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的自然观_张晓玲

爱默生的自然观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张晓玲

拉尔夫·沃尔多·

爱默生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美陪衬,也同样能衬托悲哀的事件”。(McMichael:999)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言人,他在第一部著作《论可见,自然美取决于人的精神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中全面深刻地诠释了他的超验主义自然观,被是人意识的产物。

成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宣言”。之后所发表的作自然不仅带给人愉悦,它对人类还有许多实用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演讲稿都不同程度地阐述价值,但它却并非为人开发利用的目的而存在,它不了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然独特的认识。

会成为任何人的财产。在《论自然》中,爱默生写道:一

今晨我看到一片可爱的风景,它毫无疑问是由二三自然是爱默生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他的诗十个农场组成的。虽然每个农场主都拥有属于自己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在诗“杜鹃花”的那片土地,但他们谁也没有拥有这片风景。在远中(Emerson:440),诗人描述他在一个潮湿,阴暗的方的地平线上有一份财产,它不属于任何人,但只要林中角落偶遇杜鹃花,那盛开的花朵所展示出的美你用眼睛把眼前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你就拥有了与感染力令他惊诧不已,单单其细小的花瓣就能够这份财产,你就是最富有的。(Emerson:188)

作用,甚至改变周围环境中的其它分子。“紫色的花爱默生指出,任何企图扰乱自然和它的要素之瓣,飘坠在池塘里,给幽暗的水面增添了几分明媚,”间的联系的做法都是徒劳与无知的。他在“个体与(5-6行)。这种美不需要任何解释,它无须有形,只整体”(Emerson:441)中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诗中为感官上的愉悦。“美丽自身就是它存在的理由。”描述一个人被自然中各种环境组成的美景所感动,(12行)正如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说:自然以其自以至于试图将那自然景观中的物体圈之于笼,据为身的美给人满足,对自然及其形态单纯的观察就是己有。但他最终认识到,自然中的美是不可分割的,一种纯粹的愉悦。(Emerson:192)

不能脱离自然的整体。每个事物只有在整体中才显一年中的每一季节,每一瞬间都有其自身的美。现其美。当你企图将它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分离爱默生在“暴风雪”(Emerson:442-3)中运用生动的出来时,它的美就随之消失了。诗中人承认,他带回描述和形象化的语言,包括比喻、意象、矛盾修饰法家的麻雀所唱的“同样的歌却再不能给我快乐,因为等,成功地向读者展示出一副优美的冬日景观。诗我带不回河流与天空———眼睛而非耳朵才是它们的中描述大自然如何在短短的几小时内,造就出一座听众”。(16-18行)同样地,沙滩上的贝壳被视为海奇幻的“嬉戏的建筑”。(28行)它一边嘲弄人花费大中诞生的宝物,但当你把它们从沙滩中分离出来,它量的时间与精力,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去地复制它们就变成了“相貌平平,有碍观瞻的东西”,因为它们一个晚上完成的建筑———“暴风雪的游戏之作”,(26把“与太阳、海滩和喧嚣不息的风浪为伴的美留在了行)一边用自己的积雪做出一些诸如“白色花环”和岸上”。(25-28行)

“天鹅模样造型”(18-19行)的艺术品装点自己的建爱默生进一步指出,自然的美是不为人所过度筑。自然之作无需借助于蓝图,也不必依照人建筑追寻的,也不应将其中的任何个体要素与其整个环时计算好的尺寸或比例,它们的许多美就“出自随心境分开来看。否则,自然中内在的美就会丧失。正如所欲,看似杂乱无章的建构”。(17行)

《论自然》中所解释的:带露的早晨、彩虹、山、开花的然而,自然的这种被感知为美的美,只是最初果园、星星、月光、静水中的影子,等等,如果我们过级的美。更高一级的美存在于同人的意识相结合之于急切地去追求,它们就会只成为景象,就会以它们中。爱默生认为,自然界是由自然和精神组成的。自的虚幻嘲笑我们。爱默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秋天然总是披着精神的色彩。自然美不仅仅取决于自然傍晚时隐约闪烁着的美,谁能够抓住它呢?若你走本身,产生愉悦的力量更多的在于人对自然的感受。过去追寻,它就不见了。(Emerson:194)人只有敞开虽然自然景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自然景观的感所有的感官才能捕捉自然那一刻独特的美,刻意的受却因人而异,同样的大自然,“既可作喜庆场合的

追求最终只能是对自然肤浅的感知。

49

作为一个超验主义者,在爱默生看来,自然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每一部分都息息相通,每一个事物都以一种缩影的方式反映着整个宇宙。“一片叶子、一滴水、一个晶体、一小段时间都与整体相连,分享着整体的完美。每一个分子都是一个小宇宙,忠实地表达着它与世界的相似。”而每一个事物也只有在整体中才显现其美,“美,在它最博大、最深远的意义上,是对宇宙的一种表达。”(爱默生:186)美源于和谐,每一部分只有作为整体的一面,才能既保留其单个美,又能维持整个环境的和谐。不应试图将一处美丽的景致分开来看,因为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个体都与别的个体关联;/没有孤立的美,没有孤立的善”。(个体与整体11-12行)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再次表示:“美的标准是自然形式的完整循环,也就是自然的全体;任何单个的东西都不是特别的美,只有在完整中才有美。单个的物体只有在它展示出普遍的美时才是美的”。(爱默生:186)

虽然爱默生在他的作品中常侧重于描述自然中的美和感染力,他却意识到,语言根本无法完全表达出自然的美,人只有通过亲身的观察才能充分体验到它的美。在“超灵”中,他写道:“语言描绘不出它(自然)的色彩,它太微妙,它不可测,但我们却被它感染和渗透”。(Emerson:282)所以人应该直接去体验自然,而不应仅仅依赖于他人口中的描述。爱默生在《论自然》的导言中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说:“自然以其充溢的生命环绕在我们四周,并流入我们体内,它用自己提供的力量邀请我们与自然协调行动。我们被这样的自然所笼罩,为什么还要借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些呢”?(爱默生:175)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与宇宙保持最原始的关系。

尽管语言有其局限性,爱默生却认为,诗人乃是自然最好的观察员,他们最能够接受和传达自然的美,因为诗人的眼睛能聚合支离的事物,将各个部分融为一体,产生微妙的精神联系。他在文章“诗人”中详细说明了诗人的特质与敏锐的感知力。作为一名诗人,爱默生用自己的例子证明了他的看法。他的许多著名的诗都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诗中所使用的头韵、暗喻、和自然中的意象等修辞手法。这些富有诗意的手法以其本身具有的美描绘着难以描述的自然之美,将有形变为无形,这无疑为诗又增添了一分美。

对美的认识也反映了爱默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自然,对人类的服务,不仅作为一种材料,而

且也是过程和结果。它的各个部分都在不停地为人类的利益携手相助,“风播种着种子,太阳蒸发着海洋,风把水蒸汽吹到田野里去,在行星另一边的冰将水凝聚成雨,雨滋养着植物,植物养着动物,就这样,它(自然)的仁爱无穷的循环滋养着人类。”(爱默生:

180)。除了对自然实用价值的关注,爱默生更以独

特的眼光看到了自然的精神价值。在他眼里,自然是赐予人类的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医治人类被苦闷的工作所束缚的肉体和精神,还挽救人类的灵魂,使人摆脱束缚,摈弃一切欲望。这是一种自然之美。在这里,“人看到了某种像他的本性一样美好的东西”。(爱默生:180)

爱默生终生崇尚自然,自然中浸透了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他提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万物皆具象征性,每一个自然过程都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人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精神对应关系,自然界的每一种现象都与一种心灵状态相呼应。在《美国学者》中,爱默生写道:“人与自然源于同根,一个是叶,一个是花,两者同情同构,相互联系”。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对应物,它的每一部分都与心灵息息相应。“一个是印鉴,另一个是印记,自然之美就是心灵之美,自然法则就是人的心灵的法则。”(爱默生:119)一切精神的事实全由自然的象征来表现。

爱默生还指出,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且相互关联的。旧的迅速被新的取代,目前转瞬成为过去。自然界没有终极,每个终点都是一个起点:“日上中天时总会有另一道曙光升起,深海下总有更深的海洋”(Emerson:295)。他在“圆”中详细阐述了这些观点,说明“自然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永恒只是一个表示不同程度的概念”,“人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圆”(Emerson:296-7)。他还进一步说:人、自然和宇宙处在无限循环的统一体中,这种连续性和统一性即爱默生提出的“超灵”概念的缩影。在爱默生看来,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灵魂,超灵是人、自然与上帝的统一。自然是上帝的化身,人可以通过直觉从自然中感知上帝的神启,直觉所感应的生命的内在法则完全同自然的外在法则相对应,而外在法则是由感官所感知的各种自然形象揭示出来的。宇宙是一统一体,由自然界和灵魂组成,人置身于自然界,物我完全交融。在《论自然》中,爱默生这样描述他和圣灵融为一体的神秘体验:“站在空旷的大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快活的空气里,伸向无限的空间———一切都意味着自我主义消失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变得虚无,却又洞悉一切。宇宙本体之流在我体内循环,我成了上帝的

叶芝诗歌《基督重临》中的象征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张淑芳

贾卫章

引言

芝于1920年创作的,取材于基督教末世论神学的先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ButlerYeats,知诗篇。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叶芝亲眼1865-1939)是后期象征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他从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历了许多社会与浪漫主义中走来,又以其在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上的人事的变迁,看透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荒凉、冷漠、平造诣,成为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糅合了庸和破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卑鄙无耻,自甘堕落。爱尔兰民间神话、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瑞典神秘主与其他战后西方知识分子一样,叶芝对资本主义的义哲学、印度佛教思想、古希腊与古埃及的多神崇拜发展彻底幻灭,失望至极,因此他们企图从宗教方面等多种因素,因而充满了神秘色彩。他的诗歌语言来寻找出路。

优美流畅、规范,这不但是因为诗人善变的诗风,更在诗歌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宗教神是因为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经历,以及诗歌中象话中或自己独创的意象,借助于基督教中基督复活征主义的应用。

探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解体。他宣称即将到来的新与其他象征主义者一样,叶芝认为世界是象征世纪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伪基督降临的天下大乱,表的,因此“象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手段,更是认识世达了西方战后的恐怖景象和危机意识。

界、理解真实的重要方式“……到了90年代,他开在诗里,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神秘意象:旋体、始创造了自己的一些象征意象,最终,在《幻象》(A

猎鹰、主人、纯真的礼议、大记忆、巨兽、人首狮身的Vision)(1925)中,诗人设计了一套自己的象征系统。

形体、鸟群、摇篮等,表达了诗人对文明解体的忧虑。

从此,诗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这套系统,以前所未叶芝神秘主义的来源

有的自信,继续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去赢得他在后期在英国通灵论者阿尔弗雷德·珀西·

辛奈特所著象征主义诗坛上的地位”。(黄海容2000:108)

《佛教秘宗》(EsotericBuddhism)一书的影响下,叶芝《基督重临》的创作背景

开始对东、西方的神秘哲学和秘密法术发生浓厚兴其代表作《基督重临》(TheSecondComing)是叶

趣。他逐渐认识到,神秘主义哲学是一切真理中最

一部分。”(爱默生:178)这种与自然直接,瞬时的交……自然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的灵魂。”最后,流作用于人的灵魂,使之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这些他把古代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格言‘研习大自意义上,我们更能理解超验主义思想的精髓,它是人然’合而为一。(爱默生:119)。

的本能中神性的内化,是植入人类自然法则的一种超自然属性。“透明的眼球”也成了爱默生超验主义参考文献:

思想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1]Emerson,RalphWaldo.SelectedWritingsof作为学者,诗人,散文家和超验主义者的爱默RalphWaldoEmerson.Ed.andfwd.WilliamH.生,一生渴望像自然一样,不断创造,不断成长,永不Oilman.NewYork:Penguin,1965.

停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具体层面上表达了他的[2]GeorgeMcMichael.AnthologyofAmerican哲学和他不断蜕变的思想。而他关于人、自然与上Literature,secondedition.NewYork:Macmillan帝的关系的哲学思考,成为了他超验主义思想的精PublishingCo.

髓。正如他在《美国学者》中所总结的那样:自然是[3]吉欧·波尔泰编爱默生集[M].赵一凡译.北“绵延不绝、无可解释的上帝之网,既无起点,也无终京:三联书店,1993年.

点,却始终有着一种循环的力量,使它不断返回自身。[4]爱默生.爱默生演讲录[M].孙宜学译.北京: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包罗于这一循环不已的统一体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

爱默生的自然观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张晓玲

拉尔夫·沃尔多·

爱默生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美陪衬,也同样能衬托悲哀的事件”。(McMichael:999)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言人,他在第一部著作《论可见,自然美取决于人的精神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中全面深刻地诠释了他的超验主义自然观,被是人意识的产物。

成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宣言”。之后所发表的作自然不仅带给人愉悦,它对人类还有许多实用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演讲稿都不同程度地阐述价值,但它却并非为人开发利用的目的而存在,它不了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然独特的认识。

会成为任何人的财产。在《论自然》中,爱默生写道:一

今晨我看到一片可爱的风景,它毫无疑问是由二三自然是爱默生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他的诗十个农场组成的。虽然每个农场主都拥有属于自己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在诗“杜鹃花”的那片土地,但他们谁也没有拥有这片风景。在远中(Emerson:440),诗人描述他在一个潮湿,阴暗的方的地平线上有一份财产,它不属于任何人,但只要林中角落偶遇杜鹃花,那盛开的花朵所展示出的美你用眼睛把眼前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你就拥有了与感染力令他惊诧不已,单单其细小的花瓣就能够这份财产,你就是最富有的。(Emerson:188)

作用,甚至改变周围环境中的其它分子。“紫色的花爱默生指出,任何企图扰乱自然和它的要素之瓣,飘坠在池塘里,给幽暗的水面增添了几分明媚,”间的联系的做法都是徒劳与无知的。他在“个体与(5-6行)。这种美不需要任何解释,它无须有形,只整体”(Emerson:441)中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诗中为感官上的愉悦。“美丽自身就是它存在的理由。”描述一个人被自然中各种环境组成的美景所感动,(12行)正如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说:自然以其自以至于试图将那自然景观中的物体圈之于笼,据为身的美给人满足,对自然及其形态单纯的观察就是己有。但他最终认识到,自然中的美是不可分割的,一种纯粹的愉悦。(Emerson:192)

不能脱离自然的整体。每个事物只有在整体中才显一年中的每一季节,每一瞬间都有其自身的美。现其美。当你企图将它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分离爱默生在“暴风雪”(Emerson:442-3)中运用生动的出来时,它的美就随之消失了。诗中人承认,他带回描述和形象化的语言,包括比喻、意象、矛盾修饰法家的麻雀所唱的“同样的歌却再不能给我快乐,因为等,成功地向读者展示出一副优美的冬日景观。诗我带不回河流与天空———眼睛而非耳朵才是它们的中描述大自然如何在短短的几小时内,造就出一座听众”。(16-18行)同样地,沙滩上的贝壳被视为海奇幻的“嬉戏的建筑”。(28行)它一边嘲弄人花费大中诞生的宝物,但当你把它们从沙滩中分离出来,它量的时间与精力,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去地复制它们就变成了“相貌平平,有碍观瞻的东西”,因为它们一个晚上完成的建筑———“暴风雪的游戏之作”,(26把“与太阳、海滩和喧嚣不息的风浪为伴的美留在了行)一边用自己的积雪做出一些诸如“白色花环”和岸上”。(25-28行)

“天鹅模样造型”(18-19行)的艺术品装点自己的建爱默生进一步指出,自然的美是不为人所过度筑。自然之作无需借助于蓝图,也不必依照人建筑追寻的,也不应将其中的任何个体要素与其整个环时计算好的尺寸或比例,它们的许多美就“出自随心境分开来看。否则,自然中内在的美就会丧失。正如所欲,看似杂乱无章的建构”。(17行)

《论自然》中所解释的:带露的早晨、彩虹、山、开花的然而,自然的这种被感知为美的美,只是最初果园、星星、月光、静水中的影子,等等,如果我们过级的美。更高一级的美存在于同人的意识相结合之于急切地去追求,它们就会只成为景象,就会以它们中。爱默生认为,自然界是由自然和精神组成的。自的虚幻嘲笑我们。爱默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秋天然总是披着精神的色彩。自然美不仅仅取决于自然傍晚时隐约闪烁着的美,谁能够抓住它呢?若你走本身,产生愉悦的力量更多的在于人对自然的感受。过去追寻,它就不见了。(Emerson:194)人只有敞开虽然自然景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自然景观的感所有的感官才能捕捉自然那一刻独特的美,刻意的受却因人而异,同样的大自然,“既可作喜庆场合的

追求最终只能是对自然肤浅的感知。

49

作为一个超验主义者,在爱默生看来,自然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每一部分都息息相通,每一个事物都以一种缩影的方式反映着整个宇宙。“一片叶子、一滴水、一个晶体、一小段时间都与整体相连,分享着整体的完美。每一个分子都是一个小宇宙,忠实地表达着它与世界的相似。”而每一个事物也只有在整体中才显现其美,“美,在它最博大、最深远的意义上,是对宇宙的一种表达。”(爱默生:186)美源于和谐,每一部分只有作为整体的一面,才能既保留其单个美,又能维持整个环境的和谐。不应试图将一处美丽的景致分开来看,因为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个体都与别的个体关联;/没有孤立的美,没有孤立的善”。(个体与整体11-12行)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再次表示:“美的标准是自然形式的完整循环,也就是自然的全体;任何单个的东西都不是特别的美,只有在完整中才有美。单个的物体只有在它展示出普遍的美时才是美的”。(爱默生:186)

虽然爱默生在他的作品中常侧重于描述自然中的美和感染力,他却意识到,语言根本无法完全表达出自然的美,人只有通过亲身的观察才能充分体验到它的美。在“超灵”中,他写道:“语言描绘不出它(自然)的色彩,它太微妙,它不可测,但我们却被它感染和渗透”。(Emerson:282)所以人应该直接去体验自然,而不应仅仅依赖于他人口中的描述。爱默生在《论自然》的导言中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说:“自然以其充溢的生命环绕在我们四周,并流入我们体内,它用自己提供的力量邀请我们与自然协调行动。我们被这样的自然所笼罩,为什么还要借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些呢”?(爱默生:175)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与宇宙保持最原始的关系。

尽管语言有其局限性,爱默生却认为,诗人乃是自然最好的观察员,他们最能够接受和传达自然的美,因为诗人的眼睛能聚合支离的事物,将各个部分融为一体,产生微妙的精神联系。他在文章“诗人”中详细说明了诗人的特质与敏锐的感知力。作为一名诗人,爱默生用自己的例子证明了他的看法。他的许多著名的诗都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诗中所使用的头韵、暗喻、和自然中的意象等修辞手法。这些富有诗意的手法以其本身具有的美描绘着难以描述的自然之美,将有形变为无形,这无疑为诗又增添了一分美。

对美的认识也反映了爱默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自然,对人类的服务,不仅作为一种材料,而

且也是过程和结果。它的各个部分都在不停地为人类的利益携手相助,“风播种着种子,太阳蒸发着海洋,风把水蒸汽吹到田野里去,在行星另一边的冰将水凝聚成雨,雨滋养着植物,植物养着动物,就这样,它(自然)的仁爱无穷的循环滋养着人类。”(爱默生:

180)。除了对自然实用价值的关注,爱默生更以独

特的眼光看到了自然的精神价值。在他眼里,自然是赐予人类的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医治人类被苦闷的工作所束缚的肉体和精神,还挽救人类的灵魂,使人摆脱束缚,摈弃一切欲望。这是一种自然之美。在这里,“人看到了某种像他的本性一样美好的东西”。(爱默生:180)

爱默生终生崇尚自然,自然中浸透了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他提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万物皆具象征性,每一个自然过程都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人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精神对应关系,自然界的每一种现象都与一种心灵状态相呼应。在《美国学者》中,爱默生写道:“人与自然源于同根,一个是叶,一个是花,两者同情同构,相互联系”。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对应物,它的每一部分都与心灵息息相应。“一个是印鉴,另一个是印记,自然之美就是心灵之美,自然法则就是人的心灵的法则。”(爱默生:119)一切精神的事实全由自然的象征来表现。

爱默生还指出,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且相互关联的。旧的迅速被新的取代,目前转瞬成为过去。自然界没有终极,每个终点都是一个起点:“日上中天时总会有另一道曙光升起,深海下总有更深的海洋”(Emerson:295)。他在“圆”中详细阐述了这些观点,说明“自然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永恒只是一个表示不同程度的概念”,“人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圆”(Emerson:296-7)。他还进一步说:人、自然和宇宙处在无限循环的统一体中,这种连续性和统一性即爱默生提出的“超灵”概念的缩影。在爱默生看来,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灵魂,超灵是人、自然与上帝的统一。自然是上帝的化身,人可以通过直觉从自然中感知上帝的神启,直觉所感应的生命的内在法则完全同自然的外在法则相对应,而外在法则是由感官所感知的各种自然形象揭示出来的。宇宙是一统一体,由自然界和灵魂组成,人置身于自然界,物我完全交融。在《论自然》中,爱默生这样描述他和圣灵融为一体的神秘体验:“站在空旷的大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快活的空气里,伸向无限的空间———一切都意味着自我主义消失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变得虚无,却又洞悉一切。宇宙本体之流在我体内循环,我成了上帝的

叶芝诗歌《基督重临》中的象征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张淑芳

贾卫章

引言

芝于1920年创作的,取材于基督教末世论神学的先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ButlerYeats,知诗篇。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叶芝亲眼1865-1939)是后期象征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他从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历了许多社会与浪漫主义中走来,又以其在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上的人事的变迁,看透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荒凉、冷漠、平造诣,成为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糅合了庸和破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卑鄙无耻,自甘堕落。爱尔兰民间神话、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瑞典神秘主与其他战后西方知识分子一样,叶芝对资本主义的义哲学、印度佛教思想、古希腊与古埃及的多神崇拜发展彻底幻灭,失望至极,因此他们企图从宗教方面等多种因素,因而充满了神秘色彩。他的诗歌语言来寻找出路。

优美流畅、规范,这不但是因为诗人善变的诗风,更在诗歌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宗教神是因为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经历,以及诗歌中象话中或自己独创的意象,借助于基督教中基督复活征主义的应用。

探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解体。他宣称即将到来的新与其他象征主义者一样,叶芝认为世界是象征世纪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伪基督降临的天下大乱,表的,因此“象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手段,更是认识世达了西方战后的恐怖景象和危机意识。

界、理解真实的重要方式“……到了90年代,他开在诗里,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神秘意象:旋体、始创造了自己的一些象征意象,最终,在《幻象》(A

猎鹰、主人、纯真的礼议、大记忆、巨兽、人首狮身的Vision)(1925)中,诗人设计了一套自己的象征系统。

形体、鸟群、摇篮等,表达了诗人对文明解体的忧虑。

从此,诗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这套系统,以前所未叶芝神秘主义的来源

有的自信,继续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去赢得他在后期在英国通灵论者阿尔弗雷德·珀西·

辛奈特所著象征主义诗坛上的地位”。(黄海容2000:108)

《佛教秘宗》(EsotericBuddhism)一书的影响下,叶芝《基督重临》的创作背景

开始对东、西方的神秘哲学和秘密法术发生浓厚兴其代表作《基督重临》(TheSecondComing)是叶

趣。他逐渐认识到,神秘主义哲学是一切真理中最

一部分。”(爱默生:178)这种与自然直接,瞬时的交……自然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的灵魂。”最后,流作用于人的灵魂,使之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这些他把古代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格言‘研习大自意义上,我们更能理解超验主义思想的精髓,它是人然’合而为一。(爱默生:119)。

的本能中神性的内化,是植入人类自然法则的一种超自然属性。“透明的眼球”也成了爱默生超验主义参考文献:

思想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1]Emerson,RalphWaldo.SelectedWritingsof作为学者,诗人,散文家和超验主义者的爱默RalphWaldoEmerson.Ed.andfwd.WilliamH.生,一生渴望像自然一样,不断创造,不断成长,永不Oilman.NewYork:Penguin,1965.

停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具体层面上表达了他的[2]GeorgeMcMichael.AnthologyofAmerican哲学和他不断蜕变的思想。而他关于人、自然与上Literature,secondedition.NewYork:Macmillan帝的关系的哲学思考,成为了他超验主义思想的精PublishingCo.

髓。正如他在《美国学者》中所总结的那样:自然是[3]吉欧·波尔泰编爱默生集[M].赵一凡译.北“绵延不绝、无可解释的上帝之网,既无起点,也无终京:三联书店,1993年.

点,却始终有着一种循环的力量,使它不断返回自身。[4]爱默生.爱默生演讲录[M].孙宜学译.北京: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包罗于这一循环不已的统一体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


相关文章

  • 高中生课外读物推荐
  • 经常有老师.学生.朋友让我推荐高中生应该读的好书.就利用假期里相对空闲的时间,开了这份书单.三个年级的读物是根据年级学习内容及认识特点而定,高一侧重于感性类读物,高二侧重于理性类读物,高三侧重于文化类读物.当然,这之间肯定有交叉,有些书三个 ...查看


  • 北师大二附中一模范文[优秀作文]
  • [北师大二附中范文] 走出桃花源 北师大二附中黄辰扬(60分) 很多时候,当我们安于生活的富足美满,心便会走向自足却困顿的枷锁,在甘甜中被满足消磨与生俱来的斗志,再看不到,在江南的杏花春雨外还有大漠孤烟,渡头落日的壮阔.走出现实如" ...查看


  • 论爱默生与梭罗的自然观
  • 2008年8月 论爱默生与梭罗的自然观 马金羽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本文分析了两位杰出的超验主义者爱默生和梭罗的巨作和对自然观的不同见解,以便让读者更好的了解 两位大师以及他们对现代美国的影响. [关键 ...查看


  • IT行业客户联系方式(新) [打印本页]
  • IT 行业客户联系方式(新) 作者: fendou 时间: 2010-4-8 03:39 标题: IT 行业客户联系方式(新) 公司名称 联系人 职位 KONICAMINOLTA 王晓燕 市场科长 日立信息系统 郭梅 市场部 日立信息系统 ...查看


  • 爱默生之论自然
  • 爱默生之论自然 2009年01月22日 星期四 19:41 我们生活在太阳光里,生活在表面上──一种贫瘠的,貌似有意义的,肤浅的生存,谈论着沉思,先知,艺术和创造.但是,从我们肤浅而毫无价值的生活方式中,怎么能产生伟大的高尚?现在来吧,让我 ...查看


  • 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自我"观念
  • --从爱默生的方向看 灵石 惠特曼是歌颂自我的诗人,<草叶集>是歌颂自我的诗集,这不是偶然的.在<诗人>一文中,爱默生已经设计了美国诗人的理想形象,在<美国学者>一文中他又勉励美国诗人摆脱欧洲旧传统的影响 ...查看


  • 浅论张晓风散文的超性别书写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散文集<地毯的另一端>蜇声文坛.当时诗人余光中在<我们需要几本书>一文里毫不讳言"至少有三个因素使早期的张晓风不能进入现代:中文系的教育,女作家的传统,五四新文学的余风 ...查看


  •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一.引言 西方文学史从起源发展初期就不乏提倡个人主义人物的出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读者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性格鲜明,魅力十足的人物,人们从对宗教.国家.道德 ...查看


  •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一直都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觉得她的散文柔婉中不乏刚劲,简单中意蕴无穷.有一种细水长流.娓娓道来的感觉.像一朵淡香的花,温馨清雅:似一杯醇香的茶,回味无穷. 她在<只因为年轻啊>一文中说到:"青春太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