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高考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注重表达,多角度考查学生写作水平,这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而将上述要求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限制极少,十分开放,尤其在取材方面,鉴今通古,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能很好地将视角贯注到古典文化当中,用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去生发或挖掘古典文化的巨大张力,这对于用例的典型,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意境的深远,包括对文句的意蕴,都有极好的效果。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的普遍存在:认为古典诗词佳句只简单地引用则可,历史故事只是简单搬用。这些的想法做法不是不对,只是笔者认为还应加以“推敲”,方能使古典文化“出采”。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呢?笔者不揣简陋,试从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历年中高考部分佳作,就历史故事的改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写这类文章,最忌原原本本照搬历史,因为这类故事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前因后果都耳熟能详,再复述一遍,既无意义又招人厌倦。再者,阅卷老师之所以想读你的文章,并不是看你写了什么事,而是看你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用什么语言,有无新内容或新观点等等,从而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因此,我们的目光不能紧紧盯着历史不放,我们的思维不能被生硬的历史所束缚,而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变换角度,在历史的骨架上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或想像,增添一些史书上没有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细节,从而使历史这具骨架血肉丰满、情思灵动。可以说,“想像”是历史故事类文章的生命,没有了想像,这种文章便成了干瘪的“死史”。

1、续写故事,移接现实。《孔融让梨之后》这篇文章,借用“孔融让梨”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巧妙地把典故作为一个引子,把文章的主体放在之后发生的情节上,通过想像,把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啼笑不得的“黑色幽默”。孔融让梨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画式笔法状写“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扣住“炒作”这一线索,采用了当今的术语、场景,以加强真实感,如“狗仔队”、保险、记者等,读来不禁让人感叹不已。这种方法尤其适用讽刺文章,多见于杂文,如《阿Q也上网》、《武大郎炊饼涨价听证会》等,不妨引导学生多作练笔,定能有所受益。当然,写作时要符合人物性格,不能作太大的改动。

2、变换形式,别具一格。可根据话题既定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进行直接改用,即直接依托故事本身的典型性,形成自己作文的优势,只是将故事材料的形式做必要的改用。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以访谈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摹拟现场来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的深入,请看: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惨遭庞涓毒手,被剜双髌,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情同手足。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怀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任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慢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3、变换情节,演绎成文。在充分领会话题中心及故事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对故事材料的情节进行重新审视,包括对情节的虚设等。情节的虚拟需要有绝对的勇

气,勇气来源于对材料本身高屋建瓴的理解。在反复咀嚼材料蕴含的精髓之后,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的精髓付诸不一定真实的情节,并加以演绎,使得材料本身的信息更符合作者作文的特点,从而便于作者吐露自己的情感,写出更具个性的文章来。如《三国演义》77回中记载了“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样一节材料。有一位考生在写作中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他扣住“马为何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巧妙的生发,节外生枝地引入伯喜。然后描写他和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加深我们对诚信的认识。

4、变换主题,独辟路径。根据话题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站在更高处对话题中心及对故事材料进行把握,使得故事材料的主题更合符话题的要求,同进具备更高水平。如高考作文《既生“亮”,何生“关张”?》一文中这样写道:

果不其然,主公为陆逊所乘,火烧连营六百里,大军所剩十之一二。蜀国大势已去也,三军痛哭俱缟素。一代名主,也于白帝城殒落,从此我孤单一人,操持军国大业,呕心沥血。 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我常想,如果我诸葛亮能获得主公对关张二人那样的情谊,也许我能避免这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剧,如果没有关张,蜀汉不会元气大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未可说也。天意作弄人,一切皆随缘,如此,我孔明只好哀叹一声:

即生亮,何生关张?

本篇可以说是对蜀国历史的一种解读:诸葛亮是刘备三备茅庐请出的军师,然而在这位蜀主心目中,远不如对他的拜把兄弟那么亲近。在诸葛亮看来,正是刘备的无原则的亲疏酿成一个接着一个的悲剧,感情亲疏于国于人造成的危害竟至如此!可见,这则故事与考卷规定的题意可谓贴合得很紧密了。

二、突出描写,淡化记叙。

可能有不少学生会这样认为,这类文章应以记叙见长,以情节取胜。其实记叙过多,就容易成为流水账,给人一种故事梗概式的感觉,产生不了细腻生动、酣畅淋漓、精彩感人的效果,再者,文章的篇幅也有限制。怎么办呢?许多成功的佳作已明确地告诉我们,只需抓住故事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犹如我们日常生活拍照相,截取最动人、最精彩的那一瞬间,然后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描写到位、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环境的渲染。如《乌江为谁悲歌》一文中:“日落西山,乌江岸,那楚国的歌谣如泣如诉,搅得人撕心裂肺。”“ 天,铅锅似的压在地面,远处的天边,一抹腥红色的云久久不愿离去;风,咆哮着,乌江的水沸腾似的翻滚;地球,似乎要在这一刻炸裂。”这两处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氛围,给文章增添了浓得令人窒息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暗示一代霸王即将殒落。

2、心理的刻画。如同上文中:“他(项羽)怀抱着他心爱的人,眼中流淌着从未有过的悲愁。他又将如何?是生,还是死?是为了那些江东父老而生,还是为了他一生中的至爱而亡?”深刻地表现了楚霸王内心的矛盾交锋和艰难抉择,最终完成了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生死抉择。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对白的“刻录”。如《孔明挥泪斩马谡》:

蒋琬: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

孔明: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能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

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

这段对话,塑造了孔明在军律、国事与个人感情之间,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语言极符合人物性格,读罢,其人其事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4、细节的放大。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昭君的选择》就是选择了王昭君出塞这个古老而又凄美的题材,作者超越时空,大胆虚构,在行文中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有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通过情景的放大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情节的陡转。

当然,描写还有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三、略写结局,以精取胜。

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好的文章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写历史故事这类文章,由于结局人人皆知,没有必要做详细交代,若过于详细,反而损害的文章的韵味,只须用简短精炼、意味深长的句子做结即可。比如下面文章的结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新传》:“‘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2、《黄昏的火焰》:“幽王真的醉了,欣赏着那段舞,随后闭上了眼睛。江山,此刻真的不值一钱。”

3、《陷井》:“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

以这样的句子结尾,精炼含蓄,耐人咀嚼,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化,历史故事不胜枚举。在实际的写作中,围绕故事进行改用的材料,有时不单只源自名著和历史,还可能是源自传说或者新闻或者逸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晓面,并且有成为故事原料的可能,都可以进行改用。当代学生秉承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熏陶滋养,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古典文化素养,驾轻就熟的技法来写作,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厚度。

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注重表达,多角度考查学生写作水平,这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而将上述要求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限制极少,十分开放,尤其在取材方面,鉴今通古,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能很好地将视角贯注到古典文化当中,用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去生发或挖掘古典文化的巨大张力,这对于用例的典型,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意境的深远,包括对文句的意蕴,都有极好的效果。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的普遍存在:认为古典诗词佳句只简单地引用则可,历史故事只是简单搬用。这些的想法做法不是不对,只是笔者认为还应加以“推敲”,方能使古典文化“出采”。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呢?笔者不揣简陋,试从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历年中高考部分佳作,就历史故事的改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写这类文章,最忌原原本本照搬历史,因为这类故事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前因后果都耳熟能详,再复述一遍,既无意义又招人厌倦。再者,阅卷老师之所以想读你的文章,并不是看你写了什么事,而是看你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用什么语言,有无新内容或新观点等等,从而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因此,我们的目光不能紧紧盯着历史不放,我们的思维不能被生硬的历史所束缚,而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变换角度,在历史的骨架上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或想像,增添一些史书上没有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细节,从而使历史这具骨架血肉丰满、情思灵动。可以说,“想像”是历史故事类文章的生命,没有了想像,这种文章便成了干瘪的“死史”。

1、续写故事,移接现实。《孔融让梨之后》这篇文章,借用“孔融让梨”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巧妙地把典故作为一个引子,把文章的主体放在之后发生的情节上,通过想像,把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啼笑不得的“黑色幽默”。孔融让梨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画式笔法状写“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扣住“炒作”这一线索,采用了当今的术语、场景,以加强真实感,如“狗仔队”、保险、记者等,读来不禁让人感叹不已。这种方法尤其适用讽刺文章,多见于杂文,如《阿Q也上网》、《武大郎炊饼涨价听证会》等,不妨引导学生多作练笔,定能有所受益。当然,写作时要符合人物性格,不能作太大的改动。

2、变换形式,别具一格。可根据话题既定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进行直接改用,即直接依托故事本身的典型性,形成自己作文的优势,只是将故事材料的形式做必要的改用。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以访谈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摹拟现场来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的深入,请看: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惨遭庞涓毒手,被剜双髌,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情同手足。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怀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任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慢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3、变换情节,演绎成文。在充分领会话题中心及故事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对故事材料的情节进行重新审视,包括对情节的虚设等。情节的虚拟需要有绝对的勇

气,勇气来源于对材料本身高屋建瓴的理解。在反复咀嚼材料蕴含的精髓之后,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的精髓付诸不一定真实的情节,并加以演绎,使得材料本身的信息更符合作者作文的特点,从而便于作者吐露自己的情感,写出更具个性的文章来。如《三国演义》77回中记载了“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样一节材料。有一位考生在写作中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他扣住“马为何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巧妙的生发,节外生枝地引入伯喜。然后描写他和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加深我们对诚信的认识。

4、变换主题,独辟路径。根据话题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站在更高处对话题中心及对故事材料进行把握,使得故事材料的主题更合符话题的要求,同进具备更高水平。如高考作文《既生“亮”,何生“关张”?》一文中这样写道:

果不其然,主公为陆逊所乘,火烧连营六百里,大军所剩十之一二。蜀国大势已去也,三军痛哭俱缟素。一代名主,也于白帝城殒落,从此我孤单一人,操持军国大业,呕心沥血。 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我常想,如果我诸葛亮能获得主公对关张二人那样的情谊,也许我能避免这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剧,如果没有关张,蜀汉不会元气大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未可说也。天意作弄人,一切皆随缘,如此,我孔明只好哀叹一声:

即生亮,何生关张?

本篇可以说是对蜀国历史的一种解读:诸葛亮是刘备三备茅庐请出的军师,然而在这位蜀主心目中,远不如对他的拜把兄弟那么亲近。在诸葛亮看来,正是刘备的无原则的亲疏酿成一个接着一个的悲剧,感情亲疏于国于人造成的危害竟至如此!可见,这则故事与考卷规定的题意可谓贴合得很紧密了。

二、突出描写,淡化记叙。

可能有不少学生会这样认为,这类文章应以记叙见长,以情节取胜。其实记叙过多,就容易成为流水账,给人一种故事梗概式的感觉,产生不了细腻生动、酣畅淋漓、精彩感人的效果,再者,文章的篇幅也有限制。怎么办呢?许多成功的佳作已明确地告诉我们,只需抓住故事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犹如我们日常生活拍照相,截取最动人、最精彩的那一瞬间,然后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描写到位、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环境的渲染。如《乌江为谁悲歌》一文中:“日落西山,乌江岸,那楚国的歌谣如泣如诉,搅得人撕心裂肺。”“ 天,铅锅似的压在地面,远处的天边,一抹腥红色的云久久不愿离去;风,咆哮着,乌江的水沸腾似的翻滚;地球,似乎要在这一刻炸裂。”这两处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氛围,给文章增添了浓得令人窒息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暗示一代霸王即将殒落。

2、心理的刻画。如同上文中:“他(项羽)怀抱着他心爱的人,眼中流淌着从未有过的悲愁。他又将如何?是生,还是死?是为了那些江东父老而生,还是为了他一生中的至爱而亡?”深刻地表现了楚霸王内心的矛盾交锋和艰难抉择,最终完成了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生死抉择。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对白的“刻录”。如《孔明挥泪斩马谡》:

蒋琬: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

孔明: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能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

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

这段对话,塑造了孔明在军律、国事与个人感情之间,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语言极符合人物性格,读罢,其人其事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4、细节的放大。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昭君的选择》就是选择了王昭君出塞这个古老而又凄美的题材,作者超越时空,大胆虚构,在行文中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有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通过情景的放大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情节的陡转。

当然,描写还有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三、略写结局,以精取胜。

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好的文章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写历史故事这类文章,由于结局人人皆知,没有必要做详细交代,若过于详细,反而损害的文章的韵味,只须用简短精炼、意味深长的句子做结即可。比如下面文章的结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新传》:“‘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2、《黄昏的火焰》:“幽王真的醉了,欣赏着那段舞,随后闭上了眼睛。江山,此刻真的不值一钱。”

3、《陷井》:“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

以这样的句子结尾,精炼含蓄,耐人咀嚼,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化,历史故事不胜枚举。在实际的写作中,围绕故事进行改用的材料,有时不单只源自名著和历史,还可能是源自传说或者新闻或者逸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晓面,并且有成为故事原料的可能,都可以进行改用。当代学生秉承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熏陶滋养,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古典文化素养,驾轻就熟的技法来写作,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厚度。


相关文章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查看


  • 传媒专业介绍
  • 一.影视传媒专业概况 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类高等教育专业,它广泛地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主爱面向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 ...查看


  • 海的尽头还有天空Ⅰ(7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海的尽头还有天空ⅰ(700字)作文 我是夏冰,一个简单的存在,我没有玛丽苏女主角那样花里花俏的名字,更没有那种奇葩到让母猪撞墙的相遇,我希望的很简单,一切依旧就可以.我是属于那种安静的可以让人忘掉的女生,这种女生每个班都有几个吧? ...查看


  • 2015年艺考编导专业校考真题(第二辑)浙江传媒学院等
  • 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初试) 郑州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提问文常举手抢答 .针对明星吸毒策划电视节目 长沙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家乡特长身高之类,十个人一组,老师可能会问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问题.都说完后提问或命题镜头创作 ...查看


  • 编导艺考资料和真题
  • 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统一考试 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省统一考试是全国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统考主要通过测试考生是否具 ...查看


  • 播下友情的种子
  • 小编导语:这是2013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播下友情的种子,2014年高考就要开始了,高考作文是重中之中,小编整理了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写作高考作文,更多2013高考满分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又到挥手别离时,我对你的身 ...查看


  • 小升初作文
  •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是许多人都追求的,而且很多人花了老大的心思寻找幸福都没有找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我的感受就是幸福就在我身边,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我,甚至在我生病的时候. 去年的冬天,北风呼啸.早晨,我一起床就咳 ...查看


  • 2013浙江省高考作文愿赤心长留
  • 2013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愿赤心长留 2013-06-25 13:26来源:巨人网·作文整理作者:佚名[我要投稿] 小编导语:愿赤心长留是一篇2013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 ...查看


  • [精品]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江山依旧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感动中国颁奖词系列汇编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总汇 作文素材精品:高考作文精神补钙系列- 人物篇 经典作文素材--名人名事 2008年度感动中国高三作文训练学案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