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时运动最有效

  50岁的王先生是某高校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工作紧张而忙碌。近一年来,王先生总觉得很疲劳,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背部肌肉疼痛等症状,并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经过多方求医,王先生的症状并无改善,最近情况还愈发严重,即使是休息、不活动,疲劳还是得不到缓解。全面体检后经过综合评估分析,他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马荣连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其实,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30~50岁是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酸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的综合征。   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由于慢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有效缓解,也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改善症状,以恢复患者原有的机体动能和体力为目标。这些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等,其中运动疗法得到了一致公认。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慢性疲劳综合征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应该做什么运动?多大的运动量才合适?什么时候需要停止运动呢?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运动量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食欲佳、睡眠好,说明运动量较合适,否则就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如有不能坚持者,应及时停止运动,待休息后再继续(注:靶心率=(220-年龄)×(65%~85%),心率储备=220-年龄-安静心率)。   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每次运动15~20分钟为宜,每周3次。   慢性疲劳综合征怎么防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正确面对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避免体力、脑力和心理上的过劳。   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减少慢性病感染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摘自《甘肃日报》)

  50岁的王先生是某高校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工作紧张而忙碌。近一年来,王先生总觉得很疲劳,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背部肌肉疼痛等症状,并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经过多方求医,王先生的症状并无改善,最近情况还愈发严重,即使是休息、不活动,疲劳还是得不到缓解。全面体检后经过综合评估分析,他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马荣连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其实,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30~50岁是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酸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的综合征。   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由于慢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有效缓解,也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改善症状,以恢复患者原有的机体动能和体力为目标。这些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等,其中运动疗法得到了一致公认。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慢性疲劳综合征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应该做什么运动?多大的运动量才合适?什么时候需要停止运动呢?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运动量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食欲佳、睡眠好,说明运动量较合适,否则就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如有不能坚持者,应及时停止运动,待休息后再继续(注:靶心率=(220-年龄)×(65%~85%),心率储备=220-年龄-安静心率)。   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每次运动15~20分钟为宜,每周3次。   慢性疲劳综合征怎么防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正确面对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避免体力、脑力和心理上的过劳。   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减少慢性病感染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摘自《甘肃日报》)


相关文章

  • 肩关节运动损伤怎么办
  • 肩关节可以让我们的胳膊更灵活,但是,有时我的肩关节也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像平时经常伏案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更容易出现肩关节损失的现象了.而运动导致肩关节损伤是怎么回事呢?肩关节运动损伤怎么办呢?想要知道答案的朋友们,请仔细的阅读下文 ...查看


  • 运动性腹痛的常见原因等12则
  • 运动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苟举民 准备活动不充分 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过大,内脏器官的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运动水平就加大运动强度,特别是心肌力量较差时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肝脾被 ...查看


  • 运动保健学 2
  • 1.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 完好 状态. 2.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 对健 康状况. 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查看


  • 慢性疲劳综合征
  •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临床上出现的一种无法通过卧床休息而缓解的.长时间的全身疲乏无力现象.慢性疲劳综合症又称雅痞症.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慢性类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等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长期存在的严重疲劳而无实际的肌肉软弱也无 ...查看


  • 慢性疲劳综合征到底该怎么治?
  • 来源:MedSci 编译:sunshine 1988,科学家们回顾分析了以往出现在健康的年轻人身上的一组奇怪的症状,这些年轻人最终因一种原因不明的.持续的严重疲劳以至于扰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死亡.科学家们将此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早在19 ...查看


  • 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 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11年6月第24卷第6期Medical Information. Jun. 2011. Vol. 24. No. 6 表1二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周围性呼吸衰竭早期,多因呼吸驱动降低.呼吸肌疲劳呼吸功增加而导致通气衰竭.若病 ...查看


  •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作者:吴琼华 文章号:W073526 下腰痛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就医原因.从专业术语看,下腰痛属于症状学范畴,其实际所指是以腰痛为根本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但不包括伴有其他临床表现的腰椎疾病 ...查看


  • 做好疾病的预防是健康的关键
  • 做好疾病的预防是健康的关键 健康大堤的崩溃,往往起于细微小病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将预防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来加以实施.万不可以自恃年轻而毫不在意,万万不可因疾病的微小而掉以轻心. 一个人生活在世,稍不留意就会生病,比如着凉.遇热伤 ...查看


  •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 摘要:身体活动可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舒解疲劳与放松.减低焦虑,提升心理机能,改善外观和自我信念,能维持和促进肌力.关节功能,提升心脏和肺脏的效率,可减低沮丧.焦虑和改善心情,可以改善身体组成,防范慢性病,达到改善健康的生活质量. 关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