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服饰简介

田野TianYe

佤族服饰简介

沧源县委宣传部

佤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山上,自称是大山的民族。青山绿水,养育了世代的佤族人,雄峰险峻的大山,赋予了佤族坚强的性格,山高树茂的大森林,是佤族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以来,佤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森林和一切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

佤族崇尚黑色和红色,是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皮肤黑的人诚实、勤劳、智慧。佤族敬仰黑色,是因为黑色象征着健康、庄严和肃穆。佤族人对于黑色的偏爱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佤族自古以来津津乐道的就是勤劳、勇敢,他们无限信奉的是真诚、老实,在长期的劳动中,风吹、日晒、雨淋,练就了他们壮实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同时也铸成了他们黝黑的肌肤、黑亮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这些特征与黑色的服饰融为一体,以致形成了他们对于黑色的敬仰与崇拜,这也许是佤族在审美观上的一大特点。

李学明

佤族还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是希望和勇敢的象征。佤族崇尚红色的事例也很多,如大小头人、功勋卓著的英雄、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必须头戴红色包头,表示崇高、庄严。红与热是紧密相连的,红色与红亮的火塘也有联系。佤族离不开火塘,佤族的火塘永远是红亮的,即所谓“不熄的火塘”。也有人说佤族是“火”的民族,意思是佤族热情如火、豪爽大方,佤族的民族性格勤劳质朴、热情大方,就像他们的火塘一样的通红透亮、光明磊落。佤族的民族性格也许是从火塘引申而来的,因此铸就了他们崇尚红色的审美观。

在佤族传统服饰中,黑色和红色是最主要的基调,布料大多为自制土布加以染色,图案的设计别具一格,色彩斑斓。各地佤族虽然有不同的服饰文化,但主要是以黑色、红色为基调,间有黄色、蓝色、紫色或白色的彩线为辅色,混纺成条纹花粗布,单件围裹。不论男女老幼,常年跣足。部分区域的

22

佤族,习惯着傣款佤式类型服饰,多为与傣民族杂居或邻居的佤族,其款式接近于傣族的服饰,但又保留佤族自己一定的传统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和商品的流通,绝大多数群众的穿戴已逐步现代化,佤族服饰在材料、款式等方面也在逐渐地演变和改进,但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显示着佤族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佤族男子服饰

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上衣多为无领长袖、左衽布纽或银扣,裤子短而肥大,裤腰卷起来可以包东西;男子一般没有更多的装饰,个别地方有戴项圈、右手戴手镯的;外出时,身挎背包长刀,肩扛火枪,

佤族妇女服饰

相比之下,佤族妇女服饰比男性服饰更为复杂和漂亮。佤族妇女多缠黑色包头,耳上坠有圆筒形或圈状的银制耳环,有的却坠着粗短的木制耳塞,因耳环较重,天长日久,坠耳垂肩。颈上喜戴多个大小不等的银项圈,手上多佩戴手镯,多为银镯,其次为铜、铝镯,也有佩戴手链者。上衣着无领对襟短衣,裙子一般为黑色或彩色条纹裙,小腿裹护腿布,腰间系野藤篾自制的腰箍圈。

中青年妇女的服饰较为复杂些,各地差异较大,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缠黑布包头或戴银头箍,或盘发辫戴银球;穿黑色或深蓝色无领上衣,缀银泡或银花,着彩色图案的筒裙;耳戴大耳环,颈戴银项圈,身背筒帕,喜留披肩长发,头戴发箍,也有用彩线缠发,盘绕头顶,缀饰毛线彩球的,耳坠耳垂;上穿无领短小坎肩,腹部裸露在外,佩戴有数个藤篾腰箍,胸前挂着数十串自制的天然果珠或料珠;手臂戴有银镯,下穿开口条纹花短裙;小腿常套很多个漆过的藤篾圈或裹一块护腿布,配搭得十分自然得体,它既适应了阿佤山的亚热带气候,又充分地利用自然产物,美丽大方,个性突出,称得上是服饰艺术的杰作。

手持弓弩、梭镖,小腿缠裹腿,一副壮汉勇

士的形象。男性剃头旋发(头顶留发一撮,也称魂发),缠包头或戴鸡冠帽,包头布一般5至6米长,成年男子多缠黑色包头,极少数地区也缠白色包头,缠红色包头的多为“大窝郎”(掌管木鼓房的大头人,多为建寨人及其后代)或头人、“魔巴”(巫师)。

佤族男子喜文身,其中多数在前胸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脑门和脊背都会文图形各异的图案,反映了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23

田野TianYe

佤族服饰简介

沧源县委宣传部

佤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山上,自称是大山的民族。青山绿水,养育了世代的佤族人,雄峰险峻的大山,赋予了佤族坚强的性格,山高树茂的大森林,是佤族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以来,佤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森林和一切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

佤族崇尚黑色和红色,是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皮肤黑的人诚实、勤劳、智慧。佤族敬仰黑色,是因为黑色象征着健康、庄严和肃穆。佤族人对于黑色的偏爱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佤族自古以来津津乐道的就是勤劳、勇敢,他们无限信奉的是真诚、老实,在长期的劳动中,风吹、日晒、雨淋,练就了他们壮实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同时也铸成了他们黝黑的肌肤、黑亮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这些特征与黑色的服饰融为一体,以致形成了他们对于黑色的敬仰与崇拜,这也许是佤族在审美观上的一大特点。

李学明

佤族还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是希望和勇敢的象征。佤族崇尚红色的事例也很多,如大小头人、功勋卓著的英雄、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必须头戴红色包头,表示崇高、庄严。红与热是紧密相连的,红色与红亮的火塘也有联系。佤族离不开火塘,佤族的火塘永远是红亮的,即所谓“不熄的火塘”。也有人说佤族是“火”的民族,意思是佤族热情如火、豪爽大方,佤族的民族性格勤劳质朴、热情大方,就像他们的火塘一样的通红透亮、光明磊落。佤族的民族性格也许是从火塘引申而来的,因此铸就了他们崇尚红色的审美观。

在佤族传统服饰中,黑色和红色是最主要的基调,布料大多为自制土布加以染色,图案的设计别具一格,色彩斑斓。各地佤族虽然有不同的服饰文化,但主要是以黑色、红色为基调,间有黄色、蓝色、紫色或白色的彩线为辅色,混纺成条纹花粗布,单件围裹。不论男女老幼,常年跣足。部分区域的

22

佤族,习惯着傣款佤式类型服饰,多为与傣民族杂居或邻居的佤族,其款式接近于傣族的服饰,但又保留佤族自己一定的传统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和商品的流通,绝大多数群众的穿戴已逐步现代化,佤族服饰在材料、款式等方面也在逐渐地演变和改进,但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显示着佤族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佤族男子服饰

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上衣多为无领长袖、左衽布纽或银扣,裤子短而肥大,裤腰卷起来可以包东西;男子一般没有更多的装饰,个别地方有戴项圈、右手戴手镯的;外出时,身挎背包长刀,肩扛火枪,

佤族妇女服饰

相比之下,佤族妇女服饰比男性服饰更为复杂和漂亮。佤族妇女多缠黑色包头,耳上坠有圆筒形或圈状的银制耳环,有的却坠着粗短的木制耳塞,因耳环较重,天长日久,坠耳垂肩。颈上喜戴多个大小不等的银项圈,手上多佩戴手镯,多为银镯,其次为铜、铝镯,也有佩戴手链者。上衣着无领对襟短衣,裙子一般为黑色或彩色条纹裙,小腿裹护腿布,腰间系野藤篾自制的腰箍圈。

中青年妇女的服饰较为复杂些,各地差异较大,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缠黑布包头或戴银头箍,或盘发辫戴银球;穿黑色或深蓝色无领上衣,缀银泡或银花,着彩色图案的筒裙;耳戴大耳环,颈戴银项圈,身背筒帕,喜留披肩长发,头戴发箍,也有用彩线缠发,盘绕头顶,缀饰毛线彩球的,耳坠耳垂;上穿无领短小坎肩,腹部裸露在外,佩戴有数个藤篾腰箍,胸前挂着数十串自制的天然果珠或料珠;手臂戴有银镯,下穿开口条纹花短裙;小腿常套很多个漆过的藤篾圈或裹一块护腿布,配搭得十分自然得体,它既适应了阿佤山的亚热带气候,又充分地利用自然产物,美丽大方,个性突出,称得上是服饰艺术的杰作。

手持弓弩、梭镖,小腿缠裹腿,一副壮汉勇

士的形象。男性剃头旋发(头顶留发一撮,也称魂发),缠包头或戴鸡冠帽,包头布一般5至6米长,成年男子多缠黑色包头,极少数地区也缠白色包头,缠红色包头的多为“大窝郎”(掌管木鼓房的大头人,多为建寨人及其后代)或头人、“魔巴”(巫师)。

佤族男子喜文身,其中多数在前胸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脑门和脊背都会文图形各异的图案,反映了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23


相关文章

  • [佤族服饰]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欲知年龄数脚圈
  •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以自制土布为衣裤的布料.如妇女下裙,多用黑.红.蓝.紫.黄或白的彩线,混纺成条纹花粗布,单幅围裹.不论男女老少,常年跣足. ...查看


  • 民族服饰特色简介
  • 民族服饰特色简介 1.汉族 2.蒙古族 [服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 ...查看


  • 56个民族服饰,风情和仪态
  • 在这里收集了56个民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服饰,风俗,和地域风情,相同的是这些发自内心的纯真表情,这些鲜活的服饰,风情和仪态昭示着整个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生命力.让我们为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人们祈祷祝福. 壮族情侣,幸福写在脸上. 神采 ...查看


  •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
  •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从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查看


  • 佤族舞蹈教育功能论文
  • 佤族舞蹈教育功能论文 摘 要:佤族舞蹈具有的教育功能启示我们,将佤族舞融入中小学教育中,有利于提高佤族地区教育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提高对佤族的关注度,实现佤族的更好更快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佤族以及佤族的文化. 佤族,是一个原生态却又神秘美 ...查看


  • 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
  • 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 作者:郭振华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4期 摘要:西南地处偏远,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当地持刀.携弩.能歌善舞等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决定着 ...查看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 ...查看


  • 体育美学审视下的佤族木鼓舞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美学审视下的佤族木鼓舞 作者:许鲁闽 王浩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6期 [摘 要]木鼓舞是被称之为"头发可以跳舞"的云南佤族人民特有一 ...查看


  • 民俗风情与旅游
  •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