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策略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策略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同时也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关系, 可以说, 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 就谈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持,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也同样无法实现。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运输量的扩大,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占用土地、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同时还会造成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加大了间接社会成本。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旅,也就是要求改变传统交通匀速发展模式的资源和环境特性,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法规政策、组织管理、技术手段等不同角度, 采用配套的对策与措施来确保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运行状态,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并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定义, 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以将将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某些专家学者将以上定义为狭义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因为其仅仅就交通运输而言,没有涉及到其他社会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对比,也有人提出了广义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大起大落的波动。

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统一。一个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是支持和促进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从总体国民经济考虑,交通运输不仅要实现其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还要在总体国民经济的框架中,推动总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包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减少贸易障碍并提供更有效的物流环境、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等等。为此,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长期战略投资之一。

纵观整个交通运输发展行业和国家政策,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诸多问题阻挠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 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及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 也存在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 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

发展, 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目前,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 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第三,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 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 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目前, 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 城市中的颗粒物和SO2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 车辆平均速度低, 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北京的汽车数量只有洛杉矶的1/10,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第四,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 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而且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 不仅实现着商品和人员的跨地域流动, 而且承担着协调产业布局、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任务。我国的交通运输还承担着国家大量重点物资、紧急调运物资、救灾物资、国防以及国土开发的运输任务, 在支援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增强抵御与救治自然灾害能力、保证国家稳定、加强国防边防、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绝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 能够满足社会和国家的急需, 是应尽的责任, 但是这些社会公益性的活动淹没在了经营性活动中, 二者界限不清, 交通运输运营单位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有时某一铁路线路本身就是国土规划型的或社会目标型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有经济效益, 其费用却要由其它经营型铁路的收益来承担, 这是很不合理的。国家以双重目标要求交通运输企业既要实现社会目标又要完成经营目标, 这就导致对某些运输方式的定性模糊, 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 在市场上表现为成本提高, 利润微薄, 甚至亏损, 缺乏竞争力。

因此,为了确保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应针对上述主要问题,结合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总体要求,可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所依托的重要基础产业, 同时又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决策是否得当, 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所提出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 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投资和消费规模的扩大, 区域分工进一步发展,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交流的规模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都将增加客货运输需求, 要求交通运输总能力必须有较大较快的提高。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 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人们在生活中增加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的同时, 也提高了对运输的安全、便利、快捷和舒适度的需求。而货运方面, 也由于精细、高值的最终产品和鲜活易腐货物的增加, 提高了对时效和质量的新需求。总之, 安全、可靠、便捷地满足不同商品和旅客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最重要的要求。

(2)节约资源

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的产业之一, 尤其是需要较多地消耗和占用能源和土地这两种稀缺程度较高的资源。因此, 在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时, 必须充分考虑对资源的占用情况, 采用既能满足社会的交通运输需求而又较少占用自然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技术。

(3) 善待环境

交通运输一方面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产业支持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消耗大量以石油为主的能源, 排出CO2和NOx 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 是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日本的全部CO2排放中, 来自交通运输部门的占了22.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必须在今后交通运输量进一步扩大的同时, 努力减少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排放。这需要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量扩大“对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使用范围和比重等方面作出努力。

(4)发展科技

在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交通运输产业,我们需要把发展重心从交通基础设施和扩大交通网络规模,转移到采用高新技术来优化现有运输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上。不断提升技术基础,可以不断催生和提供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极大地提高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以及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而推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不断改善运输工具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第二,要加强对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降低传统能源依存度;第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完善交通系统的管理,实现少占用交通资源的目的。

(5)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

交通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占地数量迅速加大, 但并不是每一分占地都是必要的, 必须节约用地和提高用地效率。铁路在线路的设计中应尽量少占耕地, 在线路的位置、站址的选择上, 应尽可能做到利用荒地, 在设计施工中应尽可能选用以挖代填的方案等, 这些方案的使用对于节约用地是行之有效的。在铁路沿线, 可利用建设弃土在低洼荒漠土地上造田或沿路种植防护林带, 实现全程绿化。这样既节约了用地, 同时又通过绿化加强了对噪声的吸收和对大气、水源和土质的环境保护, 可谓一举两得。公路是城市化不可缺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居民人均拥有小汽车的数目逐渐增大, 这使得公路成为城市建设首当其冲的问题, 但是, 公路并非越多越好。越长越好, 它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既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交通需要, 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交通运输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 人类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在不断加大 自然资源的巨量浪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运输耗费不断增加、资源存量的相对短缺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次机遇下,我们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改善、优化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和政策,进而提出适合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梁晓辉, 李 琼, 吴 燕. 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4.16 詹 斌, 刘 婷.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2008.11.7 杨 浩, 赵 鹏著.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苏 芳. 欧盟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袁伟峰.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观.2002.5 王慧炯 李泊溪 李善同主编. 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王雪.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6.8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策略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同时也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关系, 可以说, 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 就谈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持,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也同样无法实现。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运输量的扩大,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占用土地、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同时还会造成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加大了间接社会成本。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旅,也就是要求改变传统交通匀速发展模式的资源和环境特性,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法规政策、组织管理、技术手段等不同角度, 采用配套的对策与措施来确保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运行状态,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并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定义, 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以将将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某些专家学者将以上定义为狭义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因为其仅仅就交通运输而言,没有涉及到其他社会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对比,也有人提出了广义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大起大落的波动。

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统一。一个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是支持和促进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从总体国民经济考虑,交通运输不仅要实现其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还要在总体国民经济的框架中,推动总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包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减少贸易障碍并提供更有效的物流环境、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等等。为此,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长期战略投资之一。

纵观整个交通运输发展行业和国家政策,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诸多问题阻挠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 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及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 也存在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 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

发展, 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目前,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 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第三,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 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 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目前, 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 城市中的颗粒物和SO2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 车辆平均速度低, 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北京的汽车数量只有洛杉矶的1/10,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第四,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 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而且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 不仅实现着商品和人员的跨地域流动, 而且承担着协调产业布局、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任务。我国的交通运输还承担着国家大量重点物资、紧急调运物资、救灾物资、国防以及国土开发的运输任务, 在支援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增强抵御与救治自然灾害能力、保证国家稳定、加强国防边防、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绝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 能够满足社会和国家的急需, 是应尽的责任, 但是这些社会公益性的活动淹没在了经营性活动中, 二者界限不清, 交通运输运营单位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有时某一铁路线路本身就是国土规划型的或社会目标型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有经济效益, 其费用却要由其它经营型铁路的收益来承担, 这是很不合理的。国家以双重目标要求交通运输企业既要实现社会目标又要完成经营目标, 这就导致对某些运输方式的定性模糊, 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 在市场上表现为成本提高, 利润微薄, 甚至亏损, 缺乏竞争力。

因此,为了确保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应针对上述主要问题,结合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总体要求,可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所依托的重要基础产业, 同时又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决策是否得当, 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所提出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 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投资和消费规模的扩大, 区域分工进一步发展,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交流的规模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都将增加客货运输需求, 要求交通运输总能力必须有较大较快的提高。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 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人们在生活中增加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的同时, 也提高了对运输的安全、便利、快捷和舒适度的需求。而货运方面, 也由于精细、高值的最终产品和鲜活易腐货物的增加, 提高了对时效和质量的新需求。总之, 安全、可靠、便捷地满足不同商品和旅客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最重要的要求。

(2)节约资源

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的产业之一, 尤其是需要较多地消耗和占用能源和土地这两种稀缺程度较高的资源。因此, 在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时, 必须充分考虑对资源的占用情况, 采用既能满足社会的交通运输需求而又较少占用自然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技术。

(3) 善待环境

交通运输一方面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产业支持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消耗大量以石油为主的能源, 排出CO2和NOx 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 是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日本的全部CO2排放中, 来自交通运输部门的占了22.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必须在今后交通运输量进一步扩大的同时, 努力减少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排放。这需要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量扩大“对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使用范围和比重等方面作出努力。

(4)发展科技

在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交通运输产业,我们需要把发展重心从交通基础设施和扩大交通网络规模,转移到采用高新技术来优化现有运输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上。不断提升技术基础,可以不断催生和提供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极大地提高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以及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而推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不断改善运输工具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第二,要加强对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降低传统能源依存度;第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完善交通系统的管理,实现少占用交通资源的目的。

(5)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

交通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占地数量迅速加大, 但并不是每一分占地都是必要的, 必须节约用地和提高用地效率。铁路在线路的设计中应尽量少占耕地, 在线路的位置、站址的选择上, 应尽可能做到利用荒地, 在设计施工中应尽可能选用以挖代填的方案等, 这些方案的使用对于节约用地是行之有效的。在铁路沿线, 可利用建设弃土在低洼荒漠土地上造田或沿路种植防护林带, 实现全程绿化。这样既节约了用地, 同时又通过绿化加强了对噪声的吸收和对大气、水源和土质的环境保护, 可谓一举两得。公路是城市化不可缺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居民人均拥有小汽车的数目逐渐增大, 这使得公路成为城市建设首当其冲的问题, 但是, 公路并非越多越好。越长越好, 它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既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交通需要, 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交通运输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 人类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在不断加大 自然资源的巨量浪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运输耗费不断增加、资源存量的相对短缺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次机遇下,我们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改善、优化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和政策,进而提出适合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梁晓辉, 李 琼, 吴 燕. 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4.16 詹 斌, 刘 婷.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2008.11.7 杨 浩, 赵 鹏著.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苏 芳. 欧盟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袁伟峰.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观.2002.5 王慧炯 李泊溪 李善同主编. 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王雪.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6.8


相关文章

  • 浅析宜居城市生活性街道设计
  • [摘要]城市生活性街道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街道建设的三项基本目标是能安心居住的.有美好生活的.被看作自己故乡的街道.拙文通过对宜居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内涵.设计原则与策略的分析与总结,期望对宜居城市生活性街道设计有所启示. [关 ...查看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教学大纲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一)适用专业:铁道交通专业 (二)修课方式:必修 (三)总学时: 学时 总学分:4 学分 (四)考核方式:闭卷考核 (五)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中成绩占30 %,期末 ...查看


  • 高速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 高速交通的发展颠覆传统旅游业,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发展的同时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导致赋予旅游六要素新的内涵,本文研究了高速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高速交通影响下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交通相对旅游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的 ...查看


  •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 第30卷 第1期 2010年1月 热 带 地 理 TROPICAL GEOGRAPHY V ol.30,No.1 Jan. ,2010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 ...查看


  • 基于CRM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策略研究
  • 摘 要:物流业是一个以服务为核心的行业,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在客户服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C ...查看


  •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
  •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 陈 飞 诸大建 (同济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上海, 200092) =摘要>本文论述了低碳城市研究的时代背景.界定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模型与评价方法.以上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定量化 ...查看


  • 零碳城市理念及设计策略分析
  • 商业视角 零碳城市理念及设计策略分析 赵继龙 李 冬 山东建筑大学 [摘 要] 从当今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背景出发,阐述了零碳城市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并以上海东滩及阿联酋Masdar生态城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零碳城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查看


  •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杨玲萍,吕涛 2011-06-07 摘 要: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低 碳目标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碳锁定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发电领域.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