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葛均波院士关于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提案

编者按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聚焦两会,2016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整顿医托医骗、倡导医药分离、儿科医生恢复招生、北京取消互联网挂号等一系列举措都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奋斗着。小编有幸采访到赴京参加盛会的葛均波院士,探讨了葛院士关于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提案。

葛均波  院士

【人物简介】

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会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会员(FESC)

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

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

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等等重要职务

下面是提案详细内容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表明,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管理是一项技术路线明确、成本效益好的防控项目,它的有效实施可延长国民期望寿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为此,特就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提案。

一、背景与现状: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除了小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并及时干预预防。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针对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运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能够延缓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仅能够延长国民寿命,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疾病经济负担。

然而,我国国民针对以上提及危险因素的现状令人担忧。相关数据如下:

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且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男性吸烟率高,我国15岁以上男性现吸烟率为52.9%,女性吸烟率较低为2.4%,但女性及儿童的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

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总胆固醇≥6.22 mmol/L的比例分别为3.4%和3.2%。

4、糖尿病水平近十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6%,其中新诊断的糖尿病占8.1%。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成人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30.6%和12.0%。

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

7、我国居民总能量摄入量下降,但脂肪供能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另外含糖饮料摄入量也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极为不足,关于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薄弱,大多数患者并未意识到自身危险因素的长期危害。即使已经得到确诊,由于尚未有症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其治疗依从性和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也非常差。

据统计,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图1、2),2013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且呈加速增长态势。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及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病率与死亡率,并因此而减少大量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大量中青年由于忽视了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发病后因残不能回归社会,给家庭带来极重的压力。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卫生工作,并且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1. 2004~2013年三种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变化趋势(当年价格)

图2. 2004~2013年三种心脑血管病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当年价格)

二、目前相关措施的意义与扩大规模

2012年,在卫计委医政司的倡导下开展了“中国血管健康工程”,其中包含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筛査项目。截至2012年11月底,共有76290名45岁以上高危人群数据进入分析范围。调查显示受筛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38.52%,血脂异常人群为48.19%。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确定辽宁、吉林、浙江和广西4个省份为2014年项目省份,根据支出预算总计负担40万居民的高危筛查和8万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工作。

由此我们看到,卫计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的重要价值,并且在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严谨的前期调研、完整的项目设计和运作实施。而作为提案人,我们希望能够在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广度、深度。能够将这项工作成为国家公民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倡导吸引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到这一项利国利民、改变未来的事业中来。

三、改进建议

根据前述流行病学调查的预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高达2.9亿,但显然具体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并积极干预的人群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而《管理办法》所负担的40万居民高危筛查与之相比可谓杯水车薪。由此可见,为真正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还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采用多种方法组织实施。为此建议如下:

1、扩大已有项目规模

如上所述,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管理办法》覆盖全国4个省、自治区共筛查40万人群,干预8万高危人群。建议根据对已实施项目的总结,形成对扩大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编制出未来五年该项目的规划,和下一阶段该项目的规模、范围及预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愿意全面参与到该项目的学术支持和其它相关工作中。

2、建立政府专项基金

从整体来看,仅靠卫计委难以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工作,不仅需要国务院给予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还需要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因此建议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能够尽可能地根据不同情况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发病率高、卫生负担重、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扶持。并由各级审计部门严格监督专项基金的用途。

3、各级医疗机构配合

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工作,必须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因为随着该项工作的扩大,势必会需要大量医学工作者全职、短期全职或兼职参与其中。建议对于愿意积极投身这项工作的医师给予政策、待遇和荣誉上的鼓励,同时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建议将二级以下基层医院作为参加该项目的主力军,在筛查干预的同时配合分级诊疗的实施。

此外,医院门诊是筛查干预工作的主战场。建议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专家设计针对医院门诊进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临床路径和管理流程。使医院里内科及相关科室的门诊,今后逐渐成为筛查与干预的主要机构,从而减轻专设项目的预算负担。同时,建议通过政策优惠等手段鼓励医院门诊开展这一项目,提高筛查干预工作的积极性。

4、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院

社区医疗机构是城市居民开展筛查和干预理想的地方,乡村卫生院则是农村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重要单位。由于我国经济和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情况欠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之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在筛查与干预整体实施过程中,针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院制定专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帮助更广大的人群、更困难的人群、更需要医疗支持的人群获得有效的筛查与干预。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开展募捐、义诊、赠药等公益活动。从而让低收入人群也能从中受惠。

5、社会各界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体检机构逐渐发展起来。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部门也接待广泛的社会人群。而体检恰恰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的有效渠道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曾经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共同联合撰写发表的《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就提到了我国体检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也有不少民营体检机构推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套餐”等类似服务。通过市场需求可以发现,筛查与干预工作可以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因此建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其扩大筛查与干预范围,同时通过行业管理和监督的手段,确保社会力量进行筛查干预工作的质量和合法合规。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举全社会各界之助力,共同完成这项事业。

6、政府主导媒体宣传

2014年卫计委开展《管理办法》在业内可以说为有志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的医学工作者增添了极大的信心,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具有这样的远见和实际行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见,除医疗行业内大部分人群(从官方到民间)对于该项目的知晓度不够。这说明我们在宣传环节仍有所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对此我们理解,习总书记的指示不仅仅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完全能够作为指导我国国民健康相关问题舆论导向工作的核心精神。尤其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指出我们必须在新闻舆论方面引导全国人民正确的健康认识。

因此,建议新闻主管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全面开启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的新闻宣传工作,让这一具有国家健康战略高度的工作,能够广泛传递到全国人民中去,进一步提高中国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最终通过筛查干预等各项工作的努力,能够早日迎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编者按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聚焦两会,2016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整顿医托医骗、倡导医药分离、儿科医生恢复招生、北京取消互联网挂号等一系列举措都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奋斗着。小编有幸采访到赴京参加盛会的葛均波院士,探讨了葛院士关于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提案。

葛均波  院士

【人物简介】

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会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会员(FESC)

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

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

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等等重要职务

下面是提案详细内容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表明,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管理是一项技术路线明确、成本效益好的防控项目,它的有效实施可延长国民期望寿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为此,特就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提案。

一、背景与现状: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除了小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并及时干预预防。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针对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运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能够延缓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仅能够延长国民寿命,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疾病经济负担。

然而,我国国民针对以上提及危险因素的现状令人担忧。相关数据如下:

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且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男性吸烟率高,我国15岁以上男性现吸烟率为52.9%,女性吸烟率较低为2.4%,但女性及儿童的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

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总胆固醇≥6.22 mmol/L的比例分别为3.4%和3.2%。

4、糖尿病水平近十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6%,其中新诊断的糖尿病占8.1%。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成人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30.6%和12.0%。

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

7、我国居民总能量摄入量下降,但脂肪供能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另外含糖饮料摄入量也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极为不足,关于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薄弱,大多数患者并未意识到自身危险因素的长期危害。即使已经得到确诊,由于尚未有症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其治疗依从性和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也非常差。

据统计,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图1、2),2013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且呈加速增长态势。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及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病率与死亡率,并因此而减少大量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大量中青年由于忽视了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发病后因残不能回归社会,给家庭带来极重的压力。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卫生工作,并且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1. 2004~2013年三种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变化趋势(当年价格)

图2. 2004~2013年三种心脑血管病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当年价格)

二、目前相关措施的意义与扩大规模

2012年,在卫计委医政司的倡导下开展了“中国血管健康工程”,其中包含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筛査项目。截至2012年11月底,共有76290名45岁以上高危人群数据进入分析范围。调查显示受筛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38.52%,血脂异常人群为48.19%。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确定辽宁、吉林、浙江和广西4个省份为2014年项目省份,根据支出预算总计负担40万居民的高危筛查和8万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工作。

由此我们看到,卫计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的重要价值,并且在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严谨的前期调研、完整的项目设计和运作实施。而作为提案人,我们希望能够在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广度、深度。能够将这项工作成为国家公民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倡导吸引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到这一项利国利民、改变未来的事业中来。

三、改进建议

根据前述流行病学调查的预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高达2.9亿,但显然具体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并积极干预的人群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而《管理办法》所负担的40万居民高危筛查与之相比可谓杯水车薪。由此可见,为真正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还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采用多种方法组织实施。为此建议如下:

1、扩大已有项目规模

如上所述,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管理办法》覆盖全国4个省、自治区共筛查40万人群,干预8万高危人群。建议根据对已实施项目的总结,形成对扩大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编制出未来五年该项目的规划,和下一阶段该项目的规模、范围及预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愿意全面参与到该项目的学术支持和其它相关工作中。

2、建立政府专项基金

从整体来看,仅靠卫计委难以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工作,不仅需要国务院给予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还需要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因此建议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能够尽可能地根据不同情况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发病率高、卫生负担重、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扶持。并由各级审计部门严格监督专项基金的用途。

3、各级医疗机构配合

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工作,必须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因为随着该项工作的扩大,势必会需要大量医学工作者全职、短期全职或兼职参与其中。建议对于愿意积极投身这项工作的医师给予政策、待遇和荣誉上的鼓励,同时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建议将二级以下基层医院作为参加该项目的主力军,在筛查干预的同时配合分级诊疗的实施。

此外,医院门诊是筛查干预工作的主战场。建议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专家设计针对医院门诊进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临床路径和管理流程。使医院里内科及相关科室的门诊,今后逐渐成为筛查与干预的主要机构,从而减轻专设项目的预算负担。同时,建议通过政策优惠等手段鼓励医院门诊开展这一项目,提高筛查干预工作的积极性。

4、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院

社区医疗机构是城市居民开展筛查和干预理想的地方,乡村卫生院则是农村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重要单位。由于我国经济和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情况欠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之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在筛查与干预整体实施过程中,针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院制定专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帮助更广大的人群、更困难的人群、更需要医疗支持的人群获得有效的筛查与干预。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开展募捐、义诊、赠药等公益活动。从而让低收入人群也能从中受惠。

5、社会各界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体检机构逐渐发展起来。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部门也接待广泛的社会人群。而体检恰恰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的有效渠道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曾经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共同联合撰写发表的《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就提到了我国体检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也有不少民营体检机构推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套餐”等类似服务。通过市场需求可以发现,筛查与干预工作可以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因此建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其扩大筛查与干预范围,同时通过行业管理和监督的手段,确保社会力量进行筛查干预工作的质量和合法合规。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举全社会各界之助力,共同完成这项事业。

6、政府主导媒体宣传

2014年卫计委开展《管理办法》在业内可以说为有志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的医学工作者增添了极大的信心,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具有这样的远见和实际行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见,除医疗行业内大部分人群(从官方到民间)对于该项目的知晓度不够。这说明我们在宣传环节仍有所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对此我们理解,习总书记的指示不仅仅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完全能够作为指导我国国民健康相关问题舆论导向工作的核心精神。尤其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指出我们必须在新闻舆论方面引导全国人民正确的健康认识。

因此,建议新闻主管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全面开启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的新闻宣传工作,让这一具有国家健康战略高度的工作,能够广泛传递到全国人民中去,进一步提高中国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最终通过筛查干预等各项工作的努力,能够早日迎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相关文章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 ...查看


  • 慢病宣传资料
  •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 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 能引起血压升高 ...查看


  • 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 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部委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积极做好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院慢性病流行和防治 ...查看


  • "十三五"疾控中心规划
  • 一二九团"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 ...查看


  • 国家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
  • 国家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 第一章 社区健康管理概论 一.我国社区开展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1.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前提. 2.构建全面基本健康保障体系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的根本需求. 3.实施全科医师制度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 ...查看


  • 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 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年社区健康促进计划 及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通过对社区诊断一些数据分析表明,该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1.疾病谱排序: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慢阻肺.肿瘤等慢病为主. 2.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脑血管 ...查看


  • (补)2012出生缺陷干预方案
  • 许县人口[2012]52号 许昌县人口计生委 关于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面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十一五"时期 ...查看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1.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两种形式建立? 答:(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 ...查看


  • 卒中是老年病?宣武医院吉训明:我国近三成卒中患者不到50岁
  • 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快速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有250万新发病人,并有160万人死于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第一位的致死致残疾病.国家每年用于脑卒中的费用超过了400亿元投入,而且还在增长. 在北京,脑卒中多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