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改性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二氧化钛由于其具有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低成本以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证明是最具有前景的光催化剂。然而,二氧化钛只能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光催化活性,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极低。将该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红移,使其吸收波段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区,将大大提高光太阳光的利用率。

本论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合成了N、Cl、C共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采用XRD、TEM、SEM、XPS及DR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氮、氯、碳共掺杂Ti02光催剂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研究了制备方法、水解抑制剂种类、氯化铵掺杂量、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初始浓度、照射光源波长等对罗丹明B降解性能的影响。

1、采用溶胶.凝胶法与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光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组成及光吸收特性,以及可见光下催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所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单一锐钛矿晶型、较小的晶粒尺寸以及较高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2、以浓硝酸和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研究了水解抑制剂的种类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SEM、TEM、xI①、xPS及DRs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催化剂均为球形粒子,以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l_C.Ti(N)晶型为单一锐钛矿,具有较高含量的表面羟基OH。,虽然可见光吸收强度略低于添加浓盐酸制备的催化剂N.C1.C.Ti(CD,但对罗丹明B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3、研究了氯化铵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C1.C.Ti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3.Cl—C—Ti250中N元素主要以。一Ti-N及Nox形式存在;cl元素一部分取代了Ti02晶格中的氧形成O.Ti-cl,还有一部分以cr形式附着在Ti02纳米粒子表面或是存在晶隙中;而C元素则以C032一形式对Ti02进行改性。.T.

当氯化铵的掺杂量为3.0mo阮,热处理温度为25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N3.Cl-C.Ti250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420.800啪可见光照射120mill后对初始浓度均为10mg・L。的罗丹明B及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5.23%和80.13%。关键词:二氧化钛;三元素共掺杂;可见光;罗丹明B;苯酚

Abstract

Titaniumdioxideisconsideredthemostpromisillgapplicationasphotoeatalyst锄ongmanysemiconductorphotocatalysismaterialsbecauseofitsstrongoxidatlonabil砜chemicalstability,lowcoSt蛐dnon—seconilaryp01lution.However,Ti02photocat蝴icoxidationtechiqueiSlimitedbyitswidebandgap,WhlchrequlresultraVioletirradiationforphotocatalyticactiVation.IfthephotocatalyticallyactⅣeregionisexpandedtotheviSiblelightregion,s岫lightsourcescanbeusedmoreemcientIy.

InthiSpaper,byusmgTi(OC4H9)4asprecursorsa11da姗oniumchlorldeasdoplngsource,N.Cl-C-tri_dopedTi02photocatalystswere

powderswerecharacterizedwith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缸.雒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X—raydimaction(XRD),X-rayphotoekctronspectroscopy(XPS)a11dUV-Visdi硒serenect弛cespectroscopy(DRs).Inaddicion,themechanismsoftheenhancementofVisible-l远htphotocatal矿icactⅣityotN。Cl-C.柞dopedTi02photocatalystswerea11alyzediIldetailed.nee虢ctsofpreparationmethod、typesofhydrolysisiIlllibitor、舢oniumchloridecontentarldcalC洫ationtemperatureonvisible.1ightphotocatalyticactivitywerestudied.Thee矗’ectsofconcent】:ationof砒lB,catalystdosageand衙adiationwaVelen舀honpen-ormancetorthedegradationofrhodamineBwerealso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ed:

1、T11estmcture,visiblelightabsorptionandthedegradationofphenolofthetri.dopedTi02withdi妇陀rentpreparationmethodsareiIIVest远ated,itfoundthatN。C1.C.tri.dopedTi02preparedbythesol—gelmethoddemonstratedhlgherphotocata研icactivityduetothes砸glea11atasephase,smallercrystallinesize,highervisibleabsoIptionabilityandvisible—lightphotocatab,ticactivity.

2、nee毹ctsofdi虢renthydrolysis曲ibitorsonthephotocata研icactiVityofthetri-dopedTi02werestudied.SEM,TEM,XRD,XPSaJldDRSmdicatedthatas.preparedsamplethatwaspr印aredbynitricacidwassphericalparticles,whichhadsiIlgleanatasephaseandmorehydroxylradicals.Comparedwiththatpreparedbyhvdrochloricacid,N.Cl-C.tri-dopedTi02preparedbynitricacidhad10werVisiblelight.Ⅲ-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orption,buthi曲erphotocatalyticactiVity.

粼ni啪chloride3、Thephotocata耻icofN-Cl。C.tri.dopedTi02issignificantlya虢ctedbythe

dopiI坞amountandcalcmationtemperature.XPSanalysisreVealed

thatNelementsastheformofO.Ti.NandNOxexistedintothe1atticeandonthesur白ceofTi02,respectiVely.OnepartofClelementsinco印oratediIlTi02ViatheO.Ti-ClliIll(ages,WhichwaspossiblyformedbythesubstitutionoftheoXygen洫Ti02lattice.AndasmaHamountofClelementsexiStedonthesurf犯eoriIltheintersticeofTi02photocatalystifltheformofCr.CelememsmodifiedontheTi02astheformofC032‘.Theoptirnumdop堍amouma11dcalcinationtenlperaturewere3.Omo眺a11d250℃,respectiVely.Underthevisible.1ight(420一800nm)irradiationwith120m洫,theremovalrateforRhBandphenolcouldachieve95.23%aIld80.13%,respectively.Key啪rds:Ti02;tri・doped;Visible-light;RhB;phen01.Ⅳ.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1

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简介……………………………………………………l

1.1.1

1.1.2

1.1.3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背景…………………………………….1Ti0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一lTi02光催化技术的局限性…………………………………………….31.2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

1.2.1单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41.2.2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7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9

1.3.1研究思路………………………………………………………………91.3.2研究内容……………………………………………………………..10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11

2.1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11

2.1.1主要实验药品……………………………………………………….112.1.2主要实验设备………………………….……………………………112.2催化剂的物理表征…………………………………………………………11

2.2.1晶相结构表征……………………………………………………….112.2.2扫描电子显微镜…………………………………………………….132.2.3透射电子显微镜…………………………………………………….132.2.4X.射线光电子能谱…………………………………………………..142.2.5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142.3光催化性能的评价…………………………………………………………l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1污染模型的选择……………………………………………………..152.3.2模型污染物降解率测定方法………………………………………..162.4光催化反应实验装置………………………………………………………18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20

3.1催化剂的制备………………………………………………………………20

3.1.1溶胶.凝胶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203.1.2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203.2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2l3.3催化剂表征分析……………………………………………………………21

3.3.1光吸收性能分析…………………………………………………….2l3.3.2晶相结构分析……………………………………………………….223.3.3形貌特征分析………………………………………………………..233.3.4组成元素分析………………………………………………………一243.4本章小结……………………………………………………………………27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29

4.1催化剂的制备………………………………………………………………294.2可见光催化活性对比………………………………………………………294.3催化剂表征分析……………………………………………………………3l

4.3.1形貌特征分析………………………………………………………..314.3.2晶相结构分析………………………………………………………..324.3.3组成元素分析………………………………………………………一324.3.4光吸收性能分析……………………………………………………..344.4本章小结……………………………………………………………………36第5章氯化铵改性Ti02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37

5.1催化剂的制备………………………………………………………………375.2氯化铵的添加量对改性Ti02性能的影响…………………………………375.2.1氯化铵的添加量对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37

目录

5.2.2催化剂表征分析…………………………………………………….385.3热处理温度对改性Ti02性能的影响………………………………………4l

5.3.1热处理温度对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4l5.3.2催化剂表征分析…………………………………………………….425.4N3.Cl-C.Ti250的表观形貌………………………………………………一455.5N3.C1.C.Ti250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46

5.5.1空白实验…………………………………………………………….465.5.2N3一C1.C.Ti250、W.Ti250及P25的催化活性比较…………………465.53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475.5.4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85.5.5光源波长范围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95.6掺杂机理分析……………………………………………………………一505.7可见光催化机理分析……………………………………………………..55

5.7.1晶型结构分析………………………………………………………..555.7.2光吸收性能分析……………………………………………………..565.7.3可见光催化机理………………………………………………………585.8本章小结…………………………………………………………………..58结论…………………………………………………………………………………………………………60参考文献……………………………………………………………………………61致j射……………………………………….………………………………………………………………一7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1独创性声明…………………………………………………………………………72

第l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简介

1.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毒物质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如何处理这些废水己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目前,对于水体污染比较有成效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微生物法、化学法等【l】。但是这些方法在应用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反应不彻底、效率低、运转能耗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探索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势在必行。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2】。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Fuiishima和K.Honda【3】在《Nature》杂志上首次发表了在紫外光照射下Ti02单晶电极可光致分解水产H2。1976年,S.N.FraJlk【4】等尝试利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J.H.carey【副报道了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利用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成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开辟了以二氧化钛为主导催化剂的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众多科学研究发现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可以高效彻底地将水中污染物降解为H20、c02和无机物等,从而达到治理环境的目洲¨11。

近些年,TiO: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都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目前,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对太阳能利用率高的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并深入探究其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使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更好的在水处理领域发挥作用。

1.1.2Ti0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Ti02之所以能作为光催化剂,是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及光电性质。Ti02的能带结构是由一个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Valenceband,VB)和一个空的高能导带(Conductionband,CB)构成,价带和导带之间称为禁带。当Ti02受到能量大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或等于带隙能(E曲的光照时,其价带上的电子(eco被光激发,越过禁带进入导带,在价带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vB+),这样就在Ti02粒子内部形成了电子.空穴对(ecB他Ⅶ+)。电子.空穴对发生迁移后会形成两种状态,一部分电子和空穴在Ti02体内或表面重新相遇而复合;另一部分电子迁移到TiOz表面,因其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与吸附的氧结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及过氧羟基(H02・)等活性组分。而迁移到Ti02表面的空穴因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吸附在Ti02表面的OH一和H20,产生羟基自由基(・OH)。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都可通过这些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为C02、H20和还原产物等无害物质【121。图1.1为半导体Ti02受到能量大于其禁带宽度能的光辐射时所发生的激发与跃迁过程示意图。

俘获

图1.1Ti02光催化氧化过程示意图

F运l-lDiagramofn02Photocatalyticoxidation

光催化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13】:

刀0_+办v_办阳++Pc矿办船++Pc口‘—÷办PDf

第l章绪论

hv毒jrH20fa血1—'。oH+H’

oHh酗七h蠢_’oH

eC矗jr02妇dsl_’oi

。oj细矗sl+H20—+Ho2’七oH

2H02’_02+H202

H02。+H20+eC否—’H202七oH

H202+hv—}2Ho・

H202七eC矗_,oH+OH

H202jr・oih虚s}—÷‘oH+oH+02

有机污染物七・oH_c02+H20+无机小分子

1.1.3Ti02光催化技术的局限性

由于具有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抗腐蚀,无毒无害,催化活性高,无选择性等优势,Ti02仍是目前光催化领域中首选的光催化剂。但同时Ti02也存在着缺陷,导致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阻碍。一方面的阻碍来源于其量子效率低。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效果差,复合率极高,从而影响了该技术在实际废水应用中的光催化效果。另一方面的阻碍就是光谱响应范围窄。由于纯Ti02只能吸收坶87nm的紫外光,而太阳光谱中,紫外光仅占4~6%左右,对太阳光(可见光约占45%)的利用率极低‘1钔。

因此,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以获得较高的量子效率,并通过减小Ti02的禁带宽度使其吸收光谱向可见光方向拓展以达到高效率的利用太阳能成为了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1.2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针对Ti02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探索催化过程机理尝试了多种方法对Ti02进行修饰改性,不同程度地拓展了Ti02的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目前,使Ti02响应可见光的改性方法主要有染料光敏化【15舶】、半导体复合‘20。221、贵金属沉积昭3。261、金属离子掺杂口7。301以及非金属离子掺杂【31。351等。表1.1列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1Ti02光催化剂改性技术

Tablel。1ModificationtechIlichqueSofTi02photocatalvSt

改性方法作者研究结果

1.2.1单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

(1)氮元素掺杂改性

早在1986年Sato等p61将Ti(OH)4与NH40H一起煅烧制备了N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经氮掺杂改性后的Ti02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是十几年来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1年Asahi等阐报道用非金属N替换Ti02中少量的晶格氧,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与其他改性方法相比,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就在于其保持紫外光活性不变的同时还能响应可见光。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非金属掺杂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基于对C4。、N3。、F。、P3。和S2。对锐钛矿型Ti02中02.进行取代掺杂的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结果,提出N掺杂Ti02产生可见光活性的原

第1章绪论

因在于N(2p)能够与O(2p)能级相杂化,缩短了Ti02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其响应可见光。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不断提出制备N掺杂Ti02的新方法,并试图揭示N掺杂Ti02的可见光活性机制。然而就目前报道的文献来看,关于N掺杂改性的Ti02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机理,研究者们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原因为N元素在Ti02中的掺杂形式各不相同,这也表明可能存在着多种N掺杂改性的可见光激发的机理。在后来的文献报道中也显示很多研究者与Asahi等的观点并不一致。

Irie等‘371通过NH3热处理制备了N掺杂Ti02光催化剂,通过研究其可见光吸收性能发现,置换Ti02晶格中的部分氧原子的N能在Ti02禁带中形成孤立的N2p能带。因此,他们并不认同Asahi等的轨道杂化能级观点,而是认为N掺杂改性后的Ti02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来源是N2p能带的存在。

Ihara等㈣将Ti(S04)2在氨水中水解得到了N掺杂Ti02,该样品中除了有掺杂的N,同时还存在一定量的氧空缺。产生的氧缺陷位对于产生可见光催化活性有重要作用,所以作者认为由于氧空缺的电子能级稍低于导带边界而产生了对可见光的响应。

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N元素的不同掺杂形态,如NO、NH3、NO。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可见光响应。Sato闽用NH40H或NH4Cl与TiCl4反应制备的Ti02具有可见光活性。他们认为存在的NOx杂质能级促使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

Sakat锄i等[391认为他们所制备的氮掺杂的Ti02之所以能响应可见光与催化剂中的一些具有顺磁性物质如NO、N02等有很大的关系。

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N掺杂Ti02的可见光活性机制也存在着差异。N掺杂使得Ti02带隙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氧空位都可能是引起可见光响应的原因。由于氧空位的密度不同,也可能导致氧空位变成载流子复合中心,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2)碳元素掺杂改性

碳掺杂是非金属改性TiOz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此前就有许多报道是关于碳黑作为载体改性二氧化钛的【40421。但碳掺杂改性的标志却是Khan等一31在science上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次发表了利用钛金属在天然气火焰中进行热解制备出了碳掺杂改性的Ti02光催化剂Ti2.xCx,与未改性的Ti02相比,其带隙能明显减小,吸收带边拓展到了可见光吸收范围。

Irie等m1通过直接加热氧化TiC粉末得到锐钛矿型C掺杂Ti02催化剂。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可见光活性,在400.530姗的可见光范围内均能将2.丙醇降解为丙酮和C02。

Choi等M也通过对TiC粉末进行加热氧化制备出了C掺杂的锐钛矿型Ti02,X1m和XPS分析显示C取代晶格上的O而与钛原子形成Ti-C共价键。

Li等H61在不额外添加碳源的情况下,采用水热法制备C掺杂Ti02。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用C掺杂Ti02在可见光下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60m洒内使罗丹明B近乎完全降解。

xiao等H71采用溶胶一凝胶自燃烧法得到了C掺杂Ti0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提高。

同时,有关碳以碳酸盐的掺杂形式对Ti02进行改性的报道也相继出现。这些研究成果的共同点则是认为碳修饰后的Ti02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程友萍等阻81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碳掺杂的纳米Ti02,该方法中碳是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经过这些碳元素修饰的Ti02催化剂在太阳光照下对氯酚的降解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Ohno等H91也曾报道含有C032‘的Ti02催化剂,在400.700姗的可见光区具有催化活性。

(3)硫元素掺杂改性

2002年以来,关于硫掺杂改性Ti02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研究者们对s元素的掺杂形式也持不同观点。OllIlo等‘501认为,S离子尺寸太大,不可能在Ti02间隙或置换。产生掺杂态,但可能置换晶格金属离子Ti4+而形成阳离子掺杂。他们用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可见光(胗440IlIll)下降解亚甲基蓝,结果发现存在明显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由于亚甲基蓝可与Ti02构成染料敏化体系,所以其可见光活性的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l章绪论

随后Yu等‘511用钛酸四丁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湿法制备得到了S掺杂的Ti02。通过xPs分析,其掺杂的S以S6+置换Ti4+。他们认为这种替代方式更易发生,并且发现掺杂S的Ti02在革兰氏阳性菌Micrococcuslylae的灭活实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4)卤素掺杂改性

目前,有关卤素掺杂的报道还比较少。Yu等嘲在制备Ti02的过程中以NH4F为F源,将F引入Ti02晶格,得到Ti02-xFx的掺杂催化剂,对气相光催化降解丙酮表现出高的活性。作者认为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F的掺杂引起了电荷的不平衡,使Ti4+通过电荷补偿变为Ti3+,而Ti3+的表面态将捕获的光生电子转移给TiO:表面吸附的02,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加强了光催化活性。陈恒等【531采用HCl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可见光响应的氯掺杂Ti0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氯的掺杂在Ti02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缩小了禁带宽度,扩展了Ti02的光吸收范围,使其具备了可见光催化活性。所制备的催化剂晶化温度大大降低,并且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300℃焙烧的氯掺杂Ti02,120mill时苯酚的降解率达到42.5%。

1.2.2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

随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TiO: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利用非金属掺杂的能级交错型共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子效率,扩展光吸收范围,加强Ti0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1)氮硫共掺杂

邢朋飞酬等以锐钛矿型Ti02为前驱体,硫脲为掺杂剂,制备了S-N共掺杂改性Ti02催化剂。通过XRD分析,该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的混合体系,并在可见光(胗400啪)区均有较强的吸收。

Liu【551等以TiCl4为钛源,硫脲为前驱体,经水热合成处理后,将其在NH3流中煅烧制备了N、S共掺杂的锐钛矿型Ti02。研究者以共掺杂的N.S.Ti02催化剂与单独的N.Ti02或S.Ti02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因N、S共掺杂而引起的可见光响应较后两者更加明显,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也最佳。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u【56】等将Ti(S04)2直接在氨水溶液中水解,得到中孔形貌的N、S共掺杂Ti02,实验证明,N、S共掺杂引起的能带迁移使吸收边“红移”,使催化剂无论是在紫外光范围还是在可见光范围均有较强吸收。他们认为N、S共掺杂产生了协同作用,加强了可见光的吸收并获得了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使经400.700℃热处理的N、S共掺杂Ti02的光催化活性达到了P一25Ti02的10倍。

(2)氮碳共掺杂

Noguchif571等以玻璃电极为衬底,用直流磁控溅射法,以金属Ti为靶电极,在心烈2/C02气氛中制得c,N共掺杂的Ti02薄膜。对其进行xPs表征分析,结果发现Ti-N和Ti-C键的存在,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N、C取代了晶格氧所致。通过DRS表征分析,发现C、N共掺杂的Ti02薄膜光吸收范围拓展到了500Illll。他们推测催化剂中存在的N2p或者C2p独立能带缩小了Ti02的禁带宽度,使之对可见光产生响应。

Shi等【581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样也合成了C、N共掺杂改性的Ti02薄膜。通过xPS检测分析,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碳掺杂形式: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碳;以固态溶胶形式存在的碳;碳化物TiC。碳掺杂的总含量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C、N共掺杂Ti02薄膜中的N元素和C元素主要是以固态溶胶的形式存在于Ti02晶体中。(3)氮氟共掺杂

KDht.Nu酬以(NH4)2TiF6和Si02为前驱体,在高温氨气中制备出了N和F共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波长小于570m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吸收。

Li等唧1报道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N、F共掺杂Ti02催化剂。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在紫外.可见光区均有较强的吸收,并且吸收带边“红移”至550姗处。通过对比了N、F共掺杂的Ti02与N单独掺杂的Ti02的光催化性能,可以看出N、F两种元素共掺杂的协同作用使的Ti02展现出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Meng等【6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F共掺杂Ti02,以亚甲基蓝为处理对象,可见光照射120miIl,其降解效率达到93%,其催化效率分别是未掺杂的Ti02和N掺杂Ti02的13.8倍及2.4倍。(4)碳硫共掺杂

第l章绪论

OllIlo【62】等制备了c、S共掺杂的Ti02。研究发现,c4+和S4+置换了晶格氧而存在于Ti02中,使得Ti02的光吸收范围从400nm扩展到700m。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时得到良好的效果。

Sun【63】等将钛酸四丁酯在硫脲和尿素的混合溶液中水解,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制各出一种新型的C、S共掺杂Ti02,以4.氯苯酚在可见光及紫外光下的去除率来评估该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发现,改性的催化剂虽然紫外光催化活性低于P一25Ti02,但可见光催化活性远强于P一25

(5)卤素共掺杂Ti02。

Luo等‘641以Ticl4作为钛源,氢溴酸(HBr,48%)为溴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Br和Cl共掺杂的Ti02。在水热温度为100℃下,通过改变HBr的浓度可以得到晶型可控的Ti02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Br和Cl的共掺杂降低了禁带能,使光吸收范围拓展到了可见光范围内。其中锐钛矿/金红石混合型的Ti02催化效果最佳。在紫外灯下光解Na2C03溶液的活性高于P.25Ti02。

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思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给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己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普通的水处理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因此,开发高效率、低能耗、适用范围较广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水体污染已在环保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Ti02半导体材料,因其性能稳定、安全无毒、氧化有机物彻底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作为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技术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太阳光利用率和光量子效率。近来研究表明,利用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TiO:可以在保持紫外光活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其可见光的催化活性,并且通过非金属的掺杂可以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一空穴的复合。在众多非金属元素中,氮元素被证实是最有效且研究最深入的非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属元素。另外,卤素掺杂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很多研究表明,卤族元素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Ti02的禁带宽度,拓展了Ti02的光吸收范围,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Ti02的光催化性能,本论文尝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氯化铵引入氮、氯两种元素对Ti02进行改性,以期提高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探讨其可能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使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和苯酚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3.2研究内容

本论文利用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合成N、Cl、C共掺杂改性的Ti02可见光催化剂。

(1)通过比较溶胶.凝胶法与浸渍法制备的改性Ti0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构及光吸收性能,研究不同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改性催化剂制备方法。

(2)通过在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分别添加浓硝酸及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两种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对比两种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结构及光吸收性质,确定适宜的水解抑制剂。

(3)采用优选的制备方法和水解抑制剂制各改性的Ti02光催化剂N.Cl_C.Ti,考察不同氯化铵添加量以及不同热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罗丹明B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以及照射光源波长范围对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利用xI①、SEM、TEM、XPS及DR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N.Cl-C.Ti光催化剂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主要实验药品

本章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及试剂见表2-1。

表2.1主要原料及试剂

!!!!曼::!!丝婴型尘宝坚型里!璺堡垒!!竺坦!呈垒垒!坐

试剂名称分子式纯度生产厂家

注:A.R.=分析纯

2.1.2主要实验设备

本论文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如表2.2所示。

2.2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2.2.1晶相结构表征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是x射线测试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可以用来分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晶型、各晶相含量以及粒径尺寸。通过与标准粉末衍射PDF卡片JCPDS(JonCommitteeonPo、ⅣderDi债actionStandards)进行比较,获得样品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2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一览表

1’able2.27nlemaillapp啪tuSaIldequipmentSlist

生产厂家仪器型号型号

晶相结构,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分析。本论文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生产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Ti02样品的晶相组成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CuK0【射线(扣0.15418m),管电压40kV,电流30InA,取样点/步长为0.02。,扫描速度5。.m计1。根据XRD衍射峰的半峰宽及其位置,利用Scherrer公式吲计算所制备的Ti02粒子的晶粒尺寸。

Scherrer公式如下所示:

.K入

(2.1)d2瓦函

式中:瑚子的晶粒尺寸;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K—Scherrer常数,~般取值为0.89;

k所用射线的波长,取值为O.15418m(CuK仅靶);惭射线的半高宽或积分宽度;岫拉格衍射角。

v—

A可按下式计算Ti02各晶相的相对含量嘲:kAIA

kAIA{IR+kBl8(2.2)

五尺一雨而、一..JR

倍3,)

(2.4)XF、一X广XR

式中,XA、XR、XB分别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相Ti02所占含量;

IA、IR、IB分别为锐钛矿A(101)、金红石R(110)和板钛矿B(121)晶面的特征衍射峰强度,且常数kA-0.884,kB=2.721。

根据公式(2.5)可估算晶体的晶格畸变‘67】:

£(晶格畸杰)2等2去

其中,£为晶格畸变常数。∞)

2.2.2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SllnaCiIlgEleetomMieorSoCpe,SEM)利用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以所激发的物理信号(二次电子、X射线)来调制成像,可以获得物质表面微观形貌和成分信息。利用扫描电镜查看TiQ纳米粉体时,得到的图像分辨率高并富有立体感,可以放大的倍数变化范围广【681。

本论文利用荷兰PhilipsXL.30.ESEM.FEG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i02纳米粒子进行表观形貌观察,测试加速电压为20kV。

2.2.3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材料微观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织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它的检测原理为由电子枪和两个聚光镜组成照明系统产生一束聚焦很细、亮度高、发散度小的电子束照射在待测样品表面上,透过样品的电子束经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三个透镜组成的三级放大成像系统,呈现出分辨率优于lIlm的放大后的电子像【68】。在对半导体Ti02进行测试时,还可通过瑚玎EM观察到样品的晶格条纹,通过测量晶格间距可确定Ti02晶相组成。

本论文采用日本电子公司(JEOL)生产的厄M.20lO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加速电压为200kV。

2.2.4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光电子能谱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表面元素组成及其所含元素的化学态和电子态的定量能谱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通过分析XPS谱图中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强及峰型进而确定所含元素的化学态及可能的分子结构,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试样品中各元素表面化学组成可根据XPS峰面积利用下式计算得到。

r、:兰三-:』L

k∑n,F量

‘si(2。6)

式中:l卜原子数;

I_-XPS峰面积;

C一元素表面含量;

s_一元素的灵敏度因子。

本论文中,XPS测试在PHI.5700型上进行,x射线源采用AlK0【(hv=1486.6eV)射线,操作电压和功率分别为12.5kv和250W,室气压为10t10‘7Pa,以仪器污染碳Cls(BiIld洫gEnergy=284.62eV)作内标能量校正。

2.2.5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是以紫外或可见单色光照射吸光物质,用仪器测量入射光被吸收的程度(常用吸光度表示),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从而获取样品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表层信息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它是表征纳米粒子光吸收性能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和手段。当物质受到光照时,通常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纳米粉体粒子尺寸较小时,其表面主要发生漫反射。漫反射满足Kube珏(a.MuIll(方程式‘69】:

F(R户羔!型』2:墨一2比s(2.7)

式中:K一吸收系数,与吸收光谱中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意义;

肛固体样品厚度达到无限厚时反射系数R的极限值,其数值常为一常数。嘣射系数;

本论文中,采用日本岛津UV-2550型紫外光谱仪测试样品的漫反射(DRS)光学性能。漫反射谱的测定采用积分球附件,通常用BaS04标准空白样作参比,将相同量的纳米Ti02粉体在相同的压力下压片,然后进行测试得到吸收曲线,并通过Kubell【a.Mulll【方程转换为漫反射吸收谱。

2.3光催化性能的评价

2.3.1污染模型的选择

染料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色度高、毒性大、可生化降解性差等特点,一直是废水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图2.1罗丹明B的分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Fig.2-lMolecularsmlctureofRhodamineBanditsabs叫ionspecmllll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罗丹明B学名为碱性玫瑰精B,(RhodamineB,简写为Iu:lB,其分子结构式如图2.1所示)。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染料并具有潜在的毒性及致癌性㈣因其无挥发性、有相当高的抗直接光分解和氧化的能力、受水体中pH值变化影响较小并且其浓度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简便,故常被用作光催化反应的模型反应物。因此,本论文选择罗丹明B水溶液为模型降解物。

苯酚(Phenol,简写为PhOH,其分子结构式如图2.2所示)是最常见的酚类化合物。苯酚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中存在的氧原子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迁移转化能力也较强,是水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其降解规律可以为其他取代基的苯系污染物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论文同样选用苯酚为评价光催化活性的模型降解物。

图2.2苯酚的结构式和国标法测定的吸收光谱

Fig.2.2Moleculars廿uctureofphenolaIlditsabsorptionspec岫measuredbynationalstandard2.3.2模型污染物降解率测定方法

2.3.2.1罗丹明B的定量关系

罗丹明B溶液在可见光区具有很好的吸收特性,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最大吸收峰(553nm)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呈线性关系。配置一系列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浓度为0n培.L一、1mg・L~、2mg・L~、4mg・L~、8mg・L~、10mg‘L~、12mg’L。1罗丹明B溶液,以去离子水作参比校正,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在入maX_553nm处的吸光度,并将吸光度(A)对相应的浓度(C)作图,得罗丹明B的标准工作曲线如图2.3所示。

由图2.3可以看出,罗丹明B浓度在肛12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标准方程为:

A:ol853xc.o.oR2露=o.9999(2.8)

图2.3罗丹明B标准曲线图

Fig.2-3TllestandardcurVeofRhB

2.3.2.2苯酚的定量关系

依次配置一系列浓度为Omg・L~、5mg・L一、lOmg・L一、30mg‘L~、50mg‘L-1、70mg.L。苯酚标准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在入max:510m处的吸光度,并将吸光度(A)对相应的浓度(C)作图,得苯酚标准工作曲线如图2-4所示。

由图2.4可以看出,苯酚溶液浓度在O~7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标准方程为:

A:oj14R64xC+o?007llR2=o.9999(2—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4苯酚标准曲线图

F远.2-4Thest觚dardcurveofphenol

以罗丹明B(R11B)和苯酚(PhOH)的液相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估改性的Ti02

A一电源:B一氙灯:C一反应容器:D一磁力搅拌器;E一滤波片

图2.5可见光催化反应装置

Fig.2—5Schematicofreactorf.orVisiblephotocatal)吨icdegradation2.4光催化反应实验装置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降解的中间产物没有被检测。采用350w球型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射,光源距反应器15cm,装置如图2—5所示。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样品投加到装有20IIlL浓度为10mg・L。1的罗丹明B溶液的烧杯中,混合后避光振荡30mill,待吸附.脱附平衡后,开启光源,5miIl后光源稳定开始计时,每隔20min取样,迅速离心后以0.22¨m微孔滤膜过滤,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通过降解液在炉553nm处的特征吸收值来检测罗丹明B的浓度,降解率可通过?7=孚×loo%来计算,其中co和c。分别为原始乙。

的和t时间的罗丹明B水溶液浓度。Rh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与DegussaP25Ti02以及自制的未掺杂改性Ti02纳米粒子进行了比较。

为了考察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光源附近放置滤光片UBG420(九>420llIll),UBG400(九>400IlIll)等即可获得不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源,其余步骤相同。

以苯酚为模型反应物的光催化活性测试步骤与罗丹明B的降解实验类似,只是取上清液后,采用GB/T7490.1987,4一氨基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检测。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采用两种不同的氯化铵掺杂方式将氮、氯、碳元素引入Ti02中对其进行改性。以苯酚为模型反应物,对比了两种不同掺杂氯化铵方式制备的Ti02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活性,并通过表征手段来分析两种掺杂方式对改性的Ti02催化剂结构及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3.1催化剂的制备

3.1.1溶胶.凝胶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

首先,取10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nl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瑚'L冰醋酸,经过l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称一定量的NH4Cl(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0%)溶解在含有10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和2mL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待溶解完全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然后将其研磨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n的速度升至250℃热处理4h,制得溶胶.凝胶法掺杂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记为aN3一C1.C.Ti。

3.1.2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

首先,取lO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m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n1L冰醋酸,经过1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在1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和2mL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将其研磨后,浸渍在一定浓度的NH4C1溶液中(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0%),剧烈搅拌2h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n的速度升至250℃热处理4h,制得浸渍法掺杂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记为bN3.Cl-C.Ti。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各方法研究

3.2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图3.1是催化剂aN.Cl-C.Ti和bN.Cl-C.Ti对初始浓度为1Omg・L’1苯酚溶液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对比图。从图3.1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苯酚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催化剂样品aN.C1.C.Ti,可见光照射120min后,对苯酚的降解率为80.13%,而催化剂样品bN.C1.C.Ti对苯酚的降解率为70.38%。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利用在溶胶一凝胶过程中掺杂氯化铵制备催化剂,可以使改性的Ti0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可见光活性。

∑:,

矗。

-厶

苗k

百》

go

ImIdi撕∞缸1e(mill)

图3-l不同催化剂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Fig.3-1E宙氐tofdi妇FerentcataJyStsont11eremovalofphenol

3.3催化剂表征分析

3.3.1光吸收性能分析

为了考察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对两种催化剂进行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分析。图3.2为催化剂aN.Cl-C.Ti和bN.C1.C.Ti的紫外.可见吸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光谱图。从图3-2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吸收带边均发生“红移”,在整个可见光区都有明显的吸收,表明两种掺杂方式均可使催化剂的响应波长向可见光拓展。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对可见光的吸收要强于浸渍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bN.cI.C.Ti。

苦U

Wavelellgcll(nm)

图3-2不同Ti02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F远3-2UV二Ⅵslightabs叫iVeSpec晚ofdi脑entTi|D2naIlo-particles

313.2晶相结构分析

图3.3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的XIm谱图。从图3.3中可以看出,aN.Cl-c.Ti晶型为单一锐钛矿,其锐钛矿特征衍射峰较为宽化,表明其晶粒尺寸较小;而bN.C1.C.Ti的晶型除了含有锐钛矿相,还伴有少量的板钛矿相,其锐钛矿的特征衍射峰也较为尖锐,表明该催化剂样品的晶粒尺寸较大。通过Scherrer公式估算催化剂aN.Cl。C.Ti和bN.C1.C.Ti晶粒尺寸分别为3.8911lll和5.25nm。采用溶胶.凝胶过程中掺杂氯化铵可以抑制锐钛矿相向板钛矿相的转变,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射备方法研究

同时可以获得较小的晶粒尺寸,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这也是催化剂aN.Cl-C.Ti可见光活性较高的原因。

图3.3不同rn02样品的XRD图

F远.3-3xRDpatt哪sofdif凳fentTi02photocatalySts

3.3.3形貌特征分析

图3.4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的透射电镜图。

图3.4aN—C1.C.Ti(A)和bN—Cl-C—Ti(B)的透射电镜图

Fig.3-4TEMimagesofaN—Cl-C—Ti(A)andbN—Cl-C-Ti(B)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图3.4中可以看,两种方式掺杂氯化铵制备的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基本呈球形或类球形,说明Ti02纳米粒子的形貌没有因掺杂方式的不同而改变,两种催化剂晶粒尺寸均在3~6nm之间,这与利用Scherrer公式计算的晶粒大小基本一致。3.3.4组成元素分析

图3.5为样品aN.C1.C.Ti和bN.Cl-C.Ti的XPS全谱图。从图3.5中可以看出,两种改性的Ti02催化剂都含有Ti、O、C、N及Cl元素,表明两种掺杂氯化铵的方式均可以有效地引入氮、氯两种元素。

一∞△一扫罟图3.5不同Ti02纳米粒子的XPS图

Fig.3-5XPS湖’Veyspec眦胁ofdif断entTj02n柚o-panicleS

表3.1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l-C.Ti相对元素含量表。从表3.1中,可以看出,利用浸渍掺杂法制各的催化剂bN—c1.c.Ti中碳和氯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均减少,氮元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为了确定元素相对含量的增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Gaussian-Lorentzian函数对Nl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图3.6是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样品的N1s精细XPS扫描图。从样品aN.C1.C.Ti的N1s精细扫描图可以看出,N1s存在两个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398.9eV和400.0eV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

处。其中398.9eV为O.Ti-N键的吸收峰,是N元素取代了Ti02晶格中的部分晶格氧所致‘71。7扪,而400.0eV处的吸收峰归属于Ti02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含氮化合物

【731。而样品bN.c1.C.Ti在结合能为399.16eV和400.16eV处也出现两个Nls特征吸收峰,分别代表着O.Ti-N结合形式及吸附的含氮化合物。理论上讲,进入晶格代替氧的这部分氮在促使催化剂响应可见光方面起到主要贡献。通过计算可知,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中进入晶格的氮元素相对含量分别为0.47%和O.35%,表明浸渍掺杂法会导致氮元素无法有效充分地进入到Ti02晶格中,使得起到主要引起可见光响应的这部分氮元素相对含量减少,加上碳、氯两种元素含量的流失,综合影响了催化剂bN.Cl-C.Ti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表3.1不同Ti02纳米粒子中的相对元素含量

Table3.1Theconstnentpercentagecontentofdi航rentTi02n锄o-paIticles

SampleAtomicc咖position(at%)

TiOCNCl

口△

3蚤

’晶

旦C

BiIldingEnergy(eV)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厶

。磊C

'基

图3-6aN-Cl-C-Ti(A)和bN—Cl—C—Ti(B)的Nls的精细ⅪPS

Fig.3-6111eb砌energiesofNlsofaN-cl-c-Ti(A)aIldbN—cl—C—Ti(B)图3.7是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样品的01s精细XPS扫描图。

3厶

’罱口

旦a

BilldillgD髓酬jV).26.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各方法研究

图3.7aN.C1.C.Ti(A)和bN—Cl-C—Ti(B)的01s的精细)四S

Fig.3-7ThebindenergiesofO1sofaN-C1-C-髓(A)andbN-Cl-C-Ti(B)

从图3.7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Ols的特征吸收峰呈宽化且不对称状态,说明催化剂中均含有两种化学态氧,即晶格氧(OL)和羟基氧(OH)【74-761。在光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表面羟基是光生空穴的捕获剂,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物种・OH自由基,而・OH自由基在吸附相和溶液中都能引发物质的光催化氧化反应【7刀。因此,羟基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利用Gaussian.LorentZian函数对01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图3.7(A)和图3.7(B)中分别标出了两种化学态氧的含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氯化铵掺杂催化剂aN.C1-C.Ti的羟基氧含量明显高于浸渍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bN.C1.C.Ti。这也是具有高羟基氧含量的催化剂aN.C1.C.Ti催化活性较强的原因。

3.4本章小结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以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法两种掺杂氯化铵的方式制备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N、Cl、C共掺杂改性的Ti02催化剂aN.C1.C.Ti及bN.Cl-C.Ti,并将两种催化剂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掺杂氯化铵方式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及bN.Cl-C.Ti在可见光下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120mill后,对苯酚溶液的降解率分别为80.13%和70.38%。

(2)两种催化剂在紫外光区吸收差别不大;但在可见光区,催化剂aN.Cl-C.Ti的可见光吸收明显强于催化剂bN.C1.C.Ti。

(3)两种掺杂方式制各的催化剂均为球形颗粒。浸渍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bN.C1.C.Ti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结构,晶粒尺寸为5.2511111;而溶胶.凝胶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为单一锐钛矿,晶粒尺寸为3.89m。

(4)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制备催化剂,可以将氮、氯、碳三种元素有效充分地引入到Ti02中,并使催化剂aN.C1.C.Ti具有较多的羟基氧含量,有利于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目前,制备纳米Ti02的方法很多,sol-gel法是其中的一种‘78。821。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设备要求低,条件易控且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较高的纯度而成为制备纳米Ti02的常用方法。研究‘83斟1表明:前驱物形成凝胶的过程对Ti02纳米粒子的形貌、晶粒尺寸及晶相组成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凝胶形成过程中,由于钛酸四丁酯的水解一缩聚反应速率极快,会立即生成沉淀而影响了Ti02的细化【85】,从而影响了催化样品的催化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添加水解抑制剂来延缓反应速率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为了考察不同水解抑制剂对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两种不同的酸,制备出不同酸催化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

4.1催化剂的制备

(1)样品一:首先,取10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m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mL冰醋酸作为螯合剂,经过l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称一定量的NH4Cl(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O%)溶解在含有lO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待溶解完全,加入2mL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混合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然后将其研磨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ll的速度升至250℃。催化样品记为N.Cl-C.Ti(N)

(2)样品二:制备过程与(1)相同,只是B液中加入的水解抑制剂改为浓盐酸。催化样品记为N-Cl-C.Ti(C1)

4.2可见光催化活性对比

图4.1为催化剂N.Cl_C.Ti(N)和N—Cl-C.Ti(C1)在可见光下对浓度为lOmg・L。1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对比图。图4.2为催化剂N.C1.C.Ti(N)和N.C1.C.Ti(C1)在可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光下对浓度为10mg・L。1苯酚的降解效果对比图。从图4.1、4.2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模型污染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N—Cl-C.Ti(N)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表明利用硝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

图4.1不同催化剂对罗丹明B去除率的影响

F远.4-1Efrectofdi伍:reIltcatalystsonther锄oValofRhB

图4.2不同催化剂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F远4-2E髓ctofdi虢rentcatalystsonr哪ovalofphenol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Oz性能的影响研究

4.3催化剂表征分析

4.3.1形貌特征分析

图4.3和图4.4分别为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的透射电镜图及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均为球形或类球形的纳米粒子,都存在局部团聚现象,表明添加不同水解抑制剂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外观形貌没有明显影响。

图4・3(A)N-Cl-DTi(N)和(B)N-Cl-C一啊(C1)的透射电镜图

F远.4—31EM洫agesof(A)N—Cl—C—Ti(N)粗d(B)N—Cl-C—Ti(C1)

图4-4(A)N-Cl-C-Ti(N)和(B)N—C卜C-Ti(C1)的扫描电镜图

F培4-4sEMi黝gesof(A)N—cl—c—Ti(N)a11d(B)N-Cl-c—Ti(c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晶相结构分析

图4.5为添加不同水解抑制剂制备的Ti02催化剂的)(】m图。从图4.5中可以看出,液相体系中加入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1.c.Ti(N)晶型为单一锐钛矿,而催化剂N.C1.C.Ti(C1)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体系,说明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添加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易于获得混晶体系的催化样品。通过Scherrer公式估算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晶粒尺寸分别为3.89nm和4.13Illll,表明利用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可以获得晶粒尺寸较小的锐钛矿晶型催化齐I。

图4.5不同Ti02样品的XRD图

Fig.4—5XRDpatt咖sofdif蚤玎emTi02photocatalySts

4.3.3组成元素分析

催化剂丰富的表面态会影响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不同水解抑制剂对催化样品的表面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表4.1为催化剂N-Cl-C.Ti(N)和N-Cl-C—Ti(C1)中的各元素相对含量。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表4.1不同Ti02纳米粒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

西lble4.1Thec伽戚inJentpercentagecontentofdiff醯entTi02nan0-particles

Sa瑚【ple/homiccomposition(at%)

TiOCNCl

从表4.1中可以看出,催化剂N.C1.C.Ti(C1)中的氮、氯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多,其中氯元素的增多是因为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Cr,而样品中氮元素也相应地增多,这可能是因为氯元素进入Ti02晶格或者晶隙,产生了晶格畸变,同时也增加了氧空位,而氧空位的形成更有利于氮元素的进一步渗入,所以导致氮元素的含量也相应增加。而过量的掺杂元素以及由此引起的氧空位很可能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降低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这与DRS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图4.6为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的Ols的精细XPS。利用Gaussian.Lore吡£ian函数对01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

3三、

‘磊

旦三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磊

图4—6(A)N-cl-C-Ti(N)和(B)N—Cl-C-Ti(C1)的01s的精细XPS

Fig.4-6OlsxPsof(A)N-Cl-C-Ti(N)and(B)N・cl-c-Ti(c1)

从图4.6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01s的特征吸收峰呈宽化且不对称状态,图4.6(B)分别标出了两种化学态氧的含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催化剂羟基氧对光催化反应是有益的,可以生成具有更高活性的物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低的羟基氧含量也是导致催化剂N.Cl-C-Ti(C1)光催化活性较低的一个原因。同时表明,利用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催化剂易于获得表面羟基含量较高的Ti02纳米粒子。

4.3.4光吸收性能分析

图4.7为催化剂N.C1.C.Ti(N)和N—C1.C.Ti(C1)的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光谱图。从图4.7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均有明显吸收,催化剂N-C1.C-Ti(C1)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要强于催化剂N.Cl-C.Ti(N),并且在紫外光区的吸收也要强于催说明催化剂中均含有两种化学态氧,即晶格氧(OL)和羟基氧(OH)。图4.6(A)N.Cl_C.Ti(C1)的羟基氧含量明显低于催化剂N.Cl-C—Ti0D。通过上一章讨论可知,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化剂N.Cl-C.Ti(N)。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可以提高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催化剂N-Cl-C.Ti(C1)对可见光的吸收较高,表明其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量较高。

,>

eo

JD

wavd∞洲mn)

图4.7不同Ti02光催化剂的DRS图

F培4-7DRSspec仃aofdi脓entTi02photocatalysts

将催化剂N.C1.C.TiQq和N.C1.C.Ti(C1)的可见光活性评价结果与DRS的表征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虽然催化剂N.Cl-C.Ti(CD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大于催化剂N.Cl-C.Ti(N),但是催化剂N.Cl-C—Ti(C1)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却低于催化剂N.C1.C.Ti0叼。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在Ti02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促使Ti02吸收带边发生“红移”,增强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然而,引入的这些杂质能级也会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所以掺杂元素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掺杂量反而会降低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催化剂N.Cl-C.Ti(C1)正是由于具有较高的掺杂元素含量,在Ti02禁带形成较多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增加了载流子的复合几率,降低了N.C1.C.Ti(c1)的光催化活性。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本章小结

本章中通过添加浓硝酸和浓盐酸分别制各出了不同水解抑制剂合成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N.Cl-C.Ti(N)和N—Cl—c-Ti(C1)。对两种催化剂进行可见光活性测试以及表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溶液和苯酚溶液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降解效率。其中,N—Cl-C.TiO妁的催化活性较高。

(2)两种催化剂均为球形粒子,不同的水解抑制剂对其形貌影响不大。但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及晶粒尺寸却受其影响。催化剂N.C1.C.Ti(C1)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结构,晶粒尺寸为4.13m;而催化剂N.C1.C-Ti(N)为单一锐钛矿,晶粒尺寸为3.89IlIIl。

(3)利用浓硝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l-c.Ti(N)表面羟基氧含量增多。

(4)采用浓盐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各的催化剂N.Cl-C.Ti(CD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强,但可见光催化活性较弱。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二氧化钛由于其具有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低成本以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证明是最具有前景的光催化剂。然而,二氧化钛只能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光催化活性,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极低。将该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红移,使其吸收波段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区,将大大提高光太阳光的利用率。

本论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合成了N、Cl、C共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采用XRD、TEM、SEM、XPS及DR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氮、氯、碳共掺杂Ti02光催剂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研究了制备方法、水解抑制剂种类、氯化铵掺杂量、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初始浓度、照射光源波长等对罗丹明B降解性能的影响。

1、采用溶胶.凝胶法与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光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组成及光吸收特性,以及可见光下催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所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单一锐钛矿晶型、较小的晶粒尺寸以及较高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2、以浓硝酸和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研究了水解抑制剂的种类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SEM、TEM、xI①、xPS及DRs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催化剂均为球形粒子,以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l_C.Ti(N)晶型为单一锐钛矿,具有较高含量的表面羟基OH。,虽然可见光吸收强度略低于添加浓盐酸制备的催化剂N.C1.C.Ti(CD,但对罗丹明B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3、研究了氯化铵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C1.C.Ti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3.Cl—C—Ti250中N元素主要以。一Ti-N及Nox形式存在;cl元素一部分取代了Ti02晶格中的氧形成O.Ti-cl,还有一部分以cr形式附着在Ti02纳米粒子表面或是存在晶隙中;而C元素则以C032一形式对Ti02进行改性。.T.

当氯化铵的掺杂量为3.0mo阮,热处理温度为25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N3.Cl-C.Ti250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420.800啪可见光照射120mill后对初始浓度均为10mg・L。的罗丹明B及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5.23%和80.13%。关键词:二氧化钛;三元素共掺杂;可见光;罗丹明B;苯酚

Abstract

Titaniumdioxideisconsideredthemostpromisillgapplicationasphotoeatalyst锄ongmanysemiconductorphotocatalysismaterialsbecauseofitsstrongoxidatlonabil砜chemicalstability,lowcoSt蛐dnon—seconilaryp01lution.However,Ti02photocat蝴icoxidationtechiqueiSlimitedbyitswidebandgap,WhlchrequlresultraVioletirradiationforphotocatalyticactiVation.IfthephotocatalyticallyactⅣeregionisexpandedtotheviSiblelightregion,s岫lightsourcescanbeusedmoreemcientIy.

InthiSpaper,byusmgTi(OC4H9)4asprecursorsa11da姗oniumchlorldeasdoplngsource,N.Cl-C-tri_dopedTi02photocatalystswere

powderswerecharacterizedwith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缸.雒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X—raydimaction(XRD),X-rayphotoekctronspectroscopy(XPS)a11dUV-Visdi硒serenect弛cespectroscopy(DRs).Inaddicion,themechanismsoftheenhancementofVisible-l远htphotocatal矿icactⅣityotN。Cl-C.柞dopedTi02photocatalystswerea11alyzediIldetailed.nee虢ctsofpreparationmethod、typesofhydrolysisiIlllibitor、舢oniumchloridecontentarldcalC洫ationtemperatureonvisible.1ightphotocatalyticactivitywerestudied.Thee矗’ectsofconcent】:ationof砒lB,catalystdosageand衙adiationwaVelen舀honpen-ormancetorthedegradationofrhodamineBwerealso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ed:

1、T11estmcture,visiblelightabsorptionandthedegradationofphenolofthetri.dopedTi02withdi妇陀rentpreparationmethodsareiIIVest远ated,itfoundthatN。C1.C.tri.dopedTi02preparedbythesol—gelmethoddemonstratedhlgherphotocata研icactivityduetothes砸glea11atasephase,smallercrystallinesize,highervisibleabsoIptionabilityandvisible—lightphotocatab,ticactivity.

2、nee毹ctsofdi虢renthydrolysis曲ibitorsonthephotocata研icactiVityofthetri-dopedTi02werestudied.SEM,TEM,XRD,XPSaJldDRSmdicatedthatas.preparedsamplethatwaspr印aredbynitricacidwassphericalparticles,whichhadsiIlgleanatasephaseandmorehydroxylradicals.Comparedwiththatpreparedbyhvdrochloricacid,N.Cl-C.tri-dopedTi02preparedbynitricacidhad10werVisiblelight.Ⅲ-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orption,buthi曲erphotocatalyticactiVity.

粼ni啪chloride3、Thephotocata耻icofN-Cl。C.tri.dopedTi02issignificantlya虢ctedbythe

dopiI坞amountandcalcmationtemperature.XPSanalysisreVealed

thatNelementsastheformofO.Ti.NandNOxexistedintothe1atticeandonthesur白ceofTi02,respectiVely.OnepartofClelementsinco印oratediIlTi02ViatheO.Ti-ClliIll(ages,WhichwaspossiblyformedbythesubstitutionoftheoXygen洫Ti02lattice.AndasmaHamountofClelementsexiStedonthesurf犯eoriIltheintersticeofTi02photocatalystifltheformofCr.CelememsmodifiedontheTi02astheformofC032‘.Theoptirnumdop堍amouma11dcalcinationtenlperaturewere3.Omo眺a11d250℃,respectiVely.Underthevisible.1ight(420一800nm)irradiationwith120m洫,theremovalrateforRhBandphenolcouldachieve95.23%aIld80.13%,respectively.Key啪rds:Ti02;tri・doped;Visible-light;RhB;phen01.Ⅳ.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1

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简介……………………………………………………l

1.1.1

1.1.2

1.1.3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背景…………………………………….1Ti0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一lTi02光催化技术的局限性…………………………………………….31.2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

1.2.1单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41.2.2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7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9

1.3.1研究思路………………………………………………………………91.3.2研究内容……………………………………………………………..10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11

2.1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11

2.1.1主要实验药品……………………………………………………….112.1.2主要实验设备………………………….……………………………112.2催化剂的物理表征…………………………………………………………11

2.2.1晶相结构表征……………………………………………………….112.2.2扫描电子显微镜…………………………………………………….132.2.3透射电子显微镜…………………………………………………….132.2.4X.射线光电子能谱…………………………………………………..142.2.5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142.3光催化性能的评价…………………………………………………………l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1污染模型的选择……………………………………………………..152.3.2模型污染物降解率测定方法………………………………………..162.4光催化反应实验装置………………………………………………………18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20

3.1催化剂的制备………………………………………………………………20

3.1.1溶胶.凝胶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203.1.2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203.2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2l3.3催化剂表征分析……………………………………………………………21

3.3.1光吸收性能分析…………………………………………………….2l3.3.2晶相结构分析……………………………………………………….223.3.3形貌特征分析………………………………………………………..233.3.4组成元素分析………………………………………………………一243.4本章小结……………………………………………………………………27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29

4.1催化剂的制备………………………………………………………………294.2可见光催化活性对比………………………………………………………294.3催化剂表征分析……………………………………………………………3l

4.3.1形貌特征分析………………………………………………………..314.3.2晶相结构分析………………………………………………………..324.3.3组成元素分析………………………………………………………一324.3.4光吸收性能分析……………………………………………………..344.4本章小结……………………………………………………………………36第5章氯化铵改性Ti02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37

5.1催化剂的制备………………………………………………………………375.2氯化铵的添加量对改性Ti02性能的影响…………………………………375.2.1氯化铵的添加量对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37

目录

5.2.2催化剂表征分析…………………………………………………….385.3热处理温度对改性Ti02性能的影响………………………………………4l

5.3.1热处理温度对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4l5.3.2催化剂表征分析…………………………………………………….425.4N3.Cl-C.Ti250的表观形貌………………………………………………一455.5N3.C1.C.Ti250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46

5.5.1空白实验…………………………………………………………….465.5.2N3一C1.C.Ti250、W.Ti250及P25的催化活性比较…………………465.53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475.5.4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85.5.5光源波长范围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95.6掺杂机理分析……………………………………………………………一505.7可见光催化机理分析……………………………………………………..55

5.7.1晶型结构分析………………………………………………………..555.7.2光吸收性能分析……………………………………………………..565.7.3可见光催化机理………………………………………………………585.8本章小结…………………………………………………………………..58结论…………………………………………………………………………………………………………60参考文献……………………………………………………………………………61致j射……………………………………….………………………………………………………………一7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1独创性声明…………………………………………………………………………72

第l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简介

1.1.1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毒物质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如何处理这些废水己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目前,对于水体污染比较有成效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微生物法、化学法等【l】。但是这些方法在应用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反应不彻底、效率低、运转能耗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探索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势在必行。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2】。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Fuiishima和K.Honda【3】在《Nature》杂志上首次发表了在紫外光照射下Ti02单晶电极可光致分解水产H2。1976年,S.N.FraJlk【4】等尝试利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J.H.carey【副报道了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利用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成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开辟了以二氧化钛为主导催化剂的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众多科学研究发现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可以高效彻底地将水中污染物降解为H20、c02和无机物等,从而达到治理环境的目洲¨11。

近些年,TiO: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都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目前,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对太阳能利用率高的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并深入探究其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使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更好的在水处理领域发挥作用。

1.1.2Ti0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Ti02之所以能作为光催化剂,是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及光电性质。Ti02的能带结构是由一个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Valenceband,VB)和一个空的高能导带(Conductionband,CB)构成,价带和导带之间称为禁带。当Ti02受到能量大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或等于带隙能(E曲的光照时,其价带上的电子(eco被光激发,越过禁带进入导带,在价带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vB+),这样就在Ti02粒子内部形成了电子.空穴对(ecB他Ⅶ+)。电子.空穴对发生迁移后会形成两种状态,一部分电子和空穴在Ti02体内或表面重新相遇而复合;另一部分电子迁移到TiOz表面,因其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与吸附的氧结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及过氧羟基(H02・)等活性组分。而迁移到Ti02表面的空穴因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吸附在Ti02表面的OH一和H20,产生羟基自由基(・OH)。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都可通过这些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为C02、H20和还原产物等无害物质【121。图1.1为半导体Ti02受到能量大于其禁带宽度能的光辐射时所发生的激发与跃迁过程示意图。

俘获

图1.1Ti02光催化氧化过程示意图

F运l-lDiagramofn02Photocatalyticoxidation

光催化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13】:

刀0_+办v_办阳++Pc矿办船++Pc口‘—÷办PDf

第l章绪论

hv毒jrH20fa血1—'。oH+H’

oHh酗七h蠢_’oH

eC矗jr02妇dsl_’oi

。oj细矗sl+H20—+Ho2’七oH

2H02’_02+H202

H02。+H20+eC否—’H202七oH

H202+hv—}2Ho・

H202七eC矗_,oH+OH

H202jr・oih虚s}—÷‘oH+oH+02

有机污染物七・oH_c02+H20+无机小分子

1.1.3Ti02光催化技术的局限性

由于具有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抗腐蚀,无毒无害,催化活性高,无选择性等优势,Ti02仍是目前光催化领域中首选的光催化剂。但同时Ti02也存在着缺陷,导致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阻碍。一方面的阻碍来源于其量子效率低。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效果差,复合率极高,从而影响了该技术在实际废水应用中的光催化效果。另一方面的阻碍就是光谱响应范围窄。由于纯Ti02只能吸收坶87nm的紫外光,而太阳光谱中,紫外光仅占4~6%左右,对太阳光(可见光约占45%)的利用率极低‘1钔。

因此,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以获得较高的量子效率,并通过减小Ti02的禁带宽度使其吸收光谱向可见光方向拓展以达到高效率的利用太阳能成为了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1.2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针对Ti02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探索催化过程机理尝试了多种方法对Ti02进行修饰改性,不同程度地拓展了Ti02的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目前,使Ti02响应可见光的改性方法主要有染料光敏化【15舶】、半导体复合‘20。221、贵金属沉积昭3。261、金属离子掺杂口7。301以及非金属离子掺杂【31。351等。表1.1列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1Ti02光催化剂改性技术

Tablel。1ModificationtechIlichqueSofTi02photocatalvSt

改性方法作者研究结果

1.2.1单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

(1)氮元素掺杂改性

早在1986年Sato等p61将Ti(OH)4与NH40H一起煅烧制备了N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经氮掺杂改性后的Ti02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是十几年来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1年Asahi等阐报道用非金属N替换Ti02中少量的晶格氧,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与其他改性方法相比,非金属掺杂改性Ti02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就在于其保持紫外光活性不变的同时还能响应可见光。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非金属掺杂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基于对C4。、N3。、F。、P3。和S2。对锐钛矿型Ti02中02.进行取代掺杂的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结果,提出N掺杂Ti02产生可见光活性的原

第1章绪论

因在于N(2p)能够与O(2p)能级相杂化,缩短了Ti02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其响应可见光。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不断提出制备N掺杂Ti02的新方法,并试图揭示N掺杂Ti02的可见光活性机制。然而就目前报道的文献来看,关于N掺杂改性的Ti02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机理,研究者们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原因为N元素在Ti02中的掺杂形式各不相同,这也表明可能存在着多种N掺杂改性的可见光激发的机理。在后来的文献报道中也显示很多研究者与Asahi等的观点并不一致。

Irie等‘371通过NH3热处理制备了N掺杂Ti02光催化剂,通过研究其可见光吸收性能发现,置换Ti02晶格中的部分氧原子的N能在Ti02禁带中形成孤立的N2p能带。因此,他们并不认同Asahi等的轨道杂化能级观点,而是认为N掺杂改性后的Ti02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来源是N2p能带的存在。

Ihara等㈣将Ti(S04)2在氨水中水解得到了N掺杂Ti02,该样品中除了有掺杂的N,同时还存在一定量的氧空缺。产生的氧缺陷位对于产生可见光催化活性有重要作用,所以作者认为由于氧空缺的电子能级稍低于导带边界而产生了对可见光的响应。

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N元素的不同掺杂形态,如NO、NH3、NO。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可见光响应。Sato闽用NH40H或NH4Cl与TiCl4反应制备的Ti02具有可见光活性。他们认为存在的NOx杂质能级促使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

Sakat锄i等[391认为他们所制备的氮掺杂的Ti02之所以能响应可见光与催化剂中的一些具有顺磁性物质如NO、N02等有很大的关系。

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N掺杂Ti02的可见光活性机制也存在着差异。N掺杂使得Ti02带隙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氧空位都可能是引起可见光响应的原因。由于氧空位的密度不同,也可能导致氧空位变成载流子复合中心,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2)碳元素掺杂改性

碳掺杂是非金属改性TiOz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此前就有许多报道是关于碳黑作为载体改性二氧化钛的【40421。但碳掺杂改性的标志却是Khan等一31在science上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次发表了利用钛金属在天然气火焰中进行热解制备出了碳掺杂改性的Ti02光催化剂Ti2.xCx,与未改性的Ti02相比,其带隙能明显减小,吸收带边拓展到了可见光吸收范围。

Irie等m1通过直接加热氧化TiC粉末得到锐钛矿型C掺杂Ti02催化剂。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可见光活性,在400.530姗的可见光范围内均能将2.丙醇降解为丙酮和C02。

Choi等M也通过对TiC粉末进行加热氧化制备出了C掺杂的锐钛矿型Ti02,X1m和XPS分析显示C取代晶格上的O而与钛原子形成Ti-C共价键。

Li等H61在不额外添加碳源的情况下,采用水热法制备C掺杂Ti02。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用C掺杂Ti02在可见光下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60m洒内使罗丹明B近乎完全降解。

xiao等H71采用溶胶一凝胶自燃烧法得到了C掺杂Ti0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提高。

同时,有关碳以碳酸盐的掺杂形式对Ti02进行改性的报道也相继出现。这些研究成果的共同点则是认为碳修饰后的Ti02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程友萍等阻81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碳掺杂的纳米Ti02,该方法中碳是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经过这些碳元素修饰的Ti02催化剂在太阳光照下对氯酚的降解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Ohno等H91也曾报道含有C032‘的Ti02催化剂,在400.700姗的可见光区具有催化活性。

(3)硫元素掺杂改性

2002年以来,关于硫掺杂改性Ti02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研究者们对s元素的掺杂形式也持不同观点。OllIlo等‘501认为,S离子尺寸太大,不可能在Ti02间隙或置换。产生掺杂态,但可能置换晶格金属离子Ti4+而形成阳离子掺杂。他们用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可见光(胗440IlIll)下降解亚甲基蓝,结果发现存在明显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由于亚甲基蓝可与Ti02构成染料敏化体系,所以其可见光活性的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l章绪论

随后Yu等‘511用钛酸四丁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湿法制备得到了S掺杂的Ti02。通过xPs分析,其掺杂的S以S6+置换Ti4+。他们认为这种替代方式更易发生,并且发现掺杂S的Ti02在革兰氏阳性菌Micrococcuslylae的灭活实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4)卤素掺杂改性

目前,有关卤素掺杂的报道还比较少。Yu等嘲在制备Ti02的过程中以NH4F为F源,将F引入Ti02晶格,得到Ti02-xFx的掺杂催化剂,对气相光催化降解丙酮表现出高的活性。作者认为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F的掺杂引起了电荷的不平衡,使Ti4+通过电荷补偿变为Ti3+,而Ti3+的表面态将捕获的光生电子转移给TiO:表面吸附的02,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加强了光催化活性。陈恒等【531采用HCl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可见光响应的氯掺杂Ti0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氯的掺杂在Ti02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缩小了禁带宽度,扩展了Ti02的光吸收范围,使其具备了可见光催化活性。所制备的催化剂晶化温度大大降低,并且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300℃焙烧的氯掺杂Ti02,120mill时苯酚的降解率达到42.5%。

1.2.2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

随着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TiO: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利用非金属掺杂的能级交错型共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子效率,扩展光吸收范围,加强Ti0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1)氮硫共掺杂

邢朋飞酬等以锐钛矿型Ti02为前驱体,硫脲为掺杂剂,制备了S-N共掺杂改性Ti02催化剂。通过XRD分析,该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的混合体系,并在可见光(胗400啪)区均有较强的吸收。

Liu【551等以TiCl4为钛源,硫脲为前驱体,经水热合成处理后,将其在NH3流中煅烧制备了N、S共掺杂的锐钛矿型Ti02。研究者以共掺杂的N.S.Ti02催化剂与单独的N.Ti02或S.Ti02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因N、S共掺杂而引起的可见光响应较后两者更加明显,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也最佳。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u【56】等将Ti(S04)2直接在氨水溶液中水解,得到中孔形貌的N、S共掺杂Ti02,实验证明,N、S共掺杂引起的能带迁移使吸收边“红移”,使催化剂无论是在紫外光范围还是在可见光范围均有较强吸收。他们认为N、S共掺杂产生了协同作用,加强了可见光的吸收并获得了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使经400.700℃热处理的N、S共掺杂Ti02的光催化活性达到了P一25Ti02的10倍。

(2)氮碳共掺杂

Noguchif571等以玻璃电极为衬底,用直流磁控溅射法,以金属Ti为靶电极,在心烈2/C02气氛中制得c,N共掺杂的Ti02薄膜。对其进行xPs表征分析,结果发现Ti-N和Ti-C键的存在,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N、C取代了晶格氧所致。通过DRS表征分析,发现C、N共掺杂的Ti02薄膜光吸收范围拓展到了500Illll。他们推测催化剂中存在的N2p或者C2p独立能带缩小了Ti02的禁带宽度,使之对可见光产生响应。

Shi等【581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样也合成了C、N共掺杂改性的Ti02薄膜。通过xPS检测分析,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碳掺杂形式: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碳;以固态溶胶形式存在的碳;碳化物TiC。碳掺杂的总含量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C、N共掺杂Ti02薄膜中的N元素和C元素主要是以固态溶胶的形式存在于Ti02晶体中。(3)氮氟共掺杂

KDht.Nu酬以(NH4)2TiF6和Si02为前驱体,在高温氨气中制备出了N和F共掺杂的Ti02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波长小于570m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吸收。

Li等唧1报道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N、F共掺杂Ti02催化剂。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在紫外.可见光区均有较强的吸收,并且吸收带边“红移”至550姗处。通过对比了N、F共掺杂的Ti02与N单独掺杂的Ti02的光催化性能,可以看出N、F两种元素共掺杂的协同作用使的Ti02展现出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Meng等【6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F共掺杂Ti02,以亚甲基蓝为处理对象,可见光照射120miIl,其降解效率达到93%,其催化效率分别是未掺杂的Ti02和N掺杂Ti02的13.8倍及2.4倍。(4)碳硫共掺杂

第l章绪论

OllIlo【62】等制备了c、S共掺杂的Ti02。研究发现,c4+和S4+置换了晶格氧而存在于Ti02中,使得Ti02的光吸收范围从400nm扩展到700m。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时得到良好的效果。

Sun【63】等将钛酸四丁酯在硫脲和尿素的混合溶液中水解,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制各出一种新型的C、S共掺杂Ti02,以4.氯苯酚在可见光及紫外光下的去除率来评估该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发现,改性的催化剂虽然紫外光催化活性低于P一25Ti02,但可见光催化活性远强于P一25

(5)卤素共掺杂Ti02。

Luo等‘641以Ticl4作为钛源,氢溴酸(HBr,48%)为溴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Br和Cl共掺杂的Ti02。在水热温度为100℃下,通过改变HBr的浓度可以得到晶型可控的Ti02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Br和Cl的共掺杂降低了禁带能,使光吸收范围拓展到了可见光范围内。其中锐钛矿/金红石混合型的Ti02催化效果最佳。在紫外灯下光解Na2C03溶液的活性高于P.25Ti02。

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思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给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己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普通的水处理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因此,开发高效率、低能耗、适用范围较广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水体污染已在环保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Ti02半导体材料,因其性能稳定、安全无毒、氧化有机物彻底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作为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技术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Ti02光催化氧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太阳光利用率和光量子效率。近来研究表明,利用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TiO:可以在保持紫外光活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其可见光的催化活性,并且通过非金属的掺杂可以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一空穴的复合。在众多非金属元素中,氮元素被证实是最有效且研究最深入的非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属元素。另外,卤素掺杂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很多研究表明,卤族元素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Ti02的禁带宽度,拓展了Ti02的光吸收范围,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Ti02的光催化性能,本论文尝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氯化铵引入氮、氯两种元素对Ti02进行改性,以期提高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探讨其可能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使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和苯酚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3.2研究内容

本论文利用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合成N、Cl、C共掺杂改性的Ti02可见光催化剂。

(1)通过比较溶胶.凝胶法与浸渍法制备的改性Ti0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构及光吸收性能,研究不同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改性催化剂制备方法。

(2)通过在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分别添加浓硝酸及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两种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对比两种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结构及光吸收性质,确定适宜的水解抑制剂。

(3)采用优选的制备方法和水解抑制剂制各改性的Ti02光催化剂N.Cl_C.Ti,考察不同氯化铵添加量以及不同热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罗丹明B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以及照射光源波长范围对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利用xI①、SEM、TEM、XPS及DR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N.Cl-C.Ti光催化剂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机理。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主要实验药品

本章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及试剂见表2-1。

表2.1主要原料及试剂

!!!!曼::!!丝婴型尘宝坚型里!璺堡垒!!竺坦!呈垒垒!坐

试剂名称分子式纯度生产厂家

注:A.R.=分析纯

2.1.2主要实验设备

本论文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如表2.2所示。

2.2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2.2.1晶相结构表征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是x射线测试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可以用来分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晶型、各晶相含量以及粒径尺寸。通过与标准粉末衍射PDF卡片JCPDS(JonCommitteeonPo、ⅣderDi债actionStandards)进行比较,获得样品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2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一览表

1’able2.27nlemaillapp啪tuSaIldequipmentSlist

生产厂家仪器型号型号

晶相结构,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分析。本论文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生产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Ti02样品的晶相组成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CuK0【射线(扣0.15418m),管电压40kV,电流30InA,取样点/步长为0.02。,扫描速度5。.m计1。根据XRD衍射峰的半峰宽及其位置,利用Scherrer公式吲计算所制备的Ti02粒子的晶粒尺寸。

Scherrer公式如下所示:

.K入

(2.1)d2瓦函

式中:瑚子的晶粒尺寸;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K—Scherrer常数,~般取值为0.89;

k所用射线的波长,取值为O.15418m(CuK仅靶);惭射线的半高宽或积分宽度;岫拉格衍射角。

v—

A可按下式计算Ti02各晶相的相对含量嘲:kAIA

kAIA{IR+kBl8(2.2)

五尺一雨而、一..JR

倍3,)

(2.4)XF、一X广XR

式中,XA、XR、XB分别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相Ti02所占含量;

IA、IR、IB分别为锐钛矿A(101)、金红石R(110)和板钛矿B(121)晶面的特征衍射峰强度,且常数kA-0.884,kB=2.721。

根据公式(2.5)可估算晶体的晶格畸变‘67】:

£(晶格畸杰)2等2去

其中,£为晶格畸变常数。∞)

2.2.2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SllnaCiIlgEleetomMieorSoCpe,SEM)利用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以所激发的物理信号(二次电子、X射线)来调制成像,可以获得物质表面微观形貌和成分信息。利用扫描电镜查看TiQ纳米粉体时,得到的图像分辨率高并富有立体感,可以放大的倍数变化范围广【681。

本论文利用荷兰PhilipsXL.30.ESEM.FEG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i02纳米粒子进行表观形貌观察,测试加速电压为20kV。

2.2.3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材料微观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织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它的检测原理为由电子枪和两个聚光镜组成照明系统产生一束聚焦很细、亮度高、发散度小的电子束照射在待测样品表面上,透过样品的电子束经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三个透镜组成的三级放大成像系统,呈现出分辨率优于lIlm的放大后的电子像【68】。在对半导体Ti02进行测试时,还可通过瑚玎EM观察到样品的晶格条纹,通过测量晶格间距可确定Ti02晶相组成。

本论文采用日本电子公司(JEOL)生产的厄M.20lO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加速电压为200kV。

2.2.4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光电子能谱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表面元素组成及其所含元素的化学态和电子态的定量能谱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通过分析XPS谱图中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强及峰型进而确定所含元素的化学态及可能的分子结构,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试样品中各元素表面化学组成可根据XPS峰面积利用下式计算得到。

r、:兰三-:』L

k∑n,F量

‘si(2。6)

式中:l卜原子数;

I_-XPS峰面积;

C一元素表面含量;

s_一元素的灵敏度因子。

本论文中,XPS测试在PHI.5700型上进行,x射线源采用AlK0【(hv=1486.6eV)射线,操作电压和功率分别为12.5kv和250W,室气压为10t10‘7Pa,以仪器污染碳Cls(BiIld洫gEnergy=284.62eV)作内标能量校正。

2.2.5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是以紫外或可见单色光照射吸光物质,用仪器测量入射光被吸收的程度(常用吸光度表示),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从而获取样品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表层信息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它是表征纳米粒子光吸收性能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和手段。当物质受到光照时,通常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纳米粉体粒子尺寸较小时,其表面主要发生漫反射。漫反射满足Kube珏(a.MuIll(方程式‘69】:

F(R户羔!型』2:墨一2比s(2.7)

式中:K一吸收系数,与吸收光谱中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意义;

肛固体样品厚度达到无限厚时反射系数R的极限值,其数值常为一常数。嘣射系数;

本论文中,采用日本岛津UV-2550型紫外光谱仪测试样品的漫反射(DRS)光学性能。漫反射谱的测定采用积分球附件,通常用BaS04标准空白样作参比,将相同量的纳米Ti02粉体在相同的压力下压片,然后进行测试得到吸收曲线,并通过Kubell【a.Mulll【方程转换为漫反射吸收谱。

2.3光催化性能的评价

2.3.1污染模型的选择

染料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色度高、毒性大、可生化降解性差等特点,一直是废水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图2.1罗丹明B的分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Fig.2-lMolecularsmlctureofRhodamineBanditsabs叫ionspecmllll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罗丹明B学名为碱性玫瑰精B,(RhodamineB,简写为Iu:lB,其分子结构式如图2.1所示)。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染料并具有潜在的毒性及致癌性㈣因其无挥发性、有相当高的抗直接光分解和氧化的能力、受水体中pH值变化影响较小并且其浓度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简便,故常被用作光催化反应的模型反应物。因此,本论文选择罗丹明B水溶液为模型降解物。

苯酚(Phenol,简写为PhOH,其分子结构式如图2.2所示)是最常见的酚类化合物。苯酚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中存在的氧原子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迁移转化能力也较强,是水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其降解规律可以为其他取代基的苯系污染物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论文同样选用苯酚为评价光催化活性的模型降解物。

图2.2苯酚的结构式和国标法测定的吸收光谱

Fig.2.2Moleculars廿uctureofphenolaIlditsabsorptionspec岫measuredbynationalstandard2.3.2模型污染物降解率测定方法

2.3.2.1罗丹明B的定量关系

罗丹明B溶液在可见光区具有很好的吸收特性,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最大吸收峰(553nm)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呈线性关系。配置一系列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浓度为0n培.L一、1mg・L~、2mg・L~、4mg・L~、8mg・L~、10mg‘L~、12mg’L。1罗丹明B溶液,以去离子水作参比校正,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在入maX_553nm处的吸光度,并将吸光度(A)对相应的浓度(C)作图,得罗丹明B的标准工作曲线如图2.3所示。

由图2.3可以看出,罗丹明B浓度在肛12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标准方程为:

A:ol853xc.o.oR2露=o.9999(2.8)

图2.3罗丹明B标准曲线图

Fig.2-3TllestandardcurVeofRhB

2.3.2.2苯酚的定量关系

依次配置一系列浓度为Omg・L~、5mg・L一、lOmg・L一、30mg‘L~、50mg‘L-1、70mg.L。苯酚标准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在入max:510m处的吸光度,并将吸光度(A)对相应的浓度(C)作图,得苯酚标准工作曲线如图2-4所示。

由图2.4可以看出,苯酚溶液浓度在O~7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标准方程为:

A:oj14R64xC+o?007llR2=o.9999(2—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4苯酚标准曲线图

F远.2-4Thest觚dardcurveofphenol

以罗丹明B(R11B)和苯酚(PhOH)的液相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估改性的Ti02

A一电源:B一氙灯:C一反应容器:D一磁力搅拌器;E一滤波片

图2.5可见光催化反应装置

Fig.2—5Schematicofreactorf.orVisiblephotocatal)吨icdegradation2.4光催化反应实验装置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降解的中间产物没有被检测。采用350w球型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射,光源距反应器15cm,装置如图2—5所示。

第2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样品投加到装有20IIlL浓度为10mg・L。1的罗丹明B溶液的烧杯中,混合后避光振荡30mill,待吸附.脱附平衡后,开启光源,5miIl后光源稳定开始计时,每隔20min取样,迅速离心后以0.22¨m微孔滤膜过滤,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通过降解液在炉553nm处的特征吸收值来检测罗丹明B的浓度,降解率可通过?7=孚×loo%来计算,其中co和c。分别为原始乙。

的和t时间的罗丹明B水溶液浓度。Rh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与DegussaP25Ti02以及自制的未掺杂改性Ti02纳米粒子进行了比较。

为了考察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光源附近放置滤光片UBG420(九>420llIll),UBG400(九>400IlIll)等即可获得不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源,其余步骤相同。

以苯酚为模型反应物的光催化活性测试步骤与罗丹明B的降解实验类似,只是取上清液后,采用GB/T7490.1987,4一氨基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检测。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氯化铵为掺杂剂,采用两种不同的氯化铵掺杂方式将氮、氯、碳元素引入Ti02中对其进行改性。以苯酚为模型反应物,对比了两种不同掺杂氯化铵方式制备的Ti02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活性,并通过表征手段来分析两种掺杂方式对改性的Ti02催化剂结构及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3.1催化剂的制备

3.1.1溶胶.凝胶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

首先,取10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nl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瑚'L冰醋酸,经过l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称一定量的NH4Cl(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0%)溶解在含有10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和2mL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待溶解完全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然后将其研磨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n的速度升至250℃热处理4h,制得溶胶.凝胶法掺杂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记为aN3一C1.C.Ti。

3.1.2浸渍法制备氯化铵改性Ti02催化剂

首先,取lO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m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n1L冰醋酸,经过1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在1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和2mL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将其研磨后,浸渍在一定浓度的NH4C1溶液中(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0%),剧烈搅拌2h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n的速度升至250℃热处理4h,制得浸渍法掺杂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记为bN3.Cl-C.Ti。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各方法研究

3.2氯化铵掺杂方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图3.1是催化剂aN.Cl-C.Ti和bN.Cl-C.Ti对初始浓度为1Omg・L’1苯酚溶液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对比图。从图3.1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苯酚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催化剂样品aN.C1.C.Ti,可见光照射120min后,对苯酚的降解率为80.13%,而催化剂样品bN.C1.C.Ti对苯酚的降解率为70.38%。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利用在溶胶一凝胶过程中掺杂氯化铵制备催化剂,可以使改性的Ti0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可见光活性。

∑:,

矗。

-厶

苗k

百》

go

ImIdi撕∞缸1e(mill)

图3-l不同催化剂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Fig.3-1E宙氐tofdi妇FerentcataJyStsont11eremovalofphenol

3.3催化剂表征分析

3.3.1光吸收性能分析

为了考察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对两种催化剂进行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分析。图3.2为催化剂aN.Cl-C.Ti和bN.C1.C.Ti的紫外.可见吸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光谱图。从图3-2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吸收带边均发生“红移”,在整个可见光区都有明显的吸收,表明两种掺杂方式均可使催化剂的响应波长向可见光拓展。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对可见光的吸收要强于浸渍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bN.cI.C.Ti。

苦U

Wavelellgcll(nm)

图3-2不同Ti02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F远3-2UV二Ⅵslightabs叫iVeSpec晚ofdi脑entTi|D2naIlo-particles

313.2晶相结构分析

图3.3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的XIm谱图。从图3.3中可以看出,aN.Cl-c.Ti晶型为单一锐钛矿,其锐钛矿特征衍射峰较为宽化,表明其晶粒尺寸较小;而bN.C1.C.Ti的晶型除了含有锐钛矿相,还伴有少量的板钛矿相,其锐钛矿的特征衍射峰也较为尖锐,表明该催化剂样品的晶粒尺寸较大。通过Scherrer公式估算催化剂aN.Cl。C.Ti和bN.C1.C.Ti晶粒尺寸分别为3.8911lll和5.25nm。采用溶胶.凝胶过程中掺杂氯化铵可以抑制锐钛矿相向板钛矿相的转变,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射备方法研究

同时可以获得较小的晶粒尺寸,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这也是催化剂aN.Cl-C.Ti可见光活性较高的原因。

图3.3不同rn02样品的XRD图

F远.3-3xRDpatt哪sofdif凳fentTi02photocatalySts

3.3.3形貌特征分析

图3.4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的透射电镜图。

图3.4aN—C1.C.Ti(A)和bN—Cl-C—Ti(B)的透射电镜图

Fig.3-4TEMimagesofaN—Cl-C—Ti(A)andbN—Cl-C-Ti(B)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图3.4中可以看,两种方式掺杂氯化铵制备的改性的Ti02纳米粒子基本呈球形或类球形,说明Ti02纳米粒子的形貌没有因掺杂方式的不同而改变,两种催化剂晶粒尺寸均在3~6nm之间,这与利用Scherrer公式计算的晶粒大小基本一致。3.3.4组成元素分析

图3.5为样品aN.C1.C.Ti和bN.Cl-C.Ti的XPS全谱图。从图3.5中可以看出,两种改性的Ti02催化剂都含有Ti、O、C、N及Cl元素,表明两种掺杂氯化铵的方式均可以有效地引入氮、氯两种元素。

一∞△一扫罟图3.5不同Ti02纳米粒子的XPS图

Fig.3-5XPS湖’Veyspec眦胁ofdif断entTj02n柚o-panicleS

表3.1是催化剂aN.C1.C.Ti和bN.Cl-C.Ti相对元素含量表。从表3.1中,可以看出,利用浸渍掺杂法制各的催化剂bN—c1.c.Ti中碳和氯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均减少,氮元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为了确定元素相对含量的增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Gaussian-Lorentzian函数对Nl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图3.6是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样品的N1s精细XPS扫描图。从样品aN.C1.C.Ti的N1s精细扫描图可以看出,N1s存在两个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398.9eV和400.0eV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备方法研究

处。其中398.9eV为O.Ti-N键的吸收峰,是N元素取代了Ti02晶格中的部分晶格氧所致‘71。7扪,而400.0eV处的吸收峰归属于Ti02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含氮化合物

【731。而样品bN.c1.C.Ti在结合能为399.16eV和400.16eV处也出现两个Nls特征吸收峰,分别代表着O.Ti-N结合形式及吸附的含氮化合物。理论上讲,进入晶格代替氧的这部分氮在促使催化剂响应可见光方面起到主要贡献。通过计算可知,催化剂aN.C1.C—Ti和bN.C1.C.Ti中进入晶格的氮元素相对含量分别为0.47%和O.35%,表明浸渍掺杂法会导致氮元素无法有效充分地进入到Ti02晶格中,使得起到主要引起可见光响应的这部分氮元素相对含量减少,加上碳、氯两种元素含量的流失,综合影响了催化剂bN.Cl-C.Ti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表3.1不同Ti02纳米粒子中的相对元素含量

Table3.1Theconstnentpercentagecontentofdi航rentTi02n锄o-paIticles

SampleAtomicc咖position(at%)

TiOCNCl

口△

3蚤

’晶

旦C

BiIldingEnergy(eV)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厶

。磊C

'基

图3-6aN-Cl-C-Ti(A)和bN—Cl—C—Ti(B)的Nls的精细ⅪPS

Fig.3-6111eb砌energiesofNlsofaN-cl-c-Ti(A)aIldbN—cl—C—Ti(B)图3.7是两种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样品的01s精细XPS扫描图。

3厶

’罱口

旦a

BilldillgD髓酬jV).26.

第3章氯化铵改性Ti02制各方法研究

图3.7aN.C1.C.Ti(A)和bN—Cl-C—Ti(B)的01s的精细)四S

Fig.3-7ThebindenergiesofO1sofaN-C1-C-髓(A)andbN-Cl-C-Ti(B)

从图3.7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Ols的特征吸收峰呈宽化且不对称状态,说明催化剂中均含有两种化学态氧,即晶格氧(OL)和羟基氧(OH)【74-761。在光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表面羟基是光生空穴的捕获剂,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物种・OH自由基,而・OH自由基在吸附相和溶液中都能引发物质的光催化氧化反应【7刀。因此,羟基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利用Gaussian.LorentZian函数对01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图3.7(A)和图3.7(B)中分别标出了两种化学态氧的含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氯化铵掺杂催化剂aN.C1-C.Ti的羟基氧含量明显高于浸渍掺杂氯化铵制备的催化剂bN.C1.C.Ti。这也是具有高羟基氧含量的催化剂aN.C1.C.Ti催化活性较强的原因。

3.4本章小结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以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法两种掺杂氯化铵的方式制备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N、Cl、C共掺杂改性的Ti02催化剂aN.C1.C.Ti及bN.Cl-C.Ti,并将两种催化剂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掺杂氯化铵方式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及bN.Cl-C.Ti在可见光下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120mill后,对苯酚溶液的降解率分别为80.13%和70.38%。

(2)两种催化剂在紫外光区吸收差别不大;但在可见光区,催化剂aN.Cl-C.Ti的可见光吸收明显强于催化剂bN.C1.C.Ti。

(3)两种掺杂方式制各的催化剂均为球形颗粒。浸渍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bN.C1.C.Ti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结构,晶粒尺寸为5.2511111;而溶胶.凝胶掺杂方式制备的催化剂aN.Cl-C.Ti为单一锐钛矿,晶粒尺寸为3.89m。

(4)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氯化铵制备催化剂,可以将氮、氯、碳三种元素有效充分地引入到Ti02中,并使催化剂aN.C1.C.Ti具有较多的羟基氧含量,有利于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目前,制备纳米Ti02的方法很多,sol-gel法是其中的一种‘78。821。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设备要求低,条件易控且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较高的纯度而成为制备纳米Ti02的常用方法。研究‘83斟1表明:前驱物形成凝胶的过程对Ti02纳米粒子的形貌、晶粒尺寸及晶相组成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凝胶形成过程中,由于钛酸四丁酯的水解一缩聚反应速率极快,会立即生成沉淀而影响了Ti02的细化【85】,从而影响了催化样品的催化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添加水解抑制剂来延缓反应速率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为了考察不同水解抑制剂对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两种不同的酸,制备出不同酸催化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

4.1催化剂的制备

(1)样品一:首先,取10mL钛酸四丁酯,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40mL无水乙醇,随后在Ti(OC4H9)4.C2H50H的混合液中加入1mL冰醋酸作为螯合剂,经过lh的继续搅拌,得到黄色透明状液体,记为A液;称一定量的NH4Cl(NH4Cl/Ti(OC4H9)4摩尔比为3.O%)溶解在含有lO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待溶解完全,加入2mL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混合均匀后,将其转移至滴液漏斗中,记为B液。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控速滴加至A液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h并陈化6h。经80℃烘箱中干燥36h得干凝胶粉,然后将其研磨后放入马弗炉中以3℃/mill的速度升至250℃。催化样品记为N.Cl-C.Ti(N)

(2)样品二:制备过程与(1)相同,只是B液中加入的水解抑制剂改为浓盐酸。催化样品记为N-Cl-C.Ti(C1)

4.2可见光催化活性对比

图4.1为催化剂N.Cl_C.Ti(N)和N—Cl-C.Ti(C1)在可见光下对浓度为lOmg・L。1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对比图。图4.2为催化剂N.C1.C.Ti(N)和N.C1.C.Ti(C1)在可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光下对浓度为10mg・L。1苯酚的降解效果对比图。从图4.1、4.2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模型污染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N—Cl-C.Ti(N)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表明利用硝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

图4.1不同催化剂对罗丹明B去除率的影响

F远.4-1Efrectofdi伍:reIltcatalystsonther锄oValofRhB

图4.2不同催化剂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F远4-2E髓ctofdi虢rentcatalystsonr哪ovalofphenol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Oz性能的影响研究

4.3催化剂表征分析

4.3.1形貌特征分析

图4.3和图4.4分别为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的透射电镜图及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均为球形或类球形的纳米粒子,都存在局部团聚现象,表明添加不同水解抑制剂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外观形貌没有明显影响。

图4・3(A)N-Cl-DTi(N)和(B)N-Cl-C一啊(C1)的透射电镜图

F远.4—31EM洫agesof(A)N—Cl—C—Ti(N)粗d(B)N—Cl-C—Ti(C1)

图4-4(A)N-Cl-C-Ti(N)和(B)N—C卜C-Ti(C1)的扫描电镜图

F培4-4sEMi黝gesof(A)N—cl—c—Ti(N)a11d(B)N-Cl-c—Ti(c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晶相结构分析

图4.5为添加不同水解抑制剂制备的Ti02催化剂的)(】m图。从图4.5中可以看出,液相体系中加入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1.c.Ti(N)晶型为单一锐钛矿,而催化剂N.C1.C.Ti(C1)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体系,说明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添加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易于获得混晶体系的催化样品。通过Scherrer公式估算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晶粒尺寸分别为3.89nm和4.13Illll,表明利用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可以获得晶粒尺寸较小的锐钛矿晶型催化齐I。

图4.5不同Ti02样品的XRD图

Fig.4—5XRDpatt咖sofdif蚤玎emTi02photocatalySts

4.3.3组成元素分析

催化剂丰富的表面态会影响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不同水解抑制剂对催化样品的表面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表4.1为催化剂N-Cl-C.Ti(N)和N-Cl-C—Ti(C1)中的各元素相对含量。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表4.1不同Ti02纳米粒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

西lble4.1Thec伽戚inJentpercentagecontentofdiff醯entTi02nan0-particles

Sa瑚【ple/homiccomposition(at%)

TiOCNCl

从表4.1中可以看出,催化剂N.C1.C.Ti(C1)中的氮、氯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多,其中氯元素的增多是因为浓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Cr,而样品中氮元素也相应地增多,这可能是因为氯元素进入Ti02晶格或者晶隙,产生了晶格畸变,同时也增加了氧空位,而氧空位的形成更有利于氮元素的进一步渗入,所以导致氮元素的含量也相应增加。而过量的掺杂元素以及由此引起的氧空位很可能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降低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这与DRS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图4.6为催化剂N.C1.C.Ti(N)和N.Cl-C.Ti(C1)的Ols的精细XPS。利用Gaussian.Lore吡£ian函数对01s的XPS峰进行了拟合去卷积处理。

3三、

‘磊

旦三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磊

图4—6(A)N-cl-C-Ti(N)和(B)N—Cl-C-Ti(C1)的01s的精细XPS

Fig.4-6OlsxPsof(A)N-Cl-C-Ti(N)and(B)N・cl-c-Ti(c1)

从图4.6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的01s的特征吸收峰呈宽化且不对称状态,图4.6(B)分别标出了两种化学态氧的含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催化剂羟基氧对光催化反应是有益的,可以生成具有更高活性的物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低的羟基氧含量也是导致催化剂N.Cl-C-Ti(C1)光催化活性较低的一个原因。同时表明,利用浓硝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催化剂易于获得表面羟基含量较高的Ti02纳米粒子。

4.3.4光吸收性能分析

图4.7为催化剂N.C1.C.Ti(N)和N—C1.C.Ti(C1)的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光谱图。从图4.7中可以看出,两种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均有明显吸收,催化剂N-C1.C-Ti(C1)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要强于催化剂N.Cl-C.Ti(N),并且在紫外光区的吸收也要强于催说明催化剂中均含有两种化学态氧,即晶格氧(OL)和羟基氧(OH)。图4.6(A)N.Cl_C.Ti(C1)的羟基氧含量明显低于催化剂N.Cl-C—Ti0D。通过上一章讨论可知,

第4章水解抑制剂对Ti02性能的影响研究

化剂N.Cl-C.Ti(N)。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可以提高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催化剂N-Cl-C.Ti(C1)对可见光的吸收较高,表明其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量较高。

,>

eo

JD

wavd∞洲mn)

图4.7不同Ti02光催化剂的DRS图

F培4-7DRSspec仃aofdi脓entTi02photocatalysts

将催化剂N.C1.C.TiQq和N.C1.C.Ti(C1)的可见光活性评价结果与DRS的表征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虽然催化剂N.Cl-C.Ti(CD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大于催化剂N.Cl-C.Ti(N),但是催化剂N.Cl-C—Ti(C1)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却低于催化剂N.C1.C.Ti0叼。氮、氯、碳三种元素的掺杂在Ti02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促使Ti02吸收带边发生“红移”,增强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然而,引入的这些杂质能级也会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所以掺杂元素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掺杂量反而会降低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催化剂N.Cl-C.Ti(C1)正是由于具有较高的掺杂元素含量,在Ti02禁带形成较多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增加了载流子的复合几率,降低了N.C1.C.Ti(c1)的光催化活性。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本章小结

本章中通过添加浓硝酸和浓盐酸分别制各出了不同水解抑制剂合成的氯化铵改性Ti02光催化剂N.Cl-C.Ti(N)和N—Cl—c-Ti(C1)。对两种催化剂进行可见光活性测试以及表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溶液和苯酚溶液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降解效率。其中,N—Cl-C.TiO妁的催化活性较高。

(2)两种催化剂均为球形粒子,不同的水解抑制剂对其形貌影响不大。但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及晶粒尺寸却受其影响。催化剂N.C1.C.Ti(C1)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结构,晶粒尺寸为4.13m;而催化剂N.C1.C-Ti(N)为单一锐钛矿,晶粒尺寸为3.89IlIIl。

(3)利用浓硝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备的催化剂N.Cl-c.Ti(N)表面羟基氧含量增多。

(4)采用浓盐酸为水解抑制剂制各的催化剂N.Cl-C.Ti(CD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强,但可见光催化活性较弱。


相关文章

  • 纳米TiO2粉体的分散性研究
  • 纳米TiO2粉体的分散性研究 欧秀娟 杜海燕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纳米TiO2粉体在制备及分散性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分散剂及分散设备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 ...查看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目录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目录 2013 年01期 目录 多胺基交联定形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 以手性核为中心的枝臂液晶的合成与相行为 由交替共聚物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梳型聚苯乙烯 可膨胀 ...查看


  •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 第3卷第12期2004年12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Nanyang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3No112 Dec. 2004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查看


  • 磁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 第16卷第6期 Vol.16No.6第20106期年12月 CHINAPOWDERSCIENCEANDTECHNOLOGY Dec.2010 doi:10.3969/j.issn.1008-5548.2010.06.018 磁性分子筛催化剂 ...查看


  •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 程论文 学院: 班级:学号: 姓名: 秦锦峰 授课教师: 李子荣 成绩: 论文摘要: 纳米二氧化钛因其具有无毒.价格低廉.化学性质稳定和具有十分良好的催化紫外屏 蔽等功能,在催化剂.无毒涂料.半导体.抗菌消毒.污水处理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 ...查看


  •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20 第41卷第4期2008年8月 江苏啊瓷 Ji删[1罢≠m V01.41.No.4 Cen血c8 AlWl8t,2008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朱 华 (中田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简单介绍了碳 ...查看


  • 水溶性酚醛树脂及其层压板的制备
  • 水溶性酚醛树脂及其层压板的制备 摘 要 传统的酚醛树脂与改性后的酚醛树脂大多为传统的醇溶性,虽然工艺技术成熟,但 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传统的水溶性酚醛树脂多采用单一的氨水化和物作为催化剂,而且多仅应用于木材行业和矿业,多作为胶粘剂使用,如果 ...查看


  • 阻燃硅橡胶的研制
  • 第! " 卷! 第#期! $$%年&! 月 特种橡胶制品 ') *+, -. /012)3/44) 0. 015/*62(( 71-8! " ! 918# ) *) ; 4) 0! $$%! : 阻燃硅橡胶的研制 ...查看


  • 季铵化反应方法和研究进展_洪芸
  • 2007年 第5期 广 东 化 工 第34卷 总第169期 www.gdchem.com · 51 · 季铵化反应方法和研究进展 洪芸,李岩,潘宇南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近几年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