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面,属于冬季高寒地区,由于纬度比较高,每年的光照和积温不足,导致该地区的农作物生育期比较短。目前水稻已经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如何提高高寒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6;S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13

  东北地区最初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稻已经成为东北区的主要细粮作物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本文就东北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于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高温季节比较短,因此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比较短,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用盐水漂种清除不饱和种子,洗净后再用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

  2苗床准备

  东北寒地一般是在秋季做苗床育种,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稻田地近、四周设排水沟、有水源、管理较好的平地,苗床环境要求床土通气、透水、保温。

  3培育壮苗

  育苗营养土可用水稻壮秧剂配制,配制后撒放在苗床上,确保其平整、细匀。为保证播种密度的一致性,可以选择播种期进行适量播种。播种完毕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0.5~0.7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进行微喷将苗床浇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对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育苗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育苗床温度控制应为秧苗一叶期25℃~32℃、二叶期25℃~28℃、三叶期20℃~25℃,可以在离地面60厘米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育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一旦发现秧苗染病及时喷药。秧苗移植前应及时补充氮元素,同时要进行露天通风炼苗, 提高秧苗的长势。为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为害,应喷施一次氧化乐果。

  4插秧

  秧苗移栽前应向苗床施入移栽送嫁肥,一般选用磷酸二铵,但不能过早施用,否则会对秧苗产生肥害。秧苗移栽前要将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并在此之前施入基肥,伴随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的目的。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械插秧已经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开来。东北地区的机械插秧密度一般为4~28万穴/公顷,要求株行距整齐一致,规格多为26×13厘米、30×10厘米。

  5移栽后水肥管理

  稻田的水层保有应以浅为主,水层浅可以保证水环境的温度与气温相当,同时水层浅可以保证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插秧的时候一般要求灌溉花达水,此项作业一定要防止漂苗现象的发生;插秧后一段时间,要进行大田灌水,深度一般为苗高的2/3,水层深度适宜能够达到护苗的目的从而加快秧苗的返青;秧苗返青后,稻田的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温度从而促进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末期,生长相对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当进行5~7天的晒田,以此来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植株的分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继续向稻田适当灌水促进植株分蘖;当水稻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时候,应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只要做到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生态需水即可;进入灌浆期后应对稻田进行间歇性灌溉,适当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黄熟期应停止灌水。

  稻田的肥料施用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做到底肥足,蘖肥早,穗粒肥巧。

  6病虫害防治

  水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苗瘟用45%硫磺唑1200倍液喷施防治。叶瘟用40%乳油富士一号1800倍液喷施2次,间隔期为7天。在稻穗80%将要破口时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发病初期亩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如果喷药后3~4小时内下雨,应当在当天或次日再补喷1次。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螟虫。稻飞虱可用20%比虫灵1000倍液或锐劲特10毫升/亩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为5天;二化螟用25%杀虫双可湿性粉剂150毫升喷雾或200毫升拌沙撒施;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为害很强的害虫,用50%杀螟硫磷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喷施。

  插秧前5~7天用科润80%圣丁蓝拌土或细沙,耙地后混水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750~1200克;插秧后15~20天用科润80%圣丁蓝加10%吡嘧磺隆拌土或拌肥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圣丁蓝750~1200克、嘧磺隆15袋。

  7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应时刻关注籽粒变化,当90%的籽粒黄熟的时候即可进行收割。将收割后的水稻捆成小捆,并摆成“人”字架立于田间风干,每隔6~7天翻转1次,当籽粒的含水量降到15%~16%时可将水稻植株进行脱粒。

  参考文献

  [1]谢明.对水稻高产栽培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16).

  [2]申关望,霍二伟,沈光辉,徐士库,李慧龙.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3]王毓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

  [4]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

  [5]吴珍珠,朱玉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3).

  [6]王积玉,赵立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作者简介:杨传波,大专学历,肇源县头台镇农业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面,属于冬季高寒地区,由于纬度比较高,每年的光照和积温不足,导致该地区的农作物生育期比较短。目前水稻已经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如何提高高寒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6;S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13

  东北地区最初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稻已经成为东北区的主要细粮作物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本文就东北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于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高温季节比较短,因此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比较短,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用盐水漂种清除不饱和种子,洗净后再用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

  2苗床准备

  东北寒地一般是在秋季做苗床育种,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稻田地近、四周设排水沟、有水源、管理较好的平地,苗床环境要求床土通气、透水、保温。

  3培育壮苗

  育苗营养土可用水稻壮秧剂配制,配制后撒放在苗床上,确保其平整、细匀。为保证播种密度的一致性,可以选择播种期进行适量播种。播种完毕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0.5~0.7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进行微喷将苗床浇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对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育苗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育苗床温度控制应为秧苗一叶期25℃~32℃、二叶期25℃~28℃、三叶期20℃~25℃,可以在离地面60厘米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育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一旦发现秧苗染病及时喷药。秧苗移植前应及时补充氮元素,同时要进行露天通风炼苗, 提高秧苗的长势。为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为害,应喷施一次氧化乐果。

  4插秧

  秧苗移栽前应向苗床施入移栽送嫁肥,一般选用磷酸二铵,但不能过早施用,否则会对秧苗产生肥害。秧苗移栽前要将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并在此之前施入基肥,伴随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的目的。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械插秧已经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开来。东北地区的机械插秧密度一般为4~28万穴/公顷,要求株行距整齐一致,规格多为26×13厘米、30×10厘米。

  5移栽后水肥管理

  稻田的水层保有应以浅为主,水层浅可以保证水环境的温度与气温相当,同时水层浅可以保证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插秧的时候一般要求灌溉花达水,此项作业一定要防止漂苗现象的发生;插秧后一段时间,要进行大田灌水,深度一般为苗高的2/3,水层深度适宜能够达到护苗的目的从而加快秧苗的返青;秧苗返青后,稻田的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温度从而促进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末期,生长相对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当进行5~7天的晒田,以此来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植株的分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继续向稻田适当灌水促进植株分蘖;当水稻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时候,应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只要做到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生态需水即可;进入灌浆期后应对稻田进行间歇性灌溉,适当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黄熟期应停止灌水。

  稻田的肥料施用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做到底肥足,蘖肥早,穗粒肥巧。

  6病虫害防治

  水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苗瘟用45%硫磺唑1200倍液喷施防治。叶瘟用40%乳油富士一号1800倍液喷施2次,间隔期为7天。在稻穗80%将要破口时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发病初期亩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如果喷药后3~4小时内下雨,应当在当天或次日再补喷1次。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螟虫。稻飞虱可用20%比虫灵1000倍液或锐劲特10毫升/亩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为5天;二化螟用25%杀虫双可湿性粉剂150毫升喷雾或200毫升拌沙撒施;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为害很强的害虫,用50%杀螟硫磷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喷施。

  插秧前5~7天用科润80%圣丁蓝拌土或细沙,耙地后混水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750~1200克;插秧后15~20天用科润80%圣丁蓝加10%吡嘧磺隆拌土或拌肥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圣丁蓝750~1200克、嘧磺隆15袋。

  7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应时刻关注籽粒变化,当90%的籽粒黄熟的时候即可进行收割。将收割后的水稻捆成小捆,并摆成“人”字架立于田间风干,每隔6~7天翻转1次,当籽粒的含水量降到15%~16%时可将水稻植株进行脱粒。

  参考文献

  [1]谢明.对水稻高产栽培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16).

  [2]申关望,霍二伟,沈光辉,徐士库,李慧龙.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3]王毓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

  [4]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

  [5]吴珍珠,朱玉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3).

  [6]王积玉,赵立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作者简介:杨传波,大专学历,肇源县头台镇农业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相关文章

  •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 2013-02-21 来源:世界种业网 作者: 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查看


  • 中国地理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及港澳台地区
  • 中国地理复习 四大地理区域及港澳台地区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一.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 ...查看


  •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 摘要:水稻去壳后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大米,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水稻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栽培,栽培范围广.东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东北地区水稻产量高,质量好,栽培面积大.世界上有近1/3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所以水稻不仅是我 ...查看


  • 我国在世界水稻栽培纬度最高限"禁区"试种水稻成功
  • 我国在世界水稻栽培纬度最高限禁区试种水稻成功 据新华社电黑龙江省首次在高纬高寒的黑河市爱辉区试种水稻成功,目前水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据介绍,黑河市爱辉区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最北线,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纬度最高限.高纬高寒水稻的试验成功,对水稻 ...查看


  •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中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种植油菜的历史已有几千年.油菜生产分布在全国各地,已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现达一亿亩, 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其总产量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我国是世界食用油第一消费大国,国内油料生产 ...查看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5·衡水中学模拟)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右图为左图某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回答5--7题. 5.据左图可知甲村较乙村 A.昼长 B.规模可能小 C.灾害多 D.降水多 6.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 ...查看


  •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 ...查看


  • 东北地区水稻高质高产种植技术论文
  • 东北地区水稻高质高产种植技术论文 摘要:东北地区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挖掘水田潜力,科学种植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才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我国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大米是主要口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挖掘水稻高产潜力势在必行.东北地区是 ...查看


  • 西红柿栽培技术
  • "西红柿栽培技术" 的更多相关文章 西红柿的栽培管理mihu16 西红柿的栽培管理.六.西红柿常见几种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西红柿早疫病: 西红柿早疫病也叫斑点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主要危害西红柿叶片,有时危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