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腹背受敌,众银行大佬齐聚商讨:银行的明天在哪里?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作为年度银行业盛会,本次论坛邀请了监管层领导、银行业高管、国内知名专家等数十位嘉宾与会,就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多场次的主题讨论。

平安银行行长:中国银行业现在腹背受敌,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

邵平在出席于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并做主旨发言时提出:中国银行业现在腹背受敌: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只用了短短四年就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0增长,惊心动魄;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银行新增资产投放也面临资产荒问题;地方政府干扰的信用债开始爆发风险等。

邵平还称:“中国的银行业明天会好吗?之前黄金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牌照垄断等红利让银行患上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高歌猛进追求高额利润,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率,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我们在还历史的账,这世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以下为邵平发言实录(来源新浪财经):

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2016年的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借此机会,想和大家就当前银行业遇到的热点问题做一些交流。

一、周期的考验:商业银行之冬

根据权威人士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L”型的发展阶段。在邀请函上,主办方也清晰地阐明了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从2013年3季度开始,银行告别了过去多年不良的“双降”态势,不良率和不良额大幅回升。今年一季度,行业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到4.01%,拨备覆盖率下滑到175.03%。鉴于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的相互交织,索罗斯也放言:基于他60年的经验,金融危机再一次慢慢展开。英国脱欧及其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让整个世界错愕不已。现在要对中国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去年我在论坛上讲的:“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了。

处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银行人的心中可能都会升腾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银行业的离职潮恐怕来源于此吧。

钱穆先生说:“在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如果从历史长周期看,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呢?“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看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短期的焦虑中抽离出来,放在长周期里回望历史的河流,去深刻地剖析原因,把握其中的规律。

二、周期的规律:银行经营的“道”与“术”

实际上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其背后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说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那么,我们是否在风险的管理上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呢?最近我始终在思考银行业的一个术语:RAROC——就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充分体现了现代银行的审慎经营理念,就是要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的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同时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我认为这个词对我们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意义是重大且深远的。

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AROC代表的规律在长周期中起作用了。我们都习惯了顺周期经营,对风险则是有意无意的漠视。所以,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回顾历史,金融景气度与经济周期高度一致,银行利润的波动更高于经济的波幅,这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规律。既然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型的发展阶段,那么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就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上来。

把握住稳健经营的“道”,银行就有了走向未来的可能;但要在困局中突围,脱颖而出,还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这就是银行经营的“术”。在之前的黄金十年中,借助于经济飞速发展、牌照垄断和利率管制的红利,银行很容易一飞冲天。这一片浮华也让银行患上了“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比起国外优秀银行深厚的经营管理积淀,我们还略显单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的原因。以富国银行为例,它始终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经营理念,抵制住了次贷业务、衍生工具等高收益领域的诱惑,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流程优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富国才能在次贷危机中弯道超车,超越花旗成为了全美市值最高的银行。

明晰了“道”和“术”,把握了长周期经营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客观看待银行当前的困难——这是在经济大周期下银行所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回顾那些从几次危机中走过来的国际大行,会发现它们都经历了一个周期性洗礼的过程。1913年的前20大银行中,有15家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但巴克莱、花旗、法兴等经受住了周期的考验,到今天依然立于潮头。过往的历史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穿越周期,是银行的必修课。真正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经历多次周期考验而屹立不倒的强者。

三、周期的超越:呼唤银行家精神

“最终塑造我们的,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刻”,桑德伯格的这句演讲词,也许是当下对于银行人最好的警醒和鼓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会真正塑造出兼具“道”和“术”的银行家,诞生出中国的银行家精神。那么,什么是我们心中的银行家精神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信仰。金融是“剩者为王”的行业,稳健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很容易走向稳健的反面——激进,以过度承担风险为代价,去追求短期的利润。2015年德意志银行过度涉足高风险的大宗商品衍生交易,致使巨亏68亿欧元的事件,殷鉴不远。这样一家老牌的国际标杆银行,在外部竞争和股价压力之下,也陷入激进的“囚徒困境”。花旗前CEO普林斯说“只要音乐还在继续,你就不得不跳舞”,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可见树立稳健经营信仰之难!而正因为其难,才弥足珍贵。

第二,要矢志不移地加强战略管理。首先,要有保持战略定力的决心。保持定力是一种深刻的经营哲学。华为“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一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持之以恒,就是保持定力的典范。但是,保持定力绝不像诗歌中说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样浪漫,需要抵制各种诱惑、顶住业绩压力,甚至牺牲短期利益。而这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支撑,需要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等深刻洞察银行的经营规律,不汲汲于短期的繁华,也不戚戚于暂时的困难,才能真正做到“面对风雨,不动如山”。其次,未来银行间的分野将不仅仅体现在战略的选择上,更主要的将体现在战略的执行上。银行要实现行稳致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定战略的实施,形成“集中、连续、一致”的战略行动。让战略执行成为银行的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不摇摆,不犹豫、不彷徨,在喧嚣混乱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走出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资产质量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整体的差异性、同一商业银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同一区域业务不同商业银行分行之间的差异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管理的差异性造成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金融增长模式已经终结,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到来。因此,精细化管理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中国的银行业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管理制胜的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寻求突围是必然选择。

四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内核。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发现市场机会、服务实体经济并有效化解风险的重要抓手。但是,必须坚持有效创新。08年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眼花缭乱背离真实原则的衍生品创新。我认为“有效创新”要符合三个原则:顺应政策而非寻求套利;支持实体而非资金空转;控制风险而非推波助澜。

1947年,国民党占领了延安,毛主席题写“光明在前”,他高瞻远瞩地指出:眼前的撤退,不过是暂时的困难,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展望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我也坚信“光明在前”。只要我们痛定思痛,洞悉历史规律,接受历史教训,勇毅笃行,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经过经济大周期的洗礼,中国必将诞生出一批基业长青的伟大银行!

谨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

除了邵平之外,开幕论坛中到场的银行业大佬,都有哪些精彩发言呢?

于学军:三剂药方助银行业转型与突破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银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将面临两难选择,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有利率市场化、货币过快扩张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三个重点原因。

于学军同时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第二,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

杨凯生:金融业改革任务艰巨,要敢于试错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

杨凯生在发言时指出,面对快速变革的金融业、银行业,要让自己的知识更新节奏赶上快速变革的金融实践,才能在复杂的经济新常态中完成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在一个面临层出不穷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落伍也许就是瞬间的事情。

杨凯生认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的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

杨凯生表示,为了实现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不断试错是不可避免甚至无法逾越的,所以要想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进步能够不经过任何困难,不遇到任何坎坷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例如,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姜建清: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获得“终身成就奖”并做了颁奖致辞。他表示,中国的银行业从被普遍认为金融不太发达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历史的转变,位列世界银行业前列。

田国立:三大机遇助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转型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

田国立在演讲中指出,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着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二大机遇是“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第三大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田国立认为目前这三大机遇都有助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之后,田国立结合国际经验介绍了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转型突破的四个着力点:1、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2、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3、理性安排推进的节奏,保证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4、加强能力建设,各方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最后,田国立表示,中国银行业不应该是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游戏国际化的厮杀,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谱写中国银行业转型与突围的新乐章。

牛锡明:银行做互联网金融有巨大信用优势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出席并发表演讲,牛锡明在演讲中谈到了风险控制、支持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革新等银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

牛锡明表示当前银行要特别重视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指出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在谈到支持实体经济时他认为,产业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的根本。最后,他谈到银行要发挥信用的优势来发展互联网金融。

曹国伟:商业银行转型与突围势不可逆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商业银行转型不可逆转,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在困局中突围,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陶以平:经济运行和变化绝非一竖一横那么简单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出席开幕论坛并发言,他表示,随着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实际经济的运行和变化绝对不是一竖一横那么简单,而是要经历非常动态复杂的经济动能转化和结构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要付出阵痛代价,而且推进的速度、节奏和路径也会面临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董建岳:银行要有服务大众的情怀,也做小生意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出席开幕论坛并发言,他认为发展普惠金融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银行要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情怀,小生意也要做;第二个,要有卓越的风险控制技术,不能光做全是不良也承受不了;第三个,要有良好的金融生产。

杨再平:突围已是势在必行 银行业要有新活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银行业的转型已经是关乎生存的问题,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银行业的转型,需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新常态生存、市场化生存、国际化、综合化经营、普惠化、特色化、智能化以及要加强金融监管,这是银行业要生存的新活法。

李伏安:打造未来银行要有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出席论坛并做主旨发言,他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围绕着未来银行主题表示,银行业要筑就百年老店,离不开长远的规划和良好的顶层设计,更避不开这三个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去哪里”,“我们怎么去”?

李伏安的演讲条理清晰,内容极富启迪,以“宏观经济新常态”、“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为关键词,讲述了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宏观环境、金融市场和竞争格局即将发生的重大深刻变革;随后阐释了他自己对最佳体验、现代和财资管家的深刻理解。

刘信义:商业银行需重构可持续盈利模式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出席并做主题演讲,未来商业银行可持续盈利模式如何建立?他认为要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发挥综合化的经营能力。第二,提升数字化的经营管理能力,构建互联网银行的商业模式。第三,推进轻型化的经营,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第四,有序推进国际化的经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五,建设集约化的管理体系,增强内涵的发展动力。

文丨汪 晨 等

财金阅读编辑整理,文章综合自华尔街见闻、新浪财经、中国电子银行网

封面来源丨《皇家俱乐部》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作为年度银行业盛会,本次论坛邀请了监管层领导、银行业高管、国内知名专家等数十位嘉宾与会,就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多场次的主题讨论。

平安银行行长:中国银行业现在腹背受敌,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

邵平在出席于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并做主旨发言时提出:中国银行业现在腹背受敌: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只用了短短四年就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0增长,惊心动魄;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银行新增资产投放也面临资产荒问题;地方政府干扰的信用债开始爆发风险等。

邵平还称:“中国的银行业明天会好吗?之前黄金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牌照垄断等红利让银行患上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高歌猛进追求高额利润,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率,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我们在还历史的账,这世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以下为邵平发言实录(来源新浪财经):

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2016年的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借此机会,想和大家就当前银行业遇到的热点问题做一些交流。

一、周期的考验:商业银行之冬

根据权威人士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L”型的发展阶段。在邀请函上,主办方也清晰地阐明了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从2013年3季度开始,银行告别了过去多年不良的“双降”态势,不良率和不良额大幅回升。今年一季度,行业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到4.01%,拨备覆盖率下滑到175.03%。鉴于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的相互交织,索罗斯也放言:基于他60年的经验,金融危机再一次慢慢展开。英国脱欧及其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让整个世界错愕不已。现在要对中国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去年我在论坛上讲的:“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了。

处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银行人的心中可能都会升腾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银行业的离职潮恐怕来源于此吧。

钱穆先生说:“在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如果从历史长周期看,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呢?“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看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短期的焦虑中抽离出来,放在长周期里回望历史的河流,去深刻地剖析原因,把握其中的规律。

二、周期的规律:银行经营的“道”与“术”

实际上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其背后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说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那么,我们是否在风险的管理上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呢?最近我始终在思考银行业的一个术语:RAROC——就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充分体现了现代银行的审慎经营理念,就是要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的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同时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我认为这个词对我们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意义是重大且深远的。

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AROC代表的规律在长周期中起作用了。我们都习惯了顺周期经营,对风险则是有意无意的漠视。所以,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回顾历史,金融景气度与经济周期高度一致,银行利润的波动更高于经济的波幅,这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规律。既然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型的发展阶段,那么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就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上来。

把握住稳健经营的“道”,银行就有了走向未来的可能;但要在困局中突围,脱颖而出,还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这就是银行经营的“术”。在之前的黄金十年中,借助于经济飞速发展、牌照垄断和利率管制的红利,银行很容易一飞冲天。这一片浮华也让银行患上了“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比起国外优秀银行深厚的经营管理积淀,我们还略显单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的原因。以富国银行为例,它始终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经营理念,抵制住了次贷业务、衍生工具等高收益领域的诱惑,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流程优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富国才能在次贷危机中弯道超车,超越花旗成为了全美市值最高的银行。

明晰了“道”和“术”,把握了长周期经营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客观看待银行当前的困难——这是在经济大周期下银行所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回顾那些从几次危机中走过来的国际大行,会发现它们都经历了一个周期性洗礼的过程。1913年的前20大银行中,有15家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但巴克莱、花旗、法兴等经受住了周期的考验,到今天依然立于潮头。过往的历史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穿越周期,是银行的必修课。真正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经历多次周期考验而屹立不倒的强者。

三、周期的超越:呼唤银行家精神

“最终塑造我们的,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刻”,桑德伯格的这句演讲词,也许是当下对于银行人最好的警醒和鼓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会真正塑造出兼具“道”和“术”的银行家,诞生出中国的银行家精神。那么,什么是我们心中的银行家精神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信仰。金融是“剩者为王”的行业,稳健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很容易走向稳健的反面——激进,以过度承担风险为代价,去追求短期的利润。2015年德意志银行过度涉足高风险的大宗商品衍生交易,致使巨亏68亿欧元的事件,殷鉴不远。这样一家老牌的国际标杆银行,在外部竞争和股价压力之下,也陷入激进的“囚徒困境”。花旗前CEO普林斯说“只要音乐还在继续,你就不得不跳舞”,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可见树立稳健经营信仰之难!而正因为其难,才弥足珍贵。

第二,要矢志不移地加强战略管理。首先,要有保持战略定力的决心。保持定力是一种深刻的经营哲学。华为“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一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持之以恒,就是保持定力的典范。但是,保持定力绝不像诗歌中说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样浪漫,需要抵制各种诱惑、顶住业绩压力,甚至牺牲短期利益。而这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支撑,需要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等深刻洞察银行的经营规律,不汲汲于短期的繁华,也不戚戚于暂时的困难,才能真正做到“面对风雨,不动如山”。其次,未来银行间的分野将不仅仅体现在战略的选择上,更主要的将体现在战略的执行上。银行要实现行稳致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定战略的实施,形成“集中、连续、一致”的战略行动。让战略执行成为银行的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不摇摆,不犹豫、不彷徨,在喧嚣混乱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走出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资产质量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整体的差异性、同一商业银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同一区域业务不同商业银行分行之间的差异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管理的差异性造成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金融增长模式已经终结,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到来。因此,精细化管理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中国的银行业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管理制胜的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寻求突围是必然选择。

四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内核。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发现市场机会、服务实体经济并有效化解风险的重要抓手。但是,必须坚持有效创新。08年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眼花缭乱背离真实原则的衍生品创新。我认为“有效创新”要符合三个原则:顺应政策而非寻求套利;支持实体而非资金空转;控制风险而非推波助澜。

1947年,国民党占领了延安,毛主席题写“光明在前”,他高瞻远瞩地指出:眼前的撤退,不过是暂时的困难,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展望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我也坚信“光明在前”。只要我们痛定思痛,洞悉历史规律,接受历史教训,勇毅笃行,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经过经济大周期的洗礼,中国必将诞生出一批基业长青的伟大银行!

谨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

除了邵平之外,开幕论坛中到场的银行业大佬,都有哪些精彩发言呢?

于学军:三剂药方助银行业转型与突破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银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将面临两难选择,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有利率市场化、货币过快扩张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三个重点原因。

于学军同时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第二,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

杨凯生:金融业改革任务艰巨,要敢于试错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

杨凯生在发言时指出,面对快速变革的金融业、银行业,要让自己的知识更新节奏赶上快速变革的金融实践,才能在复杂的经济新常态中完成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在一个面临层出不穷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落伍也许就是瞬间的事情。

杨凯生认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的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

杨凯生表示,为了实现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不断试错是不可避免甚至无法逾越的,所以要想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进步能够不经过任何困难,不遇到任何坎坷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例如,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姜建清: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获得“终身成就奖”并做了颁奖致辞。他表示,中国的银行业从被普遍认为金融不太发达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历史的转变,位列世界银行业前列。

田国立:三大机遇助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转型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

田国立在演讲中指出,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着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二大机遇是“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第三大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田国立认为目前这三大机遇都有助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之后,田国立结合国际经验介绍了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转型突破的四个着力点:1、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2、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3、理性安排推进的节奏,保证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4、加强能力建设,各方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最后,田国立表示,中国银行业不应该是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游戏国际化的厮杀,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谱写中国银行业转型与突围的新乐章。

牛锡明:银行做互联网金融有巨大信用优势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出席并发表演讲,牛锡明在演讲中谈到了风险控制、支持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革新等银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

牛锡明表示当前银行要特别重视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指出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在谈到支持实体经济时他认为,产业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的根本。最后,他谈到银行要发挥信用的优势来发展互联网金融。

曹国伟:商业银行转型与突围势不可逆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商业银行转型不可逆转,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在困局中突围,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陶以平:经济运行和变化绝非一竖一横那么简单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出席开幕论坛并发言,他表示,随着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实际经济的运行和变化绝对不是一竖一横那么简单,而是要经历非常动态复杂的经济动能转化和结构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要付出阵痛代价,而且推进的速度、节奏和路径也会面临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董建岳:银行要有服务大众的情怀,也做小生意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出席开幕论坛并发言,他认为发展普惠金融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银行要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情怀,小生意也要做;第二个,要有卓越的风险控制技术,不能光做全是不良也承受不了;第三个,要有良好的金融生产。

杨再平:突围已是势在必行 银行业要有新活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银行业的转型已经是关乎生存的问题,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银行业的转型,需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新常态生存、市场化生存、国际化、综合化经营、普惠化、特色化、智能化以及要加强金融监管,这是银行业要生存的新活法。

李伏安:打造未来银行要有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出席论坛并做主旨发言,他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围绕着未来银行主题表示,银行业要筑就百年老店,离不开长远的规划和良好的顶层设计,更避不开这三个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去哪里”,“我们怎么去”?

李伏安的演讲条理清晰,内容极富启迪,以“宏观经济新常态”、“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为关键词,讲述了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宏观环境、金融市场和竞争格局即将发生的重大深刻变革;随后阐释了他自己对最佳体验、现代和财资管家的深刻理解。

刘信义:商业银行需重构可持续盈利模式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出席并做主题演讲,未来商业银行可持续盈利模式如何建立?他认为要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发挥综合化的经营能力。第二,提升数字化的经营管理能力,构建互联网银行的商业模式。第三,推进轻型化的经营,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第四,有序推进国际化的经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五,建设集约化的管理体系,增强内涵的发展动力。

文丨汪 晨 等

财金阅读编辑整理,文章综合自华尔街见闻、新浪财经、中国电子银行网

封面来源丨《皇家俱乐部》


相关文章

  • 中国商界大佬为何纷纷退出江湖?
  • 风青杨 2013年,几乎每个月都要上演一场隐退大戏.在马云.史玉柱先后"高调"退休后,昨天则是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决定归隐.且不论先前还有王石.柳传志.朱江洪.何享健.施振荣等各行各业的知名人物退休.甚至连从不服老的 ...查看


  • 生鲜电商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出路分析
  • 生鲜电商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出路分析         2013-2017年无店铺销售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 2013-2017年无店铺零售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 2013-2017年手机零售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 ...查看


  • 特朗普背后的华尔街与犹太势力-关于特朗普的舆论操纵之一
  • 摘 要 某些媒体大肆造谣特朗普与美国金融寡头水火不容.事实上,特朗普竞选团队的财政主管曾先后为高盛.索罗斯效力:特朗普经济团队中,银行高管.对冲基金大佬.石油大亨占据了绝大多数:特朗普竞选团队隐形"军师"是其女婿犹太富豪 ...查看


  • 新自由主义的最终崩盘?
  • 2007年年末,我和一位在澳大利亚的友人聊起当时还是一个新名词的"次贷危机".面对我的疑问,她谈起她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曾在澳大利亚著名的澳新银行任职多年――课堂上的宣讲:次贷危机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当前世界的金融体系 ...查看


  • 2015开门红启动会主持词
  • 请将手机调为静音震动状态,调整我们的呼吸,振奋我们的精神,跟随我们一起倒计时10个数,10.9--来高举双手掌声响起来,一起为我们我们2015年的喜悦心情,梦想成真注入一股成功的力量,据说掌声越热烈,2015年收获越多,我们看一看谁能够1分 ...查看


  • 小说:新的熔断机制(讨论稿),会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 创建时间: 2015-9-8 5:08  修改时间: 2015-9-8 12:09 看到熔断机制(讨论稿),一时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作为一个基金操盘人,我不会讲大道理,就请大家设想在新熔断机制的情况下,又遇到了恐慌性抛盘!大家随我一起 ...查看


  • 人工智能:BAT三巨头怎么说
  • 前不久,李彦宏.马云.马化腾这三大巨头齐聚深圳,参加了第九届中国IT领袖峰会,IT领袖峰会是2009年由深圳市政府和数字中国联合会联合创办,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这次的会议以"迈向智能新时代"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在了时下 ...查看


  • 余额宝在唱歌
  • 余额宝在唱歌:资金都去哪儿了? 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一名骁勇的急先锋,余额宝甫一亮相就艳惊天下.推出10个月,吸纳资产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额宝用户量已突破8100万户,相当于两个阿根廷的人口数.根据晨星公司 ...查看


  • 揭秘厦门民间放贷:放贷百万一年利息数十万
  • 100万元,存在银行一年可拿回5.56万元利息,但对于"放贷一族"来说,"钱生钱,利滚利",却有望拿回数十万元的利息. "放贷100万元,相当于每月有上万元的工资收入."昨日,一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