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前言 ............................................................................................................................... 2

1大豆的种管 ................................................................................................................ 2

1.1整地选种 ........................................................ 2

1.2壮苗促花 ........................................................ 2

1.3增蒂壮荚 ........................................................ 2

2 防治病虫 ................................................................................................................... 3

2.1形态特征 ........................................................ 3

2.2分布特性 ........................................................ 3

2.3发生规律 ........................................................ 3

2.3.1为害症状................................................... 4

2.3.2生活习性................................................... 4

3 防治措施 ................................................................................................................... 5

3.1农业防治 ........................................................ 5

3.2生物防治 ........................................................ 5

3.3药剂防治 ........................................................ 5

3.4化学防治 ........................................................ 6

3.4.1虫情测报................................................... 6

3.4.2卵量调查................................................... 6

3.4.3确定施药适期...............................................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摘要

大豆食心虫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

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化学药剂防治是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方法,主要通过虫情测报,确定防治时期;根据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措施。

摘要重写,包括你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化学防治

Abstract

Soybean pod borer is Huang Huai summer sowing soybean producing areas of main pest, it

by the larva eats soybean grain, cause export broken valve, reduc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ybean.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soybean planting area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diseas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ren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general rate of soybean

herbivory year as 15% ~ 20%, 35% ~ 40% year of serious. Chemical control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important method, mainly through the pest forecast, determine the control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dex, identify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soybea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chemical

control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造成农业生产中轮作倒

茬困难,农民重迎茬种植大豆比较普遍,使大豆食心虫为害逐年加重,再加上农民对大豆食心虫很少进行防治,即使防治了也很不科学,使防治效果较差。大豆食心虫以幼虫为害,幼虫可咬破豆荚或从绿色嫩荚缝钻入,咬食未成熟的豆粒,轻者把豆荚内豆粒咬食成沟,似兔嘴状,严重的把大豆粒吃去1/3-1/2,造成豆粒残缺。大豆食心虫还会在豆荚内排泄粪便,造成荚内充满大豆食心虫的粪便,使大豆籽粒的外观形状和品质严重降低。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大豆食心虫逐渐成熟,在大豆成熟收获前,食心虫从豆荚的边缘咬出一个孔后,由荚内钻出,离开豆荚,落到地面后入土越冬。由于为害严重,不但降低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因此,这种害虫的防治必须引起充分重视,要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来促进大豆的生产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1大豆的种管

1.1整地选种

大豆最忌重茬,因为:①连作会使土壤中氮素增加而阻碍磷钾的吸收;②大豆根群

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连作使大豆缺钼;③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因此,选择种植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无论春播夏播,播种前深耕整平,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要选用优良品种,晾晒筛选除杂后,用根瘤菌粉+新

高脂膜800倍液喷洒拌种,阴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水肥地力、季节等条件确定株行距和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

1.2壮苗促花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间苗补苗,确保全苗。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培土(全

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有利于疏松土壤,促根系发育,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利于根瘤菌形成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在整个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 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顶梢狂长,催多发分枝,促花芽分化,促花多、花早、花齐,抗倒伏,形成丰产株形。

1.3增蒂壮荚

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收分质

量,防止花荚脱落和 增花、增荚,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要加强这一阶段

的水肥管理,要看苗情适施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要适量多追施磷肥。要及时灌水,确保墒情充足。要给大田防喷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防蒸腾,防蒸发、抗萎蔫,防花荚脱落。

2防治病虫

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大豆的病

害有: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等,虫害有潜根蝇、大豆蚜虫、食心虫等,防治办法:①事前预防,选无病优良品种,整地时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处理;②在发病前喷施灭菌防虫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③在病虫害

发生期,要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 ,翅展12~14mm ,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

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 ,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 ,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

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 ,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2.2分布特性

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

等地, 以东北3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日本、朝鲜及苏联远东沿海边区也有分布。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 在中国北部发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 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豆田成虫出现期为 7月末到9月初。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 有成团飞翔

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 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8月下

旬为入荚盛期。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

大, 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天敌有赤眼卵蜂、中国齿腿姬蜂、食心虫白茧蜂等。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后及时翻耕;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

或用倍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菊酯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和幼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2.3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一般在8月中旬,8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9月

初为幼虫蛀荚为害盛期,为害期20~30d ;9月下旬以后,老熟幼虫由荚边缘穿孔脱荚

入土越冬,待翌年再产卵孵化幼虫为害。

成虫飞翔力弱,一般晴天上午及中午隐蔽在豆棵下部,只有受到惊扰时才作短距离曲线飞行,午后3~4时开始活动,5~7时或日落前2h 活动最盛,进入盛蛾期雌雄比近1:1,雌雄蛾常追逐飞行,在田间出现飞舞的蛾团,这时,也正是防治成虫适期。羽化成虫后5d 即可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80~200粒。产卵期5d 左右,卵主要散产于豆荚侧面的荚毛之间。一般每荚上产卵1粒,少数2粒,偶见3~4粒。成虫寿命8~10d ,成虫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量多,荚毛短而稀的着卵量少,豆棵上部的豆荚着卵量多,中部次之,下部很少。卵在日平均温度24℃、相对湿度80%左右,7~8d 即可孵化成幼虫,从幼虫孵化到蛀入荚内有1~2d 时间,这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最适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95%。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都不利于成虫产卵。卵的正常发育最适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100%,如相对湿度低于40%,则卵孵化受到抑制。降雨直接影响土壤湿度,进而利于化蛹和羽化。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0%~30%之间都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低于10%有不良影响,如果7~9月份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也有利于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则对其不利。若在成虫发生盛期连降大雨,则影响成虫活动,蛾量、卵量均减少。

2.3.1为害症状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2.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

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

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

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

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

3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

3.1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丰产品种。荚毛、荚皮组织坚硬的品种, 抗大豆食心虫; 翻耕豆茬地、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可减少虫源。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浅) 耕耙能破坏大豆食心虫的越冬场所, 提高越冬死亡率; 豆茬地种植其他作物后, 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中耕, 可减少羽化; 豆茬地如播种小麦, 当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 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杀死越冬幼虫和蛹。选种抗虫品种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害关系密切,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 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豆田翻耕,尤其是秋季翻耕,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2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灭卵 于成虫产卵盛期放蜂1次, 每公顷放蜂量30万~45万头, 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 尚能提高防治效果。

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室外小区试验可提高幼虫寄生率?0%~100%,降低羽化率约50%~70%。大田试验可提高幼虫寄生率30%~36%,降低羽化率50%~70%。可于幼虫脱荚之前, 每公顷用25千克白僵菌粉, 每千克菌粉加细土或草灰9千克, 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 落地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 以后遇适合温湿度条件时便发病致死。

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率较高。可以在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15亩)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

撒施菌制剂。将白僵菌洒入田间或垄台上,增加对幼虫的寄生率,减少幼虫化蛹率。

3.3药剂防治

⑴敌敌畏熏蒸

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高梁秆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吸足药液制成药棒,亩播40~50棒熏蒸成虫,注意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

⑵喷粉

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

⑶喷雾

防治技术。无论在成虫盛发期,还是在幼虫入荚前均可以采用喷雾法。喷雾时雾要均匀,从根部往上喷,特别是结荚部位要着药。一般用菊酯类药剂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但是菊酯类农药是当前防治大豆食心虫最安全、最理想的药剂,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来福灵、功夫、澳氰菊酯(敌

杀死)、甲氰菊酯等,用药量为450mL/hm2左右,对水450~600L/hm2。用10%多来悬浮剂,亩用65~130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5~45毫升,或5.7%百树得乳油,亩用26~44毫升,或敌杀死乳油,有效成份0.5~1克,上述药剂均需兑水喷雾。

药剂防治:成虫产卵盛期,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不仅能毒杀成虫而且能杀死一部分卵合同初孵幼虫;幼虫入荚盛世期之前,再喷一次,还能杀死大部分入荚的幼虫。

大豆卷叶螟的发生 大豆卷叶螟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化结荚盛期危害。

3.4化学防治

3.4.1虫情测报

选择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5时左右,每块田选100m2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1m 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同时用捕虫网捕虫,记下成虫数量,捕到30~50头成虫时,统计雌雄蛾的数量。

3.4.2卵量调查

在夏大豆产区,蛾高峰期1次调查100m2蛾量为40头可作为蛾量防治指标;卵高峰期1次调查100个豆荚,卵量为4粒可定为卵量防治指标。当蛾高峰日后的第4天(即产卵高峰日)在各试验田内逐块调查卵量。方法是5点取样,每点10株,每块田共查50株豆荚的全部卵量,再折算出每块试验田的当日百荚卵粒数。

3.4.3确定施药适期

防治适期确定应以虫情测报为根据。实践证明,只有抓住成虫盛期和幼虫蛀荚前进行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药剂防治应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

根据豆田成虫羽化的高峰期来预测成虫发生盛期。从羽化高峰之日起往后推迟7d 就是成虫发生盛期的开始,应该立即施药防治。

当目测到豆田中成虫数量剧增后2~3d ,也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此时防治效果也

(3)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可以认定是施药适期。

因为雄蛾比雌蛾羽化早,所以当雌、雄蛾比例接近1∶1时,也是施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贾华华;; 浅谈西芹的各种病虫害及防治[J];蔬菜;2010年02期

【2】熊辉; 陈宾;; 几种花生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0年01期

【3】张舒琪;; 浅谈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与治[J];现代农业;2010年01期

【4】刘喻敏; 孙丙高;; 保护地黄瓜常见叶面病害识别及其综合防治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2010年01期

【5】付永明;; 葡萄果实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J];中国果菜;2010年01期

【6】郭清剑;; 吉富罗非鱼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02期

【7】刘桂云;; 三七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知识;2010年01期

【8】潘继兰;; 减轻大气农药污染有妙招[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2期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写作过程中得到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徐老师多次询问和修改,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徐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令我感动。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徐老师,他细心指导我的论文,在此,我要向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是您对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写作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您的悉心指导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徐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前言 ............................................................................................................................... 2

1大豆的种管 ................................................................................................................ 2

1.1整地选种 ........................................................ 2

1.2壮苗促花 ........................................................ 2

1.3增蒂壮荚 ........................................................ 2

2 防治病虫 ................................................................................................................... 3

2.1形态特征 ........................................................ 3

2.2分布特性 ........................................................ 3

2.3发生规律 ........................................................ 3

2.3.1为害症状................................................... 4

2.3.2生活习性................................................... 4

3 防治措施 ................................................................................................................... 5

3.1农业防治 ........................................................ 5

3.2生物防治 ........................................................ 5

3.3药剂防治 ........................................................ 5

3.4化学防治 ........................................................ 6

3.4.1虫情测报................................................... 6

3.4.2卵量调查................................................... 6

3.4.3确定施药适期...............................................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摘要

大豆食心虫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

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化学药剂防治是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方法,主要通过虫情测报,确定防治时期;根据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措施。

摘要重写,包括你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化学防治

Abstract

Soybean pod borer is Huang Huai summer sowing soybean producing areas of main pest, it

by the larva eats soybean grain, cause export broken valve, reduc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ybean.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soybean planting area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diseas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ren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general rate of soybean

herbivory year as 15% ~ 20%, 35% ~ 40% year of serious. Chemical control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important method, mainly through the pest forecast, determine the control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dex, identify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soybea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chemical

control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造成农业生产中轮作倒

茬困难,农民重迎茬种植大豆比较普遍,使大豆食心虫为害逐年加重,再加上农民对大豆食心虫很少进行防治,即使防治了也很不科学,使防治效果较差。大豆食心虫以幼虫为害,幼虫可咬破豆荚或从绿色嫩荚缝钻入,咬食未成熟的豆粒,轻者把豆荚内豆粒咬食成沟,似兔嘴状,严重的把大豆粒吃去1/3-1/2,造成豆粒残缺。大豆食心虫还会在豆荚内排泄粪便,造成荚内充满大豆食心虫的粪便,使大豆籽粒的外观形状和品质严重降低。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大豆食心虫逐渐成熟,在大豆成熟收获前,食心虫从豆荚的边缘咬出一个孔后,由荚内钻出,离开豆荚,落到地面后入土越冬。由于为害严重,不但降低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因此,这种害虫的防治必须引起充分重视,要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来促进大豆的生产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1大豆的种管

1.1整地选种

大豆最忌重茬,因为:①连作会使土壤中氮素增加而阻碍磷钾的吸收;②大豆根群

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连作使大豆缺钼;③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因此,选择种植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无论春播夏播,播种前深耕整平,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要选用优良品种,晾晒筛选除杂后,用根瘤菌粉+新

高脂膜800倍液喷洒拌种,阴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水肥地力、季节等条件确定株行距和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

1.2壮苗促花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间苗补苗,确保全苗。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培土(全

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有利于疏松土壤,促根系发育,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利于根瘤菌形成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在整个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 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顶梢狂长,催多发分枝,促花芽分化,促花多、花早、花齐,抗倒伏,形成丰产株形。

1.3增蒂壮荚

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收分质

量,防止花荚脱落和 增花、增荚,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要加强这一阶段

的水肥管理,要看苗情适施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要适量多追施磷肥。要及时灌水,确保墒情充足。要给大田防喷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防蒸腾,防蒸发、抗萎蔫,防花荚脱落。

2防治病虫

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大豆的病

害有: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等,虫害有潜根蝇、大豆蚜虫、食心虫等,防治办法:①事前预防,选无病优良品种,整地时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处理;②在发病前喷施灭菌防虫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③在病虫害

发生期,要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 ,翅展12~14mm ,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

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 ,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 ,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

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 ,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2.2分布特性

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

等地, 以东北3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日本、朝鲜及苏联远东沿海边区也有分布。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 在中国北部发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 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豆田成虫出现期为 7月末到9月初。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 有成团飞翔

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 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8月下

旬为入荚盛期。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

大, 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天敌有赤眼卵蜂、中国齿腿姬蜂、食心虫白茧蜂等。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后及时翻耕;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

或用倍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菊酯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和幼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2.3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一般在8月中旬,8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9月

初为幼虫蛀荚为害盛期,为害期20~30d ;9月下旬以后,老熟幼虫由荚边缘穿孔脱荚

入土越冬,待翌年再产卵孵化幼虫为害。

成虫飞翔力弱,一般晴天上午及中午隐蔽在豆棵下部,只有受到惊扰时才作短距离曲线飞行,午后3~4时开始活动,5~7时或日落前2h 活动最盛,进入盛蛾期雌雄比近1:1,雌雄蛾常追逐飞行,在田间出现飞舞的蛾团,这时,也正是防治成虫适期。羽化成虫后5d 即可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80~200粒。产卵期5d 左右,卵主要散产于豆荚侧面的荚毛之间。一般每荚上产卵1粒,少数2粒,偶见3~4粒。成虫寿命8~10d ,成虫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量多,荚毛短而稀的着卵量少,豆棵上部的豆荚着卵量多,中部次之,下部很少。卵在日平均温度24℃、相对湿度80%左右,7~8d 即可孵化成幼虫,从幼虫孵化到蛀入荚内有1~2d 时间,这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最适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95%。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都不利于成虫产卵。卵的正常发育最适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100%,如相对湿度低于40%,则卵孵化受到抑制。降雨直接影响土壤湿度,进而利于化蛹和羽化。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0%~30%之间都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低于10%有不良影响,如果7~9月份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也有利于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则对其不利。若在成虫发生盛期连降大雨,则影响成虫活动,蛾量、卵量均减少。

2.3.1为害症状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2.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

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

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

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

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

3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

3.1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丰产品种。荚毛、荚皮组织坚硬的品种, 抗大豆食心虫; 翻耕豆茬地、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可减少虫源。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浅) 耕耙能破坏大豆食心虫的越冬场所, 提高越冬死亡率; 豆茬地种植其他作物后, 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中耕, 可减少羽化; 豆茬地如播种小麦, 当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 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杀死越冬幼虫和蛹。选种抗虫品种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害关系密切,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 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豆田翻耕,尤其是秋季翻耕,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2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灭卵 于成虫产卵盛期放蜂1次, 每公顷放蜂量30万~45万头, 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 尚能提高防治效果。

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室外小区试验可提高幼虫寄生率?0%~100%,降低羽化率约50%~70%。大田试验可提高幼虫寄生率30%~36%,降低羽化率50%~70%。可于幼虫脱荚之前, 每公顷用25千克白僵菌粉, 每千克菌粉加细土或草灰9千克, 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 落地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 以后遇适合温湿度条件时便发病致死。

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率较高。可以在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15亩)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

撒施菌制剂。将白僵菌洒入田间或垄台上,增加对幼虫的寄生率,减少幼虫化蛹率。

3.3药剂防治

⑴敌敌畏熏蒸

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高梁秆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吸足药液制成药棒,亩播40~50棒熏蒸成虫,注意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

⑵喷粉

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

⑶喷雾

防治技术。无论在成虫盛发期,还是在幼虫入荚前均可以采用喷雾法。喷雾时雾要均匀,从根部往上喷,特别是结荚部位要着药。一般用菊酯类药剂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但是菊酯类农药是当前防治大豆食心虫最安全、最理想的药剂,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来福灵、功夫、澳氰菊酯(敌

杀死)、甲氰菊酯等,用药量为450mL/hm2左右,对水450~600L/hm2。用10%多来悬浮剂,亩用65~130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5~45毫升,或5.7%百树得乳油,亩用26~44毫升,或敌杀死乳油,有效成份0.5~1克,上述药剂均需兑水喷雾。

药剂防治:成虫产卵盛期,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不仅能毒杀成虫而且能杀死一部分卵合同初孵幼虫;幼虫入荚盛世期之前,再喷一次,还能杀死大部分入荚的幼虫。

大豆卷叶螟的发生 大豆卷叶螟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化结荚盛期危害。

3.4化学防治

3.4.1虫情测报

选择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5时左右,每块田选100m2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1m 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同时用捕虫网捕虫,记下成虫数量,捕到30~50头成虫时,统计雌雄蛾的数量。

3.4.2卵量调查

在夏大豆产区,蛾高峰期1次调查100m2蛾量为40头可作为蛾量防治指标;卵高峰期1次调查100个豆荚,卵量为4粒可定为卵量防治指标。当蛾高峰日后的第4天(即产卵高峰日)在各试验田内逐块调查卵量。方法是5点取样,每点10株,每块田共查50株豆荚的全部卵量,再折算出每块试验田的当日百荚卵粒数。

3.4.3确定施药适期

防治适期确定应以虫情测报为根据。实践证明,只有抓住成虫盛期和幼虫蛀荚前进行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药剂防治应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

根据豆田成虫羽化的高峰期来预测成虫发生盛期。从羽化高峰之日起往后推迟7d 就是成虫发生盛期的开始,应该立即施药防治。

当目测到豆田中成虫数量剧增后2~3d ,也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此时防治效果也

(3)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可以认定是施药适期。

因为雄蛾比雌蛾羽化早,所以当雌、雄蛾比例接近1∶1时,也是施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贾华华;; 浅谈西芹的各种病虫害及防治[J];蔬菜;2010年02期

【2】熊辉; 陈宾;; 几种花生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0年01期

【3】张舒琪;; 浅谈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与治[J];现代农业;2010年01期

【4】刘喻敏; 孙丙高;; 保护地黄瓜常见叶面病害识别及其综合防治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2010年01期

【5】付永明;; 葡萄果实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J];中国果菜;2010年01期

【6】郭清剑;; 吉富罗非鱼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02期

【7】刘桂云;; 三七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知识;2010年01期

【8】潘继兰;; 减轻大气农药污染有妙招[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2期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写作过程中得到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徐老师多次询问和修改,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徐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令我感动。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徐老师,他细心指导我的论文,在此,我要向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是您对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写作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您的悉心指导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徐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相关文章

  • 大豆种子病害
  • 大豆种子病害的外部症状识 1 大豆紫斑病 主要危害豆粒和豆英.豆粒上病斑无一定形状, 大小不一, 多呈紫红色.病轻的在种脐周围形成放射状淡紫色斑纹病重的种皮大部变紫色, 并且龟裂粗糙, 病斑仅对种皮造成危害, 不深人内部.豆粒上的病斑除紫色 ...查看


  • 浅谈辽北地区大豆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 [摘 要]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高营养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因此研究适合当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很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从大豆选种.整地一直到收获等五个发面详细论述了辽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当地农民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查看


  •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田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提供了一套具体措施. 及早间苗 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q ...查看


  • 20160408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与作物种植 节气与农事活动因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具 有强烈的地域性,节气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农业气象内容.下面,介绍一下河南省中东部地区各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每个节气的时间概念定为:代表该节 ...查看


  • 常用果树杀虫剂 简介Word 97 - 2003 文档
  • 常用果树杀虫剂简介 在全球农药市场中,杀虫剂占了28%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销售的主要杀虫剂品种有180多个,已经明确作用机理的超过25种. 从应用作物分析,与除草剂有所不同,水果和蔬菜是杀虫剂的最大市场,非农作物市场也是杀虫剂的主要市场.水 ...查看


  • 宿州市埇桥区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 [摘要]阐述了宿州市埇桥区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建立高产大豆合理群体结构.改进施肥技术.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字: 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安徽宿州;埇桥区 宿州市埇桥区地 ...查看


  • 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
  • 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学到了很多关于作物虫害方面的知识,让我充分认识到防治作物虫害工作的重要性,更深入的了解到防治虫害工作的内容,下面我就把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简要谈一下. 1. 昆 ...查看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7)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GB/T8321.1-8321.7 前言 本手册汇总了国家标准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的内容,共183个农药有效成分,涉及20余种作物,近400 ...查看


  • 农业技术: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 1.选配劣种 劣种是减产的内因.经各地最近几年引种实验树模,选择推行了一批与下茬作物适期整地.收获相配套的优良高产年夜豆新种类.①与下茬预备种油菜相配套的超早熟夏年夜豆劣种有生育期85天阁下,成熟期在9月初,亩产一样平常在100-150公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