信奉的观点。所以涉及人生观的问题要进入个体意识领域,必须其思维过程的水平发展到能概括认识社会生活意义。也就是说,在儿童、少年时期,其思维过程对社会生活意义进行概括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得到发展,大体上要到十五、十六岁左右,才能逐渐达到前述要求的水平。第二,自我意识的分化所达到的程度,已经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对人生的看法离不开自我意识,离不开对自己生活意义的反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自己并决定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对待社会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所以,自我意识如果尚未发展到开始分化阶段,尚不能进行自我观察分析,这时期与人生观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进入其意识领域;只有到青年初期自我意识开始分化之后,个体眼光已能朝向自己,才会考虑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渡过一生才有意义。第三,个体意识到所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也就是人生意义的理解往往与个体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分不开。儿童、少年在家庭,社会还没有赋予他们一定任务并要求他们去完成之前,就很难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当社会、家庭开始把一定的社会任务交给个体并要求他必须

一、人生观的萌芽、发展与稳定

儿童、少年时期还没意识到人生问题时,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及所受教育,使得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处世的一言一行,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影响,同时,也获得某些零星的感性经验与体验,但他们还不会把这些提到

164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什么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明确,所以对青年确立和稳定其人生观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学业的专业化,促使大学生对有关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因而更加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从另一方面促进其已形成的人生观趋于稳定。总的说,平基本已达到成人水平,。,青年中期的人生观毕竟还没有稳定到象,特别是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方面没有成人及就业青年那样直接,所以整个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只能是日趋稳定。但青年大学生与没上大学而直接就业的青年比较,虽然在承担社会任务方面没有就业青年那样直接,但在涉及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方面,则有更多学习探讨的机会,这有利于深刻理解人生意义而促进确立稳定的人生观。

尽力去完成它时,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所完成任务的结果中,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体验到所承担任务的社会意义,并直接看到所承担的任务及所完成的结果到底对社会生活起什么样的作用。正是由于意识到自己所承担和完成的任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人的价值,社会生活的意义等问题才有可能进入自己的意识领域。

11人生观的萌芽

当个体心理发展初步达到上述三个条件所要求水平时,个体就会开始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的什么。其最初标志,的种种疑问。一般说,六岁的小青年,:始会提出上述疑问。据一,青年初期前半阶段,大体上已有半数青年对人生问题开始有所思考。

21人生观的发展

进入青年初期后半期时(相当于高中阶段),由于所参加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加上生活的独立性显著增加,而且所要承担的社会任务逐渐加多,个体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主动和经常化,这就使前一时期刚刚萌芽的人生看法很快得到发展。我们常看到进入青年期后半时的青年,对所接触的活动和事件,总喜欢从其有何社会意义和价值来衡量,他们还经常为此而展开讨论。这就说明人生观有所发展。但这时期人生观的发展还不一定是径直向前的,很容易由于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所交往的人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生活意义的看法。这个时期青年人生观的发展既可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能走向错误的歧途。也就是青年期初后半时的个体的人生观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不稳定的,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升学竞争十分激烈,迫使多数青年把全部精力放在应付升学考试方面,不得不把涉及人生问题的其他方面(除升学问题外),推迟到升学考试之后再考虑,即进入大学以后是人生观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

31人生观的逐渐稳定

二、人生观形成中所涉及的心理成分

11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个体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形成人生观的认识基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根据人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和错误,就影响所形成的人生观的性质。首先,从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发展看,青年初期的前半期,属于社会问题的疑问约占一半,以后则越来越超自然方面的问题,所以人生观的形成要到青年期逐渐对社会有认识才有可能,到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形成人生观。第二,从影响青年对社会问题认识看:其一,直接涉及青年生活的若干事件。如青年本身及其家长所涉及的政治生活、地位、待遇及所涉及的政治事件中的遭遇,还有如就业、升学问题的解决以及大学毕业择业的机会的获得直接涉及青年前途命运的事件等,就会直接影响青年对社会的认识;其二,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青年往往怀着一种设想,以为社会的一切理所当然地都应该是完善的和没有矛盾的,一旦发现并非如此,对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就感到不可理解和认识;其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青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过程中,不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出现许多新的需要,一旦遇到现实社会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所希望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时,就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其四,青年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青年中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特别前面所述必须具备的三个心理条件,其作用在青年中期才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青年中期(大学时代)是人生观确立、稳定的决定性阶段。不论是进高校就学的大学生,或是走上社会就业的青年,他们所学的专业或所担任的工作,其社会任务的性质均已比较确定,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教改专辑         沙 凡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想学习,以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理论的学习,这就为青年大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形成正确人生观奠定坚实的认识基础。第三,从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识之间的结合看,没有对社会的认识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但如果虽然对社会有所认识,而没有把这种认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正确的对人生的看法仍然无法进入个体意识领域。这样的人其人生观不是错误的就是动摇不定的。

21价值观

165

用。只有到青年初期后半,当幻想的概括与其参与的具体社会活动结合,其理想得到进一步具体落实时,才进一步对人生观的确立与发展发挥推进作用。进入青年中期(主要是大学时代)与长期社会任务有关的业务,越来越专业化,理想也更深入到有关领域人生前途紧紧联系起来,,只有远大,,。,。为了实现所向往的目标,就促使青年力求去认识社会及其发展,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又反过来促进理想的提高,青年总是把向往的东西看做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价值观往往受已形成的理想制约,按理想来衡量事物和生活的价值。反过来,已形成的价值观又推进理想发展,按自己的价值观确定所向往的新目标。第三,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要求来看,要求青年大学生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培养和形成个体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别重要的方面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进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对人生的价值的看法,对生活意义的评价,,回避价值观问题。,价值,观,。青年,特别大学生不让他们谈论人的价值及价值取向是不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取向,希望社会及老师承认,而且他们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即人生问题在青年期已经进入其意识领域。第二,从评价人的价值、生活意义的标准看:要评价人的价值和个体的生活意义必须从社会利益出发,以对社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那就表明他是有价值的,他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第三,从培养青年正确的价值观看,必须使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个体主动自觉地把社会当前的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当作和本身所需要的东西一样,尽力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一切,去完成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并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以及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这种内在要求,必须为青年创造为社会做贡献的条件,施以一定的社会任务,并说明完成的意义、责任;给予充分信任,加强他们信心和自觉性;增强他们完成任务对自己力量的体验;最后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之体验到所作贡献的意义及价值。

四、情感

一个人的人生观总带有情感的色彩,已有的情感对人生观起着支柱作用。如上述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价值的认识及理想三者一致时,就会激起肯定的情感,反之则会激起否定的情感。不论正确的或错误的人生观都会染上情感的色彩,不同之处在于是属于以社会的需要为准的价值观和理想所决定的人生观呢,还是属于以个人自私的需要为准的价值观和理想所决定的人生观?遇到舍己为公的言行,就会激起赞赏、钦佩的肯定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鄙视、忿怒的不定性情感。同样,情感在人生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正确的人生观就产生有力的支持作用。它不但使正确的人生看法更加坚定,而且促使它发挥更有力的作用,由个人自私需要所引起的情感,则支持错误的人生观,一个人的肯定性情感总是支持其已形成的人生观,否定性的情感则抗拒相反的人生观。

三、理想

理想是人所向往的目标,是构成人生观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是核心的成分。首先,从理想在人生观萌芽、发展、确立、稳定的过程中的作用看,理想自始至终指引和左右着一个人所向往的目标的前进方向。人生观不仅是对当前生活意义的看法与观点,更重要的是展望人生问题的看法与观点。青年初期前半的理想多半是儿童少年时代形象化幻想的概括,只能引发人生观萌芽的作

16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不能保证其人生观的确立稳定。缺乏信念的人,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正确和深入,其理想不很稳定或不正确,容易动摇。而形成了信念的人则完全不同,他确信自己对社会事物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确信所追求的理想必然要实现,所以,为指导,,为实现其,可以认为:“对社会;对人的价值及社会生活—价值观是决定人生观性质和正确性的关键;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情感是通过已形成的需要成为人生观的内部支柱;意志在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则起促进和坚持作用;信念是人生观确立与稳定的强有力保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阶段,这阶段又是人生观形成稳定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上述六个人生观形成的心理成分,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意志

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必须经历长期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意志在这过程中起促进和长期坚持的作用,以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首先,人生观的形成,必须通过意志努力克服,满足个人需要的动机和行为,克服不利于这种努力的各种外部条件。第二,要靠意志努力坚持长期与错误的人生观斗争,长期为树立正确人生观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要靠意志自觉地按社会需要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对待人生问题。

六、信念

,。它是人生观的确立,仅仅对社会规律有所认识,仅仅有美好的理想,而未达到对已有认识的正确性和理想的必然实现坚信不移,要确立和稳定对人生的看法就缺乏保证。缺乏信念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理想发生动摇,缺乏使之实现的信心与决心,因而无法使认识和理想转化为行动,即使有行动也不能坚持不懈。就

(上接第138页)现代化的服务方式,构筑了图书馆的特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图书馆这个重要阵地,图书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注意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参考文献:

11刘润玲等:《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有氛围,这种催人上进的气氛,对学生的素质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同时,图书馆作为高校内的重要教育阵地,除了提供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图书文献外,图书馆还可举办中外名著的书评,举办书画展,开设美学、伦理学课程的讲座等,十分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再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工作纪律,谦逊、礼貌的服务,图书馆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都在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的作为,有助于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5)。

21白晶:《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图书馆利用教育》.《大学

图书馆学报》,1997(5)。

总19卷 教改专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12月  JournalofSouthwestInstituteforEthnicGroup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19VolDec.1998

  内容提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年期,。大学生一般属于青年中期,但一年级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年龄小的则属于青年初期末,而另一部分高年级大年龄的大学生则属于青年后期。因此,在讨论大学生人生观时,必须从人生观的萌芽、发展谈到稳定,以便掌握其全过程的规律变化。

人生观是个体意识倾向的核心,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较稳固的观点,即是指:“人活着究竟为的什么”、“人到底应该怎样渡过他的一生才值得”等等看法。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人生观问题,心理学也把它作为着重探讨的课题之一,但研究的角度和着重点与其他学科不同。心理学把人生观看作个体意识倾向的核心,在研究人生观形成的问题时,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与人生观有关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个体的意识领域,也就是个体发展到什么阶段才具备考虑人生问题的心理条件,从而能开始意识到人生问题;其后又如何发展;什么时候才成为稳定的意识倾向的核心。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生观的形成涉及哪些主要的心理成分,这些成分在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人生意义上来考虑,所以还不能算是人生观的萌芽。不过这些影响却可能对他们以后形成的人生观留下一些痕迹,所以人生观的形成不能忽视早期的影响。那么,个体要发展到什么阶段,才会对人生意义加以考虑?从心理发展方面看:第一,思维过程发展的水平,要达到能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即个体对人生问题的看法,涉及对社会生活意义的认识问题,而且是已概括化的为自己所信奉的观点。所以涉及人生观的问题要进入个体意识领域,必须其思维过程的水平发展到能概括认识社会生活意义。也就是说,在儿童、少年时期,其思维过程对社会生活意义进行概括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得到发展,大体上要到十五、十六岁左右,才能逐渐达到前述要求的水平。第二,自我意识的分化所达到的程度,已经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对人生的看法离不开自我意识,离不开对自己生活意义的反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自己并决定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对待社会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所以,自我意识如果尚未发展到开始分化阶段,尚不能进行自我观察分析,这时期与人生观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进入其意识领域;只有到青年初期自我意识开始分化之后,个体眼光已能朝向自己,才会考虑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渡过一生才有意义。第三,个体意识到所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也就是人生意义的理解往往与个体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分不开。儿童、少年在家庭,社会还没有赋予他们一定任务并要求他们去完成之前,就很难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当社会、家庭开始把一定的社会任务交给个体并要求他必须

一、人生观的萌芽、发展与稳定

儿童、少年时期还没意识到人生问题时,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及所受教育,使得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处世的一言一行,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影响,同时,也获得某些零星的感性经验与体验,但他们还不会把这些提到

164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什么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明确,所以对青年确立和稳定其人生观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学业的专业化,促使大学生对有关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因而更加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从另一方面促进其已形成的人生观趋于稳定。总的说,平基本已达到成人水平,。,青年中期的人生观毕竟还没有稳定到象,特别是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方面没有成人及就业青年那样直接,所以整个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只能是日趋稳定。但青年大学生与没上大学而直接就业的青年比较,虽然在承担社会任务方面没有就业青年那样直接,但在涉及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方面,则有更多学习探讨的机会,这有利于深刻理解人生意义而促进确立稳定的人生观。

尽力去完成它时,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所完成任务的结果中,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体验到所承担任务的社会意义,并直接看到所承担的任务及所完成的结果到底对社会生活起什么样的作用。正是由于意识到自己所承担和完成的任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人的价值,社会生活的意义等问题才有可能进入自己的意识领域。

11人生观的萌芽

当个体心理发展初步达到上述三个条件所要求水平时,个体就会开始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的什么。其最初标志,的种种疑问。一般说,六岁的小青年,:始会提出上述疑问。据一,青年初期前半阶段,大体上已有半数青年对人生问题开始有所思考。

21人生观的发展

进入青年初期后半期时(相当于高中阶段),由于所参加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加上生活的独立性显著增加,而且所要承担的社会任务逐渐加多,个体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主动和经常化,这就使前一时期刚刚萌芽的人生看法很快得到发展。我们常看到进入青年期后半时的青年,对所接触的活动和事件,总喜欢从其有何社会意义和价值来衡量,他们还经常为此而展开讨论。这就说明人生观有所发展。但这时期人生观的发展还不一定是径直向前的,很容易由于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所交往的人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生活意义的看法。这个时期青年人生观的发展既可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能走向错误的歧途。也就是青年期初后半时的个体的人生观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不稳定的,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升学竞争十分激烈,迫使多数青年把全部精力放在应付升学考试方面,不得不把涉及人生问题的其他方面(除升学问题外),推迟到升学考试之后再考虑,即进入大学以后是人生观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

31人生观的逐渐稳定

二、人生观形成中所涉及的心理成分

11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个体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形成人生观的认识基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根据人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和错误,就影响所形成的人生观的性质。首先,从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发展看,青年初期的前半期,属于社会问题的疑问约占一半,以后则越来越超自然方面的问题,所以人生观的形成要到青年期逐渐对社会有认识才有可能,到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形成人生观。第二,从影响青年对社会问题认识看:其一,直接涉及青年生活的若干事件。如青年本身及其家长所涉及的政治生活、地位、待遇及所涉及的政治事件中的遭遇,还有如就业、升学问题的解决以及大学毕业择业的机会的获得直接涉及青年前途命运的事件等,就会直接影响青年对社会的认识;其二,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青年往往怀着一种设想,以为社会的一切理所当然地都应该是完善的和没有矛盾的,一旦发现并非如此,对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就感到不可理解和认识;其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青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过程中,不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出现许多新的需要,一旦遇到现实社会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所希望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时,就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其四,青年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青年中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特别前面所述必须具备的三个心理条件,其作用在青年中期才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青年中期(大学时代)是人生观确立、稳定的决定性阶段。不论是进高校就学的大学生,或是走上社会就业的青年,他们所学的专业或所担任的工作,其社会任务的性质均已比较确定,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教改专辑         沙 凡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想学习,以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理论的学习,这就为青年大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形成正确人生观奠定坚实的认识基础。第三,从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识之间的结合看,没有对社会的认识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但如果虽然对社会有所认识,而没有把这种认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正确的对人生的看法仍然无法进入个体意识领域。这样的人其人生观不是错误的就是动摇不定的。

21价值观

165

用。只有到青年初期后半,当幻想的概括与其参与的具体社会活动结合,其理想得到进一步具体落实时,才进一步对人生观的确立与发展发挥推进作用。进入青年中期(主要是大学时代)与长期社会任务有关的业务,越来越专业化,理想也更深入到有关领域人生前途紧紧联系起来,,只有远大,,。,。为了实现所向往的目标,就促使青年力求去认识社会及其发展,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又反过来促进理想的提高,青年总是把向往的东西看做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价值观往往受已形成的理想制约,按理想来衡量事物和生活的价值。反过来,已形成的价值观又推进理想发展,按自己的价值观确定所向往的新目标。第三,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要求来看,要求青年大学生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培养和形成个体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别重要的方面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进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对人生的价值的看法,对生活意义的评价,,回避价值观问题。,价值,观,。青年,特别大学生不让他们谈论人的价值及价值取向是不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取向,希望社会及老师承认,而且他们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即人生问题在青年期已经进入其意识领域。第二,从评价人的价值、生活意义的标准看:要评价人的价值和个体的生活意义必须从社会利益出发,以对社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那就表明他是有价值的,他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第三,从培养青年正确的价值观看,必须使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个体主动自觉地把社会当前的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当作和本身所需要的东西一样,尽力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一切,去完成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并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以及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这种内在要求,必须为青年创造为社会做贡献的条件,施以一定的社会任务,并说明完成的意义、责任;给予充分信任,加强他们信心和自觉性;增强他们完成任务对自己力量的体验;最后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之体验到所作贡献的意义及价值。

四、情感

一个人的人生观总带有情感的色彩,已有的情感对人生观起着支柱作用。如上述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价值的认识及理想三者一致时,就会激起肯定的情感,反之则会激起否定的情感。不论正确的或错误的人生观都会染上情感的色彩,不同之处在于是属于以社会的需要为准的价值观和理想所决定的人生观呢,还是属于以个人自私的需要为准的价值观和理想所决定的人生观?遇到舍己为公的言行,就会激起赞赏、钦佩的肯定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鄙视、忿怒的不定性情感。同样,情感在人生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正确的人生观就产生有力的支持作用。它不但使正确的人生看法更加坚定,而且促使它发挥更有力的作用,由个人自私需要所引起的情感,则支持错误的人生观,一个人的肯定性情感总是支持其已形成的人生观,否定性的情感则抗拒相反的人生观。

三、理想

理想是人所向往的目标,是构成人生观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是核心的成分。首先,从理想在人生观萌芽、发展、确立、稳定的过程中的作用看,理想自始至终指引和左右着一个人所向往的目标的前进方向。人生观不仅是对当前生活意义的看法与观点,更重要的是展望人生问题的看法与观点。青年初期前半的理想多半是儿童少年时代形象化幻想的概括,只能引发人生观萌芽的作

16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不能保证其人生观的确立稳定。缺乏信念的人,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正确和深入,其理想不很稳定或不正确,容易动摇。而形成了信念的人则完全不同,他确信自己对社会事物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确信所追求的理想必然要实现,所以,为指导,,为实现其,可以认为:“对社会;对人的价值及社会生活—价值观是决定人生观性质和正确性的关键;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情感是通过已形成的需要成为人生观的内部支柱;意志在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则起促进和坚持作用;信念是人生观确立与稳定的强有力保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阶段,这阶段又是人生观形成稳定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上述六个人生观形成的心理成分,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意志

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必须经历长期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意志在这过程中起促进和长期坚持的作用,以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首先,人生观的形成,必须通过意志努力克服,满足个人需要的动机和行为,克服不利于这种努力的各种外部条件。第二,要靠意志努力坚持长期与错误的人生观斗争,长期为树立正确人生观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要靠意志自觉地按社会需要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对待人生问题。

六、信念

,。它是人生观的确立,仅仅对社会规律有所认识,仅仅有美好的理想,而未达到对已有认识的正确性和理想的必然实现坚信不移,要确立和稳定对人生的看法就缺乏保证。缺乏信念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理想发生动摇,缺乏使之实现的信心与决心,因而无法使认识和理想转化为行动,即使有行动也不能坚持不懈。就

(上接第138页)现代化的服务方式,构筑了图书馆的特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图书馆这个重要阵地,图书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注意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参考文献:

11刘润玲等:《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有氛围,这种催人上进的气氛,对学生的素质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同时,图书馆作为高校内的重要教育阵地,除了提供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图书文献外,图书馆还可举办中外名著的书评,举办书画展,开设美学、伦理学课程的讲座等,十分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再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工作纪律,谦逊、礼貌的服务,图书馆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都在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的作为,有助于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5)。

21白晶:《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图书馆利用教育》.《大学

图书馆学报》,1997(5)。


相关文章

  • 心理学论文,"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是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 ...查看


  •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措施
  •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措施 马保仙,王秀兰 I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课内及外延的学习内容,巩固.拓展自己的知识.尽管他们在主观上也有学习需求,但"学"什么.如何"学"却主要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 ...查看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 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 ...查看


  • 提升精神境界的心理学方法
  • 影响我们心理决策的座标有许多,经验是一方面.经验主义是错误的,但是经验又是宝贵的.经验具有功用性,又是参照性.如某楼价格是5000元/平方米,2年没有卖出,因为许多人觉得价格非常高.但是一天旁边的楼房价格是10000元/平方米时,该楼销售一 ...查看


  • 什么是个体社会化
  • ◎什么是个体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文章
  •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 ...查看


  • 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和对策
  •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效率和质量如何,是关系国家民发展走向的重要问题.然而有少部分大学生却产生了令人惋惜的厌学现象.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 ...查看


  • 学生违纪的科学处理方法
  • 班主任处理学生违纪工作的探讨 大学生违纪违规现象是非常常见,处理学生的违纪事件也是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作为班主任,处理违纪学生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教育行为.方法正确,处置妥当,可以使违纪的学生迷途知返,步入正轨.否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