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创始人之一,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

父。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

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

一座心理实验室。

他创建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了构

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他是感情三度说的倡议

者,也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并成为一门独立科

学的巨擘。

主要著作:《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等。

2.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

英国心理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1885年进入牛津大学,1890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

随W.冯特学习生理学和心理学。1898年正式提出

“构造心理学”的名称。

他构造了以“意识内容”为对象的内省实验心

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只描述意识状态而不是刺

激;提出“感觉、意象和激情”是三种基本意识要

素;认为感觉有四种基本属性:品质(如冷或红)、

强度(强或弱)、持续性、清晰性(注意在意识经

验中的作用)。

主要著作:《心理学大纲》、《实验心理学:实验手册》、《思维过程的实验心理学》等。

3.苛勒(Wolfgang Köhler,1887—196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

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苛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苛勒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冯特和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学习心理学的两项实验:顿悟学习(最著名的是黑猩猩接竿实验)和变换论(小鸡啄米实验)。

主要著作:《人猿的智慧》(1917)、《完形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图形后效》(1944)、《完形心理学的任务》(1969)。

4.华生(J.B.Watson,1878—1958)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878年,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3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

心理学领域的领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

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0

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改

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 20世纪20、30年代,他还

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

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有: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

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主要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引论》(1914)、《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1913)、《行为主义》(1924)等。

5.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他是

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知。他没有美学专

著,其美学思想却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1933年

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

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

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

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的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

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主要著作:《论动机》、《自我实现的人》、《动机和个性》、《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科学的心理学》。

6.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

表之一、心理治疗家。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

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疗

法而闻名,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

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

领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

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

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主要著作:《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自

由学习》、《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

7.小阿尔波特的实验

华生及其学生罗萨莉·雷纳在1919年至1920年的冬天进行了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实验,该项实验旨在对他们在报告中称为阿尔伯特·B的1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当阿尔伯特还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他们把一只白色老鼠放在他身边,可他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时,他就害怕了,带着恐惧的反应。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他们又开始这些实验。一只老鼠从正面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用左手去抓它;就在他碰到老鼠的时候,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扑倒,把脸埋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的时候,阿尔伯特用右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起。这次,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扑倒,开始啜泣。

一星期后又进行了五六次配对实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在他脑后震响,阿尔伯特对老鼠就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身,倒在左侧,用四肢撑起身体快速地爬动,在他到达实验台的边缘前,用了相当大的劲才拖住他。

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他毛乎乎的东西也产生了概括性的恐惧:兔子、狗、海豹皮大衣、棉绒,还有华生装圣诞老人戴的面罩。停止一个多月以后,又对阿尔伯特进行实验,如华生和雷纳在报告中说明的一样,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其他一系列展现在他眼前的毛乎乎的刺激感到害怕,这时候,并没有任何铁轨敲击的声音。

8.大心理学观在行为主义理论探索中的体现

大心理学观已经在一些心理学理论探索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行为主义是小心理学观的典型代表。行为主义者B.F.Skinner曾认为,相比较于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控制而言,人对自身的了解和控制是微乎其微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那种心灵主义的推测和臆断。然而,近些年来,著名的脑科学家R.W.Sperry却认为,心理学新的心灵主义范式使心理学改变了对内在心理意识的因果决定的解释。传统的解释是还原论的观点,即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理的过程来说明人的心理行为。这是与进化过程相吻合的由下至上的决定论,他将其称之为“微观

决定论”。新的心灵主义范式则是突现论的观点,即人的内在心理意识是低级的过程相互作用突现的性质,它反过来对于低级的过程具有制约或决定作用。他将这种由上至下的因果决定作用称之为“宏观决定论”。R.W.Sperry十分乐观地认为,心灵主义范式在于试图统一微观决定论与宏观决定论、物理与心理、客观与主观、事实与价值、实证论与现象学。

资料来源:葛普嘉.大心理学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与新视野[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9).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创始人之一,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

父。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

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

一座心理实验室。

他创建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了构

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他是感情三度说的倡议

者,也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并成为一门独立科

学的巨擘。

主要著作:《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等。

2.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

英国心理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1885年进入牛津大学,1890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

随W.冯特学习生理学和心理学。1898年正式提出

“构造心理学”的名称。

他构造了以“意识内容”为对象的内省实验心

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只描述意识状态而不是刺

激;提出“感觉、意象和激情”是三种基本意识要

素;认为感觉有四种基本属性:品质(如冷或红)、

强度(强或弱)、持续性、清晰性(注意在意识经

验中的作用)。

主要著作:《心理学大纲》、《实验心理学:实验手册》、《思维过程的实验心理学》等。

3.苛勒(Wolfgang Köhler,1887—196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

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苛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苛勒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冯特和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学习心理学的两项实验:顿悟学习(最著名的是黑猩猩接竿实验)和变换论(小鸡啄米实验)。

主要著作:《人猿的智慧》(1917)、《完形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图形后效》(1944)、《完形心理学的任务》(1969)。

4.华生(J.B.Watson,1878—1958)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878年,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3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

心理学领域的领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

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0

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改

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 20世纪20、30年代,他还

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

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有: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

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主要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引论》(1914)、《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1913)、《行为主义》(1924)等。

5.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他是

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知。他没有美学专

著,其美学思想却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1933年

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

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

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

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的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

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主要著作:《论动机》、《自我实现的人》、《动机和个性》、《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科学的心理学》。

6.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

表之一、心理治疗家。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

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疗

法而闻名,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

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

领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

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

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主要著作:《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自

由学习》、《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

7.小阿尔波特的实验

华生及其学生罗萨莉·雷纳在1919年至1920年的冬天进行了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实验,该项实验旨在对他们在报告中称为阿尔伯特·B的1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当阿尔伯特还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他们把一只白色老鼠放在他身边,可他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时,他就害怕了,带着恐惧的反应。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他们又开始这些实验。一只老鼠从正面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用左手去抓它;就在他碰到老鼠的时候,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扑倒,把脸埋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的时候,阿尔伯特用右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起。这次,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扑倒,开始啜泣。

一星期后又进行了五六次配对实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在他脑后震响,阿尔伯特对老鼠就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身,倒在左侧,用四肢撑起身体快速地爬动,在他到达实验台的边缘前,用了相当大的劲才拖住他。

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他毛乎乎的东西也产生了概括性的恐惧:兔子、狗、海豹皮大衣、棉绒,还有华生装圣诞老人戴的面罩。停止一个多月以后,又对阿尔伯特进行实验,如华生和雷纳在报告中说明的一样,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其他一系列展现在他眼前的毛乎乎的刺激感到害怕,这时候,并没有任何铁轨敲击的声音。

8.大心理学观在行为主义理论探索中的体现

大心理学观已经在一些心理学理论探索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行为主义是小心理学观的典型代表。行为主义者B.F.Skinner曾认为,相比较于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控制而言,人对自身的了解和控制是微乎其微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那种心灵主义的推测和臆断。然而,近些年来,著名的脑科学家R.W.Sperry却认为,心理学新的心灵主义范式使心理学改变了对内在心理意识的因果决定的解释。传统的解释是还原论的观点,即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理的过程来说明人的心理行为。这是与进化过程相吻合的由下至上的决定论,他将其称之为“微观

决定论”。新的心灵主义范式则是突现论的观点,即人的内在心理意识是低级的过程相互作用突现的性质,它反过来对于低级的过程具有制约或决定作用。他将这种由上至下的因果决定作用称之为“宏观决定论”。R.W.Sperry十分乐观地认为,心灵主义范式在于试图统一微观决定论与宏观决定论、物理与心理、客观与主观、事实与价值、实证论与现象学。

资料来源:葛普嘉.大心理学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与新视野[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9).


相关文章

  • 个人现代性理论研究述评
  • 第12卷第1期 2009年1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 m ei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 . 12, No . 1Jan . ...查看


  • 药理学发展简史 1
  • 药理学发展简史 学院(系) 中药系 班级 11级药材班 学号 11406016 姓名 王鹏 指导老师 于海食 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2日 摘要: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 ...查看


  •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差异性研究方案
  • 作者:教科室 来源:排吾学校 日期:2009-10-9 阅读:144 次 http://hypwfz.xxycjy.cn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同民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差异性> 研究方案 排吾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 课题的提出 ...查看


  • 207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1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072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 2.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 ...查看


  • 管理学理论综述
  • 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综述 摘 要: 管理活动随有人群出现产生,与此同时,管理思想逐步产生,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找到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很多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管理的理 ...查看


  • 略论20世纪教育思想的演进
  • 巨 2000年第2期(总第107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JIANTEACHERS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No 2,2000Gen ...查看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 ...查看


  •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
  •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课程内容 ●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 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 ...查看


  •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异同
  •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异同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它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和集团的科学.我国著名管理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 ...查看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的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