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防动员应急能务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联合指挥部、联建应急指挥网、联建预防预警机制,以确保国防动员体制和政府应急体制切实走开融合建设的路子。国动委综合办与政府应急办平时可采取双向兼职的方式,互相通报军地各种需求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推动对方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统筹建好应急力量体系。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平战两用、反应快速的应急力量,是国防动员系统遂行应急任务的基础。为此,一要搞好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防动员专业分队的建设。公安消防是应急救援行动的突击队,国防动员系统的人防、交通战备专业分队也具有专业对口、装备配套的优势,两支队伍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救援能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并注重加强两支队伍的合作,以提高救援的整体效能。二要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与各行业系统专业抢修力量的建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离不开水、电、气、暖等行业系统的抢修力量,必须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与各行业专业抢修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实行模块编组,按专业、分区域、成建制地组成专业化救援分队。

  建立完善配套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前,国防动员系统的物资储备主要以应战为主,缺少与应急的对接。对此,必须依托国防资源储备中心和民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按照平时储备与应急生产、预定预购与应急筹措、战时应战与急时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枢纽、重要目标区域和重点保障单位,加大战略物资储备的保有量,确保遂行应急任务时能够迅速调用。此外,要按照各个层次预案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专业救灾设备和器材;要充分利用交通战备管理平台,采取“平时定编、急时征用”的办法,对民用飞机、船舶、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预编预征,确保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形成机动运输能力。

  着力构建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国防动员系统履行应急任务,要对其职责任务、组织指挥、资源配置、力量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法规上予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此,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各级动员机构应急的职能和地位,为其遂行应急任务提供法律支持。同时,要区分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二者共同行动时的工作关系,防止出现职责混淆、工作界面不清的问题。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不放松,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国防动员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样化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努力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把动员支前、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行动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调等作为预案方案的重点要素,制定系统联动的行动预案,力求预案科学、方案可行。根据可能担负的应急应战任务,制定综合性方案和各类分预案,具体细化军地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组织指挥关系,做到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方案多项对策。

  二是规范战备秩序。加强各级值班值守,主要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具体承担突发事件预防预警、预案管理、应急处突、信息报送与发布、调查评估、应急保障等相关协调工作,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上传下达。确定各行业值班力量,按专业、分区域、成建制组建专业化救援分队,确保一旦有事,能够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三是健全指挥体制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为主体、党政军领导参加、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机构,实现军地联动、相互对接、协调军地各种力量,对参与任务的多方行动实施统一有效的指挥。明确指挥程序和信号传递方式,确保有序指挥;明确动员集结、组织运输、组织交接和各种保障任务等,确保组织指挥的权威高效。

  四是理顺保障关系。利用交通战备管理平台,采取“平时定编、急时征用”的方法,对民用飞机、船舶、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预编预征,确保一旦需要能快速形成足够的机动运输能力。积极发挥科技和信息动员系统的作用,大力培养军地通用专业人才,为应急处突提供

2010·11 NATIONAL DEFENSE

■ 冉亚权 范胜龙

29

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明确储备物资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或不便储备的物资要明确预征预储地域,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预征协议,准确掌握所需物资器材位置和数质量情况。

  五是搞好专业训练。立足岗位自训,提高行业系统应急力量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定期组织带战术背景的国防动员综合演练,达到练动员集结、练组织指挥、练综合协调、练应急保障的目的。结合汛期进行防汛演练、森林防火期进行防火演练、道路抢修进行保交护路演练和防空袭演练等,达到练指挥练协同的目的。

处置坍塌、利用就便器材进行水上打捞等内容的训练和综合演练;森林灭火训练,重点依据森林灭火预案,训练几种管用的森林灭火战术;抗震救灾训练,重点突出搜救、对人员实施救援、次生灾害防护等内容。  再次,要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根据《国防动员法》,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保障机制。要落实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方便食品、医疗药品、野营器材等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保障物资紧急生产储备准备,确保一旦需要,能迅速提取、保障供应。要规范战备秩序——进一步规范各种通信指挥手段和突发情况处置的程序、内容、方法,进一步完善战备值班制度,正规战备秩序,保持指挥通信联络畅通,落实好应急出动力量,准备好应急装备器材,确保遇有任务时,能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要加强军地情报信息互通——及时掌握灾情、民社情动态,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

■ 汪政平 曾照平

  为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的新形势需要,国防动员系统应在加强核心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在提高应急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水平、打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基础上下工夫。

  首先,要搞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合理编组。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特点规律,以增加专业技术含量为导向,努力挖掘新的兵员增长点。要在党团组织健全、人员相对比较稳定、人才相对比较密集、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车辆装备维修、物资油料、工程抢修等应急专业救援力量,提高编兵科技含量;要充分依托林业、水利、邮电、电力、建设、教育、交通等地方部门行业的装备、人才科技优势,组建森林灭火、抗洪抢险、通信抢修、道路交通保障等地方与军事专业兼容的应急专业救援力量,以优化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的组织结构,更好地适应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

  其次,要提高应急专业救援力量遂行任务的能力。要结合形势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民兵预备役整组、开展大型活动等时机,深化使命任务教育,培养战斗精神。要结合专业技能培训等时机,会同公安、水利、林业、卫生等部门,组织学习护林防火、抗洪抢险,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理基本知识等,为遂行应急任务奠定理论基础。要抓好针对性训练和演练:抗洪抢险训练,重点进行舟机操作、游泳、水上救护、险情探查、滑坡固定、

■ 欧阳东林

  当前,加强国防动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建立健全“四个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指挥体系。要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任务,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军地联合指挥”的原则,整合国防动员体系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能统领军、警、民各种力量的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军事机关主要领导担任指挥员。同时,建强情报信息、应急动员、政治工作、综合保障等工作机构,健全军地定期情报信息会商机制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能有效指挥国防动员力量履行职能使命。

  二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根据上级任务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本级国动委、军事机关与政府应急办,吸纳地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案计划,统一制定军地对接的应急预案,使之基本形成“上级与下级相衔接、行动与保障相配套”的

建联合指挥部、联建应急指挥网、联建预防预警机制,以确保国防动员体制和政府应急体制切实走开融合建设的路子。国动委综合办与政府应急办平时可采取双向兼职的方式,互相通报军地各种需求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推动对方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统筹建好应急力量体系。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平战两用、反应快速的应急力量,是国防动员系统遂行应急任务的基础。为此,一要搞好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防动员专业分队的建设。公安消防是应急救援行动的突击队,国防动员系统的人防、交通战备专业分队也具有专业对口、装备配套的优势,两支队伍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救援能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并注重加强两支队伍的合作,以提高救援的整体效能。二要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与各行业系统专业抢修力量的建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离不开水、电、气、暖等行业系统的抢修力量,必须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与各行业专业抢修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实行模块编组,按专业、分区域、成建制地组成专业化救援分队。

  建立完善配套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前,国防动员系统的物资储备主要以应战为主,缺少与应急的对接。对此,必须依托国防资源储备中心和民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按照平时储备与应急生产、预定预购与应急筹措、战时应战与急时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枢纽、重要目标区域和重点保障单位,加大战略物资储备的保有量,确保遂行应急任务时能够迅速调用。此外,要按照各个层次预案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专业救灾设备和器材;要充分利用交通战备管理平台,采取“平时定编、急时征用”的办法,对民用飞机、船舶、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预编预征,确保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形成机动运输能力。

  着力构建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国防动员系统履行应急任务,要对其职责任务、组织指挥、资源配置、力量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法规上予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此,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各级动员机构应急的职能和地位,为其遂行应急任务提供法律支持。同时,要区分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二者共同行动时的工作关系,防止出现职责混淆、工作界面不清的问题。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不放松,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国防动员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样化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努力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把动员支前、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行动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调等作为预案方案的重点要素,制定系统联动的行动预案,力求预案科学、方案可行。根据可能担负的应急应战任务,制定综合性方案和各类分预案,具体细化军地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组织指挥关系,做到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方案多项对策。

  二是规范战备秩序。加强各级值班值守,主要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具体承担突发事件预防预警、预案管理、应急处突、信息报送与发布、调查评估、应急保障等相关协调工作,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上传下达。确定各行业值班力量,按专业、分区域、成建制组建专业化救援分队,确保一旦有事,能够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三是健全指挥体制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为主体、党政军领导参加、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机构,实现军地联动、相互对接、协调军地各种力量,对参与任务的多方行动实施统一有效的指挥。明确指挥程序和信号传递方式,确保有序指挥;明确动员集结、组织运输、组织交接和各种保障任务等,确保组织指挥的权威高效。

  四是理顺保障关系。利用交通战备管理平台,采取“平时定编、急时征用”的方法,对民用飞机、船舶、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预编预征,确保一旦需要能快速形成足够的机动运输能力。积极发挥科技和信息动员系统的作用,大力培养军地通用专业人才,为应急处突提供

2010·11 NATIONAL DEFENSE

■ 冉亚权 范胜龙

29

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明确储备物资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或不便储备的物资要明确预征预储地域,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预征协议,准确掌握所需物资器材位置和数质量情况。

  五是搞好专业训练。立足岗位自训,提高行业系统应急力量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定期组织带战术背景的国防动员综合演练,达到练动员集结、练组织指挥、练综合协调、练应急保障的目的。结合汛期进行防汛演练、森林防火期进行防火演练、道路抢修进行保交护路演练和防空袭演练等,达到练指挥练协同的目的。

处置坍塌、利用就便器材进行水上打捞等内容的训练和综合演练;森林灭火训练,重点依据森林灭火预案,训练几种管用的森林灭火战术;抗震救灾训练,重点突出搜救、对人员实施救援、次生灾害防护等内容。  再次,要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根据《国防动员法》,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保障机制。要落实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方便食品、医疗药品、野营器材等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保障物资紧急生产储备准备,确保一旦需要,能迅速提取、保障供应。要规范战备秩序——进一步规范各种通信指挥手段和突发情况处置的程序、内容、方法,进一步完善战备值班制度,正规战备秩序,保持指挥通信联络畅通,落实好应急出动力量,准备好应急装备器材,确保遇有任务时,能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要加强军地情报信息互通——及时掌握灾情、民社情动态,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

■ 汪政平 曾照平

  为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的新形势需要,国防动员系统应在加强核心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在提高应急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水平、打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基础上下工夫。

  首先,要搞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合理编组。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特点规律,以增加专业技术含量为导向,努力挖掘新的兵员增长点。要在党团组织健全、人员相对比较稳定、人才相对比较密集、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车辆装备维修、物资油料、工程抢修等应急专业救援力量,提高编兵科技含量;要充分依托林业、水利、邮电、电力、建设、教育、交通等地方部门行业的装备、人才科技优势,组建森林灭火、抗洪抢险、通信抢修、道路交通保障等地方与军事专业兼容的应急专业救援力量,以优化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的组织结构,更好地适应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

  其次,要提高应急专业救援力量遂行任务的能力。要结合形势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民兵预备役整组、开展大型活动等时机,深化使命任务教育,培养战斗精神。要结合专业技能培训等时机,会同公安、水利、林业、卫生等部门,组织学习护林防火、抗洪抢险,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理基本知识等,为遂行应急任务奠定理论基础。要抓好针对性训练和演练:抗洪抢险训练,重点进行舟机操作、游泳、水上救护、险情探查、滑坡固定、

■ 欧阳东林

  当前,加强国防动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建立健全“四个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指挥体系。要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任务,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军地联合指挥”的原则,整合国防动员体系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能统领军、警、民各种力量的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军事机关主要领导担任指挥员。同时,建强情报信息、应急动员、政治工作、综合保障等工作机构,健全军地定期情报信息会商机制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能有效指挥国防动员力量履行职能使命。

  二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根据上级任务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本级国动委、军事机关与政府应急办,吸纳地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案计划,统一制定军地对接的应急预案,使之基本形成“上级与下级相衔接、行动与保障相配套”的


相关文章

  • 扎实搞好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体系建设
  •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体系建设 ■ 贵州省省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 林树森 随 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如何准确把握国防动员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认清 成员单位,在重点行业系统.重要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一级建立 ...查看


  • 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
  • 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于1971年了7月25日至8月24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大军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布,各大.中城市,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人防部门的同志,共190余人.周恩来专门听取了会议情况汇报,就国际形势和战备问题作 ...查看


  • 人民武装部领导述职述廉报告
  •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江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依据,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紧紧 ...查看


  • 从治国之道的高度思考军事战略问题
  • 作者:秋石 求是 2003年09期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军队建设.改革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科学而又系统的军事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 ...查看


  • 基于多种国家安全威胁下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研究
  • 摘 要:新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将国家安全威胁从传统的军事威胁拓展为军事.经济.文化.资源.生态和科技威胁等诸多方面.国民经济动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目标和实施途径必须紧密围绕这一转变,形成应战.应急一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模式.在多 ...查看


  • 发言提纲1
  • "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 市委常委.市人民武装部部长 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原原本本.逐篇逐章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军委扩大会议和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了中 ...查看


  • 第一章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
  • 一线指挥部工作手册第一章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1-3节) 第一章 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 乡(镇).街道.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民武装部是国防体制的组成部分,是民兵基层工作的领导机构,接受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和上有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长期以来,在党中 ...查看


  • 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建设
  • 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建设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体系建设,就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之一. 着眼应对有备,积极构建配套完善的方案体系 周密完善的方案 ...查看


  •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当前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