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情节发展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1

二、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3

三、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5 参考文献„„„„„„„„„„„„„„„„„„„„„„„„„„„„„„„„„„7

试论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艺术特色

[提要]: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其质朴的笔调抒写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它以它独特的戏谑和悲悯展示着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无论在情节运用、人物表达、语言运用上,朴素构成了全文的基调。而余华的成功在于:它在这种看似平白的表达再现了一群普通人纯生活化而又洋溢着浓烈的人性美展示的人物生活历程,这不得不得益于余华在整部小说中独具个性的情感把握和情景展开,它是余华作品本色生活观和写作风格的体现。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 质朴 人物表达 人性美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平实的笔调抒写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小说没有突兀的情节设置,也没有华丽的文辞运用,以纯生活化的笔调描摹纯生活化的人物,但自始自终洋溢了它对生活最深刻和最浓烈的体验,这不得不得益于余华在整部小说中独具个性的情感把握和情景展开,他是余华作品本色生活观和写作风格的体现。以下本文将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切入点,试图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解析余华小说的内在特点。

一、 情节发展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

《许三观卖血记》没有贯穿全文的矛盾冲突,它以最平白的文字展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它的情节发展始终是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这是《许》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余华的成功则在于他把这种生活本象打造的平凡而又不失艺术魅力,在这朴实的外相下升腾起超越时空的人性“悲壮美”,构成他独特的行文风格。

《许三观卖血记》全文没有任何情节悬念的设置,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彻底的线性结构。它所再现的,是最为普通的生活本象。因而它的情节安排始终是平实的。作者没有刻意去勾勒一条主线引导全文的发展,也没有试图艺术化的放大生活的某个截面来给人造成情感的突然跃升。《许》文的情节自始自终都稳定在一个层面上,即使是由小矛盾引发的情节起伏也是自然而然地所达成。他以生活本象打造情节,以生活化的情节构建全文的基本框架,在散发着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的语言中,流露的是人物最平常的情绪和欲望,并折射着民间的伦理结构和人情世态。《许三观卖血记》全文大体有几对较为直接的矛盾,一是许三观和何小勇的矛盾,二是当方铁匠的儿子被打破头时许三观与方铁匠的矛盾,许三观和林芬芳丈夫的矛盾等等,但是这些矛盾自始自终没有达成引导全文的作用,大部分矛盾甚至于只是存在于极小的时空内,推动局部的情节发展,因而其意象始终是零落和琐碎,而这正是鲜明生活本象的反映。《许》文较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勾画普通人的生活情节和普通人的情感,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于平淡中反映人性、反映社会。这些情节甚至于不能称之为矛盾,却又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生活,反映了情感,使文章得以绵延。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 许三观训斥道,“还每轮到你吞口水。”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许三观过生日那天,为了表示庆贺,许玉兰特意为一家人熬了一顿加糖的、比往常稍稠一点的玉米粥,但家人并不为此感到满足,孩子们想的都是肉,于是许三观在床上为他们“画饼充饥”,在这里,作者没有运用任何的修饰,甚至于没有多余的语气词,平白地展现他们的所想和他们的情感,将60年代人民的饥饿之苦表露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咽口水的同时也下咽苦涩辛酸的泪水,但它在朴素现犀利,在苦难中折射主人公顽强乐观的思想,菜肴虽然单一,但亲情却异常浓厚,苦难是暂时的,而这种温情却是永远的,生活的真实洗练出“文本”感人至深的效果,这里没有太多的奢求,没有浮华,仅仅是一如他们生活一样直白的愿望。细腻真实的刻画,既切切实实的反映了艰难的生活,又展现了一个坚强与不屈的家庭。

情节的平实,是《许》文的最主要特色之一,而真正的出彩之处则在于平实性非但没有成为余华小说的弱点,反而成为其建筑自己独特个性和写作风格的重要因素,成为余华小说的闪光之处。在《许》文中,带有独特“余华”风格的幽默叙述方式,夹杂着那种轻喜剧式的戏谑和悲悯,为全文的意境添色不少。在某种程度上,幽默不仅是缓解苦难的方式,而且又是一种叙述策略。通过幽默的方式余华缓解了文本形式与内容的紧张关系,并建立了文本与现实的新型关系。许三观和许玉兰颇有戏剧性的结合,许玉兰与何小勇的“就那么一次”,许三观和阿方及根龙因买血而喝了太多水之后的走路情形,有效地缓解了八十年代余华暴力与叙述的紧张关系,形成艺术的又一次突破。

重复性的情节设置是《许》在情节布局上的又一大明显特色。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创造性地通过情节的重复设置运用,把几次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卖血事件转化为开放式的长篇结构,使节制和放纵获得了较好的平衡,将十次卖血重复地织进一条结构中,这应该被认为是余华大胆的创设,这种在情节设置中的叙事重复像滚雪球一样使主题逐渐深化,使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更加彰显,也正是在这重复过程中,作品的内蕴效果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升华,使读者在较长的阅读时间中强烈、持久地感受它的艺术渲染力。《许三观卖血记》在较大的长度内保持了内涵的硬度,而且越来越膨胀、越来越激越。余华以这种最单纯的方式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感,显示了作品宏观的精神视野和高度的艺术概括才能。

综观全文,支撑其发展的,是与之相关联的时代背景。在《许》中,时代背景成为情节得以展开的重要因素,推动全文的发展,而许三观的卖血则是全文的精神主旨。在行文上,余华充分运用了模块式的转移,不去顾及事件之间的连线,而以时代发展为序,紧密切合了相关的时代背景,从一个面转移到另一个面,使全文在强调平民化的同时又有效的避免了平铺直叙,在生活中表现它的生动和灵性,余华的文笔魅力由此而凸现。

二、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而余华的成功在于他在最朴素的刻画中得以最生动的描摹个体和群体,展示他们的善良和包容。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是中国社会最普通的人民大众。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带了不同时代烙印的生活境状,但他有着共同的特点:对待困厄的不屈服。主人公许三观是作者所要着意表达的人物,他的品格质朴却又是感人至深的,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普通社会成员善良与包容的综合体。他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甚至于爱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大儿子一乐。一乐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他的耻辱,但也正是这种关系的存在才能更反映出一个父亲的胸怀。小说的华彩乐章蘼集在“卖血”这一行为上。“卖血”作为一种话语,在漫长历史中已经浸润了浓郁的生命色彩,就像小说中许玉兰所说:“做人可以卖油条,卖屋子、卖田地——就是不能卖血,就是卖身也不能卖血,卖身是卖自己,卖血就是卖祖宗。”小说中许三观共有十二次卖血行为,其中九次都是为了承担父亲的责任,而且大多数是为并非自己亲生的一乐所卖,为救一乐的命,许三观从家乡一路卖到上海,几乎把命搭上。情敌何小勇薄情寡义,但当他病危时,许三观力劝一乐去替他叫魂,并说:“以前的事别记在心上„„..救命要紧。”话语朴素无华,却深刻折射出许三观的正直、善良、宽容。这熠熠生辉的品质,是构架人类精神维度、提升人类生命向力的主要因素,它们一一从许三观的言行中汨汨流出,我们无法不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加谬曾说:“面对着这个宣判着死亡的世界„..反抗不自知地在重新寻找一种道德和某种神圣的东西。它虽是盲目,却是一种苦行。”正是由于像许三观所表现出的无私、仁义等高尚品质的持久驱策,人类才有望在生存之重的过度挤压下,活出人所应有的精神境界,而正是这种爱汇聚成一个生活在最基层而又空前高大的父亲形象。“许三观用卖血完成了自我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确认,这是用现实手段化解现实中的灾祸,是积极的,也是朴素感人的。当余华在许三观身上重建了生命的尊严和高贵时,一种清新刚健的气息奔涌而至。这也许是因为余华对心灵解救的途径有了反思,对现实解救却恢复了信心而将温情的目光关注着民间。”当然许三观也有“不足”,例如似乎是违背了道德和林芬芳的“那一次”,赌气没有带一乐去吃面条。但仔细一想,这才是真正的许三观,这才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许三观。这些不足,并没有削弱许三观的人格力量,反而又平添了几分可爱与可敬。一乐与许三观父子感情的发展上有曲折,这源于许三观作为一个普通人与生具有的情感,一乐与许三观父子感情的最后升华,同样源于许三观本能的善良与爱子之情。许三观的形象,正是通过他

与一乐、与何小勇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情感发展所体现。他对何小勇的憎恨,而又最后亲自让一乐去为他叫魂,对许玉兰的“那一次”暴跳如雷而又真心实意的爱着自己的家庭和妻子,《许》文很好的呼应了这些相关事件的联系。

纵观《许三观卖血记》,它所展示的人物形最终大都是善良的,是中国普罗大众的真善反映,尽管其中历经众多波折,但也正因为如此,使人物形象更富于生动。例如何小勇的妻子、方铁匠,来福兄弟,甚至于去上海路上素不相识但给了他茶喝的人们,他们和许三观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民风民气。当一切已经过去,老太龙钟的许三观想去胜利饭店吃炒猪肝时,所有的一切全都归结于此。这不应该被认为是许三观的崩溃,而是对他的一生的总结。他已经不能也不需要卖血了,因为他的一生已经足够对的起他所爱的人和人们。吃猪肝卖血惯性的失落使老态的许三观泪流满面,这何尝不是对一个伟大丈夫和父亲最动人讴歌吗?《许三观卖血记》到处洋溢着希望。洋溢着真爱,这种爱,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这种人性的善良、人性的高贵决不是取决于知识的拥有多少或者心灵的深度构建如何,而是取决于人性本质上的那份博爱,那份来自于生命本然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是人们赖以抵抗丑恶的凭借,是超越生命本体生与死的智慧和勇气,“《许》文把爱的真谛、力量、意义重新构建起来,这种对爱的逼视,在终极意义上也是对精神的深度抚慰,它也显示了余华的小说内涵正在转向一种新的艺术高度,既作家地人类精神质量的验证和拷问,对人的心灵处境的关怀与抚慰,对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的重构和再建。”

《许》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祥和而又积极的。尽管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原因,使他蒙上了苦涩,但人的作为使他光芒四射。在《许》文中有着一些看似很可笑的趣闻,例如卖血前要喝十大碗水,在家里开许玉兰的批斗会等等。在文革中,许玉兰被批斗,有一天,许三观该许玉兰送饭,路上遇见一个“胳膊上没有带红袖章”、“摸不准来历”的人问他:“你们家里开过批斗会了吗?”“家里也要批斗”许三观就像接到了“最高指示”,在家里召开批斗会,许三观说:“他们说许玉兰是个妓女,说许玉兰天天晚上接客,„„„许玉兰晚上接的就是我,我能算是客吗?”“不过,许玉兰确实犯了生活错误,就是何小勇„„.”许玉兰就当着孩子们的面叙述了何小勇诱奸她的过程,这时许三观又叫道:

“你别说啦,你没看到二乐和三乐听得眼珠子都要出来了,你这是在放毒,你这是在害下一代„„”

“我没让你说这些。”

许三观说着伸手指着许玉兰,对二乐和三乐吼道:“这是你们的妈,你们还听得下去?” 当许三观听一乐说:“我现在最恨的就是何小勇,第二恨的就是她”,“我最爱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二爱的就是你”时,许三观留下了眼泪,“谁说一乐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他怕此后孩子们瞧不起妈妈,就又像他们坦白交代了自己和林芬芳发生关系的经过。“我今天说这些,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其实我和你们妈妈一样,都犯过生活错误,你们不要恨她„„„”

这场批斗会的描写,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无奈,许三观根本不想开这个批斗会而又不得不开,一本正经甚至声色俱厉的外表下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温情和关怀,不惜向孩子们坦白自己生活作风偶尔犯的错误来维护妻子的形象,让孩子们不要恨母亲而要像爱父亲一样爱她。许三观的矛盾心理在这里表现得十分突出,一场荒唐的是荒唐的时代和这个时代所不能掩盖的人的精神的光芒!它是特定时代下人物的真实写照。我们更希望把他理解为许三观生活中的一如更多的看似普通而又桩桩件件凝结着许三观本能的人性美展示的精神的鸿篇巨制,。它的存在,为《许》文平添了一抹亮色。

三、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许三观卖血记》整篇小说质朴的语言的风格,直接建构了他质朴的文风,使文章的叙事和思想统为一体,而其间对白和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本文支柱性的语言运用特点,成为余华小说集大成的文本特点。

《许三观卖血记》通篇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小城镇生活气息,而这种生活气息则是紧密的切合了《许》文所要表示的主旨。他排斥了一切的与《许》文情感意境相抵触的东西。使它成为《许》文最直接和最深刻的特点。他的语言运用成功在于:对人物对话的把握,对社会背景的掌控,简洁而又富于很强的情感意味。《许三观卖血记》全篇基本上由人物对话构成,小说叙事在人物对话中向前推进着,“对话承担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是人物的发言,另一方面又是叙述前进时的旋律和节奏。”

许三观躺在藤椅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许玉兰走过来说:

“许三观,家里没有米了,只够晚上吃一顿,这是粮票,这是钱,这是米袋,你去粮店把米买回来。”

许三观说:“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叫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椅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

许玉兰说:“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楸一把水。”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椅里,我的身体才刚刚舒服起来,我要是一动就不舒服啦。”

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这只箱子,我一个人搬不动它。”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椅里享受呢„„..”

许玉兰说:“许三观,吃饭啦。”

许三观:说:“你把饭给我端过来,我就坐在藤椅里吃.”

在《许》文中,对白建构起了它的主体文本,文字简单而有力,没有复杂的句子,几乎不用修辞。事件通过对白来陈述,内心活动也是通过对白来呈现,甚至,人物的特征、性格和行为也都是依靠对白来提供。对白成了叙事本身,离开了对白,小说便不复存在。由对白所推动的叙事行为,在这篇小说中远远大于事件和主题,或者说,离开了叙事,事件和主题亦不复存在。《许三观卖血记》由于整个叙事由人物对白来展开,作者和叙述者让

位给人物,叙述主体消失在任务背后,人物成了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叙述的对象,而且是叙述的主体。

这时,许玉兰说话了,她说:“我怎么去对何小勇说呢?”

她父亲说:“你就去对他说,你要结婚了,新郎叫许三观,新郎不叫何小勇。”

在叙写对话,《许》文没有任何的起转承合,最天然的口语,最简洁的结构,而对话本身就勾勒出生动的生活图景。也连系起文章发展的脉路,鲜明地体现出人物个性。从本质上说,对话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存在的敞开状态,心灵通过对话向世界呈现,“它给全篇小说带来了一种简朴有力的表现力和富于音乐的旋律美。”小说开头有一段许三观和年老痴呆的爷爷的几百字对话,看似大而无当,实际上是简洁而又自然地带出了许三观的身世,父亲当年不顾爷爷劝阻进城与母亲结婚,生下许三观却又是早早离开人世,成人的许三观在城里的丝厂上班。几十年的人生往事在短短几百字的对话中轻轻流逝而过。同时,爷爷看似罗嗦而又漫不经心的语言又引出小说最重要的叙述线索——卖血。

《许》文的人物对话竭力避免了冗长,充分体现了社会最低层人民的本来面目,使之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余华采用了一句话开头直截了当的予以点名,或通过许三观的话直接加以指出,使时代背景很好的贯彻到了情节中去又不至于影响主要人物事件的展开。干净而剔透使《许》文洋溢清新而柔和的气氛。在透过那生活的艰辛、环境的困厄之后属于许三观们和他的读者们所共同拥有的巨大的体验空间。

重复是一个叙事学的概念,在《许》文中,除了结构布局中重复的大量运用,重复也是其语言运用最基本的一种手法。这种重复与其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变相地赋予原本单一的生活一种形而上的光环,其精神意义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升华。通过重复,许三观的卖血获得了些许“浩然”的光环,于是他枯燥乏味的生活也便在重复中得到超拔。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余华曾经说过:“以前我以为庸俗的生活很可恶,但是现在我却感觉到庸俗的生活自有其美好之处。”“我感到我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也许换一种表达,余华的话语中包含了对自己作品中平凡的主人公许三观的敬意和赞美。区别于以前 作品中的狂人,许三观是以与千千万万人相似的平凡人出现的,我们无法用单纯的善良、愚昧或狡黠之类的字眼来概括他,只是感到一种丰满、一种自然,一种似曾相识。正因为这样,在作品中他既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又虚化为整体的作为人的缩影。他已是生存的主人,不再被生存环境所主宰,从而发出颓废的、无望的、带有世纪末情调的呐喊与颤栗,更不同于传统形式的逃避现实,他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实实在在地面对惨淡人生,苦心经营,顽强抗争,闪耀着人类引以为豪的生命力。

《许三观卖血记》以最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摹了生活中巨人形象,唤起了人们内心最低层的情感共鸣,而正在这种质朴中,人性之光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扬,人的包容和善良得以最大程度的升华,而这正是推动了我们社会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许三观卖血记,一段充满了困厄和险境的生活历程;许三观卖血记,一段充满了不屈和奋斗的生活历程。而当卖血支撑起了一个家庭近半个世纪的生活时,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为它感动和骄傲!

参考文献:

[1]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南海出版社,1998

[2] 洪治纲.逼视与守望[M],当代作家评论,1996,2

[3] 龚金平. 艺术之途的变迁与追求——评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2)

[4] 陈建红.换一种方式关怀存在——试论《许三观卖血记》[J].湖州师专学报, 1997,(10)

[5] 余华.活着[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6] 张闳.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1997(2)

目 录

一、情节发展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1

二、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3

三、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5 参考文献„„„„„„„„„„„„„„„„„„„„„„„„„„„„„„„„„„7

试论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艺术特色

[提要]: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其质朴的笔调抒写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它以它独特的戏谑和悲悯展示着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无论在情节运用、人物表达、语言运用上,朴素构成了全文的基调。而余华的成功在于:它在这种看似平白的表达再现了一群普通人纯生活化而又洋溢着浓烈的人性美展示的人物生活历程,这不得不得益于余华在整部小说中独具个性的情感把握和情景展开,它是余华作品本色生活观和写作风格的体现。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 质朴 人物表达 人性美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平实的笔调抒写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小说没有突兀的情节设置,也没有华丽的文辞运用,以纯生活化的笔调描摹纯生活化的人物,但自始自终洋溢了它对生活最深刻和最浓烈的体验,这不得不得益于余华在整部小说中独具个性的情感把握和情景展开,他是余华作品本色生活观和写作风格的体现。以下本文将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切入点,试图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解析余华小说的内在特点。

一、 情节发展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

《许三观卖血记》没有贯穿全文的矛盾冲突,它以最平白的文字展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它的情节发展始终是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这是《许》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余华的成功则在于他把这种生活本象打造的平凡而又不失艺术魅力,在这朴实的外相下升腾起超越时空的人性“悲壮美”,构成他独特的行文风格。

《许三观卖血记》全文没有任何情节悬念的设置,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彻底的线性结构。它所再现的,是最为普通的生活本象。因而它的情节安排始终是平实的。作者没有刻意去勾勒一条主线引导全文的发展,也没有试图艺术化的放大生活的某个截面来给人造成情感的突然跃升。《许》文的情节自始自终都稳定在一个层面上,即使是由小矛盾引发的情节起伏也是自然而然地所达成。他以生活本象打造情节,以生活化的情节构建全文的基本框架,在散发着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的语言中,流露的是人物最平常的情绪和欲望,并折射着民间的伦理结构和人情世态。《许三观卖血记》全文大体有几对较为直接的矛盾,一是许三观和何小勇的矛盾,二是当方铁匠的儿子被打破头时许三观与方铁匠的矛盾,许三观和林芬芳丈夫的矛盾等等,但是这些矛盾自始自终没有达成引导全文的作用,大部分矛盾甚至于只是存在于极小的时空内,推动局部的情节发展,因而其意象始终是零落和琐碎,而这正是鲜明生活本象的反映。《许》文较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勾画普通人的生活情节和普通人的情感,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于平淡中反映人性、反映社会。这些情节甚至于不能称之为矛盾,却又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生活,反映了情感,使文章得以绵延。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 许三观训斥道,“还每轮到你吞口水。”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许三观过生日那天,为了表示庆贺,许玉兰特意为一家人熬了一顿加糖的、比往常稍稠一点的玉米粥,但家人并不为此感到满足,孩子们想的都是肉,于是许三观在床上为他们“画饼充饥”,在这里,作者没有运用任何的修饰,甚至于没有多余的语气词,平白地展现他们的所想和他们的情感,将60年代人民的饥饿之苦表露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咽口水的同时也下咽苦涩辛酸的泪水,但它在朴素现犀利,在苦难中折射主人公顽强乐观的思想,菜肴虽然单一,但亲情却异常浓厚,苦难是暂时的,而这种温情却是永远的,生活的真实洗练出“文本”感人至深的效果,这里没有太多的奢求,没有浮华,仅仅是一如他们生活一样直白的愿望。细腻真实的刻画,既切切实实的反映了艰难的生活,又展现了一个坚强与不屈的家庭。

情节的平实,是《许》文的最主要特色之一,而真正的出彩之处则在于平实性非但没有成为余华小说的弱点,反而成为其建筑自己独特个性和写作风格的重要因素,成为余华小说的闪光之处。在《许》文中,带有独特“余华”风格的幽默叙述方式,夹杂着那种轻喜剧式的戏谑和悲悯,为全文的意境添色不少。在某种程度上,幽默不仅是缓解苦难的方式,而且又是一种叙述策略。通过幽默的方式余华缓解了文本形式与内容的紧张关系,并建立了文本与现实的新型关系。许三观和许玉兰颇有戏剧性的结合,许玉兰与何小勇的“就那么一次”,许三观和阿方及根龙因买血而喝了太多水之后的走路情形,有效地缓解了八十年代余华暴力与叙述的紧张关系,形成艺术的又一次突破。

重复性的情节设置是《许》在情节布局上的又一大明显特色。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创造性地通过情节的重复设置运用,把几次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卖血事件转化为开放式的长篇结构,使节制和放纵获得了较好的平衡,将十次卖血重复地织进一条结构中,这应该被认为是余华大胆的创设,这种在情节设置中的叙事重复像滚雪球一样使主题逐渐深化,使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更加彰显,也正是在这重复过程中,作品的内蕴效果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升华,使读者在较长的阅读时间中强烈、持久地感受它的艺术渲染力。《许三观卖血记》在较大的长度内保持了内涵的硬度,而且越来越膨胀、越来越激越。余华以这种最单纯的方式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感,显示了作品宏观的精神视野和高度的艺术概括才能。

综观全文,支撑其发展的,是与之相关联的时代背景。在《许》中,时代背景成为情节得以展开的重要因素,推动全文的发展,而许三观的卖血则是全文的精神主旨。在行文上,余华充分运用了模块式的转移,不去顾及事件之间的连线,而以时代发展为序,紧密切合了相关的时代背景,从一个面转移到另一个面,使全文在强调平民化的同时又有效的避免了平铺直叙,在生活中表现它的生动和灵性,余华的文笔魅力由此而凸现。

二、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而余华的成功在于他在最朴素的刻画中得以最生动的描摹个体和群体,展示他们的善良和包容。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是中国社会最普通的人民大众。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带了不同时代烙印的生活境状,但他有着共同的特点:对待困厄的不屈服。主人公许三观是作者所要着意表达的人物,他的品格质朴却又是感人至深的,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普通社会成员善良与包容的综合体。他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甚至于爱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大儿子一乐。一乐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他的耻辱,但也正是这种关系的存在才能更反映出一个父亲的胸怀。小说的华彩乐章蘼集在“卖血”这一行为上。“卖血”作为一种话语,在漫长历史中已经浸润了浓郁的生命色彩,就像小说中许玉兰所说:“做人可以卖油条,卖屋子、卖田地——就是不能卖血,就是卖身也不能卖血,卖身是卖自己,卖血就是卖祖宗。”小说中许三观共有十二次卖血行为,其中九次都是为了承担父亲的责任,而且大多数是为并非自己亲生的一乐所卖,为救一乐的命,许三观从家乡一路卖到上海,几乎把命搭上。情敌何小勇薄情寡义,但当他病危时,许三观力劝一乐去替他叫魂,并说:“以前的事别记在心上„„..救命要紧。”话语朴素无华,却深刻折射出许三观的正直、善良、宽容。这熠熠生辉的品质,是构架人类精神维度、提升人类生命向力的主要因素,它们一一从许三观的言行中汨汨流出,我们无法不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加谬曾说:“面对着这个宣判着死亡的世界„..反抗不自知地在重新寻找一种道德和某种神圣的东西。它虽是盲目,却是一种苦行。”正是由于像许三观所表现出的无私、仁义等高尚品质的持久驱策,人类才有望在生存之重的过度挤压下,活出人所应有的精神境界,而正是这种爱汇聚成一个生活在最基层而又空前高大的父亲形象。“许三观用卖血完成了自我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确认,这是用现实手段化解现实中的灾祸,是积极的,也是朴素感人的。当余华在许三观身上重建了生命的尊严和高贵时,一种清新刚健的气息奔涌而至。这也许是因为余华对心灵解救的途径有了反思,对现实解救却恢复了信心而将温情的目光关注着民间。”当然许三观也有“不足”,例如似乎是违背了道德和林芬芳的“那一次”,赌气没有带一乐去吃面条。但仔细一想,这才是真正的许三观,这才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许三观。这些不足,并没有削弱许三观的人格力量,反而又平添了几分可爱与可敬。一乐与许三观父子感情的发展上有曲折,这源于许三观作为一个普通人与生具有的情感,一乐与许三观父子感情的最后升华,同样源于许三观本能的善良与爱子之情。许三观的形象,正是通过他

与一乐、与何小勇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情感发展所体现。他对何小勇的憎恨,而又最后亲自让一乐去为他叫魂,对许玉兰的“那一次”暴跳如雷而又真心实意的爱着自己的家庭和妻子,《许》文很好的呼应了这些相关事件的联系。

纵观《许三观卖血记》,它所展示的人物形最终大都是善良的,是中国普罗大众的真善反映,尽管其中历经众多波折,但也正因为如此,使人物形象更富于生动。例如何小勇的妻子、方铁匠,来福兄弟,甚至于去上海路上素不相识但给了他茶喝的人们,他们和许三观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民风民气。当一切已经过去,老太龙钟的许三观想去胜利饭店吃炒猪肝时,所有的一切全都归结于此。这不应该被认为是许三观的崩溃,而是对他的一生的总结。他已经不能也不需要卖血了,因为他的一生已经足够对的起他所爱的人和人们。吃猪肝卖血惯性的失落使老态的许三观泪流满面,这何尝不是对一个伟大丈夫和父亲最动人讴歌吗?《许三观卖血记》到处洋溢着希望。洋溢着真爱,这种爱,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这种人性的善良、人性的高贵决不是取决于知识的拥有多少或者心灵的深度构建如何,而是取决于人性本质上的那份博爱,那份来自于生命本然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是人们赖以抵抗丑恶的凭借,是超越生命本体生与死的智慧和勇气,“《许》文把爱的真谛、力量、意义重新构建起来,这种对爱的逼视,在终极意义上也是对精神的深度抚慰,它也显示了余华的小说内涵正在转向一种新的艺术高度,既作家地人类精神质量的验证和拷问,对人的心灵处境的关怀与抚慰,对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的重构和再建。”

《许》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祥和而又积极的。尽管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原因,使他蒙上了苦涩,但人的作为使他光芒四射。在《许》文中有着一些看似很可笑的趣闻,例如卖血前要喝十大碗水,在家里开许玉兰的批斗会等等。在文革中,许玉兰被批斗,有一天,许三观该许玉兰送饭,路上遇见一个“胳膊上没有带红袖章”、“摸不准来历”的人问他:“你们家里开过批斗会了吗?”“家里也要批斗”许三观就像接到了“最高指示”,在家里召开批斗会,许三观说:“他们说许玉兰是个妓女,说许玉兰天天晚上接客,„„„许玉兰晚上接的就是我,我能算是客吗?”“不过,许玉兰确实犯了生活错误,就是何小勇„„.”许玉兰就当着孩子们的面叙述了何小勇诱奸她的过程,这时许三观又叫道:

“你别说啦,你没看到二乐和三乐听得眼珠子都要出来了,你这是在放毒,你这是在害下一代„„”

“我没让你说这些。”

许三观说着伸手指着许玉兰,对二乐和三乐吼道:“这是你们的妈,你们还听得下去?” 当许三观听一乐说:“我现在最恨的就是何小勇,第二恨的就是她”,“我最爱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二爱的就是你”时,许三观留下了眼泪,“谁说一乐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他怕此后孩子们瞧不起妈妈,就又像他们坦白交代了自己和林芬芳发生关系的经过。“我今天说这些,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其实我和你们妈妈一样,都犯过生活错误,你们不要恨她„„„”

这场批斗会的描写,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无奈,许三观根本不想开这个批斗会而又不得不开,一本正经甚至声色俱厉的外表下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温情和关怀,不惜向孩子们坦白自己生活作风偶尔犯的错误来维护妻子的形象,让孩子们不要恨母亲而要像爱父亲一样爱她。许三观的矛盾心理在这里表现得十分突出,一场荒唐的是荒唐的时代和这个时代所不能掩盖的人的精神的光芒!它是特定时代下人物的真实写照。我们更希望把他理解为许三观生活中的一如更多的看似普通而又桩桩件件凝结着许三观本能的人性美展示的精神的鸿篇巨制,。它的存在,为《许》文平添了一抹亮色。

三、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许三观卖血记》整篇小说质朴的语言的风格,直接建构了他质朴的文风,使文章的叙事和思想统为一体,而其间对白和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本文支柱性的语言运用特点,成为余华小说集大成的文本特点。

《许三观卖血记》通篇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小城镇生活气息,而这种生活气息则是紧密的切合了《许》文所要表示的主旨。他排斥了一切的与《许》文情感意境相抵触的东西。使它成为《许》文最直接和最深刻的特点。他的语言运用成功在于:对人物对话的把握,对社会背景的掌控,简洁而又富于很强的情感意味。《许三观卖血记》全篇基本上由人物对话构成,小说叙事在人物对话中向前推进着,“对话承担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是人物的发言,另一方面又是叙述前进时的旋律和节奏。”

许三观躺在藤椅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许玉兰走过来说:

“许三观,家里没有米了,只够晚上吃一顿,这是粮票,这是钱,这是米袋,你去粮店把米买回来。”

许三观说:“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叫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椅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

许玉兰说:“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楸一把水。”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椅里,我的身体才刚刚舒服起来,我要是一动就不舒服啦。”

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这只箱子,我一个人搬不动它。”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椅里享受呢„„..”

许玉兰说:“许三观,吃饭啦。”

许三观:说:“你把饭给我端过来,我就坐在藤椅里吃.”

在《许》文中,对白建构起了它的主体文本,文字简单而有力,没有复杂的句子,几乎不用修辞。事件通过对白来陈述,内心活动也是通过对白来呈现,甚至,人物的特征、性格和行为也都是依靠对白来提供。对白成了叙事本身,离开了对白,小说便不复存在。由对白所推动的叙事行为,在这篇小说中远远大于事件和主题,或者说,离开了叙事,事件和主题亦不复存在。《许三观卖血记》由于整个叙事由人物对白来展开,作者和叙述者让

位给人物,叙述主体消失在任务背后,人物成了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叙述的对象,而且是叙述的主体。

这时,许玉兰说话了,她说:“我怎么去对何小勇说呢?”

她父亲说:“你就去对他说,你要结婚了,新郎叫许三观,新郎不叫何小勇。”

在叙写对话,《许》文没有任何的起转承合,最天然的口语,最简洁的结构,而对话本身就勾勒出生动的生活图景。也连系起文章发展的脉路,鲜明地体现出人物个性。从本质上说,对话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存在的敞开状态,心灵通过对话向世界呈现,“它给全篇小说带来了一种简朴有力的表现力和富于音乐的旋律美。”小说开头有一段许三观和年老痴呆的爷爷的几百字对话,看似大而无当,实际上是简洁而又自然地带出了许三观的身世,父亲当年不顾爷爷劝阻进城与母亲结婚,生下许三观却又是早早离开人世,成人的许三观在城里的丝厂上班。几十年的人生往事在短短几百字的对话中轻轻流逝而过。同时,爷爷看似罗嗦而又漫不经心的语言又引出小说最重要的叙述线索——卖血。

《许》文的人物对话竭力避免了冗长,充分体现了社会最低层人民的本来面目,使之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余华采用了一句话开头直截了当的予以点名,或通过许三观的话直接加以指出,使时代背景很好的贯彻到了情节中去又不至于影响主要人物事件的展开。干净而剔透使《许》文洋溢清新而柔和的气氛。在透过那生活的艰辛、环境的困厄之后属于许三观们和他的读者们所共同拥有的巨大的体验空间。

重复是一个叙事学的概念,在《许》文中,除了结构布局中重复的大量运用,重复也是其语言运用最基本的一种手法。这种重复与其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变相地赋予原本单一的生活一种形而上的光环,其精神意义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升华。通过重复,许三观的卖血获得了些许“浩然”的光环,于是他枯燥乏味的生活也便在重复中得到超拔。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余华曾经说过:“以前我以为庸俗的生活很可恶,但是现在我却感觉到庸俗的生活自有其美好之处。”“我感到我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也许换一种表达,余华的话语中包含了对自己作品中平凡的主人公许三观的敬意和赞美。区别于以前 作品中的狂人,许三观是以与千千万万人相似的平凡人出现的,我们无法用单纯的善良、愚昧或狡黠之类的字眼来概括他,只是感到一种丰满、一种自然,一种似曾相识。正因为这样,在作品中他既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又虚化为整体的作为人的缩影。他已是生存的主人,不再被生存环境所主宰,从而发出颓废的、无望的、带有世纪末情调的呐喊与颤栗,更不同于传统形式的逃避现实,他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实实在在地面对惨淡人生,苦心经营,顽强抗争,闪耀着人类引以为豪的生命力。

《许三观卖血记》以最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摹了生活中巨人形象,唤起了人们内心最低层的情感共鸣,而正在这种质朴中,人性之光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扬,人的包容和善良得以最大程度的升华,而这正是推动了我们社会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许三观卖血记,一段充满了困厄和险境的生活历程;许三观卖血记,一段充满了不屈和奋斗的生活历程。而当卖血支撑起了一个家庭近半个世纪的生活时,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为它感动和骄傲!

参考文献:

[1]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南海出版社,1998

[2] 洪治纲.逼视与守望[M],当代作家评论,1996,2

[3] 龚金平. 艺术之途的变迁与追求——评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2)

[4] 陈建红.换一种方式关怀存在——试论《许三观卖血记》[J].湖州师专学报, 1997,(10)

[5] 余华.活着[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6] 张闳.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1997(2)


相关文章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去向调查
  • 一 引言 2010年6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即将从事的工作都与本专业无关.这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国家大力发展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今天,科班出身的人到底有多少在从事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如果大部 ...查看


  • 南京师范大学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情况研究报告
  •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型汉语推广人才的土壤与摇篮,其硕士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是决定该专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报告结合近两年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实际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 ...查看


  • 对外汉语培养方案
  •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和较强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 ...查看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诚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一.稿件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 教学研究: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以汉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主,包括 ...查看


  • 汉语和英语外来词的相互影响
  • 淮南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英汉借词之间的互相影响 王之强 指导老师:崔尔胜 淮南师范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 2012 摘 要:由于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同外国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频繁.这种在政治. ...查看


  • 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 摘要 在经济危机和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背后却呈现出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有鉴于此,本文从即将毕业的 ...查看


  •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本科毕业论文(中文)开题报告撰写模板(一) (2012-01-25 15:45:23) 转载▼ 标签: 分类: ThesisWriting 英语专业 本科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撰写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中文)开题报告撰写模板(一) (封面已略 ...查看


  • 吉尔斯斯斯坦的汉语发展状况及特点
  • 吉尔斯斯斯坦的汉语发展状况及特点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热"开始升温,目前,汉语已经成了该国最重要的外语,而且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历史.政治.国家结构体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 ...查看


  •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深度解读
  •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www.mandaringarden.com.cn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深度解读 对外汉语专业背景及现状 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最早设立于1985年,最初只有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查看


  •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汉语出现很多新词,商务印书馆1978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到1996年修订时,追加了9000条词汇,并除去了已经过时的4000条词汇.2002年又增补了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说明二十多年的时间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