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生育福利制度让人民"很幸福"

丹麦是一个生育福利优厚的国家。生孩子,你不用担心丢了工作、影响晋升或受经济损失,无须操心母子的健康保障,更不必为没有足够时间照看孩子而烦恼,国家对这一切都已做了贴心周到的制度性安排,医疗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妇幼保健处处以人为本,是典型的北欧高福利模式。

丹麦的诊所和医院里闻不到浓重的药味儿,医务人员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区别对待,随处可见的是友善、关爱的笑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心平气和中惬意进行。一句话,在丹麦生育孩子,是纯粹的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是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幸福事儿。

丹麦人不讲究“坐月子”,但丰厚而富有人性化的生育福利比“坐月子”更能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工费用高昂,这里也没有“月嫂”这一职业,但政府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充裕的产假及可观的生育津贴,确保母婴得到最好照顾和保护。在丹麦,带孩子不仅仅是女人的事,即使是担任政府要职的男人也会争当“奶爸”,乐此不疲。丹麦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丹麦男人休假带孩子的时间呈逐年上升趋势,欲与女性平分秋色。

充裕的产假和生育津贴

丹麦法律规定,孕妇从预产期前4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这期间配偶享有2个星期的假期;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还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自由安排何时休假;夫妻双方能享有的带薪产假加起来最多可达52周。

法律还规定,如果孕妇的工作性质有可能损害到未出生的婴儿,或医生认为该工作对孕妇或胎儿存在潜在风险,那么孕妇可以早于预产期前4周就按需开始休假,同时享有全部孕期福利。

此外,在怀孕期间,孕妇接受各种形式产检的时间均不计入休假。雇主无权因员工怀孕或休产假等原因解除其劳动合同。休完产假后,产妇有权回到原来岗位照常上班。

丹麦的带薪产假工资包括公司支付和政府津贴两种形式。根据劳动合同的不同,丹麦公司可选择为员工提供全薪产假或半薪产假。带薪产假的时长根据劳动合同而有所变化,从法定的18周到52周不等。对于福利较好的公司,如丹麦知名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工作满3年的产妇即可享受52周的全薪产假。

丹麦政府提供的生育津贴按周计算,根据产前工作时间及工资的不同有所区别。根据丹麦的最新规定,2012年生育津贴税前最高为每周3940丹麦克朗(1克朗约合1 .1元人民币),2013年则为4005克朗。产妇在享受公司带薪假期间,政府用这一部分福利贴补公司在员工带薪产假工资上的开支。如果公司在产假期间支付的薪水低于政府的生育津贴,那么政府将补贴产妇其中的差额。

要合法享有政府的生育津贴,孕妇或者需在怀孕前连续工作13周,并且工作时长至少达到120个小时;或者至少完成了18个月的职业培训;或是在校学生;或者是购买了失业保险能享有失业津贴的失业者;或是处于带薪实习期间的实习生。对于自雇人士,只要是产前1年内至少工作了6个月并且每周至少工作18.5小时的话,也能享受政府生育津贴。

丹麦公务员的孕期福利则更加丰厚。公务员孕妇从预产期前8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这期间其配偶有2个星期的假期。以上休假均享受全薪待遇。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可享有共12周全薪“父母假”;如果夫妻双方均在政府部门工作则享有共18周的全薪“父母假”。除此之外,对于法律规定的双方各享有的32周“父母假”中的剩余部分,则均享受政府生育津贴。

丹麦社会非常重视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即“亲子时间”,在法律上对“父母假”的延长也做了明文规定,使有需要的家庭可以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初期成长,雇主不得因此解雇员工。通常情况下,对于非在职人员(比如在校生),夫妻双方均有权将“父母假”延长8周至40周,而在职工作的人则可延长14周至46周。由此算来,丹麦产后夫妻最长可以共享112周(公务员为116周)的假期,其中带薪产假为52周。产妇在休完14周产假后可选择回到工作岗位,同时保留“父母假”。在孩子满9岁之前,夫妻双方可自由安排休“父母假”的时间。

完善周到的母婴保健

在丹麦,妇女怀孕期间的一系列保健检查以及生产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居民凭借个人医疗保险卡,不论其是否就业、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均享受平等的免费医疗和医院护理服务,而用于药品、牙科、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花费还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丹麦的医疗保健主要分为初级医疗保健和医院两部分。初级医疗保健主要包括普通开业医生、专科门诊及市政府雇佣的家庭护士等,其服务点多,覆盖面广,旨在为居民提供就近医疗。按法律规定,每个年满16岁的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和实际病情需要就近选定一位自己的初诊医生,即所谓的“家庭医生”。妇女在得知怀孕后首先需要通知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确认怀孕后,家庭医生会立即为孕妇建立完善详细的孕期档案,包括了解记录孕妇的职业和工作情况(比如劳动强度、是否接触有害物质等等)、月经及既往孕产状况、生活和饮食习惯、有无遗传病家族史、配偶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会安排定期抽血、验尿等常规检查。此外,家庭医生还会对产妇的饮食和需要补充的营养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上服务全部免费。

孕妇临近产期时可参加产前学习,由医生指导进行身体训练并讲解有关知识,以使分娩更加顺利。与众多欧洲国家一样,丹麦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崇尚自然。在丹麦生孩子,顺产是首选,他们不希望给这一再自然不过的过程以任何人为干扰,除非遇到胎位不正或产妇身体情况特殊等情形,一般不进行人工分娩。此外,产妇可自己选择在家还是在医院生产,产房里配备有浴缸,可供产妇在必要时进行水下分娩。而整个孕期的各项检查乃至生产过程,配偶均可以陪伴左右,尽可能为孕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除了享受法定的孕产期福利,孕产妇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受到特殊关爱的群体。以租房为例,在哥本哈根这种首都城市租房并不是易事,不管是学生申请学生公寓或是普通人申请政府廉租房都需要排长队,等上好几年是常有之事。但如果一个孕妇还没有安定的居所,政府或房屋公司在了解情况后便会优先为孕妇尽快安排住房,丹麦孕产期福利的人性化由此可见一斑。

孩子满周岁以前,政府付费的专业护士会定期上门探访,为孩子称体重、检查身体,并向母亲提供哺乳、卫生等各方面的建议。

不仅如此,即使是失业在家的产妇也无须为孩子的奶粉和尿布钱担忧。根据丹麦政府对“儿童及青少年津贴”的最新规定,2012年0-2岁的儿童每人每年可获津贴17064克朗,3-6岁的儿童每人每年可获13500克朗,7-17岁的青少年每人每年可获得10632克朗。该津贴通常是发放给母亲,如果父亲是唯一的监护人,该津贴将由父亲领取。津贴领取后均不必再行纳税。

医疗体系高度信息化

丹麦的医疗体系高度信息化,病人的就医记录全国、全系统联网。在家庭医生那里建立孕期档案后,医院和助产士便可从数据库系统里直接获取孕产妇的全部信息。孕期的一系列检查如唐氏筛查、排畸检查及糖尿病筛查等可直接在网上或系统里预定时间。任何的变动和更新,家庭医生、助产士及医院会同时获悉。

在丹麦进行产检,你不会遇到挂号难、需要拿小板凳通宵排队的情景。你也不需要随身携带准生证、身份证及各项检查单据。只要凭个人的一张医疗保险卡,就可以方便、按计划地享受到各项医疗检查及服务。由于各项产检及诊疗都预约了具体时间,因此便有效地减少了排队挂号和等待的时间。加之孕产妇的就医记录全系统联网,只要输入医疗保险卡号码便可获悉所有相关信息,因此也减少了各部门问询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谓是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丹麦产检的内容相对简单,一般不使用这个仪器那个设备什么的,扎针也很少。通常情况下,除了唐氏筛查和排畸检查等特殊项目,丹麦大夫并不鼓励孕产妇多做超声波检查。只有在孕产妇患有孕期糖尿病或有其他特殊症状时才会视实际情况安排额外的超声波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与在中国每次产检都得到一大堆数据所不同,超声波检查一般也只给出胎儿的头顶径、股骨长、肱骨长、头围和腹围等数据。而在家庭医生和助产士那里进行的例行检查一般也就是量血压、胎心监测和查尿样等。如果发现异常,才会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疗服务的高度现代化和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和医生看病的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社会运营成本,也促进了丹麦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记者杨敬忠 吴波)

阅读全文: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2013/0219/c1004-20529268.html

丹麦是一个生育福利优厚的国家。生孩子,你不用担心丢了工作、影响晋升或受经济损失,无须操心母子的健康保障,更不必为没有足够时间照看孩子而烦恼,国家对这一切都已做了贴心周到的制度性安排,医疗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妇幼保健处处以人为本,是典型的北欧高福利模式。

丹麦的诊所和医院里闻不到浓重的药味儿,医务人员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区别对待,随处可见的是友善、关爱的笑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心平气和中惬意进行。一句话,在丹麦生育孩子,是纯粹的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是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幸福事儿。

丹麦人不讲究“坐月子”,但丰厚而富有人性化的生育福利比“坐月子”更能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工费用高昂,这里也没有“月嫂”这一职业,但政府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充裕的产假及可观的生育津贴,确保母婴得到最好照顾和保护。在丹麦,带孩子不仅仅是女人的事,即使是担任政府要职的男人也会争当“奶爸”,乐此不疲。丹麦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丹麦男人休假带孩子的时间呈逐年上升趋势,欲与女性平分秋色。

充裕的产假和生育津贴

丹麦法律规定,孕妇从预产期前4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这期间配偶享有2个星期的假期;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还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自由安排何时休假;夫妻双方能享有的带薪产假加起来最多可达52周。

法律还规定,如果孕妇的工作性质有可能损害到未出生的婴儿,或医生认为该工作对孕妇或胎儿存在潜在风险,那么孕妇可以早于预产期前4周就按需开始休假,同时享有全部孕期福利。

此外,在怀孕期间,孕妇接受各种形式产检的时间均不计入休假。雇主无权因员工怀孕或休产假等原因解除其劳动合同。休完产假后,产妇有权回到原来岗位照常上班。

丹麦的带薪产假工资包括公司支付和政府津贴两种形式。根据劳动合同的不同,丹麦公司可选择为员工提供全薪产假或半薪产假。带薪产假的时长根据劳动合同而有所变化,从法定的18周到52周不等。对于福利较好的公司,如丹麦知名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工作满3年的产妇即可享受52周的全薪产假。

丹麦政府提供的生育津贴按周计算,根据产前工作时间及工资的不同有所区别。根据丹麦的最新规定,2012年生育津贴税前最高为每周3940丹麦克朗(1克朗约合1 .1元人民币),2013年则为4005克朗。产妇在享受公司带薪假期间,政府用这一部分福利贴补公司在员工带薪产假工资上的开支。如果公司在产假期间支付的薪水低于政府的生育津贴,那么政府将补贴产妇其中的差额。

要合法享有政府的生育津贴,孕妇或者需在怀孕前连续工作13周,并且工作时长至少达到120个小时;或者至少完成了18个月的职业培训;或是在校学生;或者是购买了失业保险能享有失业津贴的失业者;或是处于带薪实习期间的实习生。对于自雇人士,只要是产前1年内至少工作了6个月并且每周至少工作18.5小时的话,也能享受政府生育津贴。

丹麦公务员的孕期福利则更加丰厚。公务员孕妇从预产期前8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这期间其配偶有2个星期的假期。以上休假均享受全薪待遇。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可享有共12周全薪“父母假”;如果夫妻双方均在政府部门工作则享有共18周的全薪“父母假”。除此之外,对于法律规定的双方各享有的32周“父母假”中的剩余部分,则均享受政府生育津贴。

丹麦社会非常重视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即“亲子时间”,在法律上对“父母假”的延长也做了明文规定,使有需要的家庭可以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初期成长,雇主不得因此解雇员工。通常情况下,对于非在职人员(比如在校生),夫妻双方均有权将“父母假”延长8周至40周,而在职工作的人则可延长14周至46周。由此算来,丹麦产后夫妻最长可以共享112周(公务员为116周)的假期,其中带薪产假为52周。产妇在休完14周产假后可选择回到工作岗位,同时保留“父母假”。在孩子满9岁之前,夫妻双方可自由安排休“父母假”的时间。

完善周到的母婴保健

在丹麦,妇女怀孕期间的一系列保健检查以及生产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居民凭借个人医疗保险卡,不论其是否就业、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均享受平等的免费医疗和医院护理服务,而用于药品、牙科、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花费还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丹麦的医疗保健主要分为初级医疗保健和医院两部分。初级医疗保健主要包括普通开业医生、专科门诊及市政府雇佣的家庭护士等,其服务点多,覆盖面广,旨在为居民提供就近医疗。按法律规定,每个年满16岁的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和实际病情需要就近选定一位自己的初诊医生,即所谓的“家庭医生”。妇女在得知怀孕后首先需要通知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确认怀孕后,家庭医生会立即为孕妇建立完善详细的孕期档案,包括了解记录孕妇的职业和工作情况(比如劳动强度、是否接触有害物质等等)、月经及既往孕产状况、生活和饮食习惯、有无遗传病家族史、配偶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会安排定期抽血、验尿等常规检查。此外,家庭医生还会对产妇的饮食和需要补充的营养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上服务全部免费。

孕妇临近产期时可参加产前学习,由医生指导进行身体训练并讲解有关知识,以使分娩更加顺利。与众多欧洲国家一样,丹麦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崇尚自然。在丹麦生孩子,顺产是首选,他们不希望给这一再自然不过的过程以任何人为干扰,除非遇到胎位不正或产妇身体情况特殊等情形,一般不进行人工分娩。此外,产妇可自己选择在家还是在医院生产,产房里配备有浴缸,可供产妇在必要时进行水下分娩。而整个孕期的各项检查乃至生产过程,配偶均可以陪伴左右,尽可能为孕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除了享受法定的孕产期福利,孕产妇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受到特殊关爱的群体。以租房为例,在哥本哈根这种首都城市租房并不是易事,不管是学生申请学生公寓或是普通人申请政府廉租房都需要排长队,等上好几年是常有之事。但如果一个孕妇还没有安定的居所,政府或房屋公司在了解情况后便会优先为孕妇尽快安排住房,丹麦孕产期福利的人性化由此可见一斑。

孩子满周岁以前,政府付费的专业护士会定期上门探访,为孩子称体重、检查身体,并向母亲提供哺乳、卫生等各方面的建议。

不仅如此,即使是失业在家的产妇也无须为孩子的奶粉和尿布钱担忧。根据丹麦政府对“儿童及青少年津贴”的最新规定,2012年0-2岁的儿童每人每年可获津贴17064克朗,3-6岁的儿童每人每年可获13500克朗,7-17岁的青少年每人每年可获得10632克朗。该津贴通常是发放给母亲,如果父亲是唯一的监护人,该津贴将由父亲领取。津贴领取后均不必再行纳税。

医疗体系高度信息化

丹麦的医疗体系高度信息化,病人的就医记录全国、全系统联网。在家庭医生那里建立孕期档案后,医院和助产士便可从数据库系统里直接获取孕产妇的全部信息。孕期的一系列检查如唐氏筛查、排畸检查及糖尿病筛查等可直接在网上或系统里预定时间。任何的变动和更新,家庭医生、助产士及医院会同时获悉。

在丹麦进行产检,你不会遇到挂号难、需要拿小板凳通宵排队的情景。你也不需要随身携带准生证、身份证及各项检查单据。只要凭个人的一张医疗保险卡,就可以方便、按计划地享受到各项医疗检查及服务。由于各项产检及诊疗都预约了具体时间,因此便有效地减少了排队挂号和等待的时间。加之孕产妇的就医记录全系统联网,只要输入医疗保险卡号码便可获悉所有相关信息,因此也减少了各部门问询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谓是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丹麦产检的内容相对简单,一般不使用这个仪器那个设备什么的,扎针也很少。通常情况下,除了唐氏筛查和排畸检查等特殊项目,丹麦大夫并不鼓励孕产妇多做超声波检查。只有在孕产妇患有孕期糖尿病或有其他特殊症状时才会视实际情况安排额外的超声波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与在中国每次产检都得到一大堆数据所不同,超声波检查一般也只给出胎儿的头顶径、股骨长、肱骨长、头围和腹围等数据。而在家庭医生和助产士那里进行的例行检查一般也就是量血压、胎心监测和查尿样等。如果发现异常,才会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疗服务的高度现代化和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和医生看病的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社会运营成本,也促进了丹麦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记者杨敬忠 吴波)

阅读全文: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2013/0219/c1004-20529268.html


相关文章

  •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马庆钰 2012-10-12 14:53:05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马庆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89) 内容提要:在欧洲有着悠久历史并给 ...查看


  • 北欧文化简介
  • 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 一林日云 09园林规划设计 092317062 由于北欧与中国的地理的不同与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习俗,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北欧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5个国家以及法罗群岛,主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 ...查看


  • 人大版第四版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重点
  • 社会保障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 ...查看


  • 2012国家最新产假规定
  • 2012年生育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调整了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产假待遇. 根据我国现 ...查看


  • 2011年社会保障学小抄
  • 社会保障 :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特质基础. 养老保险 :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 ...查看


  • [社会保险]课件
  •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与原则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概念 一.社会风险与保险 风险通常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归纳起来,影响劳动者经济保障和收入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老年风险.(二)生育风险.(三)疾病风险.(四)死 ...查看


  • 当前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当前福利国家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一.存在问题 1.公共开支比重大, 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自2000年以来, 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 到19 ...查看


  •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概念.发展历程
  • 妇女社会福利 一.妇女福利的基本含义 产生初衷:妇女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特殊性 广义的妇女福利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妇女的基本权利和满足妇女的基本需要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向妇女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和.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 (1)保护妇 ...查看


  • 社会保障学重点整理
  • 社会保障学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念 一.社会保障释意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最早出现在1935 1944年,第26组织的解释: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养老.疾病预防或治疗.失业等风险提供保障的行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