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援助类节目的悖论

  继选秀类节目风靡各个地方卫视之后,情感援助类节目的遍地开花俨然成了电视栏目的又一个热点。从电视分类的理论上看,情感援助类节目显然属于电视服务类节目,它服务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服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事人进行服务,通过节目组和专家的努力,帮助其解决情感上的问题。二是对电视观众的服务,在他人曲折离奇的故事中,获得情感认同和情感抚慰。然而,从当前一些热播的情感援助类节目实际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看,情感援助类节目却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被观众、被电视台甚至是被情感当事人利用、消费、消遣着。

  从当事人分析:寻求帮助还是秀一把?从理论上说,情感援助类节目的当事人参加节目的动机应该是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然而事实并不那么单纯。《8090》的博客空间里曾经有一篇置顶的广告博文《8090:青春成长故事征集中》,文章写道:“你敢在电视上来一段真人秀吗?你敢在节目现场面对一群人晒一晒自己的甜蜜和忧伤吗?”,“爱一个人,让几亿人知道,这是幸福云端秀;恨一个人让几亿人知道,这是伤痛恐怖秀。过瘾是过瘾,可是要冒险!”如果要为这段故事征集语提炼一个关键词的话,非“秀”字莫属。所以,在情感援助类节目中看到的当事人,不仅大多是俊男靓女,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演艺行业的从业者,比如演员、酒吧驻唱歌手、钢管舞女教师等等。有些参加完节目录制的当事人,甚至变身艺人开始走穴。比如曾是《8090》两期节目主人公的小矮人玲珑,现在开始参加各种节目录制,其中一个节目这样介绍她:“出道湖南卫视《8090》的玲珑曾因网络红人‘痴情哥’――廖杰而被人们熟知,这是她出道之后的一次受访。”很显然,玲珑参加《8090》绝不单纯地是为了解决情感难题,而是为了“出道”。

  从节目制作分析:讲故事还是造事故?情感援助类节目的重点本应是通过对当事人情感的梳理,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获得情感抚慰。然而,现在的情感援助节目的制作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使矛盾冲突最大化。很多情感援助类节目除了有演播室访谈环节外,还有大量的外景短片用来交待情感故事的发展经过。在这些外景短片里,观众常常看到被访者面对镜头表现出各种不友好的行为,甚至在镜头前发生肢体冲突,从而造成冲突感极强的场景。其实,普通人在预先毫不知情的状况下,突然面对镜头会做出各种极端的排斥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正是知道这一点,在节目制作时采取突然袭击,不事先与被访对象沟通,举起摄像机就拍,用镜头故意刺激被访者,以期制造镜头前的冲突感。

  再比如,让主持人、情感专家和各种评论员对当事人发起挑衅。无论是多么是非分明的情感故事,无论当事人正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情感专家也好,评论员也罢,总是会有人跳出来想要将白的抹黑,黑的漂白,在当事人的伤口上撒盐,在谈话现场引起争论,越激烈越好。因为制作方知道,观众要看的,不是一派祥和的调解场面,而是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是当事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评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冲突,还可以是评论员自己之间的冲突。所以,《8090》里常常是观察团吵得不可开交,当事人反倒成了看热闹的第三方,《幸福魔方》里的很多冲突也经常是因为九宫格里网友评论而引发的。

  从观众分析:体验真情还是围观八卦?情感援助类节目的观众可以在解读周围普通人对世界的认识时,审视自己的内心;可以通过节目中获得的信息,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获得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由于情感援助类节目过多地追求戏剧化、冲突化和选题的边缘化,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被离奇的情节所吸引,哪里还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在网友建立的《8090》《幸福魔方》百度贴吧里,网友们将八卦精神进行到底,或是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当事人的长相,或是言辞激烈地评论着当事人的言行,或是饶有兴致地分析着当事人的真假。总之,大家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乐趣,以围观的心态进行批评和责骂,很少有人能真正体谅或祝福当事人。

  情感援助类节目出现的这些娱乐化倾向,一直备受批判,很多观众和学者把矛头指向电视台,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台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导致的结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电视台固然有其需要承担的责任,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情感援助类节目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它根本就不可能作为一个服务类节目而存在,它只能披着情感服务的外衣做着娱乐的买卖。

  从当事人角度分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开放,变得乐于表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晒”生活一族,人称“晒客”。有人“晒”幸福,有人“晒”痛苦、“晒”尴尬、“晒”工资等。但是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的,是见事不见人的,而对于诉诸视听的电视媒介来说,当事人的形象暴露无遗(当然可以对图像进行特殊处理,但实际上情感类节目中运用的并不多),这对于骨子里含蓄而又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是比网络实名制更为直接的约束和挑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两个流行了几千年的观念,一是家丑不可外扬,二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情感类节目正是对这两个观念发起挑战,它不仅要求当事人坚信电视台能够帮他们理清家务事,它还要求当事人愿意在电视上向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自曝“家丑”。当然,我们并不能把这些情感故事都定位为家丑,但它至少算是隐私,而且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隐私,特别是那些不太温馨的隐私。

  正是因为情感援助类节目所基于的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悖,所以,真正怀着求助心态去参与节目录制的当事人寥寥无几,只可能出现如上文所述的各种娱乐性甚至功利性的心态。

  从节目制作分析:与真实性相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情感故事类节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真实性也是情感援助类节目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就故事的情节而言,论离奇、论曲折、论煽情、论浪漫,情感援助类节目比不过那些虚构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但是观众对它有着不一样的心理期待,他们认为这是一件真人真事,于是特别容易被吸引被感染被震撼。然而,这些被口口声声保证为“真人真事”的节目,其真实性却最为人们所怀疑和诟病。不断有网友“指认”出某些当事人是由演员扮演,但面对观众的怀疑,各栏目组总是信誓旦旦,于是关于情感援助类节目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处在一方质疑一方否认的无果状态。不过笔者认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去逐一核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经历,我们仅从节目本身的叙事结构来推断就可以确定,即便故事是真的,当事人也是真的,但是他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是在表演,那些在谈话时发生的冲突都是演出来的。

  情感援助类节目能不能彻底放弃人为的安排?笔者认为非常困难,这是因为电视是一个视听媒介,它的叙事和细节展示需要画面作支撑。对于电视摄像而言,在没有脚本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抓拍到人物的某个细节动作或表情非常困难。所以电视工作者,要用视听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如果没有事先的准备和人为的安排,根本无法保证每个重要的瞬间都能被镜头捕捉到,从而会影响整个节目的叙事效果。

  悖论的根源:节目形态与节目目的相悖。情感援助类节目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打着援助的口号,标榜节目是为了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问题。例如《8090》的宣传语是:“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幸福魔方》的制片人陈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期节目,都能够给受到伤害的双方提出正确的、人道的和温馨的解决办法,给矛盾双方带来了全新的心灵解脱以及关系的再建。”如果真的如节目制作方所宣称的那样,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矛盾,寻找幸福之门,那么,这种帮助的过程应该是以调和为主,是充满理性和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当事人,不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然而,从当前的节目表现上看,援助过程更多是娱乐化的,节目组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当事人的矛盾激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其根本原因是对于节目制作方而言,他们的真实目的根本不在于是否能真的解决当事人的情感问题,而在于节目有没有收视率。

  其实,对于市场化运营的电视媒介而言,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很多优秀节目可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然而,对于情感援助类节目而言,它的节目形态和节目目的却是一对悖论。因为,当我们把情感援助类节目的目的真的定性为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问题时,它的节目形态可能是琐碎、枯燥、令人厌烦的,节目录制时间的长短也难以确定。这对于节目制作而言,若以此作为节目内容,几乎没有可看性,节目难以维持下去;而当我们赋予情感援助类节目可看性,将它的节目形态变成娱乐化的、以矛盾冲突为看点,那么它最初的目的,帮助解决情感问题则不可能实现。所以,所谓“援助”,所谓“解决情感问题”,所谓“打开幸福大门”,在可看性面前、在收视率面前,都只能作为一个口号而存在。或许,应该把情感援助类节目称为情感真人秀,把它看作是娱乐类节目更为恰当。

  证明了情感援助类节目的悖论性,也许可以对它抱有宽松的心态,不要再批判它曝露了当事人的隐私,他们根本是自愿的;不要再纠结于它是否真实,人们看的不过是个热闹;不要再用伦理和道德来谴责它,一切不过是娱乐而已。但是,我们真的可以用娱乐的心态去对待情感吗?电视节目已经提供了太多娱乐的内容,为什么还要拿情感来娱乐?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这样肆无忌惮地把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拿来娱乐,拿来消费,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继选秀类节目风靡各个地方卫视之后,情感援助类节目的遍地开花俨然成了电视栏目的又一个热点。从电视分类的理论上看,情感援助类节目显然属于电视服务类节目,它服务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服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事人进行服务,通过节目组和专家的努力,帮助其解决情感上的问题。二是对电视观众的服务,在他人曲折离奇的故事中,获得情感认同和情感抚慰。然而,从当前一些热播的情感援助类节目实际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看,情感援助类节目却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被观众、被电视台甚至是被情感当事人利用、消费、消遣着。

  从当事人分析:寻求帮助还是秀一把?从理论上说,情感援助类节目的当事人参加节目的动机应该是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然而事实并不那么单纯。《8090》的博客空间里曾经有一篇置顶的广告博文《8090:青春成长故事征集中》,文章写道:“你敢在电视上来一段真人秀吗?你敢在节目现场面对一群人晒一晒自己的甜蜜和忧伤吗?”,“爱一个人,让几亿人知道,这是幸福云端秀;恨一个人让几亿人知道,这是伤痛恐怖秀。过瘾是过瘾,可是要冒险!”如果要为这段故事征集语提炼一个关键词的话,非“秀”字莫属。所以,在情感援助类节目中看到的当事人,不仅大多是俊男靓女,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演艺行业的从业者,比如演员、酒吧驻唱歌手、钢管舞女教师等等。有些参加完节目录制的当事人,甚至变身艺人开始走穴。比如曾是《8090》两期节目主人公的小矮人玲珑,现在开始参加各种节目录制,其中一个节目这样介绍她:“出道湖南卫视《8090》的玲珑曾因网络红人‘痴情哥’――廖杰而被人们熟知,这是她出道之后的一次受访。”很显然,玲珑参加《8090》绝不单纯地是为了解决情感难题,而是为了“出道”。

  从节目制作分析:讲故事还是造事故?情感援助类节目的重点本应是通过对当事人情感的梳理,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获得情感抚慰。然而,现在的情感援助节目的制作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使矛盾冲突最大化。很多情感援助类节目除了有演播室访谈环节外,还有大量的外景短片用来交待情感故事的发展经过。在这些外景短片里,观众常常看到被访者面对镜头表现出各种不友好的行为,甚至在镜头前发生肢体冲突,从而造成冲突感极强的场景。其实,普通人在预先毫不知情的状况下,突然面对镜头会做出各种极端的排斥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正是知道这一点,在节目制作时采取突然袭击,不事先与被访对象沟通,举起摄像机就拍,用镜头故意刺激被访者,以期制造镜头前的冲突感。

  再比如,让主持人、情感专家和各种评论员对当事人发起挑衅。无论是多么是非分明的情感故事,无论当事人正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情感专家也好,评论员也罢,总是会有人跳出来想要将白的抹黑,黑的漂白,在当事人的伤口上撒盐,在谈话现场引起争论,越激烈越好。因为制作方知道,观众要看的,不是一派祥和的调解场面,而是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是当事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评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冲突,还可以是评论员自己之间的冲突。所以,《8090》里常常是观察团吵得不可开交,当事人反倒成了看热闹的第三方,《幸福魔方》里的很多冲突也经常是因为九宫格里网友评论而引发的。

  从观众分析:体验真情还是围观八卦?情感援助类节目的观众可以在解读周围普通人对世界的认识时,审视自己的内心;可以通过节目中获得的信息,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获得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由于情感援助类节目过多地追求戏剧化、冲突化和选题的边缘化,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被离奇的情节所吸引,哪里还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在网友建立的《8090》《幸福魔方》百度贴吧里,网友们将八卦精神进行到底,或是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当事人的长相,或是言辞激烈地评论着当事人的言行,或是饶有兴致地分析着当事人的真假。总之,大家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乐趣,以围观的心态进行批评和责骂,很少有人能真正体谅或祝福当事人。

  情感援助类节目出现的这些娱乐化倾向,一直备受批判,很多观众和学者把矛头指向电视台,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台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导致的结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电视台固然有其需要承担的责任,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情感援助类节目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它根本就不可能作为一个服务类节目而存在,它只能披着情感服务的外衣做着娱乐的买卖。

  从当事人角度分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开放,变得乐于表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晒”生活一族,人称“晒客”。有人“晒”幸福,有人“晒”痛苦、“晒”尴尬、“晒”工资等。但是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的,是见事不见人的,而对于诉诸视听的电视媒介来说,当事人的形象暴露无遗(当然可以对图像进行特殊处理,但实际上情感类节目中运用的并不多),这对于骨子里含蓄而又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是比网络实名制更为直接的约束和挑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两个流行了几千年的观念,一是家丑不可外扬,二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情感类节目正是对这两个观念发起挑战,它不仅要求当事人坚信电视台能够帮他们理清家务事,它还要求当事人愿意在电视上向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自曝“家丑”。当然,我们并不能把这些情感故事都定位为家丑,但它至少算是隐私,而且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隐私,特别是那些不太温馨的隐私。

  正是因为情感援助类节目所基于的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悖,所以,真正怀着求助心态去参与节目录制的当事人寥寥无几,只可能出现如上文所述的各种娱乐性甚至功利性的心态。

  从节目制作分析:与真实性相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情感故事类节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真实性也是情感援助类节目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就故事的情节而言,论离奇、论曲折、论煽情、论浪漫,情感援助类节目比不过那些虚构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但是观众对它有着不一样的心理期待,他们认为这是一件真人真事,于是特别容易被吸引被感染被震撼。然而,这些被口口声声保证为“真人真事”的节目,其真实性却最为人们所怀疑和诟病。不断有网友“指认”出某些当事人是由演员扮演,但面对观众的怀疑,各栏目组总是信誓旦旦,于是关于情感援助类节目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处在一方质疑一方否认的无果状态。不过笔者认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去逐一核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经历,我们仅从节目本身的叙事结构来推断就可以确定,即便故事是真的,当事人也是真的,但是他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是在表演,那些在谈话时发生的冲突都是演出来的。

  情感援助类节目能不能彻底放弃人为的安排?笔者认为非常困难,这是因为电视是一个视听媒介,它的叙事和细节展示需要画面作支撑。对于电视摄像而言,在没有脚本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抓拍到人物的某个细节动作或表情非常困难。所以电视工作者,要用视听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如果没有事先的准备和人为的安排,根本无法保证每个重要的瞬间都能被镜头捕捉到,从而会影响整个节目的叙事效果。

  悖论的根源:节目形态与节目目的相悖。情感援助类节目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打着援助的口号,标榜节目是为了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问题。例如《8090》的宣传语是:“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幸福魔方》的制片人陈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期节目,都能够给受到伤害的双方提出正确的、人道的和温馨的解决办法,给矛盾双方带来了全新的心灵解脱以及关系的再建。”如果真的如节目制作方所宣称的那样,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矛盾,寻找幸福之门,那么,这种帮助的过程应该是以调和为主,是充满理性和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当事人,不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然而,从当前的节目表现上看,援助过程更多是娱乐化的,节目组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当事人的矛盾激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其根本原因是对于节目制作方而言,他们的真实目的根本不在于是否能真的解决当事人的情感问题,而在于节目有没有收视率。

  其实,对于市场化运营的电视媒介而言,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很多优秀节目可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然而,对于情感援助类节目而言,它的节目形态和节目目的却是一对悖论。因为,当我们把情感援助类节目的目的真的定性为帮助当事人解决情感问题时,它的节目形态可能是琐碎、枯燥、令人厌烦的,节目录制时间的长短也难以确定。这对于节目制作而言,若以此作为节目内容,几乎没有可看性,节目难以维持下去;而当我们赋予情感援助类节目可看性,将它的节目形态变成娱乐化的、以矛盾冲突为看点,那么它最初的目的,帮助解决情感问题则不可能实现。所以,所谓“援助”,所谓“解决情感问题”,所谓“打开幸福大门”,在可看性面前、在收视率面前,都只能作为一个口号而存在。或许,应该把情感援助类节目称为情感真人秀,把它看作是娱乐类节目更为恰当。

  证明了情感援助类节目的悖论性,也许可以对它抱有宽松的心态,不要再批判它曝露了当事人的隐私,他们根本是自愿的;不要再纠结于它是否真实,人们看的不过是个热闹;不要再用伦理和道德来谴责它,一切不过是娱乐而已。但是,我们真的可以用娱乐的心态去对待情感吗?电视节目已经提供了太多娱乐的内容,为什么还要拿情感来娱乐?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这样肆无忌惮地把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拿来娱乐,拿来消费,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相关文章

  • 电视媒体的帮扶功能
  • 电视媒体是以电视为宣传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电视媒体的作用往往体现在,传达公共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影响消费者决策,社会预警等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帮扶功能"在电视媒体的节目中悄然显现,并且发挥着 ...查看


  • 21世纪国际发展援助研究领域探析
  • 21世纪国际发展援助研究领域探析 摘要:自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以来,国际发展援助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在经历了从国际政治学视角分析发展援助作为国家工具的特点之后,在21世纪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从发展经济学视角讨论如何利用发展 ...查看


  • 中国的灾难美学
  • 青海玉树地震余震未了,甘肃舟曲泥石流又吞噬苍生.这些年中国自然灾难频发,给灾区的普通人造成巨大的苦难,而自然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更是给国人敲响警钟.自然灾难以其毁灭性的力量,给人类的身体.心灵与生活以沉重打击,如何从这种似乎不可避免的创伤性 ...查看


  • 电视节目策划文案的格式
  • 电视节目策划文案的格式 2009-09-23 14:00:47| 分类: 媒體策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电视节目策划文案的格式 目 录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浅析 二.企划动机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 二.节目类 ...查看


  • [新作坊]生活中的悖论
  •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不得不提及人类的一个悲哀之处--总是习惯于"高瞻远瞩",而往往忽略近在身旁的财富.于是,在这样的思维习惯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最终竟完全淡出了大部分人的视野.而悖论,这个可谓是哲学这一思维芭蕾最炫目的 ...查看


  • 生命的悖论
  • 生命的悖论-朱存伟绘画作品展 开幕 2013. 05. 25 / 16:00 - 18:00 展期 2013.05. 25 - 2013. 07.19 / 10:00 - 18:00 场馆:一个艺术. 中国上海 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朱 ...查看


  •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
  •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 ...查看


  • 文学理论研究
  • 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形象的萌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成形三个步骤. 2. 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答:首先,政治对文 ...查看


  • 从相亲节目看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 从相亲节目看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学校: 院系: 班级: 姓名: 目 录 一.电视相亲节目概说................................................ 1 (一)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界定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