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三年中考题及答案

近几年中考题目及答案

一、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2011年)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答: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答:“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

千首”等表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

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二、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一诗,完成第7题。(6分) (2012年)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的特点。(1分)

答:苦寒。(艰苦、寒冷)(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抱”相对于“枕”而言,更能突出紧张的状态,一旦报警,“抱”鞍者

便能立即上马出击。(意思对即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通过对边塞艰苦生活的刻画,突出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2分) 诗中运用了(反面)烘托手法突出主题。(1分)

1

三、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7题。(6分)(2013年)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

答:B (2分)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①宋祁词中的“闹”字写出杏花怒放、春意盎然的情景,抒发词人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②本诗中的“闹”字描摹出桃李争抢春光、过于张扬的情态,暗含讽刺鄙夷之意。(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答:诗人借未开海棠深藏美丽不轻易外露的形象,告诫儿辈不要哗众取宠。

(2分)

2

近几年中考题目及答案

一、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2011年)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答: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答:“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

千首”等表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

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二、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一诗,完成第7题。(6分) (2012年)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的特点。(1分)

答:苦寒。(艰苦、寒冷)(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抱”相对于“枕”而言,更能突出紧张的状态,一旦报警,“抱”鞍者

便能立即上马出击。(意思对即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通过对边塞艰苦生活的刻画,突出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2分) 诗中运用了(反面)烘托手法突出主题。(1分)

1

三、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7题。(6分)(2013年)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

答:B (2分)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①宋祁词中的“闹”字写出杏花怒放、春意盎然的情景,抒发词人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②本诗中的“闹”字描摹出桃李争抢春光、过于张扬的情态,暗含讽刺鄙夷之意。(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答:诗人借未开海棠深藏美丽不轻易外露的形象,告诫儿辈不要哗众取宠。

(2分)

2


相关文章

  •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做合格的公民专题
  • 08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做合格的公民专题 一.题例: 材料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相当于美国 100年前的水平: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20年以上. 材料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自2 ...查看


  • 2016英语中考考点考纲解析
  • 2016年湛江中考考点考纲解读 ●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听力和口试.笔试采用闭卷方式,听力内容至少应占总分的20%:口试内容应占总分的10%.口试时间.方式和实施办法参照<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口语 ...查看


  • 2016年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 近三年宜宾中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徐主任的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近三年宜宾中历史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要说建议肯定是谈不上,只是在此我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复习中遇到困惑与各 ...查看


  •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2
  • 记叙文的阅读知识点梳理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 ...查看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武汉2016年中考题化学预测卷3
  • 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理化模拟试题(三) 化学部分 品御教育理化教研组命制 2016.5.28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化学部分建议时间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Mg-24 Ca-40 F ...查看


  • (word版,有答案)山西省2015年中考题
  • 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25分) 1.默写.(15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g ...查看


  • [当余之从师也][徐中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省徐州市2017年中考题)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查看


  • 初中议论文考点知识整理
  •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 一.论点 考题:概括文章的总论点或分论点 答题思路:第一.找位置 (1)文题 (2)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3)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所以&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