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儒林外史_小说人物名字探微_廖颂举

《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名字探微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要:称谓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常见又复杂的问题,以名、字相称是自古以来最为普遍、通行的称谓方式。本文对清代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人物命名取字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这些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名字;文化特征人类在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营造自身名字的文化色彩。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人名可以轻易地为我们提供识别不同民族文化的样本。如果说姓氏的作用在于“别宗族”,而“名”则是个人的语言标志符号。人们常常把命名取字与个人运遇、家族命运、国家兴衰联系起来,命名的用意自然也就深受时代、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儒林外史》中出现的小说人物,有些只有姓无名,有些既有姓又有名,有些只有名无字,有些既有名又有字。有姓与无姓,有字与无字皆是一定社会地位、身份、阶层悬殊的体现。小说中的乡绅、官宦人家子弟、士大夫等多有名有字,如严贡生,名大位,字致中。小说中一些非主要人物、下层人物,则只有一般粗俗的称呼,如“秦大汉”、“王小二”、“杨老六”等。另外一些乡绅、官宦之家的仆人、丫鬟等只有名无姓,如“来富”、“荷花”等。《儒林外史》中小说人物更多的是以名字来指称,不同的命名取字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

因姓取名,即连姓成文的现象在《儒林外史》中表现突出。因姓取名即借助姓氏的代表字所具有的语词义,取个名与之组成词、词组或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清承明代遗风,因姓取名的现象仍很兴盛。“从‘三言’、‘二拍’到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如《好逑传》、《玉支矶》等,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到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几乎随处可见因姓取名的例子。小说作者之所以乐用此法给人物命名,因为它可以寓意,如贾雨村、甄士隐;它可以评品人物,如卜成仁、卜世仁;它可以暗示故事情节,如霍启、霍士端……它简直成了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1〕《儒林外史》中的“金有馀”为周进的姐夫,从小说中得知他是个买卖人,姓“金”故起名“金有馀”。正是借助姓氏的代表字所具有的语词义,与名组成短句,表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4][P232-233]然后孟子接着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4][P233]

我们认为,在孟子看来孔子是一个“圣人”。关于“圣人”的含义,孟子在《离娄章句上》已经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4][P165]在这里,孟子认为,圣人就是做人的标准,换言之,孔子就是做人的标准。

总之,从《论语》和《孟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丰富

廖颂举

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来实现一般生意人的心理愿望,即希望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财源滚滚而来。而“时仁”、“卜诚”、“卜信”等因姓取名的例子则体现了人物的命名可以寓意、可以评品人物的特点。

中国人一向重视道德修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儒家所提倡的种种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儒家提倡重义轻利,崇尚“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及“五常之道”———仁、义、礼、知、信。因此,人们取名选用“仁、义、忠、孝、信”等字眼的特别多。《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有个知县名时仁,第五回中严监生的两个阿舅分别名为王仁、王德。第七回中的陈山人名陈礼,字和甫。第九回中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府中有个家人名叫晋爵。第二十一回中卜老爹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卜诚、卜信等等。这些名字都与儒家所提倡的重“仁义道德”,希望进入仕途加官晋爵的心理相关。当然《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这些命名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些晚清儒士们本身的一种讽刺。由于贵玉的传统观念,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玉”产生了种种与道德有关的联想,《说文》释“玉”就充满了道德的说教,称“玉”具有“五德”所谓“仁”、“义”、“智”、“勇”、“洁”也,加上玉的珍贵美好,从而在命名取字中出现了大批以“玉”或以“玉”为义符的字。如“瑶、璐、玖、璞、璋、琮、珑”等词都是代表各种形状不同的玉,“珍、珠、璨”等词更兼有高贵、美好之意。《儒林外史》中的娄琫字玉亭,娄瓒字瑟亭,牛瑶字玉圃,浦玉方、王玉辉、蘧景玉、倪廷玺、董瑛、冯瑶等名字中的“玉”及“琫、瓒、玺、瑛、瑶”等字都是以“玉”为义符的字。

字是从名上派生出来的,它对名起到表述阐明的作用还可解释名的性质和含义,因此称为“表字”又称“表德”。取字原属于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宋代还不许下层社会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推广开来。对于男性来说,名字中讲究行辈。清朝前期的封建思想浓重,家族观念、宗族意识很强,往往在人名中可以看到相互间的亲属关系。这种习俗在《儒林外史》小说的人物名字里有明显的体现。如《儒林外史》第五回中严大育,多彩的性格层面和人格魅力的旷世大儒形象。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片,他的学说正被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民众所关注、认同,孔子的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依旧不减,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刘振东,孔庆常.论语类纂[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9。

论王红公译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与意境的处理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对王红公翻译的李清照词中对意象和意境的处理进行了分析。着重举例论述了意象的增减和改变,论证了王红公作为译者诗人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

关键词:王红公;李清照;意象;意境;翻译一、引言

肯尼思·雷克斯(KennythRexroth,1905-1982)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给自己起了中文名———王红公。他是20世纪50年代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被称为“垮掉派之父”。他诗歌创作和译诗对美国文学以及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红公翻译过大量中、日、法、西班牙以及希腊文诗歌,出版过13本译诗集。他尤其钟爱中文和日文诗,十分喜欢东方文化,和闻一多等中国诗人有过交往。东方哲学和美学对他的吸引绝不亚于西方哲学和神学。他无疑是个基督教徒,但中国的佛教特别是道教同样让他着迷。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研习,使他对中国文化有比较深的造诣,加上他独树一帜的翻译理念,使得他翻译的中国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晓安

王红公译有《李清照全集》(LiCh’ing-chaoCompletePoems),李清照是他最为欣赏的中国女词人。词的发展在中国宋代达到巅峰。词中婉约胜于豪放。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最杰出的代表。她的词多写闺怨,也以写闺怨为最佳,并且尤其善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和创造独特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意象组合而构成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本文将分析王红公译李清照词中对意象的处理及其对意境的影响,从一个层面诠释他诗歌翻译的创新特色。

二、意象的增减

王红公认为,灵感不会永远处于巅峰,但诗歌创作需要有永不衰减的强烈情感,而诗歌翻译可以让诗人持续保持创作的热情。“他是译者诗人。字面意义的忠实从来不是他翻译的目的。原诗是他自由放飞想象力的平台。他译作中的力度与美感通常来自于那些自由发挥而与中文原诗极不相似的部分。”(ChungLing1985:308)这些“自由发挥”且“极不相似”的部分首先体现在对原诗意象的增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王红公将其译为:“Andstartledthegullsand

egrets/Fromthesandbars./Theycrowdedintotheair/And

字致和,他哥严大位字致中,两人是同胞弟兄,名中共用了一个行辈字“大”,字中共用了一个行辈字“致”。如果是单名,就共用一个偏旁,如“杜倩字慎卿,杜仪字少卿”二人名中分别用了带有同一个偏旁“人”的“倩”和“仪”,字中都有“卿”字表明了他们的兄弟关系。再如娄府三公子娄琫,字玉亭,四公子娄瓒,字琴亭。娄氏兄弟俩的名中用了带有同一个偏旁“王”的“琫”、“瓒”,字中都有“亭”字同样表明了他们的兄弟关系。

总体上看,汉语人名的用意呈现出一致的文化倾向,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但同时,命名取字也极为明显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也就是说从不同时代的人名中也可看出一些其时代的社会风气。清代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之时,人名与前朝相比也显得别开生面。比如名字的内涵扩大了,用典巧妙,含意深远,用词优美清新而又含蓄,形式上注重创新。最为突出的是一些人名用字上有建筑物名如斋、堂、庵、轩、亭等。明清人习惯用的“斋”作为房舍之称,而清代以“斋”作为字的缀饰成了一种风气。如《儒林外史》中有“权勿用字潜斋”、“赵洁字雪斋”、“臧荼字蓼斋”等,取字中都用了“斋”字。再如“娄琫字玉亭”、“娄瓒字瑟亭”取字中都用了“亭”字,“蘧佑字坦庵”、“宗姬字穆庵”取字中都用了“庵”字,“萧浩字昊轩”、“虞梁字华轩”取字中都用了“轩”字,皆体现了明清时取名用字的特点。

任何民族在命名上都有性别的差异,汉民族在这一点上更甚之。人们对男性的要求是勇敢、果决、刚毅、睿智、儒雅,能光宗耀祖、建功立业,而女性则应美丽、贤惠、温柔、勤俭,品德端正,能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由于对男女的期望内

容不同,汉语人名在男女性别上寓意的差异就十分显然。女性名一般都选用女性味足,具有阴柔之美的字眼。《儒林外史》中女性的名字有以花草为名的,如“荷花”,有与花草等有关的如“采蘋、采莲”,有以色彩为名的如“双红”,有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的如”聘娘”,还有以宝物、饰物为名的如“沈琼枝”等,这些名字,男子是不会用的。这些女性人名的特点不仅仅显示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造成的男尊女卑,对男女两性的不公平的看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汉民族对女性美的独特视角。

此外,汉语人名的命名方式还与宗教、政治、文学、身份、职业、迷信、习俗等方面有一定关系,反映出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名字的雅俗与文野,也反映出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富者与贫者之间的界限划分得一清二楚,出身不同、教养不同,名字也往往有不同。

参考文献:

[1]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页。

[2]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4。[4]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尹黎云,《中国人的姓名与命名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名字探微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要:称谓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常见又复杂的问题,以名、字相称是自古以来最为普遍、通行的称谓方式。本文对清代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人物命名取字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这些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名字;文化特征人类在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营造自身名字的文化色彩。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人名可以轻易地为我们提供识别不同民族文化的样本。如果说姓氏的作用在于“别宗族”,而“名”则是个人的语言标志符号。人们常常把命名取字与个人运遇、家族命运、国家兴衰联系起来,命名的用意自然也就深受时代、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儒林外史》中出现的小说人物,有些只有姓无名,有些既有姓又有名,有些只有名无字,有些既有名又有字。有姓与无姓,有字与无字皆是一定社会地位、身份、阶层悬殊的体现。小说中的乡绅、官宦人家子弟、士大夫等多有名有字,如严贡生,名大位,字致中。小说中一些非主要人物、下层人物,则只有一般粗俗的称呼,如“秦大汉”、“王小二”、“杨老六”等。另外一些乡绅、官宦之家的仆人、丫鬟等只有名无姓,如“来富”、“荷花”等。《儒林外史》中小说人物更多的是以名字来指称,不同的命名取字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

因姓取名,即连姓成文的现象在《儒林外史》中表现突出。因姓取名即借助姓氏的代表字所具有的语词义,取个名与之组成词、词组或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清承明代遗风,因姓取名的现象仍很兴盛。“从‘三言’、‘二拍’到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如《好逑传》、《玉支矶》等,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到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几乎随处可见因姓取名的例子。小说作者之所以乐用此法给人物命名,因为它可以寓意,如贾雨村、甄士隐;它可以评品人物,如卜成仁、卜世仁;它可以暗示故事情节,如霍启、霍士端……它简直成了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1〕《儒林外史》中的“金有馀”为周进的姐夫,从小说中得知他是个买卖人,姓“金”故起名“金有馀”。正是借助姓氏的代表字所具有的语词义,与名组成短句,表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4][P232-233]然后孟子接着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4][P233]

我们认为,在孟子看来孔子是一个“圣人”。关于“圣人”的含义,孟子在《离娄章句上》已经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4][P165]在这里,孟子认为,圣人就是做人的标准,换言之,孔子就是做人的标准。

总之,从《论语》和《孟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丰富

廖颂举

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来实现一般生意人的心理愿望,即希望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财源滚滚而来。而“时仁”、“卜诚”、“卜信”等因姓取名的例子则体现了人物的命名可以寓意、可以评品人物的特点。

中国人一向重视道德修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儒家所提倡的种种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儒家提倡重义轻利,崇尚“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及“五常之道”———仁、义、礼、知、信。因此,人们取名选用“仁、义、忠、孝、信”等字眼的特别多。《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有个知县名时仁,第五回中严监生的两个阿舅分别名为王仁、王德。第七回中的陈山人名陈礼,字和甫。第九回中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府中有个家人名叫晋爵。第二十一回中卜老爹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卜诚、卜信等等。这些名字都与儒家所提倡的重“仁义道德”,希望进入仕途加官晋爵的心理相关。当然《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这些命名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些晚清儒士们本身的一种讽刺。由于贵玉的传统观念,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玉”产生了种种与道德有关的联想,《说文》释“玉”就充满了道德的说教,称“玉”具有“五德”所谓“仁”、“义”、“智”、“勇”、“洁”也,加上玉的珍贵美好,从而在命名取字中出现了大批以“玉”或以“玉”为义符的字。如“瑶、璐、玖、璞、璋、琮、珑”等词都是代表各种形状不同的玉,“珍、珠、璨”等词更兼有高贵、美好之意。《儒林外史》中的娄琫字玉亭,娄瓒字瑟亭,牛瑶字玉圃,浦玉方、王玉辉、蘧景玉、倪廷玺、董瑛、冯瑶等名字中的“玉”及“琫、瓒、玺、瑛、瑶”等字都是以“玉”为义符的字。

字是从名上派生出来的,它对名起到表述阐明的作用还可解释名的性质和含义,因此称为“表字”又称“表德”。取字原属于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宋代还不许下层社会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推广开来。对于男性来说,名字中讲究行辈。清朝前期的封建思想浓重,家族观念、宗族意识很强,往往在人名中可以看到相互间的亲属关系。这种习俗在《儒林外史》小说的人物名字里有明显的体现。如《儒林外史》第五回中严大育,多彩的性格层面和人格魅力的旷世大儒形象。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片,他的学说正被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民众所关注、认同,孔子的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依旧不减,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刘振东,孔庆常.论语类纂[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9。

论王红公译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与意境的处理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对王红公翻译的李清照词中对意象和意境的处理进行了分析。着重举例论述了意象的增减和改变,论证了王红公作为译者诗人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

关键词:王红公;李清照;意象;意境;翻译一、引言

肯尼思·雷克斯(KennythRexroth,1905-1982)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给自己起了中文名———王红公。他是20世纪50年代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被称为“垮掉派之父”。他诗歌创作和译诗对美国文学以及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红公翻译过大量中、日、法、西班牙以及希腊文诗歌,出版过13本译诗集。他尤其钟爱中文和日文诗,十分喜欢东方文化,和闻一多等中国诗人有过交往。东方哲学和美学对他的吸引绝不亚于西方哲学和神学。他无疑是个基督教徒,但中国的佛教特别是道教同样让他着迷。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研习,使他对中国文化有比较深的造诣,加上他独树一帜的翻译理念,使得他翻译的中国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晓安

王红公译有《李清照全集》(LiCh’ing-chaoCompletePoems),李清照是他最为欣赏的中国女词人。词的发展在中国宋代达到巅峰。词中婉约胜于豪放。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最杰出的代表。她的词多写闺怨,也以写闺怨为最佳,并且尤其善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和创造独特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意象组合而构成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本文将分析王红公译李清照词中对意象的处理及其对意境的影响,从一个层面诠释他诗歌翻译的创新特色。

二、意象的增减

王红公认为,灵感不会永远处于巅峰,但诗歌创作需要有永不衰减的强烈情感,而诗歌翻译可以让诗人持续保持创作的热情。“他是译者诗人。字面意义的忠实从来不是他翻译的目的。原诗是他自由放飞想象力的平台。他译作中的力度与美感通常来自于那些自由发挥而与中文原诗极不相似的部分。”(ChungLing1985:308)这些“自由发挥”且“极不相似”的部分首先体现在对原诗意象的增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王红公将其译为:“Andstartledthegullsand

egrets/Fromthesandbars./Theycrowdedintotheair/And

字致和,他哥严大位字致中,两人是同胞弟兄,名中共用了一个行辈字“大”,字中共用了一个行辈字“致”。如果是单名,就共用一个偏旁,如“杜倩字慎卿,杜仪字少卿”二人名中分别用了带有同一个偏旁“人”的“倩”和“仪”,字中都有“卿”字表明了他们的兄弟关系。再如娄府三公子娄琫,字玉亭,四公子娄瓒,字琴亭。娄氏兄弟俩的名中用了带有同一个偏旁“王”的“琫”、“瓒”,字中都有“亭”字同样表明了他们的兄弟关系。

总体上看,汉语人名的用意呈现出一致的文化倾向,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但同时,命名取字也极为明显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也就是说从不同时代的人名中也可看出一些其时代的社会风气。清代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之时,人名与前朝相比也显得别开生面。比如名字的内涵扩大了,用典巧妙,含意深远,用词优美清新而又含蓄,形式上注重创新。最为突出的是一些人名用字上有建筑物名如斋、堂、庵、轩、亭等。明清人习惯用的“斋”作为房舍之称,而清代以“斋”作为字的缀饰成了一种风气。如《儒林外史》中有“权勿用字潜斋”、“赵洁字雪斋”、“臧荼字蓼斋”等,取字中都用了“斋”字。再如“娄琫字玉亭”、“娄瓒字瑟亭”取字中都用了“亭”字,“蘧佑字坦庵”、“宗姬字穆庵”取字中都用了“庵”字,“萧浩字昊轩”、“虞梁字华轩”取字中都用了“轩”字,皆体现了明清时取名用字的特点。

任何民族在命名上都有性别的差异,汉民族在这一点上更甚之。人们对男性的要求是勇敢、果决、刚毅、睿智、儒雅,能光宗耀祖、建功立业,而女性则应美丽、贤惠、温柔、勤俭,品德端正,能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由于对男女的期望内

容不同,汉语人名在男女性别上寓意的差异就十分显然。女性名一般都选用女性味足,具有阴柔之美的字眼。《儒林外史》中女性的名字有以花草为名的,如“荷花”,有与花草等有关的如“采蘋、采莲”,有以色彩为名的如“双红”,有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的如”聘娘”,还有以宝物、饰物为名的如“沈琼枝”等,这些名字,男子是不会用的。这些女性人名的特点不仅仅显示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造成的男尊女卑,对男女两性的不公平的看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汉民族对女性美的独特视角。

此外,汉语人名的命名方式还与宗教、政治、文学、身份、职业、迷信、习俗等方面有一定关系,反映出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名字的雅俗与文野,也反映出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富者与贫者之间的界限划分得一清二楚,出身不同、教养不同,名字也往往有不同。

参考文献:

[1]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页。

[2]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4。[4]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尹黎云,《中国人的姓名与命名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八)
  •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          ,钱谦益为代表的         ,吴伟业为代表的        . ...查看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荣炳)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凌书花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了王冕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终成"画荷高手"的故事,展现了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本 ...查看


  • 古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 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人,全以文 ...查看


  • 浅议古代小说的作者与素材之关系
  • 7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浅议古代小说的作者与素材之关系 李鹏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素材的重要作为一部小说中最基础的成分, 性不言而喻,但在小说研究中,这也是不太容易被深入挖掘的领域.因为根据一般的理 ...查看


  • 小说知识点
  • 1.<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2.<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 3.<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其中的诸葛亮.曹操.关羽被称为"三绝& ...查看


  •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1]
  •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内容提要] 钱钟书的<围城>可说是现代文学中的一大著作,现已享誉中外.但在它初次与世见面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而被认为是没有中国现代性的作品.但其实不然.我认为<围城>是 ...查看


  •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积累20130625
  •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积累--上篇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语录体儒 ...查看


  •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
  • 大家好,学校要举行语文综合知识竞赛,包括课本上的,语文文学知识,地理天文方面的.有兴趣的孩子和家长做好准备.语文课文课后知识都要熟.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积累.网上有很多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竞赛题及答案,领着孩子看看.通过此次活动涉猎的确实非常广, ...查看


  • [儒林外史]中"以小观大"手法运用论文
  • <儒林外史>中"以小观大"手法运用 摘要:<儒林外史>中对于传统绘画构图的"以小观大"的灵活运用,使得其不仅具有思想上的深刻性,更加深了小说的美学鉴赏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