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低碳经济

中国经济的碳排放状况及发展低碳经济的综述

沈祎蕾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将我国的碳排放存在的问题归结为:结构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出口贸易三大问题, 并结合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方法

关键词:碳排放;贸易;产业转移;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30年中, 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产业通过保障供应,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也使我国成为一个“高碳”国家。这是由我国的客观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碳的产业形式似乎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途径。可是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我通过研读一些相关文献,了解了我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探究我国究竟在通往“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要怎样走。

二、我国碳排放的历史现状及原因

(一)碳排放与结构性问题

1. 我国的能源结构状况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因为我国的资源状况就是“多煤,少气,缺油”,煤炭是我国最经济,安全,可靠的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上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煤的生产成本与价格很低,造成了我国以煤作为生产、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进而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王峰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发现燃料结构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其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一定影响。煤炭是一种排放CO2较多的燃料,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来说,能源密集型产品也成为了高碳排放产品。如果能源燃料结构可以低碳化,那么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有一定作用。

2. 我国的产业结构

一些专家通过计算单位GDP 能耗指数,将我国能耗状况归结为两个阶段。以1995年为分界线。1995年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以第一、第三产业为主,这两个产业发展迅速。而第二产业徘徊不前。所以能源消耗较低。1995年以后,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平缓,但是第二飞速发展,所以能源消耗也呈现高速增长的特点。而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断走高。

特别是2003 年后, 中国的重化工业化趋势再度显现, 这是由于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加大, 机电和化工等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 所有这些都带动了采掘业、石油和金属加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和机械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行业的急剧膨胀, 中国的能耗和排放再次大幅增长,在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CO2 排放量中, 工

[1] 业部门的排放占到80% 以上。

然后,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值又开始逐步上升,而且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业也开始调整结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增加,比如以计算机、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 这些行业属于低排放产业。然而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重化工业行业虽然总体上也取得了技术进步, 但是总体上依旧处于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长状态。

最后,史丹教授通过对行产出水平与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回归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使煤炭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 工业比重的上升拉动了石油的消费需求, 电力将因结构的变动和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

(二)碳排放的地域分布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就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碳排放在我国也呈现出地域性。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也大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碳排放自然也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技术水平先进,拥有一定科技实力去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排放总量、均量区域比较

一些专家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估算各省碳排放的总量和均量以后,发现东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均量都高于其他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好,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增长快,碳基能源消费量大。中部地区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能源消费也不断增长,所以位居第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能源的需求不高。从人均量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GDP 增加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在增长,然而,在西部地区中,人均GDP 并未明显增加,但是人均碳排放却出现显著的增长。

2. 碳排放弹性的区域比较

从碳排放弹性波动来看,西部地区碳排放弹性的波动性最大,该地区经历了三个倒U 型阶段;其次是中部地区,该地区经历了两个倒U 型阶段;最后是东部地区,该地区经历了一个倒U 型阶段,波动性最小。 [2]

3. 各区域碳排放拐点的时间路径分析

由于碳排放曲线为倒U 型,所以越早达到拐点,就意味着越早进入低排放的时期。有学者根据拐点理论,确定出我国以及各省域达到碳排放拐点的时间,发现东部地区平均需要15 年就可以达到人均碳排放的拐点。虽然东部地区的碳排放较大;但是,东部地区加大力度进行了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大幅度引进了先进的清洁技术,碳减排成效会逐渐明显。

中部地区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加,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费,碳排放因此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形成了刚性约束,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平均需要22 年。

西部地区并不存在倒U 型的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存在正U 型的人均碳

[3]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4. 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王伟群等通过对我国28个省的版面数据动态分析,发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特征。在区域层面,东部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最高,东北和中部稍低,西部则由于技术效率退化较为严重,绩效最低。但从收敛性看,全国范围和区域范围内都存在显著的收敛特征,“追赶效应”较为明显,差异性也将逐步缩小。

(三)国际贸易因素与碳排放

中国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不但源于其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推动其国内CO2排放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CO2 排放的急剧增加。

1. 高碳行业出口比重大

加入WTO 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而且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学者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一些高碳排放行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不但抵消了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强度下降的减排效应,还放大了出口贸易增长产生的CO2排放量。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2. 我国出口碳排放量的增加

有学者利用GTAP 数据和全球跨国投入产出模型(MRIO)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的贸易内涵排放,发现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贸易内涵排放量中,出口碳排放占其国内实际碳排放的比重远大于进口碳排放。还有学者进一步

[4] 做了贸易加减法, 将国内实际排放量减去净出口碳排放称之为“ 消费排放” 这种方式认

为碳排放的计算应该从商品生产国转移到商品消费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西方国家把工

厂转移到中国, 中国不断增加的碳排放量实际上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水平。

3.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

朱启荣通过对贸易碳排放结构的回归分析揭示了高碳产业转移问题. 目前全球重化工业等高碳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聚程度日益增高,尤其是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实质反应的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的碳排放量是替发达国家所承担的。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通过外包转移到中国的加工组装环节不仅附加值低, 也是高污染、高能耗

[5]及资源型的环节。发达国家保留的环节不仅附加值高, 能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也小。

二是发达国家在外包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组装环节后, 再从中国进口制成品。

三是由于中国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掌控着高新技术产业、低碳能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技术、专利、品牌等主导权,而向我国转移的是高碳产业。

这样,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我国。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排放量总量增加。 而我国将承担高碳产业转移引起的高碳经济所致的沉重资源环境压力。

三、解决方式——“低碳经济”

在对我国碳排放现状做了分析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四大挑战:第二产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多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状况、“三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需求、技术水平较之发达国家的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方法。

(一)从“开源节流”角度:

一些学者通过对各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分析后,把走低碳路线归结为两个方面。

1. 节流

“节流” 方面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技术)等各种手段改造和优化已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和设备, ,实现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化石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同时,政府要制定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 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 使低碳工业成为企业

[6]家有利可图的新工业领域。

特别针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归纳两大建议。第一,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减少出口贸易活动的CO2排放。,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外商投资准

入制度,严防高碳产业进入。

2. 开源

从“开源”角度,就是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压力,调整改善能源结构,开展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主要是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构建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的基础设施, 使用多元化能源的结构和基础设施,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二)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

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的实证分析以后从生产者消费者角度阐述方法。

1. 生产者

一定程度上是生产者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阐述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者应该选择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自主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表明,纵向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生产者碳减排责任和建筑业的消费者碳减排责任最大,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总碳减排责任分别位居一、二位; 横向而言,能源产业部门的生产者碳减排责任占总碳减排责任的比例较大,建筑业的消费者碳减排责任

[7]占总碳减排责任比例最大.

2. 消费者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消费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通过反作用于经济间接影响环境,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环境,所以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对于环境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消费者应该以消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多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材料,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四、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或者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虽然本文重点探究的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状况,没有过多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问题,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的“低碳生活”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如果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处理好能源问题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江泽民指出, 能源消费在中国工业化中期仍然会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 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 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 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而“低碳经济”道路恰是不二之选。创新型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经济产业链将会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绿色创新,并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之间找到新的发展结合点,既可刺激经济增长,也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世界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 ,2010年02期:123-136

[2] 王群伟; 周鹏; 周德群.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45-54

[3] 樊纲, 苏铭, 曹静. 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10年01期 4-14,+64

[4]陈诗一.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 .经济研究, 2010年03期129-143

[5]陈诗一.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 2009年04期41-55

[6] 鲍健强; 苗阳; 陈锋. 低碳经济: 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153-160

[7] 徐盈之;邹芳.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J] .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5期5-17

[8]朱启荣 .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55-64

[9] 唐跃军; 黎德福. 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5-14

[10] 胡志伟; 刘勇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69-78

[11] 许广月; 宋德勇 .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37-47

[12] 李小平 卢现祥.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 排放[J] 经济研究, 2010年01期15-26

[13] 张少军; 李东方. 生产非一体化与能源利用效率——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66-75

[14] 史丹.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38-43

[15] 史丹. 转轨时期我国能源瓶颈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10期20-25

[16] 尹显萍; 程茗. 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45-55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low-carbon Economy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increased a lot .The research to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problems is deepening This paper Boil the problem down to three parts: Structural problems, regional problems and export trad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methods of developing carbon emissions low-carbon economy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Trade; Industrial transfer;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中国经济的碳排放状况及发展低碳经济的综述

沈祎蕾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将我国的碳排放存在的问题归结为:结构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出口贸易三大问题, 并结合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方法

关键词:碳排放;贸易;产业转移;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30年中, 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产业通过保障供应,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也使我国成为一个“高碳”国家。这是由我国的客观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碳的产业形式似乎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途径。可是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我通过研读一些相关文献,了解了我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探究我国究竟在通往“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要怎样走。

二、我国碳排放的历史现状及原因

(一)碳排放与结构性问题

1. 我国的能源结构状况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因为我国的资源状况就是“多煤,少气,缺油”,煤炭是我国最经济,安全,可靠的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上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煤的生产成本与价格很低,造成了我国以煤作为生产、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进而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王峰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发现燃料结构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其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一定影响。煤炭是一种排放CO2较多的燃料,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来说,能源密集型产品也成为了高碳排放产品。如果能源燃料结构可以低碳化,那么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有一定作用。

2. 我国的产业结构

一些专家通过计算单位GDP 能耗指数,将我国能耗状况归结为两个阶段。以1995年为分界线。1995年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以第一、第三产业为主,这两个产业发展迅速。而第二产业徘徊不前。所以能源消耗较低。1995年以后,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平缓,但是第二飞速发展,所以能源消耗也呈现高速增长的特点。而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断走高。

特别是2003 年后, 中国的重化工业化趋势再度显现, 这是由于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加大, 机电和化工等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 所有这些都带动了采掘业、石油和金属加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和机械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行业的急剧膨胀, 中国的能耗和排放再次大幅增长,在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CO2 排放量中, 工

[1] 业部门的排放占到80% 以上。

然后,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值又开始逐步上升,而且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业也开始调整结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增加,比如以计算机、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 这些行业属于低排放产业。然而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重化工业行业虽然总体上也取得了技术进步, 但是总体上依旧处于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长状态。

最后,史丹教授通过对行产出水平与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回归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使煤炭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 工业比重的上升拉动了石油的消费需求, 电力将因结构的变动和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

(二)碳排放的地域分布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就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碳排放在我国也呈现出地域性。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也大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碳排放自然也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技术水平先进,拥有一定科技实力去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排放总量、均量区域比较

一些专家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估算各省碳排放的总量和均量以后,发现东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均量都高于其他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好,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增长快,碳基能源消费量大。中部地区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能源消费也不断增长,所以位居第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能源的需求不高。从人均量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GDP 增加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在增长,然而,在西部地区中,人均GDP 并未明显增加,但是人均碳排放却出现显著的增长。

2. 碳排放弹性的区域比较

从碳排放弹性波动来看,西部地区碳排放弹性的波动性最大,该地区经历了三个倒U 型阶段;其次是中部地区,该地区经历了两个倒U 型阶段;最后是东部地区,该地区经历了一个倒U 型阶段,波动性最小。 [2]

3. 各区域碳排放拐点的时间路径分析

由于碳排放曲线为倒U 型,所以越早达到拐点,就意味着越早进入低排放的时期。有学者根据拐点理论,确定出我国以及各省域达到碳排放拐点的时间,发现东部地区平均需要15 年就可以达到人均碳排放的拐点。虽然东部地区的碳排放较大;但是,东部地区加大力度进行了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大幅度引进了先进的清洁技术,碳减排成效会逐渐明显。

中部地区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加,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费,碳排放因此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形成了刚性约束,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平均需要22 年。

西部地区并不存在倒U 型的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存在正U 型的人均碳

[3]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4. 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王伟群等通过对我国28个省的版面数据动态分析,发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特征。在区域层面,东部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最高,东北和中部稍低,西部则由于技术效率退化较为严重,绩效最低。但从收敛性看,全国范围和区域范围内都存在显著的收敛特征,“追赶效应”较为明显,差异性也将逐步缩小。

(三)国际贸易因素与碳排放

中国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不但源于其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推动其国内CO2排放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CO2 排放的急剧增加。

1. 高碳行业出口比重大

加入WTO 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而且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学者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一些高碳排放行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不但抵消了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强度下降的减排效应,还放大了出口贸易增长产生的CO2排放量。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2. 我国出口碳排放量的增加

有学者利用GTAP 数据和全球跨国投入产出模型(MRIO)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的贸易内涵排放,发现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贸易内涵排放量中,出口碳排放占其国内实际碳排放的比重远大于进口碳排放。还有学者进一步

[4] 做了贸易加减法, 将国内实际排放量减去净出口碳排放称之为“ 消费排放” 这种方式认

为碳排放的计算应该从商品生产国转移到商品消费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西方国家把工

厂转移到中国, 中国不断增加的碳排放量实际上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水平。

3.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

朱启荣通过对贸易碳排放结构的回归分析揭示了高碳产业转移问题. 目前全球重化工业等高碳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聚程度日益增高,尤其是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实质反应的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的碳排放量是替发达国家所承担的。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通过外包转移到中国的加工组装环节不仅附加值低, 也是高污染、高能耗

[5]及资源型的环节。发达国家保留的环节不仅附加值高, 能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也小。

二是发达国家在外包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组装环节后, 再从中国进口制成品。

三是由于中国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掌控着高新技术产业、低碳能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技术、专利、品牌等主导权,而向我国转移的是高碳产业。

这样,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我国。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排放量总量增加。 而我国将承担高碳产业转移引起的高碳经济所致的沉重资源环境压力。

三、解决方式——“低碳经济”

在对我国碳排放现状做了分析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四大挑战:第二产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多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状况、“三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需求、技术水平较之发达国家的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方法。

(一)从“开源节流”角度:

一些学者通过对各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分析后,把走低碳路线归结为两个方面。

1. 节流

“节流” 方面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技术)等各种手段改造和优化已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和设备, ,实现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化石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同时,政府要制定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 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 使低碳工业成为企业

[6]家有利可图的新工业领域。

特别针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归纳两大建议。第一,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减少出口贸易活动的CO2排放。,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外商投资准

入制度,严防高碳产业进入。

2. 开源

从“开源”角度,就是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压力,调整改善能源结构,开展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主要是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构建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的基础设施, 使用多元化能源的结构和基础设施,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二)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

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的实证分析以后从生产者消费者角度阐述方法。

1. 生产者

一定程度上是生产者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阐述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者应该选择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自主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表明,纵向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生产者碳减排责任和建筑业的消费者碳减排责任最大,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总碳减排责任分别位居一、二位; 横向而言,能源产业部门的生产者碳减排责任占总碳减排责任的比例较大,建筑业的消费者碳减排责任

[7]占总碳减排责任比例最大.

2. 消费者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消费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通过反作用于经济间接影响环境,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环境,所以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对于环境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消费者应该以消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多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材料,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四、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或者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虽然本文重点探究的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状况,没有过多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问题,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的“低碳生活”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如果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处理好能源问题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江泽民指出, 能源消费在中国工业化中期仍然会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 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 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 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而“低碳经济”道路恰是不二之选。创新型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经济产业链将会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绿色创新,并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之间找到新的发展结合点,既可刺激经济增长,也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世界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 ,2010年02期:123-136

[2] 王群伟; 周鹏; 周德群.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45-54

[3] 樊纲, 苏铭, 曹静. 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10年01期 4-14,+64

[4]陈诗一.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 .经济研究, 2010年03期129-143

[5]陈诗一.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 2009年04期41-55

[6] 鲍健强; 苗阳; 陈锋. 低碳经济: 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153-160

[7] 徐盈之;邹芳.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J] .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5期5-17

[8]朱启荣 .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55-64

[9] 唐跃军; 黎德福. 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5-14

[10] 胡志伟; 刘勇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69-78

[11] 许广月; 宋德勇 .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37-47

[12] 李小平 卢现祥.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 排放[J] 经济研究, 2010年01期15-26

[13] 张少军; 李东方. 生产非一体化与能源利用效率——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66-75

[14] 史丹.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38-43

[15] 史丹. 转轨时期我国能源瓶颈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10期20-25

[16] 尹显萍; 程茗. 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45-55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low-carbon Economy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increased a lot .The research to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problems is deepening This paper Boil the problem down to three parts: Structural problems, regional problems and export trad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methods of developing carbon emissions low-carbon economy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Trade; Industrial transfer;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相关文章

  • 文献综述范例 1
  •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 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 ...查看


  •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谢佩洪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和特征 文献综述也叫文献阅读报告,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summary&quo ...查看


  • 如何做经济类文献综述
  • 如何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 ...查看


  •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 2007-09-15第9卷 第3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 R TVU JOURNAL Sep15,2007 Vol19 No13 [教学研究]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崔建军3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查看


  • 湖北经济学院 2012 最新版论文格式
  •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意见 教务处2009年4月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检验.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 ...查看


  • 吉大专科毕业综述写作参考
  •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毕业综述写作参考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 ...查看


  • 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手册
  •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工作手册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 _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本科 毕业生论文工作手册(学生用) 根据学校<关于本科毕业设 ...查看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目 录 1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1 2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 ...查看


  • 综述论文格式及技巧
  • 论文格式及技巧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查看


  • 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 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 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和小康社会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内涵入手,对县域经济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