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沈阳大学学报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Vol120,No.6Dec.2008

文章编号:100829225(2008)0620096205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阚红波1,何雅敏2

(1.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241)

摘   要:结合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提出:要使青少年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关注青少年“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加强政治需求意识培养,坚持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并通过情感教育、同伴教育和希望教育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观念上、手段上、方法上进行更新,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 键 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教育者中图分类号:B844.2;G4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反之,一个好的教育者也应该是好的管理者。如何把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潜能发挥到最大,做好青少一挑战。长期以来。有人说,的全面启动,青年思想教育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了。固有的方式阻碍了其方法的创新,不能适应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指出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最为重要,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将直接影响其一生。因此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追求的核心发展主题。自我同一性理论既考虑到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又强调社会文化条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关注青少年的发展,为我国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启示。

闻名遐迩。他于1946学、、教育心。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其在论述人格发展渐成说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防止同一性混乱和克服同一性危机的分析,揭示了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

1.人格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以弗洛伊德的著述为磐石,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创建以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核心、将人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理论的人格发展渐成说。该学说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生命进程,其发展按渐成的固定顺序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即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要完成。直面每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且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每一项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基本品质,这种积极的品质就会在个性内植根,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会开始,从而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并对以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没有完满地解决,自我就会受到伤害,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造成发展障碍,产生消极品质,累计将导致人格适应能力的丧失。这八个阶段的危机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婴儿期(从出生到1.5岁),这期间发展危机

一、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

埃里克森是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知名学

者。身为新弗洛伊德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以自我心理学体系,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而

收稿日期:2008-08-13

作者简介:阚红波(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6期  阚红波等: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是信任对不信任;②儿童早期(1.5~3岁),自主独立对羞怯疑虑;③学前期(3~6岁),主动性对愧疚感;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⑤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⑦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⑧老年期(50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对希望[1]。

埃里克森所要造就的是健全人格,自我同一性构成了健全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八个阶段中,青春期是埃里克森研究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处于生理迅速发育成熟和心理困惑阶段,原已出现的自我同一性达到发展高峰。这种同一性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生活等方面前后一致的自我意识,能将先前各阶段的认同作用整合并达到明确个人同一。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统合起来,形成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这一心理过程称之为同一性形成。埃里克森解释,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而言,同一性形成是一种挑战,无论对求学或是就业的青年来说都是困难的。正因为自我同一不易,自我同一性理论,定了基础。

2.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97

“主我”和“客我”的统一,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时间),自我和环境的统一。为此,只有具备自我同一性才是健康人格发展的核心。

由于青年期是关键期,因此,青春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又称同一性扩散,是指青春期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极端。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时,其总体的任务就是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完成既不是始于青少年期,也不止于青少年期,它是终生过程,只是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但埃里克森强调,青少年期是一个标准的危机,是冲突不断增长的正常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常常找不到自我,一直处于一种无所依附的散漫状态之中。具体体现为: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自我评价偏低,易产生苦闷情绪;与他人的关系比较凌乱,虽对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满却又没有能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同一性混乱的。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就开始突显两个主要的矛盾,即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主观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自我是客观真实的自我存在,二者之间常处于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过度自满或过度自卑两种情绪,从而使青少年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也就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同一性。现实自我是自我目前的现实状态,而理想自我则是现实自我期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青少年对自我的发展没有什么理想与追求,还是理想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实现而感到失望与挫折,从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都会使青少年无法认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暂时或长期地处于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期望过高等家庭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寻找真正的自我。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都会扭曲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提,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否积极向上直接主导着青少年的心境,也影响着他们社会价值观的选择。为此青少年个体必须建立起个人自我认

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将其解释为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所能真正达到的、但又在不断加以修正的一种现实之感[2]。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但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最为重要。对青少年而言,自我同一性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形成前后一致的、较完整的意识,也是个人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就必须对自我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思考并作出选择。这个过程也就是青少年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以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要求加以整合的过程。一旦青少年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为有效地完成未来生活的预定目标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他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感,建立了一种稳定的自我同一性,青春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就已完成,开始进入成人期。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即

98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第20卷

年人格品质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上。一

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探讨如何把代表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内容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传授给青少年,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处世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青少年自我发展,重视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引导其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通过内外两方面努力实现青少年自我认识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是引导青少年政治同一性建立、克服同一性危机的科学途径。

(2)教育者要促成青少年“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达到规范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关键素质之一。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自我个性的冶铸和陶成阶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关注青少年自我发展,,关注青少年,[4,重对青少年进行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培养。这种规范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过度强调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就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是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误区。事实上,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多规格的人才标准和需求已经使学生的个性色彩越来越鲜明。一味地强调规范性教育不仅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使我们这个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相同或相似的人才,这对社会发展和创新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状,强调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加个性化教育的比重,实现规范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3)教育者要加强对青少年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关键在于唤起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机,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品格。在这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青少年把促进自身政治发展转变成心理需要,即青少年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问题。需求意识是主体预感到缺少在头脑中形成的驱动反映,它能使人自觉、有目的、有计划、有信心地从事某种事情,是人

同感,避免角色扩散和自我认同扩散的危险。积

极进行自我认同的青少年更可能证明一种个性模式:自我怀疑、混淆、思维混乱、冲动、与父母和权威人物发生冲突、自我力量减弱、身体症状增加。自我认同探索失败的青少年将会遇到自我怀疑、角色扩散、角色混淆,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意见。可能会退缩或者去吸毒、酗酒,以释放由于角色扩散引起的焦虑。青少年期自我扩散与个性混淆可见于经常犯罪的人以及精神病个性紊乱中。这就要求个体必须努力评估自己拥有什么,欠缺什么,努力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去形成更为清晰的概念,明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改变成什么样的[3]。

二、自我同一性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为了克服同一性危机,促使青少年关键性同一性的形成,本文结合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从方法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一些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观念上、手段上、(1)动原理,使其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埃里克森主张人格是在自我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格是人整个心理行为的基础,健康的人格是个人成才、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关键前提。一方面“,社会以时显时隐的意识形态”向青少年呈现一种“理想体系”。这些“意识形态的信奉”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价值混乱是痛苦”的,它代表着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青少年需要将自己的取舍置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基础之上”。选择的不同结果就形成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能够将社会要求与自我发展顺利得以整合的青少年就能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同一性;既对自我发展缺乏清楚的了解,又无法认同社会要求的青少年就会处于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将自我发展完全背离社会要求的青少年就会形成消极的一面。

学校作为影响青少年政治同一性建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其教育宗旨体现着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建立政治同一性,克服同一性危机,就要努力促进青少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要实现这一目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青少

第6期  阚红波等: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的能动性的根本表现。需求意识对人的行为及其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育者强调培养青少年的政治需求意识就是使青少年自觉认识到政治发展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感到缺乏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从而产生掌握的渴望,并把这种渴望化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产生了政治需求意识之后,青少年就会主动去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者要按阶段进行教育,遵循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坚持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教育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帮助青少年解决自我认识方面的矛盾,帮助他们认识到不一致,分析、反省、解剖他们的自我观念,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是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连续性统一。埃里克森曾将青少年期称为心理延缓偿付期。心理延缓偿付是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社会义务的年轻人有一段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乃是指对成人承担义务的延缓。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延缓,一段时间,、行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时机,切实促进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完善。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个体人格稳定发展的奠基时期,并影响着个体的判断能力及价值观的形成。它的形成与发展意味着个体个性的获得与建立,如果没有内在的自我认同,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对自我的全面把握,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因而,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教育者要遵循教育的认知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①情感互动教育。依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教育环节中注入情感是将青少年思想政治内化的重要手段,埃里克森特别注重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以情感为切入点,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任务归结为一对相互对立或冲突的情感,如儿童期的勤奋对自卑。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为处于埃里克森的第五阶段的青春期青少年。这个时期所要解决的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

99

乱。如果青少年顺利完成同一性建立,就比较容易建立起同一感;反之则比较难。良好情感的形成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不仅要关注青少年情感,也要以情感为突破口,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和学生的情感,投入教育的互动之中,以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而不论是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体现的[5]。因此要更好地健全青少年人格发展必须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②团体同伴教育。埃里克森强调集体同一性。青少年总是以结成小团体来形成“对同一性丧失的一种必要防御”。因此,保持小团体的一致性和排他性成为每一个小团体的共同特点。小团体对青少年所达到的影响并非父母、教师所能达到的。一方面“,青少年心甘情愿地信任同伴或者是可以对他们指出富有想象力、而不是幻想范围另一方面,青少年“宁,[6]

。对于青少年发展中的这种小团体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长期工作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习惯将工作重点放在正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小团体、小圈子不关心,但恰恰是这种小团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正规集体性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漏洞。针对这种教育,有必要把青少年的小团体也纳入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中来。虽然以往也曾强调过以同辈群体的榜样力量来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但不同于小团体环境。我们应利用小团体中同伴间所具有的特殊的同化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同伴教育”,利用彼此间的影响和感染来达到教育目的,胜于教师的单纯教育。教师要通过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力量来达到对整个团体教育的目的,通过培养具有积极品格的核心人物来同化帮助团体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同一性。

③需要希望教育。埃里克森注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关注青少年的发展,其中尤其注重通过心理关注来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希望、愿望、期望等都是人的一种力求接近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未来事物或状态的心理意向,属需要、动机范畴。它与未来事物相联系,并常常伴有关于目

100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第20卷

善提出了颇具可行性的启示。

作为发展中国家,随国家传统文化演变、国际教育思想影响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实教育存在的不足越发明显:学校教育只偏重于“外加”社会性内容(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忽视内在的、根本性的、最基础的、解决“可接受性”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因为忽视和缺少这一前提条件和基础,到现代社会才出现“外加的”与“内在客观的”两者间距离越拉越大,鸿沟越来越宽之类的情况,且逆反现象严重,用分数核定成绩、决定录取、文凭和就业,致使学校不可避免地的把教育重心严重倾向于学科知识教育,使教育基本上固守于“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使青少年顺利度过同一性危机,必须在激发教育对象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内在兴趣基础上进行体制教育。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遵循人格发展渐成原则,要求完善人格是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马克思标的生动表象和肯定的情感体验。希望由于同目标相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情感特征,因而是鼓舞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强大驱力。希望对人行为动机的激励作用,往往通过增强人的自尊需要、自我肯定需要来实现。因为希望存在,就意味着对个人潜力的肯定。凡是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学生,必定有所追求,自尊、自重、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而富于表现力,能用高尚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前途感到无望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荣辱持冷漠态度,丧失自尊,自暴自弃。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希望教育、愿望教育和学生自尊心的培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和“明日快乐教育”思想在教育界是人所熟知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要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因为只有“抬起头来”,才能面向未来,看到希望,也才能在希望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强调“向上意志”和追求自身完美的内在要求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为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及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行为上的进步与心理上的改善都是在其追求进步的内在需求推动下,动来实现的。,尊心、,依靠自身力量,不断超越自己[7]。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3][4][5][6][7]

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392-396.

三、结  论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和同一性混乱的分析,揭示了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着重从个人心理的立场去关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完

孙名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89.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5-6.

刘国权.论自我同一性[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

104-105.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6.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55.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教育研究,1994:72.

EnlightenofEriksson’sSelf2identitytoNewEra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Youth

KANHongbo1,HEYamin2

(1.CollegeofMarxism,ChinaPeople’s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2.SocialScinceDepartment,EastChina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Tothenewcharacteroftheeducationalobjects,aneducationmethodisproposedtoachievethe

equivalenceofyoutheducationandsocietydevelopmentaim.Combiningthestatu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youngpeoplewithself2identitytheory,theproblemtoenhanc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youngpeopleisdiscussed.Itispointedoutthatthepursuitofself2identityisthecoreofadolescencedevelopmenttheme.

Keywords:Self2identit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youth;educationist

【责任编辑 杨 敏】

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沈阳大学学报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Vol120,No.6Dec.2008

文章编号:100829225(2008)0620096205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阚红波1,何雅敏2

(1.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241)

摘   要:结合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提出:要使青少年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关注青少年“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加强政治需求意识培养,坚持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并通过情感教育、同伴教育和希望教育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观念上、手段上、方法上进行更新,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 键 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教育者中图分类号:B844.2;G4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反之,一个好的教育者也应该是好的管理者。如何把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潜能发挥到最大,做好青少一挑战。长期以来。有人说,的全面启动,青年思想教育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了。固有的方式阻碍了其方法的创新,不能适应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指出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最为重要,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将直接影响其一生。因此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追求的核心发展主题。自我同一性理论既考虑到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又强调社会文化条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关注青少年的发展,为我国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启示。

闻名遐迩。他于1946学、、教育心。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其在论述人格发展渐成说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防止同一性混乱和克服同一性危机的分析,揭示了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

1.人格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以弗洛伊德的著述为磐石,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创建以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核心、将人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理论的人格发展渐成说。该学说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生命进程,其发展按渐成的固定顺序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即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要完成。直面每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且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每一项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基本品质,这种积极的品质就会在个性内植根,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会开始,从而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并对以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没有完满地解决,自我就会受到伤害,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造成发展障碍,产生消极品质,累计将导致人格适应能力的丧失。这八个阶段的危机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婴儿期(从出生到1.5岁),这期间发展危机

一、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

埃里克森是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知名学

者。身为新弗洛伊德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以自我心理学体系,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而

收稿日期:2008-08-13

作者简介:阚红波(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6期  阚红波等: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是信任对不信任;②儿童早期(1.5~3岁),自主独立对羞怯疑虑;③学前期(3~6岁),主动性对愧疚感;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⑤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⑦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⑧老年期(50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对希望[1]。

埃里克森所要造就的是健全人格,自我同一性构成了健全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八个阶段中,青春期是埃里克森研究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处于生理迅速发育成熟和心理困惑阶段,原已出现的自我同一性达到发展高峰。这种同一性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生活等方面前后一致的自我意识,能将先前各阶段的认同作用整合并达到明确个人同一。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统合起来,形成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这一心理过程称之为同一性形成。埃里克森解释,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而言,同一性形成是一种挑战,无论对求学或是就业的青年来说都是困难的。正因为自我同一不易,自我同一性理论,定了基础。

2.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97

“主我”和“客我”的统一,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时间),自我和环境的统一。为此,只有具备自我同一性才是健康人格发展的核心。

由于青年期是关键期,因此,青春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又称同一性扩散,是指青春期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极端。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时,其总体的任务就是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完成既不是始于青少年期,也不止于青少年期,它是终生过程,只是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但埃里克森强调,青少年期是一个标准的危机,是冲突不断增长的正常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常常找不到自我,一直处于一种无所依附的散漫状态之中。具体体现为: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自我评价偏低,易产生苦闷情绪;与他人的关系比较凌乱,虽对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满却又没有能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同一性混乱的。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就开始突显两个主要的矛盾,即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主观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自我是客观真实的自我存在,二者之间常处于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过度自满或过度自卑两种情绪,从而使青少年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也就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同一性。现实自我是自我目前的现实状态,而理想自我则是现实自我期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青少年对自我的发展没有什么理想与追求,还是理想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实现而感到失望与挫折,从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都会使青少年无法认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暂时或长期地处于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期望过高等家庭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寻找真正的自我。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都会扭曲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提,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否积极向上直接主导着青少年的心境,也影响着他们社会价值观的选择。为此青少年个体必须建立起个人自我认

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将其解释为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所能真正达到的、但又在不断加以修正的一种现实之感[2]。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但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最为重要。对青少年而言,自我同一性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形成前后一致的、较完整的意识,也是个人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就必须对自我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思考并作出选择。这个过程也就是青少年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以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要求加以整合的过程。一旦青少年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为有效地完成未来生活的预定目标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他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感,建立了一种稳定的自我同一性,青春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就已完成,开始进入成人期。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即

98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第20卷

年人格品质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上。一

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探讨如何把代表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内容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传授给青少年,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处世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青少年自我发展,重视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引导其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通过内外两方面努力实现青少年自我认识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是引导青少年政治同一性建立、克服同一性危机的科学途径。

(2)教育者要促成青少年“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达到规范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关键素质之一。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自我个性的冶铸和陶成阶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关注青少年自我发展,,关注青少年,[4,重对青少年进行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培养。这种规范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过度强调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就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是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误区。事实上,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多规格的人才标准和需求已经使学生的个性色彩越来越鲜明。一味地强调规范性教育不仅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使我们这个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相同或相似的人才,这对社会发展和创新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状,强调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加个性化教育的比重,实现规范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3)教育者要加强对青少年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关键在于唤起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机,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品格。在这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青少年把促进自身政治发展转变成心理需要,即青少年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问题。需求意识是主体预感到缺少在头脑中形成的驱动反映,它能使人自觉、有目的、有计划、有信心地从事某种事情,是人

同感,避免角色扩散和自我认同扩散的危险。积

极进行自我认同的青少年更可能证明一种个性模式:自我怀疑、混淆、思维混乱、冲动、与父母和权威人物发生冲突、自我力量减弱、身体症状增加。自我认同探索失败的青少年将会遇到自我怀疑、角色扩散、角色混淆,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意见。可能会退缩或者去吸毒、酗酒,以释放由于角色扩散引起的焦虑。青少年期自我扩散与个性混淆可见于经常犯罪的人以及精神病个性紊乱中。这就要求个体必须努力评估自己拥有什么,欠缺什么,努力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去形成更为清晰的概念,明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改变成什么样的[3]。

二、自我同一性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为了克服同一性危机,促使青少年关键性同一性的形成,本文结合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从方法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一些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观念上、手段上、(1)动原理,使其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埃里克森主张人格是在自我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格是人整个心理行为的基础,健康的人格是个人成才、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关键前提。一方面“,社会以时显时隐的意识形态”向青少年呈现一种“理想体系”。这些“意识形态的信奉”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价值混乱是痛苦”的,它代表着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青少年需要将自己的取舍置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基础之上”。选择的不同结果就形成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能够将社会要求与自我发展顺利得以整合的青少年就能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同一性;既对自我发展缺乏清楚的了解,又无法认同社会要求的青少年就会处于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将自我发展完全背离社会要求的青少年就会形成消极的一面。

学校作为影响青少年政治同一性建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其教育宗旨体现着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建立政治同一性,克服同一性危机,就要努力促进青少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要实现这一目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青少

第6期  阚红波等: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的能动性的根本表现。需求意识对人的行为及其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育者强调培养青少年的政治需求意识就是使青少年自觉认识到政治发展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感到缺乏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从而产生掌握的渴望,并把这种渴望化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产生了政治需求意识之后,青少年就会主动去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者要按阶段进行教育,遵循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坚持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教育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帮助青少年解决自我认识方面的矛盾,帮助他们认识到不一致,分析、反省、解剖他们的自我观念,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过去我和现在我、将来我的统一,是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连续性统一。埃里克森曾将青少年期称为心理延缓偿付期。心理延缓偿付是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社会义务的年轻人有一段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乃是指对成人承担义务的延缓。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延缓,一段时间,、行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时机,切实促进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完善。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个体人格稳定发展的奠基时期,并影响着个体的判断能力及价值观的形成。它的形成与发展意味着个体个性的获得与建立,如果没有内在的自我认同,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对自我的全面把握,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因而,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教育者要遵循教育的认知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①情感互动教育。依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教育环节中注入情感是将青少年思想政治内化的重要手段,埃里克森特别注重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以情感为切入点,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任务归结为一对相互对立或冲突的情感,如儿童期的勤奋对自卑。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为处于埃里克森的第五阶段的青春期青少年。这个时期所要解决的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

99

乱。如果青少年顺利完成同一性建立,就比较容易建立起同一感;反之则比较难。良好情感的形成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不仅要关注青少年情感,也要以情感为突破口,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和学生的情感,投入教育的互动之中,以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而不论是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体现的[5]。因此要更好地健全青少年人格发展必须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②团体同伴教育。埃里克森强调集体同一性。青少年总是以结成小团体来形成“对同一性丧失的一种必要防御”。因此,保持小团体的一致性和排他性成为每一个小团体的共同特点。小团体对青少年所达到的影响并非父母、教师所能达到的。一方面“,青少年心甘情愿地信任同伴或者是可以对他们指出富有想象力、而不是幻想范围另一方面,青少年“宁,[6]

。对于青少年发展中的这种小团体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长期工作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习惯将工作重点放在正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小团体、小圈子不关心,但恰恰是这种小团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正规集体性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漏洞。针对这种教育,有必要把青少年的小团体也纳入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中来。虽然以往也曾强调过以同辈群体的榜样力量来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但不同于小团体环境。我们应利用小团体中同伴间所具有的特殊的同化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同伴教育”,利用彼此间的影响和感染来达到教育目的,胜于教师的单纯教育。教师要通过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力量来达到对整个团体教育的目的,通过培养具有积极品格的核心人物来同化帮助团体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同一性。

③需要希望教育。埃里克森注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关注青少年的发展,其中尤其注重通过心理关注来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希望、愿望、期望等都是人的一种力求接近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未来事物或状态的心理意向,属需要、动机范畴。它与未来事物相联系,并常常伴有关于目

100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第20卷

善提出了颇具可行性的启示。

作为发展中国家,随国家传统文化演变、国际教育思想影响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实教育存在的不足越发明显:学校教育只偏重于“外加”社会性内容(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忽视内在的、根本性的、最基础的、解决“可接受性”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因为忽视和缺少这一前提条件和基础,到现代社会才出现“外加的”与“内在客观的”两者间距离越拉越大,鸿沟越来越宽之类的情况,且逆反现象严重,用分数核定成绩、决定录取、文凭和就业,致使学校不可避免地的把教育重心严重倾向于学科知识教育,使教育基本上固守于“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使青少年顺利度过同一性危机,必须在激发教育对象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内在兴趣基础上进行体制教育。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遵循人格发展渐成原则,要求完善人格是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马克思标的生动表象和肯定的情感体验。希望由于同目标相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情感特征,因而是鼓舞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强大驱力。希望对人行为动机的激励作用,往往通过增强人的自尊需要、自我肯定需要来实现。因为希望存在,就意味着对个人潜力的肯定。凡是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学生,必定有所追求,自尊、自重、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而富于表现力,能用高尚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前途感到无望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荣辱持冷漠态度,丧失自尊,自暴自弃。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希望教育、愿望教育和学生自尊心的培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和“明日快乐教育”思想在教育界是人所熟知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要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因为只有“抬起头来”,才能面向未来,看到希望,也才能在希望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强调“向上意志”和追求自身完美的内在要求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为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及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行为上的进步与心理上的改善都是在其追求进步的内在需求推动下,动来实现的。,尊心、,依靠自身力量,不断超越自己[7]。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3][4][5][6][7]

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392-396.

三、结  论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和同一性混乱的分析,揭示了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着重从个人心理的立场去关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完

孙名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89.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5-6.

刘国权.论自我同一性[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

104-105.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6.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55.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教育研究,1994:72.

EnlightenofEriksson’sSelf2identitytoNewEra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Youth

KANHongbo1,HEYamin2

(1.CollegeofMarxism,ChinaPeople’s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2.SocialScinceDepartment,EastChina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Tothenewcharacteroftheeducationalobjects,aneducationmethodisproposedtoachievethe

equivalenceofyoutheducationandsocietydevelopmentaim.Combiningthestatu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youngpeoplewithself2identitytheory,theproblemtoenhanc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youngpeopleisdiscussed.Itispointedoutthatthepursuitofself2identityisthecoreofadolescencedevelopmenttheme.

Keywords:Self2identit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youth;educationist

【责任编辑 杨 敏】


相关文章

  • 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教育 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看中等艺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 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本文通过结合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 ...查看


  •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 )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查看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g ...查看


  • 第2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第2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 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2012年烟台市市直)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2. 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 ...查看


  • 教育心理学范围及真题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红色部分为2011年考试真题,宋晓蕾出卷) 一.填空 1.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关于教学和发展 ...查看


  • 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 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埃里克森八 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 ...查看


  •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既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又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更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它的诞生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影响还波及医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文艺社会学等一系列学科.根据该理论自 ...查看


  •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pdf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2):227~23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郭金山 (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长春130012) 摘 要 自我同一性作为西方心理学中一 ...查看


  • 教招备考|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埃里克·埃里克森(1902-1994)是继弗洛伊德之后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