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25、黄 鹤 楼 送 別

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 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 听写词语: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三)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用上文中的词语,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李白在 与孟浩然 ,并写下了 。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指名读。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

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再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诵古诗。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 鹤 楼 送 别

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黄 鹤 楼 送 別

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 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 听写词语: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三)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用上文中的词语,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李白在 与孟浩然 ,并写下了 。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指名读。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

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再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诵古诗。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 鹤 楼 送 别

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文章

  •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26 黄鹤楼送别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 ...查看


  • 25黄鹤楼送别教案
  • 25 黄鹤楼送别 主备:中华路小学 臧晓春 审核: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同学们,<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 再现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 ...查看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瞿靖中心小学 郭红梅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查看


  • 人教版四下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 <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①学生在语文素养积累中已背诵了<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 ...查看


  • 古诗自己会"说话"
  • 古诗教学离不开背景资料,离不开多媒体烘托,更离不开所谓重点词句的咀嚼.其实,每首古诗都是完整的作品,前后互为一个整体,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从容易理解的地方入手,活用资料,巧用媒体,学透重点内容,巧 ...查看


  •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 黄鹤楼送别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 级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 题是走进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出 自于长篇小说水浒传,少年王冕是出 自于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苏 教版的编委旨在通过本单 ...查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 ...查看


  • 古诗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 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师唱送别)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怎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