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文章编号:1006—9860(2010)01一0037一05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李葆萍,孙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本文以信息化教育领域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为切入点,借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造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认为"-3前我国中小学现存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约束了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是建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群体,所以本文认为:该群体的边缘化折射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建设中的工具性取向。使与之相配套的观念和体制变革滞后,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应当逐步由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向教育形式创新和制度建设转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在教育信息化这个系统工程中,我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任务,既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因素。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因此,相关社会组织和研究者非常关注该群体的职业现状和专业化发展。如:200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设计了专题.对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邓立言、海南省及北京市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学校长等进行了采访,从国家、省市和学校的视角去观察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1】。2006年,刘赣洪、贺伟荣在江西省7个地区21所中学发放问卷调研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阁。此外。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也对自身的职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反思,以谋求专业上的发展131。

各类文献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在学校中有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少教学实践,教师的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过时或者不符合需求[41,以及教师1二作多而且庞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待遇低、发展机会少等几方面。面对普遍存在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闲境,众多研究者主要是借助于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范式.着重从加强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完善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体系.以及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反思和设计能力等几方面。对改善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提升专

物,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显得年轻,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只承担学科教师的角色。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的产生是和技术进步、时代变迁密切相联的,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带有普遍性意义。是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发展领域的折射。这样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不能片面地从学科和教师培训等内在因素来分析和考察其职业发展.研究者还应该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中。审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间的内在关联,寻找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保障和动力机制。同时也能够给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为此.本文作者在2006年至2009年对河南省新安县和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多次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要就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和职业认同度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方面收集直接数据.数据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决策中缺少话语权

根据相关研究和笔者的实际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学工作,二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长生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校冈网维护等,如下页图1所示191。

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省及北京市这两个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T作繁重,除此之外不仅要承担学科相关竞赛(如计算机竞赛、机器人比赛、电脑作品大赛等)等的指导工作,还要承担各项学校信

业素养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和建议。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信息化催生的产

一、上车前简单询问车辆状况

从杭州租车公司租借到车辆后,首先要了解目前的车况如何,特别是操作系统是否灵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应特别注意,尤其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制动、转向、灯光等。除此之外,还要检查燃油、冷却液、润滑油、制动液及传动系统主要部件等。必要时还应试行一段路程,以熟悉和检查离合器、油门、制动器和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车主说明。特别是向汽车租赁公司租借的车辆,更需仔细检查,即使是一些细小的毛病也要说清楚,不能草草地看上一眼就将车开走,一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减少退车时出现的麻烦。

进入驾驶室后,先要调整好适合自己的驾驶座位置,然后从左向右熟悉每一块仪表的作用及操作件所在的位置。为了掌握好仪表和操作件的位置,一是可以阅读车辆使用手册,对照手册所示,一一弄清楚。特别是进口车,辅助仪表较多,一下子难以弄明白,更要认真查看。二是在没有手册的情况下,可直接向车主了解,以防在驾驶中乱找乱摸而分散注意力。特别是每个档位、喇叭、雨刷器、灯光开关、自动门锁、仪表及各种警告信号灯的开关所在的位置。

三、发动车辆。亲自动手操作几下

上路前应亲自操作几次前面讲到的操作件,这不仅有助于记住它们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检查它们的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行车中发生操作混乱。比如灯光控制开关,有的是拧的、有的是拉的、有的是推的;倒车档有的是直接推的,有的是先往下按,然后再推的;雨刷器开关有的在方向盘上,有的在仪表板上,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几下,才能应用自如。

前几步弄清后,还应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各种仪表及警告信号装置的运行情况,特别应注意里程表、燃油表、发动机水温表、机油压力表及电流表的指示情况。很多车辆已经使用警告取代了各种仪表指针,应小心观察闪烁的警告信号灯,熟悉它们的位置、用途及工作情况。

息化支持丁作,如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维护等。尽管如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信息化决策中还是缺少话语权,2/3的教师反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完成具体的技术任务,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何-_-___.__・・----_--.--.._._-_...-.・・-・---_发现和培养特长生:j指导学科辑{天竞赛石组织、参-J学科教研活动

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建设误区。

二、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反思1.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而忽视其革新教育观念

和形式的价值和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面向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其主要表现就是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育形式输入变革的因素和动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迈向教育现代化。

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技术指导.协助其他学科教帅教学

谋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一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制订的困家教

育信息化2020框架【1lq(如图2所示)将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保障条件纳入其中.明确表示教育信息化不

信息化指导/设计、开发校园网

开发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图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及角色定位

仅仅是教学环境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信息化。而且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需要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制度等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配套,实现教育跨越式的进化与发展,单一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保障条仆

——■■■囊—■一

2.对信息技术教师管理和评定工作缺少制度保证根据调研数据,北京市该区有72%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协助过其他学科教师获得了各种奖励。但只有19%获得了相应的回报(署名、奖金或工作业绩等);84%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实际工作量与所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对该区6名校长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3所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投入比其他学科少。5所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所能获得的奖金种类也少.6所学校安排教师进修时首选的都不是信息技术教师。从学校评价方式上看,两个地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方式和其他学科几乎类似.都是用出勤率和教学各环节的执行状态(如备课、学生作业、教学论文、考试成绩等)来进行评价,而教学外进行信息技术管理和支持的工作量核定却缺少相应的制度规定。

当我们绕开常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放在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中来考察时就会发现,现有的学校管理模式、评价制度是造成信息技术职业生存边缘化的外在因素。信息技术教师仅仅以一个技术使用者的身份进入现有的学校制度视野中,其存在价值在于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其存在的角色除了教师外更多是“技术员”。在这种“技术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外界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本身的特性的理解和关怀.造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缺失。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呈现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折射,对于该问题的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从整体审视

人{标’管才:准:理培规‘体

{{

养l范i制

堵!法|政训.律.策服’法l措务i规i施

学习型社会支撑服务平台

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图2国家教育信息化2020框架

然而。我国城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服务工作主要是为教师做课件、修理机器、管理机房等.很少能够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工作上有所作为。从中折射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只是将信息技术看作一种工具性要素,教师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或者教育媒体加以应用.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信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能够发展或者重组现有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力量。这就使得在某些学校发展或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并非像国家教育信息化框架规定的那样,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来进行系统规划,通常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和传统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新的要素加以采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和教育模式。由于信息技术在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因而信息化

竺!!苎皇竺兰皇璺兰竺垦匮垦墼囚

教学改革走上了新瓶装旧酒的道路。

纵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先例,如印刷出版技术、黑板粉笔等。它们使得教育内容逐步摆脱了原始宗教的面貌.人类基本的教育目标和知识技能要求得以重新界定.教育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班级授课、集体授课成为可能。同时,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也有很多失败的预言,如爱迪生对于电影取代教师和学校的极端乐观的看法,至今也未能实现。工业化社会以来很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应用甚至走人了“新技术教育应用一未取得预期效果一放弃该技术一转而寻找更新的技术”的怪圈lUl。造成这种循环的原肉很多。对比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到。进行与技术匹配的教育系统的变革是十分关键的岗素。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认为技术作为人的创造物不仅展示了人对外界环境的能动关系.也展示了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和发展过程11a。将这样的认识规律放到教育领域中可以看到.新的技术成为教育领域中活跃的变革闪素.在教育中科学地应用会促进我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并使得教育不断实现质的跨越。早期的信息技术具备简单和原始的风貌,其反映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相对简单的.因此.教育的变革相对容易实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日益深化。其中蕴涵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日渐复杂.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种现象.只是单一地从技术工具性应用的角度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其应用层次是比较直观和底层的,难以构建起与时代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体系,那么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形式的变革会变得艰难,并会将技术应用的怪圈继续循环下去。

2.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路径依赖.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和长期建设规划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现状调研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地位缺失,信息技术课程蓖要性不够是不争的事实。在调研中甚至会有67%的教师表示希望通过在中考、高考中增加信息技术考试来提高自身在学校的地位。这种现象确切地说明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对于原有教育制度的路径依赖现象严重,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惯性和依赖。

虽然经过诸多改革,但是当前以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学校的声誉和教师名气的现象依然存在。考试科目从侧面反映了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层面上对于学科的选择。信息技术课程由于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而自动成为“副科”的一员.与该学科关联的知

识技能目标成为“不重要”.至少不是首选的教育目标,与该学科相关联的教搴配备、课时安排和教学资源等会遭到其他科目的挤占,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程看作“趣味课程”。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继掌握阅读能力以后,进人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提出的一项新的能力要求。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对北京师范大学2008级30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对其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少数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外.90%以上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是有超过1/3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几乎没有掌握:从掌握内容上看.学生对于上网知识模块掌握程度最好。超过70%的学生表示能够熟练上网搜索、下载资源,掌握最差的是Excel.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会。这反映出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效果和其目标之问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寻找原因。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产生的

新的知识技能要求——信息素养而开设的课程.它在

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别于工、lk社会下对于读写能力的要求,然而当前一方面在课程的设计上。对各主要要素如课程、教师、学生的各项要求(内容、形式、评价等)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没有进入到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中而遭受了现实的冷遇。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原有教育制度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类似的问题不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包括我们在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上也存在对固有制度的依赖。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软件)一师资培训建设(人才和观念)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需要将关注的重点从“投入”转向“产H{”.从“经验的积累”转向“理性的反思”,更需要全面的教育制度建设来支持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家教育信息化2020框架包括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保证条件,实质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制度框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政策中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工作,在短时间内培养了综合素质较高、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适用技术的师资队伍。为信息化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圈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一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和设计缺少全局性、根本性的规划,仍然强调工具性的观念,现有政策重点依然在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上。未能立足于国家教育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制定教育

信息化发展政策,使得信息化建设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缺少关注和及时的政策反应。这些制度问题都在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实际工作中显现出来。比如。在前文提到的针对北京师范大学新生信息素养调查中还发现,对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现实社会问题,中学教师讲解不多,学生本身也不了解。由于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很多学校只是通过限制学生机房上网等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三、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未来建设方向的思考王晓芜曾指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应当加强对技术价值、观念、内涵的思考,教育技术的应用应当走出技术本身丁具性的狭隘渠道,而从哲学层面上进行反思”1131。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再开展软件建设和应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对照国家教育信息化框架可以看到.立足于软、硬件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部。也不是最终归宿,实现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教育现代化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进程中需要将注意力从技术建设转入到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来,明确我们需要开展教育创新和解决教育领域问题,而不仅是技术应用问题。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信息化教育创新,带动学校教育的观念转变

面对自身的生存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敏锐地感受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学校信息化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强化自己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补充教育信息化建设、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思想观念到知识技能结构。完成从“技术员”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的转化,不断提升自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升学压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课程设计、内容传递、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识。特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在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充分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营造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整体信息素养。这些都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创新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课外活动、劳技课程、探究性学习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特色活动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打破固有课程、学时、课堂内外的边界,让

信息技术教学活起来,不断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信息技术学科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合作与交流,扭转其他学科对本学科的误解。提升教师学科认同度。带动整个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文化的理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创新。

2.调整学校管理制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也是有着特殊专业技能的教师群体,在相宜的政策环境下。除了当前常见的课程领域,信息技术甚至能够实现和教育各个层面及环节的整合。因此.亟需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考核、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核算等做出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定,从制度上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11棚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校领导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意识,放权给信息技术教师,使其能够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决策权、话语权,不仅仅充当一个技术人员的角色,而是以其专业特长,担任整个学校的信息化主管(CIO)的角色。通过为信息技术教师创造工作空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信息技术教师的管理、建设能力。使其真正胜任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任务,也让学校信息化投入更多发挥功用。[151

3.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调整制度设计以提供正确的建设导向

余胜泉认为,信息技术要介入学校领域,成为学校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信息化It61。结合2020教育信息化框架,从我国的建设实际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技术攻关等取得显著成绩。2000年以来全面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丁程极大地完善了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促进了各级教育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未来教育信息化进一步走向与教育深层次的整合和互动之中,形成“新的稳定的教育生态系统”。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推进中一直存在工具性的开发取向,忽视信息化在不同进程的需求.存在对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建设)进行持续性、重复性投入的现象。马克思曾经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的,然而必须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改变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否则原有的生产关系反而会约束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目前发达地区的学校

竺!!:!!望皇竺兰!竺竺!:!里星壁三至匡室E婴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呈现出从“建设应用”向“批判反思”和“创新构建”过渡的现象,而贫阑地区甚至连学校用电也不能得到保证。巨大的地区差异,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决策者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应的建设重点和评估指标,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通过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框架,才能减少因为制度设计滞后或者超前于实践水平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旧

4.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套制度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很多新的问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信息技术教师的T作现状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我们不断肯定现代信息技术巨大作用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却面临着缺少话语权和专业定位的现实。要真正达成教育信息化目标,不断地进行保障条件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其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网络管理政策和法规体系、数字资源的著作权、数字化教育产业的规划等。其目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存环境,减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遭遇的无序状态。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必要的内容和方向。

(2)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资源共享”,然而由于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的滞后,造成了信息孤岛、资源孤岛现象,由于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严重,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设停留在高投入、低效能的状态。因此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走向现代教育的道路,提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3)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评价体制等本文已经多次论述教育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立足于现代技术之上的教育发展新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导致传统技术条件下未曾发现或者呈现并不明显的教育关系显现在我们面前。比如,上个世纪30年代个别化学习的理念已经被提出.然而直到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充分应用后才使得这种学习模式被广泛接受和实施,并引发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因此如果不做制度上的革新,重新组织、评价、引导这些新的教育现象、新的教育关系,那么教育信息化就像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课一样.因为传统观念和管理形式的束缚而无法充分展示其内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因而,从管理和评估制度的层面上关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

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

四、结束语

尽管面对宏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建设只是其中的--fl,部分.然而其中

隐藏的观念和制度问题却具有全局的意义——缺少

制度的保证和同有观念的影响会让教育投入面临“生产率悖论”的困境。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正视观念建设和制度的变革,对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进行合理的批判和反思,在制度体系设计、制度落实、制度绩效的评估等方面投人更多的研究和尝试.以实现其全面提升教育效果、推动教育现代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1刘向永,梁竹苑.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访谈录Ⅱ】坤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2002。(11):10—13.

【2】刘赣洪,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Ⅱ】.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11.

p1钟和军.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透视U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11):7-9.

【4】陈庆国.颜丽华,张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U】_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下):53-55.

【5】易凌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l】.中国远程教育,

2004,(11上):55—57.

【6】6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U】.中国电化教育,2008,(1):94-97.

【7]柳立言.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刍议【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下):62—63.

【8】8管志毅.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9l孙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角色定位探讨: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研究『D1.jE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10】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U】.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8,(2):4-9.

【11】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7.

【12】许良.技术哲学fMl.上海:复旦大学f{{版社,2004.

【13J房雨林.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理性应用与思考Ⅱ】.中国电化

教育,2007,(2):38—41.

【14】李傈萍.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中国远程教育,2005,仃上):

59-61.

【151吕红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以淄博市北门里小学

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09,口):63—66.

【16】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Ⅱ】.基

础教育参考,2006,(9):4-8.

【17】张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田.中国电

化教育,2008,(1):25-28.

李葆萍,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口收稿日期:2009年10月9日

责任编辑:张静然

作者简介:

化管理与决策等。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葆萍, 孙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中国电化教育

CEA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1)0次

参考文献(17条)

1.刘向永.梁竹苑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访谈录 2002(11)2.刘赣洪.贺伟荣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6(6)3.钟和军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透视 2002(11)

4.陈庆国.颜丽华.张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 2009(3下)5.易凌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 2004(11上)6.龚道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2008(1)7.柳立言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刍议 2009(8下)8.管志毅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 2007

9.孙双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角色定位探讨: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200710.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 2008(2)11.马德四 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 200712.许良 技术哲学 2004

13.房雨林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理性应用与思考 2007(2)14.李葆萍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5(7上)

15.吕红军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以淄博市北门里小学为例 2009(7)16.余胜泉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 2006(9)17.张虹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 2008(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林刚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研究 2004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学生命的重生、专业自我的重构.该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背景依托,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立论基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参照,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并对框架中的要素一一进行了解读.首先提出并确证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这一新命题,然后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接下来便主要从个体专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两个层面上阐释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最后对如何以提升专业化为导向,构建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初步尝试.

2.期刊论文 刘春来 技工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技工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更高能力需求.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师资队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应如何改善提高.

3.学位论文 管志毅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 2007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地位却一直没有彻底改变。学科被人为地划为“非主流学科”,常规课因为学校种种活动而被挪作他用,教师工作繁杂,职称难评,专业发展不畅。教师们面临的种种困境正在侵蚀着他们的生命,阻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顺利进展。因此,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对稳定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了叙事研究法,讲述了研究者本人所经历的学校生活,并通过调查与访谈展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呈现了教师们迷茫、惶惑的内心世界。接下来从内、外两方面对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生存状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对课程定位不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认识片面等,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缺乏教育理想和信念、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能力差等原因。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存在于信息技术教师中关于职业意义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即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有加入高考才有出路或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唯有改行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活进行了意义反思,指出加入高考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外在追求,寻求教学本身的意义才是教师的内在追求。

作中求创新,在不断创新中享受人生的乐趣;要乐观对待环境,少发牢骚,主动改善环境,争取自我实现。

4.期刊论文 王海燕.白晶晶 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思考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8)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5.学位论文 郭广民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2007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现,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主体之一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与培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以此为背景依托,以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为立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别分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与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差异,依此构建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郑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对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从多侧面来了解该市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并剖析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源,最后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从校本培训、课程整合、网络平台、自我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提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6.期刊论文 郑艳丽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 -考试周刊2008(16)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7.学位论文 张雪梅 教师培训评估——MSPiL项目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评估 200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培训作为与新兴知识保持同步的捷径,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对培训起检测与监督作用的评估环节缺位或失效,使得大量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寻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有效模型既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之一在于评估的缺位与失效。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这里对教育评估的思想、模式和企业培训领域的评估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首先明确指出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在评价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时应该把此目的作为评价的标准。接着介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的《项目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借助以决策为导向的CIPP评价模型和在企业培训中广泛应用的层次化的评估思想,构建用于增进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模型。

教师培训评估模型有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四个评估活动。每个评估活动在培训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不同的内容,解决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五个层次:教师反应、教师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结果。将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分为这样五个层次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产出是分层、分阶段、有条件的,简单的指责培训没有效果是不公正,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章是利用该模型,对教育部-微软(中国)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进行的评估,并从该项目的意义、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评估中的政治与伦理问题进行反思。

第五章是该模型的研究和实践过程的简要回顾,以及对评估模型局限性的讨论。

8.会议论文 宋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与激励策略探讨 2006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探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的内容、形式及满足程度,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9.学位论文 王蕊 临沂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7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要率先实现专业化。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尽快了解、认同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任命感,是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作者选取临沂市三个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研究对象,对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丰富我国对中小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研究成果,促进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这些地区培训的开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作者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对临沂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追踪和资料收集。

论文首先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全市以及三个区和三个学段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基本情况及教师培训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样本比较并做了定性分析,然后从培训的外部宏观和内部微观两个层面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培训有效开展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找寻出适合临沂市实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相关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初步建构。

10.期刊论文 张新立 回顾与展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题词 -信息技术教育2007(1)

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六年了.回顾这六年,我们看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然而,在发展背后,我们也看见了人们的反思与理性的回归.应用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整合逐渐走出示范课、作秀课的阴影,而开始走入课堂、走入教学、走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等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讨论的焦点;教育博客的深入推广让教师走向自觉,关注研究,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hjy201001006.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432fa2db-7346-4f8c-a1df-9e89012af285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3日

文章编号:1006—9860(2010)01一0037一05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李葆萍,孙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本文以信息化教育领域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为切入点,借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造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认为"-3前我国中小学现存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约束了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是建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群体,所以本文认为:该群体的边缘化折射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建设中的工具性取向。使与之相配套的观念和体制变革滞后,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应当逐步由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向教育形式创新和制度建设转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在教育信息化这个系统工程中,我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任务,既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因素。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因此,相关社会组织和研究者非常关注该群体的职业现状和专业化发展。如:200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设计了专题.对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邓立言、海南省及北京市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学校长等进行了采访,从国家、省市和学校的视角去观察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1】。2006年,刘赣洪、贺伟荣在江西省7个地区21所中学发放问卷调研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阁。此外。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也对自身的职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反思,以谋求专业上的发展131。

各类文献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在学校中有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少教学实践,教师的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过时或者不符合需求[41,以及教师1二作多而且庞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待遇低、发展机会少等几方面。面对普遍存在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闲境,众多研究者主要是借助于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范式.着重从加强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完善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体系.以及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反思和设计能力等几方面。对改善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提升专

物,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显得年轻,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只承担学科教师的角色。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的产生是和技术进步、时代变迁密切相联的,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带有普遍性意义。是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发展领域的折射。这样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不能片面地从学科和教师培训等内在因素来分析和考察其职业发展.研究者还应该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中。审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间的内在关联,寻找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保障和动力机制。同时也能够给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为此.本文作者在2006年至2009年对河南省新安县和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多次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要就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和职业认同度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方面收集直接数据.数据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决策中缺少话语权

根据相关研究和笔者的实际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学工作,二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长生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校冈网维护等,如下页图1所示191。

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省及北京市这两个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T作繁重,除此之外不仅要承担学科相关竞赛(如计算机竞赛、机器人比赛、电脑作品大赛等)等的指导工作,还要承担各项学校信

业素养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和建议。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信息化催生的产

一、上车前简单询问车辆状况

从杭州租车公司租借到车辆后,首先要了解目前的车况如何,特别是操作系统是否灵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应特别注意,尤其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制动、转向、灯光等。除此之外,还要检查燃油、冷却液、润滑油、制动液及传动系统主要部件等。必要时还应试行一段路程,以熟悉和检查离合器、油门、制动器和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车主说明。特别是向汽车租赁公司租借的车辆,更需仔细检查,即使是一些细小的毛病也要说清楚,不能草草地看上一眼就将车开走,一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减少退车时出现的麻烦。

进入驾驶室后,先要调整好适合自己的驾驶座位置,然后从左向右熟悉每一块仪表的作用及操作件所在的位置。为了掌握好仪表和操作件的位置,一是可以阅读车辆使用手册,对照手册所示,一一弄清楚。特别是进口车,辅助仪表较多,一下子难以弄明白,更要认真查看。二是在没有手册的情况下,可直接向车主了解,以防在驾驶中乱找乱摸而分散注意力。特别是每个档位、喇叭、雨刷器、灯光开关、自动门锁、仪表及各种警告信号灯的开关所在的位置。

三、发动车辆。亲自动手操作几下

上路前应亲自操作几次前面讲到的操作件,这不仅有助于记住它们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检查它们的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行车中发生操作混乱。比如灯光控制开关,有的是拧的、有的是拉的、有的是推的;倒车档有的是直接推的,有的是先往下按,然后再推的;雨刷器开关有的在方向盘上,有的在仪表板上,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几下,才能应用自如。

前几步弄清后,还应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各种仪表及警告信号装置的运行情况,特别应注意里程表、燃油表、发动机水温表、机油压力表及电流表的指示情况。很多车辆已经使用警告取代了各种仪表指针,应小心观察闪烁的警告信号灯,熟悉它们的位置、用途及工作情况。

息化支持丁作,如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维护等。尽管如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信息化决策中还是缺少话语权,2/3的教师反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完成具体的技术任务,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何-_-___.__・・----_--.--.._._-_...-.・・-・---_发现和培养特长生:j指导学科辑{天竞赛石组织、参-J学科教研活动

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建设误区。

二、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反思1.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而忽视其革新教育观念

和形式的价值和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面向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其主要表现就是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育形式输入变革的因素和动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迈向教育现代化。

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技术指导.协助其他学科教帅教学

谋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一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制订的困家教

育信息化2020框架【1lq(如图2所示)将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保障条件纳入其中.明确表示教育信息化不

信息化指导/设计、开发校园网

开发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图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及角色定位

仅仅是教学环境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信息化。而且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需要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制度等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配套,实现教育跨越式的进化与发展,单一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保障条仆

——■■■囊—■一

2.对信息技术教师管理和评定工作缺少制度保证根据调研数据,北京市该区有72%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协助过其他学科教师获得了各种奖励。但只有19%获得了相应的回报(署名、奖金或工作业绩等);84%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实际工作量与所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对该区6名校长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3所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投入比其他学科少。5所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所能获得的奖金种类也少.6所学校安排教师进修时首选的都不是信息技术教师。从学校评价方式上看,两个地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方式和其他学科几乎类似.都是用出勤率和教学各环节的执行状态(如备课、学生作业、教学论文、考试成绩等)来进行评价,而教学外进行信息技术管理和支持的工作量核定却缺少相应的制度规定。

当我们绕开常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放在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中来考察时就会发现,现有的学校管理模式、评价制度是造成信息技术职业生存边缘化的外在因素。信息技术教师仅仅以一个技术使用者的身份进入现有的学校制度视野中,其存在价值在于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其存在的角色除了教师外更多是“技术员”。在这种“技术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外界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本身的特性的理解和关怀.造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缺失。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呈现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折射,对于该问题的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从整体审视

人{标’管才:准:理培规‘体

{{

养l范i制

堵!法|政训.律.策服’法l措务i规i施

学习型社会支撑服务平台

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图2国家教育信息化2020框架

然而。我国城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服务工作主要是为教师做课件、修理机器、管理机房等.很少能够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工作上有所作为。从中折射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只是将信息技术看作一种工具性要素,教师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或者教育媒体加以应用.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信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能够发展或者重组现有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力量。这就使得在某些学校发展或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并非像国家教育信息化框架规定的那样,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来进行系统规划,通常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和传统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新的要素加以采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和教育模式。由于信息技术在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因而信息化

竺!!苎皇竺兰皇璺兰竺垦匮垦墼囚

教学改革走上了新瓶装旧酒的道路。

纵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先例,如印刷出版技术、黑板粉笔等。它们使得教育内容逐步摆脱了原始宗教的面貌.人类基本的教育目标和知识技能要求得以重新界定.教育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班级授课、集体授课成为可能。同时,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也有很多失败的预言,如爱迪生对于电影取代教师和学校的极端乐观的看法,至今也未能实现。工业化社会以来很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应用甚至走人了“新技术教育应用一未取得预期效果一放弃该技术一转而寻找更新的技术”的怪圈lUl。造成这种循环的原肉很多。对比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到。进行与技术匹配的教育系统的变革是十分关键的岗素。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认为技术作为人的创造物不仅展示了人对外界环境的能动关系.也展示了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和发展过程11a。将这样的认识规律放到教育领域中可以看到.新的技术成为教育领域中活跃的变革闪素.在教育中科学地应用会促进我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并使得教育不断实现质的跨越。早期的信息技术具备简单和原始的风貌,其反映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相对简单的.因此.教育的变革相对容易实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日益深化。其中蕴涵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日渐复杂.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种现象.只是单一地从技术工具性应用的角度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其应用层次是比较直观和底层的,难以构建起与时代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体系,那么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形式的变革会变得艰难,并会将技术应用的怪圈继续循环下去。

2.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路径依赖.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和长期建设规划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现状调研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地位缺失,信息技术课程蓖要性不够是不争的事实。在调研中甚至会有67%的教师表示希望通过在中考、高考中增加信息技术考试来提高自身在学校的地位。这种现象确切地说明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对于原有教育制度的路径依赖现象严重,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惯性和依赖。

虽然经过诸多改革,但是当前以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学校的声誉和教师名气的现象依然存在。考试科目从侧面反映了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层面上对于学科的选择。信息技术课程由于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而自动成为“副科”的一员.与该学科关联的知

识技能目标成为“不重要”.至少不是首选的教育目标,与该学科相关联的教搴配备、课时安排和教学资源等会遭到其他科目的挤占,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程看作“趣味课程”。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继掌握阅读能力以后,进人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提出的一项新的能力要求。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对北京师范大学2008级30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对其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少数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外.90%以上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是有超过1/3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几乎没有掌握:从掌握内容上看.学生对于上网知识模块掌握程度最好。超过70%的学生表示能够熟练上网搜索、下载资源,掌握最差的是Excel.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会。这反映出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效果和其目标之问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寻找原因。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产生的

新的知识技能要求——信息素养而开设的课程.它在

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别于工、lk社会下对于读写能力的要求,然而当前一方面在课程的设计上。对各主要要素如课程、教师、学生的各项要求(内容、形式、评价等)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没有进入到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中而遭受了现实的冷遇。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原有教育制度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类似的问题不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包括我们在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上也存在对固有制度的依赖。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软件)一师资培训建设(人才和观念)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需要将关注的重点从“投入”转向“产H{”.从“经验的积累”转向“理性的反思”,更需要全面的教育制度建设来支持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家教育信息化2020框架包括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保证条件,实质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制度框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政策中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工作,在短时间内培养了综合素质较高、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适用技术的师资队伍。为信息化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圈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一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和设计缺少全局性、根本性的规划,仍然强调工具性的观念,现有政策重点依然在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上。未能立足于国家教育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制定教育

信息化发展政策,使得信息化建设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缺少关注和及时的政策反应。这些制度问题都在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实际工作中显现出来。比如。在前文提到的针对北京师范大学新生信息素养调查中还发现,对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现实社会问题,中学教师讲解不多,学生本身也不了解。由于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很多学校只是通过限制学生机房上网等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三、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未来建设方向的思考王晓芜曾指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应当加强对技术价值、观念、内涵的思考,教育技术的应用应当走出技术本身丁具性的狭隘渠道,而从哲学层面上进行反思”1131。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再开展软件建设和应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对照国家教育信息化框架可以看到.立足于软、硬件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部。也不是最终归宿,实现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教育现代化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进程中需要将注意力从技术建设转入到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来,明确我们需要开展教育创新和解决教育领域问题,而不仅是技术应用问题。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信息化教育创新,带动学校教育的观念转变

面对自身的生存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敏锐地感受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学校信息化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强化自己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补充教育信息化建设、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思想观念到知识技能结构。完成从“技术员”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的转化,不断提升自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升学压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课程设计、内容传递、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识。特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在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充分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营造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整体信息素养。这些都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创新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课外活动、劳技课程、探究性学习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特色活动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打破固有课程、学时、课堂内外的边界,让

信息技术教学活起来,不断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信息技术学科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合作与交流,扭转其他学科对本学科的误解。提升教师学科认同度。带动整个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文化的理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创新。

2.调整学校管理制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也是有着特殊专业技能的教师群体,在相宜的政策环境下。除了当前常见的课程领域,信息技术甚至能够实现和教育各个层面及环节的整合。因此.亟需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考核、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核算等做出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定,从制度上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11棚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校领导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意识,放权给信息技术教师,使其能够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决策权、话语权,不仅仅充当一个技术人员的角色,而是以其专业特长,担任整个学校的信息化主管(CIO)的角色。通过为信息技术教师创造工作空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信息技术教师的管理、建设能力。使其真正胜任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任务,也让学校信息化投入更多发挥功用。[151

3.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调整制度设计以提供正确的建设导向

余胜泉认为,信息技术要介入学校领域,成为学校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信息化It61。结合2020教育信息化框架,从我国的建设实际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技术攻关等取得显著成绩。2000年以来全面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丁程极大地完善了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促进了各级教育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未来教育信息化进一步走向与教育深层次的整合和互动之中,形成“新的稳定的教育生态系统”。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推进中一直存在工具性的开发取向,忽视信息化在不同进程的需求.存在对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建设)进行持续性、重复性投入的现象。马克思曾经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的,然而必须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改变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否则原有的生产关系反而会约束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目前发达地区的学校

竺!!:!!望皇竺兰!竺竺!:!里星壁三至匡室E婴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呈现出从“建设应用”向“批判反思”和“创新构建”过渡的现象,而贫阑地区甚至连学校用电也不能得到保证。巨大的地区差异,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决策者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应的建设重点和评估指标,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通过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框架,才能减少因为制度设计滞后或者超前于实践水平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旧

4.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套制度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很多新的问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信息技术教师的T作现状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我们不断肯定现代信息技术巨大作用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却面临着缺少话语权和专业定位的现实。要真正达成教育信息化目标,不断地进行保障条件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其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网络管理政策和法规体系、数字资源的著作权、数字化教育产业的规划等。其目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存环境,减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遭遇的无序状态。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必要的内容和方向。

(2)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资源共享”,然而由于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的滞后,造成了信息孤岛、资源孤岛现象,由于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严重,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设停留在高投入、低效能的状态。因此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走向现代教育的道路,提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3)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评价体制等本文已经多次论述教育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立足于现代技术之上的教育发展新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导致传统技术条件下未曾发现或者呈现并不明显的教育关系显现在我们面前。比如,上个世纪30年代个别化学习的理念已经被提出.然而直到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充分应用后才使得这种学习模式被广泛接受和实施,并引发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因此如果不做制度上的革新,重新组织、评价、引导这些新的教育现象、新的教育关系,那么教育信息化就像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课一样.因为传统观念和管理形式的束缚而无法充分展示其内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因而,从管理和评估制度的层面上关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

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

四、结束语

尽管面对宏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建设只是其中的--fl,部分.然而其中

隐藏的观念和制度问题却具有全局的意义——缺少

制度的保证和同有观念的影响会让教育投入面临“生产率悖论”的困境。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正视观念建设和制度的变革,对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进行合理的批判和反思,在制度体系设计、制度落实、制度绩效的评估等方面投人更多的研究和尝试.以实现其全面提升教育效果、推动教育现代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1刘向永,梁竹苑.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访谈录Ⅱ】坤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2002。(11):10—13.

【2】刘赣洪,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Ⅱ】.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11.

p1钟和军.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透视U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11):7-9.

【4】陈庆国.颜丽华,张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U】_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下):53-55.

【5】易凌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l】.中国远程教育,

2004,(11上):55—57.

【6】6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U】.中国电化教育,2008,(1):94-97.

【7]柳立言.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刍议【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下):62—63.

【8】8管志毅.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9l孙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角色定位探讨: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研究『D1.jE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10】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U】.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8,(2):4-9.

【11】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7.

【12】许良.技术哲学fMl.上海:复旦大学f{{版社,2004.

【13J房雨林.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理性应用与思考Ⅱ】.中国电化

教育,2007,(2):38—41.

【14】李傈萍.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中国远程教育,2005,仃上):

59-61.

【151吕红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以淄博市北门里小学

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09,口):63—66.

【16】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Ⅱ】.基

础教育参考,2006,(9):4-8.

【17】张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田.中国电

化教育,2008,(1):25-28.

李葆萍,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口收稿日期:2009年10月9日

责任编辑:张静然

作者简介:

化管理与决策等。

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葆萍, 孙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中国电化教育

CEA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1)0次

参考文献(17条)

1.刘向永.梁竹苑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访谈录 2002(11)2.刘赣洪.贺伟荣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6(6)3.钟和军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透视 2002(11)

4.陈庆国.颜丽华.张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 2009(3下)5.易凌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 2004(11上)6.龚道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2008(1)7.柳立言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刍议 2009(8下)8.管志毅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 2007

9.孙双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角色定位探讨: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200710.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 2008(2)11.马德四 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 200712.许良 技术哲学 2004

13.房雨林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理性应用与思考 2007(2)14.李葆萍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5(7上)

15.吕红军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以淄博市北门里小学为例 2009(7)16.余胜泉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 2006(9)17.张虹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 2008(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林刚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研究 2004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学生命的重生、专业自我的重构.该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背景依托,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立论基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参照,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并对框架中的要素一一进行了解读.首先提出并确证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这一新命题,然后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接下来便主要从个体专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两个层面上阐释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最后对如何以提升专业化为导向,构建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初步尝试.

2.期刊论文 刘春来 技工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技工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更高能力需求.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师资队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应如何改善提高.

3.学位论文 管志毅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 2007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地位却一直没有彻底改变。学科被人为地划为“非主流学科”,常规课因为学校种种活动而被挪作他用,教师工作繁杂,职称难评,专业发展不畅。教师们面临的种种困境正在侵蚀着他们的生命,阻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顺利进展。因此,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对稳定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了叙事研究法,讲述了研究者本人所经历的学校生活,并通过调查与访谈展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呈现了教师们迷茫、惶惑的内心世界。接下来从内、外两方面对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生存状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对课程定位不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认识片面等,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缺乏教育理想和信念、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能力差等原因。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存在于信息技术教师中关于职业意义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即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有加入高考才有出路或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唯有改行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活进行了意义反思,指出加入高考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外在追求,寻求教学本身的意义才是教师的内在追求。

作中求创新,在不断创新中享受人生的乐趣;要乐观对待环境,少发牢骚,主动改善环境,争取自我实现。

4.期刊论文 王海燕.白晶晶 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思考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8)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5.学位论文 郭广民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2007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现,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主体之一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与培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以此为背景依托,以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为立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别分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与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差异,依此构建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郑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对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从多侧面来了解该市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并剖析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源,最后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从校本培训、课程整合、网络平台、自我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提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6.期刊论文 郑艳丽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 -考试周刊2008(16)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7.学位论文 张雪梅 教师培训评估——MSPiL项目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评估 200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培训作为与新兴知识保持同步的捷径,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对培训起检测与监督作用的评估环节缺位或失效,使得大量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寻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有效模型既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之一在于评估的缺位与失效。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这里对教育评估的思想、模式和企业培训领域的评估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首先明确指出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在评价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时应该把此目的作为评价的标准。接着介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的《项目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借助以决策为导向的CIPP评价模型和在企业培训中广泛应用的层次化的评估思想,构建用于增进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模型。

教师培训评估模型有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四个评估活动。每个评估活动在培训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不同的内容,解决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五个层次:教师反应、教师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结果。将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分为这样五个层次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产出是分层、分阶段、有条件的,简单的指责培训没有效果是不公正,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章是利用该模型,对教育部-微软(中国)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进行的评估,并从该项目的意义、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评估中的政治与伦理问题进行反思。

第五章是该模型的研究和实践过程的简要回顾,以及对评估模型局限性的讨论。

8.会议论文 宋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与激励策略探讨 2006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探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的内容、形式及满足程度,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9.学位论文 王蕊 临沂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7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要率先实现专业化。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尽快了解、认同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任命感,是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作者选取临沂市三个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研究对象,对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丰富我国对中小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研究成果,促进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这些地区培训的开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作者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对临沂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追踪和资料收集。

论文首先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全市以及三个区和三个学段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基本情况及教师培训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样本比较并做了定性分析,然后从培训的外部宏观和内部微观两个层面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培训有效开展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找寻出适合临沂市实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相关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初步建构。

10.期刊论文 张新立 回顾与展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题词 -信息技术教育2007(1)

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六年了.回顾这六年,我们看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然而,在发展背后,我们也看见了人们的反思与理性的回归.应用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整合逐渐走出示范课、作秀课的阴影,而开始走入课堂、走入教学、走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等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讨论的焦点;教育博客的深入推广让教师走向自觉,关注研究,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hjy201001006.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432fa2db-7346-4f8c-a1df-9e89012af285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3日


相关文章

  • 特殊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8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期刊论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 爨教学园地 杜娟李晓东: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23 10.3969/j.issn.1671-489X.2010.33.023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杜娟李晓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 ...查看


  •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开江县宝石初中:陈文斌 [摘 要]: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领域里,知识传播已不在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从声音到耳朵的单一形式的传递,而是图.文.像并茂的复合传递形 ...查看


  •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人类文明进入世纪的今天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素质教育自从世纪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时至今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现状及反思
  •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科类高校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阐释了<农业生态工程>教学中授课内容的改变,总结出讲授<农业生态工程>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最后通过对<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的调查与分 ...查看


  • [电化教育研究]期刊4月
  • <电化教育研究>期刊 [1]李艺,李美凤,. 教育中的技术价值论研究过程与方法--兼谈对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8,(10). [关键词]技术价值论; 实践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 [摘要]技术价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