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泌尿系统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内容要点

1.肾实质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位置,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2.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共同构成。血管球为连于入、出球微动脉间的有孔毛细血管襻,血管襻之间有球内系膜,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的部位外,都有基膜。肾小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为多突起的足细胞,突起间有裂孔,孔上有裂孔膜封闭。肾小体以滤过的方式产生原尿。滤过屏障为血管球毛细血管的血液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每条肾小管起始端为肾小囊,肾小管的末端与弓形集合管相接。

3.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构成“U ”形的髓襻。髓襻与集合管位于肾锥体和髓放线,肾小体和盘曲走行的肾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合称泌尿小管,由单层上皮围成,细段细胞为扁平的,其余为立方或柱状。泌尿小管各段与重吸收和分泌有关的微绒毛、侧突和质膜内褶的数量不同,光镜结构有异。原尿流经泌尿小管时,重吸收绝大部分水、营养物质和无机盐,进行离子交换,还排出某些代谢产物,形成终尿,经乳头孔排入肾小盏。近端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

4.在肾小体血管极,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分泌肾素,间质细胞可分泌前列腺素,肾小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

膀胱壁分为黏膜、肌层和外膜3层,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肌层为平滑肌。

习 题

一、选择题

(一)Al 型题

1.肾小囊特点是

A .为双层囊,血管球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 B .内层为立方上皮,与近端小管相连

C .外层为扁平上皮,包在毛细血管外面 D .在血管极处,内层与外层相连续 E .不参与组成肾小体滤过膜

2.下列哪项是肾脏滤过血液的部位

A .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髓襻 D .肾小体 E .集合管系

3.除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外,肾滤过膜还包括

A .肾小囊脏层 B .基膜和肾小囊脏层 C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 D .足细胞裂孔 E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

4.HE 染色切片中肾近端小管曲部的细胞界限不清,其主要原因是

A .细胞膜极薄 B .细胞间质极少 C .细胞质嗜色性太弱 D .相邻细胞侧突互相嵌合 E .细胞膜易于溶解

5.正常情况下,肾小囊腔内的原尿包含

A .全部血浆成分 B .全部血液成分 C .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 D .除有机物以外的所有血浆成分 E .除红细胞以外的所有血液成分

6.髓襻由下列哪项组成

A .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 B .近端小管和细段 C .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D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 E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

7.球旁复合体包括

A .球旁细胞和致密斑 B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极垫细胞 C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 D .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 E .系膜细胞和致密斑

8.与肾直血管襻伴行的是

A .集合管 B .近端小管直部 C .远端小管直部 D .肾单位襻 E .髓襻升支

9.肾内终尿形成的部位是在

A .肾盏 B .乳头管 C .远端小管直部 D .远曲小管 E .肾盂

10.近端小管上皮基部纵纹的构成是

A .大量纵向的小管和小泡 B .大量纵向的微管和微丝 C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杆状线粒体 D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E .许多侧突的分支

11.肾毛细血管中,血流量大、压力高的是

A .球内毛细血管 B .被膜下毛细血管 C .肾间质毛细血管 D .球后毛细血管 E .髓质毛细血管

12.与肾小管重吸收有直接关系的血管是

A .球后毛细血管 B .出球微动脉 C .直小动脉 D .直小静脉 E .球内毛细血管

(二)A2型题

1.肾血液循环的特点,错误的是

A .肾动脉粗而短 B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C .皮质血流量大于髓质 D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口径大 E .直血管襻呈网状

2.不在肾内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 .肾素 B .前列腺素 C .髓脂Ⅰ D .肾上腺素 E .红细胞生成因子

3.肾血管球的结构,错误的是

A .有孔毛细血管 B .含球内系膜细胞 C .与微动脉及微静脉相连 D .基膜较厚 E .足细胞突起紧贴基膜外

4.足细胞的结构,错误的是

A .胞体凸向肾小囊腔 B .初级突起由胞体发出 C .次级突起互相嵌合 D .突起间有裂孔膜 E .裂孔的大小固定不变

5.球内系膜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毛细血管襻之间 B .细胞器发达 C .来源于平滑肌细胞 D .其突起可伸入肾小囊腔内 E .参与基膜更新和修复

6.集合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个直集合管汇成乳头管 B .每个直集合管与多个肾单位相连 C .从皮质伸向髓质 D .无吸收和分泌功能 E .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

7.下列哪项不能通过正常的滤过膜

A .水 B .葡萄糖 C .多肽 D .大分子蛋白质 E .尿素

8.近端小管的光镜结构,错误的是

A .管壁厚 B .管径小,有刷状缘 C .细胞分界不清 D .胞质嗜碱性 E .细胞基部有纵纹

9.球旁细胞的结构,错误的是

A .细胞呈立方形 B .胞质弱嗜碱性 C .分泌颗粒大小不等 D .含少量的肌原纤维 E .与内皮之间无弹性膜和基膜

(三)A3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类每侧肾有100万~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各部分的分布和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功能的差别。

1.肾单位的组成是

A .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管 B .肾小体和肾小管 C .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系

D .肾小体、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 E .肾小管和集合管系

2.浅表肾单位的特点是

A .肾小体较小,髓襻短 B .肾小体较大,髓襻短 C .肾小体较小,髓襻长 D .肾小体较大,髓襻长 E .以上都不是

3.肾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 B .由足细胞和血管球组成 C .即肾小球,位于髓放线内 D .即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内 E .即血管球,位于肾柱内

(4~6题共用题干)

肾的血液供应丰富,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 血液供应。正是肾拥有的血循环特征,才保证肾对机体的代谢与生理调节有重要作用。

4.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来自

A .小叶间动脉 B .入球微动脉 C .出球微动脉 D .直小动脉 E .弓形动脉

5.肾内血管胶体渗透压较高的血管是

A .入球微动脉 B .球内毛细血管 C .球后毛细血管 D .小叶间静脉 E .弓形静脉

6.直小动脉和直小静脉位于

A .肾柱内 B .肾锥体内 C .皮质迷路内 D .髓放线内 E .肾小叶之间

二、名词解释

1.血管球

2.肾单位

3.致密斑

三、问答题

1.肾小体的结构。

2.请结合原尿形成的过程叙述肾小体。

3.滤过膜的构成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4.滤过屏障 5.球旁细胞 6.直血管襻

1.D 2.D 3.C 4.D 5.C 6.E 7.B 8.D 9.B 10.C

11.A 12.A

(二)A2型题

1.E 2.D 3.C 4.E 5.D 6.D 7.D 8.D 9.D

(三)A3型题

1.B 2.A 3.A 4.C 5.C 6.B

二、名词解释

1.血管球 是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襻,与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伸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网状毛细血管襻,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经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因此血管球是动脉性毛细血管网。血管球毛细血管属于有孔型,内皮外有基膜,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突起和裂孔膜附在基膜上。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的高。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液内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内成为原尿。

2.肾单位 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肾小管根据结构和部位的不同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又分为直部和曲部。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共同构成"U"形的髓襻。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位置不同,肾单位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两种。肾单位和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3.致密斑 是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变高形成的一个椭圆形斑,此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细胞核位近游离部。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敏锐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的Na +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促进其分泌肾素。

4.滤过屏障 又称滤过膜或血尿屏障,指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滤液时,血浆内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腔依次经过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3层结构。这3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正常情况下,相对分子量7万以下的物质可通过滤过膜。

5.球旁细胞 是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的入球微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立方形,胞质弱嗜碱性,有分泌颗粒。球旁细胞能分泌肾素,可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使肾小体过滤作用增强;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进而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 +、排出K+。球旁细胞、致密斑与球外系膜细胞共同组成肾球旁复合体。

6.直血管襻 位于髓质内,呈襻状。由直小动脉和直小静脉构成,与髓襻相伴行,两者的协同关系在尿液浓缩中起重要作用。直小动脉为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发出的若干个直行分支,下行入髓质。直小静脉为直小动脉在髓质的不同深度返折直行向上而成,汇入小叶间静脉或弓形静脉。

三、问答题

1.肾小体(肾小球) 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由肾小囊包裹血管球构成。

①血管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由入球微动脉分支形成的网状毛细血管袢构成,毛细血管汇成出球微动脉。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多无隔膜,有利于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滤出。内皮有基膜。毛细血管之间有血管系膜(球内系膜) ,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②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杯状双层囊,两层上皮之间为肾小囊腔,与

近曲小管腔相通。外层(壁层) 为单层扁平上皮,内层(脏层) 细胞称足细胞。足细胞胞体伸出几支大的初级突起,从初级突起上再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初级突起发出的次级突起互相嵌合成栅栏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突起之间的裂隙称裂孔,上有裂孔膜。

2.肾内形成原尿的结构是肾小体,肾小体呈球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由入球微动脉突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囊;血管球毛细血管是有孔的,孔上无隔膜;内皮外有基膜,基膜较厚,为具有4~8 nm孔径的分子筛。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其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尿极处与近端小管相连续;其内层细胞称足细胞,足细胞胞体发出初级突起,后者又发出许多次级突起,次级突起互相嵌合成栅栏状,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次级突起间有裂孔,裂孔上覆盖有裂孔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形成滤过屏障;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的粗、短,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故血液在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大量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滤过液,即原尿,而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

3.滤过膜指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原尿时,血浆内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腔依次经过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三层结构。这三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其通透性取决于各层分子孔径以及滤过物质的电荷特性。正常情况下最终只能通过相对分子量7万以下的物质,其中又以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若滤过膜受损,则大分子蛋白质甚至血细胞可通过滤过膜,出现蛋白尿或血尿。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内容要点

1.肾实质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位置,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2.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共同构成。血管球为连于入、出球微动脉间的有孔毛细血管襻,血管襻之间有球内系膜,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的部位外,都有基膜。肾小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为多突起的足细胞,突起间有裂孔,孔上有裂孔膜封闭。肾小体以滤过的方式产生原尿。滤过屏障为血管球毛细血管的血液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每条肾小管起始端为肾小囊,肾小管的末端与弓形集合管相接。

3.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构成“U ”形的髓襻。髓襻与集合管位于肾锥体和髓放线,肾小体和盘曲走行的肾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合称泌尿小管,由单层上皮围成,细段细胞为扁平的,其余为立方或柱状。泌尿小管各段与重吸收和分泌有关的微绒毛、侧突和质膜内褶的数量不同,光镜结构有异。原尿流经泌尿小管时,重吸收绝大部分水、营养物质和无机盐,进行离子交换,还排出某些代谢产物,形成终尿,经乳头孔排入肾小盏。近端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

4.在肾小体血管极,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分泌肾素,间质细胞可分泌前列腺素,肾小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

膀胱壁分为黏膜、肌层和外膜3层,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肌层为平滑肌。

习 题

一、选择题

(一)Al 型题

1.肾小囊特点是

A .为双层囊,血管球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 B .内层为立方上皮,与近端小管相连

C .外层为扁平上皮,包在毛细血管外面 D .在血管极处,内层与外层相连续 E .不参与组成肾小体滤过膜

2.下列哪项是肾脏滤过血液的部位

A .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髓襻 D .肾小体 E .集合管系

3.除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外,肾滤过膜还包括

A .肾小囊脏层 B .基膜和肾小囊脏层 C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 D .足细胞裂孔 E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

4.HE 染色切片中肾近端小管曲部的细胞界限不清,其主要原因是

A .细胞膜极薄 B .细胞间质极少 C .细胞质嗜色性太弱 D .相邻细胞侧突互相嵌合 E .细胞膜易于溶解

5.正常情况下,肾小囊腔内的原尿包含

A .全部血浆成分 B .全部血液成分 C .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 D .除有机物以外的所有血浆成分 E .除红细胞以外的所有血液成分

6.髓襻由下列哪项组成

A .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 B .近端小管和细段 C .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D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 E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

7.球旁复合体包括

A .球旁细胞和致密斑 B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极垫细胞 C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 D .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 E .系膜细胞和致密斑

8.与肾直血管襻伴行的是

A .集合管 B .近端小管直部 C .远端小管直部 D .肾单位襻 E .髓襻升支

9.肾内终尿形成的部位是在

A .肾盏 B .乳头管 C .远端小管直部 D .远曲小管 E .肾盂

10.近端小管上皮基部纵纹的构成是

A .大量纵向的小管和小泡 B .大量纵向的微管和微丝 C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杆状线粒体 D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E .许多侧突的分支

11.肾毛细血管中,血流量大、压力高的是

A .球内毛细血管 B .被膜下毛细血管 C .肾间质毛细血管 D .球后毛细血管 E .髓质毛细血管

12.与肾小管重吸收有直接关系的血管是

A .球后毛细血管 B .出球微动脉 C .直小动脉 D .直小静脉 E .球内毛细血管

(二)A2型题

1.肾血液循环的特点,错误的是

A .肾动脉粗而短 B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C .皮质血流量大于髓质 D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口径大 E .直血管襻呈网状

2.不在肾内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 .肾素 B .前列腺素 C .髓脂Ⅰ D .肾上腺素 E .红细胞生成因子

3.肾血管球的结构,错误的是

A .有孔毛细血管 B .含球内系膜细胞 C .与微动脉及微静脉相连 D .基膜较厚 E .足细胞突起紧贴基膜外

4.足细胞的结构,错误的是

A .胞体凸向肾小囊腔 B .初级突起由胞体发出 C .次级突起互相嵌合 D .突起间有裂孔膜 E .裂孔的大小固定不变

5.球内系膜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毛细血管襻之间 B .细胞器发达 C .来源于平滑肌细胞 D .其突起可伸入肾小囊腔内 E .参与基膜更新和修复

6.集合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个直集合管汇成乳头管 B .每个直集合管与多个肾单位相连 C .从皮质伸向髓质 D .无吸收和分泌功能 E .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

7.下列哪项不能通过正常的滤过膜

A .水 B .葡萄糖 C .多肽 D .大分子蛋白质 E .尿素

8.近端小管的光镜结构,错误的是

A .管壁厚 B .管径小,有刷状缘 C .细胞分界不清 D .胞质嗜碱性 E .细胞基部有纵纹

9.球旁细胞的结构,错误的是

A .细胞呈立方形 B .胞质弱嗜碱性 C .分泌颗粒大小不等 D .含少量的肌原纤维 E .与内皮之间无弹性膜和基膜

(三)A3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类每侧肾有100万~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各部分的分布和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功能的差别。

1.肾单位的组成是

A .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管 B .肾小体和肾小管 C .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系

D .肾小体、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 E .肾小管和集合管系

2.浅表肾单位的特点是

A .肾小体较小,髓襻短 B .肾小体较大,髓襻短 C .肾小体较小,髓襻长 D .肾小体较大,髓襻长 E .以上都不是

3.肾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 B .由足细胞和血管球组成 C .即肾小球,位于髓放线内 D .即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内 E .即血管球,位于肾柱内

(4~6题共用题干)

肾的血液供应丰富,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 血液供应。正是肾拥有的血循环特征,才保证肾对机体的代谢与生理调节有重要作用。

4.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来自

A .小叶间动脉 B .入球微动脉 C .出球微动脉 D .直小动脉 E .弓形动脉

5.肾内血管胶体渗透压较高的血管是

A .入球微动脉 B .球内毛细血管 C .球后毛细血管 D .小叶间静脉 E .弓形静脉

6.直小动脉和直小静脉位于

A .肾柱内 B .肾锥体内 C .皮质迷路内 D .髓放线内 E .肾小叶之间

二、名词解释

1.血管球

2.肾单位

3.致密斑

三、问答题

1.肾小体的结构。

2.请结合原尿形成的过程叙述肾小体。

3.滤过膜的构成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4.滤过屏障 5.球旁细胞 6.直血管襻

1.D 2.D 3.C 4.D 5.C 6.E 7.B 8.D 9.B 10.C

11.A 12.A

(二)A2型题

1.E 2.D 3.C 4.E 5.D 6.D 7.D 8.D 9.D

(三)A3型题

1.B 2.A 3.A 4.C 5.C 6.B

二、名词解释

1.血管球 是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襻,与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伸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网状毛细血管襻,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经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因此血管球是动脉性毛细血管网。血管球毛细血管属于有孔型,内皮外有基膜,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突起和裂孔膜附在基膜上。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的高。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液内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内成为原尿。

2.肾单位 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肾小管根据结构和部位的不同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又分为直部和曲部。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共同构成"U"形的髓襻。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位置不同,肾单位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两种。肾单位和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3.致密斑 是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变高形成的一个椭圆形斑,此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细胞核位近游离部。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敏锐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的Na +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促进其分泌肾素。

4.滤过屏障 又称滤过膜或血尿屏障,指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滤液时,血浆内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腔依次经过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3层结构。这3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正常情况下,相对分子量7万以下的物质可通过滤过膜。

5.球旁细胞 是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的入球微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立方形,胞质弱嗜碱性,有分泌颗粒。球旁细胞能分泌肾素,可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使肾小体过滤作用增强;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进而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 +、排出K+。球旁细胞、致密斑与球外系膜细胞共同组成肾球旁复合体。

6.直血管襻 位于髓质内,呈襻状。由直小动脉和直小静脉构成,与髓襻相伴行,两者的协同关系在尿液浓缩中起重要作用。直小动脉为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发出的若干个直行分支,下行入髓质。直小静脉为直小动脉在髓质的不同深度返折直行向上而成,汇入小叶间静脉或弓形静脉。

三、问答题

1.肾小体(肾小球) 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由肾小囊包裹血管球构成。

①血管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由入球微动脉分支形成的网状毛细血管袢构成,毛细血管汇成出球微动脉。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多无隔膜,有利于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滤出。内皮有基膜。毛细血管之间有血管系膜(球内系膜) ,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②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杯状双层囊,两层上皮之间为肾小囊腔,与

近曲小管腔相通。外层(壁层) 为单层扁平上皮,内层(脏层) 细胞称足细胞。足细胞胞体伸出几支大的初级突起,从初级突起上再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初级突起发出的次级突起互相嵌合成栅栏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突起之间的裂隙称裂孔,上有裂孔膜。

2.肾内形成原尿的结构是肾小体,肾小体呈球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由入球微动脉突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囊;血管球毛细血管是有孔的,孔上无隔膜;内皮外有基膜,基膜较厚,为具有4~8 nm孔径的分子筛。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其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尿极处与近端小管相连续;其内层细胞称足细胞,足细胞胞体发出初级突起,后者又发出许多次级突起,次级突起互相嵌合成栅栏状,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次级突起间有裂孔,裂孔上覆盖有裂孔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形成滤过屏障;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的粗、短,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故血液在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大量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滤过液,即原尿,而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

3.滤过膜指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原尿时,血浆内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腔依次经过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三层结构。这三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其通透性取决于各层分子孔径以及滤过物质的电荷特性。正常情况下最终只能通过相对分子量7万以下的物质,其中又以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若滤过膜受损,则大分子蛋白质甚至血细胞可通过滤过膜,出现蛋白尿或血尿。


相关文章

  • 泌尿外科实习指南
  • 泌尿外科实习指南 一.学科研究范围及进展 泌尿外科是处理和研究泌尿.男性生殖器及肾上腺外科疾病的学科.泌尿系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肾脏滤过及重吸收尿液功能障碍为肾脏内科的研究范围.肾实质的占位病变如肿瘤.脓肿.结石等为泌尿外科的诊治 ...查看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泌尿系统感染在生活中很多见,很多患者都苦不堪言,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常会反复发作的外科疾病,就是在治愈一段时间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伤害很大,要想远离泌尿系统感染,我们应该从根源着手. 1.前列腺 ...查看


  •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1
  •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联珠三中 江永清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描述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目标: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以及语言的 ...查看


  • 案例-泌尿系统组成教学案例 李西睿
  • 案例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抚顺市二十三中学 李西睿 [设计依据与构想]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为此做出以下的教学设计. ...查看


  • 泌尿系统的组成
  • 抚顺市第二十七中学 单 元 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 课前 第四单元 七 年级 生 物 学 科 导 学 案 课 题 11.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主备人 华振萍 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活动二:观察肾脏的结构图, ...查看


  •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发现危险因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植入方法.导尿管护理 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查看


  • 11.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案 (6)
  •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 (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 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 ...查看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1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泌尿系统感染这里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泌尿系统感染来源于大肠杆菌,它们盘踞阴道,并进占尿道.这些细菌见于所有女性身上.男性也会 ...查看


  • 尿的形成与排出
  • 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教学目的: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查看


  • 1泌尿系统结石基本知识
  • 泌尿系统结石 一.背景 泌尿系结石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居首位 欧美国家 5%-1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泌尿系结石 欧洲 年新发病率 100-400/10万人 我国 年新发病率 150-200/10万人 25%需住院治疗 我国已成为世界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