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惠言(1761-1802)

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幼年贫困,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

张惠言早岁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刘大櫆弟子王灼、钱伯坰的影响,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以自鸣,开创阳湖派。《送钱鲁斯序》和《古稿自序》,都曾自道其为文本末。后来文学韩愈、欧阳修,“不遁于虚无,不溺于华藻,不伤于支离”(阮元《茗柯文编序》)。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送恽子居序》、《词选序》、《上阮中丞书》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

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嘉庆二年(1797),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处。但他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张惠言的词现存46首,数量不多而颇有佳构,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当时感慨,写得既沉郁,又疏快,“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再如〔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的形象,寓作者怀才不遇、自伤飘泊的感喟,婉曲沉挚。在〔风流子〕《出关见桃花》中,作者所见之处是“地尽寒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东还”的榆关之外,却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然而“经他风雨,能几多番?”从中也寄托作者飘零沦落之感。此外,如〔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玉楼春〕“一春长放秋千静”、〔贺新郎〕“柳絮飞无力”等阕都写得委婉盘旋而能微言寄讽,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

张惠言《词选》辑录虽偏苛严,评词也有穿凿附会和疏于考订的失误。但对历代词人的评论,较之浙派词人的论断,显得比较公允恰当。他自己所写的词,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用意较隐晦的毛病。

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以篆书见长。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书法受同时代的邓完白影响较大。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124.1 × 29.5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的领域裡,张惠言氏同时以篆书见长,此幅书联,写来细劲如铁线,古意十足。本幅為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予台北故宫。

【释文】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

资料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常州博物馆藏

1991年上海陈松茂先生捐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常州经学派领袖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此篆书联弥足珍贵,款下钤有朱文“皋文”章,全联释文为“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加上他的题款行书亦很精彩,可窥其书风一斑。

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幼年贫困,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

张惠言早岁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刘大櫆弟子王灼、钱伯坰的影响,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以自鸣,开创阳湖派。《送钱鲁斯序》和《古稿自序》,都曾自道其为文本末。后来文学韩愈、欧阳修,“不遁于虚无,不溺于华藻,不伤于支离”(阮元《茗柯文编序》)。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送恽子居序》、《词选序》、《上阮中丞书》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

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嘉庆二年(1797),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处。但他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张惠言的词现存46首,数量不多而颇有佳构,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当时感慨,写得既沉郁,又疏快,“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再如〔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的形象,寓作者怀才不遇、自伤飘泊的感喟,婉曲沉挚。在〔风流子〕《出关见桃花》中,作者所见之处是“地尽寒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东还”的榆关之外,却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然而“经他风雨,能几多番?”从中也寄托作者飘零沦落之感。此外,如〔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玉楼春〕“一春长放秋千静”、〔贺新郎〕“柳絮飞无力”等阕都写得委婉盘旋而能微言寄讽,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

张惠言《词选》辑录虽偏苛严,评词也有穿凿附会和疏于考订的失误。但对历代词人的评论,较之浙派词人的论断,显得比较公允恰当。他自己所写的词,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用意较隐晦的毛病。

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以篆书见长。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书法受同时代的邓完白影响较大。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124.1 × 29.5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的领域裡,张惠言氏同时以篆书见长,此幅书联,写来细劲如铁线,古意十足。本幅為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予台北故宫。

【释文】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

资料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常州博物馆藏

1991年上海陈松茂先生捐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常州经学派领袖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此篆书联弥足珍贵,款下钤有朱文“皋文”章,全联释文为“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加上他的题款行书亦很精彩,可窥其书风一斑。


相关文章

  • 78-张惠言诗词(清)
  •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 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 看取窗前细蕊,酿幽芳.几多清泪.六曲屏风,一痕愁影,搅来 ...查看


  • 诗词鉴赏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 关注我哟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查看


  • 清代江浙文化家族尚学重教理念探析
  • 摘 要: 清代江浙文化家族人才辈出,与其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他们在重视举业的同时,兼顾琴棋书画,培养家族子弟的综合素质:并崇尚新学.经世致用,使得门祚振兴,延绵不断. 关键词: 重视科举 素质并重 承袭家学 崇尚实学 清代江浙文化家 ...查看


  • 年年负却花期 - Google 搜索
  • 网页 图片 视频 地图 资讯 音乐 问答» 来吧» 更多 ▼购物 财经 翻译 博客 265导航 日历 照片 文档 输入法 工具栏 软件精选 更多 » 网络历史记录 | 搜索设置 | 登录 Google 高级 所有网页  中文网页  简体中文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览表(汉字材料11)
  • 前1100年 前1000年 前900年 前800年 前700年 前600年 姜尚 „„„„„„„„„„„„ 周宣王 周幽王 齐桓公 楚庄王 周公 管仲 召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柳下惠 董狐 西周(前1046年-公元前771) 春秋(前 ...查看


  • 医学史chapter6
  • 第6章第章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学实践新展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 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中中外医学交流交第1节第2节第3 ...查看


  • 清代历科状元
  • 清代历科状元.榜眼.探花 及 会元 2008-01-13 22:07:15 来自: 烝民(打亻到小资!) 顺治 三年丙戌科(1646):傅以渐 吕缵祖 李奭棠*(标注 *者为会元,下同) 四年丁亥科(1647):吕宫 程芳朝 蒋超 会元:李 ...查看


  • 蝶恋花的教案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教学目标: 1.体会全词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的风格. 2.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3.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2.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难点: ...查看


  • 人间词话-王国维
  • <人间词话>引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以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