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变迁

中 越 关 系 变 迁 —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角度 浅析中越百年关系变迁 2013161271 孙萌 关于中越百年关系的变迁,我们将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角度来浅析。自古以来,越南行政上长期直属中国,后又近千年宗藩关系。奉行文化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中越存在文明共性。至今,中越同属亚洲文化圈,均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越南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猛增长。 越南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古国,自古历史渊源深厚。公元前214年,秦攻占百越之地,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派遣官吏治理,其中象郡就包括今天的广西西部和越南中北部地区。这就标志着越南正式成为中国的郡县。在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之前,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郡县。1054年,越南李朝时期将国号改为大越。1400年,胡朝时期,改国号为“大虞”。1428年,又改为大越。1804年,嘉靖皇帝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883年12月,法军进攻驻守在红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国军队,中法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越南人与先秦时中国南方的越族同属一个民族。从秦平百越始设象郡,西汉灭南越设交趾郡,到唐时安南都护府越南北部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直属于中国。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的辉煌征服史;对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的所谓 “亡国史”。 唐末黄巢大起义,越南脱离中央王朝。丁部领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大越国”,宋、元、明、清时越南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臣属于中国,受中国皇帝册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君臣邦交;对于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屈辱压迫。到了近代,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中越都陷入了被殖民侵略的困境,中越历史也有了很大得变迁。越南先后被法国、日本、美国入侵,近代清朝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刚刚摆脱了日本的殖民占领,但这时,法国卷土重来,中国向越南无私援助,最后1954年在奠边府战役击溃法军。之后美国人为了东南亚的利益插手越南事务,战争逐渐升级,1969—1975年为越战时期,中国再次伸出援手,大力帮助社会主义兄弟越南,最终越南战胜了美国侵略,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其中,中国的帮助功不可没。1979——1988年,是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中越大打出手,敌对关系。1989——今,中越两国关系逐渐缓和,最近几年更是关系密切,双边经贸合作很多,关系友好。这段曲折历史也是近代以至现在越南与我国的矛盾的历史依据越南自建立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以来,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实行儒释道并举的政策,逐步形成了越南自己的文化;但实际上,其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环。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与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长期的战争历史,小国特殊的国际位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

融合,渐渐形成了越南的多元文化,这些对越南国民性格的影响非常之大,也对中越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的国家性格一般受其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该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成长史等因素影响。人数占多数的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多民族国家性格的决定性因素。主体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与本国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并自我进化,最终形成现代国家性格。地理环境和国家成长的历史也影响着国家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甚至一定程度上丰富、改变了国家性格的内容。越南国家性格的形成也不例外,其国家性格是由主体民族—京族的文化传统构成,并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及其国家成长历史进程所决定的。越南的民族性格为:战争文化滋生英雄主义情怀;大国包围下的危机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文化感染下礼貌简朴和艰苦奋斗。而国民性格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普遍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越南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地理因素,越南位于印支半岛东海岸,中南半岛的东部,从北至南长600公里,红河和湄公河均流经越南流入南海,两大河流冲击形成的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陆地生存条件优越,历史上稻作文明较为发达。同时,由于越南东南临南海,西南濒暹罗湾,海岸线长达 3260公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接触和认识海洋,逐渐发展起来一定程度的海洋文明,沿海地区逐渐成为越南发展最快、最富饶的地区。至今,越南有 26个省、61个大中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人口也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越南国家性格不仅有稻作文明的勤劳、能干等特征,还包含海洋文化的开放、外向和富于冒险等因素。地理环境还赋予越南深深的危机意识。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从最北的河江省同文县弄顾村到最南边的金瓯省金瓯角历头村南北长约1640公里,从广宁省芒街到莱州省的阿巴寨东西宽约600公里,中部广平省从海滨城市洞海到越老边界的戈龙村最窄处仅48个公里。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越南一旦遇到战争,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因此,国家战略纵深的欠缺成为越南的先天不足,国家安全的危机感驱使越南不得不寻求有效扩大战略防御纵深,扩充自身安全屏障。也正是因为如此,越南国家性格中还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和对国家安全的敏感。反应在国家政策上,越南不仅重视向海洋方向的扩张,对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还努力扩大本国在陆地的战略纵深,上世纪70年代末入侵柬埔寨和至今在老挝和柬埔寨持续不断的扩大影响力即是证明;其次是思想文化的因素,越南自建立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以来,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实行儒释道并举的政策,逐步形成了越南自己的文化;但实际上,其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环。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与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还有就是经济结构,和气候因素,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气候因素。自然环境的不同及气候的差异,使地球上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同时也使处于不同区域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性格。越南的气候各地颇不相同,但总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雨多。越南属热带季风地区,每年7-11月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越南是个物产丰富的国家,特别适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经济基础。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以农立国的经济形式,在越南延续了几千年。就其经营形式而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不发达,还有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社会结构。越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相似,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形式。这是一种建立在父权。夫权、君权基础上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等级观念严重,家族观念浓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近代越南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文化因素。越南文化受各国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越南都是使用汉字,儒学在越南文化中根深蒂固。由于19世纪帝国主义的入侵,影响了越南的宗教结构,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长期的战争历史,小国特殊的国际位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融合,渐渐形成了越南的多元文化,这些对越南国民性格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们可以发现,越南的历史可以概述为被侵略和侵略,社会局势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战争一直伴随着越南的成长。一千多年与中国的纠葛和对南部地区的侵略。战争的记忆在越南人民心里是难以忘怀的。如胡志明那句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简言之,就是英雄主义情怀。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越南统一后为何奉行地区霸权主义、侵略、排华、反华,以及近百年的中越关系的曲折发展。历史上长期对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幻想;胡志明逝世,越共高层亲苏中苏关系恶化,越南一边倒外交;

中国文革时期对外政策偏激,提倡对外输出革命;对越南来说中国才是最大威胁难忘一千多年侵略史;对南海战略油气资源的占有。越南过敏性格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英雄主义情怀,这种英雄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爱国爱家上。越南的历史可以概述为被侵略和侵略,社会局势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战争一直伴随着越南的成长。到现代中越关系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自古以来,中越两国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国人民曾经并肩作战、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不断合作和发展,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

通过中越近代百年历史变迁的了解,我们对中越关系的背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下谈谈我对中越关系的看法。

(一) 中越关系在两国的求同存异中发展

对中越两国来说,在地缘上,中越是邻国;在意识形态上,又同属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对中越来说,意识形态已不再是国际交往的依据,两国都开始抛弃冷战思维,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友好往来。目前,两国的多边、全方位外交已卓有成效。然而,仍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仅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俄美间谍案就是例证,也发生在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苏东剧变以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是手段变得隐蔽而多样。因此,两国在国内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干部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对于当前的中越,两国不存在重大意识形态分歧,都已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进程中,探索着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但在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两国的理论认识有同有异。对于差异,两国通过扩大政界、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与借鉴,深化了对不同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放眼未来,社

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国也将面对各种新环境与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与应对方式,两国不可采取论战的方式,应继续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合作,才真正符合双边发展大局。

(二) 中越关系和平发展的状况

从中国方面来说,对越关系是中国实现睦邻战略极其重要的一环。从地缘位置上,越南几乎涵盖了南海的整个西海岸,是中国通向印度洋,远航中亚、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地;从地缘经济上,越南是东盟国家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与中国的云南和广西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关系,中越贸易连年跃升;从地缘安全上,越南是东南亚的军事强国,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国家抱负,它还是东盟的成员国,中国与越南关系也直接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与合作。所以,对越关系直接关系着中国实现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自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一直在稳定向前发展。1999年,双方确立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后,两国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两国最高层领导人发表了公报、声明等多个政治文件。另外,中越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速。双方在投资、工程承包等方面的贸易额非常巨大,中越关系的发展为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未来一段时间看,维持一个稳定、良好的中越关系对突破中国和平崛起的瓶颈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处理好对越关系事关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是否能维持下去,事关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大背景下,越南学者提出要发挥越南和中国南方省份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同时促进自己的发展。为此,越南与中国为建设泛亚交通线路展开各项活动。河内—南宁的货物运输将很便利,对东盟各国与中国华南地区之间将得到互补和加强。

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有许多相同点,加上交通便利和经济互补等方面的原因,越南参加一年一度在中国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分便利,这给越南的企业和游客参加博览会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越南可以通过南宁博览会,进行商品销售、增强越南企业出口,同时也让越南企业扩大宣传、进行企业产品和企业本身形象广告,发展联营合作关系和吸引投资。

(三) 经验与教训

从中越两国的根本利益和未来利益发展的角度来说,从中越两国建交60年的经验表明,中越两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都需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发展中越关系的有利因素要大大超过存在的问题。中越关系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继续沿着两党总书记提出的16字方针“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继续稳定往前发展,努力从双边关系的长远友好、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出发,处理好相关的事务。

中 越 关 系 变 迁 —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角度 浅析中越百年关系变迁 2013161271 孙萌 关于中越百年关系的变迁,我们将从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角度来浅析。自古以来,越南行政上长期直属中国,后又近千年宗藩关系。奉行文化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中越存在文明共性。至今,中越同属亚洲文化圈,均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越南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猛增长。 越南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古国,自古历史渊源深厚。公元前214年,秦攻占百越之地,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派遣官吏治理,其中象郡就包括今天的广西西部和越南中北部地区。这就标志着越南正式成为中国的郡县。在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之前,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郡县。1054年,越南李朝时期将国号改为大越。1400年,胡朝时期,改国号为“大虞”。1428年,又改为大越。1804年,嘉靖皇帝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883年12月,法军进攻驻守在红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国军队,中法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越南人与先秦时中国南方的越族同属一个民族。从秦平百越始设象郡,西汉灭南越设交趾郡,到唐时安南都护府越南北部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直属于中国。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的辉煌征服史;对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的所谓 “亡国史”。 唐末黄巢大起义,越南脱离中央王朝。丁部领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大越国”,宋、元、明、清时越南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臣属于中国,受中国皇帝册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千年君臣邦交;对于越南人来说,却是一千年屈辱压迫。到了近代,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中越都陷入了被殖民侵略的困境,中越历史也有了很大得变迁。越南先后被法国、日本、美国入侵,近代清朝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刚刚摆脱了日本的殖民占领,但这时,法国卷土重来,中国向越南无私援助,最后1954年在奠边府战役击溃法军。之后美国人为了东南亚的利益插手越南事务,战争逐渐升级,1969—1975年为越战时期,中国再次伸出援手,大力帮助社会主义兄弟越南,最终越南战胜了美国侵略,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其中,中国的帮助功不可没。1979——1988年,是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中越大打出手,敌对关系。1989——今,中越两国关系逐渐缓和,最近几年更是关系密切,双边经贸合作很多,关系友好。这段曲折历史也是近代以至现在越南与我国的矛盾的历史依据越南自建立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以来,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实行儒释道并举的政策,逐步形成了越南自己的文化;但实际上,其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环。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与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长期的战争历史,小国特殊的国际位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

融合,渐渐形成了越南的多元文化,这些对越南国民性格的影响非常之大,也对中越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的国家性格一般受其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该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成长史等因素影响。人数占多数的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多民族国家性格的决定性因素。主体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与本国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并自我进化,最终形成现代国家性格。地理环境和国家成长的历史也影响着国家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甚至一定程度上丰富、改变了国家性格的内容。越南国家性格的形成也不例外,其国家性格是由主体民族—京族的文化传统构成,并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及其国家成长历史进程所决定的。越南的民族性格为:战争文化滋生英雄主义情怀;大国包围下的危机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文化感染下礼貌简朴和艰苦奋斗。而国民性格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普遍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越南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地理因素,越南位于印支半岛东海岸,中南半岛的东部,从北至南长600公里,红河和湄公河均流经越南流入南海,两大河流冲击形成的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陆地生存条件优越,历史上稻作文明较为发达。同时,由于越南东南临南海,西南濒暹罗湾,海岸线长达 3260公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接触和认识海洋,逐渐发展起来一定程度的海洋文明,沿海地区逐渐成为越南发展最快、最富饶的地区。至今,越南有 26个省、61个大中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人口也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越南国家性格不仅有稻作文明的勤劳、能干等特征,还包含海洋文化的开放、外向和富于冒险等因素。地理环境还赋予越南深深的危机意识。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从最北的河江省同文县弄顾村到最南边的金瓯省金瓯角历头村南北长约1640公里,从广宁省芒街到莱州省的阿巴寨东西宽约600公里,中部广平省从海滨城市洞海到越老边界的戈龙村最窄处仅48个公里。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越南一旦遇到战争,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因此,国家战略纵深的欠缺成为越南的先天不足,国家安全的危机感驱使越南不得不寻求有效扩大战略防御纵深,扩充自身安全屏障。也正是因为如此,越南国家性格中还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和对国家安全的敏感。反应在国家政策上,越南不仅重视向海洋方向的扩张,对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还努力扩大本国在陆地的战略纵深,上世纪70年代末入侵柬埔寨和至今在老挝和柬埔寨持续不断的扩大影响力即是证明;其次是思想文化的因素,越南自建立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以来,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实行儒释道并举的政策,逐步形成了越南自己的文化;但实际上,其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环。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与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还有就是经济结构,和气候因素,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气候因素。自然环境的不同及气候的差异,使地球上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同时也使处于不同区域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性格。越南的气候各地颇不相同,但总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雨多。越南属热带季风地区,每年7-11月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越南是个物产丰富的国家,特别适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经济基础。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以农立国的经济形式,在越南延续了几千年。就其经营形式而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不发达,还有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社会结构。越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相似,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形式。这是一种建立在父权。夫权、君权基础上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等级观念严重,家族观念浓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近代越南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国民性格形成的文化因素。越南文化受各国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越南都是使用汉字,儒学在越南文化中根深蒂固。由于19世纪帝国主义的入侵,影响了越南的宗教结构,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长期的战争历史,小国特殊的国际位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融合,渐渐形成了越南的多元文化,这些对越南国民性格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们可以发现,越南的历史可以概述为被侵略和侵略,社会局势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战争一直伴随着越南的成长。一千多年与中国的纠葛和对南部地区的侵略。战争的记忆在越南人民心里是难以忘怀的。如胡志明那句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简言之,就是英雄主义情怀。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越南统一后为何奉行地区霸权主义、侵略、排华、反华,以及近百年的中越关系的曲折发展。历史上长期对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幻想;胡志明逝世,越共高层亲苏中苏关系恶化,越南一边倒外交;

中国文革时期对外政策偏激,提倡对外输出革命;对越南来说中国才是最大威胁难忘一千多年侵略史;对南海战略油气资源的占有。越南过敏性格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英雄主义情怀,这种英雄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爱国爱家上。越南的历史可以概述为被侵略和侵略,社会局势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战争一直伴随着越南的成长。到现代中越关系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自古以来,中越两国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国人民曾经并肩作战、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不断合作和发展,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

通过中越近代百年历史变迁的了解,我们对中越关系的背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下谈谈我对中越关系的看法。

(一) 中越关系在两国的求同存异中发展

对中越两国来说,在地缘上,中越是邻国;在意识形态上,又同属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对中越来说,意识形态已不再是国际交往的依据,两国都开始抛弃冷战思维,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友好往来。目前,两国的多边、全方位外交已卓有成效。然而,仍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仅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俄美间谍案就是例证,也发生在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苏东剧变以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是手段变得隐蔽而多样。因此,两国在国内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干部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对于当前的中越,两国不存在重大意识形态分歧,都已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进程中,探索着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但在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两国的理论认识有同有异。对于差异,两国通过扩大政界、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与借鉴,深化了对不同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放眼未来,社

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国也将面对各种新环境与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与应对方式,两国不可采取论战的方式,应继续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合作,才真正符合双边发展大局。

(二) 中越关系和平发展的状况

从中国方面来说,对越关系是中国实现睦邻战略极其重要的一环。从地缘位置上,越南几乎涵盖了南海的整个西海岸,是中国通向印度洋,远航中亚、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地;从地缘经济上,越南是东盟国家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与中国的云南和广西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关系,中越贸易连年跃升;从地缘安全上,越南是东南亚的军事强国,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国家抱负,它还是东盟的成员国,中国与越南关系也直接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与合作。所以,对越关系直接关系着中国实现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自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一直在稳定向前发展。1999年,双方确立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后,两国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两国最高层领导人发表了公报、声明等多个政治文件。另外,中越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速。双方在投资、工程承包等方面的贸易额非常巨大,中越关系的发展为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未来一段时间看,维持一个稳定、良好的中越关系对突破中国和平崛起的瓶颈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处理好对越关系事关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是否能维持下去,事关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大背景下,越南学者提出要发挥越南和中国南方省份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同时促进自己的发展。为此,越南与中国为建设泛亚交通线路展开各项活动。河内—南宁的货物运输将很便利,对东盟各国与中国华南地区之间将得到互补和加强。

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有许多相同点,加上交通便利和经济互补等方面的原因,越南参加一年一度在中国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分便利,这给越南的企业和游客参加博览会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越南可以通过南宁博览会,进行商品销售、增强越南企业出口,同时也让越南企业扩大宣传、进行企业产品和企业本身形象广告,发展联营合作关系和吸引投资。

(三) 经验与教训

从中越两国的根本利益和未来利益发展的角度来说,从中越两国建交60年的经验表明,中越两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都需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发展中越关系的有利因素要大大超过存在的问题。中越关系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继续沿着两党总书记提出的16字方针“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继续稳定往前发展,努力从双边关系的长远友好、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出发,处理好相关的事务。


相关文章

  • 人口较少民族生产方式转型的模式研究
  • 作者:杜树海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F127.8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3)02-0072-06 在学术界,"生产方式"一词的内涵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 ...查看


  • 中越恩怨两千年
  • 中越恩怨两千年 <兵器知识> 徐焰 中越两国在古代历史上就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既有友好相处又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国内出于维护"同志加兄弟"的外交需要,在出版的史书中避而不谈历史上两国的战争,越南 ...查看


  • 中国十座宜商宜居的顶级小城
  • 得惊心动魄 中国十座宜商宜居的顶级小城(图) 2012年09月04日20:30凤凰网论坛 字号:T|T 第一.丽江 云南的桃花源位于"彩云之南"──云南西北方的丽江,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现在可谓盛名在外,联 ...查看


  •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走势及其对外贸公司的影响--文献综述
  •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走势及其对外贸公司的影响 姓名:徐励 班级:F100212 学号:F10021225 前言: 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断的发展和,外贸产业不断的扩大,有着良好的发展 ...查看


  •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
  •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节选) 作者 何平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及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在这一带诸多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中国南部与东南亚 ...查看


  •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 领海岛屿争端:--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 领海岛屿争端: 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 ...查看


  • 中越跨国婚姻纠纷问题探析
  • 2015年第9期(总第243期)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5.09.009 中越跨国婚姻纠纷问题探析 覃晚萍a,b (广西民族大学 a.中国-东盟研究中心:b. 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 ...查看


  • 如何看待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
  • 如何看待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有了新变化,海上问题矛盾激化,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日本"远交近攻"加强美日同盟,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等等.而这其中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应该 ...查看


  • 专家:多国借南海围攻中国 中国不再投鼠忌器
  • 2014-06-11 16:1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周扬 2014年5月2日开始,中海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附近进行钻井作业,越南方面调集大量船只干扰.冲撞中国的钻井作业.中越双方在附近海域百余艘船只对峙,爆发了高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