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里的女儿心

  我在邮政局工作,负责邮寄和收寄包裹。在这个四通八达的时代,寄包裹的人实在不多,而那个女人又常常来,所以我记住了她。她是我们胡同口卖煎饼的,40岁出头的样子,个子很矮,嗓门挺高。

  起初,我对她有些不屑,甚至是反感。她每次来,都寄一些不值钱的杂物,帽子、毛衣、电池、汤匙、饼干、咸菜等等。而她又特别丢三落四,常常是把东西都放到了柜台上,才忽然想起来还差一样什么,就让我看着,她跑回去拿。

  有一次,她把包裹拿到邮局后,发现又落了一样东西,匆忙跑回家后,她拿来了一双厚厚的棉袜子。她缝包裹的时候,我忍不住劝她:“你不如直接寄点钱回去,让他们自己买,何必寄东西呢,邮费这么贵。”她叹了口气说:“老人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让别人去买,常常是东西没买来,钱也不见了。”

  “是给你父母亲寄吗?”我有点好奇。“我妈。”她轻轻说。

  后来我就看出来了,那包裹一定是给她母亲寄的。因为只有女儿对母亲,才会那么的细心周到,生怕给少了。比如有一次,她要寄一些奶粉和豆腐干,自己带来的箱子太小,挤了半天还差两袋奶粉塞不进去。我告诉她有大一点的箱子卖,一个7块钱。她犹豫了半天,还是拜托我帮她看一下东西,然后跑向了邮局对面的商店。

  我以为她要再买些什么,却见她指着店门口的空纸箱,跟店主说着什么。原来她想跟人家要大些的纸箱。那个店主摇摇头,没有给她。她立即跑去另一家,比比划划地说了半天,人家还是摇头。她焦急地跑过一家家商店,小小的个子,凌乱的头发,破旧的外衣。我看着,心里忽然有些感动。

  其实,少寄两袋奶粉也没什么吧,反正以后还可以再寄。况且,她的经济也是那么拮据,少寄几次想必母亲不会埋怨吧。

  后来她高兴地拿了一个破纸箱来,问我能不能用。那么破肯定是不能用了,可我怕她失望,就帮她在箱子上密密实实地缠了一些透明胶带,费了半天劲,总算能用了。她看着打好的包裹,由衷地笑,一个劲地说:“你可真好,谢谢了,多谢你了。”

  “不客气。”我说,“老太太有你这么孝顺的闺女,真是有福气。”

  她又叹气,摇摇头说:“几年见不到一面,哪敢说孝顺啊。老太太想我想得眼睛都瞎了。唉,天大的不孝啊。”

  “几年都不回去吗?”

  “嗯。回去一次就是几千块,卖煎饼一年赚的钱也不够回一次家的。回不起啊。”

  我从来不知道,回不起家该是怎样的心情,但她眼里流露出的无奈和悲伤,让我这个旁观者感到难受。

  那以后,每次路过胡同口,我都会多买一些煎饼。她的煎饼做得不错,只是利润太微薄。而她寄包裹的频率越来越大了。寄的东西,也与以往不一样。先是寄些营养品,后来寄了几次药。

  直到那一次,她拿了一个小包裹来,我打开,里面是一套黑布衣裤,是寿服。我暗自吃惊,抬头看时,才发现她的眼睛有些红肿。那是唯一的一次,她只寄了这一样东西。

  我默默地给她办好邮寄手续,把收据递给她。

  她忽然低下头说:“大概是最后一次寄包裹了。”声音有些哽咽。

  我心里一酸,问:“老太太……”“快要不行了,估计也就这个月的事了。”她说着,抬手抹了抹眼泪:“我想打个电话。”

   “好。”我赶紧把柜台上的公话拿给她。她笨拙地拨了号码,用方言说起来:“……婶子身边不能离人……我不回去了,婶子不行那天,千万告诉我,我在这摆个灵堂,哭她几声……”

  挂了电话,她眼睛红红的。

   “不是你妈吗?怎么是婶子?”我听得不对劲。

   “说来话长了。”她吸吸鼻子,黝黑的面颊上还挂着泪痕,“是我继母,按说该叫妈,可是哥哥姐姐都不认她做妈,我也就跟着叫婶子了。”

  原来,她自幼丧母,父亲再娶时,她才两岁。继母是同村女子,因为聋哑嫁不出去,30岁时才跟了父亲。继母自己没有生育,只当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对她万般的好。一次她羡慕同村孩子吃油条,继母便跑到别人家里要。被赶出来后,又跑去另外一家,不知道挨了多少拳脚,才要来半根油条给她。一个聋哑人,平时已经受尽人们的白眼和欺辱,却还用尽全力地想让她活得好。后来她出来打工,常年在外,继母想她想得双眼失明。她的哥哥姐姐与继母感情一直不好,谁也不愿意负担她。残疾的继母独自过日子,艰辛可想而知。家里每来一个人,继母都要上去摸索,看是不是她回来了。她想把继母接到身边,可是,一提起这事老公便要与她离婚。其实他们那个巴掌大的家,也实在无法再收留一个人。于是她只能把所有的生活用品寄回去,一切继母需要的东西,她都寄。就这样,她养了继母十几年,但她还是深深内疚和自责。现在,继母已经瘫在床上动弹不得,估计是要寿终正寝了。

  “不过,感谢老天爷,”她说,“她身体那么不好,居然能活到70岁。我真是知足了。”

  听着她的话,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她自己已经做到能力的极限了,却还不停地深深自责;她这样自责着,却还知足地感谢老天。

  我忽然想起,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没去看我母亲了。■

  (责编 丁可)

  我在邮政局工作,负责邮寄和收寄包裹。在这个四通八达的时代,寄包裹的人实在不多,而那个女人又常常来,所以我记住了她。她是我们胡同口卖煎饼的,40岁出头的样子,个子很矮,嗓门挺高。

  起初,我对她有些不屑,甚至是反感。她每次来,都寄一些不值钱的杂物,帽子、毛衣、电池、汤匙、饼干、咸菜等等。而她又特别丢三落四,常常是把东西都放到了柜台上,才忽然想起来还差一样什么,就让我看着,她跑回去拿。

  有一次,她把包裹拿到邮局后,发现又落了一样东西,匆忙跑回家后,她拿来了一双厚厚的棉袜子。她缝包裹的时候,我忍不住劝她:“你不如直接寄点钱回去,让他们自己买,何必寄东西呢,邮费这么贵。”她叹了口气说:“老人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让别人去买,常常是东西没买来,钱也不见了。”

  “是给你父母亲寄吗?”我有点好奇。“我妈。”她轻轻说。

  后来我就看出来了,那包裹一定是给她母亲寄的。因为只有女儿对母亲,才会那么的细心周到,生怕给少了。比如有一次,她要寄一些奶粉和豆腐干,自己带来的箱子太小,挤了半天还差两袋奶粉塞不进去。我告诉她有大一点的箱子卖,一个7块钱。她犹豫了半天,还是拜托我帮她看一下东西,然后跑向了邮局对面的商店。

  我以为她要再买些什么,却见她指着店门口的空纸箱,跟店主说着什么。原来她想跟人家要大些的纸箱。那个店主摇摇头,没有给她。她立即跑去另一家,比比划划地说了半天,人家还是摇头。她焦急地跑过一家家商店,小小的个子,凌乱的头发,破旧的外衣。我看着,心里忽然有些感动。

  其实,少寄两袋奶粉也没什么吧,反正以后还可以再寄。况且,她的经济也是那么拮据,少寄几次想必母亲不会埋怨吧。

  后来她高兴地拿了一个破纸箱来,问我能不能用。那么破肯定是不能用了,可我怕她失望,就帮她在箱子上密密实实地缠了一些透明胶带,费了半天劲,总算能用了。她看着打好的包裹,由衷地笑,一个劲地说:“你可真好,谢谢了,多谢你了。”

  “不客气。”我说,“老太太有你这么孝顺的闺女,真是有福气。”

  她又叹气,摇摇头说:“几年见不到一面,哪敢说孝顺啊。老太太想我想得眼睛都瞎了。唉,天大的不孝啊。”

  “几年都不回去吗?”

  “嗯。回去一次就是几千块,卖煎饼一年赚的钱也不够回一次家的。回不起啊。”

  我从来不知道,回不起家该是怎样的心情,但她眼里流露出的无奈和悲伤,让我这个旁观者感到难受。

  那以后,每次路过胡同口,我都会多买一些煎饼。她的煎饼做得不错,只是利润太微薄。而她寄包裹的频率越来越大了。寄的东西,也与以往不一样。先是寄些营养品,后来寄了几次药。

  直到那一次,她拿了一个小包裹来,我打开,里面是一套黑布衣裤,是寿服。我暗自吃惊,抬头看时,才发现她的眼睛有些红肿。那是唯一的一次,她只寄了这一样东西。

  我默默地给她办好邮寄手续,把收据递给她。

  她忽然低下头说:“大概是最后一次寄包裹了。”声音有些哽咽。

  我心里一酸,问:“老太太……”“快要不行了,估计也就这个月的事了。”她说着,抬手抹了抹眼泪:“我想打个电话。”

   “好。”我赶紧把柜台上的公话拿给她。她笨拙地拨了号码,用方言说起来:“……婶子身边不能离人……我不回去了,婶子不行那天,千万告诉我,我在这摆个灵堂,哭她几声……”

  挂了电话,她眼睛红红的。

   “不是你妈吗?怎么是婶子?”我听得不对劲。

   “说来话长了。”她吸吸鼻子,黝黑的面颊上还挂着泪痕,“是我继母,按说该叫妈,可是哥哥姐姐都不认她做妈,我也就跟着叫婶子了。”

  原来,她自幼丧母,父亲再娶时,她才两岁。继母是同村女子,因为聋哑嫁不出去,30岁时才跟了父亲。继母自己没有生育,只当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对她万般的好。一次她羡慕同村孩子吃油条,继母便跑到别人家里要。被赶出来后,又跑去另外一家,不知道挨了多少拳脚,才要来半根油条给她。一个聋哑人,平时已经受尽人们的白眼和欺辱,却还用尽全力地想让她活得好。后来她出来打工,常年在外,继母想她想得双眼失明。她的哥哥姐姐与继母感情一直不好,谁也不愿意负担她。残疾的继母独自过日子,艰辛可想而知。家里每来一个人,继母都要上去摸索,看是不是她回来了。她想把继母接到身边,可是,一提起这事老公便要与她离婚。其实他们那个巴掌大的家,也实在无法再收留一个人。于是她只能把所有的生活用品寄回去,一切继母需要的东西,她都寄。就这样,她养了继母十几年,但她还是深深内疚和自责。现在,继母已经瘫在床上动弹不得,估计是要寿终正寝了。

  “不过,感谢老天爷,”她说,“她身体那么不好,居然能活到70岁。我真是知足了。”

  听着她的话,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她自己已经做到能力的极限了,却还不停地深深自责;她这样自责着,却还知足地感谢老天。

  我忽然想起,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没去看我母亲了。■

  (责编 丁可)


相关文章

  • 我的女儿,从北京到荷兰
  • 女儿飞赴荷兰求学.还差33天,她18岁. 我总是说,你到18岁,就长大成人,以后要自立,你爸我18岁参加工作.但我那时毕竟是18岁半了,还是个男人.可是她不满18岁,哗地一下,坐着飞机,跑到几万里外的国度,而且仅是高中二年级.机场里的显示屏 ...查看


  • 移动迷宫 The Maze Runner
  • 影评知识 中文别名:迷宫行者 导演:韦斯·鲍尔 编剧:诺亚·奥本海姆.格兰特·迈尔斯.T ·S ·诺林.詹姆斯·达什纳 主演:迪伦·欧布莱恩.阿梅尔·艾米恩.李基弘.布雷克·库珀.托马斯·桑斯特.威尔·保尔特.德克斯特·达登.卡雅·斯考达里 ...查看


  • 六爻取用法
  • 六爻取用法 六爻六亲取用法(占问六亲之事取用的方法) 断错卦原因大致两种:没把五行生克规律真正完全掌握:用神取错. 例解1:母亲测女儿应聘能否被录取.庚辰月癸丑日(寅卯空) 兑为泽 雷泽归妹 父未..世 父戍..虎 兄酉o 兄申..蛇 孙亥 ...查看


  • [一步之遥]:消失的爱人和满屏的戏谑
  • 影评知识 姜文至今导过五部电影,他是为数不多的能用电影片名高度概括自己电影内容的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真的能将人带进那个年代,看文革大背景下大院子弟们,也让人忍不住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也总是汗流浃背的夏天:<鬼子来了&g ...查看


  • 厂房的屋面方案
  • 屋面层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根据业主提供的最新屋面层作法,编制了屋面层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原有屋面层凿除,防水及保温层新做法介绍,新增结构施工和预埋件安装等前期准备,特编制此施工方案,详细内容见方案及附图. 二. 施工流程 原屋面层凿除 ...查看


  • 女儿出走之后
  • 一个女孩负气离家出走,母亲看见她留下的字条,第一个念头就是去公安局报案. 这时,电话响了,是孩子的父亲打来的. 父亲听了母亲的述说,沉默半晌,说:"不要闹得满城风雨,孩子的自尊心极强,等等吧." 女孩的业余爱好是上网,父 ...查看


  • 父爱很疼2012年第6期
  • 2011年8月16日,在石家庄的一户农家,然然的妈妈在鸡舍里点燃炉子,给刚购进的雏鸡取暖,没想到一时不慎,炉腔里蹿出的长长的火苗引燃了塑料墙体和棉被,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将正在一旁玩耍的年仅5岁的然然团团围住. 然然的妈妈不顾身上着火,拼命扑 ...查看


  • 鲜为人知:落难公主"毛妹"熊化芝的故事
  • 网站首页 更多文章 精彩图册 加为好友 问题咨询 鲜为人知:落难公主"毛妹"熊化芝的故事 毛妹熊化芝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遗散送人的女儿,继1973年在福建省龙岩县发现确定杨月花为毛泽东遗留的长女之后,毛主席在红军长征中留下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各国的粽子
  • 外国的粽子种类: 1.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