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作文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写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体验,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发现、体验中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教师要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作文教学 观察实践 体验发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提笔就头痛。很多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经常感到没东西写,无话可说。写作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干脆抄范文,背范文,闭门造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怕教,认为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好的学生不用教,差的学生再教也不会,对学生作文指导若有若无,草草收场。个别认真的,重视作文指导,但指导方法单一,重在教学生怎么写,怎样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怎样谋篇布局,而轻内容表达,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大都相似,写法相似,学生没有自己的语言,张嘴说别人的话,甚至模仿大人的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话,以致失

去应有的童真童趣,失去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虚、套的现象背后,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麻木迟钝、自私冷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1]

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还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二、生活作文的理念

贾志敏老师说过:“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5]

那么,什么是生活作文呢?由浙江嘉兴市陶研会朱建人等倡导的生活作文,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应生活的作文;并构建起写作与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

依据“生活作文”研究对其基本内涵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从拓展学生的作文视野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入手,关注和悦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实现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其思维水平、人格修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在生活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生活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倡导,而在于大规模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去实现它,尤其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文,培养生活作文能力。

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写作教学就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呢?下面就来谈谈生活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习作上一个大问题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通过各种途径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每周举行一次发现交流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写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腮挠耳、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2、在实践中作文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6]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教师在课前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熟悉的花、草、虫鱼,在自然中采风,学生兴致勃勃,写作愿望被激发。课堂上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

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学生走出家门,到野外去踏青、春游,触摸春的脉搏,欣赏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秋天来了,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秋的成熟,感受丰收的喜悦。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各种竞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或调查访问。

教学中还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在组织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在观察中作文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所以在生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错过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感

知。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乡村田野„„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的。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他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他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一位学生对她说起他家养的小狗看见他吃火腿,忽然不动了,眼睛盯着他手里的火腿,好像很想尝一尝,他便把火腿给小狗尝了一口,发现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她听了马上问:你怎么知道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呢?你再试一次,仔细观察一次,把这个“津津有味”记录下来,好吗?结果这位学生写了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作文。

写作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所感悟的事情,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只有通过学生的双眼观察到的事物、体验到的生活,才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童趣,才是学生习作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用心写出好文章。

4、在发现中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客观地说,不是学生没有七彩的生活,而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生活适合写到作文中去,哪些生活值得写到作文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时,经常积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时才有可能把一些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写进作文,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不会说空话、套话、假话。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只在于它捕捉到了人人都熟悉的事物后面的风景和亮点;(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

5、在体验中作文

如果学生只是走近生活而没有走进生活,长期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那么面对同一生活内容,学生的表达很有可能千篇一律,少有鲜活的倾吐;面对同一主题,学生选的写作材料也会千人一面。换言之,如果教师只强调观察和积累生活,忽视培养学生“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文章就可能空洞乏味无个性。体验生活是作文新课堂的生活点。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使他们抒发真情,流露实感。

小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精神生活。目前,从学生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是甚少,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封闭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

写作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倡导学生多写游戏作文,因为游戏是低幼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常常为某个游戏而乐此不疲,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看起来繁琐、简单,但无不蕴涵着深厚的情理。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 。“三八妇女节”到了,一位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母亲洗一次脚,并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然后写一篇文章,第二天语文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朗读,真可谓声情并茂。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自然言而有物,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写好“日记”;积累书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更要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必要的写作知识也要传授给学生。

四、生活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而言,它更多指的是生活阅历的积累, 对生命的领悟。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诚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少一些“理科式”题海训练,不能满足于作文技巧的灌输,而是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们创造丰富

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真正做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在做中教”,从而辅导学生“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中学”。[7]学生的学习是不局限于学校,更不局限于课堂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随处都可学习,都可有所感悟,受到教益。在生活中学习,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8]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换句话说,写作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之道,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局限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就很难找到下锅之“米”。

作文来自于生活,但作文并不等于生活。 “生活作文”固然是以“记录生活”为特征,但不是为记录生活而记录生活,否则生活作文又会陷入“生活现象的无意义的言说”的泥潭,从而失去作文的意义与言语训练的良机。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好作文,这样,作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需要写作。只有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写作时才不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习作,才能避免假、大、空、虚、套。生活有多丰富,学生的习作就多丰富。让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习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生活作文时时在,处处有,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吧。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写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体验,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发现、体验中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教师要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作文教学 观察实践 体验发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提笔就头痛。很多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经常感到没东西写,无话可说。写作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干脆抄范文,背范文,闭门造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怕教,认为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好的学生不用教,差的学生再教也不会,对学生作文指导若有若无,草草收场。个别认真的,重视作文指导,但指导方法单一,重在教学生怎么写,怎样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怎样谋篇布局,而轻内容表达,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大都相似,写法相似,学生没有自己的语言,张嘴说别人的话,甚至模仿大人的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话,以致失

去应有的童真童趣,失去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虚、套的现象背后,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麻木迟钝、自私冷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1]

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还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二、生活作文的理念

贾志敏老师说过:“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5]

那么,什么是生活作文呢?由浙江嘉兴市陶研会朱建人等倡导的生活作文,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应生活的作文;并构建起写作与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

依据“生活作文”研究对其基本内涵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从拓展学生的作文视野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入手,关注和悦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实现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其思维水平、人格修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在生活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生活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倡导,而在于大规模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去实现它,尤其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文,培养生活作文能力。

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写作教学就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呢?下面就来谈谈生活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习作上一个大问题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通过各种途径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每周举行一次发现交流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写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腮挠耳、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2、在实践中作文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6]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教师在课前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熟悉的花、草、虫鱼,在自然中采风,学生兴致勃勃,写作愿望被激发。课堂上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

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学生走出家门,到野外去踏青、春游,触摸春的脉搏,欣赏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秋天来了,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秋的成熟,感受丰收的喜悦。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各种竞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或调查访问。

教学中还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在组织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在观察中作文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所以在生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错过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感

知。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乡村田野„„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的。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他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他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一位学生对她说起他家养的小狗看见他吃火腿,忽然不动了,眼睛盯着他手里的火腿,好像很想尝一尝,他便把火腿给小狗尝了一口,发现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她听了马上问:你怎么知道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呢?你再试一次,仔细观察一次,把这个“津津有味”记录下来,好吗?结果这位学生写了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作文。

写作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所感悟的事情,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只有通过学生的双眼观察到的事物、体验到的生活,才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童趣,才是学生习作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用心写出好文章。

4、在发现中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客观地说,不是学生没有七彩的生活,而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生活适合写到作文中去,哪些生活值得写到作文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时,经常积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时才有可能把一些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写进作文,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不会说空话、套话、假话。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只在于它捕捉到了人人都熟悉的事物后面的风景和亮点;(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

5、在体验中作文

如果学生只是走近生活而没有走进生活,长期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那么面对同一生活内容,学生的表达很有可能千篇一律,少有鲜活的倾吐;面对同一主题,学生选的写作材料也会千人一面。换言之,如果教师只强调观察和积累生活,忽视培养学生“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文章就可能空洞乏味无个性。体验生活是作文新课堂的生活点。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使他们抒发真情,流露实感。

小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精神生活。目前,从学生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是甚少,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封闭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

写作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倡导学生多写游戏作文,因为游戏是低幼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常常为某个游戏而乐此不疲,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看起来繁琐、简单,但无不蕴涵着深厚的情理。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 。“三八妇女节”到了,一位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母亲洗一次脚,并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然后写一篇文章,第二天语文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朗读,真可谓声情并茂。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自然言而有物,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写好“日记”;积累书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更要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必要的写作知识也要传授给学生。

四、生活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而言,它更多指的是生活阅历的积累, 对生命的领悟。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诚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少一些“理科式”题海训练,不能满足于作文技巧的灌输,而是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们创造丰富

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真正做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在做中教”,从而辅导学生“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中学”。[7]学生的学习是不局限于学校,更不局限于课堂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随处都可学习,都可有所感悟,受到教益。在生活中学习,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8]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换句话说,写作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之道,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局限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就很难找到下锅之“米”。

作文来自于生活,但作文并不等于生活。 “生活作文”固然是以“记录生活”为特征,但不是为记录生活而记录生活,否则生活作文又会陷入“生活现象的无意义的言说”的泥潭,从而失去作文的意义与言语训练的良机。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好作文,这样,作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需要写作。只有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写作时才不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习作,才能避免假、大、空、虚、套。生活有多丰富,学生的习作就多丰富。让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习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生活作文时时在,处处有,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吧。


相关文章

  • 我在生活和网络中学到语文
  • 我在生活和网络中学到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比如:在大街上的广告牌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语文知识: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我们的语文知识:在学校的标语上有做人的道理与名人名言,这些都是我们的语文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的语文知识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里面记载 ...查看


  • 语文手抄报:我在生活和网络中学到语文
  •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比如:在大街上的广告牌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语文知识;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我们的语文知识;在学校的标语上有做人的道理与名人名言,这些都是我们的语文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的语文知识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里面记载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劳动成果. ...查看


  • [宽容的作文]在生活中学会宽容
  • 深邃的天空,正是能宽容雷雨风暴一时的肆虐,才会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正是能宽容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会有浩渺无垠. 记得一位好友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100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 ...查看


  •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7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700字) 作文 语文是一杯美酒,使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本书,让人细细阅读:语文是一位朋友,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中,语文早已渗透每一个角落! 语文好像是一颗含羞草,羞答答地藏在各个角落. ...查看


  •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 生活即教育,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学习以生活为后盾时,学习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调动与生活相关的东西,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实现生活经验与文本材料的整合.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 ...查看


  •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 内容摘要:淡化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高度审视未来的作文教学,必须引起广大中学语文界同仁们的广泛重视,中学应该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应用文写作 实用化倾向 实用价值 时代和社会的发 ...查看


  •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蓝天,那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云: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顿美味佳肴,那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调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上的语文是主角,但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语文:对联.公司名.店名.广告.新词.流行语.外来语. ...查看


  • 如何让孩子把作文写具体生动
  • 如何让孩子把作文写具体生动?(强烈推荐的好文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让同学们建立两个仓库:一是写作素材仓库,二是语言材料仓库.同学们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写作 ...查看


  • 作文教学实录
  • 1.<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实 录 育才中学 管爱平 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 语 龙泉四中 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 龙泉三中 包立芬 4."片段成篇&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