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是如何被毁的

档案贰零零陆年第肆

郑和下西洋的

航海日志是如何被毁的

陆其国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一生最大的业绩,莫过于他从1405年开始,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舰队七下西洋的历程了。郑和倾注28年光阴,成就这样一项辉煌壮举,既是时代的奇迹,也是他的骄傲。但令人不解的是,郑和航海,比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了几十上百年,然而郑和其人其事的影响,却远不及后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而明代海军的主力,即是由郑和率领的远航舰队。粱启超曾为此愤愤不平,他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上撰文《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文中除了盛赞郑和为“海上之巨人”,道出“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更一针见血地提问,为什么哥伦布等人作出的业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如首先郑和就不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所重视,有明一代竟无一人

为他作像样的传颇可说明问题,即使如皇皇巨著《明史》,关于他的记载,也吝啬到不满千字;至于交代到他的死,更是连时间、地点、死因也语焉不详。如此“待遇”岂不愧对郑和。

当然,说起愧对郑和,明代车驾郎中刘大夏可谓罪莫大焉。无须假设,如果不是此人的一个“罪恶”作为,关于郑和其人其事,其凸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卷上的真相和细节,一定会比今天留给我们的内容要详尽、清晰百倍、千倍。而这一切,都坏在刘大夏对郑和航海档案的先是藏匿,继而销毁的举措上了。是以万历年间,一个叫钱曾的人眼看郑和下西洋的本事被人在街巷舞台戏说诡谈,不由慨叹道:“……下西洋似郑和一人,郑和往返亦似非一次,惜乎国初事迹,记载缺如,茫无援据,徒令人兴放矢旧闻之叹而已。”而这现象,正是郑和航海档案被销毁所导致。

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航海经历及一应活动和见闻的档案,当时称(郑和出使水程),它既是郑和船队的航海日志,也积累着郑和几十年的航海经验、教训,不少还是机密的珍贵史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郑

28

和死后多年的成化年间,一日上朝时,有人向宪宗皇帝提起郑和当年七下西洋时的盛事,宪宗听了怦然心动,他很想知道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究竟有着怎样的辉煌。于是,他表示要调阅《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不敢怠慢,连忙命令部下去档案库房调郑和航海档案卷宗。可是郑和航海档案早被刘大夏藏匿,部下当然调不到。项忠可不管,责打了部下一顿板子,命令再找。部下顾不得被打伤的屁股,忍着痛继续找了三天,结果还是没找到。项忠厉声喝斥道:“档案库里的案卷怎么会不见了呢?”部下无言以对。这时,一旁刘大夏终于冷笑道:“三宝(即指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见明人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至此事情真相终于大白。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郎中是分掌各

项军务的高级官员,类似司长,一个司长不仅擅自藏匿、销毁放在兵部档案库中的重要档案,事发后还敢底气十足地向部长辩解,他凭的什么呢?身为朝廷命官的刘大夏,为什么要和郑和航海档案过不去,必欲毁之而后快呢?

原来还在郑和航海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朝廷内外已在纷传郑和下西洋的种种弊端,其最大者当数劳民伤财!刘大夏就曾一言道出:“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刘大夏说的也是实情。如郑和每次带出去的都是中国的陶瓷、缎匹、纱绢、丝棉、铁器之类日常生活用品,换回来的却多为香料、珍宝之类供皇宫和贵族们把玩的奢侈品。于是,随着1433年郑和在海外不幸逝世,他的副将王景弘带着庞大的远航船队,以及郑和的头发、靴帽,在一个夏日夕阳的笼罩下,缓缓驶进了太仓刘家湾。皇帝即时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大明帝国舰队密集的帆影,就这样从浩瀚寥廓的海面上一下子消失了。

郑和开创的辉煌远航事业,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戛然中止。正由于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刘大夏(包括他的支持者们)才产生了对直接形成于郑和七下西洋经历的《郑和出使水程》档案的深恶痛绝,并有恃无恐地先是藏匿继而销毁这些珍贵档案。在他看来,时政的种种不如意和所有弊端,都是因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劳民伤财,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再留着这些档案,就是留着祸根,于是干脆“毁之,以拔其根”。放在今天,这是明目张胆地违反《档案法》,不仅要受谴责,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其实,不管刘大夏怎么想,他都无权销毁《郑和出使水程》,郑和七下西洋,是耶非耶,完全可以凭郑和航海档案记载的事实评说,销毁档案,不仅显出其底气不足,说重点,也是对历史的犯罪。刘大夏能不愧对郑和?

如刘大夏一样愧对郑和的,应该还有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因为有着一个不能见容于郑和航海事业的时代,才导致了刘大夏的胆大妄为,不能见容于郑和航海档案。影响所及,曾经显赫的明朝舰队亦遭废弃。这是郑和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正因为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才格外唤起后人的警醒。今天,抢救、保护各类珍贵档案史料和悠久历史文化遗存的新闻纪事时有耳闻,即表明了这样的心迹。

面对历史,我们不应愧对。档

案贰零零陆年第肆期

29

档案贰零零陆年第肆

郑和下西洋的

航海日志是如何被毁的

陆其国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一生最大的业绩,莫过于他从1405年开始,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舰队七下西洋的历程了。郑和倾注28年光阴,成就这样一项辉煌壮举,既是时代的奇迹,也是他的骄傲。但令人不解的是,郑和航海,比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了几十上百年,然而郑和其人其事的影响,却远不及后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而明代海军的主力,即是由郑和率领的远航舰队。粱启超曾为此愤愤不平,他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上撰文《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文中除了盛赞郑和为“海上之巨人”,道出“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更一针见血地提问,为什么哥伦布等人作出的业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如首先郑和就不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所重视,有明一代竟无一人

为他作像样的传颇可说明问题,即使如皇皇巨著《明史》,关于他的记载,也吝啬到不满千字;至于交代到他的死,更是连时间、地点、死因也语焉不详。如此“待遇”岂不愧对郑和。

当然,说起愧对郑和,明代车驾郎中刘大夏可谓罪莫大焉。无须假设,如果不是此人的一个“罪恶”作为,关于郑和其人其事,其凸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卷上的真相和细节,一定会比今天留给我们的内容要详尽、清晰百倍、千倍。而这一切,都坏在刘大夏对郑和航海档案的先是藏匿,继而销毁的举措上了。是以万历年间,一个叫钱曾的人眼看郑和下西洋的本事被人在街巷舞台戏说诡谈,不由慨叹道:“……下西洋似郑和一人,郑和往返亦似非一次,惜乎国初事迹,记载缺如,茫无援据,徒令人兴放矢旧闻之叹而已。”而这现象,正是郑和航海档案被销毁所导致。

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航海经历及一应活动和见闻的档案,当时称(郑和出使水程),它既是郑和船队的航海日志,也积累着郑和几十年的航海经验、教训,不少还是机密的珍贵史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郑

28

和死后多年的成化年间,一日上朝时,有人向宪宗皇帝提起郑和当年七下西洋时的盛事,宪宗听了怦然心动,他很想知道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究竟有着怎样的辉煌。于是,他表示要调阅《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不敢怠慢,连忙命令部下去档案库房调郑和航海档案卷宗。可是郑和航海档案早被刘大夏藏匿,部下当然调不到。项忠可不管,责打了部下一顿板子,命令再找。部下顾不得被打伤的屁股,忍着痛继续找了三天,结果还是没找到。项忠厉声喝斥道:“档案库里的案卷怎么会不见了呢?”部下无言以对。这时,一旁刘大夏终于冷笑道:“三宝(即指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见明人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至此事情真相终于大白。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郎中是分掌各

项军务的高级官员,类似司长,一个司长不仅擅自藏匿、销毁放在兵部档案库中的重要档案,事发后还敢底气十足地向部长辩解,他凭的什么呢?身为朝廷命官的刘大夏,为什么要和郑和航海档案过不去,必欲毁之而后快呢?

原来还在郑和航海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朝廷内外已在纷传郑和下西洋的种种弊端,其最大者当数劳民伤财!刘大夏就曾一言道出:“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刘大夏说的也是实情。如郑和每次带出去的都是中国的陶瓷、缎匹、纱绢、丝棉、铁器之类日常生活用品,换回来的却多为香料、珍宝之类供皇宫和贵族们把玩的奢侈品。于是,随着1433年郑和在海外不幸逝世,他的副将王景弘带着庞大的远航船队,以及郑和的头发、靴帽,在一个夏日夕阳的笼罩下,缓缓驶进了太仓刘家湾。皇帝即时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大明帝国舰队密集的帆影,就这样从浩瀚寥廓的海面上一下子消失了。

郑和开创的辉煌远航事业,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戛然中止。正由于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刘大夏(包括他的支持者们)才产生了对直接形成于郑和七下西洋经历的《郑和出使水程》档案的深恶痛绝,并有恃无恐地先是藏匿继而销毁这些珍贵档案。在他看来,时政的种种不如意和所有弊端,都是因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劳民伤财,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再留着这些档案,就是留着祸根,于是干脆“毁之,以拔其根”。放在今天,这是明目张胆地违反《档案法》,不仅要受谴责,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其实,不管刘大夏怎么想,他都无权销毁《郑和出使水程》,郑和七下西洋,是耶非耶,完全可以凭郑和航海档案记载的事实评说,销毁档案,不仅显出其底气不足,说重点,也是对历史的犯罪。刘大夏能不愧对郑和?

如刘大夏一样愧对郑和的,应该还有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因为有着一个不能见容于郑和航海事业的时代,才导致了刘大夏的胆大妄为,不能见容于郑和航海档案。影响所及,曾经显赫的明朝舰队亦遭废弃。这是郑和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正因为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才格外唤起后人的警醒。今天,抢救、保护各类珍贵档案史料和悠久历史文化遗存的新闻纪事时有耳闻,即表明了这样的心迹。

面对历史,我们不应愧对。档

案贰零零陆年第肆期

29


相关文章

  • 16郑和下西洋
  • 看<郑和下西洋 序>前35秒.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简短的视频,是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的片头,结尾出现的数字1405就是郑和率领船队出海的年份.那么大家算一下,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 ?610.610年前中国历史处于哪个王朝?明朝. ...查看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荥阳市城关乡中学 杨宝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及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 ...查看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的开辟> 一 <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的意义.<2010考试大纲>: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落实: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③地理大发 ...查看


  • 郑和下西洋
  • [1] 郑文彬. 郑和下西洋到过新加坡[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93,(03) . 李向飞, 薛花. 郑和下西洋性质新探[J]. 才智, 2010,(21) . 赵新图. 郑和下西洋对明代工艺美术的影响[D]. 清华大学, 2 ...查看


  • 伟大的郑和
  • 郑和下西洋 编辑词条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 ...查看


  •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 ...查看


  •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不同国际影响
  •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不同国际影响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两件在东西方历史.在人类航海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大事.因为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规模.动因及目的不同,故两事件的国际影响侧 ...查看


  • 从历史看"一带一路":误会与正解
  • 2017-06-17 王三义 爱思想网 爱思想网 微信号 ai-sixiang 功能介绍 爱思想网(曾用名燕南网.天益网),以专业.严谨,原创性和思想性著称的公益学术平台,数百位各科杰出学人的授权专栏是其最大特色.投稿和联系:isixian ...查看


  • 国际航海日
  • 每年3月17日是国际航海节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