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的个性表现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启示

现代美术的个性表现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启示

钱科萍

(学勉中学 ,浙江 诸暨市 311811)

摘 要:西方现代艺术家崇尚个性、勇于探索、富于创造,而当代高中生却因循守旧、拘泥传统、缺乏创新。高中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兼容并蓄的教学方法,吸取现代美术的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现代美术 个性表现 创新思维

笔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新的实验》的鉴赏教学课,授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美国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的“滴淌画”创作的视频材料后,提问:你能否接受波洛克的美术创作?为什么?学生进行一番激烈讨论,得出的结果却令人震撼,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接受波洛克的表现形式,理由是创作手法太简单,根本不像是在画画而像是在涂鸦,甚至有的学生对波洛克创作的美术作品感到可笑。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接受,理由是波洛克美术作品不但具有个性,还很富于创造力。基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现代美术作品太抽象太难懂还是学生丧失了最基本审美能力,丧失了创新思维,为什么价值超亿的美术作品在学生看来竟是一文不值?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现代美术的个性表现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现代美术的解读

“现代美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美术形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它是现代社会和人类个性高度发展的产物,艺术家们通过大胆的创意、自由的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树一帜风格的美术作品。与此同时,现代美术也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等。当然,无论何种美术流派,它们都是美术家对美术表现形式的个性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纷繁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特征。虽然很多现代艺术作品被人质疑、批判,但是艺术家们毅然克服重重外在压力,保持个性创作自由,不断探索和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最终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在

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一)现代美术的特点

现代美术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科学进步、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思潮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美术家不再满足传统写实绘画的表现方式,不再遵循已有的绘画法则,他们主张绘画的创造性、主观性,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探索崭新的绘画形式,用自身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对社会和身边事物的独到见解。如: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百老汇的爵士乐》,艺术家没有具体去描绘灯红酒绿的都市景色,也没有去再现爵士乐的演奏场面而是通过横竖交织的方格,红黄绿黑白灰相间的色块来完成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美术特别追求主观的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造性表现使他们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廊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有的艺术家由于太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脱离了艺术的实质,有本末倒置的弊病存在。因此,在鉴赏课中如何正确地批判吸收现代美术的精华,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高中生思维现状解读

现代艺术家们崇尚个性,勇于探索,富有创造力,而作为艺术鉴赏者的高中生他们的审美能力、思维习惯又如何呢?

(一)、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高中学校还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分数,美术课逐渐被边缘化,学生每天在高考科目知识的灌输下,很少能参与到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变得因循守旧,畏畏缩缩,丧失了独立的个性和创造力。当学生涉及审美领域的时候,往往喜欢约定俗成的美,不愿意打破固有的审美观念来重新审视美术作品,因此当学生面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彻底地否定了现代美术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无法领略到现代美术之美了。

(二) 创新思维的调查研究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洞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应

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对本校100名高二学生作了创新思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少有创新思维和基本没有创新思维的占78%,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丧失了创新思维?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高考制度。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狠抓学生的文科课成绩,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内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缺少启发式引导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都认为学校课堂教育和活动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希望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虽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高,但是他们对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希望自己的创新思维能有较大的提高。

三、现代美术个性表现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启示

现代美术强调美术家高度的个性表现,而高中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还仅停留在传统的具象艺术上,加上学生创新思维普遍缺失,因此很难接受别出心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正是大多数学生无法读懂波洛克艺术的真正原因。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如何将自己的个性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现代美术家的创造精神去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考分不是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高分低能儿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现代社会要深入发展就需要各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应该培养有顽强创造力的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望,探索未知的领域。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思维的启发中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鉴赏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王冕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画面中除了梅花外还有一些诗句,能否从诗句中获得信息?教师出示王冕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香满乾坤。”学生从诗句理解中,可以感受到王冕不流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作者巧妙的借用了梅花高尚的品格来表达自己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梅花被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高度展示了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活动是学生创意展示的主要实践基地,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绘画的创作比赛,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能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现在的高考制度等方面的看法,从而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又如,学校每年举行传统的创意活动——校运会的会标设计,面向全校学生征稿,学生会根据体育活动和学校精神文化的特点征集有创意的标志。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的树立。再如,学校漫画社成员是校园宣传活动的先锋队,平时他们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各种校园活动设计出有创意的海报,有时也会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内容通过漫画、卡通、连载等形式表现出来。学校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班级,让全校师生一起来鉴赏、评价作品。诸如此类的创作活动为高中生自由地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大胆地进行美的设计、美的创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创新引导

个性是创新的姐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有时为了彰显个性容易过于偏激。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合情合理地启发、引导学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素描头像的写生中,有的学生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客观物象的真实,将模特儿画的很逼真;有的学生则喜欢加入自己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运用泼辣的线条,强烈的明暗关系,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来进行描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夸张的表现出来,画出来的模特儿很抽象,不画眼睛所看到的而是画心里所想到的。因此,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也各不相同,画出来的作品面貌也就形态各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正因为有不同的个性,才能创造出各种形式美,从而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用敏锐的眼睛和积极的态度去追寻去发现新奇的地方,从而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鉴赏名画《蒙娜丽莎》

时,由于这幅作品名气太大,很多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愿用心地去鉴赏作品。老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有研究者称,蒙娜丽莎是男的,画的就是达芬奇本人,你觉得有可能吗?”这样的提问很快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想象力立刻被调动起来,很多新奇的观点会迸发出来,如梦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情人,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等等,对于学生形形色色的猜想,教师不应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要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一下当达芬奇遇见蒙娜丽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通过这些问题唤醒学生去重新体验作品,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对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对同一景物——月亮的不同表现,来追寻美术家的个性的表现。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感受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有了音乐对月亮形象塑造的铺垫,再引出美术家是如何表现月亮形象的,通过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油画《星月夜》与清代画家金农的国画《月华图》的比较鉴赏,发现两幅作品表达的意境之间的区别,明确《月华图》表现的是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而凡高的《星月夜》表现的是他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继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西方艺术家不同情感和绘画语言的表达。虽然两位艺术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你会发现中西方文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文人显得多愁善感,甚至有些软弱、有点消极;西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则强烈而奔放,更能从视觉上震撼心灵。

(六)开展综合评价,增强创新意识

综合评价是教师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定。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审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和引导,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学生能答出来,就应该予以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对于审美基础好的学生,就应该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未

知区域思考发展,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美术评价结果。

总之,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相信只要教师不停止探索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和老师一定可以一起遨游在艺术作品的海洋中探究未知的美。

参考文献:

[1]冯荷芳. 《美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J] .考试周刊,2010(17).

[2]谷学宏. 《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J] .科技资讯,2010(9).

[3]张淞强. 《浅谈美术鉴赏课动态教学的创新思维方法》[J]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20099(3).

[4]韦静涛. 《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作者简介:钱科萍(1981-),女 ,浙江嵊州人,学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中学美术 [1**********]

现代美术的个性表现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启示

钱科萍

(学勉中学 ,浙江 诸暨市 311811)

摘 要:西方现代艺术家崇尚个性、勇于探索、富于创造,而当代高中生却因循守旧、拘泥传统、缺乏创新。高中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兼容并蓄的教学方法,吸取现代美术的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现代美术 个性表现 创新思维

笔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新的实验》的鉴赏教学课,授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美国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的“滴淌画”创作的视频材料后,提问:你能否接受波洛克的美术创作?为什么?学生进行一番激烈讨论,得出的结果却令人震撼,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接受波洛克的表现形式,理由是创作手法太简单,根本不像是在画画而像是在涂鸦,甚至有的学生对波洛克创作的美术作品感到可笑。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接受,理由是波洛克美术作品不但具有个性,还很富于创造力。基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现代美术作品太抽象太难懂还是学生丧失了最基本审美能力,丧失了创新思维,为什么价值超亿的美术作品在学生看来竟是一文不值?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现代美术的个性表现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现代美术的解读

“现代美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美术形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它是现代社会和人类个性高度发展的产物,艺术家们通过大胆的创意、自由的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树一帜风格的美术作品。与此同时,现代美术也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等。当然,无论何种美术流派,它们都是美术家对美术表现形式的个性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纷繁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特征。虽然很多现代艺术作品被人质疑、批判,但是艺术家们毅然克服重重外在压力,保持个性创作自由,不断探索和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最终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在

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一)现代美术的特点

现代美术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科学进步、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思潮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美术家不再满足传统写实绘画的表现方式,不再遵循已有的绘画法则,他们主张绘画的创造性、主观性,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探索崭新的绘画形式,用自身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对社会和身边事物的独到见解。如: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百老汇的爵士乐》,艺术家没有具体去描绘灯红酒绿的都市景色,也没有去再现爵士乐的演奏场面而是通过横竖交织的方格,红黄绿黑白灰相间的色块来完成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美术特别追求主观的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造性表现使他们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廊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有的艺术家由于太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脱离了艺术的实质,有本末倒置的弊病存在。因此,在鉴赏课中如何正确地批判吸收现代美术的精华,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高中生思维现状解读

现代艺术家们崇尚个性,勇于探索,富有创造力,而作为艺术鉴赏者的高中生他们的审美能力、思维习惯又如何呢?

(一)、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高中学校还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分数,美术课逐渐被边缘化,学生每天在高考科目知识的灌输下,很少能参与到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变得因循守旧,畏畏缩缩,丧失了独立的个性和创造力。当学生涉及审美领域的时候,往往喜欢约定俗成的美,不愿意打破固有的审美观念来重新审视美术作品,因此当学生面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彻底地否定了现代美术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无法领略到现代美术之美了。

(二) 创新思维的调查研究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洞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应

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对本校100名高二学生作了创新思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少有创新思维和基本没有创新思维的占78%,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丧失了创新思维?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高考制度。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狠抓学生的文科课成绩,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内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缺少启发式引导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都认为学校课堂教育和活动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希望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虽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高,但是他们对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希望自己的创新思维能有较大的提高。

三、现代美术个性表现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启示

现代美术强调美术家高度的个性表现,而高中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还仅停留在传统的具象艺术上,加上学生创新思维普遍缺失,因此很难接受别出心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正是大多数学生无法读懂波洛克艺术的真正原因。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如何将自己的个性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现代美术家的创造精神去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考分不是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高分低能儿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现代社会要深入发展就需要各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应该培养有顽强创造力的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望,探索未知的领域。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思维的启发中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鉴赏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王冕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画面中除了梅花外还有一些诗句,能否从诗句中获得信息?教师出示王冕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香满乾坤。”学生从诗句理解中,可以感受到王冕不流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作者巧妙的借用了梅花高尚的品格来表达自己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梅花被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高度展示了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活动是学生创意展示的主要实践基地,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绘画的创作比赛,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能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现在的高考制度等方面的看法,从而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又如,学校每年举行传统的创意活动——校运会的会标设计,面向全校学生征稿,学生会根据体育活动和学校精神文化的特点征集有创意的标志。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的树立。再如,学校漫画社成员是校园宣传活动的先锋队,平时他们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各种校园活动设计出有创意的海报,有时也会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内容通过漫画、卡通、连载等形式表现出来。学校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班级,让全校师生一起来鉴赏、评价作品。诸如此类的创作活动为高中生自由地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大胆地进行美的设计、美的创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创新引导

个性是创新的姐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有时为了彰显个性容易过于偏激。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合情合理地启发、引导学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素描头像的写生中,有的学生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客观物象的真实,将模特儿画的很逼真;有的学生则喜欢加入自己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运用泼辣的线条,强烈的明暗关系,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来进行描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夸张的表现出来,画出来的模特儿很抽象,不画眼睛所看到的而是画心里所想到的。因此,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也各不相同,画出来的作品面貌也就形态各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正因为有不同的个性,才能创造出各种形式美,从而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用敏锐的眼睛和积极的态度去追寻去发现新奇的地方,从而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鉴赏名画《蒙娜丽莎》

时,由于这幅作品名气太大,很多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愿用心地去鉴赏作品。老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有研究者称,蒙娜丽莎是男的,画的就是达芬奇本人,你觉得有可能吗?”这样的提问很快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想象力立刻被调动起来,很多新奇的观点会迸发出来,如梦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情人,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等等,对于学生形形色色的猜想,教师不应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要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一下当达芬奇遇见蒙娜丽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通过这些问题唤醒学生去重新体验作品,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对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对同一景物——月亮的不同表现,来追寻美术家的个性的表现。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感受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有了音乐对月亮形象塑造的铺垫,再引出美术家是如何表现月亮形象的,通过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油画《星月夜》与清代画家金农的国画《月华图》的比较鉴赏,发现两幅作品表达的意境之间的区别,明确《月华图》表现的是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而凡高的《星月夜》表现的是他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继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西方艺术家不同情感和绘画语言的表达。虽然两位艺术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你会发现中西方文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文人显得多愁善感,甚至有些软弱、有点消极;西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则强烈而奔放,更能从视觉上震撼心灵。

(六)开展综合评价,增强创新意识

综合评价是教师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定。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审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和引导,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学生能答出来,就应该予以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对于审美基础好的学生,就应该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未

知区域思考发展,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美术评价结果。

总之,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相信只要教师不停止探索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和老师一定可以一起遨游在艺术作品的海洋中探究未知的美。

参考文献:

[1]冯荷芳. 《美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J] .考试周刊,2010(17).

[2]谷学宏. 《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J] .科技资讯,2010(9).

[3]张淞强. 《浅谈美术鉴赏课动态教学的创新思维方法》[J]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20099(3).

[4]韦静涛. 《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作者简介:钱科萍(1981-),女 ,浙江嵊州人,学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中学美术 [1**********]


相关文章

  •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课中如何体现创造乐趣
  • 美术课中如何体现创造乐趣 论文摘要: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责无旁 ...查看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 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 ...查看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教育学毕业论文选题(108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美术课程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的颁布, 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从而形成了我们基 ...查看


  •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 ...查看


  • 大武口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大武口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大武口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小 ...查看


  • 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 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 所教年级 联系电话 毛建节 高一 [1**********] <新的实验> 所在学校 研究学科 电子邮件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 美术 [email protected] 一.课题 ...查看


  •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理念
  •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理念 作者: 和振璜 (初中美术 丽江市初中美术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35 发表日期: 2011-12-08 14:03:35 (一)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升学压力,学校比较注重升学率,而缺乏对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