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教育的课题与「综合学习时间」

日本學校教育的課題與「綜合學習時間」

文∕日本孙都宮大學教育學院 奧井智久教授

譯/編輯室

【一】、社會的變化與教改問題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近十年來受全球性的國際化(全球化)、資訊化和高齡化流風所影響,日本社會預料也將出現重大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舉凡針對個人的自我責任原則,針對企業和公家機關的資訊公開和責任說明原則,都將更加受到重視;就連學校教育,也應該在社會託付之下,努力思考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資質和能力,針對教育目標和內容、方法等進行改革,以期符合社會的新要求。

大家都知道學校教育,套一句松尾芭蕉(譯註:日本江戶時期詩人)的話,就是具有不變與流行兩個任務。所謂不變,也就是將社會團體和市民、國民所建立的想法和行為模式,例如語言、文字、科學、藝術等各種文化,傳給下一代,讓下一代繼承的任務,就是屬於「不變」;流行則可以想像成一種培養出能創造未來社會的理念、構想、技能和思考能力的任務。 明治時期以後,日本的學校教育一直是以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制度、理念、內容和方法為指標,努力想趕上美、英、法、德等國,在國家和地方的行政主導下,重視的一直是「不變」的任務。在年長一代的努力之下,經濟不斷成長,國民生產總額終於高居全球第二位。日本也逐漸要從培養「模仿∕接收型」國民,轉變成培養「創造∕發送型」國民,再對應到學校教育中,就是將努力重點轉移到「流行」的任務上。

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培養擁有獨特想像力和行動力,能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的日本人。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和教育課程審議會也指出,隨著社會的改變,當我們考慮學校教育的需要,希望能改善青少年缺乏主見、放任的行為時,更應該重視以下所列舉之新的學校教育問題:

(一) 從小學起,即開始讓學生學習英語等國際語言,接觸外國文化,培養與外國

人對話和交流的資質、能力和態度。

(二) 讓孩子了解資訊化時代的來臨,並接觸資訊化社會的主角─電腦,具備操作

和使用電腦的能力,使他們能體會到電腦所擁有的社會功能和價值。

(三) 讓孩子了解環境問題是人類永續生存最重要的課題。針對諸如資源、能源、

糧食、人口、廢棄物、動植物、人類環境、都市環境、環境倫理等所有人類都得面對的具體問題,加以探討、思考自己的做法,並從容易實行的部分著手。

(四) 獨居、小家庭化、高齡化等現象日益嚴重,社會福利、老人看護和身心保健

等,成為亟需面對的問題,因此要讓學生思考該如何面對,使他們擁有體驗和實踐的因應能力與基本觀念。

(五) 學校裡的學習通常只是傳授教科書內容的教室學習,無法銜接外面的社會和

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校內以外,應讓學生身體力行,自己去發現問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專長,和教師一起,在各地專家的指導和支援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藉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

新設的「綜合學習時間」,除了可以解決上述幾個急迫的教育問題,也許還能將日本以接收型為主流的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轉變為具有「獨創性∕發送型」的教育模式。

不過就算大家都同意讓「流行」成為教改的重點,我們也沒有辦法將「不變」這個任務排除在學校教育之外,因為這項任務正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存在的基礎。事實上,這次所設的「綜合學習時間」,在各中小學每週不過實施三小時,占週時數的10%強;其餘不到90%的部分仍舊是各學科授課時間。

從這個情況看來,應該讓各學科與各領域的學習,負擔起基礎或者基本的部分,「綜合學習時間」則負擔起應用和發展的部分,在兩者相輔相成之下,培養出大家所期望的學力,這才是新教育課程應採行的方式。

【二】、「綜合學習時間」的目標和活動

日本過去編寫中小學教學課程時,往往根據「學習指導要領」,針對各學科、訓育、特別活動三個領域,組成學習活動;經過改訂新增的「綜合學習時間」,在教育課程的編排上,可以看成是繼上述三個領域之後的第四領域。為了方便大家構思「綜合學習時間」內的活動,我們從課程綱要中,調出目標、活動內容和注意事項等,茲記述如下(可斟酌文意,中小學均適用)。

(一) 目標

1. 讓學生自行發現問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有主觀判斷能力,培養有助 於解決問題的資質和能力。

2. 熟悉學習法和建立對事物的看法,對於解決問題和研究活動抱著主動和積 極的態度,進而能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 活動內容

在各學校中實踐上述目標,依各校需要,讓學生學習諸如了解國際、資訊、環境、福利、健康等橫剖面的綜合性問題,兒童或學生們關心的問題,針對地方或學校特別設計的課題等。

(三) 注意事項

1. 積極投入自然學習和義務活動等社會體驗,展開觀察與實驗、觀摩與調查、發言與討論、製造與生產等體驗學習活動,學習如何積極解決問題。

2. 建立團體學習和不同年齡團體學習之類的多元化學習環境。在地方人士協助下,建立所有教師融為一體的教學體制,讓地區教學和學習環境更能得到活用。

3. 為增進學生對國際的了解,進行外國語會話時,在各校情況允許下,讓兒童接觸外國語,親近國外生活和文化,提供適合小學階段的體驗學習。

各校可依照上述「學習指導要領」記載的事項,編排具體的學習活動,只不過關於「綜合學習時間」的敘述,各學科和各領域之間差異很大。因此在活動具體化之前,各校可按照以下要點,自行設計及展開教學:

1目標訂定;

2內容選定;

3單元的組成和分配;

4選擇教材和決定場所;

5調查學童或學生的興趣及嗜好,使其活動化等。

【三】、綜合學習的具體化

帄成十二年(西元二○○○年)開始,日本全國各中小學面對即將展開的新教育課程,目前已經在緊鑼密鼓準備之中,尤其「綜合學習時間」更是受到關切,在這項計畫具體化之前,各校必須如上述,自行安排課程。對於一向依賴教科書,在固定時間內完成授課的教師而言,突然要他們用自己的想法,重新編排出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可能也是一個負擔吧!

筆者身為日本孙都宮大學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校長,曾經在文部省指定下,從事「綜合學習研究」長達三年。以筆者的經驗來看,所謂「知難行易」,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只要有機會嘗試,學生和教師馬上會激盪出各種想法和點子來。舉例如下:

(一) 參考和蒐集各先進研究院校的研究範例、資料、圖書、雜誌、影像、網路等,參加研究會,出席公家機關和民間研究團體所舉辦的研究會等,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獲得自行設計課程的靈感。

(二) 利用問卷調查了解校內教師和學生的問題,例如:他們想做什麼?保護者和地方人士對學校的期望等,根據這些擬定課程目標和活動內容。此外,教師亦可帶領學生深入地方,觀察地方名勝、史蹟、自然景觀、機關、工廠、商店等環境,拜訪從業員,和從業員說話,將所發現的問題變成活動內容。

(三) 利用校內全體師生共同進行的遊藝會或文化活動,以學年和班級為主的旅行或戶外活動,針對小團體或者個人進行的課題研究(例如:家常菜、酸雨、民族服裝、民族音樂、都市計畫、減肥、資源回收、壓力、癌症等,題目沒有限制。)選擇探討的主題時,解決時間應設定為最長一年,最短一個學期;可以利用固定日的下午進行,也可以視各校需要,進行集中討論。有時依據內容需要,也可以做二十五或三十分鐘的短期討論。此外,除了由學校教師擔任指導和支援外,亦可邀請地方上的專家或者義工參與,擴大指導陣容,活動場所不限定校園內,亦可利用校外場所進行。

【四】、「綜合學習時間」

實驗範例 從帄成十二年起,日本全國各中小學展開了「綜合學習時間」實驗。前面已經提過,我們很希望這項計畫有關時間和實踐的部分,各校都能有自己發揮的機會,甚至研究範例也會出現多樣化的想法和活動。

為了讓各校在實際作業時,觀念更為清楚,筆者特地從手邊資料中挑選兩所小學和一所國中,介紹其實施重點。

(一) 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

該校在三至六年級實施「綜合學習」,希望透過這項學習,讓學生了解以下事項(見表一)。 此外,亦可以參考表二,設計出兒童整年度的研究課題,並且付諸實行。

▓表一 日本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綜合學習」目標

年級 目標

三年級 了解本地居民、本地事物和自己的關係,進而發現兩者的相關性。 四年級 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本地自然環境之美,增進自己和周遭環境的關

聯,進而肯定自我。

五年級 探索本地人和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肯定自己與它們的存在。

六年級 了解各種人的生活和想法,重新省視自己,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生活,開

發自己的潛能。

▓表二 日本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綜合學習」研究課題設計

(二) 千葉市立打瀨小學

該校把綜合學習稱為「前進」學習,分成低年級、中高年級A、B、C,共四組進行。

1. 前進學習/低年級----以生活科為核心並展開進行。題目範例有「夏天到了」(一

年級,到幕張公園或海邊玩)、「快樂的海上世界前進之旅」(二年級,在冒險世界造海)等。

2. 前進學習A----首先擬定內容:三至五年級實施的綜合科目學習。單元範例包括

「電力能源」(四年級,發電原理、建立迷你發電所、世界性能源使用)、「打瀨氣象預報」(五年級,天氣構造、預報任務、季節和服裝的搭配等)。

3. 前進學習B----首先擬定內容:三至五年級實施的綜合性互相學習。單元範例包

括「發現千葉,夢想成真千葉計畫」(三年級,千葉市的從前和以後、擬定夢想之後公布出來)、「尋找生命的奇蹟」(五年級,培育新的生命、著重於糧食問題和生命的表現等)。

4. 前進學習C----首先必須有兒童:三至六年級實施,探討孩子的想法和願望所衍

生的問題。單元範例包括「尋根」(三年級,成立小組探討自然物和人造物

的形成軌跡)、「你想探討什麼問題?」(四年級,諸如昆蟲、生物、歌劇、文具、蔬菜、家庭等)、「農業小故事」(五年級,諸如米的祕密、病蟲害防治、農業用具、蔬菜調理、農業史等)、「畢業研究」(六年級,夢想、拿手的事、不擅長的事、學過事物的應用及發展)。

(三) 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

該校綜合學習的研究始於一九九五年,已經實施五年,以下介紹一九九九年的實驗範例。

1. 目標:

(1)透過學習培養生存能力。

(2)加強和發展教科書,以及和各領域的學習成果,讓它們彼此之間能夠產生有機聯繫,進而達到培養出生存的意志和喜悅。

(3)透過體驗和課題研究,獲得學習的喜悅,對學習方法有所體會。

(4)增進能有助於表現學習成果和觀念的能力。

2. 學習觀:

(1)以孕育「生命力」的題材(諸如環境、福祉、人權和了解國際等)為主,展開學習。

(2)著眼於學生的興趣和關心,在他們接受所及之下設定題目。

(3)以體驗型學習活動為主,推動探討課題型學習。

(4)擬定一些有助於加強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5)安排一些讓學生能發表學習成果,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場所。

(6)善用地方的教育力,進行一些與生活攸關的學習。

(7)推動一些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構想,或者能讓他們發揮創意的學習活動。

3. 學習概要(見表三):

▓表三 日本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綜合學習」概要

4. 活動範例:

淵野邊的發展、地方上的自然景觀和節日、殘障者眼中的淵野邊等(一年級),日本飲食文化、福利政策、公害、自然等(二年級),海外青年互助隊、我的國際交流經驗等(三年級)。

※參考資料

上越教育大學附屬小學(1999)。'99綜合講習/全國綜合會議要項。

1999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培養「生命力」的綜合學習,校內研究所資料。

日本學校教育的課題與「綜合學習時間」

文∕日本孙都宮大學教育學院 奧井智久教授

譯/編輯室

【一】、社會的變化與教改問題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近十年來受全球性的國際化(全球化)、資訊化和高齡化流風所影響,日本社會預料也將出現重大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舉凡針對個人的自我責任原則,針對企業和公家機關的資訊公開和責任說明原則,都將更加受到重視;就連學校教育,也應該在社會託付之下,努力思考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資質和能力,針對教育目標和內容、方法等進行改革,以期符合社會的新要求。

大家都知道學校教育,套一句松尾芭蕉(譯註:日本江戶時期詩人)的話,就是具有不變與流行兩個任務。所謂不變,也就是將社會團體和市民、國民所建立的想法和行為模式,例如語言、文字、科學、藝術等各種文化,傳給下一代,讓下一代繼承的任務,就是屬於「不變」;流行則可以想像成一種培養出能創造未來社會的理念、構想、技能和思考能力的任務。 明治時期以後,日本的學校教育一直是以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制度、理念、內容和方法為指標,努力想趕上美、英、法、德等國,在國家和地方的行政主導下,重視的一直是「不變」的任務。在年長一代的努力之下,經濟不斷成長,國民生產總額終於高居全球第二位。日本也逐漸要從培養「模仿∕接收型」國民,轉變成培養「創造∕發送型」國民,再對應到學校教育中,就是將努力重點轉移到「流行」的任務上。

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培養擁有獨特想像力和行動力,能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的日本人。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和教育課程審議會也指出,隨著社會的改變,當我們考慮學校教育的需要,希望能改善青少年缺乏主見、放任的行為時,更應該重視以下所列舉之新的學校教育問題:

(一) 從小學起,即開始讓學生學習英語等國際語言,接觸外國文化,培養與外國

人對話和交流的資質、能力和態度。

(二) 讓孩子了解資訊化時代的來臨,並接觸資訊化社會的主角─電腦,具備操作

和使用電腦的能力,使他們能體會到電腦所擁有的社會功能和價值。

(三) 讓孩子了解環境問題是人類永續生存最重要的課題。針對諸如資源、能源、

糧食、人口、廢棄物、動植物、人類環境、都市環境、環境倫理等所有人類都得面對的具體問題,加以探討、思考自己的做法,並從容易實行的部分著手。

(四) 獨居、小家庭化、高齡化等現象日益嚴重,社會福利、老人看護和身心保健

等,成為亟需面對的問題,因此要讓學生思考該如何面對,使他們擁有體驗和實踐的因應能力與基本觀念。

(五) 學校裡的學習通常只是傳授教科書內容的教室學習,無法銜接外面的社會和

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校內以外,應讓學生身體力行,自己去發現問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專長,和教師一起,在各地專家的指導和支援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藉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

新設的「綜合學習時間」,除了可以解決上述幾個急迫的教育問題,也許還能將日本以接收型為主流的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轉變為具有「獨創性∕發送型」的教育模式。

不過就算大家都同意讓「流行」成為教改的重點,我們也沒有辦法將「不變」這個任務排除在學校教育之外,因為這項任務正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存在的基礎。事實上,這次所設的「綜合學習時間」,在各中小學每週不過實施三小時,占週時數的10%強;其餘不到90%的部分仍舊是各學科授課時間。

從這個情況看來,應該讓各學科與各領域的學習,負擔起基礎或者基本的部分,「綜合學習時間」則負擔起應用和發展的部分,在兩者相輔相成之下,培養出大家所期望的學力,這才是新教育課程應採行的方式。

【二】、「綜合學習時間」的目標和活動

日本過去編寫中小學教學課程時,往往根據「學習指導要領」,針對各學科、訓育、特別活動三個領域,組成學習活動;經過改訂新增的「綜合學習時間」,在教育課程的編排上,可以看成是繼上述三個領域之後的第四領域。為了方便大家構思「綜合學習時間」內的活動,我們從課程綱要中,調出目標、活動內容和注意事項等,茲記述如下(可斟酌文意,中小學均適用)。

(一) 目標

1. 讓學生自行發現問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有主觀判斷能力,培養有助 於解決問題的資質和能力。

2. 熟悉學習法和建立對事物的看法,對於解決問題和研究活動抱著主動和積 極的態度,進而能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 活動內容

在各學校中實踐上述目標,依各校需要,讓學生學習諸如了解國際、資訊、環境、福利、健康等橫剖面的綜合性問題,兒童或學生們關心的問題,針對地方或學校特別設計的課題等。

(三) 注意事項

1. 積極投入自然學習和義務活動等社會體驗,展開觀察與實驗、觀摩與調查、發言與討論、製造與生產等體驗學習活動,學習如何積極解決問題。

2. 建立團體學習和不同年齡團體學習之類的多元化學習環境。在地方人士協助下,建立所有教師融為一體的教學體制,讓地區教學和學習環境更能得到活用。

3. 為增進學生對國際的了解,進行外國語會話時,在各校情況允許下,讓兒童接觸外國語,親近國外生活和文化,提供適合小學階段的體驗學習。

各校可依照上述「學習指導要領」記載的事項,編排具體的學習活動,只不過關於「綜合學習時間」的敘述,各學科和各領域之間差異很大。因此在活動具體化之前,各校可按照以下要點,自行設計及展開教學:

1目標訂定;

2內容選定;

3單元的組成和分配;

4選擇教材和決定場所;

5調查學童或學生的興趣及嗜好,使其活動化等。

【三】、綜合學習的具體化

帄成十二年(西元二○○○年)開始,日本全國各中小學面對即將展開的新教育課程,目前已經在緊鑼密鼓準備之中,尤其「綜合學習時間」更是受到關切,在這項計畫具體化之前,各校必須如上述,自行安排課程。對於一向依賴教科書,在固定時間內完成授課的教師而言,突然要他們用自己的想法,重新編排出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可能也是一個負擔吧!

筆者身為日本孙都宮大學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校長,曾經在文部省指定下,從事「綜合學習研究」長達三年。以筆者的經驗來看,所謂「知難行易」,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只要有機會嘗試,學生和教師馬上會激盪出各種想法和點子來。舉例如下:

(一) 參考和蒐集各先進研究院校的研究範例、資料、圖書、雜誌、影像、網路等,參加研究會,出席公家機關和民間研究團體所舉辦的研究會等,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獲得自行設計課程的靈感。

(二) 利用問卷調查了解校內教師和學生的問題,例如:他們想做什麼?保護者和地方人士對學校的期望等,根據這些擬定課程目標和活動內容。此外,教師亦可帶領學生深入地方,觀察地方名勝、史蹟、自然景觀、機關、工廠、商店等環境,拜訪從業員,和從業員說話,將所發現的問題變成活動內容。

(三) 利用校內全體師生共同進行的遊藝會或文化活動,以學年和班級為主的旅行或戶外活動,針對小團體或者個人進行的課題研究(例如:家常菜、酸雨、民族服裝、民族音樂、都市計畫、減肥、資源回收、壓力、癌症等,題目沒有限制。)選擇探討的主題時,解決時間應設定為最長一年,最短一個學期;可以利用固定日的下午進行,也可以視各校需要,進行集中討論。有時依據內容需要,也可以做二十五或三十分鐘的短期討論。此外,除了由學校教師擔任指導和支援外,亦可邀請地方上的專家或者義工參與,擴大指導陣容,活動場所不限定校園內,亦可利用校外場所進行。

【四】、「綜合學習時間」

實驗範例 從帄成十二年起,日本全國各中小學展開了「綜合學習時間」實驗。前面已經提過,我們很希望這項計畫有關時間和實踐的部分,各校都能有自己發揮的機會,甚至研究範例也會出現多樣化的想法和活動。

為了讓各校在實際作業時,觀念更為清楚,筆者特地從手邊資料中挑選兩所小學和一所國中,介紹其實施重點。

(一) 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

該校在三至六年級實施「綜合學習」,希望透過這項學習,讓學生了解以下事項(見表一)。 此外,亦可以參考表二,設計出兒童整年度的研究課題,並且付諸實行。

▓表一 日本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綜合學習」目標

年級 目標

三年級 了解本地居民、本地事物和自己的關係,進而發現兩者的相關性。 四年級 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本地自然環境之美,增進自己和周遭環境的關

聯,進而肯定自我。

五年級 探索本地人和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肯定自己與它們的存在。

六年級 了解各種人的生活和想法,重新省視自己,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生活,開

發自己的潛能。

▓表二 日本福島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綜合學習」研究課題設計

(二) 千葉市立打瀨小學

該校把綜合學習稱為「前進」學習,分成低年級、中高年級A、B、C,共四組進行。

1. 前進學習/低年級----以生活科為核心並展開進行。題目範例有「夏天到了」(一

年級,到幕張公園或海邊玩)、「快樂的海上世界前進之旅」(二年級,在冒險世界造海)等。

2. 前進學習A----首先擬定內容:三至五年級實施的綜合科目學習。單元範例包括

「電力能源」(四年級,發電原理、建立迷你發電所、世界性能源使用)、「打瀨氣象預報」(五年級,天氣構造、預報任務、季節和服裝的搭配等)。

3. 前進學習B----首先擬定內容:三至五年級實施的綜合性互相學習。單元範例包

括「發現千葉,夢想成真千葉計畫」(三年級,千葉市的從前和以後、擬定夢想之後公布出來)、「尋找生命的奇蹟」(五年級,培育新的生命、著重於糧食問題和生命的表現等)。

4. 前進學習C----首先必須有兒童:三至六年級實施,探討孩子的想法和願望所衍

生的問題。單元範例包括「尋根」(三年級,成立小組探討自然物和人造物

的形成軌跡)、「你想探討什麼問題?」(四年級,諸如昆蟲、生物、歌劇、文具、蔬菜、家庭等)、「農業小故事」(五年級,諸如米的祕密、病蟲害防治、農業用具、蔬菜調理、農業史等)、「畢業研究」(六年級,夢想、拿手的事、不擅長的事、學過事物的應用及發展)。

(三) 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

該校綜合學習的研究始於一九九五年,已經實施五年,以下介紹一九九九年的實驗範例。

1. 目標:

(1)透過學習培養生存能力。

(2)加強和發展教科書,以及和各領域的學習成果,讓它們彼此之間能夠產生有機聯繫,進而達到培養出生存的意志和喜悅。

(3)透過體驗和課題研究,獲得學習的喜悅,對學習方法有所體會。

(4)增進能有助於表現學習成果和觀念的能力。

2. 學習觀:

(1)以孕育「生命力」的題材(諸如環境、福祉、人權和了解國際等)為主,展開學習。

(2)著眼於學生的興趣和關心,在他們接受所及之下設定題目。

(3)以體驗型學習活動為主,推動探討課題型學習。

(4)擬定一些有助於加強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5)安排一些讓學生能發表學習成果,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場所。

(6)善用地方的教育力,進行一些與生活攸關的學習。

(7)推動一些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構想,或者能讓他們發揮創意的學習活動。

3. 學習概要(見表三):

▓表三 日本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綜合學習」概要

4. 活動範例:

淵野邊的發展、地方上的自然景觀和節日、殘障者眼中的淵野邊等(一年級),日本飲食文化、福利政策、公害、自然等(二年級),海外青年互助隊、我的國際交流經驗等(三年級)。

※參考資料

上越教育大學附屬小學(1999)。'99綜合講習/全國綜合會議要項。

1999相模原市立大學野北國中,培養「生命力」的綜合學習,校內研究所資料。


相关文章

  • 佐藤学读后感
  • [编者按]最近,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备受我国教师们关注.一本10万字的小书,为什么得到我国教师的如此青睐,不仅在于这本书对于我们当前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在于佐藤学教授东方人的教育思 ...查看


  •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 科l技J论I坛 科耥 女性的人体体型,比旧原型较贴合人体.b.旧原型的前后腰节错开了一定量,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前后腰节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成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肉是对各自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王芳 (华南农业 ...查看


  • 日本创新25战略
  • 日本创新25战略 2006年10月,日本内阁特别顾问黑川清在首相安倍晋三的指导下,领导科学界和产业界的6位资深人士开始起草日本创新立国的政策路线图--<创新25战略>.2007年6月1日,日本内阁正式审议通过了<创新25战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几个发达国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简介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就像今天识字.阅读一样,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 ...查看


  • 历史研究性课题集锦
  • 历史研究性课题集锦 [ 2006-3-1 9:29:00 | By: fttp0000 ] 一.引言 长江河畔,波涛汹涌.名山脚下,校园如画.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历史老人踏着沉重却是矫健的步伐向你走来,为你采撷美丽可人的小花朵.愿这朵小花 ...查看


  •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 第六章 质量改进 第六章 质量改进 基本脉络:前面第五章我们学习了关于质量可靠性的分析.试验.管理,提出了各种故障分析技术,和故障报告分析纠正的系统,产品可信性管理的方法.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改进质量.重点是改进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 [考试趋 ...查看


  •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 ...查看


  • 留学研修计划
  • 计划一:留学研修计划 一.拟留学专业(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人拟留学专业为教育社会学,具体希望研究课题为中外对比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19世纪后期,义务教育陆续普及之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了世界 ...查看


  • 研究性学习-台湾问题
  •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研究成果展示 (一)台湾概况 台湾省坐落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万.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