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级差地租理论看楼市股市
www.eastmoney.com2010年04月17日 08:39李志林上海证券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17)
股市评论家李志林(资料图)
股市疲软的原因在于供大于求
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成为商品市场中重要的价值法则和交易法则。我认为,“级差地租”理论对于我国调控楼市和股市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是供不应求。从2004年起政府不断出台打压高房价的举措,但是房价却越涨越高,问题的症结不是投机而是供不应求。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有一半以上是不适应居住的荒地,同时政府严守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容逾越,而13亿人口对房子的需求却是实实在在,年轻一代对住房尤其是对大中城市住房的需求更是节节高涨。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衡量中国房价高低不能用世界通行的收入比为标准,而应更多地从供求关系、人多地少、中产和富裕阶层人数不断增多来考量。
一线大城市的高房价应按“级差地租”理论来解释。目前城市建设中广泛进行的土地置换实际上就是利用地区差异来换取更多的利益,按“级差地租”理论,不同级别的城市就应有不同的房价,有不同的进入成本和居住成本。平均主义终将因人多为患而造成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环境的破坏和功能的瘫痪,“级差地租”理论是政府迄今忽视但又在调控大城市房价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的冲动源于中国无法实行遗产赠予税和物业税。在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发达国家,很少有人买第二套房,原因在于很高的遗产赠予税和物业税使再好再多的豪宅都因后代没有能力继承得起而大多收归国家。而中国人从来就有买地置房、传之后人的传统,这是买多套房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土地所有权属国家,征收遗产税和物业税并不合理,若要强行对第二套房征税,卖房者或会将成本转嫁给买房者,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从提高购房者成本和交易成本下手。现在政府规定购买第二套房须首付50%,很有必要。我认为还可规定,购买第三套房不得贷款,甚至投机性购房者5年内不得转让。我认为,这些方法都比拟议中的征收物业税、保有税更有效,更合理。
股市疲软的原因在于供大于求。A股市场自2009年8月4日从3478点以来一路下挫,原因就在于恢复了IPO,一批大盘新股纷纷破发打破了供求平衡。今年以来,在全球股市均创18个月新高,已收复金融危机前80%失地情况下,经济一枝独秀的A股市场却至今在去年3277点收盘下方徘徊,仅处金融危机前的“半山腰”,原因也在于一季度就扩容了90只股票,市场缺乏承受能力。
“过剩商品”和“稀缺商品”拉开股价也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由于全流通比例已达70%以上,A股市场上的大盘股日益被边缘化,沦为过剩“商品”,其低股价、低估值是合理的。相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七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股、小盘高成长高送转股、购并重组股、区域振兴股,象“级差地租”理论一样,作为市场的“稀缺商品”,理应给予高股价、高估值。我们应从我国的投资文化和理念出发,对小盘高成长高送转股的中长线投资价值给予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促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已有117条评论我有话说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李志林:充分认识指数与个股两重天 李志林:期待股市的“人间四月天” 李志林:高科技股刚刚风生水起 李志林:“春生”行情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级差地租
目录[隐藏]
(1) 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2)级差地租的特点。
(3)级差地租的分类。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
(1)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把少数利用瀑布作动力的企业和多数利用蒸汽作动力的企业相对比,说明了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少数企业由于利用了瀑布这种自然力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价格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是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多数企业产品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在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少数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原因,在于少数企业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实行经营垄断。这种自然力的特别有利的生产条件,具有有限性和不能随意创造的特点,对它的经营垄断,阻碍资本自由竞争,因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不参加社会上的利润平均化,能够长期稳定地保留在少数对这种自然力进行经营垄断的企业中。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归功于瀑布这种自然力,而这又是跟土地分不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土地所有权垄断。上述超额利润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而是由资本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垄断经营产生的。因此,这个超额利润便落入瀑布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转化为地租。马克思把这样形成的地租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级差地租是由对土地的资本经营垄断产生的、由土地和资本生产率等级差别形成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编辑本段]
(2)级差地租的特点。
第一,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的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该部门一般资本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土地产品(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超过它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土地的有限性,特别是好的土地更是有限,因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否则劣等地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就没有人耕种劣等地。这样,优等、中等生产条件的土地就能够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第二,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个别资本利用了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自然条件,而比其他一般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因为土地这种生产条件的自然力是有等级差别的,等量资本投在相等面积土地上的生产率也是有等级差别的,从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和由它转化的地租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所以这种地租便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由土地的自然力的等级差别性而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等级差别性,是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
第三,自然力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从而也是超额利润产生的自然基础,而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级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它是雇佣工人为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其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四,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是个别资本对土地自然力等有利生产条件的经营垄断。因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限的,对它的经营垄断会阻碍竞争,使它产生的利润不参加社会资本的利润平均化,因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
第五,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本身。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这个超额利润创造的原因,而是使它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
[]
(3)级差地租的分类。
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①级差地租I的形成条件:
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②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只要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③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在任何一个一定时期内的运动来说,都是级差地租Ⅰ。”
[]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级差地租:
由于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因而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而面积相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不相同。而农产品必须按照由条件较差的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只有这样,租种劣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才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才肯于租种劣等土地。投资于较好的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本来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便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自己则获得平均利润。而租种劣等土地是不缴纳级差地租的。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工业部门,从而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绝对地租。
以级差地租理论看楼市股市
www.eastmoney.com2010年04月17日 08:39李志林上海证券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17)
股市评论家李志林(资料图)
股市疲软的原因在于供大于求
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成为商品市场中重要的价值法则和交易法则。我认为,“级差地租”理论对于我国调控楼市和股市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是供不应求。从2004年起政府不断出台打压高房价的举措,但是房价却越涨越高,问题的症结不是投机而是供不应求。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有一半以上是不适应居住的荒地,同时政府严守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容逾越,而13亿人口对房子的需求却是实实在在,年轻一代对住房尤其是对大中城市住房的需求更是节节高涨。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衡量中国房价高低不能用世界通行的收入比为标准,而应更多地从供求关系、人多地少、中产和富裕阶层人数不断增多来考量。
一线大城市的高房价应按“级差地租”理论来解释。目前城市建设中广泛进行的土地置换实际上就是利用地区差异来换取更多的利益,按“级差地租”理论,不同级别的城市就应有不同的房价,有不同的进入成本和居住成本。平均主义终将因人多为患而造成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环境的破坏和功能的瘫痪,“级差地租”理论是政府迄今忽视但又在调控大城市房价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的冲动源于中国无法实行遗产赠予税和物业税。在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发达国家,很少有人买第二套房,原因在于很高的遗产赠予税和物业税使再好再多的豪宅都因后代没有能力继承得起而大多收归国家。而中国人从来就有买地置房、传之后人的传统,这是买多套房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土地所有权属国家,征收遗产税和物业税并不合理,若要强行对第二套房征税,卖房者或会将成本转嫁给买房者,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从提高购房者成本和交易成本下手。现在政府规定购买第二套房须首付50%,很有必要。我认为还可规定,购买第三套房不得贷款,甚至投机性购房者5年内不得转让。我认为,这些方法都比拟议中的征收物业税、保有税更有效,更合理。
股市疲软的原因在于供大于求。A股市场自2009年8月4日从3478点以来一路下挫,原因就在于恢复了IPO,一批大盘新股纷纷破发打破了供求平衡。今年以来,在全球股市均创18个月新高,已收复金融危机前80%失地情况下,经济一枝独秀的A股市场却至今在去年3277点收盘下方徘徊,仅处金融危机前的“半山腰”,原因也在于一季度就扩容了90只股票,市场缺乏承受能力。
“过剩商品”和“稀缺商品”拉开股价也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由于全流通比例已达70%以上,A股市场上的大盘股日益被边缘化,沦为过剩“商品”,其低股价、低估值是合理的。相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七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股、小盘高成长高送转股、购并重组股、区域振兴股,象“级差地租”理论一样,作为市场的“稀缺商品”,理应给予高股价、高估值。我们应从我国的投资文化和理念出发,对小盘高成长高送转股的中长线投资价值给予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促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已有117条评论我有话说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李志林:充分认识指数与个股两重天 李志林:期待股市的“人间四月天” 李志林:高科技股刚刚风生水起 李志林:“春生”行情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级差地租
目录[隐藏]
(1) 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2)级差地租的特点。
(3)级差地租的分类。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
(1)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把少数利用瀑布作动力的企业和多数利用蒸汽作动力的企业相对比,说明了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少数企业由于利用了瀑布这种自然力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价格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是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多数企业产品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在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少数生产条件特别有利的企业,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原因,在于少数企业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实行经营垄断。这种自然力的特别有利的生产条件,具有有限性和不能随意创造的特点,对它的经营垄断,阻碍资本自由竞争,因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不参加社会上的利润平均化,能够长期稳定地保留在少数对这种自然力进行经营垄断的企业中。
这个超额利润的形成归功于瀑布这种自然力,而这又是跟土地分不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土地所有权垄断。上述超额利润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而是由资本对瀑布这种自然力垄断经营产生的。因此,这个超额利润便落入瀑布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转化为地租。马克思把这样形成的地租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级差地租是由对土地的资本经营垄断产生的、由土地和资本生产率等级差别形成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编辑本段]
(2)级差地租的特点。
第一,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的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该部门一般资本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土地产品(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超过它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土地的有限性,特别是好的土地更是有限,因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否则劣等地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就没有人耕种劣等地。这样,优等、中等生产条件的土地就能够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第二,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个别资本利用了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自然条件,而比其他一般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因为土地这种生产条件的自然力是有等级差别的,等量资本投在相等面积土地上的生产率也是有等级差别的,从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和由它转化的地租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所以这种地租便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由土地的自然力的等级差别性而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等级差别性,是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
第三,自然力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从而也是超额利润产生的自然基础,而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级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它是雇佣工人为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其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四,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是个别资本对土地自然力等有利生产条件的经营垄断。因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限的,对它的经营垄断会阻碍竞争,使它产生的利润不参加社会资本的利润平均化,因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
第五,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本身。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这个超额利润创造的原因,而是使它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
[]
(3)级差地租的分类。
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①级差地租I的形成条件:
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②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只要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③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在任何一个一定时期内的运动来说,都是级差地租Ⅰ。”
[]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级差地租:
由于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因而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而面积相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不相同。而农产品必须按照由条件较差的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只有这样,租种劣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才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才肯于租种劣等土地。投资于较好的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本来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便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自己则获得平均利润。而租种劣等土地是不缴纳级差地租的。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工业部门,从而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绝对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