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视角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分析视角初探

童玉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26)

[摘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自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本学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都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目前本学科的发展缺乏经济学的范式,也未能得到主流经济学学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该学科的顺利发展。本文作者在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统一的本学科研究对象,以及如何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经济人、效用人等基本理论应用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An economic analyzing angle on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ong yufen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y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as a brand new discipline belonging to theory economics field. Since its appearance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example, there are no identical views on its research objects, basic theory,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re is absence of economics color on its system and research..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an unified research object from economics view, and puts some economics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externality, economic man and utility man theory on the research of this new discipline.. .

[key words]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Economics 1

前言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然而生态环境基础总体比较差,同时由于人口规模众多而且增长幅度大,因此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并不高,且出现持续下1本研究接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模型与政策模拟》项目资助(项目号9092003) 作者简介:童玉芬,女,博士,1961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陕西,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降。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和问题就开始引起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并列入研究生专业目录。这一学科的设立,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将人口、资源与环境要素共同纳入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来重新构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一个重大的创举,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学科点几乎遍布全国各重点院校,学科队伍也迅速壮大,这一切都说明了该学科这些年来的昌盛和繁荣。然而,由于学科建立时间短,学科跨度大等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还都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目前本学科的发展缺乏经济学的范式,也未能得到主流经济学学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该学科的进一步健康顺利发展。

本文在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等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初步的观点和看法。目的在于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人们对这一学科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学科归属上,大多数学者都同意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分支之一,但是从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等很多方面,都缺乏经济学的色彩,以及主流经济学的积极参与。这是当前本学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

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在各种表述上与经济学范式相距甚远

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表述:(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1],或者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多重相互关系” [3];(3)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4]。还有学者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作为该学科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5]。

本文认为,第一种表述基本没能体现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反而与人口生态学、或者人口地理学等的研究对象非常接近。即便是将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放在经济过程与经济发展中来表述,依然没有能够抽象出具有经济学意象的统一的研究对象来。

第二种表述是将经济因素纳入一个总系统中,成为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并列的因素,这种表述,也基本不是经济学的范式,可归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或系统学研究的范式中。

第三种表述,是直接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得对象,这也值得商榷。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本身在概念、范畴和理论上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分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及协调发展虽然在其中有重要地位,

但并不是可持续发展所能涵盖的全部内容或唯一内容。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似乎过于笼统,而且如此一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已经没有区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总的看来,目前学科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表述,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认识,而且严重缺乏经济学特色和范式。

2、学科体系不甚严谨且缺乏整体性

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在其研究内容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下面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5](1)邓宏兵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

章 人口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三章 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分析;第四章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五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张象枢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物质代谢、平衡与循环;第三章,产权;第四章,产业;第五章,市场;第六章,价值;第七章,资本与再生产;第八章,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第十章,区域经济;第十一章,国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分析

(3)杨昌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人与自然;第四章,人口规模与人口政策;第五章,资源服务;第六章,资源产业政策;第七章,生态服务;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环境经济政策;第十章,污染治理;第十一章,全球环境问题

(4)郑志国主编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8]:导言;第一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人口分布和迁移中的经济问题;第三章,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人口控制;第五章,资源与经济的关系;第六章,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第七章,循环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八章,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第九章,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第十章,环境价值评估;第十二章,污染控制的目标和经济手段;第十三章,环保产业和环境管理。

(5)杨云彦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第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第二章,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第三章,微观人口经济学;第四章,宏观人口经济学;第五章,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第六章,自然资源系统;第七章,自然资源价格;第八章,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臵;第九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第十章,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第十一章,环境经济问题;第十二章,环境经济评价;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第十四章,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第十五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十六章,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6)钟水映、简新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第一篇,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篇,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篇,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篇,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背景和基础不同,以及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学科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因此在研究体系构建上差异极大。一些学者建立的体系,绝大多数内容是属于环境经济学或者资源经济学的内容,增加了少量的人口学或人口经济学的内容;也有一些学者是在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

经济学之外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更有学者的体系干脆就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体系一致。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体系,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缺乏一个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相对统一的学科体系,而是把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几门学科硬性捏合在一起,进行简单加总,依然表现为几张皮而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一个统一的学科割裂开来。

3、缺乏特有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支持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不仅应该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而且应该具有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新的理论。以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为例,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厂商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国民收入理论以及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一直都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而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承袭了这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将这些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加以扩展和深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济理论,如产权和外部性理论来诠释环境污染与破坏,用绿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作为对传统国民收入的修正,还有如将公共物品理论扩展用于解释资源的耗竭的“公地原理”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原有传统经济学或主流的经济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臵,获得了经济学界的认可。 但是从目前来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除了在名义上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意外,并没有能够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人口与环境问题,而是直接借用了已有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现成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换句话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没有形成自己本学科独有的经济理论,也就难以在经济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各学者所建立的体系中,也似乎有意识地忽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今后本学科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二、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些经济学视角的讨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尽快真正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体现出经济学的研究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采用抽象的统一的方式,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是否可行?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外部性原理来研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与问题是否可能?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来研究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可能?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这些都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1、关于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表述

如前所述,一些学者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或矛盾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应当是该本学科的研究客体,而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再说,这也不是经济学的表述,而且很难将这样的两维交叉的关系直接纳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因此,需要有一种经济学视角的表述,将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视野中。

研究对象的确定, 应该有一定的抽象过程。尤其是,在我们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时,因为人口、资源、环境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象,所以首先要

[11]进行抽象。具体说来,就是要从所要研究的人口、资源、环境3个不同的领域,

抽象出一个能够通用的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一条线索将整个研究贯通起来。本文认为,就人口、资源与环境要素而言,它们相对于经济的共性,就是它们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某种经济资源,而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或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口、资源与环境及其协调关系还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其中,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不言而喻,而人口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人口条件本身,相对于可持续发展是稀缺的。尤其是,二者的协调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可以看作一种稀缺的资源或环境。这种稀缺性不仅是从狭义的传统的经济活动而言,更应该从一种广义社会生产,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良性运行的效用角度而言的。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臵的学科。资源,尤其是稀缺性资源的合理配臵,是经济学中研究对象中广泛采用的一个概念。因此,结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可以表述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系统(而非传统的经济增长)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稀缺性资源的合理调配(或配臵)的学科”。

这样的表述,即符合经济学的惯例,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与问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具有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

2、关于用经济学外部性原理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矛盾与问题的思考 对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主要研究客体—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能否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呢?本文认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分析工具。

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y),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指在各种活动中(经济的或非经济活动中),某行为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超越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这种活动给他人带来有利的影响,而活动主体从中不能得到补偿的时候,便产生了积极的外部效果,即正外部性。相反,当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者额外费用,而他人又得不到补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即负的外部性后果。

外部性最初来源于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即在分析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时候提出的。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或理论工具。在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主要用来解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是以往在经济学中,外部性主要用在资源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中,很少用在人口与环境关系这样的问题分析中。

那么,外部性理论如何应用在人口与环境这一对矛盾及产生的问题的分析中呢?首先,本文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功能和目标的实现过程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变动,确实存在着外部性问题,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例如一些地区由于人口出生或迁移而增长过快,产生过大的环境压力甚至破坏,这个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负外部性,这个负外部性就是在人口与环境关系和矛盾中产生的,因此用外部性原理来对人口与环境关系及矛盾问题进行分析是有根据的。其次,由于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和矛盾而产生的负外部性或造成的损失往往要更大范围内甚至国家、全球来承受。而不是单纯因为厂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环境问题。而这个外部性与一般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即与从狭义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失灵的解释有所不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需要从更广泛的,更高等级的发展的意义上来看待,因此解决的方式也

与单纯的产权界定、政府干预有着不同,需要从超越经济和一般政府手段的更高层次和角度来解决。但是,研究的方式和思路是可以借鉴经济学的这种基本角度与方式的,这也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以进行大胆探索的地方所在。

3、关于“经济人”、“效用人”等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在本学科中的应用 本文认为,除了外部性的理论,采用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效用人假设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方法,来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与关系一同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总的说来,经济人就是会算计、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定中含有人是理性的假定。所谓人的理性,就是指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效益比较或者趋利避害原则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作为消费者,就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作为厂商,就是利润最大化。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加里〃贝克尔、弗里德曼对“经济人”假定做出革命性突破和发展,进一步将经济人假设扩展为“效用人”。他们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决非狭隘的金钱利益,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所定义的利益行动,即追求效用最大。其中,效用可以是市场上的商品或劳务,也可以是声望、尊严等其他一些非货币因素。而成本不仅包括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还包括心理成本等。效用人假设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取决于人的偏好体系,而人们不同的偏好来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上,效用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行为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R\C),这是效用人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另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通过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些决策中效用和成本的评价与看法[12]。

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效用人的假定以及成本效益决策分析,在人口经济学以及资源环境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中得到较多应用,而在人口和家庭生育决策研究中,也被采用,例如,人们的生育行为直接决定着人口的增长变动、分布和结构,微观家庭人口经济学(生育经济学)已经从生育孩子的成本和效用对比分析,深入地研究过生育行为的变化等。在迁移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中,迁移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同样是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是,却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和问题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将资源环境因素,作为一种成本或效用纳入人们的生育或迁移成本或收益分析中,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例如通过经济人或效用人分析理论,将资源环境压力或破坏作为人们生育或迁移的成本,而将获得良好的环境或丰富的资源条件作为效用,或者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作为效用,将这种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决策者的预算中或由他们来承担,通过这样来研究和调整人们的生育或迁移决策,从而协调人们所面临的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并由此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就可用用经济学的手段来研究甚至协调人口变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体现了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本来的面目。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和宣传教育的角度,通过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对人口生育或者迁移等行为决策的影响,这种分析,实际上就是将人口与资源环境一同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手段,应该有着广泛的前景。

三、基本结论及探讨

本文通过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分

析,提出了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一些初步设想。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架将其统一起来,该学科才能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经济学、人口学、资源与环境领域学者来共同协作,将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学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加以抽象,以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和矛盾为研究课题,从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共性加以抽象,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系统(而非传统的经济增长)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稀缺性资源的合理调配(或配臵)的学科”。这样的表述,即符合经济学的惯例,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与问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具有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

3、本文认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或矛盾的存在,对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负外部性,因此,采用经济学的外部性基本理论,将人口要素和资源环境要素一同纳入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中,不仅是可行的,也是该学科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

4、采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基本分析手段,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与矛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当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角度和视角远非这几个方面所能囊括。重要的是,我们将怎样将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视角以及分析方法,借鉴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和问题分析中去,这应该是本学科需要做出极大努力的方向。而且,将人口、资源、环境等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共同引入经济系统之中,这不仅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将带来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23

[2]邓宏兵、张毅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4]王胜今、景跃军主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5]同[2]

[6] 张象枢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7] 杨昌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8] 郑志国主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9]同[1]

[10]同[3]。

[11]郭志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初步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2000年6期,P12-16

[1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7.

作者联系方式:手机[1**********] 座机010-64731129

Email:[email protected]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分析视角初探

童玉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26)

[摘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自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本学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都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目前本学科的发展缺乏经济学的范式,也未能得到主流经济学学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该学科的顺利发展。本文作者在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统一的本学科研究对象,以及如何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经济人、效用人等基本理论应用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An economic analyzing angle on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ong yufen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y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as a brand new discipline belonging to theory economics field. Since its appearance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example, there are no identical views on its research objects, basic theory,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re is absence of economics color on its system and research..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an unified research object from economics view, and puts some economics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externality, economic man and utility man theory on the research of this new discipline.. .

[key words]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Economics 1

前言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然而生态环境基础总体比较差,同时由于人口规模众多而且增长幅度大,因此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并不高,且出现持续下1本研究接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模型与政策模拟》项目资助(项目号9092003) 作者简介:童玉芬,女,博士,1961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陕西,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降。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和问题就开始引起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并列入研究生专业目录。这一学科的设立,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将人口、资源与环境要素共同纳入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来重新构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一个重大的创举,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学科点几乎遍布全国各重点院校,学科队伍也迅速壮大,这一切都说明了该学科这些年来的昌盛和繁荣。然而,由于学科建立时间短,学科跨度大等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还都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目前本学科的发展缺乏经济学的范式,也未能得到主流经济学学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该学科的进一步健康顺利发展。

本文在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等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初步的观点和看法。目的在于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人们对这一学科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学科归属上,大多数学者都同意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分支之一,但是从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等很多方面,都缺乏经济学的色彩,以及主流经济学的积极参与。这是当前本学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

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在各种表述上与经济学范式相距甚远

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表述:(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1],或者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多重相互关系” [3];(3)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4]。还有学者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作为该学科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5]。

本文认为,第一种表述基本没能体现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反而与人口生态学、或者人口地理学等的研究对象非常接近。即便是将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放在经济过程与经济发展中来表述,依然没有能够抽象出具有经济学意象的统一的研究对象来。

第二种表述是将经济因素纳入一个总系统中,成为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并列的因素,这种表述,也基本不是经济学的范式,可归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或系统学研究的范式中。

第三种表述,是直接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得对象,这也值得商榷。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本身在概念、范畴和理论上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分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及协调发展虽然在其中有重要地位,

但并不是可持续发展所能涵盖的全部内容或唯一内容。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似乎过于笼统,而且如此一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已经没有区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总的看来,目前学科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表述,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认识,而且严重缺乏经济学特色和范式。

2、学科体系不甚严谨且缺乏整体性

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在其研究内容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下面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5](1)邓宏兵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

章 人口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三章 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分析;第四章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五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张象枢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物质代谢、平衡与循环;第三章,产权;第四章,产业;第五章,市场;第六章,价值;第七章,资本与再生产;第八章,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第十章,区域经济;第十一章,国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分析

(3)杨昌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人与自然;第四章,人口规模与人口政策;第五章,资源服务;第六章,资源产业政策;第七章,生态服务;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环境经济政策;第十章,污染治理;第十一章,全球环境问题

(4)郑志国主编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8]:导言;第一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人口分布和迁移中的经济问题;第三章,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人口控制;第五章,资源与经济的关系;第六章,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第七章,循环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八章,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第九章,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第十章,环境价值评估;第十二章,污染控制的目标和经济手段;第十三章,环保产业和环境管理。

(5)杨云彦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第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第二章,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第三章,微观人口经济学;第四章,宏观人口经济学;第五章,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第六章,自然资源系统;第七章,自然资源价格;第八章,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臵;第九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第十章,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第十一章,环境经济问题;第十二章,环境经济评价;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第十四章,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第十五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十六章,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6)钟水映、简新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第一篇,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篇,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篇,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篇,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背景和基础不同,以及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学科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因此在研究体系构建上差异极大。一些学者建立的体系,绝大多数内容是属于环境经济学或者资源经济学的内容,增加了少量的人口学或人口经济学的内容;也有一些学者是在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

经济学之外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更有学者的体系干脆就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体系一致。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体系,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缺乏一个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相对统一的学科体系,而是把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几门学科硬性捏合在一起,进行简单加总,依然表现为几张皮而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一个统一的学科割裂开来。

3、缺乏特有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支持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不仅应该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而且应该具有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新的理论。以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为例,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厂商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国民收入理论以及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一直都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而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承袭了这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将这些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加以扩展和深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济理论,如产权和外部性理论来诠释环境污染与破坏,用绿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作为对传统国民收入的修正,还有如将公共物品理论扩展用于解释资源的耗竭的“公地原理”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原有传统经济学或主流的经济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臵,获得了经济学界的认可。 但是从目前来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除了在名义上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意外,并没有能够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人口与环境问题,而是直接借用了已有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现成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换句话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没有形成自己本学科独有的经济理论,也就难以在经济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各学者所建立的体系中,也似乎有意识地忽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今后本学科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二、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些经济学视角的讨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尽快真正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体现出经济学的研究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采用抽象的统一的方式,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是否可行?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外部性原理来研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与问题是否可能?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来研究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可能?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这些都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1、关于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表述

如前所述,一些学者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或矛盾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应当是该本学科的研究客体,而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再说,这也不是经济学的表述,而且很难将这样的两维交叉的关系直接纳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因此,需要有一种经济学视角的表述,将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视野中。

研究对象的确定, 应该有一定的抽象过程。尤其是,在我们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时,因为人口、资源、环境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象,所以首先要

[11]进行抽象。具体说来,就是要从所要研究的人口、资源、环境3个不同的领域,

抽象出一个能够通用的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一条线索将整个研究贯通起来。本文认为,就人口、资源与环境要素而言,它们相对于经济的共性,就是它们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某种经济资源,而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或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口、资源与环境及其协调关系还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其中,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不言而喻,而人口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人口条件本身,相对于可持续发展是稀缺的。尤其是,二者的协调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可以看作一种稀缺的资源或环境。这种稀缺性不仅是从狭义的传统的经济活动而言,更应该从一种广义社会生产,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良性运行的效用角度而言的。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臵的学科。资源,尤其是稀缺性资源的合理配臵,是经济学中研究对象中广泛采用的一个概念。因此,结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可以表述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系统(而非传统的经济增长)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稀缺性资源的合理调配(或配臵)的学科”。

这样的表述,即符合经济学的惯例,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与问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具有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

2、关于用经济学外部性原理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矛盾与问题的思考 对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主要研究客体—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能否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呢?本文认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分析工具。

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y),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指在各种活动中(经济的或非经济活动中),某行为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超越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这种活动给他人带来有利的影响,而活动主体从中不能得到补偿的时候,便产生了积极的外部效果,即正外部性。相反,当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者额外费用,而他人又得不到补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即负的外部性后果。

外部性最初来源于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即在分析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时候提出的。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或理论工具。在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主要用来解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是以往在经济学中,外部性主要用在资源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中,很少用在人口与环境关系这样的问题分析中。

那么,外部性理论如何应用在人口与环境这一对矛盾及产生的问题的分析中呢?首先,本文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功能和目标的实现过程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变动,确实存在着外部性问题,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例如一些地区由于人口出生或迁移而增长过快,产生过大的环境压力甚至破坏,这个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负外部性,这个负外部性就是在人口与环境关系和矛盾中产生的,因此用外部性原理来对人口与环境关系及矛盾问题进行分析是有根据的。其次,由于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和矛盾而产生的负外部性或造成的损失往往要更大范围内甚至国家、全球来承受。而不是单纯因为厂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环境问题。而这个外部性与一般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即与从狭义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失灵的解释有所不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需要从更广泛的,更高等级的发展的意义上来看待,因此解决的方式也

与单纯的产权界定、政府干预有着不同,需要从超越经济和一般政府手段的更高层次和角度来解决。但是,研究的方式和思路是可以借鉴经济学的这种基本角度与方式的,这也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以进行大胆探索的地方所在。

3、关于“经济人”、“效用人”等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在本学科中的应用 本文认为,除了外部性的理论,采用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效用人假设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方法,来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与关系一同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总的说来,经济人就是会算计、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定中含有人是理性的假定。所谓人的理性,就是指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效益比较或者趋利避害原则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作为消费者,就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作为厂商,就是利润最大化。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加里〃贝克尔、弗里德曼对“经济人”假定做出革命性突破和发展,进一步将经济人假设扩展为“效用人”。他们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决非狭隘的金钱利益,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所定义的利益行动,即追求效用最大。其中,效用可以是市场上的商品或劳务,也可以是声望、尊严等其他一些非货币因素。而成本不仅包括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还包括心理成本等。效用人假设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取决于人的偏好体系,而人们不同的偏好来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上,效用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行为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R\C),这是效用人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另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通过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些决策中效用和成本的评价与看法[12]。

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效用人的假定以及成本效益决策分析,在人口经济学以及资源环境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中得到较多应用,而在人口和家庭生育决策研究中,也被采用,例如,人们的生育行为直接决定着人口的增长变动、分布和结构,微观家庭人口经济学(生育经济学)已经从生育孩子的成本和效用对比分析,深入地研究过生育行为的变化等。在迁移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中,迁移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同样是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是,却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和问题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将资源环境因素,作为一种成本或效用纳入人们的生育或迁移成本或收益分析中,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例如通过经济人或效用人分析理论,将资源环境压力或破坏作为人们生育或迁移的成本,而将获得良好的环境或丰富的资源条件作为效用,或者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作为效用,将这种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决策者的预算中或由他们来承担,通过这样来研究和调整人们的生育或迁移决策,从而协调人们所面临的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并由此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就可用用经济学的手段来研究甚至协调人口变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体现了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本来的面目。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和宣传教育的角度,通过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对人口生育或者迁移等行为决策的影响,这种分析,实际上就是将人口与资源环境一同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手段,应该有着广泛的前景。

三、基本结论及探讨

本文通过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分

析,提出了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一些初步设想。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架将其统一起来,该学科才能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经济学、人口学、资源与环境领域学者来共同协作,将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学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加以抽象,以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和矛盾为研究课题,从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共性加以抽象,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系统(而非传统的经济增长)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稀缺性资源的合理调配(或配臵)的学科”。这样的表述,即符合经济学的惯例,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与问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具有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

3、本文认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或矛盾的存在,对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负外部性,因此,采用经济学的外部性基本理论,将人口要素和资源环境要素一同纳入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中,不仅是可行的,也是该学科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

4、采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基本分析手段,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与矛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当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角度和视角远非这几个方面所能囊括。重要的是,我们将怎样将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视角以及分析方法,借鉴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和问题分析中去,这应该是本学科需要做出极大努力的方向。而且,将人口、资源、环境等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共同引入经济系统之中,这不仅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将带来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23

[2]邓宏兵、张毅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4]王胜今、景跃军主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5]同[2]

[6] 张象枢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7] 杨昌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8] 郑志国主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9]同[1]

[10]同[3]。

[11]郭志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初步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2000年6期,P12-16

[1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7.

作者联系方式:手机[1**********] 座机010-64731129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从土地的视角探讨城市化的定义
  • [摘要]城市化的人口迁移最终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城市化的前提是以土地的产值差异为前提,这种差异的消失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土地视角出发,城市化可以认为是以土地产值差异为前提.以人口流动(迁移)为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达 ...查看


  •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 摘 要: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中等以上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公共资源的短缺,使得经济效率大打折扣.从公共财政视角重新审�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与管理的经济学理论依据,确立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是城市公共资源整合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 第2013年第5期(总第422期) (2013)05-0011-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5,2013TotalNo.422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郝 丹 哈尔滨 1 ...查看


  • 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师)
  •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六: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 一.热点材料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查看


  • 2017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 2017年2月,经同行专家鉴定,共有235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予以结项.其中,"优秀"15项,"良好"80项,"合格"117项,免于鉴定23项.另有25个项目暂缓结项(参 ...查看


  • 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优势
  • 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优势 满爱花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邮编:610200 [摘 要]:在我国,普遍存在着社会决策层中的女性奇缺.机关单位高层领导中女性比例偏低以及家庭生活中女性在经济上存在依赖性等等, 这些都造成了女性在就业.生 ...查看


  • 人口减少会更富裕吗
  • 人口减少会更富裕吗 在长期的计划生育思维下,人们常常习惯于把人口当成分母,认为人口众多将拉低人均财富.这种说法成立吗? 财新网"人口与经济"专栏作家.1999年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携程旅行网",在20 ...查看


  • [201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报告](1)
  • Content 目录 研究主持: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数据支持:CREIS 中指数据,fdc.fang.com 主要研究成员: 莫天全 黄瑜 葛海峰 白彦军 曹晶晶 邓西 黄秀连 温靓靓 潘雪 黄圣 张婷 刘丽杰 王琳 吴建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