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乒乓球运动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的探讨

第8卷第1期

2008年3月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ternationalEconomicsUniversity

Vol18No1Mar12008

对乒乓球运动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的探讨

戴临中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 身体重心变化普遍存在于乒乓球运动之中,。这种变化

主要表现在动作重心和移动重心方面,并有规律可循,、运动,,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去实现。

[;;StudyonRegularityofBody’sGravityCenterinTableTennisSports

DAILin-zhong

(HunanInternationalEconomicsUniversity,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Changeofbody’sgravitycenterliescommonlyintabletennissports,whichexerta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skills.Mainlymanifestingintwosides:actiongravitycenterandmovementgravitycenter,thischangehasitsownregularity.Wecanraisetheabilityofcontrollingbody’sgravitycenterbythefollowingways:thebody’scooperation,body’sbasicbalance,thecomplexityofskillstraining,especiallytheimprovementofthecombineddifficultyoftheskillpractice,ofmanipulationandfootworkpractice.  Keywords:tabletennis;body;gravitycenter

  一、乒乓球运动中的身体重心身体重心变化普遍存在于乒乓球运动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的重心变化,二是移动的重心变化。

(一)动作的重心变化

过程是整体性的,发端是从前臂的挥摆开始,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由上肢的牵引而顺势完成,协调共济,从上至下,一气呵成。那么,此时的身体重心究竟在哪里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身体内,另一种已经超出了身体,落在了持拍手一侧支撑脚腰部的身体外侧。如何判断重心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主要是看引拍的动作幅度和上肢外展的程度。上肢(尤其是上臂)如果离身体较近,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较小,身体的重心仍在体内。与此相反,如果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较大,腰被扭紧,而主要支撑腿感受到的压力大,腿部的重心明显下降,则说明身体的重心已经落在了体外。

重心在体外,是动作幅度和重心转移幅度大形成的,目的是使击球动作的半径增大,使持拍手的末端积蓄更大的势能,让击出的球更有威胁。这种状态,在发球抢拉或主动进攻以及发力搏杀时都广泛存在。当双方对峙相持,咬得很紧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中等力量上手,或在充分借助对方来球力量的时候,就会适当的缩

动作开始,人体静止状态下身体的各个环节的重心将会随之发生改变。以拉弧圈的引拍动作为例,从引拍开始,持拍手的前臂带动上臂向后下方挥动,腰部随上肢的后摆并与上肢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此时,前臂、上臂的重心和躯干(即腰部和与之相连的肩部、头)的重心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躯干向持拍手一侧后方倾斜(向后侧屈),为了保持和维系上肢和躯干重心较好的向后下方转移,同时控制好身体的稳定状态,下肢(包括小腿和大腿)与之同步也发生应答性反应,持拍手一侧的足旋外,并将同侧的下肢重心适当下降,支撑身体的重量,完成了整个身体的重心变换。这一个

[收稿日期] 2007-10-31[作者简介] 戴临中(1950-),男,湖南澧县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研究。

76

小动作的幅度,因此,身体的重心变化较小,重心就会在身体内部的某一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重心在体内还是体外,并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服从于使用技术的需要。

重心的变化对技术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一方面,完成动作会带来重心的改变;另一方面,重心的适度调整又有利于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这就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因为,任何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都是建立在身体协调运动基础之上的,其中就包括了身体重心的因素在内。判断重心是否掌握,有什么标准呢?通常,我们是通过动作的协调性来给予评价,因为重心的变化,,,,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失去重心后他们仍然会有精彩的表现,原因就是他们在身体失去重心,也就是在身体的合力点失去的情况下,但并没有丧失上肢环节的重心,他们可以通过上肢环节重心的调整,通过身体局部的功能和手上的技巧,来扭转场上出现的被动局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掌握重心变化的规律,对正常发挥技术动作和应付场上的复杂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作的重心变化有内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的动作或相持时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重心的内隐是环节重心的变化所形成的身体合力点在躯干中点连线附近的缘故,这一类动作的重心变化因动作的幅度小而快,涉及到更多的是环节上的重心改变,身体其它环节仅仅是微小的调整,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重心内隐的技术动作是控制力量的结果,因此,它只是一种过渡性技术或稳定性技术,与外显的重心变化的动作相比,在进攻性和杀伤力方面要显得逊色一些,尽管如此,它是做为一种实用性技术广泛的存在于比赛之中。

(二)移动的重心变化

断对方发球为正手台内短球,并认为可以采用挑打的方法还击之后,整个身体的重心开始由预备姿势进行快速调整,首先是身体将事先适度降低的重心瞬间提升,右脚提起,将身体重力落在左脚的前脚掌上,同时,躯干和持拍的右手环节的重心向前转移,右腿同时离地向右斜前方上步(环节重心向前移动),整个身体的重心由原来的体内转移和移动到了体外(腰部的前方),当右脚落地时,便完成了移动中的身体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击球的过程,,也是身,同时右侧躯干(主要是髋)配合向身体中线扭转。在这一系列环节重心的转移和移动中,右大腿重心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将移动中超出体外的身体总重心重新调整到体内来,具体表现在右脚采用先脚跟后脚掌下地进行制动性支撑,并在击球的同时迅速将膝关节前屈,将大腿重心迅速前移,使整个身体不再向前运动,并使重心得到了回复。

在乒乓球运动中,移动的距离越大,步法的使用越复杂,重心变化的难度就越大,这表现在需要复合步法移动的击球技术过程的使用之中。乒乓球复合步法包括我们常用的并步、交叉步以及单步与其它步法的组合上。之所以使用复合步法,主要是因为击球位置离身体较远的缘故。离身体越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距离就越大,对身体的要求也就越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身体重心转移与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步法的移动是以大腿重心的改变为主;第二,击球动作的重心变化,是以前臂重心的变化为主;

第三,躯干重心的变化,是以躯干(髋关节、肩关节)的力偶作用为主;

第四,身体重心的变化是身体各个环节重心变化的结果,身体环节的变化可以是单独的、局部的,但更多的是整体的、综合的、同步的。

重心的还原是动作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相对于重心的转移和移动来说容易得多,正因为这样,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忽略。当击球动作一旦完成,重心的还原也就开始。重心的转移、移动与还原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没有及时的还原,就不会有理想的衔接技术。因为重心的还原,就是准备姿势。  二、提高掌握身体重心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实际上是一项以持拍手为主要运动环

77

乒乓球比赛中的每一次击球都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是动作与移动的结合,显然,移动的重心变化应该是研究重心的重点。那么要研究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把它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心的转移;二是重心的移动;三是重心的还原。

重心的转移涵盖了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是说,在移动之前,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开始了,所不同的是,此时动作的重心变化目的还不仅仅在于直接的使用技术,还包括了为下一步的移动作好准备。显然,这种变化就比单纯的动作重心变化要复杂一些。只要实施步法,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就会同时出现。

以接发球挑打正手位台内短球为例,当准确的判

节的项目,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是为其服务的。如果我们真正抓住了上肢重心的变化规律,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那么,上肢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上肢运动与身体其它环节在运动的配合上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从重心变化的角度,至少有以下三条是可以进行研讨和借鉴的。

第一条:上肢同侧运动时,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在方向上和方式上与上肢重心的变化趋同一致;

第二条:上肢异侧运动时,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在方向上和方式上与上肢重心的变化相反,成对向运动;

第三条:,体的平衡并协调发力,。身体其它环节重心之间的关系。练习中,凡是需要用力或速度上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幅度就大;凡是对力量的要求不高,但对技巧性、精确性关联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距离就小。换句话,重心变化的大小与动作用力的程度成正比。总结这三条规律,还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和分析自己的技术状态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击球技术动作上的问题,先从上肢重心入手,评价上肢在击球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是否是技术动作本身细节上的问题,还是上肢重心不到位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分析躯干与上肢的配合问题,看躯干与上肢在配合上有没有脱节的现象和不协调的问题存在;如果身体不稳定,移动不到位,那就要把动作改进的重点放在下肢重心的转换上,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改进。

那么,对于提高掌握重心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渠道和方法呢?

(一)发力时身体的协调配合

掌握了技术的概念,并按照技术要求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一旦熟练,就掌握了该技术的重心变化的规律,使身体和动作就越发变得协调起来。由于熟练,使用技术时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技巧就会越来越高,而这些又会反过来促使身体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就是“发力时身体的协调配合”的全部意义。

要发力,就要讲究发力的顺序,目前一致认为是从下至上,但是对怎么样学会发力,在方法上研究得并不充分。,,,然后到(髋),,,主要理由是:离发力点越近,力量就越容易整合,而离发力点越远,传递的难度越大。理论上讲,下肢力量最大,但由于重心的作用,力的全部不可能完全传递到发力的末端,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需要同样的发力条件和力量要求。上述观点并不是把发力的学习割裂开来,很机械的按照先上肢、后躯干、再下肢这样一个严格的步骤,而是强调在练习中,学会依次发力,循序渐进,并突出学习的重点,把上肢、躯干、下肢的协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整个发力技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使练习变得更加有目的、有成效,并使发力的程度与技术的提高联系得更紧。

(二)运动中身体的基本平衡

乒乓球运动对人体需要的是一种不断变化中保持身体稳定的动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依赖技术练习不断趋向复杂,越是复杂的技术,对身体的平衡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乒乓球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指由两个以上单项技术组合而成的复合技术,其中也包括各种不同的步法集合,所形成的一个个动作方式、方向、空间、时间上完全不同的复合式的单元结构。如在侧身发球—正手台内挑打—回反手推—转正手发力拉的练习单元里,由四种不同的技术两面交叉衔接而成,其中需要左右两边和前后三次大的步法移动,象这样的组合练习,既复杂,难度也较大。在训练中,我们可以根据实战的需要,选择和确立几个重点的套路,甚至设计一些超出实战难度的组合来反复练习,无疑,对我们提高操纵身体重心的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保持在高速运动中和复杂情况下身体的平衡状态都有很大的帮助。

平衡能力还体现在对时空和方位的感觉上。乒乓球是一项对时空感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比赛中的每一个球,都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如果缺乏准确的判断,就不可能进行精确的回击。运动的动态变化不仅决定了球手要提高判断能力,还决定了其必须具备

这里,并不是提倡在学习初期阶段就应采用发力的技术,而是说在发力的情况下,能做到身体协调就算达到了技术动作对重心掌握上的最终要求。学习技术动作有一个过程,过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把握重心的程度,如果要缩短这一过程,就要严格的遵循由轻到重的原则,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技术,而练好基本技术的前提条件又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为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形成是在人的意志支配下,由运动器官实现的,如果技术概念模糊,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定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基本技术的掌握,需要技能与技巧,而重心的变化,就是技能与技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重心在基本技术的概念中无所不在,如果我们牢固的78

遵守动作空间条件的能力。这种遵守动作空间条件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旋转、不同速度、不同高度、不同节奏、不同力量的来球上,能把握好不同的击球时机,并具备改变动作或部分动作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有目的的使技术训练的内容逐渐复杂化。

(三)技术训练的复杂性

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重心不稳定的问题,就要分析是腰、髋、肩与上肢配合上的问题,还是下肢与躯干的配合问题,寻找问题也应该是本着从近端到中间,再到远端这样一个途径。这样的分析过程也是建立在对环节重心变化的基础上之上的。一般来说,击球动作的不稳定,主要是近端环节与中间环节的连接问题,身体整个重心的不稳定,主要是远端环节与中间和近端环节的协调配合问题。

从运动的方式上分析,,同反手连续拉比较,显然后原因在于重心的变化随动作方式的变化完全得到了改变,动作转换的难度越大,重心的变化也就越大,对操纵重心的能力也就越高。

从技术动作的结构上比较,同类的技术动作在连接上也要比异类技术动作容易得多,比如左推右攻的连接,就比左搓右拉的连接要容易;正手搓后转拉要比反手搓后侧身拉容易;发球抢拉要比搓后抢拉难度大;拉后快带要比拉后转削难度小。与运动方式的改变一样,动作不同类,重心交换方式的难度就大,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就高。

  三、用身体去找球

乒乓球虽然是一项非周期性的运动,但在技术训练的内容安排和掌握动作的进度上,也带有某些周期性运动项目的特点。比如练习初期进行的有规律的定点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有规律的练习是运动初期训练的主要内容,好处是能够使你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但如果安排不当,长,动作节奏,;比赛的实际需要。因此,乒乓球技术训练更多的是要结合实战,使练习的内容达到全面、实用、准确、熟练的要求。这一个过程,即是技术带动身体,使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体促进技术,使身体保障技术发挥的运动过程。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我们可以把乒乓球的技术分成这样四类,即速度性、力量性、灵巧性和精确性。比如发球,属于精确性类别;快攻中的快带,属于速度性;弧圈、扣杀属于力量性;摆短属于灵巧性。有的技术动作具有几种属性,比如台内挑打,可以是灵巧性技能,也可以是精确性技能;爆冲则属于力量性和速度性。究竟属于哪种类型,要看球手掌握技术的状况。确定技术类型的好处是,便于更加清楚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练习时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什么地方。灵巧性、精确性技能,需要上肢动作的高度分化,力量性、速度性技能,需要身体的协调配合,力量性与灵巧性、速度性与精确性、力量性与精确性、速度性与灵巧性结合紧密的技术动作,那么,既需要上肢的运用技巧,还同时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一般情况下,应该首先解决上肢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击球动作的核心环节,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前臂与手腕的动作,也就是最后出手动作是否正确,然后再去考虑其它方面的改进,这应当成为我们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一条基本的思路。

从身体部分参与运动的状况来分析,同样也可以提高我们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规律上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参与运动的身体部分按照离击球点的距离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这样三个环节,上肢为近端环节,躯干为中间环节、下肢为远端环节。根据在运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价在这三个环节上技术的掌握情况,来明确需

,借步法求平衡

  提高难度的切入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增大练习的难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操纵身体重心的能力,基本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是提高技术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内容:

11加大不同技术的组合练习。比如,将正手连续

攻变为拉后快攻,把弧圈技术与快攻技术结合在一起,拉中有打,打中有拉。又比如,将下旋与上旋的练习结合起来,搓中起球,搓拉结合,搓突结合,搓打结合。再比如,将台内技术与出台技术结合起来,把台内、近台、中远台技术衔接起来,使用多种技术,掌握各种不同的起球方法和相持手段。

21加大同侧技术和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所谓

同侧,是指持拍一侧的击球技术,所谓异侧是指与持拍手相反的一侧。比如,将反手搓与正手拉结合起来,解决左右两边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又如,反手相持中突变正手,或正手相持中突变反手的无规律变线推攻练习,将两边的相持进攻性技术有机的连成一体。再如,将正手位搓接或挑打台内短球与反手拉、打结合,并接两边不定点的相持技术练习等。

79

第二是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加大顺向(正向)移动与同侧技术的组合练习。

身体的平衡,而恰恰相反,是通过上肢与躯干的紧密结合,主动迎击各种来球,由于躯干的参与,加大了重心的移动幅度,使身体重心的变化更大。我们在观察优秀选手的比赛中就可以发现,使用身体找球而使身体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失去重心的情况下用身体找球而产生的不规则击球动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身体找球练习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动作的力量明显增大。,技术动作的威胁,是身()与身体重心,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更符合技术发挥和运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体对身体操纵重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难度。

身体找球会带来身体重心更大的变化,而技术的发挥和技术的衔接又需要有稳定的身体重心作为保证。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下肢的步法调整和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借步法求平衡。身体失衡的情况下,都是通过下肢的移动来进行调整的,用身体找球,对步法移动和调节身体重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下肢在运动中的功能体现在通过蹬伸将力量上传以及移动和重心调整上。身体找球的过程中,下肢力量的传递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支撑上体找球的原动力,这种支撑一直维持在击球动作的发生。在击球动作完成后的一刹那,下肢的功能立刻得到了转变,在大腿的带动下,进入了对身体重心的调整阶段。虽然躯干与上肢环节在击球后也会作出一些身体姿态的调整,但整个身体重心的调整,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还是下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重心还原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步法上的原因。如果步法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那么,就会更有效的促使你大胆的去使用身体找球。反过来,你不能很好的利用身体去找球,主要是步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步法就成为了“用身体去找球”的基础。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身体去找球,就要学会借步法来寻求身体平衡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又回到了技术训练的问题上来了,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所谓顺向,是指从侧身位开始,采用持拍手同侧的技术动作,并与向正手位一侧移动的步法结合,比如,侧身位拉后连续在向正手方位的移动中用正手拉或打。又如,发球后,反手拉起后接移动中正手方位的连续拉打练习。再如,反手相持后转正手的连续走动进攻练习。

21加大逆向(反向)移动与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

所谓逆向,是指向非持拍手一侧的移动,并综合使用同侧和异侧技术动作。比如,正手位连续拉或打后转逆向移动,并结合反手进攻的技术。又如,,显然,的难度要大。,训练中这类练习的内容在安排上要大于前一个组合的练习比重。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比如仅仅是这些练习中的几个例子,可以组合的练习很多很多,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设计更多的练习组合,可以简化,也可以加深,还可以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迭加组合。完成组合的难度越大,就证明训练水平越高。

上述组合练习,难度主要表现在技术对身体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程度和步法移动方面的依赖上,练习不再是简单的基本技术的重复,而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检验。这样的检验可以看成是对选手技术熟练程度和对身体操纵能力的考核与挑战,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就是: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

用身体找球,就是说在每一次击球中,都要将身体作为技术动作的一个部分参与到过程中来,而身体的含义,主要是指上肢与躯干。我们要把击球从单纯的上肢运动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躯干的运动整合到击球的环节中去。这是因为,当代乒乓球运动已经发展到了用身体打球的新的阶段,仅仅用手打球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尽管上肢处于击球环节的核心地位,尽管有的球还需要上肢的独特作用,但从整体上说,没有躯干的参与,上肢的核心地位就无法突出,用身体找球取代了用手找球的位置,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了实用技术的层面。

身体找球实际上就是利用身体的重心来打球,它的含义,并不是在整个击球的过程中去怎么样的维持

80

第8卷第1期

2008年3月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ternationalEconomicsUniversity

Vol18No1Mar12008

对乒乓球运动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的探讨

戴临中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 身体重心变化普遍存在于乒乓球运动之中,。这种变化

主要表现在动作重心和移动重心方面,并有规律可循,、运动,,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去实现。

[;;StudyonRegularityofBody’sGravityCenterinTableTennisSports

DAILin-zhong

(HunanInternationalEconomicsUniversity,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Changeofbody’sgravitycenterliescommonlyintabletennissports,whichexerta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skills.Mainlymanifestingintwosides:actiongravitycenterandmovementgravitycenter,thischangehasitsownregularity.Wecanraisetheabilityofcontrollingbody’sgravitycenterbythefollowingways:thebody’scooperation,body’sbasicbalance,thecomplexityofskillstraining,especiallytheimprovementofthecombineddifficultyoftheskillpractice,ofmanipulationandfootworkpractice.  Keywords:tabletennis;body;gravitycenter

  一、乒乓球运动中的身体重心身体重心变化普遍存在于乒乓球运动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的重心变化,二是移动的重心变化。

(一)动作的重心变化

过程是整体性的,发端是从前臂的挥摆开始,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由上肢的牵引而顺势完成,协调共济,从上至下,一气呵成。那么,此时的身体重心究竟在哪里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身体内,另一种已经超出了身体,落在了持拍手一侧支撑脚腰部的身体外侧。如何判断重心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主要是看引拍的动作幅度和上肢外展的程度。上肢(尤其是上臂)如果离身体较近,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较小,身体的重心仍在体内。与此相反,如果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较大,腰被扭紧,而主要支撑腿感受到的压力大,腿部的重心明显下降,则说明身体的重心已经落在了体外。

重心在体外,是动作幅度和重心转移幅度大形成的,目的是使击球动作的半径增大,使持拍手的末端积蓄更大的势能,让击出的球更有威胁。这种状态,在发球抢拉或主动进攻以及发力搏杀时都广泛存在。当双方对峙相持,咬得很紧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中等力量上手,或在充分借助对方来球力量的时候,就会适当的缩

动作开始,人体静止状态下身体的各个环节的重心将会随之发生改变。以拉弧圈的引拍动作为例,从引拍开始,持拍手的前臂带动上臂向后下方挥动,腰部随上肢的后摆并与上肢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此时,前臂、上臂的重心和躯干(即腰部和与之相连的肩部、头)的重心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躯干向持拍手一侧后方倾斜(向后侧屈),为了保持和维系上肢和躯干重心较好的向后下方转移,同时控制好身体的稳定状态,下肢(包括小腿和大腿)与之同步也发生应答性反应,持拍手一侧的足旋外,并将同侧的下肢重心适当下降,支撑身体的重量,完成了整个身体的重心变换。这一个

[收稿日期] 2007-10-31[作者简介] 戴临中(1950-),男,湖南澧县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研究。

76

小动作的幅度,因此,身体的重心变化较小,重心就会在身体内部的某一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重心在体内还是体外,并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服从于使用技术的需要。

重心的变化对技术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一方面,完成动作会带来重心的改变;另一方面,重心的适度调整又有利于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这就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因为,任何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都是建立在身体协调运动基础之上的,其中就包括了身体重心的因素在内。判断重心是否掌握,有什么标准呢?通常,我们是通过动作的协调性来给予评价,因为重心的变化,,,,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失去重心后他们仍然会有精彩的表现,原因就是他们在身体失去重心,也就是在身体的合力点失去的情况下,但并没有丧失上肢环节的重心,他们可以通过上肢环节重心的调整,通过身体局部的功能和手上的技巧,来扭转场上出现的被动局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掌握重心变化的规律,对正常发挥技术动作和应付场上的复杂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作的重心变化有内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的动作或相持时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重心的内隐是环节重心的变化所形成的身体合力点在躯干中点连线附近的缘故,这一类动作的重心变化因动作的幅度小而快,涉及到更多的是环节上的重心改变,身体其它环节仅仅是微小的调整,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重心内隐的技术动作是控制力量的结果,因此,它只是一种过渡性技术或稳定性技术,与外显的重心变化的动作相比,在进攻性和杀伤力方面要显得逊色一些,尽管如此,它是做为一种实用性技术广泛的存在于比赛之中。

(二)移动的重心变化

断对方发球为正手台内短球,并认为可以采用挑打的方法还击之后,整个身体的重心开始由预备姿势进行快速调整,首先是身体将事先适度降低的重心瞬间提升,右脚提起,将身体重力落在左脚的前脚掌上,同时,躯干和持拍的右手环节的重心向前转移,右腿同时离地向右斜前方上步(环节重心向前移动),整个身体的重心由原来的体内转移和移动到了体外(腰部的前方),当右脚落地时,便完成了移动中的身体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击球的过程,,也是身,同时右侧躯干(主要是髋)配合向身体中线扭转。在这一系列环节重心的转移和移动中,右大腿重心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将移动中超出体外的身体总重心重新调整到体内来,具体表现在右脚采用先脚跟后脚掌下地进行制动性支撑,并在击球的同时迅速将膝关节前屈,将大腿重心迅速前移,使整个身体不再向前运动,并使重心得到了回复。

在乒乓球运动中,移动的距离越大,步法的使用越复杂,重心变化的难度就越大,这表现在需要复合步法移动的击球技术过程的使用之中。乒乓球复合步法包括我们常用的并步、交叉步以及单步与其它步法的组合上。之所以使用复合步法,主要是因为击球位置离身体较远的缘故。离身体越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距离就越大,对身体的要求也就越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身体重心转移与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步法的移动是以大腿重心的改变为主;第二,击球动作的重心变化,是以前臂重心的变化为主;

第三,躯干重心的变化,是以躯干(髋关节、肩关节)的力偶作用为主;

第四,身体重心的变化是身体各个环节重心变化的结果,身体环节的变化可以是单独的、局部的,但更多的是整体的、综合的、同步的。

重心的还原是动作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相对于重心的转移和移动来说容易得多,正因为这样,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忽略。当击球动作一旦完成,重心的还原也就开始。重心的转移、移动与还原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没有及时的还原,就不会有理想的衔接技术。因为重心的还原,就是准备姿势。  二、提高掌握身体重心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实际上是一项以持拍手为主要运动环

77

乒乓球比赛中的每一次击球都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是动作与移动的结合,显然,移动的重心变化应该是研究重心的重点。那么要研究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把它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心的转移;二是重心的移动;三是重心的还原。

重心的转移涵盖了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是说,在移动之前,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开始了,所不同的是,此时动作的重心变化目的还不仅仅在于直接的使用技术,还包括了为下一步的移动作好准备。显然,这种变化就比单纯的动作重心变化要复杂一些。只要实施步法,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就会同时出现。

以接发球挑打正手位台内短球为例,当准确的判

节的项目,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是为其服务的。如果我们真正抓住了上肢重心的变化规律,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那么,上肢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上肢运动与身体其它环节在运动的配合上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从重心变化的角度,至少有以下三条是可以进行研讨和借鉴的。

第一条:上肢同侧运动时,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在方向上和方式上与上肢重心的变化趋同一致;

第二条:上肢异侧运动时,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在方向上和方式上与上肢重心的变化相反,成对向运动;

第三条:,体的平衡并协调发力,。身体其它环节重心之间的关系。练习中,凡是需要用力或速度上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幅度就大;凡是对力量的要求不高,但对技巧性、精确性关联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距离就小。换句话,重心变化的大小与动作用力的程度成正比。总结这三条规律,还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和分析自己的技术状态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击球技术动作上的问题,先从上肢重心入手,评价上肢在击球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是否是技术动作本身细节上的问题,还是上肢重心不到位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分析躯干与上肢的配合问题,看躯干与上肢在配合上有没有脱节的现象和不协调的问题存在;如果身体不稳定,移动不到位,那就要把动作改进的重点放在下肢重心的转换上,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改进。

那么,对于提高掌握重心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渠道和方法呢?

(一)发力时身体的协调配合

掌握了技术的概念,并按照技术要求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一旦熟练,就掌握了该技术的重心变化的规律,使身体和动作就越发变得协调起来。由于熟练,使用技术时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技巧就会越来越高,而这些又会反过来促使身体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就是“发力时身体的协调配合”的全部意义。

要发力,就要讲究发力的顺序,目前一致认为是从下至上,但是对怎么样学会发力,在方法上研究得并不充分。,,,然后到(髋),,,主要理由是:离发力点越近,力量就越容易整合,而离发力点越远,传递的难度越大。理论上讲,下肢力量最大,但由于重心的作用,力的全部不可能完全传递到发力的末端,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需要同样的发力条件和力量要求。上述观点并不是把发力的学习割裂开来,很机械的按照先上肢、后躯干、再下肢这样一个严格的步骤,而是强调在练习中,学会依次发力,循序渐进,并突出学习的重点,把上肢、躯干、下肢的协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整个发力技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使练习变得更加有目的、有成效,并使发力的程度与技术的提高联系得更紧。

(二)运动中身体的基本平衡

乒乓球运动对人体需要的是一种不断变化中保持身体稳定的动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依赖技术练习不断趋向复杂,越是复杂的技术,对身体的平衡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乒乓球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指由两个以上单项技术组合而成的复合技术,其中也包括各种不同的步法集合,所形成的一个个动作方式、方向、空间、时间上完全不同的复合式的单元结构。如在侧身发球—正手台内挑打—回反手推—转正手发力拉的练习单元里,由四种不同的技术两面交叉衔接而成,其中需要左右两边和前后三次大的步法移动,象这样的组合练习,既复杂,难度也较大。在训练中,我们可以根据实战的需要,选择和确立几个重点的套路,甚至设计一些超出实战难度的组合来反复练习,无疑,对我们提高操纵身体重心的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保持在高速运动中和复杂情况下身体的平衡状态都有很大的帮助。

平衡能力还体现在对时空和方位的感觉上。乒乓球是一项对时空感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比赛中的每一个球,都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如果缺乏准确的判断,就不可能进行精确的回击。运动的动态变化不仅决定了球手要提高判断能力,还决定了其必须具备

这里,并不是提倡在学习初期阶段就应采用发力的技术,而是说在发力的情况下,能做到身体协调就算达到了技术动作对重心掌握上的最终要求。学习技术动作有一个过程,过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把握重心的程度,如果要缩短这一过程,就要严格的遵循由轻到重的原则,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技术,而练好基本技术的前提条件又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为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形成是在人的意志支配下,由运动器官实现的,如果技术概念模糊,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定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基本技术的掌握,需要技能与技巧,而重心的变化,就是技能与技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重心在基本技术的概念中无所不在,如果我们牢固的78

遵守动作空间条件的能力。这种遵守动作空间条件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旋转、不同速度、不同高度、不同节奏、不同力量的来球上,能把握好不同的击球时机,并具备改变动作或部分动作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有目的的使技术训练的内容逐渐复杂化。

(三)技术训练的复杂性

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重心不稳定的问题,就要分析是腰、髋、肩与上肢配合上的问题,还是下肢与躯干的配合问题,寻找问题也应该是本着从近端到中间,再到远端这样一个途径。这样的分析过程也是建立在对环节重心变化的基础上之上的。一般来说,击球动作的不稳定,主要是近端环节与中间环节的连接问题,身体整个重心的不稳定,主要是远端环节与中间和近端环节的协调配合问题。

从运动的方式上分析,,同反手连续拉比较,显然后原因在于重心的变化随动作方式的变化完全得到了改变,动作转换的难度越大,重心的变化也就越大,对操纵重心的能力也就越高。

从技术动作的结构上比较,同类的技术动作在连接上也要比异类技术动作容易得多,比如左推右攻的连接,就比左搓右拉的连接要容易;正手搓后转拉要比反手搓后侧身拉容易;发球抢拉要比搓后抢拉难度大;拉后快带要比拉后转削难度小。与运动方式的改变一样,动作不同类,重心交换方式的难度就大,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就高。

  三、用身体去找球

乒乓球虽然是一项非周期性的运动,但在技术训练的内容安排和掌握动作的进度上,也带有某些周期性运动项目的特点。比如练习初期进行的有规律的定点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有规律的练习是运动初期训练的主要内容,好处是能够使你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但如果安排不当,长,动作节奏,;比赛的实际需要。因此,乒乓球技术训练更多的是要结合实战,使练习的内容达到全面、实用、准确、熟练的要求。这一个过程,即是技术带动身体,使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体促进技术,使身体保障技术发挥的运动过程。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我们可以把乒乓球的技术分成这样四类,即速度性、力量性、灵巧性和精确性。比如发球,属于精确性类别;快攻中的快带,属于速度性;弧圈、扣杀属于力量性;摆短属于灵巧性。有的技术动作具有几种属性,比如台内挑打,可以是灵巧性技能,也可以是精确性技能;爆冲则属于力量性和速度性。究竟属于哪种类型,要看球手掌握技术的状况。确定技术类型的好处是,便于更加清楚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练习时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什么地方。灵巧性、精确性技能,需要上肢动作的高度分化,力量性、速度性技能,需要身体的协调配合,力量性与灵巧性、速度性与精确性、力量性与精确性、速度性与灵巧性结合紧密的技术动作,那么,既需要上肢的运用技巧,还同时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一般情况下,应该首先解决上肢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击球动作的核心环节,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前臂与手腕的动作,也就是最后出手动作是否正确,然后再去考虑其它方面的改进,这应当成为我们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一条基本的思路。

从身体部分参与运动的状况来分析,同样也可以提高我们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规律上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参与运动的身体部分按照离击球点的距离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这样三个环节,上肢为近端环节,躯干为中间环节、下肢为远端环节。根据在运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价在这三个环节上技术的掌握情况,来明确需

,借步法求平衡

  提高难度的切入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增大练习的难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操纵身体重心的能力,基本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是提高技术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内容:

11加大不同技术的组合练习。比如,将正手连续

攻变为拉后快攻,把弧圈技术与快攻技术结合在一起,拉中有打,打中有拉。又比如,将下旋与上旋的练习结合起来,搓中起球,搓拉结合,搓突结合,搓打结合。再比如,将台内技术与出台技术结合起来,把台内、近台、中远台技术衔接起来,使用多种技术,掌握各种不同的起球方法和相持手段。

21加大同侧技术和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所谓

同侧,是指持拍一侧的击球技术,所谓异侧是指与持拍手相反的一侧。比如,将反手搓与正手拉结合起来,解决左右两边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又如,反手相持中突变正手,或正手相持中突变反手的无规律变线推攻练习,将两边的相持进攻性技术有机的连成一体。再如,将正手位搓接或挑打台内短球与反手拉、打结合,并接两边不定点的相持技术练习等。

79

第二是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加大顺向(正向)移动与同侧技术的组合练习。

身体的平衡,而恰恰相反,是通过上肢与躯干的紧密结合,主动迎击各种来球,由于躯干的参与,加大了重心的移动幅度,使身体重心的变化更大。我们在观察优秀选手的比赛中就可以发现,使用身体找球而使身体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失去重心的情况下用身体找球而产生的不规则击球动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身体找球练习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动作的力量明显增大。,技术动作的威胁,是身()与身体重心,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更符合技术发挥和运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体对身体操纵重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难度。

身体找球会带来身体重心更大的变化,而技术的发挥和技术的衔接又需要有稳定的身体重心作为保证。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下肢的步法调整和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借步法求平衡。身体失衡的情况下,都是通过下肢的移动来进行调整的,用身体找球,对步法移动和调节身体重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下肢在运动中的功能体现在通过蹬伸将力量上传以及移动和重心调整上。身体找球的过程中,下肢力量的传递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支撑上体找球的原动力,这种支撑一直维持在击球动作的发生。在击球动作完成后的一刹那,下肢的功能立刻得到了转变,在大腿的带动下,进入了对身体重心的调整阶段。虽然躯干与上肢环节在击球后也会作出一些身体姿态的调整,但整个身体重心的调整,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还是下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重心还原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步法上的原因。如果步法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那么,就会更有效的促使你大胆的去使用身体找球。反过来,你不能很好的利用身体去找球,主要是步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步法就成为了“用身体去找球”的基础。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身体去找球,就要学会借步法来寻求身体平衡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又回到了技术训练的问题上来了,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所谓顺向,是指从侧身位开始,采用持拍手同侧的技术动作,并与向正手位一侧移动的步法结合,比如,侧身位拉后连续在向正手方位的移动中用正手拉或打。又如,发球后,反手拉起后接移动中正手方位的连续拉打练习。再如,反手相持后转正手的连续走动进攻练习。

21加大逆向(反向)移动与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

所谓逆向,是指向非持拍手一侧的移动,并综合使用同侧和异侧技术动作。比如,正手位连续拉或打后转逆向移动,并结合反手进攻的技术。又如,,显然,的难度要大。,训练中这类练习的内容在安排上要大于前一个组合的练习比重。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比如仅仅是这些练习中的几个例子,可以组合的练习很多很多,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设计更多的练习组合,可以简化,也可以加深,还可以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迭加组合。完成组合的难度越大,就证明训练水平越高。

上述组合练习,难度主要表现在技术对身体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程度和步法移动方面的依赖上,练习不再是简单的基本技术的重复,而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检验。这样的检验可以看成是对选手技术熟练程度和对身体操纵能力的考核与挑战,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就是: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

用身体找球,就是说在每一次击球中,都要将身体作为技术动作的一个部分参与到过程中来,而身体的含义,主要是指上肢与躯干。我们要把击球从单纯的上肢运动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躯干的运动整合到击球的环节中去。这是因为,当代乒乓球运动已经发展到了用身体打球的新的阶段,仅仅用手打球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尽管上肢处于击球环节的核心地位,尽管有的球还需要上肢的独特作用,但从整体上说,没有躯干的参与,上肢的核心地位就无法突出,用身体找球取代了用手找球的位置,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了实用技术的层面。

身体找球实际上就是利用身体的重心来打球,它的含义,并不是在整个击球的过程中去怎么样的维持

80


相关文章

  • 浅谈乒乓球发球技术
  • 浅谈乒乓球发球技术 摘要:研究乒乓球发球技术有利于提高乒乓球水平的发挥,本文着重研究发球技术要素.战术配合要领和发球训练方法等. 关键词:撞击力摩擦力螺旋线 乒乓球发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极强的技术,是一场球比赛的开始 ...查看


  • 乒乓球教学中的准备姿势与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
  • 准备姿势与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 摘 要:乒乓球课是我校学生非常喜爱的科目,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乒乓球课的学练时,大部分学生只注重手上技术的练习,而忽视了脚下功夫的练习,这无疑对提高乒乓球其他技术的正确形成和掌握有很大影响.针对学生的这种心 ...查看


  • 现代乒乓球步伐基础训练方法汇总
  • 现代乒乓球步伐基础训练方法汇总 本文由NBA直播(http://www.wefei.com/)收藏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谢谢!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步法训练比手法训练更为重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这句话是十分精 ...查看


  •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首先,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 ...查看


  • 乒乓球论文
  • 浅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体育科研方法,提出教学见解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查看


  • 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质量的探讨
  • <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质量的探讨> 内容提要 一. 前言 多年来,自己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不断的探讨和总结,从而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要提高少儿乒乓球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和方法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乒 ...查看


  • 乒乓球教学设计
  • 第一课 握拍练习 教学内容: 小学生握拍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直拍和横拍的握拍方法,并能互相交流. 2.能够正确握直拍或横拍. 训练方法: (一)介绍握拍法. 握拍法即指单手持球拍的方法.世界上流行着直式和横式两种握拍方法,两 ...查看


  • 乒乓球常用术语
  •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查看


  • 打乒乓球的精髓
  • 打乒乓球的精髓 同任何事物一样,乒乓球运动中充满着一串串矛盾,台内与台外.近台与远台.借力与发力.正手与反手.撞击与摩擦.凶狠与稳健.局部与整体.自己与对手„„这些矛盾无法回避却又极易忽略,只有正确地对待与处理好这些矛盾,才能成为真正的乒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