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不会因为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而不顾思想情感的表现#更不会为了表现思想情感而不顾生活的真实#造出违背生活逻辑的诗句’既然诗句本身没有毛病#肯定是对诗句的解读有问题’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
品读
"
野哭千家$与"夷歌数处$产生的疑问和思考
教学大参考对"野哭千家闻战伐$一句所作的注释明白写着)"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这不就是说当地千家万户之所以恸哭#是因为听到了战乱的消息吗!不就是说闻战伐者不是诗人杜甫#而是当地的老百姓吗!
人教社所给的注释莫非是错误的!
细细品味#人教社语文教材的这个注释还真是存
!米永民
在不少问题"
老百姓一听到战乱的消息就放声大哭#哭得声塞四野#这合乎情理吗!哭是人极度悲伤情绪的表现#应该有能让人产生切肤之痛(内心极度悲苦的触媒#否则#至多不过是一般的郁闷悲哀罢了#哪里至于失声痛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中的这一联诗句#语言浅近#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稍加品味#就会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千家恸哭和渔樵放歌不是矛盾的吗!既言"野哭千家$#不就是说恸哭者有许许多多#几乎没一家不悲哭吗!怎么还会有"夷歌数处$呢!
杜甫寒夜不眠#所听到的绝不仅仅是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之歌#恐怕还应该有犬吠鸡啼什么的’但作者在诸多声音之中不提犬之狂吠#不言鸡之啼鸣#专选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夷歌入诗#却又为何呢!这恐怕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试想#诗人如果不写"五更鼓角$("野哭千家$#而是去写犬吠#那就只能写出夜的纷乱#怎能表现战争形势的紧张(人民遭受战乱的苦痛!怎能抒发作者悲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情感!如果不写"夷歌数处$#而写鸡鸣数处#那就只能点明时间的推移#点明夜之将尽(天之将亮#又怎能传达出诗人漂泊天涯的信息#抒发诗人漂泊沦落的哀痛!
因此#"野哭$和"夷歌$应该是诗人对夜晚所闻众多声音的特意选择#艺术的选择’再者#由"野哭$和"夷歌$两句诗也可以看出诗人经营的苦心’你看#"野哭$句是紧承上文的"五更鼓角声悲壮$而来#"夷歌$句又和上文的"天涯霜雪霁寒宵$相呼应#结构何等严谨’从内容上说#这两句诗#一抒悲时伤乱(忧国忧民之情#一发诗人漂泊沦落之痛#从不同角度表情达意#突现主题#构思多么巧妙’
诗人苦心经营特意设置的这两句诗#语意上不应该有什么矛盾#传送千古的%阁夜&也不应该有这样的
哭呢!当时杜甫寓居的夔州西阁还没有发生战乱#如有战乱#杜甫怎能避难于此$#当地百姓也还没有遭受到战乱的苦痛#切肤之痛$#怎能一听到战乱的消息便号啕大哭呢!所以号啕大哭的千家万户绝对不该是杜甫所居之地的老百姓#而应该是另外一个地方的人’他们离杜甫所居之地有一定距离#但又不是太远#他们不是人教社语文教材所说的"听到战乱消息的人$#而是正在遭受战乱痛苦的老百姓’
那么闻战伐者又是何人呢!这个人恐怕应该是诗人自己’
%阁夜&这首诗是通过描写诗人难以成眠的大雪初霁的寒夜的见闻和感想#来抒发其忧国怜民(悲时伤乱的悲苦情怀的#故而带有浓重的叙事色彩#其事件叙述视角的承担者是诗人自己#诗中所绘景物(所摹声音和所抒情感#其观察者(听闻者和感受者无一不是诗人自身’诗人之所以选择自己作为固定聚焦型视角的承担者#是因为这一视角能很好地让读者明白诗人忧思愁苦(夜不成寐的情景#了解诗人所关注的事物#清楚诗人忧思愁苦的原因#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当然#叙述过程中#视角是可以转换的#但它的转换须以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现为目的’而在这首诗中#将视角由诗人自己身上转移到恸哭者身上#显然不但不会增强反而还会减轻诗歌思想感情的表现力度’因为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悲时伤乱的思想和漂泊沦落的伤痛#而不是单纯描写百姓的苦难’杜甫那样伟大#怎会不明此理而随意在"野哭$句改换叙述视角!
%阁夜&是律诗#"野哭$和"夷歌$两句是其颈联#是
人本特色"
高中作文教程的构建
!章浙中
构建背景"人是主体现今的高中作文教程的组织形式可谓色彩纷呈"有以文体为纲的#即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类文体分类实施教学%有以单元为纲的&即按教材单元特点归附相应的作文训练点%有以年段为纲的&即高一为复杂的记叙文&高二为常见的说明文&高三为注重思辨的议论文%有以作文知识为纲的&即开头$过渡$结尾$剪裁等等%有以高考评分细目为纲的&即内容$结构$语言等%有以思维为纲的&即演绎$归纳$抽象$发散$正向$逆向等’流派之多&花样之繁&不可尽数(应该说&所有这些作文写作教程&在某一历史阶段$某一特定范围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漠视人的存在&缺乏对作文主体的生存基础与精神空间的充分尊重(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它的住处住着人(思想家和诗人是这个住处的看守&他们通过他们所说的东西而使存在成为言语&并且在言语中保持存在(+!,柏拉图真理学说-"语言因为人而成为家%离开人&家也就成为空巢(如果作文教程不关注人&不关注意识独立.思维敏捷.感受细腻.观察敏锐.个性鲜明.沟通正常的*人+&那么*存在的家+就会颓败荒芜(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发其敏锐的生活感受力&唤醒其本真的言说能力&让他们通过作文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自我言说能力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传声筒+&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程想要达成的终极目的(
教程体系"经纬纵横人本特色的高中作文课程&就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立足于学生的生存基础&打通课堂作文与课外随笔的隔膜&以#$个母题为
初恋
经线&以%$种作文技法与&种思维方式为纬线&遵循从近到远!时间和空间".分级提升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指导(
教
学大参考!一"课程经线"生命与生活
母题#"成长屐痕)))那天&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的神秘园我学会了自己擦眼泪出走
那一堂语文课座的那位书飞
故事没有主题深爱无痕
不一样的
邻
我最后一次走进初中教室
我考砸了
上铺的兄弟
!"岁的
写给自己的情
四季笔记与梦齐
只愿被书感动我们相约未名湖
滑过天空的
母题%"小家故事)))爷爷奶奶的婚事
奶奶的外婆
妈妈的我最爱奶奶的绣来世我
爸爸也逃学
那张全家照
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的)))我家的传家宝花鞋
外婆的豆蔻年华
要做妈妈的妈妈
我家的小花猫
对仗的(*夷歌+意思是*夷地的歌声+&是偏正短语(按对仗要求&*野哭+也应该是偏正短语&意思应该是*荒野里传来的哭声+&而不应该是教材所注释的*哭声响彻四野+&因为如果这样解释&颈联就不对仗了(既然哭声来自荒野&那悲哭者定然不会是杜甫所居之地的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地人不但没有哭&反而还有渔夫樵夫在唱歌(那么由*野哭千家+而*闻战伐+的人&由*夷歌数处+而知渔樵起的人&不是夜不能寐的诗人&又会
是谁呢’
反复思考&仔细琢磨&人教社教材的注释确实是错误的(它给人造成颈联所写内容自相矛盾的错觉&影响人们品读,阁夜-的审美愉悦&不如删去&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欣赏&或者改换成适合诗意的注释"由荒野里传来的千家万户的悲哭之声&我听到了战乱之音&听出了人民生活的苦痛(
/作者通联"河南襄城二高0
毛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不会因为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而不顾思想情感的表现#更不会为了表现思想情感而不顾生活的真实#造出违背生活逻辑的诗句’既然诗句本身没有毛病#肯定是对诗句的解读有问题’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
品读
"
野哭千家$与"夷歌数处$产生的疑问和思考
教学大参考对"野哭千家闻战伐$一句所作的注释明白写着)"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这不就是说当地千家万户之所以恸哭#是因为听到了战乱的消息吗!不就是说闻战伐者不是诗人杜甫#而是当地的老百姓吗!
人教社所给的注释莫非是错误的!
细细品味#人教社语文教材的这个注释还真是存
!米永民
在不少问题"
老百姓一听到战乱的消息就放声大哭#哭得声塞四野#这合乎情理吗!哭是人极度悲伤情绪的表现#应该有能让人产生切肤之痛(内心极度悲苦的触媒#否则#至多不过是一般的郁闷悲哀罢了#哪里至于失声痛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中的这一联诗句#语言浅近#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稍加品味#就会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千家恸哭和渔樵放歌不是矛盾的吗!既言"野哭千家$#不就是说恸哭者有许许多多#几乎没一家不悲哭吗!怎么还会有"夷歌数处$呢!
杜甫寒夜不眠#所听到的绝不仅仅是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之歌#恐怕还应该有犬吠鸡啼什么的’但作者在诸多声音之中不提犬之狂吠#不言鸡之啼鸣#专选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夷歌入诗#却又为何呢!这恐怕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试想#诗人如果不写"五更鼓角$("野哭千家$#而是去写犬吠#那就只能写出夜的纷乱#怎能表现战争形势的紧张(人民遭受战乱的苦痛!怎能抒发作者悲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情感!如果不写"夷歌数处$#而写鸡鸣数处#那就只能点明时间的推移#点明夜之将尽(天之将亮#又怎能传达出诗人漂泊天涯的信息#抒发诗人漂泊沦落的哀痛!
因此#"野哭$和"夷歌$应该是诗人对夜晚所闻众多声音的特意选择#艺术的选择’再者#由"野哭$和"夷歌$两句诗也可以看出诗人经营的苦心’你看#"野哭$句是紧承上文的"五更鼓角声悲壮$而来#"夷歌$句又和上文的"天涯霜雪霁寒宵$相呼应#结构何等严谨’从内容上说#这两句诗#一抒悲时伤乱(忧国忧民之情#一发诗人漂泊沦落之痛#从不同角度表情达意#突现主题#构思多么巧妙’
诗人苦心经营特意设置的这两句诗#语意上不应该有什么矛盾#传送千古的%阁夜&也不应该有这样的
哭呢!当时杜甫寓居的夔州西阁还没有发生战乱#如有战乱#杜甫怎能避难于此$#当地百姓也还没有遭受到战乱的苦痛#切肤之痛$#怎能一听到战乱的消息便号啕大哭呢!所以号啕大哭的千家万户绝对不该是杜甫所居之地的老百姓#而应该是另外一个地方的人’他们离杜甫所居之地有一定距离#但又不是太远#他们不是人教社语文教材所说的"听到战乱消息的人$#而是正在遭受战乱痛苦的老百姓’
那么闻战伐者又是何人呢!这个人恐怕应该是诗人自己’
%阁夜&这首诗是通过描写诗人难以成眠的大雪初霁的寒夜的见闻和感想#来抒发其忧国怜民(悲时伤乱的悲苦情怀的#故而带有浓重的叙事色彩#其事件叙述视角的承担者是诗人自己#诗中所绘景物(所摹声音和所抒情感#其观察者(听闻者和感受者无一不是诗人自身’诗人之所以选择自己作为固定聚焦型视角的承担者#是因为这一视角能很好地让读者明白诗人忧思愁苦(夜不成寐的情景#了解诗人所关注的事物#清楚诗人忧思愁苦的原因#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当然#叙述过程中#视角是可以转换的#但它的转换须以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现为目的’而在这首诗中#将视角由诗人自己身上转移到恸哭者身上#显然不但不会增强反而还会减轻诗歌思想感情的表现力度’因为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悲时伤乱的思想和漂泊沦落的伤痛#而不是单纯描写百姓的苦难’杜甫那样伟大#怎会不明此理而随意在"野哭$句改换叙述视角!
%阁夜&是律诗#"野哭$和"夷歌$两句是其颈联#是
人本特色"
高中作文教程的构建
!章浙中
构建背景"人是主体现今的高中作文教程的组织形式可谓色彩纷呈"有以文体为纲的#即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类文体分类实施教学%有以单元为纲的&即按教材单元特点归附相应的作文训练点%有以年段为纲的&即高一为复杂的记叙文&高二为常见的说明文&高三为注重思辨的议论文%有以作文知识为纲的&即开头$过渡$结尾$剪裁等等%有以高考评分细目为纲的&即内容$结构$语言等%有以思维为纲的&即演绎$归纳$抽象$发散$正向$逆向等’流派之多&花样之繁&不可尽数(应该说&所有这些作文写作教程&在某一历史阶段$某一特定范围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漠视人的存在&缺乏对作文主体的生存基础与精神空间的充分尊重(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它的住处住着人(思想家和诗人是这个住处的看守&他们通过他们所说的东西而使存在成为言语&并且在言语中保持存在(+!,柏拉图真理学说-"语言因为人而成为家%离开人&家也就成为空巢(如果作文教程不关注人&不关注意识独立.思维敏捷.感受细腻.观察敏锐.个性鲜明.沟通正常的*人+&那么*存在的家+就会颓败荒芜(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发其敏锐的生活感受力&唤醒其本真的言说能力&让他们通过作文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自我言说能力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传声筒+&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程想要达成的终极目的(
教程体系"经纬纵横人本特色的高中作文课程&就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立足于学生的生存基础&打通课堂作文与课外随笔的隔膜&以#$个母题为
初恋
经线&以%$种作文技法与&种思维方式为纬线&遵循从近到远!时间和空间".分级提升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指导(
教
学大参考!一"课程经线"生命与生活
母题#"成长屐痕)))那天&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的神秘园我学会了自己擦眼泪出走
那一堂语文课座的那位书飞
故事没有主题深爱无痕
不一样的
邻
我最后一次走进初中教室
我考砸了
上铺的兄弟
!"岁的
写给自己的情
四季笔记与梦齐
只愿被书感动我们相约未名湖
滑过天空的
母题%"小家故事)))爷爷奶奶的婚事
奶奶的外婆
妈妈的我最爱奶奶的绣来世我
爸爸也逃学
那张全家照
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的)))我家的传家宝花鞋
外婆的豆蔻年华
要做妈妈的妈妈
我家的小花猫
对仗的(*夷歌+意思是*夷地的歌声+&是偏正短语(按对仗要求&*野哭+也应该是偏正短语&意思应该是*荒野里传来的哭声+&而不应该是教材所注释的*哭声响彻四野+&因为如果这样解释&颈联就不对仗了(既然哭声来自荒野&那悲哭者定然不会是杜甫所居之地的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地人不但没有哭&反而还有渔夫樵夫在唱歌(那么由*野哭千家+而*闻战伐+的人&由*夷歌数处+而知渔樵起的人&不是夜不能寐的诗人&又会
是谁呢’
反复思考&仔细琢磨&人教社教材的注释确实是错误的(它给人造成颈联所写内容自相矛盾的错觉&影响人们品读,阁夜-的审美愉悦&不如删去&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欣赏&或者改换成适合诗意的注释"由荒野里传来的千家万户的悲哭之声&我听到了战乱之音&听出了人民生活的苦痛(
/作者通联"河南襄城二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