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同"文化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第27卷第2期

2013年4月

文章编号:1674—0882(2013102—0033—0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I: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论“大同"文彳匕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姚颖1,吕向阳!,管芙蓉:

(1.广东_r-,3k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6;

2.3.大同市区域文化学会,山西大同037()f)3)

摘要:作为古今中外人们共有的美好政治理想和社会愿望,“大同”思想形成于我国的春秋时代,其本质特点是“天下为公”,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平等在东西方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使它具备了跨时间、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巨大的文化软实力蕴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

“大同”思想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显-而易见的发掘“大同”思想的文化内涵,积极提升“大同”思想的文化软实力.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同”思想;天下为公;文化产业创意;软实力;提升中图分类号:r)616

文献标识码:A

提到“大同”,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联想:一是ilI西的第二大城市、北魏古都和誉享中外的煤都——

大同;二是从孔孟到孙中…、康有为等几千年来圣

生存辛劳,对于自己已感觉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

不公平现象无暇过多地思考,不可能形成一定规模

的社会思潮,也不会留下更多的表达这种社会愿望

哲先贤所憧憬的“大同世界”中的“大同”。不难想象,1II西人首先联想到的或许是占都大同,而在思想界和知识界,联想到的则可能是《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同”。本文所论及的是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近代以来世界各同特别关注的文化软实力的

“大同”。

一、“大同”思想的形成

“大同”作为一种渴望公平、反对奴役的社会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甲期就已经产生。《诗经》c{】就有“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逝将去女,适彼乐

的记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战园时期,社会生活

中的不公平现象日益严噩,人们对“大同t|£界”的向往日益急切,于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就成了

一种强烈r]gi:t:会呼声。据《礼记・礼运》记载: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二事毕,出游于观

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日:“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

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

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国”,“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不稼不穑,胡取禾i

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不稼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

兮”、“不稼不穑,胡取禾i百园兮?不狩不猎,胡赡尔庭有县鹑兮”的诗自J。Itl(1'2(x)-:202-)毫无疑问,这些都

反映了远i々人们对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和谐公平的大同衬:

会的向往。不过,南于当时的人们从早到晚都在为

收稿日期:2013-02—28

这是“大同”一语在我曰史料中的第一次出现。

基金项目:…西省社科联2011~2012年度雨点课题(SSKLZI)Kq’2011129)作者简介:姚颖(1973一),女,广州人,硕I:,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吕向阳(1963一)。男.tllpthh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同文化;管荚蓉(1964一),女,山两临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同文化。

・33・

万方数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卒十会科学版)

如此观念明确、内容具体的社会政治向往的出现,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已经产生,其内容也基本形成。与孑L子同时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m㈣并认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

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

贤”,附1va)表达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现象的不满,向往“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政治体制和人人平等、贫富与共的社会生活。

儒家对理想社会“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著

名论述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大同”思想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愿望在春秋时期的出现,是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的具体体现。几千年来,人们向往“大同”社会,向往着在这样的“大同”社会中,民众整体道德水平很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大家和睦相处,没有罪恶,没有战争,安定祥和,人人幸福……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大同”思想在春秋时期形

成,并进而上升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望。从此,这种对公平、安定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便成了中华文

明史上很时髦的话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激发了历代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到今天,“大同”一语,已完全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政治文化符号。

二、“大同”思想的本质特点

“大同”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天下为公”,因为

只有“天下为公”,才有可能实现“大同”,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至公》中记载了

如下的故事: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日:‘止!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孔子闻之日:“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日:“去其‘人’而可矣。”

楚共王打猎丢了弓,不让左右去寻找,认为楚国人

丢了弓,楚国人会捡到,又何必去找呢?意思是反

正都在我们楚国之内,为我们楚园人使用,没有必要再找了。孑L子听到这事后认为,应该把“楚”字去

掉,变成“人亡弓,人得之”,这样去除国界,就“天

下大同”了。老子闻之则建议,干脆连“人”字也去

掉,变成“亡弓,得弓”,就可以“取”之从容,“丢”得

其所,来自于天地,复归于自然,天人融为一体,达到“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抛弃狭隘的国界观念,建树“天下为公”的广阔胸襟,“公而忘私”、“大

・34・

万方数据

公无私”,“至公至善”,全人类和谐共荣,与自然

和谐相处,先秦时代的先哲们已经开始对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美好的向往。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在新的社会制度孕育和分娩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思想伴随始终。除儒家的“大同”以外,还出现了颇有社会影响的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和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然而最有影响的仍是儒家的“大同”思想。

三、“大同”思想的中国内涵

从西汉中叶到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因为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一直停留在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儒家的“大同”思想没有出现新的模式,而农家、道家类型的“大同”思想却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前者主要表现是利用宗教团体组织农民起义,如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就是较早的典型。后者的“大同”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代表。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鲁据有汉中后,废除官吏,设“祭酒”分管部众,各祭酒的辖区设义舍,放置义米、义肉,供行人无偿取用。对部众的管理强调用说服教育方式,对犯法的人也首先教育,宽恕三次不改而后处罚。这是中华民族向往“大同”社会并付诸实践的一次了

不起的尝试。

脍炙人口的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幻想着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乐土,那里“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男耕女织,各尽其责,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没有战争,人们永远生活在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

界、王朝废兴、社会动乱等一无所闻,自秦末进

洞,从未外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成了千百年来“人间乐土”的同义语和中华民族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典型象征。

鸦片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中围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生活,激发了农家和道家“大同”思想的复苏。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章太炎的《五无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过,由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

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和巨大影响,它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仍始终处于无以取代

的主流地位,受到近世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推

崇和赞赏,常常被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社会理想和

2013年

姚颖:论“大同”文化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政治愿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

“大同”理想。

19世纪20世纪交替之际,康有为完成了他的惊世之作《大同书》。他认为,济世救民,“昧昧我

思,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遍观世法,舍大同之道

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31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男女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贵贱等级。作为一代领袖人物的孙中IIJ则提出土地国

有、大企业国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

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供公民享用,并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来实现自己的“大同”理想。

“大同”思想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最崇高最美好

的政治愿望,它不但是一个政治符号,而且更是一

个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久远,是没有什么文化概念可以与之相比

的。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

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80华诞贺寿。80岁的费孝通提出了“各尽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是更高档次上的现代版的“大同”思想

的再现。

四、“大同”思想的世界内涵

人类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大同”理想就是人类文化中共有的美好愿望。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Ilha'rtov,约前427—347年)的对话体作品《理想国》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大同”思想的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它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书中柏拉图把国

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和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

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纯粹的政治幻想,而是讨论诸多哲学问题的哲学著

作,书中所描绘的“理想国”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因为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

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如果我们拿《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儒家的“大同”思想和陶渊明《桃花源》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来做比较,《理想同》中所描述的社会并不理

万方数据

想,与平民大众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如果让世人做选择,相信选择更多的是“桃花洞”,而

不是“理想国”。因为社会有阶级阶层之分,当然就

不可能有平等可言了,没有平等,当然就不可能有

“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了。

(二)《圣经》平等思想的影响《圣经》的“大同”思想和平等思想是西方“大同”思想的源泉。首先,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一视同仁,赐福众生。在它的影响下,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几乎渗透到了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在英国14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中,工人出身的诗人John

Ball

f1338年~

1381年)就写出著名的诗句:

WhenAdamdelvedandEve

span,

Aho

was

thenthe

gentleman?

(亚当耕田夏娃织布,那时谁是贵族?)

除去《圣经》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生而平等”之外,这大约是西方渴望公平民主的较早的社会要求。16世纪17世纪之交一直到1620年,受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轮船西去美洲开发新大陆的《五月花公约》的出现,以清教徒为代表的“朝圣者”

们,又一次表达了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大同”社会的愿望。这种美好的“大

同”思想作为建国的政治纲领,被杰弗逊写进了《独立宣言》,华盛顿为首的先贤们希望在新大陆上建立一个真实的“大同”社会。著名的曾被认为是世界演讲文学第一名文的林肯《盖提斯堡演说》的开篇之

言就响亮地发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呼声,而且决心要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和政府。

(三)《乌托邦》关于理想社会最有影响的说法是《乌托邦》。乌托邦是从拉丁文Utopia音译过来的,本意为“没有的地方”,引伸为“有向往却不可能成的好事儿”,音译“乌托邦”,恰恰表达了“不存在的(乌)寄托中的(托)国家(邦)”,译文准确地表达了“空想的国家”的原意。《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的名著,书中他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

行到一个名为“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大家穿统一的T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

票产生,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按需分配,

各取所需。“乌托邦”作为一种“大同”政治思想和文

化思想,影响之大是鲜有可以与之相比的。19世纪与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齐名的英国才子奥

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的话“一张没有乌托邦的

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应是最好的说明。与

・35・

两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我国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相比,堪为伯仲,都是人类“大同”思想的典范。

五、“大同”思想对提升软实力的意义

文化作为经济活动内容之一,是古老的社会现

象,但对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理性研究和开发,

则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事情。“二战”迄今,随着国

际往来的频繁,国际文化产业及其开发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及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1980年到1998年,世

界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的年度贸易额从953.4

亿美元增长到3879.27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之快

可见一斑。

文化相对于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而言,近年被称作“软实力”,是当今风靡国际关系领

域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转向关注文化、价值

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

力,并上升为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

重要的参照系。表面看,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

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本世纪以来,继承和

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成了中华

民族面的当务之急。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1月在

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次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又指

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显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不容忽视的战略要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

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来的。1990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

《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七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

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同家的综合同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

・36・

万方数据

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

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

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指出: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同家的GDP、硬件设

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本世纪初期,我国政府把文化产业及其开发作为经济政策的战略内容之一,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和开发研究提一卜议事日程,文化资源丰富的我国文化产业空前得到了发展。但由于理论研究滞后,基础薄弱,至今未能形成应有的规模,文化的社会化

和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

衡,把作为文化产业及其创意、开发的重要支撑之一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及其成果搁置一旁,未能进行综合研究与利用。麦当劳、可rJ可乐等一起涌进我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好莱坞大片此来彼进,米老

鼠、唐老鸭、哈利波特等形象为人乐道,脍炙人口,

大量的西方元素以不易被察觉的软实力形式服务于

它们的国家,就连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花木兰也居然成了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动两片形象。还有《功夫熊

猫》,这些本来都是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却无端地“易帜”而服务于异乡他国了。有资料显示,2008

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1/60,中国元素在

国际上的传播视野不宽,视线不远。广阔的国内文化市场固然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使我国经济免于重创

或渡过难关,然而不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带来历史的遗憾:

有人讲过,中围软实力的内涵和基本构成,必

须和人类文明吻合并接轨。“大同”思想的文化内

涵,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资源,其所蕴藏的文化软实

力是巨大的,有必要有价值予以重视与开发。《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鸿篇巨制不如一个动面片《小蝌蚪找妈妈》能进入西方圉家主流电视频道的

警示,应当是打造文化产业创意,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最佳借鉴。发掘“大同”思想的文化内涵,积极提

升“大同”思想文化软实力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人所共知,近20多年来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由

传统的硬实力竞争转向了软实力竞争,各罔都先后制定了自己的软实力竞争战略方针。在这种情况

下,我国文化产业创意软实力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

创意软实力的比拼,一方面是大、厚、重,一方面是奇、特、绝。奇、特、绝,中华文化可能大放异彩,为世界所瞩目;大、厚、重,中华文化有如巨

2013年

姚颖:论“大同”文化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龙,堪与世界文化大国相比拼。因此,充分认识“大同”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开发的意义

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同”,三千多年前中华圣贤提出的这一美好

质特点,是任何人类思想难以相比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大同”思想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不容忽视的。“大同”思想在我国软实力核心——文化软实力——中的特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大同”思想文化

软实力的把握和开发,是新时期充分发挥文化软实

的思想概念,表达了几千年来全人类对理想国家的政治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人类的“大同”思想正如世界公认的圣人孔子一样,是世界文化的财富,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由来之悠久,蕴涵之丰富,其跨时间、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本

参考文献:

[1](春秋)孔丘.诗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2](春秋)老子.道德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

力作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

举措。

[3悚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OntheCulturalConnotationof”GreatHarmony¨

anditsValueforthePromotionoftheSoftPower

YAOYin91,L0Xiang-yan92,GUANFu-ron92

(1.SchoolofBusiness,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

2.DatongRegionalCultureSociety,DatongShanxi,037003)

Abstract:”GreatUnity”thought,as

socialandpoliticaldesireoftheworldpeople,wasformedintheSpringandAutumn

Period,thenatureofwhichisthat”thewholeworld”is

commonwealthofGreatUnityandallthesocialmembers

are

equal.Inthe

thousandsofyearsoftheworldhistory,theconnotationof”GreatUnity”thought,successivelyenrichedanddeveloped,havegotthecharacteristicsofbeingcross-time,cross—border,cross—nation,cross—cultureandself—evidentthat”GreatUnity”thoughtplays

great

implicationofculturalsoftpower.Itis

our

special

roleinthe11ucleus

as

ofthesoftpowerofclear

as

country,i.e,theculturalsoft

power.Theinfluence.cohesionandappealof”GreatUnity”thoughtisworldandisbeingacceptedallover.Itisdecisivelyimportant

to

to

day

since

Chinesecultureismovingtowardthe

as

exploretheculturalconnotationof”GreatUnity”thought

well

as

promoteitsculturalsoftpower,SOthat

noonecan

neglectit.

Unity;creativeresearchesofcultural

industry;softpower;

Keywords:”Great

promotion

Unity”thought;acommonweahhofGreat

[责任编辑赵立人]

・37・

万方数据

第27卷第2期

2013年4月

文章编号:1674—0882(2013102—0033—0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I: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论“大同"文彳匕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姚颖1,吕向阳!,管芙蓉:

(1.广东_r-,3k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6;

2.3.大同市区域文化学会,山西大同037()f)3)

摘要:作为古今中外人们共有的美好政治理想和社会愿望,“大同”思想形成于我国的春秋时代,其本质特点是“天下为公”,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平等在东西方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使它具备了跨时间、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巨大的文化软实力蕴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

“大同”思想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显-而易见的发掘“大同”思想的文化内涵,积极提升“大同”思想的文化软实力.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同”思想;天下为公;文化产业创意;软实力;提升中图分类号:r)616

文献标识码:A

提到“大同”,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联想:一是ilI西的第二大城市、北魏古都和誉享中外的煤都——

大同;二是从孔孟到孙中…、康有为等几千年来圣

生存辛劳,对于自己已感觉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

不公平现象无暇过多地思考,不可能形成一定规模

的社会思潮,也不会留下更多的表达这种社会愿望

哲先贤所憧憬的“大同世界”中的“大同”。不难想象,1II西人首先联想到的或许是占都大同,而在思想界和知识界,联想到的则可能是《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同”。本文所论及的是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近代以来世界各同特别关注的文化软实力的

“大同”。

一、“大同”思想的形成

“大同”作为一种渴望公平、反对奴役的社会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甲期就已经产生。《诗经》c{】就有“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逝将去女,适彼乐

的记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战园时期,社会生活

中的不公平现象日益严噩,人们对“大同t|£界”的向往日益急切,于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就成了

一种强烈r]gi:t:会呼声。据《礼记・礼运》记载: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二事毕,出游于观

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日:“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

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

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国”,“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不稼不穑,胡取禾i

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不稼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

兮”、“不稼不穑,胡取禾i百园兮?不狩不猎,胡赡尔庭有县鹑兮”的诗自J。Itl(1'2(x)-:202-)毫无疑问,这些都

反映了远i々人们对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和谐公平的大同衬:

会的向往。不过,南于当时的人们从早到晚都在为

收稿日期:2013-02—28

这是“大同”一语在我曰史料中的第一次出现。

基金项目:…西省社科联2011~2012年度雨点课题(SSKLZI)Kq’2011129)作者简介:姚颖(1973一),女,广州人,硕I:,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吕向阳(1963一)。男.tllpthh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同文化;管荚蓉(1964一),女,山两临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同文化。

・33・

万方数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卒十会科学版)

如此观念明确、内容具体的社会政治向往的出现,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已经产生,其内容也基本形成。与孑L子同时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m㈣并认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

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

贤”,附1va)表达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现象的不满,向往“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政治体制和人人平等、贫富与共的社会生活。

儒家对理想社会“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著

名论述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大同”思想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愿望在春秋时期的出现,是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的具体体现。几千年来,人们向往“大同”社会,向往着在这样的“大同”社会中,民众整体道德水平很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大家和睦相处,没有罪恶,没有战争,安定祥和,人人幸福……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大同”思想在春秋时期形

成,并进而上升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望。从此,这种对公平、安定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便成了中华文

明史上很时髦的话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激发了历代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到今天,“大同”一语,已完全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政治文化符号。

二、“大同”思想的本质特点

“大同”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天下为公”,因为

只有“天下为公”,才有可能实现“大同”,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至公》中记载了

如下的故事: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日:‘止!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孔子闻之日:“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日:“去其‘人’而可矣。”

楚共王打猎丢了弓,不让左右去寻找,认为楚国人

丢了弓,楚国人会捡到,又何必去找呢?意思是反

正都在我们楚国之内,为我们楚园人使用,没有必要再找了。孑L子听到这事后认为,应该把“楚”字去

掉,变成“人亡弓,人得之”,这样去除国界,就“天

下大同”了。老子闻之则建议,干脆连“人”字也去

掉,变成“亡弓,得弓”,就可以“取”之从容,“丢”得

其所,来自于天地,复归于自然,天人融为一体,达到“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抛弃狭隘的国界观念,建树“天下为公”的广阔胸襟,“公而忘私”、“大

・34・

万方数据

公无私”,“至公至善”,全人类和谐共荣,与自然

和谐相处,先秦时代的先哲们已经开始对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美好的向往。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在新的社会制度孕育和分娩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思想伴随始终。除儒家的“大同”以外,还出现了颇有社会影响的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和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然而最有影响的仍是儒家的“大同”思想。

三、“大同”思想的中国内涵

从西汉中叶到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因为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一直停留在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儒家的“大同”思想没有出现新的模式,而农家、道家类型的“大同”思想却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前者主要表现是利用宗教团体组织农民起义,如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就是较早的典型。后者的“大同”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代表。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鲁据有汉中后,废除官吏,设“祭酒”分管部众,各祭酒的辖区设义舍,放置义米、义肉,供行人无偿取用。对部众的管理强调用说服教育方式,对犯法的人也首先教育,宽恕三次不改而后处罚。这是中华民族向往“大同”社会并付诸实践的一次了

不起的尝试。

脍炙人口的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幻想着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乐土,那里“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男耕女织,各尽其责,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没有战争,人们永远生活在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

界、王朝废兴、社会动乱等一无所闻,自秦末进

洞,从未外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成了千百年来“人间乐土”的同义语和中华民族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典型象征。

鸦片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中围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生活,激发了农家和道家“大同”思想的复苏。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章太炎的《五无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过,由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

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和巨大影响,它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仍始终处于无以取代

的主流地位,受到近世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推

崇和赞赏,常常被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社会理想和

2013年

姚颖:论“大同”文化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政治愿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

“大同”理想。

19世纪20世纪交替之际,康有为完成了他的惊世之作《大同书》。他认为,济世救民,“昧昧我

思,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遍观世法,舍大同之道

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31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男女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贵贱等级。作为一代领袖人物的孙中IIJ则提出土地国

有、大企业国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

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供公民享用,并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来实现自己的“大同”理想。

“大同”思想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最崇高最美好

的政治愿望,它不但是一个政治符号,而且更是一

个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久远,是没有什么文化概念可以与之相比

的。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

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80华诞贺寿。80岁的费孝通提出了“各尽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是更高档次上的现代版的“大同”思想

的再现。

四、“大同”思想的世界内涵

人类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大同”理想就是人类文化中共有的美好愿望。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Ilha'rtov,约前427—347年)的对话体作品《理想国》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大同”思想的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它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书中柏拉图把国

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和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

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纯粹的政治幻想,而是讨论诸多哲学问题的哲学著

作,书中所描绘的“理想国”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因为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

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如果我们拿《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儒家的“大同”思想和陶渊明《桃花源》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来做比较,《理想同》中所描述的社会并不理

万方数据

想,与平民大众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如果让世人做选择,相信选择更多的是“桃花洞”,而

不是“理想国”。因为社会有阶级阶层之分,当然就

不可能有平等可言了,没有平等,当然就不可能有

“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了。

(二)《圣经》平等思想的影响《圣经》的“大同”思想和平等思想是西方“大同”思想的源泉。首先,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一视同仁,赐福众生。在它的影响下,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几乎渗透到了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在英国14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中,工人出身的诗人John

Ball

f1338年~

1381年)就写出著名的诗句:

WhenAdamdelvedandEve

span,

Aho

was

thenthe

gentleman?

(亚当耕田夏娃织布,那时谁是贵族?)

除去《圣经》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生而平等”之外,这大约是西方渴望公平民主的较早的社会要求。16世纪17世纪之交一直到1620年,受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轮船西去美洲开发新大陆的《五月花公约》的出现,以清教徒为代表的“朝圣者”

们,又一次表达了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大同”社会的愿望。这种美好的“大

同”思想作为建国的政治纲领,被杰弗逊写进了《独立宣言》,华盛顿为首的先贤们希望在新大陆上建立一个真实的“大同”社会。著名的曾被认为是世界演讲文学第一名文的林肯《盖提斯堡演说》的开篇之

言就响亮地发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呼声,而且决心要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和政府。

(三)《乌托邦》关于理想社会最有影响的说法是《乌托邦》。乌托邦是从拉丁文Utopia音译过来的,本意为“没有的地方”,引伸为“有向往却不可能成的好事儿”,音译“乌托邦”,恰恰表达了“不存在的(乌)寄托中的(托)国家(邦)”,译文准确地表达了“空想的国家”的原意。《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的名著,书中他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

行到一个名为“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大家穿统一的T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

票产生,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按需分配,

各取所需。“乌托邦”作为一种“大同”政治思想和文

化思想,影响之大是鲜有可以与之相比的。19世纪与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齐名的英国才子奥

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的话“一张没有乌托邦的

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应是最好的说明。与

・35・

两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我国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相比,堪为伯仲,都是人类“大同”思想的典范。

五、“大同”思想对提升软实力的意义

文化作为经济活动内容之一,是古老的社会现

象,但对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理性研究和开发,

则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事情。“二战”迄今,随着国

际往来的频繁,国际文化产业及其开发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及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1980年到1998年,世

界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的年度贸易额从953.4

亿美元增长到3879.27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之快

可见一斑。

文化相对于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而言,近年被称作“软实力”,是当今风靡国际关系领

域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转向关注文化、价值

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

力,并上升为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

重要的参照系。表面看,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

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本世纪以来,继承和

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成了中华

民族面的当务之急。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1月在

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次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又指

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显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不容忽视的战略要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

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来的。1990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

《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七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

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同家的综合同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

・36・

万方数据

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

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

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指出: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同家的GDP、硬件设

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本世纪初期,我国政府把文化产业及其开发作为经济政策的战略内容之一,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和开发研究提一卜议事日程,文化资源丰富的我国文化产业空前得到了发展。但由于理论研究滞后,基础薄弱,至今未能形成应有的规模,文化的社会化

和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

衡,把作为文化产业及其创意、开发的重要支撑之一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及其成果搁置一旁,未能进行综合研究与利用。麦当劳、可rJ可乐等一起涌进我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好莱坞大片此来彼进,米老

鼠、唐老鸭、哈利波特等形象为人乐道,脍炙人口,

大量的西方元素以不易被察觉的软实力形式服务于

它们的国家,就连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花木兰也居然成了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动两片形象。还有《功夫熊

猫》,这些本来都是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却无端地“易帜”而服务于异乡他国了。有资料显示,2008

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1/60,中国元素在

国际上的传播视野不宽,视线不远。广阔的国内文化市场固然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使我国经济免于重创

或渡过难关,然而不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带来历史的遗憾:

有人讲过,中围软实力的内涵和基本构成,必

须和人类文明吻合并接轨。“大同”思想的文化内

涵,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资源,其所蕴藏的文化软实

力是巨大的,有必要有价值予以重视与开发。《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鸿篇巨制不如一个动面片《小蝌蚪找妈妈》能进入西方圉家主流电视频道的

警示,应当是打造文化产业创意,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最佳借鉴。发掘“大同”思想的文化内涵,积极提

升“大同”思想文化软实力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人所共知,近20多年来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由

传统的硬实力竞争转向了软实力竞争,各罔都先后制定了自己的软实力竞争战略方针。在这种情况

下,我国文化产业创意软实力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

创意软实力的比拼,一方面是大、厚、重,一方面是奇、特、绝。奇、特、绝,中华文化可能大放异彩,为世界所瞩目;大、厚、重,中华文化有如巨

2013年

姚颖:论“大同”文化内涵对软实力提升的意义

龙,堪与世界文化大国相比拼。因此,充分认识“大同”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开发的意义

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同”,三千多年前中华圣贤提出的这一美好

质特点,是任何人类思想难以相比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大同”思想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不容忽视的。“大同”思想在我国软实力核心——文化软实力——中的特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大同”思想文化

软实力的把握和开发,是新时期充分发挥文化软实

的思想概念,表达了几千年来全人类对理想国家的政治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人类的“大同”思想正如世界公认的圣人孔子一样,是世界文化的财富,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由来之悠久,蕴涵之丰富,其跨时间、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本

参考文献:

[1](春秋)孔丘.诗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2](春秋)老子.道德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

力作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

举措。

[3悚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OntheCulturalConnotationof”GreatHarmony¨

anditsValueforthePromotionoftheSoftPower

YAOYin91,L0Xiang-yan92,GUANFu-ron92

(1.SchoolofBusiness,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

2.DatongRegionalCultureSociety,DatongShanxi,037003)

Abstract:”GreatUnity”thought,as

socialandpoliticaldesireoftheworldpeople,wasformedintheSpringandAutumn

Period,thenatureofwhichisthat”thewholeworld”is

commonwealthofGreatUnityandallthesocialmembers

are

equal.Inthe

thousandsofyearsoftheworldhistory,theconnotationof”GreatUnity”thought,successivelyenrichedanddeveloped,havegotthecharacteristicsofbeingcross-time,cross—border,cross—nation,cross—cultureandself—evidentthat”GreatUnity”thoughtplays

great

implicationofculturalsoftpower.Itis

our

special

roleinthe11ucleus

as

ofthesoftpowerofclear

as

country,i.e,theculturalsoft

power.Theinfluence.cohesionandappealof”GreatUnity”thoughtisworldandisbeingacceptedallover.Itisdecisivelyimportant

to

to

day

since

Chinesecultureismovingtowardthe

as

exploretheculturalconnotationof”GreatUnity”thought

well

as

promoteitsculturalsoftpower,SOthat

noonecan

neglectit.

Unity;creativeresearchesofcultural

industry;softpower;

Keywords:”Great

promotion

Unity”thought;acommonweahhofGreat

[责任编辑赵立人]

・37・

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 筹办上海世博会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 2008年12月 总第23卷第12期 SOCIALSCIENCf泠REVIEW 社科纵横 Dec.2008VOL.23N0.12 筹办上海世博会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倪国良'耿宏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 ...查看


  • 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看国民素质的提高
  • 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看国民素质的提高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资源.既是本民族的骄傲,也是本民族珍贵的道德资源,"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查看


  •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1
  •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07 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是深化中国梦研究的基础,也是实 ...查看


  •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4年06月06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深刻 ...查看


  • 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 刚刚收获"十一五"的硕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 ...查看


  • 孩子:为什么要学好中文--利亚德董事长李军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 编者按 看到孩子们在夏令营写给爸妈的中文信--内容平淡.用词简单.还别字连篇,中文写作比公立学校学生起码差三个年级,还说为了逃避回去学中文,想在夏令营多呆几天:爸爸深感忧虑和自责,故而写了这封信,望孩子们认真阅读.思考并行动起来. 一.你们 ...查看


  • 资源型城市[1]
  • 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学生姓名:苏晨业 指导教师:张改枝 摘要: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过度消耗.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基础薄弱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资 ...查看


  • 2011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大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 耿彦波 2011年6月1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q ...查看


  •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1
  •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作者:肖群忠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30日 16版)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都有重要时代价值.在剔除糟粕.不断扬弃的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