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拓展论文

荷塘月色中修辞的妙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

一、修辞美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有生动的拟人。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有深邃的通感。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美

1、动词的锤炼美。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数量词的点缀美。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如写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一丝”、“一道”、“一带”、“一两点”,写出了淡淡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特有的风韵,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的作用,渲染了一种幽美的意境。

3、叠词的音韵美。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在第二段中,作者写到,“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营造了一种沉寂的氛围,也衬托出淡淡的忧愁。又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翁蓊郁郁的”,“翁蓊郁郁”不但说明树林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这种例子很多,比比即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三、映衬美

1、远近映衬。“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远近映衬,将月光下盛开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写得朦胧而宁静,给人以幽雅之美。

2、正反映衬。文中写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句写了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勾勒出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接着作者又写到:“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时树影阴暗交替,错落有致,反

衬出月光的轻盈荡漾。另外,“没精打采”的灯光也映衬出月色的明亮。

3、动静映衬。荷塘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此处着力刻画环境的宁静,创造了飘渺朦胧、轻淡幽美的醉人意境,接着写蝉声和蛙鼓,动静结合,道出了作者摆脱不了的绵绵愁思。

4、人景映衬。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内心苦闷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而这种“不宁静”的心情同荷塘月色这一“静美”的环境相反相成,从而使飘渺朦胧的景色与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融为一体。

《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

《荷塘月色》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二七年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大家阅读它,赞赏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精美的文字所折服。那么,《荷塘月色》何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篇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既要塑造出丰富鲜明的艺术形象,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浓郁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精巧的构思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深邃的意境。可以这样说,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而意境则是艺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一篇散文,若能创设出优美的意境,那就达到了艺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也就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荷塘月色之所以有不衰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创造出了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意境。

作品突出地表现在善于捕捉人对大自然所引起的感受。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精微的体验,细腻、逼真地描绘了在苍茫的月光这一特定环境下荷塘那有形有神、有光有色、有静有动、绮丽迷人的特有风貌,把大自然的美传导给读者,使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后犹如进入这样一个境界∶苍茫的月光下,作者一个人逍遥自在、从容不迫地走着、踱着。荷塘里的荷花也显得迷人了,硕大的叶子,亭亭玉立,体态轻盈柔美;洁白的荷花袅娜摇曳、欲开含羞。“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时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灌木、那杨柳留下的参差、斑驳的黑影和那稀疏的像画在叶子上的倩影,那隐现在树梢上的远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静谧、淡雅、朦胧,任何一个读过这篇作品的人都会被这美好的景色所陶醉。从这里我们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薄薄的青雾的气息,感受到了微微晚风的轻抚,溶溶清辉的沐浴。觉得身心无比舒畅,似乎进入一种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境界之中,这真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美的享受。特别是那流水般的月光,洁净、柔和、清淡、朦胧,让人可视可触,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满足。这时候,纵使有满怀的惆怅、一腔的愁思,也早已消融在这境界之中了。其实,此时作者笔下的景物,是他深入领悟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和交融,是他生命体验和人格追求融为一体的外化。正是由于他的敏锐捕捉和留心体察,大自然的风姿神韵及万物之间的关联谐调,才汇聚到作者的笔下,才为

我们营造出一种神与物游、物我同化的境界。

一首美妙的乐曲,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都能直接唤起人们的美感。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却不同,它需要读者通过语言的描绘去感知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进而产生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文学作品不光要表现出丰富的知识,告诉读者生活的真实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情思,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瑰丽的艺术王国。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作品的奇趣和魅力。而《荷塘月色》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调动自己以往有关的经验积累,和作者一起徜徉于艺术王国之中,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读者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去领悟大自然化育生命、滋润心灵、升华人格的审美意义,作品也才会显出它较高的审美价值。

散文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寄托,往往借助散文的形式去表现。因此,欣赏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人,以及这个生命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这些情感的反复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过∶“经过费力才能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更能令人喜爱。”正是基于这一点,《荷塘月色》所展示的作者内在情感的朦胧美,就需要读者全心地去感受,才能从回味妙悟中得到美感,而审美的最大兴味正在于此,所以,这也是《荷塘月色》具有不衰的艺术魅力的另一原因。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荷塘月色》中,尽管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苦闷,如何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却使人感到处处都是作者的愁思和迷惘的追求,只不过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感情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那诗一样的语言之中。那淡淡的浮云、那苍茫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雾、那像笼着轻纱的梦……既组成了意境朦胧的图画,又表现了作者内在情感的朦胧美。其实,这何尝不是作者的追求?在现实中受到的束缚,可以在想象中解脱。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可以在想像中去实现。读者就是透过这些去捕捉领略、想象补充、欣赏寻味这大自然的神秘之感,去感受这特殊情调的朦胧之美,这种朦胧之美还表现在对荷花的描写上。作者不仅写出了荷花的色、香、形等外部形象美,同时把荷花的气质、神态、风韵等内在美也表现了出来。自古以来,荷花的品格,是中国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极高极美的做人的境界,为文的境界,美学的境界。作者多么希望像荷花那样不随流俗洁身自爱啊!可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迫使他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进退失据的困境中,他只能把自己的苦闷、追求都发泄在文中。所以,尽管文章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但整个情调却抑郁伤感。而这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朦胧的思想感情,由于表现得曲折委婉、真挚细腻,就最能诱使人产生审美的复杂心理活动。这样,通过读者的悉心感受,并且经过理性的思考之后,才能深刻认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借景抒情的寓意,才能明白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内容和作者绝妙的艺术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从而得到再创造的美的享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

罗丹在谈到其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对散文的欣赏也是如此。一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关注、思考和探索,并由此衍生出许许多多富有个性的情思。因此,作者探索、体验的过程以及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之美,使读者在拓展自己认识空间的同时,能够多元地立体地去观照世界,去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极富个性色彩的一篇。其魅力不但来自于前述诸因素,还在于他以清新淡雅的笔调于看似平静的描写中透着一股凄苦与不甘的气息,还在于他在困

惑与挣扎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和追问。毫无疑问,《荷塘月色》最具审美特质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哲思的表达,当我们把这种哲思和作者的个性及所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剖析时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实际上他将自己分裂为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是现实中为五斗米折腰的我,一个是高傲、孤芳自赏、追求真善美的我,在这种情况下《荷塘月色》实际上是作者为自己营造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把这种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撇开当时的背景去考察的话,其实,迷惘也好,困惑也好,挣扎也好,本来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这种迷惘、困惑和挣扎往往只停留在现实的层面而不能自拔,而作者却能将其升华为艺术的形式并在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得到慰藉,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困苦;不仅如此,作者用生命的灵性和人格的光彩所营造的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精神世界,也会激发出每一位读者向往崇高和纯真的审美体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审美品格,使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滋养,这也是这篇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总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有令人向往的优美的境界,还有耐人寻味的生命现象,引人深思的立人之道,昭示来者的人生箴言。所以,这正是长久以来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所在。

荷塘月色中修辞的妙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

一、修辞美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有生动的拟人。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有深邃的通感。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美

1、动词的锤炼美。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数量词的点缀美。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如写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一丝”、“一道”、“一带”、“一两点”,写出了淡淡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特有的风韵,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的作用,渲染了一种幽美的意境。

3、叠词的音韵美。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在第二段中,作者写到,“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营造了一种沉寂的氛围,也衬托出淡淡的忧愁。又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翁蓊郁郁的”,“翁蓊郁郁”不但说明树林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这种例子很多,比比即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三、映衬美

1、远近映衬。“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远近映衬,将月光下盛开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写得朦胧而宁静,给人以幽雅之美。

2、正反映衬。文中写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句写了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勾勒出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接着作者又写到:“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时树影阴暗交替,错落有致,反

衬出月光的轻盈荡漾。另外,“没精打采”的灯光也映衬出月色的明亮。

3、动静映衬。荷塘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此处着力刻画环境的宁静,创造了飘渺朦胧、轻淡幽美的醉人意境,接着写蝉声和蛙鼓,动静结合,道出了作者摆脱不了的绵绵愁思。

4、人景映衬。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内心苦闷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而这种“不宁静”的心情同荷塘月色这一“静美”的环境相反相成,从而使飘渺朦胧的景色与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融为一体。

《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

《荷塘月色》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二七年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大家阅读它,赞赏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精美的文字所折服。那么,《荷塘月色》何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篇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既要塑造出丰富鲜明的艺术形象,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浓郁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精巧的构思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深邃的意境。可以这样说,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而意境则是艺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一篇散文,若能创设出优美的意境,那就达到了艺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也就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荷塘月色之所以有不衰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创造出了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意境。

作品突出地表现在善于捕捉人对大自然所引起的感受。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精微的体验,细腻、逼真地描绘了在苍茫的月光这一特定环境下荷塘那有形有神、有光有色、有静有动、绮丽迷人的特有风貌,把大自然的美传导给读者,使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后犹如进入这样一个境界∶苍茫的月光下,作者一个人逍遥自在、从容不迫地走着、踱着。荷塘里的荷花也显得迷人了,硕大的叶子,亭亭玉立,体态轻盈柔美;洁白的荷花袅娜摇曳、欲开含羞。“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时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灌木、那杨柳留下的参差、斑驳的黑影和那稀疏的像画在叶子上的倩影,那隐现在树梢上的远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静谧、淡雅、朦胧,任何一个读过这篇作品的人都会被这美好的景色所陶醉。从这里我们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薄薄的青雾的气息,感受到了微微晚风的轻抚,溶溶清辉的沐浴。觉得身心无比舒畅,似乎进入一种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境界之中,这真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美的享受。特别是那流水般的月光,洁净、柔和、清淡、朦胧,让人可视可触,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满足。这时候,纵使有满怀的惆怅、一腔的愁思,也早已消融在这境界之中了。其实,此时作者笔下的景物,是他深入领悟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和交融,是他生命体验和人格追求融为一体的外化。正是由于他的敏锐捕捉和留心体察,大自然的风姿神韵及万物之间的关联谐调,才汇聚到作者的笔下,才为

我们营造出一种神与物游、物我同化的境界。

一首美妙的乐曲,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都能直接唤起人们的美感。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却不同,它需要读者通过语言的描绘去感知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进而产生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文学作品不光要表现出丰富的知识,告诉读者生活的真实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情思,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瑰丽的艺术王国。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作品的奇趣和魅力。而《荷塘月色》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调动自己以往有关的经验积累,和作者一起徜徉于艺术王国之中,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读者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去领悟大自然化育生命、滋润心灵、升华人格的审美意义,作品也才会显出它较高的审美价值。

散文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寄托,往往借助散文的形式去表现。因此,欣赏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人,以及这个生命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这些情感的反复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过∶“经过费力才能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更能令人喜爱。”正是基于这一点,《荷塘月色》所展示的作者内在情感的朦胧美,就需要读者全心地去感受,才能从回味妙悟中得到美感,而审美的最大兴味正在于此,所以,这也是《荷塘月色》具有不衰的艺术魅力的另一原因。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荷塘月色》中,尽管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苦闷,如何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却使人感到处处都是作者的愁思和迷惘的追求,只不过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感情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那诗一样的语言之中。那淡淡的浮云、那苍茫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雾、那像笼着轻纱的梦……既组成了意境朦胧的图画,又表现了作者内在情感的朦胧美。其实,这何尝不是作者的追求?在现实中受到的束缚,可以在想象中解脱。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可以在想像中去实现。读者就是透过这些去捕捉领略、想象补充、欣赏寻味这大自然的神秘之感,去感受这特殊情调的朦胧之美,这种朦胧之美还表现在对荷花的描写上。作者不仅写出了荷花的色、香、形等外部形象美,同时把荷花的气质、神态、风韵等内在美也表现了出来。自古以来,荷花的品格,是中国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极高极美的做人的境界,为文的境界,美学的境界。作者多么希望像荷花那样不随流俗洁身自爱啊!可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迫使他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进退失据的困境中,他只能把自己的苦闷、追求都发泄在文中。所以,尽管文章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但整个情调却抑郁伤感。而这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朦胧的思想感情,由于表现得曲折委婉、真挚细腻,就最能诱使人产生审美的复杂心理活动。这样,通过读者的悉心感受,并且经过理性的思考之后,才能深刻认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借景抒情的寓意,才能明白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内容和作者绝妙的艺术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从而得到再创造的美的享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

罗丹在谈到其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对散文的欣赏也是如此。一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关注、思考和探索,并由此衍生出许许多多富有个性的情思。因此,作者探索、体验的过程以及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之美,使读者在拓展自己认识空间的同时,能够多元地立体地去观照世界,去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极富个性色彩的一篇。其魅力不但来自于前述诸因素,还在于他以清新淡雅的笔调于看似平静的描写中透着一股凄苦与不甘的气息,还在于他在困

惑与挣扎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和追问。毫无疑问,《荷塘月色》最具审美特质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哲思的表达,当我们把这种哲思和作者的个性及所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剖析时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实际上他将自己分裂为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是现实中为五斗米折腰的我,一个是高傲、孤芳自赏、追求真善美的我,在这种情况下《荷塘月色》实际上是作者为自己营造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把这种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撇开当时的背景去考察的话,其实,迷惘也好,困惑也好,挣扎也好,本来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这种迷惘、困惑和挣扎往往只停留在现实的层面而不能自拔,而作者却能将其升华为艺术的形式并在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得到慰藉,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困苦;不仅如此,作者用生命的灵性和人格的光彩所营造的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精神世界,也会激发出每一位读者向往崇高和纯真的审美体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审美品格,使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滋养,这也是这篇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总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有令人向往的优美的境界,还有耐人寻味的生命现象,引人深思的立人之道,昭示来者的人生箴言。所以,这正是长久以来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所在。


相关文章

  • [荷塘月色]情感赏析[论文]
  • <荷塘月色>的情感赏析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朱自清怎样的思想情感?当下,最流行的提法仍旧是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不满现实的苦闷"等.文中&quo ...查看


  •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论文
  •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查看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 ...查看


  •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
  •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新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 ...查看


  • 2.4.1荷塘月色学案
  • 学校:临清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编写:于淑芳 审核:赵德生 <荷塘月色>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积累关于荷的名句,了解与散文有关的知识,识记字音. 二.预习内容 1.分组查找与"荷"有关的诗句 ...查看


  • [荷塘月色]作者--简_i
  • 荷塘月色 教学步骤: 一.课前提问 朱自清的称谓?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二.目标认定 三.讲授新课 第一学时 (一)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朱自清:(读注释①,补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查看


  • 名家对朱自清文学成就的评价
  •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 ...查看


  •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须一说课稿
  •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该文章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 ...查看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谈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