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文学修辞语言赏析

  摘要:《四世同堂》是我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作者老舍的语言诙谐幽默,文风独特。本文基于修辞学理论,剖析了这部作品的语言词汇的超常搭配和语言规范的研究,并从主观和客观因素分析了修辞成因和幽默语言风格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老舍 修辞 语言 搭配 当代文学   引言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老舍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创作了众多知名的作品,其中力作现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其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恰当自然,朗朗上口且让人过目不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众所周知,老舍一向都以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著称,嬉笑怒骂可谓皆成文章。作者运用多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史诗般的气度恢弘、荡气回肠。老舍幽默诙谐的风格决不能和油腔滑调等同,他也不仅仅只是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笑料,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在高层次中表现生活化的现实。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品尝喜剧滋味,他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产生了以悲、喜相互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相互渗透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老舍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手法,这就带给作品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值得读者认真地品读和借鉴。虽然受到规范的约束,但是词语之间的搭配仍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词语之间的这种搭配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有时在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法、逻辑以及语义上的规定,这种现象就称为词语的超常搭配,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是艺术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表面上看,词语的超常搭配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语言规范,但是在语言交际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却又显得十分合理,能够创造出新颖而又幽默风趣、含蓄婉转的语言效果。   一、量词的超常搭配   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必须要遵从语言规律和规范,不然很容易引起语言的混乱,使人难以理解。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在特定的情况下,词语在搭配方式中会“巧移”或者“硬凑”在一起,看起来虽然违反语言的规范,但是却更能表达使用者的情感,而且这种适时的词语变异搭配更加能够表达语言的特定效果,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带给读者灵动的感受。   在变异修辞现象中,量词的超常搭配是非常常见的。量词的数量庞大,重要的是它和被修饰的中心词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且不能随意改动,在搭配关系上相对稳定,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能够表达出更佳的效果,量词的使用规范可以打破,偶尔使用超常搭配,能够表达出语言超凡脱俗。例如:“倒也别说,晓荷一闭眼,从心中挖出一小块智慧来。一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在此句中,“智慧”是抽象的事物,此处使用“一小块”来修饰能够达到两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使得抽象事物更加的具体,立体效果明显。第二,使得冠晓荷的愚蠢表现得更为深刻。作者把冠晓荷放在各种场合和矛盾冲突中来表现,在表现的同时,又把他的仪态、语言、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从而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显出完整的人物和性格。   文学语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符合规范的文学语言和不在规范内的变异文学语言。文学的创新原则是由文学的本质及其作用来决定的,同样,文学的创新原则又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创新特性。可以看出,文学的产生是语言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碰撞、交汇的结果,可以说,变异的特性是文学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机制之一,更是文学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和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学语言的艺术特性尤其浓厚,恰好变异修辞是形成文学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手段。不过,在科技文或者法律文这种正式文体中变异修辞是不可能出现的。正是变异修辞的大量使用,使得文学语言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文学语言也更加的灵动,富有生气。当代文学作家老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个性鲜明且富有幽默气息的语言,使得作品产生了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魅力。《四世同堂》的语言恰似一坛老酒芳香四溢、历久弥醇,特别是那些恰到好处的变异修辞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作品中变异修辞的运用是老舍语言世界里的精华,对于提升整部作品的文学品位和价值至关重要。   二、动词的超常搭配   在文学作品中,动词的超常搭配是最为常见的变异修辞手法。虽然说语言的使用有必要遵守规范的语言规律,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在动词的搭配上费尽心思。动词选用以及动词的搭配往往是文学语言的点睛之笔,运用得当能够使语言大放光彩。在《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动词搭配也是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例如:   (1)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   “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还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得清清楚楚。   (2)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   一般情况下,“勾引”这个动词多用在形容女人,指引诱人做不好的事或引人上钩使之听任摆布。在此处,用在瑞丰身上却是极为适当的。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又想要大家都关注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不劳而获。   (3)笑意与亮光马上由他的脸上消逝,他嗅到了危险。他的胆子很小。   仔细品读,“嗅”字用在此处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因为瑞丰的唯一志向就是卖国求荣,虽然他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却不妨碍他的狗腿特性的表达。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老舍对于语言运用的高明。   (4)几次,泪已到了眼中,她都用力的睁她的大眼睛,把泪截了回去。   此处运用了动词“截”,将韵梅贤妻良母的形象清晰地刻画了出来,更好地表现了她温柔善良、纯朴贤惠、遵守礼节的品质,是传统道德理论下女性的典范。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安分守己,愿意替丈夫分担烦恼,关键时刻表现得冷静、沉着、坚强甚至反抗。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动词的超常搭配带给语言的新奇效果,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基于语言基本规范和内在联系,巧用变异的修辞手法,跳出传统语言规范的束缚,塑造生动灵活的形象,进而达到奇特的、有效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要善于发现动词超常搭配的敏感性,善于深度挖掘语言内涵。语言是文学艺术魅力的体现,想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适当地使用一些调皮的、超乎语言规律的搭配是必要的。   对于变异修辞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如果以前没有了解过变异修辞手法的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品读过程中很难体会到变异修辞所带来的含蓄、灵活和深奥。因此,在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作者具有基本规范修辞的常识,还需要有变异修辞手法的敏感性。每位创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每位创作者对于变异修辞之变异手段使用的不同。变异修辞手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作品的赏读性和艺术趣味性,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探知欲望,提高读者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探析《四世同堂》的修辞成因   文学语言的形成是以规范语言为基础,以变异修辞手法作为基调,是作者综合使用规范语言和变异修辞的结果。每位文学创造者都期待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广泛热爱,期望能够在文学史上留有经典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会遵守语言规范的规律,他们对于变异修辞极为敏感,能够抓住特定的语境,使用适当的变异修辞,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因此,要想对老舍的《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的变异修辞成因进行分析,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作品的创作主体所在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经验不同,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客观上来看,变异修辞语言和规范语言共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变异修辞语言只是能够巧妙地运用某些技巧,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老舍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其作品语言很好地表现出了他特有的写作特点与言语风格。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位创作主体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不同,个人生活成长经历不同等原因,这些都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客观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加之主观的个人偏爱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   《四世同堂》中大量运用了变异修辞手法,使得作者的幽默风趣更加鲜明,这种幽默的风格得益于老舍的生活经历。很小的时候老舍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孩子,他看起来外表平静,能够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待周边事物,抵触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当老舍步入社会之后,和他一起共事的是一群中年人,这样,他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近距离观察中老年人的言行举止。在他的眼中,生活的矛盾无所遁形,也因此积累了许多可笑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于是在老舍心里,深深地种下了幽默的种子。这颗幽默的种子,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开花结果。同时,由于老舍的大量阅读和留学经历,使他接触了富有幽默气息的英国文学,这对他也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使他幽默的本性再一次得到体现,同时使文本表达意味独特,形象感突出,使读者注意力为之专注,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语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2.   [2]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   [3]李珊,郑欢.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分析[J].语文建设,2012(20).   [4]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5]刘裕萍.繁华中的淳朴――浅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J].语文建设,2012(20).   [6]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增补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2.   [7]吴小美.《老舍散文三十八讲》后记[J].语文建设,2014(25).

  摘要:《四世同堂》是我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作者老舍的语言诙谐幽默,文风独特。本文基于修辞学理论,剖析了这部作品的语言词汇的超常搭配和语言规范的研究,并从主观和客观因素分析了修辞成因和幽默语言风格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老舍 修辞 语言 搭配 当代文学   引言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老舍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创作了众多知名的作品,其中力作现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其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恰当自然,朗朗上口且让人过目不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众所周知,老舍一向都以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著称,嬉笑怒骂可谓皆成文章。作者运用多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史诗般的气度恢弘、荡气回肠。老舍幽默诙谐的风格决不能和油腔滑调等同,他也不仅仅只是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笑料,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在高层次中表现生活化的现实。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品尝喜剧滋味,他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产生了以悲、喜相互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相互渗透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老舍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手法,这就带给作品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值得读者认真地品读和借鉴。虽然受到规范的约束,但是词语之间的搭配仍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词语之间的这种搭配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有时在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法、逻辑以及语义上的规定,这种现象就称为词语的超常搭配,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是艺术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表面上看,词语的超常搭配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语言规范,但是在语言交际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却又显得十分合理,能够创造出新颖而又幽默风趣、含蓄婉转的语言效果。   一、量词的超常搭配   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必须要遵从语言规律和规范,不然很容易引起语言的混乱,使人难以理解。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在特定的情况下,词语在搭配方式中会“巧移”或者“硬凑”在一起,看起来虽然违反语言的规范,但是却更能表达使用者的情感,而且这种适时的词语变异搭配更加能够表达语言的特定效果,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带给读者灵动的感受。   在变异修辞现象中,量词的超常搭配是非常常见的。量词的数量庞大,重要的是它和被修饰的中心词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且不能随意改动,在搭配关系上相对稳定,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能够表达出更佳的效果,量词的使用规范可以打破,偶尔使用超常搭配,能够表达出语言超凡脱俗。例如:“倒也别说,晓荷一闭眼,从心中挖出一小块智慧来。一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在此句中,“智慧”是抽象的事物,此处使用“一小块”来修饰能够达到两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使得抽象事物更加的具体,立体效果明显。第二,使得冠晓荷的愚蠢表现得更为深刻。作者把冠晓荷放在各种场合和矛盾冲突中来表现,在表现的同时,又把他的仪态、语言、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从而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显出完整的人物和性格。   文学语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符合规范的文学语言和不在规范内的变异文学语言。文学的创新原则是由文学的本质及其作用来决定的,同样,文学的创新原则又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创新特性。可以看出,文学的产生是语言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碰撞、交汇的结果,可以说,变异的特性是文学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机制之一,更是文学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和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学语言的艺术特性尤其浓厚,恰好变异修辞是形成文学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手段。不过,在科技文或者法律文这种正式文体中变异修辞是不可能出现的。正是变异修辞的大量使用,使得文学语言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文学语言也更加的灵动,富有生气。当代文学作家老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个性鲜明且富有幽默气息的语言,使得作品产生了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魅力。《四世同堂》的语言恰似一坛老酒芳香四溢、历久弥醇,特别是那些恰到好处的变异修辞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作品中变异修辞的运用是老舍语言世界里的精华,对于提升整部作品的文学品位和价值至关重要。   二、动词的超常搭配   在文学作品中,动词的超常搭配是最为常见的变异修辞手法。虽然说语言的使用有必要遵守规范的语言规律,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在动词的搭配上费尽心思。动词选用以及动词的搭配往往是文学语言的点睛之笔,运用得当能够使语言大放光彩。在《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动词搭配也是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例如:   (1)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   “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还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得清清楚楚。   (2)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   一般情况下,“勾引”这个动词多用在形容女人,指引诱人做不好的事或引人上钩使之听任摆布。在此处,用在瑞丰身上却是极为适当的。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又想要大家都关注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不劳而获。   (3)笑意与亮光马上由他的脸上消逝,他嗅到了危险。他的胆子很小。   仔细品读,“嗅”字用在此处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因为瑞丰的唯一志向就是卖国求荣,虽然他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却不妨碍他的狗腿特性的表达。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老舍对于语言运用的高明。   (4)几次,泪已到了眼中,她都用力的睁她的大眼睛,把泪截了回去。   此处运用了动词“截”,将韵梅贤妻良母的形象清晰地刻画了出来,更好地表现了她温柔善良、纯朴贤惠、遵守礼节的品质,是传统道德理论下女性的典范。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安分守己,愿意替丈夫分担烦恼,关键时刻表现得冷静、沉着、坚强甚至反抗。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动词的超常搭配带给语言的新奇效果,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基于语言基本规范和内在联系,巧用变异的修辞手法,跳出传统语言规范的束缚,塑造生动灵活的形象,进而达到奇特的、有效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要善于发现动词超常搭配的敏感性,善于深度挖掘语言内涵。语言是文学艺术魅力的体现,想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适当地使用一些调皮的、超乎语言规律的搭配是必要的。   对于变异修辞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如果以前没有了解过变异修辞手法的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品读过程中很难体会到变异修辞所带来的含蓄、灵活和深奥。因此,在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作者具有基本规范修辞的常识,还需要有变异修辞手法的敏感性。每位创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每位创作者对于变异修辞之变异手段使用的不同。变异修辞手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作品的赏读性和艺术趣味性,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探知欲望,提高读者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探析《四世同堂》的修辞成因   文学语言的形成是以规范语言为基础,以变异修辞手法作为基调,是作者综合使用规范语言和变异修辞的结果。每位文学创造者都期待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广泛热爱,期望能够在文学史上留有经典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会遵守语言规范的规律,他们对于变异修辞极为敏感,能够抓住特定的语境,使用适当的变异修辞,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因此,要想对老舍的《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的变异修辞成因进行分析,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作品的创作主体所在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经验不同,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客观上来看,变异修辞语言和规范语言共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变异修辞语言只是能够巧妙地运用某些技巧,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老舍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其作品语言很好地表现出了他特有的写作特点与言语风格。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位创作主体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不同,个人生活成长经历不同等原因,这些都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客观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加之主观的个人偏爱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   《四世同堂》中大量运用了变异修辞手法,使得作者的幽默风趣更加鲜明,这种幽默的风格得益于老舍的生活经历。很小的时候老舍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孩子,他看起来外表平静,能够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待周边事物,抵触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当老舍步入社会之后,和他一起共事的是一群中年人,这样,他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近距离观察中老年人的言行举止。在他的眼中,生活的矛盾无所遁形,也因此积累了许多可笑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于是在老舍心里,深深地种下了幽默的种子。这颗幽默的种子,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开花结果。同时,由于老舍的大量阅读和留学经历,使他接触了富有幽默气息的英国文学,这对他也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使他幽默的本性再一次得到体现,同时使文本表达意味独特,形象感突出,使读者注意力为之专注,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语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2.   [2]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   [3]李珊,郑欢.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分析[J].语文建设,2012(20).   [4]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5]刘裕萍.繁华中的淳朴――浅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J].语文建设,2012(20).   [6]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增补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2.   [7]吴小美.《老舍散文三十八讲》后记[J].语文建设,2014(25).


相关文章

  • 现代作家老舍及其散文[济南的冬天]赏析
  • 现代作家老舍及其散文<济南的冬天>赏析 湖北当阳 祖铨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其他笔名有舍予.絜青等.他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查看


  • 论四世同堂
  • 论<四世同堂> 摘要:<四世同堂>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小说无论从选材.艺 ...查看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查看


  •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46 张玲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璨,交相辉映.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 ...查看


  •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
  • 论老舍作品的市井文化和语言儿化音 双桥学校 秦莉 内容提要: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特别是市井文化的冷静的审视,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凸显了一个 ...查看


  • 老舍的北京
  • 中国现代作家与地域文化 老舍的北京 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141180147 姓名:杨雄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巷墙道,爱她的风情习俗 ...查看


  •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姓名 组别 [学习重点] 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 ...查看


  • 优秀教案设计_济南的冬天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品味老舍语言的魅力. [重点难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