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 在我院骨科随机抽取200份病历,应用调查表,根据调查内容逐个进行登记,然后分析获得资料。结果 使用抗生素的占98.50%,未使用的占1.50%,预防的占82.75%;用于治疗的占17.25%,全身用药占96.96%;在197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43例做了药敏试验,其他均为经验用药。结论 骨科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按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骨科 抗生素 切口类别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密切相关,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我院骨科患者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我院骨科出院病历中随机抽
取200份,男性135份,女性65份;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7岁,平均40.6岁;平均住院天数16.5天。包括开放性与闭合性四肢骨折、颅脑创伤、胸腹闭合性创伤等。调查内容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切口类别、出入院时间、抗生素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联合用药、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逐个登记。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的一般情况 调查我院骨科200份病历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82例,未手术的有18例;使用抗生素的197例,占98.50%,未使用的有3例,占1.50%;用于预防的有163例,占82.75%;用于治疗的有34例,占17.25%;全身用药的有191例,占96.96%;在197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有43例做了药敏试验,占21.83%;其他为经验用药。用药时间为3~33天,涉及7大类26种。
2.2 抗生素使用时间情况 依手术切口分类不同,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不一。术前用药:Ⅰ类切口用药1~3天者57例(53.28%),Ⅱ类切口用药1~3天者26例(61.91%)4~7天者16例(38.10%),Ⅲ类切口用药4~7天者35例(100%),共134例(68.02%)术前用药。术后抗生素应用,Ⅰ类切口用药4~7天者94例(87.85%),Ⅱ类切口用药4~7天者18例(42.86%),Ⅲ类切口用药4~7天者4例(11.43%),用药7天者31例(88.57%)。
2.3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使用抗生素情况 在选择抗生素联合用
药时,选用1种104例(52.80%),2种56例(28.43%),3种30例(15.23%),4种以上7例(3.56%)。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使用率(略) 3 讨论
临床使用抗生素是否正确、合理,首先应看患者有无明确的用药指征,而本调查资料中抗生素使用之前只有21.83%做了药敏试验,大多为经验性用药。经验性用药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的抗生素长时间、大剂量及联合使用,不但对医院感染起不到有效预防作用,还会破坏自身的菌群生态平衡,明显降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由于抗生素的筛选作用,耐药菌获得大量繁殖机会而造成感染。本调查资料显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在98.50%,在197例患者中82.75%是用于预防,68.02%术前用药1~7天,而这些患者中用于全身治疗的占96.96%。
多数外科医生认为,手术后应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以致于骨科手术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天。部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直应用抗生素,这种术后长期用药不但难以预防感染,且造成浪费,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耐药菌的滋长[1]。原则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是在手术野受到污染前或在污染后的短期内应用,当细菌侵入组织时,组织中已有高浓度的抗生素,而不是手术结束后才开始给药。按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要求,骨科围手术期用药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2]。对已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3天才能判断疗效和是否换药。本调查资料中发现,抗生素交替使用频繁,无指征换药,同类药品间替换等不合理使用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据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应用范围过大,且联合应用抗生素的问题异常突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我院始终强化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前应送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从根本上达到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 彭 梅,罗筱葵.我院400个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4):232~2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发[2004]285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我院骨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 在我院骨科随机抽取200份病历,应用调查表,根据调查内容逐个进行登记,然后分析获得资料。结果 使用抗生素的占98.50%,未使用的占1.50%,预防的占82.75%;用于治疗的占17.25%,全身用药占96.96%;在197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43例做了药敏试验,其他均为经验用药。结论 骨科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按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骨科 抗生素 切口类别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密切相关,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我院骨科患者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我院骨科出院病历中随机抽
取200份,男性135份,女性65份;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7岁,平均40.6岁;平均住院天数16.5天。包括开放性与闭合性四肢骨折、颅脑创伤、胸腹闭合性创伤等。调查内容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切口类别、出入院时间、抗生素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联合用药、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逐个登记。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的一般情况 调查我院骨科200份病历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82例,未手术的有18例;使用抗生素的197例,占98.50%,未使用的有3例,占1.50%;用于预防的有163例,占82.75%;用于治疗的有34例,占17.25%;全身用药的有191例,占96.96%;在197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有43例做了药敏试验,占21.83%;其他为经验用药。用药时间为3~33天,涉及7大类26种。
2.2 抗生素使用时间情况 依手术切口分类不同,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不一。术前用药:Ⅰ类切口用药1~3天者57例(53.28%),Ⅱ类切口用药1~3天者26例(61.91%)4~7天者16例(38.10%),Ⅲ类切口用药4~7天者35例(100%),共134例(68.02%)术前用药。术后抗生素应用,Ⅰ类切口用药4~7天者94例(87.85%),Ⅱ类切口用药4~7天者18例(42.86%),Ⅲ类切口用药4~7天者4例(11.43%),用药7天者31例(88.57%)。
2.3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使用抗生素情况 在选择抗生素联合用
药时,选用1种104例(52.80%),2种56例(28.43%),3种30例(15.23%),4种以上7例(3.56%)。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使用率(略) 3 讨论
临床使用抗生素是否正确、合理,首先应看患者有无明确的用药指征,而本调查资料中抗生素使用之前只有21.83%做了药敏试验,大多为经验性用药。经验性用药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的抗生素长时间、大剂量及联合使用,不但对医院感染起不到有效预防作用,还会破坏自身的菌群生态平衡,明显降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由于抗生素的筛选作用,耐药菌获得大量繁殖机会而造成感染。本调查资料显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在98.50%,在197例患者中82.75%是用于预防,68.02%术前用药1~7天,而这些患者中用于全身治疗的占96.96%。
多数外科医生认为,手术后应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以致于骨科手术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天。部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直应用抗生素,这种术后长期用药不但难以预防感染,且造成浪费,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耐药菌的滋长[1]。原则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是在手术野受到污染前或在污染后的短期内应用,当细菌侵入组织时,组织中已有高浓度的抗生素,而不是手术结束后才开始给药。按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要求,骨科围手术期用药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2]。对已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3天才能判断疗效和是否换药。本调查资料中发现,抗生素交替使用频繁,无指征换药,同类药品间替换等不合理使用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据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应用范围过大,且联合应用抗生素的问题异常突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我院始终强化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前应送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从根本上达到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 彭 梅,罗筱葵.我院400个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4):232~2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发[2004]285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