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作者:陈玉秋

语文教学通讯 2009年06期

  当前的语文教学新课堂太一味强调“互动模式”了,什么“我的课堂我做主”,好像全由学生说了算。如何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其评价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不同,有人主张从教学内容方面评课,有人主张从课堂组织方式去评课,等等。不论什么角度,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而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这就涉及一个核心的问题——思维。笔者认为,从学生思维角度去观课评教,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不管运用何种形式组织教学,也不管课堂模式如何花样翻新,不管课堂现象是“沸沸扬扬”还是“波澜不惊”,表面上的热闹是次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紧张地活动却是主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总目标的第4条标明:“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特级教师于漪早就说过:“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

  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训练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也标志着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问题是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或者朦胧意识到了,却把握不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尺度,只是笼统地提出要进行思维训练,却不知如何进行。究其原因,一是有不少语文教师缺乏思维学的基本知识,二是不知道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点上,因而去另起炉灶进行所谓的思维训练。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在阅读文本的教学中始终都应贯穿认知、理解、评价、鉴赏的思维主线。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把阅读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即复述性阅读、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以阅读过程中思维发展的程度为依据。以鲁迅作品《故乡》教学为例,常见的阅读教学大致要完成如下步骤:第一步,扫清字词障碍,通读课文。第二步,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理解小说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倾向。第四步,评价小说意义及写作技巧。不管谁来教《故乡》,从内容角度都不能回避这些方面;尽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内容却不可偷工减料。仔细推敲阅读的四个层次,就会发现它们并不在一个学习层面上,而是由浅入深的,由低到高的。实现这四个层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所以朱绍禹先生说:“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个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以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先生的“阅读水平层次说”对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意义重大,阅读水平的层次即标志着思维水平的层次,阅读层次的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我们看语文课就要看思维训练达到了什么层次的水平。

  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最低标准。所谓认知,在这里主要指对文本感知的过程,即用视觉感知和辨认书面文字的过程,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靠“记忆”。它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亦是起码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看教师是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入手来理解文本,而不是架空文本分析。

  反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基本的词语教学,觉得这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比如上《犟龟》,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类小动物演绎一个课本剧即可收场,全然不顾那个“犟龟”的“犟”字怎么写。再比如上《爱莲说》,要学生当堂背诵全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被有些专家否定说没有必要。诸如此类语文课堂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了。现在的新课改语文观摩课,很少有教师当堂进行词语教学环节了,听写和默写几乎在语文课堂上绝迹。因为这样“太闷”不能出彩,体现不了“轰轰烈烈”的气氛。所以,语文课堂也要强化“记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要求学生正音、辨字、释词、背诵、默写。不要嘲笑这是老教学方法,这种记忆力的强化训练是必要的。

  理解性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标准。文本意义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乃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这里的“提取意义”应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是在认知基础上对文本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性思维的发展,也是阅读文本的关键环节。如果只认读文本文字,而不理解文字组成的文章的意义,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意义。教师教任何一篇课文,都应使学生达到文本意义理解的思维水平。这一层次主要是训练中学生逻辑概括、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变色龙》时,这样设计问题:

  ①课文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②随着狗主人的六次变化,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和对赫留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③文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丑态和心理?

  ④奥楚蔑洛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语言刻画的?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扭曲了的人的本性,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作品的讽刺意味手法,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完成的思维训练目标。这种阅读理解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部,学生思考问题亦从表层到深层,由浅度到深度,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认识规律,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预见发展的趋势,在理解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

  评价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高级标准。何为评价?即阅读主体对文本作出的价值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的思维训练,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解读”的任务,目前的语文教学这个任务是完成了的。但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文本表达了什么信息,还要对文本表达出的思想和艺术技巧予以主观评价。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前二者,它是阅读主体跳出文本之外“居高临下”地对文本进行冷静思考、发表阅读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性、鉴赏性,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

  批判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思维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例如《甜甜的泥土》,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讲述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深爱,而这爱是苦涩的,是受到了伤害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后,能不能让他们对这种现代社会家庭破裂现象给无辜的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呢?比如:“你如何看待离异家庭造成的社会问题?”“孩子有罪吗?”

  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但课堂上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片面走向辩证。

  创造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最高标准。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意识培养,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培养。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阅读主体离开文本提出或解答超出文本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着眼点在于“求新求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使学生在“异想天开”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创造火花。如就上面说的课文《甜甜的泥土》,提出如下问题:

  ①妈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把糖送给儿子小亮的?你理解“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这样描写“妈妈”的意图吗?(理解层面)

  ②你如何看待这对母子俩的境遇?(评价层面)

  ③小说的结尾写道: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请你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创造层面)

  第①个问题是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层次;第②个问题是评价层次;第③个问题,文本没有提供信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写小亮高高兴兴上学路上的神态;可以写小亮珍藏这“甜丝丝”的“泥土”的行为;可以写小亮……这种推理和想象并非原小说的结尾,但这种想象目的是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价值很高。这类问题的难度很大,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谁也不会得出统一答案。思维训练的目的不在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高难度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想象力、思辨力、假设论证力、求同求异思维力,一旦出现这种场景,语文课堂教学即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

  我们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阐释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但不排斥其他角度,因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素的,多种评价元素是交融的,彼此不能截然分开。但思维训练的角度是高级的标准,是语文课堂教学核心所在。

作者介绍:陈玉秋,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541004

作者:陈玉秋

语文教学通讯 2009年06期

  当前的语文教学新课堂太一味强调“互动模式”了,什么“我的课堂我做主”,好像全由学生说了算。如何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其评价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不同,有人主张从教学内容方面评课,有人主张从课堂组织方式去评课,等等。不论什么角度,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而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这就涉及一个核心的问题——思维。笔者认为,从学生思维角度去观课评教,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不管运用何种形式组织教学,也不管课堂模式如何花样翻新,不管课堂现象是“沸沸扬扬”还是“波澜不惊”,表面上的热闹是次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紧张地活动却是主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总目标的第4条标明:“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特级教师于漪早就说过:“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

  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训练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也标志着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问题是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或者朦胧意识到了,却把握不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尺度,只是笼统地提出要进行思维训练,却不知如何进行。究其原因,一是有不少语文教师缺乏思维学的基本知识,二是不知道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点上,因而去另起炉灶进行所谓的思维训练。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在阅读文本的教学中始终都应贯穿认知、理解、评价、鉴赏的思维主线。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把阅读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即复述性阅读、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以阅读过程中思维发展的程度为依据。以鲁迅作品《故乡》教学为例,常见的阅读教学大致要完成如下步骤:第一步,扫清字词障碍,通读课文。第二步,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理解小说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倾向。第四步,评价小说意义及写作技巧。不管谁来教《故乡》,从内容角度都不能回避这些方面;尽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内容却不可偷工减料。仔细推敲阅读的四个层次,就会发现它们并不在一个学习层面上,而是由浅入深的,由低到高的。实现这四个层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所以朱绍禹先生说:“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个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以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先生的“阅读水平层次说”对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意义重大,阅读水平的层次即标志着思维水平的层次,阅读层次的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我们看语文课就要看思维训练达到了什么层次的水平。

  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最低标准。所谓认知,在这里主要指对文本感知的过程,即用视觉感知和辨认书面文字的过程,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靠“记忆”。它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亦是起码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看教师是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入手来理解文本,而不是架空文本分析。

  反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基本的词语教学,觉得这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比如上《犟龟》,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类小动物演绎一个课本剧即可收场,全然不顾那个“犟龟”的“犟”字怎么写。再比如上《爱莲说》,要学生当堂背诵全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被有些专家否定说没有必要。诸如此类语文课堂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了。现在的新课改语文观摩课,很少有教师当堂进行词语教学环节了,听写和默写几乎在语文课堂上绝迹。因为这样“太闷”不能出彩,体现不了“轰轰烈烈”的气氛。所以,语文课堂也要强化“记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要求学生正音、辨字、释词、背诵、默写。不要嘲笑这是老教学方法,这种记忆力的强化训练是必要的。

  理解性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标准。文本意义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乃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这里的“提取意义”应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是在认知基础上对文本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性思维的发展,也是阅读文本的关键环节。如果只认读文本文字,而不理解文字组成的文章的意义,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意义。教师教任何一篇课文,都应使学生达到文本意义理解的思维水平。这一层次主要是训练中学生逻辑概括、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变色龙》时,这样设计问题:

  ①课文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②随着狗主人的六次变化,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和对赫留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③文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丑态和心理?

  ④奥楚蔑洛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语言刻画的?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扭曲了的人的本性,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作品的讽刺意味手法,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完成的思维训练目标。这种阅读理解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部,学生思考问题亦从表层到深层,由浅度到深度,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认识规律,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预见发展的趋势,在理解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

  评价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高级标准。何为评价?即阅读主体对文本作出的价值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的思维训练,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解读”的任务,目前的语文教学这个任务是完成了的。但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文本表达了什么信息,还要对文本表达出的思想和艺术技巧予以主观评价。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前二者,它是阅读主体跳出文本之外“居高临下”地对文本进行冷静思考、发表阅读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性、鉴赏性,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

  批判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思维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例如《甜甜的泥土》,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讲述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深爱,而这爱是苦涩的,是受到了伤害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后,能不能让他们对这种现代社会家庭破裂现象给无辜的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呢?比如:“你如何看待离异家庭造成的社会问题?”“孩子有罪吗?”

  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但课堂上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片面走向辩证。

  创造性阅读思维训练是语文课堂的最高标准。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意识培养,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培养。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阅读主体离开文本提出或解答超出文本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着眼点在于“求新求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使学生在“异想天开”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创造火花。如就上面说的课文《甜甜的泥土》,提出如下问题:

  ①妈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把糖送给儿子小亮的?你理解“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这样描写“妈妈”的意图吗?(理解层面)

  ②你如何看待这对母子俩的境遇?(评价层面)

  ③小说的结尾写道: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请你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创造层面)

  第①个问题是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层次;第②个问题是评价层次;第③个问题,文本没有提供信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写小亮高高兴兴上学路上的神态;可以写小亮珍藏这“甜丝丝”的“泥土”的行为;可以写小亮……这种推理和想象并非原小说的结尾,但这种想象目的是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价值很高。这类问题的难度很大,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谁也不会得出统一答案。思维训练的目的不在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高难度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想象力、思辨力、假设论证力、求同求异思维力,一旦出现这种场景,语文课堂教学即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

  我们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阐释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但不排斥其他角度,因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素的,多种评价元素是交融的,彼此不能截然分开。但思维训练的角度是高级的标准,是语文课堂教学核心所在。

作者介绍:陈玉秋,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541004


相关文章

  •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查看


  • 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
  • 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性.创造性 内 容 提 要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干扰下,许多老师感慨: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为此,我们开展了<构建"三化"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课题(市级)的研究.本文就"艺术化&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 ...查看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查看


  •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 纲: 一.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1.思维能力的定义 2.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二.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中西方教育中对思维能力培养的异同 2.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响 ...查看


  •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
  •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一时之间,"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基于新课标中 ...查看


  • 构建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之浅析
  • 构建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之浅析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如何构建思维型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 ...查看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原则
  • 语文课堂上合理.适时.适度利用多媒体手段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课堂的密度加大,知识的容量增加,学生的视野开阔,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培养,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因此,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然而,教学设备和 ...查看


  •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精神与教学期待
  •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取向和主要变化,涵盖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需要认真落实.增加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吻合度,则需要加强对课标的整体理解,按照课改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以基于标准的评价促进教学.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基本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