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电大--政治经济学形成性答案

《哈尔滨电大--政治经济学形成性答案》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经济规律); 2.生产资料,劳动力; 3. 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 抽象劳动,交换价值,价格; 7. 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的速度; 8.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10.价值规律,政府干预。

二、名词解释: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三、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C 4.C 5.C 6.C 7.A 8.D 9.D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 ABE 2.CDE 3.ABCDE 4.ABCDE 5.AC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举例说明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会出现什么后果?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例如:价值规律(略)

2.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

③单个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④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在竞争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3.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的因素是什么?说明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如何实现的。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的规律。

(2)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取决于社会的需求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现实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由社会在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且这种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种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即提出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这就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生产部门。

二是取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决定着生产各种一定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也就是,当社会对某种产品提出需求时,在该生产部门应投入多少社会劳动,就取决于该部门的生产条件,即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这些生产条件就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量在各部门的分配。

(3)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七、论述题

1.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商品是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企业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改进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一是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创造较多的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美。

二是从价值方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或者说是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价廉。

企业只有做到以上两个方面,最终才能做到物美价廉,从而吸引购买者,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巨大的利益,并获得迅速发展。

2.运用货币流通规律来思考怎样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①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②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③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社会总需求;其次,为克服短缺,恢复市场供求平衡,还应该注意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4)①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②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③通货紧缩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5)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反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是扩张社会总需求。一方面,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出口,扩大外需。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2.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根据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5. I(v+m)=Ⅱc ,I(v+△v+x/m)=Ⅱ(c+△c) 6.成本价格 7.利润率 ,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8.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9.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直接扶持私人垄断资本 ;调节整个社会经济 10.货币供应量

二、名词解释:

1.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2.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3.资源配置:指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4.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C 6.C 7.B 8.B 9.D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E 3.BC 4.ABCDE 5.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如何实现的?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一,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第二,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工人和资本家有购买能力消费需要之和。

(3)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要经过三个大的交换过程,即:

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

Ⅱ(v+△v+x/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I(v+△v+x/m)和Ⅱ(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I(v+△v+x/m)=Ⅱ(c+△c)

两个引申条件是:

I(c+v+m)=I(c+△c)+Ⅱ(c+△c)

Ⅱ(c+v+m)=I(v+△v+x/m)+Ⅱ(v+△v+x/m)

(5)上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体有哪些?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是什么?

(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体有: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佣劳动者阶级、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2)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①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体系下资本家从事生产、贸易、金融、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②资本家阶级,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和利益主体。他们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组织者。

③雇佣劳动者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个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的创造者。

④中间阶级,是介于资本家和雇佣劳动工人之间的阶级,在激烈的竞争中,中间阶级社会会不断地发生分化。他们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

⑤资产阶级政府,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干预和调整社会经济活动的,并且这种干预越来越经常化,资产阶级政府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

(3)各个主体的经济活动,构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

3.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有什么特征?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是在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加上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干预经济。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第一,它保留了垄断竞争模式的全部特征。第二,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是总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第三,出现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以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调节经济运行为目的的国有经济成分。第四,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上,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国家干预以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限。

七、论述题

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对于当今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应引起什么思考?

(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2)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以不断改进技术、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这一点对于当今企业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是完全适用的。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建立在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造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最终形成相对剩余价值。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都极大地推进社会财富的迅速地、大量地增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不同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所占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则是为国家用于劳动者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在当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等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三》(第五至八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2.国际分工的发展 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3.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物质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6.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 9.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 10.部门内部竞争部门之间竞争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3.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4.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5.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D 6.A 7.A 8.B 9.C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 4.CD 5.AB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自测练习P152-第1题

2. 教材P186

3. 自测练习P198-第10题

七、论述题

1.教材P154

2.自测练习P195—第3题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四》(第九至十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利用效率 2.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3.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4.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5.生产资料公有制 劳动是谋生的主要手段 生产力水平低 6.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7.绝对利益 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 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将引进与独创相结合 9.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经济手段、计划手段、法律手段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3.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4.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5.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B 7.C 8.C 9.D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DE 4.CE 5.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自测练习P215-216——第7、8题

2. 自测练习P237—第11题

3. 自测练习P264-第5-9题参考

七、论述题

1.教材P258—259

2.自测练习P250—第1题

《哈尔滨电大--政治经济学形成性答案》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经济规律); 2.生产资料,劳动力; 3. 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 抽象劳动,交换价值,价格; 7. 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的速度; 8.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10.价值规律,政府干预。

二、名词解释: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三、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C 4.C 5.C 6.C 7.A 8.D 9.D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 ABE 2.CDE 3.ABCDE 4.ABCDE 5.AC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举例说明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会出现什么后果?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例如:价值规律(略)

2.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

③单个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④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在竞争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3.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的因素是什么?说明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如何实现的。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的规律。

(2)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取决于社会的需求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现实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由社会在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且这种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种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即提出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这就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生产部门。

二是取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决定着生产各种一定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也就是,当社会对某种产品提出需求时,在该生产部门应投入多少社会劳动,就取决于该部门的生产条件,即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这些生产条件就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总劳动量在各部门的分配。

(3)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七、论述题

1.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商品是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企业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改进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一是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创造较多的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美。

二是从价值方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或者说是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价廉。

企业只有做到以上两个方面,最终才能做到物美价廉,从而吸引购买者,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巨大的利益,并获得迅速发展。

2.运用货币流通规律来思考怎样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①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②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③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社会总需求;其次,为克服短缺,恢复市场供求平衡,还应该注意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4)①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②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③通货紧缩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5)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反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是扩张社会总需求。一方面,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出口,扩大外需。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2.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根据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5. I(v+m)=Ⅱc ,I(v+△v+x/m)=Ⅱ(c+△c) 6.成本价格 7.利润率 ,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8.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9.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直接扶持私人垄断资本 ;调节整个社会经济 10.货币供应量

二、名词解释:

1.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2.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3.资源配置:指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4.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C 6.C 7.B 8.B 9.D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E 3.BC 4.ABCDE 5.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如何实现的?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一,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第二,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工人和资本家有购买能力消费需要之和。

(3)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要经过三个大的交换过程,即:

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

Ⅱ(v+△v+x/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I(v+△v+x/m)和Ⅱ(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I(v+△v+x/m)=Ⅱ(c+△c)

两个引申条件是:

I(c+v+m)=I(c+△c)+Ⅱ(c+△c)

Ⅱ(c+v+m)=I(v+△v+x/m)+Ⅱ(v+△v+x/m)

(5)上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体有哪些?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是什么?

(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体有: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佣劳动者阶级、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2)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①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体系下资本家从事生产、贸易、金融、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②资本家阶级,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和利益主体。他们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组织者。

③雇佣劳动者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个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的创造者。

④中间阶级,是介于资本家和雇佣劳动工人之间的阶级,在激烈的竞争中,中间阶级社会会不断地发生分化。他们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

⑤资产阶级政府,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干预和调整社会经济活动的,并且这种干预越来越经常化,资产阶级政府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

(3)各个主体的经济活动,构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

3.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有什么特征?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是在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加上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干预经济。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第一,它保留了垄断竞争模式的全部特征。第二,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是总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第三,出现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以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调节经济运行为目的的国有经济成分。第四,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上,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国家干预以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限。

七、论述题

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对于当今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应引起什么思考?

(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2)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以不断改进技术、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这一点对于当今企业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是完全适用的。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建立在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造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最终形成相对剩余价值。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都极大地推进社会财富的迅速地、大量地增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不同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所占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则是为国家用于劳动者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在当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等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三》(第五至八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2.国际分工的发展 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3.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物质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6.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 9.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 10.部门内部竞争部门之间竞争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3.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4.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5.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D 6.A 7.A 8.B 9.C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 4.CD 5.AB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自测练习P152-第1题

2. 教材P186

3. 自测练习P198-第10题

七、论述题

1.教材P154

2.自测练习P195—第3题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四》(第九至十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利用效率 2.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3.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4.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5.生产资料公有制 劳动是谋生的主要手段 生产力水平低 6.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7.绝对利益 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 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将引进与独创相结合 9.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经济手段、计划手段、法律手段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3.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4.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5.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B 7.C 8.C 9.D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DE 4.CE 5.CDE

五、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六、简答题

1.自测练习P215-216——第7、8题

2. 自测练习P237—第11题

3. 自测练习P264-第5-9题参考

七、论述题

1.教材P258—259

2.自测练习P250—第1题


相关文章

  •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作业1-4答案(1)
  •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及参考答案[一] 一. 选择题 1-5:BCDAB 6-10:CBBDA 11-15:CACDA 16-20:BBCCC 二.多选题 1.BCD 2.ADC 3.BCDE 4.ACD 5.B ...查看


  •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
  •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 ...查看


  •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电大)
  •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一)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2分,共10分) 1.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0.普通话的基础 ...查看


  •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 1 1 L 1 IT 2 IT 3 IT P10-12 4 IT P21 2P7 5 - 8 8 8 Q 8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3 AI : 4 P15 5 P8-9 6 " " P8 L 1 P24 ...查看


  •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7电大本科
  • 2016 本科 社会保障学作业 1 姓 学 得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以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名: 号: 分: 教师签名: 1.( B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 P5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2.通 ...查看


  • 2011电大企业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 企业文化作业答案 以下答案非百分百标准答案.自己可作为参考 作业1 此题目是开放题目,总结可以自己百度搜索"海尔启示"以下答案仅为参考,想完全满分的请自己查找答案. 海尔,它使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成功踏上了世界舞台.然而, ...查看


  • 2017年电大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宪法学作业1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ABD 2.C 3.C 4.B 5.C 6.ABC 7.B 8.AB ...查看


  •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 作业1:苏澳公司案例分析和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基础 一.案例分析:人力资源规划 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一个组织或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 ...查看


  • 现代汉语专题
  • 现代汉语专题1 前言部分 一.20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切音字运动:P3 定义:切音字运动是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提倡文字改革.创制拼音字母的运动. 功绩:是开始了中国人涉及创制汉语拼音的历史,切音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