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原名马三宝,因功勋卓著被赐姓"郑",但为什么不赐大明的国姓"朱"?

赐姓为什么一定要赐国姓呢?古代赐姓作为一种制度,是存在很多不同的情况的。

一、赐姓的原始含义是一种人身支配

早在中国的大地上刚刚有姓氏之分的时候,赐姓就作为一种制度出现了。《续文献通考》里传说:

黄帝姓姬, 炎帝所赐也。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

这些早期赐姓的记载,虽然不能得到考古学上的证明,但却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社会条件下,赐姓是部落首领或是当时的王,将姓氏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赏赐分配的现象。换言之,这跟赏赐一些财务、地盘,没有区别。”姓非天子不能赐“,同时也说明了赐姓是一种权力的物质表现,赐姓的行为也是一种权力结构。而在这种权力结构中,本质的意义就是天子对臣民人身的支配。

有趣的是,这些早期的赐姓,几乎没有赐”国姓“这种现象,这些姓氏虽然是由天子所赐,但却没有”国姓“,这是因为,在帝制出现之前,天子虽然是天下的共主,但并不能与天下等同。

二、”国姓“与帝制时代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进入帝制时代,君主、皇帝成了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家天下“真正变成了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姓氏不仅代表了皇室,而且代表了朝廷、国家,那么,赏赐姓氏的最高表现就是赐予国姓了。早期如汉朝,《史记》记载:

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 赐姓刘氏。委敬劝高祖都关中… … 赐姓刘氏。

晚期如明朝,”太祖义子数人如李曹国、文忠沐、西平英, 都督何文辉、徐司马及元帅文刚、文逊等,皆踢国姓“。

总之,赐国姓是与帝制相关的一种荣誉制度。

三、赐姓并不总是赐国姓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赐坏的姓氏。

如三国时,“吴孙皓以孙秀奔魏, 改为厉氏”;

梁朝武陵王萧纪谋逆,赐姓饕餮氏;

隋朝, 杨玄感起兵反隋被枭首, 隋炀帝赐为枭氏;

最多的是唐朝,包括武则天,如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良娣杀了还不算, 改后姓蟒,,良娣姓为枭;

清代,雍正皇帝改的著名的阿其那、塞斯黑,都是凶姓。

另一种,则是赐非国姓的好的姓氏,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情况,马三保被改为郑和。其他的例子还有:

汉朝被俘虏的匈奴休屠王子,被赐姓金,也就是金日磾;

唐朝的员半千, 其先彭城刘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

唐朝的桓彦范,赐姓韦。因为韦在唐朝时,是极为尊贵的大姓。等等。

但这一类赐姓,其尊贵性要低于国姓。郑和就属于这一类。

四、郑和为什么被赐姓郑?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能确实与郑村坝有关系。郑村坝,就是今天北京大家熟悉的”东坝“。

《潞城考古录》载:“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人称曰北坝,都人称曰东坝,即郑村坝也”。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围攻北京,大军驻扎在郑村坝,北京被围的非常紧急。朱棣前来攻打时,时为燕王府宦官的马三保,献计献策,朱棣击溃李景隆,占领郑村坝,解除了北京的包围。马三保立下大功,因此以郑村坝的”郑“赐名。

这一说法是目前较为通行的说法,但严格的说还有一些疑点,比如正史里没有记录为什么赐姓,郑村坝之说,也缺乏其他证明。但姑存此说吧。

咳咳!不正经的庄周开课啦!

赐姓这事一直都有,有赐国姓的,有赐他姓的...

好了!学识渊博的头条战友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但我这里有更加野史的传说。

当时,郑和提出下海,朱棣很开心:“朕和你去!”但这事传到了各位大臣耳中,就有大臣上书劝皇上。永乐一听,感觉颇有道理,但君无戏言,故赐马三宝郑姓,是为“郑和”所以啊,这就是“郑和你去!”(朕和你去)

好了好了,开个玩笑,博君一乐,切勿当真。

若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从郑和的身世谈起。

郑和是回族人,祖居西域,后来由于战乱的原因,内迁云南昆明。郑和本姓马,原名马三宝,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即1371年。郑家在云南属于上层社会,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哈只”,所谓哈只,大体上相当于今天香港太平绅士之类的东西,属于上流绅士的封号。

民国时期沪上名医陈存仁在其《被误读的远行》一书中说:“(郑和)相貌长得很奇怪,身长七尺,腰大十围,鼻子很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他小时候喜欢用纸做小船,放在水上玩,这证明了他对水和船有浓厚的兴趣。”洪武十四年,明军平定云南,10岁的幼童郑和被俘,据说明军有阉割幼俘的习惯,郑和可能就是在此间被阉割的。后来明军还朝,郑和也跟着进京,辗转进入皇宫当了太监。

郑和初入宫时服侍太祖朱元璋,他聪明伶俐,很有眼色,很讨太祖儿子朱棣的喜欢。后来朱棣被封为燕王,住在北平,郑和于是跟着燕王离开了金陵。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建文帝即位,朱棣不服,在北平举旗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朱棣一路胜利,最后攻入南京,即为永乐皇帝,其侄建文帝破城后不知所终。

朱棣造反的时候,郑和也跟在军中,出了很大的力。朱棣当了皇帝后,赏赐郑和,在永乐二年元旦时,亲手写了一个“郑”字,赏给郑和作为姓氏,从此,马三宝便正式更名为郑和了。

郑和后来做了内官监太监,成为永乐皇帝的亲信,以后他七次出使西洋,用的都是郑和这个名字,时间长了,人们只知有郑和,而不知道马三宝是谁了。

至于永乐皇帝为什么为什么不赐给郑和“朱”姓,当时确实有赐给臣子皇帝自己姓氏以示恩宠的,比如后来的国姓爷郑成功,这是比较高级的一种恩典,可能郑和还达不到这个级别,也可能他是太监,有什么忌讳。相比较而言,赏赐国姓比赏赐一般姓氏更重要,但像郑和这样由皇帝赐姓,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郑和是在一个地名中有“郑”的地方立了大功,所以朱棣便赐他姓郑——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

赐姓为什么一定要赐国姓呢?古代赐姓作为一种制度,是存在很多不同的情况的。

一、赐姓的原始含义是一种人身支配

早在中国的大地上刚刚有姓氏之分的时候,赐姓就作为一种制度出现了。《续文献通考》里传说:

黄帝姓姬, 炎帝所赐也。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

这些早期赐姓的记载,虽然不能得到考古学上的证明,但却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社会条件下,赐姓是部落首领或是当时的王,将姓氏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赏赐分配的现象。换言之,这跟赏赐一些财务、地盘,没有区别。”姓非天子不能赐“,同时也说明了赐姓是一种权力的物质表现,赐姓的行为也是一种权力结构。而在这种权力结构中,本质的意义就是天子对臣民人身的支配。

有趣的是,这些早期的赐姓,几乎没有赐”国姓“这种现象,这些姓氏虽然是由天子所赐,但却没有”国姓“,这是因为,在帝制出现之前,天子虽然是天下的共主,但并不能与天下等同。

二、”国姓“与帝制时代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进入帝制时代,君主、皇帝成了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家天下“真正变成了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姓氏不仅代表了皇室,而且代表了朝廷、国家,那么,赏赐姓氏的最高表现就是赐予国姓了。早期如汉朝,《史记》记载:

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 赐姓刘氏。委敬劝高祖都关中… … 赐姓刘氏。

晚期如明朝,”太祖义子数人如李曹国、文忠沐、西平英, 都督何文辉、徐司马及元帅文刚、文逊等,皆踢国姓“。

总之,赐国姓是与帝制相关的一种荣誉制度。

三、赐姓并不总是赐国姓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赐坏的姓氏。

如三国时,“吴孙皓以孙秀奔魏, 改为厉氏”;

梁朝武陵王萧纪谋逆,赐姓饕餮氏;

隋朝, 杨玄感起兵反隋被枭首, 隋炀帝赐为枭氏;

最多的是唐朝,包括武则天,如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良娣杀了还不算, 改后姓蟒,,良娣姓为枭;

清代,雍正皇帝改的著名的阿其那、塞斯黑,都是凶姓。

另一种,则是赐非国姓的好的姓氏,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情况,马三保被改为郑和。其他的例子还有:

汉朝被俘虏的匈奴休屠王子,被赐姓金,也就是金日磾;

唐朝的员半千, 其先彭城刘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

唐朝的桓彦范,赐姓韦。因为韦在唐朝时,是极为尊贵的大姓。等等。

但这一类赐姓,其尊贵性要低于国姓。郑和就属于这一类。

四、郑和为什么被赐姓郑?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能确实与郑村坝有关系。郑村坝,就是今天北京大家熟悉的”东坝“。

《潞城考古录》载:“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人称曰北坝,都人称曰东坝,即郑村坝也”。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围攻北京,大军驻扎在郑村坝,北京被围的非常紧急。朱棣前来攻打时,时为燕王府宦官的马三保,献计献策,朱棣击溃李景隆,占领郑村坝,解除了北京的包围。马三保立下大功,因此以郑村坝的”郑“赐名。

这一说法是目前较为通行的说法,但严格的说还有一些疑点,比如正史里没有记录为什么赐姓,郑村坝之说,也缺乏其他证明。但姑存此说吧。

咳咳!不正经的庄周开课啦!

赐姓这事一直都有,有赐国姓的,有赐他姓的...

好了!学识渊博的头条战友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但我这里有更加野史的传说。

当时,郑和提出下海,朱棣很开心:“朕和你去!”但这事传到了各位大臣耳中,就有大臣上书劝皇上。永乐一听,感觉颇有道理,但君无戏言,故赐马三宝郑姓,是为“郑和”所以啊,这就是“郑和你去!”(朕和你去)

好了好了,开个玩笑,博君一乐,切勿当真。

若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从郑和的身世谈起。

郑和是回族人,祖居西域,后来由于战乱的原因,内迁云南昆明。郑和本姓马,原名马三宝,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即1371年。郑家在云南属于上层社会,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哈只”,所谓哈只,大体上相当于今天香港太平绅士之类的东西,属于上流绅士的封号。

民国时期沪上名医陈存仁在其《被误读的远行》一书中说:“(郑和)相貌长得很奇怪,身长七尺,腰大十围,鼻子很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他小时候喜欢用纸做小船,放在水上玩,这证明了他对水和船有浓厚的兴趣。”洪武十四年,明军平定云南,10岁的幼童郑和被俘,据说明军有阉割幼俘的习惯,郑和可能就是在此间被阉割的。后来明军还朝,郑和也跟着进京,辗转进入皇宫当了太监。

郑和初入宫时服侍太祖朱元璋,他聪明伶俐,很有眼色,很讨太祖儿子朱棣的喜欢。后来朱棣被封为燕王,住在北平,郑和于是跟着燕王离开了金陵。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建文帝即位,朱棣不服,在北平举旗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朱棣一路胜利,最后攻入南京,即为永乐皇帝,其侄建文帝破城后不知所终。

朱棣造反的时候,郑和也跟在军中,出了很大的力。朱棣当了皇帝后,赏赐郑和,在永乐二年元旦时,亲手写了一个“郑”字,赏给郑和作为姓氏,从此,马三宝便正式更名为郑和了。

郑和后来做了内官监太监,成为永乐皇帝的亲信,以后他七次出使西洋,用的都是郑和这个名字,时间长了,人们只知有郑和,而不知道马三宝是谁了。

至于永乐皇帝为什么为什么不赐给郑和“朱”姓,当时确实有赐给臣子皇帝自己姓氏以示恩宠的,比如后来的国姓爷郑成功,这是比较高级的一种恩典,可能郑和还达不到这个级别,也可能他是太监,有什么忌讳。相比较而言,赏赐国姓比赏赐一般姓氏更重要,但像郑和这样由皇帝赐姓,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郑和是在一个地名中有“郑”的地方立了大功,所以朱棣便赐他姓郑——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


相关文章

  • 下西洋的郑和,明明是名明朝的三宝太监,为啥还能子孙满堂
  • 早在西方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我们国家就开创了由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位曾率领当时世界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的核心人物就是郑和,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一提起郑和这个人,我们不 ...查看


  •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是如何被毁的
  • 档案贰零零陆年第肆 期 郑和下西洋的 航海日志是如何被毁的 陆其国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一生最大的业绩,莫过于他从1405年开始,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舰队七下西洋的历程了.郑和倾注28年光阴,成就这样一项辉煌壮举,既是时代的奇迹,也是他的骄傲.但 ...查看


  • [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为开头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起百家姓,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而在今年的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中,"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是王.李.张三大姓氏. 而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王李张刘陈杨 ...查看


  • 伟大的郑和
  • 郑和下西洋 编辑词条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 ...查看


  • 郑成功与台湾地名
  • 作者:陈名实 王炳庆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清顺治二年(1645)八月十七日,南明隆武帝御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后被尊称为"国姓爷".南明永历帝于顺治十一年(1654)七月,遣兵部主事万年英赍敕至厦,册封 ...查看


  • 八大航海家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出海远航 ...查看


  • 历史沿革的"活化石":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演变
  • 历史沿革的"活化石":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演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骆玉兰 2011年04月04日 09:11 北京作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除了巍峨雄伟的长城.金碧辉煌 ...查看


  • 鹿鼎记陈近南人物形象
  • <鹿鼎记>陈近南人物形象研究 陈近南是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一位大英雄,韦小宝的师傅.<鹿鼎记>是小说,不能当真. 但历史上的确有陈近南一人,乃清初民间反清复明的一位志士,天地会的首领,台湾割据势力郑氏家 ...查看


  • 航海世纪]那些事儿----郑和.三宝垄与明代造船术
  • <航海世纪>那些事儿----郑和.三宝垄与明代造船术(2) 来源: 官方     2009-09-08 15:55:36     http://news.7yx.com.cn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