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笔墨表现形式的一点感想

半梦斋随笔

文/方强

关于写生:写生是画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人创造出了丰富的山石皴法,树木云水的画法,皆因“外师造化”、“万里行路”之结果。初入道者当然要在自然山水中去化解传统,体味先贤们是如何将自然万象归纳、编排、凝练,形成了诸如“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夹叶树、点叶树、烘云法、勾水法等等表现手法或者说是适合笔墨发挥的种种符号,使得初学者可以暂时套用古法来进行实地写生,熟悉和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定式成法,这一阶段可称做是“再现自然”阶段。在熟练掌握古法运用和对自然山川的准确描摹之后,画家应对自然景物的取舍、安排,对四季变化的观察,对风晴雨露的体验,以及如何将他们艺术的挪到画面上,而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自家风貌,于是画家进入了“表现自然”的阶段,而通过对自然物象灵性的过滤和感性的重组来达到与自然山川心灵的对话从而发出物我两忘之会心一笑,这是画家需用毕生精力来调整和完善的目标,也是山水写生的最高境界。我出生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她虽然没有太行山那样险峻、壮美,也不像江南水乡那样风姿婀娜,然而她有秀润的山峦、茂密的植被、清澈的小溪、交错的田埂;袅袅炊烟里的农舍,细雨霏霏中的青竹,瑟瑟秋风下的残荷;春采绿茶、草莓;秋收板栗、银杏。一切是那么亲切宜人又千姿百态,吸引我去画去表现,表现自己熟悉的山乡,做足自己的文章,滚好自己的雪球,不跟风、不赶潮。在山川中体验画理,在画理的指导下描绘山川,谓之“从自然到画儿”,这种画儿具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谐统一的物象组合、鲜活真切的自然感受。而低劣的画家在报刊杂志等印刷品里讨生活,今天学张三明天学李四,谓之“从书本到画儿”,这种画必然空洞无物,苍白无味了无生气,跟新贵赶时髦,最后迷失了自己。所以深于生活,观察生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是山水画家在自然山川中完成由再现到表现再到抒情畅意的过程,是确立自家笔墨语言与个人风格样式的前提,是画家永葆艺术青春的无可替代的门径。

关于笔墨与表现形式:笔墨是为表现物象与抒发情怀服务的,它是画家思想得以体现的媒介,所谓笔墨质量的高低实则是画家品学修养的高低。有人说笔墨高于一切,没有笔墨就不是中国画,我说笔墨服从一切、服从构成、服从状物、服从抒情。笔是画家情感的轨迹,墨是画家灵性的表露,否则,也只能是笔和墨误落到纸上而一无是处。有的人喜欢厚重朴实的风格,那他就采用层层积染的笔墨方式,有的人喜欢清淡雅致的个性,那他就会惜墨如金、薄彩淡妆,可见笔墨服从形式风格,在于如何运用,谁人运用而已。有笔无墨,彰显了书写性,但削弱了层次感;有墨无笔,增强了丰富感,但减弱了骨力精神。笔与墨的掌握是技术性的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绘画的理念、审美的高低,才是决定艺术作品质量的关键。最难的是自然的合理重组、构成法则的灵活运用,画面样式的新颖别致,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个性与共性的兼顾与契合。激情所致者一挥而就,冷静思考着精雕细琢,一挥而就的画不见得就能感染观众,精雕细琢的画不一定没有激情,全看画面艺术处理后的最终效果。有人画画激情洋溢,有的则追求静气平和、激情与静气看似一对矛盾,把握完全在与一个“度”,像演员塑造角色要把握适度一样,否则不是焦躁不安就是平淡乏味,最可怕的是没有了感觉,这时便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分析自己的表现方式是否适当,在化解传统与寻求自我中找到最佳契合点,然后运用笔墨语言来传情达意、最终体现你的艺术思想与追求。随感随记,恕不成文。但感则感矣,做之尤难也。

方强,1963年生于河南罗山,师从著名画家何家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河南省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居北京。

半梦斋随笔

文/方强

关于写生:写生是画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人创造出了丰富的山石皴法,树木云水的画法,皆因“外师造化”、“万里行路”之结果。初入道者当然要在自然山水中去化解传统,体味先贤们是如何将自然万象归纳、编排、凝练,形成了诸如“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夹叶树、点叶树、烘云法、勾水法等等表现手法或者说是适合笔墨发挥的种种符号,使得初学者可以暂时套用古法来进行实地写生,熟悉和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定式成法,这一阶段可称做是“再现自然”阶段。在熟练掌握古法运用和对自然山川的准确描摹之后,画家应对自然景物的取舍、安排,对四季变化的观察,对风晴雨露的体验,以及如何将他们艺术的挪到画面上,而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自家风貌,于是画家进入了“表现自然”的阶段,而通过对自然物象灵性的过滤和感性的重组来达到与自然山川心灵的对话从而发出物我两忘之会心一笑,这是画家需用毕生精力来调整和完善的目标,也是山水写生的最高境界。我出生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她虽然没有太行山那样险峻、壮美,也不像江南水乡那样风姿婀娜,然而她有秀润的山峦、茂密的植被、清澈的小溪、交错的田埂;袅袅炊烟里的农舍,细雨霏霏中的青竹,瑟瑟秋风下的残荷;春采绿茶、草莓;秋收板栗、银杏。一切是那么亲切宜人又千姿百态,吸引我去画去表现,表现自己熟悉的山乡,做足自己的文章,滚好自己的雪球,不跟风、不赶潮。在山川中体验画理,在画理的指导下描绘山川,谓之“从自然到画儿”,这种画儿具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谐统一的物象组合、鲜活真切的自然感受。而低劣的画家在报刊杂志等印刷品里讨生活,今天学张三明天学李四,谓之“从书本到画儿”,这种画必然空洞无物,苍白无味了无生气,跟新贵赶时髦,最后迷失了自己。所以深于生活,观察生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是山水画家在自然山川中完成由再现到表现再到抒情畅意的过程,是确立自家笔墨语言与个人风格样式的前提,是画家永葆艺术青春的无可替代的门径。

关于笔墨与表现形式:笔墨是为表现物象与抒发情怀服务的,它是画家思想得以体现的媒介,所谓笔墨质量的高低实则是画家品学修养的高低。有人说笔墨高于一切,没有笔墨就不是中国画,我说笔墨服从一切、服从构成、服从状物、服从抒情。笔是画家情感的轨迹,墨是画家灵性的表露,否则,也只能是笔和墨误落到纸上而一无是处。有的人喜欢厚重朴实的风格,那他就采用层层积染的笔墨方式,有的人喜欢清淡雅致的个性,那他就会惜墨如金、薄彩淡妆,可见笔墨服从形式风格,在于如何运用,谁人运用而已。有笔无墨,彰显了书写性,但削弱了层次感;有墨无笔,增强了丰富感,但减弱了骨力精神。笔与墨的掌握是技术性的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绘画的理念、审美的高低,才是决定艺术作品质量的关键。最难的是自然的合理重组、构成法则的灵活运用,画面样式的新颖别致,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个性与共性的兼顾与契合。激情所致者一挥而就,冷静思考着精雕细琢,一挥而就的画不见得就能感染观众,精雕细琢的画不一定没有激情,全看画面艺术处理后的最终效果。有人画画激情洋溢,有的则追求静气平和、激情与静气看似一对矛盾,把握完全在与一个“度”,像演员塑造角色要把握适度一样,否则不是焦躁不安就是平淡乏味,最可怕的是没有了感觉,这时便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分析自己的表现方式是否适当,在化解传统与寻求自我中找到最佳契合点,然后运用笔墨语言来传情达意、最终体现你的艺术思想与追求。随感随记,恕不成文。但感则感矣,做之尤难也。

方强,1963年生于河南罗山,师从著名画家何家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河南省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居北京。


相关文章

  •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上)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历朝历代涌现出伟大 ...查看


  • 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 [摘 要]黄宾虹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并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看到了"笔墨精神".他的笔墨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发展有很大启发.本文以黄宾虹先生研究的笔墨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笔 ...查看


  • 李可染"光"的运用
  • 摘 要:本文以李可染具有典型代表作品为依据,充分发挥绘画专业对图像研究的长处,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辅证,从形式分析李可染"光"运用的特点,以借鉴学习其中的绘画语言因素,研究李可染"光"运用如何丰富了中 ...查看


  •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库2011.10.09
  • 2011级国画.油画.艺术系设计专业 毕业论文题库 1.国画.油画方向 1.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技术性因素 2.浅谈油画色彩的归纳与写生教学 3.色彩课程中新材料新技法的实验性 4.当代背景下油画发展的动力 5.论静物油画的审美价值特征 6.油 ...查看


  • 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形式
  • 在世界绘画之林中,中国画是最具个性的,即使在与西方绘画迥异的东方绘画体系之中,中国画也是最独特的,尤其是中国画传统形式中的"长卷",更是为中国所独有. 中国画和西洋画两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西方绘画长于写实,中国绘画崇尚 ...查看


  • _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及其当代传承
  • 2014年1月第43卷第1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4V ...查看


  • [中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 <中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国画 课程类型:选修类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老师 学习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一学期16课时 二.课程背景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 ...查看


  • 李有来水墨册页赏析--[胸中丘壑]
  • 我看李有来山水画--王俊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同时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画家:至少也要能弄几笔,这可以说是一个书法家的素质.因为,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本来就是与许多相关的传统艺术尤其与中国的绘画,相伴产生,相携发展,它植根于中国 ...查看


  • 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的价值与局限
  • [摘要]潘天寿的中国画教育模式重视传统文脉,既强调学生对笔墨.造型与构图等"画内技术"的掌握,也注重诗文.书法.篆刻.画史画论等"画外修养"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将强调"目识心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