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

--以先秦神话和四大民间故事为例

摘要: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受女性特殊生理构造和特征影响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但是细读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现象。本文通过对先秦神话和民间四大传说的例子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组成部分的女性群体,和男性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人类社会也得以在此基础上繁衍生息不停向前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我们很容易发现女性总处于依附、歧视和被压迫的地位这样一个不争事实。相比于男性的强势地位,“女性直到范晔修《后汉书》创立《列女传》才给予皇室外女性一点位置”,但这也只不过是少数有史识的修史者的“恩赐”而已。“男尊女卑”似乎是从中国历史的骨子里就已经滥觞的传统,纵使在几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各种形式的歧视也未能完全消除。但是细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与这一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的有趣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探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尊男卑”现象中,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的形象”。在早期氏族社会里,妇女以“神”的形象出现于神话和艺术雕刻中,受到广泛崇拜,占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地上虽有虫鱼鸟兽、草木山川,但却没有创造出人,所以世间仍然荒凉。直到女娲抟黄土以造人,又在人类遇到灾难时“炼五色石以补天”,从而使人类得以延续。古代神话传说中类似女性“神的形象”还有华胥氏和姜塬履神迹而产娃,成为英雄的母亲的故事,教人们把丝织成彩缎的女神螺祖的形象等等。另一种女性形象是“人的形象”,体现出女性不屈不挠、刚毅威猛的斗争精神。如战胜恶神蚩尤的女英雄魃,精卫等。

上述例子中的女性形象,在人们心中直到今天还享有极高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带有鲜明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特征,其具体原因又可以

归结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活资料高度依赖于人口的生产,加之人口死亡率极高,碰到自然灾害时甚至有种族灭绝的危险,那么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生产者和种族延续者的女性的地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女性地位的获得还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角色有关。在早期氏族社会自然分工中,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和种植,获得的生活资料比男子从事渔猎获得的来源要更为稳定可靠,经济上男性对女性的依靠也决定了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这一现象。第三,女性地位的获得也是生殖崇拜和群婚制的结果。远古时期的初民由于认识有限,对于生殖这一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将生殖作为一种庄严崇高的事情来崇拜,这也有助于女性借助其生殖能力建立起权威。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民族的图腾和遗留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印证。加之古代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从血缘关系和宗族社会加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基于这些原因,母权意识得以发展强大,“女尊男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与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尊”这一现象相反,在中国许多的民间传说当中出现了另一种“男卑”的普遍现象。民间故事中男性主人公的形象弱化、女性化、被动化,通常显得阴柔、无助,不像拿得起、放得下的血性男儿,反而时常眼泪汪汪,其个性令人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相貌清秀、性格温和”、非常听祝英台的话,但最终因无法和英台结为夫妻,不免吐血而亡。在现实的压迫面前懦弱无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不公正和不合理而不懂得反抗,从而酿成悲剧;《孟姜女》中范喜良因无力反抗封建统治,逃避徭役后被抓后而死,完全成为了孟姜女这一光辉形象的陪衬;《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的爱情可歌可泣,但是人妖有别的传统观念最终还是让他在矛盾和痛苦中选择了和法海站在一边;四大传说中形象稍好点的牛郎,却也逃脱不了“知足于温饱型小康社会而不知抗争”,典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指责。类似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几乎数不胜数,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吴刚伐树当中的吴刚等等。在这些民间传说中,这些男性形象被弱化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女性的刚强坚毅,成为男性反面形象的例子。

进入农业社会后,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已经完全摆脱女性而占统治地位了,那么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懦弱无为的男性形象呢?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封建传统文化的重压。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

学说的统治地位到宋代程朱理学将人们的思想行为纳入严密的道德桎梏中,“克己复礼”、“执两用中”的中庸精神使得温顺、谨慎、含蓄、谦和为修身养性的人们所推崇,因而在面对压迫和困难时往往很容易选择妥协和逃避,走向懦弱的怪圈。梁山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然而面对现实的无奈却选择了中庸的方式。不抗争就只有妥协,因而悲剧也就在所难免。第二,古代民间故事中“男卑女尊”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了封建生存环境的抑制。即使男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当中拥有了话语权力,但是却依旧无法摆脱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的束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下,男性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些有肉的人。于国于家,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使命使他们不自觉的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利社会的道路,然而进入权利社会的过程却同时也是接受“游戏规则”的过程,自己是没有选

择的余地的。范喜良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于家他要孝,于君他要忠,而忠孝自古便就很难两全,更何况是作为奢侈品的爱情。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着其内部的原因。“女尊男卑”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样也如此,它与民俗学、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其中的奥妙所在。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每一则故事里都沉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周扬曾指出:“神话往往表现出人们不肯屈服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命运”。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农业社会,表现出与西方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稳重与含蓄,因此,如何透过那些看似不合传统的实例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将是研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东 《神话中的女性》【j】

2,崔锐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a】

3

象》

4

5

6

7,杨建影 《浅析中国民间故事中男性形象弱化、被动化、女性化现【j】 ,田茂军 林铁 《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j】 ,《中国民间故事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法 《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直 《史记新证》、《汉书新证》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

--以先秦神话和四大民间故事为例

摘要: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受女性特殊生理构造和特征影响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但是细读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现象。本文通过对先秦神话和民间四大传说的例子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组成部分的女性群体,和男性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人类社会也得以在此基础上繁衍生息不停向前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我们很容易发现女性总处于依附、歧视和被压迫的地位这样一个不争事实。相比于男性的强势地位,“女性直到范晔修《后汉书》创立《列女传》才给予皇室外女性一点位置”,但这也只不过是少数有史识的修史者的“恩赐”而已。“男尊女卑”似乎是从中国历史的骨子里就已经滥觞的传统,纵使在几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各种形式的歧视也未能完全消除。但是细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与这一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的有趣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探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尊男卑”现象中,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的形象”。在早期氏族社会里,妇女以“神”的形象出现于神话和艺术雕刻中,受到广泛崇拜,占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地上虽有虫鱼鸟兽、草木山川,但却没有创造出人,所以世间仍然荒凉。直到女娲抟黄土以造人,又在人类遇到灾难时“炼五色石以补天”,从而使人类得以延续。古代神话传说中类似女性“神的形象”还有华胥氏和姜塬履神迹而产娃,成为英雄的母亲的故事,教人们把丝织成彩缎的女神螺祖的形象等等。另一种女性形象是“人的形象”,体现出女性不屈不挠、刚毅威猛的斗争精神。如战胜恶神蚩尤的女英雄魃,精卫等。

上述例子中的女性形象,在人们心中直到今天还享有极高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带有鲜明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特征,其具体原因又可以

归结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活资料高度依赖于人口的生产,加之人口死亡率极高,碰到自然灾害时甚至有种族灭绝的危险,那么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生产者和种族延续者的女性的地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女性地位的获得还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角色有关。在早期氏族社会自然分工中,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和种植,获得的生活资料比男子从事渔猎获得的来源要更为稳定可靠,经济上男性对女性的依靠也决定了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这一现象。第三,女性地位的获得也是生殖崇拜和群婚制的结果。远古时期的初民由于认识有限,对于生殖这一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将生殖作为一种庄严崇高的事情来崇拜,这也有助于女性借助其生殖能力建立起权威。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民族的图腾和遗留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印证。加之古代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从血缘关系和宗族社会加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基于这些原因,母权意识得以发展强大,“女尊男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与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尊”这一现象相反,在中国许多的民间传说当中出现了另一种“男卑”的普遍现象。民间故事中男性主人公的形象弱化、女性化、被动化,通常显得阴柔、无助,不像拿得起、放得下的血性男儿,反而时常眼泪汪汪,其个性令人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相貌清秀、性格温和”、非常听祝英台的话,但最终因无法和英台结为夫妻,不免吐血而亡。在现实的压迫面前懦弱无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不公正和不合理而不懂得反抗,从而酿成悲剧;《孟姜女》中范喜良因无力反抗封建统治,逃避徭役后被抓后而死,完全成为了孟姜女这一光辉形象的陪衬;《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的爱情可歌可泣,但是人妖有别的传统观念最终还是让他在矛盾和痛苦中选择了和法海站在一边;四大传说中形象稍好点的牛郎,却也逃脱不了“知足于温饱型小康社会而不知抗争”,典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指责。类似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几乎数不胜数,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吴刚伐树当中的吴刚等等。在这些民间传说中,这些男性形象被弱化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女性的刚强坚毅,成为男性反面形象的例子。

进入农业社会后,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已经完全摆脱女性而占统治地位了,那么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懦弱无为的男性形象呢?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封建传统文化的重压。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

学说的统治地位到宋代程朱理学将人们的思想行为纳入严密的道德桎梏中,“克己复礼”、“执两用中”的中庸精神使得温顺、谨慎、含蓄、谦和为修身养性的人们所推崇,因而在面对压迫和困难时往往很容易选择妥协和逃避,走向懦弱的怪圈。梁山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然而面对现实的无奈却选择了中庸的方式。不抗争就只有妥协,因而悲剧也就在所难免。第二,古代民间故事中“男卑女尊”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了封建生存环境的抑制。即使男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当中拥有了话语权力,但是却依旧无法摆脱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的束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下,男性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些有肉的人。于国于家,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使命使他们不自觉的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利社会的道路,然而进入权利社会的过程却同时也是接受“游戏规则”的过程,自己是没有选

择的余地的。范喜良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于家他要孝,于君他要忠,而忠孝自古便就很难两全,更何况是作为奢侈品的爱情。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着其内部的原因。“女尊男卑”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样也如此,它与民俗学、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其中的奥妙所在。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每一则故事里都沉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周扬曾指出:“神话往往表现出人们不肯屈服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命运”。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农业社会,表现出与西方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稳重与含蓄,因此,如何透过那些看似不合传统的实例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将是研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东 《神话中的女性》【j】

2,崔锐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a】

3

象》

4

5

6

7,杨建影 《浅析中国民间故事中男性形象弱化、被动化、女性化现【j】 ,田茂军 林铁 《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j】 ,《中国民间故事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法 《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直 《史记新证》、《汉书新证》 天津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部分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创世神话初论 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诗经>中的爱情诗综论 &l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民间信仰研究信息3篇
  • 郑衡泌.陈文龙:"民间信仰地域分异的微观分析--泉州三个村庄神祇生态位宽度测量和比较",<地理研究>04期,2010年. 祝幸安.袁德新.丁涛:"浙江省舟山市积极做好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工作" ...查看


  • 苏美尔.巴比伦.中国远古神话:不同的文明并存发展
  • 陈扬骁 摘要:神话作为文明的源头,它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早期历史线索,更是一个民族与人民难以磨灭的信仰.价值乃至生活方式,因此神话的源流.发展以及文明的源流,一直以来倍受学者与民众的高度重视.如果与苏美尔.巴比伦相比较,中华远古神话本身 ...查看


  • 199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
  • 作者:叶茂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年06期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仍然可观.从研讨问题的内容看,文明起源和与商品经济有关的问题为两大热点. 文明起源 近年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讨论有一个突出的现象:随着良渚文化新发现与研究的进展,一些学 ...查看


  • 滁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利用初探
  • 新论视窗 ZHONGXUEJIAOXUECANKAO 滁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利用初探 安徽滁州市第三中学(239000)苏传勇 一.乡土史课程资源利用的意义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市.县各级行政区域)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总和.乡 ...查看


  • 袁行霈-古代文学-第一章
  •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关于神话: (一)定义:以故事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特点: 1.以 ...查看


  • 我国民间文学叙事模式初探
  • 文学教育 2010.01 探索争鸣 我国民间文学叙事模式初探 田景丰 内容摘要: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主要是叙事文学,即使是抒情诗.歌谣.谚语.等也不乏叙事性,并在 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的运用和布局谋篇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它特有的 ...查看


  • 商周象纹青铜器初探
  • 中原文物 2010年第5期57 商周象纹青铜器初探 马 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1) Abstract:Bronzeengravedwithelephan,twhichischaracterizedbyi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