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动物预防疾病、控制疾病传染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免疫接种,但是由于在免疫接种中一些工作的疏漏,导致免疫接种后的效果极不理想,免疫后动物抗体保护率偏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有可避免的,同时也有难以避免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提高动物免疫技术,才能够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动物免疫;抗体保护率;偏低;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的数量在快速增加,为了保证动物繁养的经济利润,减少由于传染疾病造成的动物死伤,对动物定期实施免疫接种是必要的过程,由此可见,动物免疫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时,动物免疫工作急需进一步深化加强,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后所形成的的保护力,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抗体保护率低,本文将对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作简要探析。 1 导致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因素 1.1 程序因素 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如果使用的疫苗剂量过大,对已接种过的动物进行再次接种,免疫接种的程序不恰当等,都会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应答受到抵制,影响免疫的效果。除此外,不重视动物免疫接种的时间期限,不按时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也会导致接种后抗体保护率低。 1.2 营养因素 动物饲养中,若没有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导致动物营养不良,体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缺失,免疫系统发育严重受阻,这也可能导致动物在免疫后抗体的保护率偏低。 1.3 病原因素 病原体可以通过损伤动物的免疫器官来影响动物体内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活性,损伤抗原递呈细胞或干扰抗原递呈,从而抵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造成动物免疫力低下。 1.4 药物因素 在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后,若喂食动物抗生素类的药物,就会导致免疫不良,这是因为,抗生素类药物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 1.5 疫苗的质量问题 使用的疫苗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药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质量不达标,免疫效果自然就难以达到要求。 1.6 疫苗的使用问题 动物个体在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同时疫苗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这就会导致身体机能较差的动物在接受免疫接种后,会出现过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使兽医工作人员心理产生畏惧和怀疑,因为不敢用药而人为的减少用药的剂量,致使动物免疫后抗体的保护率较低。另外,兽医工作人员在使用疫苗之前,如果没有将疫苗充分摇匀,疫苗的浓度就会不均匀,这就会导致动物个体之间的防疫效果差别很大,使部分动物的抗体保护率偏低。 2 改变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对策 2.1 确定适宜的免疫次数 在对动物进行第1次免疫接种后,要依据动物机体抗体产生的规律,进行后续加强免疫,以更进一步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细胞,维持免疫细胞的记忆力,防止动物机体在首次接受免疫,抗体活动达到高潮后骤降的现象,对动物进行免疫加强,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加强的时间,切不可同一种疫苗频繁的对动物食用,这样会导致动物机体产生免疫麻痹,使疫苗失去作用。 2.2 提高防疫重视程度,加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若要将动物防疫工作做好,首先要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要根据科学的期限、合理的程序,并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对于执行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要定期给予专业的培训,培训后要实际演习、考核,以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3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 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流行特点、动物的免疫状态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准确的免疫程序,将防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小疾病发生概率;对免疫接种的时间要控制合理,一般都是选在母源抗体较低不易受抗体干扰时进行,此时接种会收到较好的免疫效果;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安全,接种疫苗的采购要到大型、正规的动物疾病防治机构,所选的疫苗要有商标、生产商、保质期、生产批号、合格证等信息,采购后要做好采购记录,一旦出现问题,确保有据可查;对疫苗的运输和储存方式要正确,以保证疫苗的效力;对动物进行免疫时要遵守操作规范,在免疫前要认真检查疫苗的包装及真空度是否完好、是否在保质期内,在实施接种时要正确选择免疫途径,严格控制接种剂量,要勤换针头以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喂食动物会影响所种疫苗效果的抗生素或是含有这些抗生素的饲料,以防止免疫效果受影响,造成抗体保护率降低;几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同时间同时接种,疫苗效力之间就会产生免疫干扰现象,影响机体相应的抗体产生,不能保证动物的免疫合格率,反而会降低抗体保护率,因此,要避免几种疫苗同时使用;在特定的范围内,随着抗原用量的增加,抗体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一旦抗原用量超出这个范围,抗体的形成反而会受到抑制,这被称为免疫麻痹,因此在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进行,避免因加大剂量而造成的免疫麻痹。 3 结语 除营养、药物、病源等因素,导致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原因还有很多,只有对这些因素细加分析,逐一找出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动物免疫后的抗体保护率。 参考文献 [1] 闫利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偏低原因及对策浅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7(01). [2] 杨尚海,王志聪,赵承钦,等.影响动物免疫保护率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9(12). [3] 司红彬,李海洲,王世坤.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5(07). [4] 戴随有,张志业,古茂松.畜禽疫(菌)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0(01). 作者简介:温馨(1985.4-),女,朝鲜族,吉林省蛟河市,永吉县畜牧业管理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摘 要:动物预防疾病、控制疾病传染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免疫接种,但是由于在免疫接种中一些工作的疏漏,导致免疫接种后的效果极不理想,免疫后动物抗体保护率偏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有可避免的,同时也有难以避免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提高动物免疫技术,才能够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动物免疫;抗体保护率;偏低;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的数量在快速增加,为了保证动物繁养的经济利润,减少由于传染疾病造成的动物死伤,对动物定期实施免疫接种是必要的过程,由此可见,动物免疫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时,动物免疫工作急需进一步深化加强,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后所形成的的保护力,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抗体保护率低,本文将对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作简要探析。 1 导致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因素 1.1 程序因素 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如果使用的疫苗剂量过大,对已接种过的动物进行再次接种,免疫接种的程序不恰当等,都会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应答受到抵制,影响免疫的效果。除此外,不重视动物免疫接种的时间期限,不按时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也会导致接种后抗体保护率低。 1.2 营养因素 动物饲养中,若没有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导致动物营养不良,体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缺失,免疫系统发育严重受阻,这也可能导致动物在免疫后抗体的保护率偏低。 1.3 病原因素 病原体可以通过损伤动物的免疫器官来影响动物体内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活性,损伤抗原递呈细胞或干扰抗原递呈,从而抵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造成动物免疫力低下。 1.4 药物因素 在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后,若喂食动物抗生素类的药物,就会导致免疫不良,这是因为,抗生素类药物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 1.5 疫苗的质量问题 使用的疫苗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药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质量不达标,免疫效果自然就难以达到要求。 1.6 疫苗的使用问题 动物个体在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同时疫苗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这就会导致身体机能较差的动物在接受免疫接种后,会出现过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使兽医工作人员心理产生畏惧和怀疑,因为不敢用药而人为的减少用药的剂量,致使动物免疫后抗体的保护率较低。另外,兽医工作人员在使用疫苗之前,如果没有将疫苗充分摇匀,疫苗的浓度就会不均匀,这就会导致动物个体之间的防疫效果差别很大,使部分动物的抗体保护率偏低。 2 改变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对策 2.1 确定适宜的免疫次数 在对动物进行第1次免疫接种后,要依据动物机体抗体产生的规律,进行后续加强免疫,以更进一步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细胞,维持免疫细胞的记忆力,防止动物机体在首次接受免疫,抗体活动达到高潮后骤降的现象,对动物进行免疫加强,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加强的时间,切不可同一种疫苗频繁的对动物食用,这样会导致动物机体产生免疫麻痹,使疫苗失去作用。 2.2 提高防疫重视程度,加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若要将动物防疫工作做好,首先要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要根据科学的期限、合理的程序,并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对于执行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要定期给予专业的培训,培训后要实际演习、考核,以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3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 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流行特点、动物的免疫状态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准确的免疫程序,将防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小疾病发生概率;对免疫接种的时间要控制合理,一般都是选在母源抗体较低不易受抗体干扰时进行,此时接种会收到较好的免疫效果;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安全,接种疫苗的采购要到大型、正规的动物疾病防治机构,所选的疫苗要有商标、生产商、保质期、生产批号、合格证等信息,采购后要做好采购记录,一旦出现问题,确保有据可查;对疫苗的运输和储存方式要正确,以保证疫苗的效力;对动物进行免疫时要遵守操作规范,在免疫前要认真检查疫苗的包装及真空度是否完好、是否在保质期内,在实施接种时要正确选择免疫途径,严格控制接种剂量,要勤换针头以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喂食动物会影响所种疫苗效果的抗生素或是含有这些抗生素的饲料,以防止免疫效果受影响,造成抗体保护率降低;几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同时间同时接种,疫苗效力之间就会产生免疫干扰现象,影响机体相应的抗体产生,不能保证动物的免疫合格率,反而会降低抗体保护率,因此,要避免几种疫苗同时使用;在特定的范围内,随着抗原用量的增加,抗体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一旦抗原用量超出这个范围,抗体的形成反而会受到抑制,这被称为免疫麻痹,因此在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进行,避免因加大剂量而造成的免疫麻痹。 3 结语 除营养、药物、病源等因素,导致动物免疫后抗体保护率低的原因还有很多,只有对这些因素细加分析,逐一找出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动物免疫后的抗体保护率。 参考文献 [1] 闫利珍.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偏低原因及对策浅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7(01). [2] 杨尚海,王志聪,赵承钦,等.影响动物免疫保护率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9(12). [3] 司红彬,李海洲,王世坤.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5(07). [4] 戴随有,张志业,古茂松.畜禽疫(菌)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0(01). 作者简介:温馨(1985.4-),女,朝鲜族,吉林省蛟河市,永吉县畜牧业管理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