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1

高二语文早读单

高二语文早读检查单(12月7日星期三)(教师版)

【早读目标】

1、朗读《屈原列传》的1-3节,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

3、完成早读检查单。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甚任之 任:信任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C.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D.《国风》好色而不淫 淫:过分而失当 .解析:选B。“害”应为“忌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C.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D.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解析:选B。A项,聪:明;C项,微:含蓄精深;D项,滓:污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作《离骚》彼其材,游诸侯屈平之又怪屈原以..A. B. 邪曲之害公也举贤以自佐..

迁之天下笑顷襄王怒而为..C. D.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自令见放为..

解析:选A。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C.而:连词,表顺承,就;表转折,但,却,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君刺世事①以事其③以..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D。“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

5.“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句中“此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解析:选D。“此志”即高洁的志向。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翻译: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应对。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翻译: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高二语文早读单

高二语文早读检查单(12月7日星期三)(教师版)

【早读目标】

1、朗读《屈原列传》的1-3节,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

3、完成早读检查单。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甚任之 任:信任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C.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D.《国风》好色而不淫 淫:过分而失当 .解析:选B。“害”应为“忌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C.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D.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解析:选B。A项,聪:明;C项,微:含蓄精深;D项,滓:污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作《离骚》彼其材,游诸侯屈平之又怪屈原以..A. B. 邪曲之害公也举贤以自佐..

迁之天下笑顷襄王怒而为..C. D.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自令见放为..

解析:选A。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C.而:连词,表顺承,就;表转折,但,却,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君刺世事①以事其③以..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D。“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

5.“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句中“此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解析:选D。“此志”即高洁的志向。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翻译: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应对。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翻译: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相关文章

  • [屈原列传]教学札记
  •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大都是"寓论断于叙事",至多在传文结束后加上"太史公曰"这一固定的形式对所传之人与事进行述评.<屈原列传>则叙议结合,以议统叙:以议评人,以议述志.明代古 ...查看


  • [屈原列传]教案
  •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 ...查看


  • 15.屈原列传
  • 贾红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  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 3. 将本文屈原的诗歌结合起来阅 ...查看


  • [屈原列传]
  • <屈原列传> 这是关于<屈原列传>教学的心得和反思,它把文言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融合在了一起,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周三到周五进行的是<屈原列传>的教学.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觉得有一些心得值得记下 ...查看


  • [屈原列传]教案(高二选修)
  •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屈原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 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二.过程 ...查看


  • 文言文被动句句例
  • 文言文被动句句例 甲. 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或文意来判别的: 例:1.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 ...查看


  • sd6701屈原列传
  • 屈原列传 湖北 邓淑珍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查看


  • [史记]常考文言文整理
  • <史记选读>常考疑难文言实词(一) 班级 姓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例如:司马氏世典周史.(<太 ...查看


  • 高考常见通假字
  • 假期学案一--通假字 课文常见通假字辑录(按拼音顺序排列) ◇莫:通"暮". 例1:岁亦莫止 <两首> 例2:◇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莫春 ...查看


热门内容