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和弹性成本

标准成本和弹性成本

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排除了不该发生的浪费。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出版、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售成本的计价。

有两种含义: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正常标准成本的特点:A.客观性和科学性;B.现实性;C.激励性;D.稳定性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成本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变化了的情况加以修订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变化等。由于市场供求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不需修订。通过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但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因为其不按各期实际修订。 copyright www.sgwk.info

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的,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是各个工序的汇总。是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必要的间隙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如果是计件工资制,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 如果是月工资制,需要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确定。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A.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有些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内容来自www.sgwk.info

B.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不需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如果企业采用完全成本计算,则要确定。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

固定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其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将上述料工费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编制标准成本卡,反映具体构成。在生产之前送达有关人员,作为领料、派工和支出其他费用的依据。

弹性预算

是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有些企业也用于利润预算。 特点 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

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态分类列示的,便于在计划终了时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使预算的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现实和可比的基础上。

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基本步骤: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业务量的计量单位要最能代表本单位。

如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的部门,可选用实物数量;制造多产品的部门,可选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业务量范围,可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弹性预算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的分析水平。

多水平法(列表法) 优点:可对号入座,简便;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其性态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运用多水平法弹性预算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用插补法来计算,较麻烦。

公式法 y=a+bx 优点:便于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但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以便用y=a+bx表示。必要时还要在备注中说明不同业务量

范围内采用的不同固定成本金额的单位变动成本金额。

运用、控制支出、评价和考核成本控制业绩。

目标成本

是根据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是目标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产物。

目标管理的要求: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明确组织的任务、下属人员的目标设置、拟订目标的反复循环过程、目标成本的确定、初步测算可行性分析。

标准成本和弹性成本

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排除了不该发生的浪费。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出版、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售成本的计价。

有两种含义: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正常标准成本的特点:A.客观性和科学性;B.现实性;C.激励性;D.稳定性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成本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变化了的情况加以修订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变化等。由于市场供求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不需修订。通过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但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因为其不按各期实际修订。 copyright www.sgwk.info

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的,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是各个工序的汇总。是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必要的间隙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如果是计件工资制,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 如果是月工资制,需要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确定。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A.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有些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内容来自www.sgwk.info

B.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不需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如果企业采用完全成本计算,则要确定。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

固定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其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将上述料工费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编制标准成本卡,反映具体构成。在生产之前送达有关人员,作为领料、派工和支出其他费用的依据。

弹性预算

是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有些企业也用于利润预算。 特点 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

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态分类列示的,便于在计划终了时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使预算的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现实和可比的基础上。

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基本步骤: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业务量的计量单位要最能代表本单位。

如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的部门,可选用实物数量;制造多产品的部门,可选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业务量范围,可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弹性预算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的分析水平。

多水平法(列表法) 优点:可对号入座,简便;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其性态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运用多水平法弹性预算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用插补法来计算,较麻烦。

公式法 y=a+bx 优点:便于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但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以便用y=a+bx表示。必要时还要在备注中说明不同业务量

范围内采用的不同固定成本金额的单位变动成本金额。

运用、控制支出、评价和考核成本控制业绩。

目标成本

是根据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是目标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产物。

目标管理的要求: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明确组织的任务、下属人员的目标设置、拟订目标的反复循环过程、目标成本的确定、初步测算可行性分析。


相关文章

  •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 <微观经济学> 学期期末考试大纲 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教材: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6版) 说明: ...查看


  • 2014年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电子版
  • 一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概要地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它解释人们在面临稀缺性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而言,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都是稀缺的,或者说是有限的.所有的经济探究与问题都产生于稀缺性.对企业生 ...查看


  • 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 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成本预算有多种编制方法.理论研究表明,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同,其效益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大不相同.现实中,物业管理企业编制成本预算的方法主要有: (一)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运算,是指以过去的实际费用支出为基础,考虑预算 ...查看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卷
  • ○----------------------------○- (见考场签到表) < 经济学原理 >试卷 10.在各种经济周期中,被称为长周期的是( ). A 朱格拉周期 B基钦周期 C库兹涅茨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说明:本 ...查看


  • 中南大学微观经济学试题.doc
  • 中南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试题(1)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边际量 2.供给的变动 3.无差异曲线 4.等成本线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查看


  • 自考管理经济学02628复习资料
  • 1.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经济模型:它是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的.在管理经济学中利用经济模型,就 可能在处理一个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时,舍弃次要因 ...查看


  • 2016年南财 管理会计第三套试卷88分
  • 管理会计第三套试卷88 总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 A.长期债券投资 B.长期股权投资 C.固定资产投资 D.无形资产投资 2.(FA/A,i,n)表示( )系数(答题答案:A) A.年金终值 B.年金现值 C.复利终值 D.复利现 ...查看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选择题部分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2628[非选择题] 2008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查看


  • 物流成本管理
  • 一.名词解释 1.目标成本 2. 作业成本法 3.零基预算 4.单轨制 5.运输成本 6.价值工程法 7.物流成本 8.变动成本 9.标准成本 10.比价预算法 二.简答题 1.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有哪些? 2.物流成本的特点? 3.按物流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