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花绽红山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各基层文化单位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使红山区文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红山区是赤峰市中心城区,市区居民有着广泛的、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文化馆和各文艺协会的作用,切实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常年在文化馆活动的队伍有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京剧团、评剧团及书画队6支队伍,有美术、器乐、舞蹈、声乐等10余个辅导班。这些队伍经过培训,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针对红山区没有文艺专业团体这一实际情况,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社会艺术培训学校、业余文艺团体的交流合作。发挥中心城区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了红山区优秀文艺人才库和社区文化网络。聘请一批影响大、造诣深、水平高的知名文艺人才帮助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红山区群众业余创作、演艺水平。他们结合节庆、纪念日及市区重大文化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迎庆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烘托了喜庆祥和的节假日气氛。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的活跃和发展,深受市民的喜爱。  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加强。红山区深入开展以送文艺、送电影、送图书为主题的文化下乡、进社区工作,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基层,把欢乐送给群众。积极组织文化辅导员进社区、下基层,每年都组织选派一批文艺骨干深入到社区农村,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帮助社区农村开展活动,社区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加强。针对图书馆馆舍面积小、群众就近阅读难的状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将服务窗口前移,在农村、社区建立图书分馆,发展中小学校集体借阅点、基层阅览室,把图书馆办到农村、办到社区、办到特殊群体,办到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目前,他们已在部分农村、社区、学校建立了24家基层图书分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阅读,铺设了一条方便群众就近阅读的读书通道。积极申报“草原书屋”工程项目,全区已建成草原书屋27家,实现了红山区草原书屋全覆盖。  文物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文物遗址保护有所突破。红山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赤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红山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未定级文保单位170多处。其中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遗址有3处,分别是红山遗址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和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三处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其中,红山遗址群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于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二十大新发现”之一,2011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二道井子文化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该遗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们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2012年2月,红山区召开二道井子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方案论证会,来自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内蒙古文物信息中心的专家等参加了论证会,为下一步二道井子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着力点,推进红山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服务设施功能,做好“三馆”即图书馆、赤峰美术馆及文化馆的改造搬迁工作及免费开放工作,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继续建设农村、社区图书分馆,积极争取社区“草原书屋”工程,继续开展街道、社区文化站建设项目。二是着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以各类主题节庆假日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适时举办全区性文艺汇演、文艺比赛等,扩大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积极扶持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充分利用赤峰学院、民族歌舞剧院这些资源优势,主动进行衔接、交流、合作,着力将红山区打造成艺术领域方面实习、演艺、培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艺术资源共享。培养一批文化活动带头人,提升红山区辅导员队伍、表演活动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三是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继续配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做好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第四期发掘工作,加大红山遗址群、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保护力度,完成红山遗址群和二道井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二道井子遗址本体保护加固和日常监控工作,为下一步遗址加固、保护、开发、利用、展示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做好魏家窝铺遗址、红山遗址群与牛河梁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红山区境内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步伐,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红山区国内、国际知名度。□  (作者单位: 赤峰日报社)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各基层文化单位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使红山区文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红山区是赤峰市中心城区,市区居民有着广泛的、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文化馆和各文艺协会的作用,切实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常年在文化馆活动的队伍有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京剧团、评剧团及书画队6支队伍,有美术、器乐、舞蹈、声乐等10余个辅导班。这些队伍经过培训,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针对红山区没有文艺专业团体这一实际情况,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社会艺术培训学校、业余文艺团体的交流合作。发挥中心城区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了红山区优秀文艺人才库和社区文化网络。聘请一批影响大、造诣深、水平高的知名文艺人才帮助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红山区群众业余创作、演艺水平。他们结合节庆、纪念日及市区重大文化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迎庆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烘托了喜庆祥和的节假日气氛。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的活跃和发展,深受市民的喜爱。  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加强。红山区深入开展以送文艺、送电影、送图书为主题的文化下乡、进社区工作,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基层,把欢乐送给群众。积极组织文化辅导员进社区、下基层,每年都组织选派一批文艺骨干深入到社区农村,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帮助社区农村开展活动,社区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加强。针对图书馆馆舍面积小、群众就近阅读难的状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将服务窗口前移,在农村、社区建立图书分馆,发展中小学校集体借阅点、基层阅览室,把图书馆办到农村、办到社区、办到特殊群体,办到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目前,他们已在部分农村、社区、学校建立了24家基层图书分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阅读,铺设了一条方便群众就近阅读的读书通道。积极申报“草原书屋”工程项目,全区已建成草原书屋27家,实现了红山区草原书屋全覆盖。  文物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文物遗址保护有所突破。红山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赤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红山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未定级文保单位170多处。其中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遗址有3处,分别是红山遗址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和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三处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其中,红山遗址群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于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二十大新发现”之一,2011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二道井子文化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该遗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们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2012年2月,红山区召开二道井子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方案论证会,来自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内蒙古文物信息中心的专家等参加了论证会,为下一步二道井子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着力点,推进红山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服务设施功能,做好“三馆”即图书馆、赤峰美术馆及文化馆的改造搬迁工作及免费开放工作,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继续建设农村、社区图书分馆,积极争取社区“草原书屋”工程,继续开展街道、社区文化站建设项目。二是着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以各类主题节庆假日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适时举办全区性文艺汇演、文艺比赛等,扩大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积极扶持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充分利用赤峰学院、民族歌舞剧院这些资源优势,主动进行衔接、交流、合作,着力将红山区打造成艺术领域方面实习、演艺、培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艺术资源共享。培养一批文化活动带头人,提升红山区辅导员队伍、表演活动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三是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继续配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做好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第四期发掘工作,加大红山遗址群、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保护力度,完成红山遗址群和二道井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二道井子遗址本体保护加固和日常监控工作,为下一步遗址加固、保护、开发、利用、展示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做好魏家窝铺遗址、红山遗址群与牛河梁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红山区境内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步伐,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红山区国内、国际知名度。□  (作者单位: 赤峰日报社)


相关文章

  • 异彩纷呈的红山文化节
  • 赤峰市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赤峰市努力打造红山文化品牌,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四届红山文化节,组织开展了文艺演出.历史文化.群众文体.经贸会展.旅游观光等六大类90多项活动,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取得了 ...查看


  •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的几个要点
  • 高古玉一向是众多玉器爱好收藏者望而却步的门禁,在众多玉器收藏拍卖中,能真正收集到的高古玉的藏家少之又少,但是所有玩玉的藏家,先不论真假,或多或少的肯定会有部分收藏,即使是刚入行不久的人,也做梦都希望能碰到一块真正的好的高古玉.市场对高古玉的 ...查看


  • 史前时期西辽河流域聚落与环境研究
  • 史前时期西辽河流域聚落与环境研究 韩 茂 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目 次 一 西辽河流域各考古学文化期聚落的环境选择二 聚落与高程.地貌等因素相关度的环境分析三 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聚落持续使用时间与环境容量四 结 ...查看


  • 红山文化太阳神像
  • 第一百二十八篇   红山文化太阳神像 红山文化太阳神像曾经在翰海拍卖行标出惊人的242万人民币的高价(见图1),而其大小只有7.7厘米.这件神像玉质晶莹,造型奇持,双首并列,头部有角状突起,龙首人身,整个神像呈蹲坐状.虽然器型不太,但还是颇 ...查看


  • [酒类百科]皇家酒文化的起源
  • 中国皇家酒文化起源发展三步曲 毋庸置疑,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皇家,皇家与国家相携相伴.国家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我国已故当代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在论述国家形态时,有古国.方国.帝国三个由低到高的三阶段论,亦称三步曲论.其定义是:"古国是高于 ...查看


  • 创建和谐文明的城区
  • 鲜有堆积如山的垃圾,鲜有令人作呕的"牛皮癣",鲜有翻越马路护栏,鲜有随手乱扔脏物.口出秽言,商贩有序经营,街路整洁干净,人在街上走,宛如画中游,市民吟唱和谐曲,科学发展有奔头.这是自治区首届文明城区红山区的真实写照. 文 ...查看


  • 艺术节主持词1(2)
  • 红山农场2015年第三届广场文化节 ----学校.医院专场文艺晚会主持词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同志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七月的骄阳,如火如荼,把豪放的炽热挥洒大地. 女:七月的党旗,如日中天,把真挚的关爱 ...查看


  •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中国东北史前玉器文明的回顾与探索(三)
  •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中国东北史前玉器文明的 回顾与探索(三) 54.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第二十四号墓,简称牛二一二十四号墓.这是罕见的男女二人合葬墓,上北为男子,下南为女子.男子陪葬玉器有一玉镯,女子陪葬一只玉镯外加一只云形佩. ...查看


  •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活动情况总结
  • 红山窑乡 活动情况总结 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是红山窑乡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 重要内容,也是红山窑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之一.关爱老年人,尤其是独居或生活困难的高龄老年人,多年来始终是红山窑乡党委政府关注与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也是群众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